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

规划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成都市服务业发展,依据<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和<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编制<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本规划旨在指导”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规范服务业行业秩序等,充分提高服务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达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本规划是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服务业相关各级各类规划、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

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创第三产业新优势,突出了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地位,对成都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十五”期间,成都市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较快。增加值由的681.0亿元稳步增加到的1181.0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11.9%。三次产业的结构由的9.1∶45.3∶45.6调整为的

7.7∶42.5∶49.8, 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9%,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二是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十五”期间,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主要支撑,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2.80%、

52.20%、51.90%、51.24%、47.2%。与相比,房地产业的比重由5.5%上升到10.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由1.6%上升到3.1%,其它行业也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特色突出,逐步形成了一批优势品牌。

三是就业吸附力增强。”十五”期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比重由的34.1%上升到的36.9%,就业结构逐步与产业结构发展同步, 三次产业结构为7.7∶42.5∶49.8,就业结构

32.3∶30.8∶36.9,服务业的发展正在带动从业人员的同步增长,成为成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产业。

可是,成都市服务业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偏低。从增加值总量来看,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虽然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与直辖市和其它14个副省级城市相比,显得偏低, 排名第八位,其增加值只相当于上海的25.7%,北京的25.6%,广州的40.6%。同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而 -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分别为45.6%、45.9%、46.1%、45.5%、49.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城市60-70%的比重,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61.0%。

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成都市服务业结构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服务业虽然正在兴起,但在服务业中占的比重都不大,经济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服务业内部构成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三大传统服务业占据了整个第三产业的37.6%,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总体看来偏小,尚未形成规模,同时,成都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可用服务业投资中信息与通讯技术设备投资比重来衡量。1980-1990

年,加拿大和美国的信息与通讯技术设备投资占服务业总投资的比重从13%上升到15%,而成都市这项投资的比重才达到5.2%,大大低于加拿大和美国1990年的水平。

三是区域产业缺乏较强的关联度,服务企业总体竞争力较弱。各行业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没有形成区域分工、协作发展的合理模式,各城区错位发展态势不够明显,城区与郊县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互补发展局面。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较少,平均规模较小,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著名的企业集团。而且,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低,海外资本对服务业规模化投入仅限于零售、酒店、房地产,其它服务行业仍未形成海外投资热点。

(二)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成都市加快发展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是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十一五”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服务业领域正在按照”入世”承诺逐步扩大开放,服务贸易承诺将逐步兑现,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成都在服务业领域吸引外资力度将增强。对外开放将引进竞争机制,促使国内及本地服务企业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也为成都提供了一个吸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便利途径,开辟了一条引进资金、引进发达国家先进

成熟的管理制度和建设经验的道路,为本地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提高成都市服务业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外贸、中介服务机构等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使这些领域的竞争国际化,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成都建设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将加快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的服务型经济将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全面启动、总部经济的打造、城区危旧房改造步伐的加快,将为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商业餐饮、房地产开发、邮政电信、社区服务、文化体育业等服务业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住房、教育、旅游、信息等消费需求将加速增长,成为消费的新热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而且在”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将会加快,将增强人们消费的愿望和能力。

四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十一五”期间,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商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将得到改造和升级,焕发新的活力。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各行业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应用水平大为提高,新的服务方式将出现,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潮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主动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和服务市场开放的新形势,把握国际上现代服务业业态扩张的态势,积极吸引服务业向成都集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巩固和增强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地位。

(二)基本原则。

1.优化结构,提升档次。整合现有服务业资源,保持既有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实行增量推动和存量调整,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