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化学原理课程课件3
合集下载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三羧酸循环

拉向”正反应。
TCA 循环总结
1个乙酰-CoA:产生2CO2, 1 ATP, 3NADH,1FADH2
2H2O被使用作为底物
绝对需要O2
第三节 TCA循环的生理功能
产生更多的ATP 提供生物合成的原料
是糖、氨基酸和脂肪酸最后的共同分解途径
某些代谢中间物作为其它代谢途径的别构效应物 产生CO2
氟代柠檬酸
反应 2:形成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酶是铁硫蛋白 产物具有立体专一性 柠檬酸不是氧化的好底物,异柠檬酸却不一样,经过 异构化,易于氧化
铁硫蛋白在顺乌头酸酶反应中的作用
反应 3:异柠檬酸的氧化脱羧
----不可逆 限速步骤
先是脱氢,然后是β-脱羧 有两种形式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分别使用辅酶I和辅酶 II作为氢的受体,TCA循环中主要是I。
反应 4: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
---不可逆
第二次氧化脱羧反应
酶几乎等同于丙酮酸脱氢酶系——结构、机制
5种辅酶——TPP、CoASH、硫辛酸 、NAD+、FAD 也是亚砷酸的作用对象
反应 5: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TCA循环唯一的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ATP或GTP被合成
双键的水合
水分子加成反式的双键
反应机制还不清楚
反应 8:草酰乙酸的重新生成
三羧酸循环的最后一步反应,也是三羧酸循环中的第四次氧化还 原反应
Go‘ = +30 kJ/mol,意味着在热力学上极不利于正反应的进行, 但是,在体内反应产物草酰乙酸可以迅速被下一步不可逆反应消
耗,NADH则进入呼吸链被彻底氧化,因此,整个反应被“强行
TCA 循环总结
1个乙酰-CoA:产生2CO2, 1 ATP, 3NADH,1FADH2
2H2O被使用作为底物
绝对需要O2
第三节 TCA循环的生理功能
产生更多的ATP 提供生物合成的原料
是糖、氨基酸和脂肪酸最后的共同分解途径
某些代谢中间物作为其它代谢途径的别构效应物 产生CO2
氟代柠檬酸
反应 2:形成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酶是铁硫蛋白 产物具有立体专一性 柠檬酸不是氧化的好底物,异柠檬酸却不一样,经过 异构化,易于氧化
铁硫蛋白在顺乌头酸酶反应中的作用
反应 3:异柠檬酸的氧化脱羧
----不可逆 限速步骤
先是脱氢,然后是β-脱羧 有两种形式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分别使用辅酶I和辅酶 II作为氢的受体,TCA循环中主要是I。
反应 4: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
---不可逆
第二次氧化脱羧反应
酶几乎等同于丙酮酸脱氢酶系——结构、机制
5种辅酶——TPP、CoASH、硫辛酸 、NAD+、FAD 也是亚砷酸的作用对象
反应 5: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TCA循环唯一的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ATP或GTP被合成
双键的水合
水分子加成反式的双键
反应机制还不清楚
反应 8:草酰乙酸的重新生成
三羧酸循环的最后一步反应,也是三羧酸循环中的第四次氧化还 原反应
Go‘ = +30 kJ/mol,意味着在热力学上极不利于正反应的进行, 但是,在体内反应产物草酰乙酸可以迅速被下一步不可逆反应消
耗,NADH则进入呼吸链被彻底氧化,因此,整个反应被“强行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生物氧化ppt课件

化学渗透学说图解
支持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的证据
(1)氧化磷酸化的进行需要完整的线粒体内膜的存在。 (2)使用精确的pH计可以检测到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
度存在。据测定,一个呼吸活跃的线粒体的膜间隙的 pH要比其基质的pH低0.75个单位。 (3)破坏质子驱动力的化学试剂能够抑制ATP的合成。 (4)从线粒体内膜纯化得到一种酶能够直接利用质子梯 度合成ATP,此酶称为F1F0-ATP合酶。 (5)人工建立的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也可驱动ATP 的合成
✓ 根据在有氧环境下氧化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电子传递体的 还原程度来确定
✓ 使用特异性呼吸链抑制剂和人工电子受体 ✓ 呼吸链的拆分和重组
呼吸链各组分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中TCA循环反应达到平衡时,呼吸链中 各组分的还原程度
电子传递体 还原程度(%)
辅酶I 53
黄素蛋白 细胞色素b
20
氧化磷酸化
• 呼吸链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能量货币ATP。当电子沿着 呼吸链向下游传递的时候总伴随着自由能的释放,释 放的自由能有很大一部分用来驱动ATP的合成,这种 与电子传递偶联在一起的合成ATP方式(ADP被磷酸 化)被称为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 化学偶联假说 ☻ 构象偶联假说 ☺ 化学渗透学说
OH ∣
CuB+
H+
e-
H2O
目录
复合体
细胞色素 血红素
aa3
a
b
b
c
c
c1
c
几种细胞色素的性质比较
线粒体内膜上的定位
辅基与蛋白质的连接方式
跨膜蛋白 跨膜蛋白 水溶性的外周蛋白 (膜间隙一侧) 跨膜蛋白
化学原理ppt教学课件

化学的发展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元素是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分解 的简单物质。
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门捷列夫
原子论(1827) 分子假说(1811) 元素周期律(1869)
化学的发展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第三时期:20世纪以来的现代化学 现代化学飞速发展,化学的理
论、研究方法、实验技术以及应用 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并衍生 出更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
教学要求:
1.了解和接受基本化学原理 不了解化学原理的悲剧:三聚氰胺事件 消除生活中对于化学的无知和偏见 2.学习和探索重要科学问题。 了解化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詹姆斯·杜威·沃森与佛朗西斯·克里合作发现 DNA的双螺旋结构,开创分子生物学 上海大学085内涵建设项目:材料基因工程
参考书目
• 周公度编著,《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结 构和物性•化学原理的应用》,高等教育 出版社; 第3版 ,200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现代化学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科 技发展中起了核心的作用
2、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领域不断扩展 放射性和铀裂变的重大发现,打开了原子
物理学的大门。 化学键和和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使
化学进入实验和理论计算并重的新时代,使人 们对分子的理性设计和剪裁成为可能。 大量的新反应、新试剂、新方法、新理论的发 现,使合成化学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自然界。
• 华彤文等编著,普通化学原理(第3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美)祖霍基(Suchocki,J.) 著, 《化学原理:了解原子和分子的世界(英文 版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网上资源(网易视频)
• 麻省理工《化学原理》公开课 /special/opencourse/pri nciples.html (36集,中英文字幕)
苏教化学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共17张PPT)

Ksp = cm(An+)cn(Bm-)
讨论:
• Ksp与什么因素有关? •Ksp表达了什么意义?
2、影响因素:
只 AgBr Ag I
Ksp 1.8×10-10 5.4×10-13 8.5×10-17
溶解度/g 1.5×10-4 8.4×10-6 2.1×10-7
苏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生活链接
含氟钙配方,经 科学实验验证,有 效坚固牙齿和修护 牙齿表面的小蛀斑
知识回顾
按照溶解度的大小,可分为: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0g 1g—10g 0.01g—1g < 0.01g
如何证明难溶电解质Mg(OH)2在水中 能极少量地溶解?
一、沉淀溶解平衡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
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形成了饱和溶液,
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就叫沉淀溶解平衡。
2、平衡特征: “动、等、定、变”
二、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1、表示: Ksp
一般难溶电解质:
AmDn(s)
mAn+(aq) + nBm-(aq)
结论1、对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而言, Ksp 越小, 其溶解度也越小。
25℃时
难溶物 AgCl Ag2CO3 BaSO4
Ksp 1.8×10-10 8.1×10-12
1.1×10-10
溶解度/g 1.5×10-4 3.45×10-3
2.4×10-4
结论2、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需注意Ksp表 达式中指数的问题。
(4)其它物质:
课堂小结
1、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特征; 2、沉淀溶解平衡的方程式的书写; 3、溶度积常数表达式及应用; 4、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大学化学原理ppt3

如:Ag+>K+;Hg2+>Ca2+ 复杂阴离子中心原子氧化数越高,变形性越小 ;
如:ClO4-<F- <NO3-<OH- <CN-
29
6.5 分子间作用力
6.5.3 离子的极化
3. 相互极化作用(或附加极化作用 )
一般地,极化作用---阳离子 变形性---阴离子
*易变形的阳离子 ----18e or 9~17e结构离子,引起附加极 化作用,考虑总的极化作用。
基础--静电作用,即配位体与中心离子之 间完全是静电引力作用,因为中心离子d轨道 的伸展方向不同,所以配体场对中心原子d电 子的影响是不同的。
1、理论要点
(1)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作用力是静电引力 (2)中心原子的五个简并nd轨道由于受到周围 负电场的不同程度的排斥作用,能级发生分裂 ,不同的场(八面体、四面体…),分裂情况 不同。以八面体为例说明:
紫外光谱
一、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分子中价电子经紫外或可见光照射时,电子从低能
级跃迁到高能级,此时电子就吸收了相应波长的光,这
样产生的吸收光谱叫紫外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是100-400nm(纳米), 其中 100-200nm 为远紫外区,200-400nm为近紫外区, 一般 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
4. 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晶体构型 改变 离子极化越大,共价成分增多,键长缩短,配位数减 小,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 化合物的溶解度 离子极化越大,共价成分增多,溶解度减小 晶体的熔点 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的熔点,离子极化越大 ,共价成分增多,晶体的熔点下降 化合物的颜色 离子极化越大,化合物的颜色越深
弱场 △小
如:ClO4-<F- <NO3-<OH- <CN-
29
6.5 分子间作用力
6.5.3 离子的极化
3. 相互极化作用(或附加极化作用 )
一般地,极化作用---阳离子 变形性---阴离子
*易变形的阳离子 ----18e or 9~17e结构离子,引起附加极 化作用,考虑总的极化作用。
基础--静电作用,即配位体与中心离子之 间完全是静电引力作用,因为中心离子d轨道 的伸展方向不同,所以配体场对中心原子d电 子的影响是不同的。
1、理论要点
(1)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作用力是静电引力 (2)中心原子的五个简并nd轨道由于受到周围 负电场的不同程度的排斥作用,能级发生分裂 ,不同的场(八面体、四面体…),分裂情况 不同。以八面体为例说明:
紫外光谱
一、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分子中价电子经紫外或可见光照射时,电子从低能
级跃迁到高能级,此时电子就吸收了相应波长的光,这
样产生的吸收光谱叫紫外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是100-400nm(纳米), 其中 100-200nm 为远紫外区,200-400nm为近紫外区, 一般 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
4. 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晶体构型 改变 离子极化越大,共价成分增多,键长缩短,配位数减 小,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 化合物的溶解度 离子极化越大,共价成分增多,溶解度减小 晶体的熔点 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的熔点,离子极化越大 ,共价成分增多,晶体的熔点下降 化合物的颜色 离子极化越大,化合物的颜色越深
弱场 △小
理学南京大学物理化学PPT课件

2021/7/1
第22页/共205页
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 Q + W
对微小变化: dU =Q +W
因为热力学能是状态函数,数学上具有全微分性质,微小变化可用dU表 示;Q和W不是状态函数,微小变化用表示,以示区别。
也可用U = Q - W表示,两种表达式完全等效,只是W的取号不同。用该 式表示的W的取号为:环境对体系作功, W<0 ;体系对环境作功, W>0 。
2.等外压膨胀(pe保持不变)
We,2 pe (V2 V1)
体系所作的功如阴影面积所示。
pe 0
2021/7/1
第25页/共205页
功与过程
2021/7/1
第26页/共205页
功与过程
3.多次等外压膨胀
(1)克服外压为 ,体积从p '膨胀到 ; V1
V'
(2)克服外压为 ,体积从p "膨胀到 ; V '
2021/7/1
第6页/共205页
体系分类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
(1)敞开体系(open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2021/7/1
第7页/共205页
体系分类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
(2)封闭体系(closed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第10页/共205页
体系的性质
用宏观可测性质来描述体系的热力学状态,故这些性质又称为热力学变 量。可分为两类:
广度性质(extensive properties) 又称为容量性质,它的数值与体系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如体积、质量、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共21张PPT)-2

思考: Fe3++3H2O
Fe(OH)3+3H+在不同条件下
FeCl3的水解平衡将发生不同变化,当条件改
变时,将相关内容填入表格中:
条件 移动方向 H+数目 pH Fe3+水解率 现象
升温
通HCl 加H2O 加铁粉
正反应
逆反应 正反应 逆反应
加NaHCO3 正反应
增加 降 增大
颜色变深
增加 降 增加 升 减少 升
然后对溶液加热,现象:溶液红色加深 。
最后向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BaCl2溶液,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褪去 ,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
示是 Ba2++CO32-====BaCO3↓ 。
(2)浓度:越稀越水解。(但溶液酸碱性减弱) (3)外加酸、碱:
盐类水解后,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因此控制溶液 的酸碱性可以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故在盐溶液中加入酸 或碱都能影响盐的水解。(酸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促 进强碱弱酸盐的水解;碱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促进强 酸弱碱盐的水解。)
C.(NH4)2SO4 c(NH4+):c(SO42-) <2 :1
D.NaF
c(Na+) :c(F-) < 1 :1
2.下列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D )
A.HCO3-+H2O B.HCO3-+OHC.SO3+H2O D.HCO3-+H2O
H3O++CO3 2CO3 2- + H2O H2SO4 H2CO3+OH-
减小 增大 减小
颜色变浅 颜色变浅 颜色变浅
减少 升
增大
红褐色沉淀 无色气体
..\..\..\..\..\..\实验视频\碱金属与铁\三氯化 铁水解平衡.DAT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专题3第一单元课时1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概念 电离成离子 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__________ 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 的速率 的速率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____,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不再发生 变化的状态。
2.特征
动态
不变
3.电离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 弱电解质电离形成 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 之比是一个常数。 (2)表达式 + - c A · c B + - 对于 +B ,K= 例如: cAB + - ①弱酸强电解质还是为 弱电解质时,只能根据其定义进行判断,而 不能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或溶液的导 电能力的强弱进行判断。
2.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分子浓度和离 子的浓度相等 B.电离平衡状态下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 和质量分数均保持不变 C.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弱电解质分子和其电 离出来的离子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D.改变条件时,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在新的 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解析:选A。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后, 各种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不一定 相等。
自主体验 1.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物质不是强电解质就一定是弱电解质 B.一种化合物不是强电解质就一定是弱电解质 C.难溶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强电解质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 液的导电能力强 解析:选C。难溶化合物可能是弱电解质,如 Fe(OH)3,也可能是非电解质。
课时1 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
课前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讲练 课时1 探究整合应用
知能优化训练
课前自主学案
自主学习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如____ 在水溶液中能____ 强酸 、 强碱 、绝大多数盐 ____ __________。 2.弱电解质 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如____ 在水溶液中只能____ 弱酸 、 ____ 、__ 弱碱 水。
无机及分析化学南京大学课件演示文稿

2. 电动电势 胶粒与扩散层之间形成了扩散双电层
图1-9 胶粒与介质之间的双电层及电势差
图1-10 电解质对ζ电势的影响
20
第20页,共23页。
1.3.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溶胶之所以有相对的稳定
性,主要原因有:
(1) 布朗运动 (2) 胶粒带电 (3) 溶剂化作用
图1-11 Na+和Cl-的水合作用
21
第21页,共23页。
影响溶胶聚沉的主要因素:
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1) 离子价态越高,聚沉能力越强,即聚沉值越小。 (2) 价
态相同的异号电荷离子,其聚沉能力也略有不同
聚沉能力 Cs+ > Rb+ > K+ > Na+ > Li+ 聚沉能力 Cl- > Br- > NO3- > I-
2. 溶胶的相互聚沉
3. 渗透压
图1-5 渗透示意图
图1-6 产生渗透压示意图
15
第15页,共23页。
1887年,荷兰物理化学家范托夫(van’t Hoff J H)综合渗 透实验结果,指出了稀溶液的渗透压Π 与温度、浓度有 如下的关系:
或
16
第16页,共23页。
1.3 胶 体 溶 液
1.3.1 溶胶的制备
(1) 分散法 ① 研磨法② 超声波法③ 电弧法④ 胶溶法
21世纪的新材料。
23 第23页,共23页。
7
第7页,共23页。
等离子体
拓展知识
物质在一定的压力下,随温度的升高,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 成气态。温度继续升高,气态分子便解离成单个原子。若温 度再进一步提升,则原子的外层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 为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就成为带正电荷的离子,这个过 程称为电离。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的气体称为等离子体 (plasma)。
南京大学结构化学双语课件CH3LEC2

Shoulder-to-head overlap, Sij = 0
p p Shoulder-to-head overlap, Sij = 0 d p
Coulomb Integral
ai
H ii 1 2 ˆ d i H i i 2
* * *
l 1
E ci 0
i = 1, 2, …, N
E
ˆ H d
*
d
*
c 1 1
c 2 2 c N
N
N
*
ˆ H c 1 1 c 2 2 c N
*
N
d
c 1 1
c 2 2 c N
For nonzero solutions, it must satisfy
H ir ES ir 0
Secular Equation
Steps of the Linear Variation Method
1. Calculating the matrix elements Hij and Sij 2. Solve the secular equation to find n eigenvalues E1, E2, …, En (Energy Levels) 3. Substitute E in the linear equation set with each Ei , solve it to get {c1i, c2i, …, cni,}, Molecular Orbital
c H
i i 1
n
ir
ESir 0,
(r 1, 2, , n)
南京大学第五版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反响的平衡常数为这假设干个分步反响平衡常数的乘积〔或
商〕。
2NH3(aq) + 2H2O(l) ⇌ 2NH4+(aq) + 2OH(aq) (a)
CO2(g) + H2O(l) ⇌ H2CO3(aq)
(b)
H2CO3(aq) ⇌ CO32(aq) + 2H+(aq)
(c)
+) 2H+(aq) + 2OH(aq) ⇌ 2H2O(l)
这里,近似地认为 rHm 和 rSm 不随温度变化。
(1) (2)
24
3.2.2 化学平衡移动程度的计算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表现为K随温度而变。
升高温度,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温度使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
lnK2 K1
rR HTT21T2T1
上式说明了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讨论如下:
36
3.4.2 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响的反响速率与反响物浓度以方程式中化学计量 数的绝对值为乘幂的乘积成正比〞 一般基元反响
速率方程
该式称为质量作用定律表达式或速度方程。比例系数k 叫做反响速度常数,在数值上等于各反响物浓度都是单位浓 度时的反响速度。k值的大小由反响本性决定,是反响的特 征常数。k与浓度无关,温度升高那么k增大。
9
例题 3-1
将 1.5 mol H2 和1.5 mol I2充入某容器中,使其在 793 K到达 平衡,经分析,平衡系统中含 HI 2.4 mol。求以下反响在该 温度下的 K 。
解:
10
例题 3-2
将N2(g)和H2(g)以1 3体积比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673K、 5000kPa压力下反响到达平衡,产生12.5%的NH3(g)〔体积 比〕,求该反响的标准平衡常数K ?
南京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第四节 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与干燥速率
三、速率控制
(一)表面汽化控制 某些物料,如纸、皮革等,其内部的水分能迅速地 达到物料的表面,因此水分去除为物料表面上水 分的汽化速率所限制。 (二)内部扩散控制 某些物料如木材、陶土等,其内部扩散速率较表面 汽化速率小,当表面干燥后,内部水分不能及时 扩散到表面,这种情况,必须设法增加内部的扩 散速率,或降低表面的汽化速率。
第二节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
I = Ig+ IvH= cg t + (cvt + r0) H=(cg +cv H) t + r0 H (13-5a)
r0 —— 水在0 ℃时的汽化潜热,
SI制r0 =2492 kJ/kg,
工程制r0 =595 kcal/kgf。 I = (1.01+1.88H)t + 2492 H I = (0.24+0.45H)t + 595 H
第四节 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与干燥速率
二、固体物料的干燥机理
(2)毛细管理论
▲ 主要论点: 多孔性物料具有复杂的网状结构的孔道,水分在多孔性物 料中的移动主要依靠毛细管力。 多孔性物料的干燥过程较好地符合这一理论。
R C B R C B
D
E O X
E O
多孔性陶制平板的干燥速率曲线
X
非多孔性粘土板的干燥速率曲线
对一定状态的空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对不饱和空气: t> tas= tw> td; 对饱和空气: t= tas= tw= td;
二、湿空气的湿度图及其应用
(1)等湿度线 (2)等焓线 (3)等温线 (4)等相对温度线 100%饱和空气线 (5)水蒸汽分压线
• (二)焓湿图的使用法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件3

根据对物质结构的某些基本假定,以及实
验所得的光谱数据,求得物质结构的一些基本常
数,如核间距、键角、振动频率等,从而计算分 子配分函数。再根据配分函数求出物质的热力学 性质,这就是统计热力学的基本任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统计热力学的基本任务
该方法的优点: 将体系的微观性质与宏观性质 联系起来,对于简单分子计算结果常是令人满意 的。不需要进行复杂的低温量热实验,就能求得 相当准确的熵值。 该方法的局限性:计算时必须假定结构的模型, 而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这势必 引入一定的近似性。另外,对大的复杂分子以及 凝聚体系,计算尚有困难。
但是无法用力学中的微分方程去描述整个体系的
运动状态,所以必须用统计学的方法。
根据统计单位的力学性质(例如速度、动量、
位置、振动、转动等),经过统计平均推求体系
的热力学性质,将体系的微观性质与宏观性质联 系起来,这就是统计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统计热力学的基本任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非定位体系的最概然分布
非定位体系由于粒子不能区分,它在能级上 分布的微态数一定少于定位体系,所以对定位体 系微态数的计算式进行等同粒子的修正,即将计 算公式除以 N ! 。 则非定位体系在U、V、N一定的条件下,所 有的总微态数为:
giNi 1 (U ,V , N ) N ! N ! N! i i i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定位体系的微态数
一个由 N 个可区分的独立粒子组成的宏观
体系,在量子化的能级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配 方式。设其中的一种分配方式为:
南京大学化学原理课程课件2

[H ] + K a [H ] (K a cA + K w )[H ] K a K w = 0
+ 3 + 2 +
一元弱酸(碱)溶液
[H ] + K a [H ] (K a cA + K w )[H ] K a K w = 0
+ 3 + 2 +
• KacA > 20 Kw,Kw可略(即水电离的H+可略)
[H ] + K a [H ] K a cA = 0
+ 2 +
• 弱酸 <
0.05,溶液中[H+]<<c
进一步化简为
cA 500 A, Ka
[H ] K a cA
例:计算0.10 moldm-3HAc溶液的pH值. Ka(HAc) = 1.7510-5
• 解:KacA = 1.7510-6 >> 20KW, • 且 cA 1 4
cA 0.1 73.5 500 3 K a 1.36 10
• 用 [H+]2 + (1.3610-3)[H+] – 1.3610-4 = 0 • [H+] = 1.110-2 pH = 1.96
强酸和一元弱酸混合溶液
• 强酸浓度cA,完全电离,弱酸HA浓度ca
• 质子平衡式:[H+] = cA + [A-] + [OH-]
[H ] K a ,HA cHA K a ,HBcHB
多元酸(碱)溶液
• H2A浓度cA,电离常数Ka,1,Ka,2, • 质子平衡式:[H+] = [HA-] + 2[A2-] + [OH-] • 溶液呈酸性可忽略[OH-] • [H+] = [HA-] + 2[A2-]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共17张PPT)-2

(08广东·17)
D.c(Na+)>c(OH-)>c(HCO3-)>c(H+) (09江苏·13)
【课堂反馈】
用0.10mo1/L的盐酸滴定0.10mo1/L的氨 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c(NH4+)>c(Cl-),c(OH-)>c(H+) B c(NH4+)=c(Cl-),c(OH-)=c(H+) C c(Cl-)>c(NH4+),c(OH-)>c(H+)
.
(2)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是:
.
(3)为探究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
3 、人生就像爬山,有人直奔目标而去,很快就到达了终点,却忽略了途中美丽的风景。 18 、人生如烟花,不可能永远悬挂天际;只要曾经绚烂过,便不枉此生。 12 、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 19 、你哭了,眼泪是你自己的。你痛了,没有人能体会到。 19 、生活在于经历,而不在于平米;富裕在于感悟,而不在于别墅。 4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7 、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 8 、勤劳致富,回报乡亲,共同富裕,共奔小康。 15 、财富、幸福是活着不懈的追求,执着和坚持是永久的信仰。 20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11 、心里万分感慨却不抵现实一个耳光。 15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 、有魅力的女人不怕男人花心。有实力的男人不怕女人现实。 11 、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16 、没有什么是永远,也没有什么会很久。找个借口,谁都可以先走。 5 、这个社会,没有朋友,就意味着你没有团队。一个没有团队的人是干不成什么事的。 16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5 、没有什么比顺其自然更有超凡的力量。没有什么比顺乎本性更具有迷人的魔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解:设溶解度为 设溶解度为s • 水中: [I- ] = s [Ag + ] = s 水中:
K sp = s 2 s = K sp = 9.5 ×10−10 mol idm-3
0.010 mol·dm-3 NH3溶液中 溶液中:
• [I-]= s
[Ag + ] + [Ag(NH3 ) + ] + [Ag(NH 3 ) + ] = CAg+ = s 2
沉淀的转化
PbCrO4 + ( NH 4 ) 2 S
2 PbCrO4 ( s ) = Pb 2+ (aq) + CrO4 − (aq)
Pb 2+ (aq ) + S 2− (aq) = PbS ( s ) PbCrO4 ( s ) + S (aq ) = PbS ( s ) + CrO (aq)
2− 4 2− 2+ 2− 4 2−
• 3 溶液中若有其他反应将影响溶解度 溶液中若有其他反应将影响溶解度s
++
+
如1--1型难溶盐 型难溶盐
MA(s )
M ↓ OH MOH ↓ OH ⋮
+
A ↓H HA ↓H ⋮
M(OH) 2 H 2 A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 温度
dlnK a ∆r H m ( )p = 2 dT RT
• 固体溶解时放热 • 固体溶解时吸热 • 一般固体溶解吸热,溶解度随温度升 一般固体溶解吸热, 高而增大。 高而增大。
• 溶剂 • 大多数无机盐在水中比在有机溶剂中更 易溶解。水的偶极矩大, 能吸引阳、 易溶解。水的偶极矩大 能吸引阳、 阴离子形成水化离子。 阴离子形成水化离子。 • 乙醇 乙醚混合溶剂中: 乙醇/乙醚混合溶剂中: 乙醚混合溶剂中 • Ca(NO3)2溶解 Sr(NO3)2沉淀 溶解,
• 颗粒大小
沉淀的形成过程
• 2 晶核的成长
异相成核 定向排列→晶型沉淀 定向排列→ 聚合→ 聚合→无定型沉淀
•
构晶离子 → 晶核 → 沉淀微粒 →
均相成核
沉淀的形成过程
• 10-10m →10-9~10-6m • 经过胶体阶段 →> 10-6m >
• 胶体的形成 • AgNO3 + KI → AgI + KNO3 • [(AgI)m·nAg+·xNO3-] ·(n-x)NO3-
δ2 =
K a,1K a,2
+
[H ] + K a,1[H ] + K a,1K a,2
+ 2
= 0.39
s= K sp δ2 = 7.2 ×10 mol idm
−5 -3
pH=2.00,
δ 2 = 0.0054
s = 6.1×10 mol idm
−4
-3
• [H+]增加,平衡右移生成 增加, 增加 平衡右移生成HA-、H2A,MA(s) , 溶解度增加。 溶解度增加。 • 弱酸形成的难溶盐(草酸盐、碳酸盐、硫化 弱酸形成的难溶盐(草酸盐、碳酸盐、 物等) 物等)及金属氢氧化物难溶物均能被强酸所 溶解。 溶解。 • 若考虑正离子水解(如高价金属离子),情 若考虑正离子水解(如高价金属离子),情 ), 况很复杂。但酸度增加不利水解, 平衡左移, 况很复杂。但酸度增加不利水解 平衡左移, 有利生成沉淀。 有利生成沉淀。
−21
−7
−13
× 0.1
1.4 ×10 = 2− [S ]
[ H 2 S ]K1 K 2 [S ] = , + 2 [H ]
2−
[M ] =
2+
K sp [S ]
2−
[M ] =
2+
2+
K sp [ H ]
+ 2
[ H 2 S ]K1 K 2 K sp [ H 2 S ]K1 K 2
lg[ M ] = −2 pH + lg
硫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分离
• 混合溶液 2+、Mn2+浓度均为 混合溶液Zn 若通入H 气体 气体, 0.1mol·dm-3。若通入 2S气体,那种离 子首先沉淀?溶液pH应该控制在什么 子首先沉淀?溶液 应该控制在什么 范围可以使这两种离子完全分离? 范围可以使这两种离子完全分离 Ksp,ZnS=2.93×10-25 × Ksp,MnS=4.65×10-14 ×
沉淀分类
• 影响因素 • 1 沉淀的性质。BaSO4晶型沉淀, 沉淀的性质。 晶型沉淀, AgCl凝乳状沉淀,Fe2O3·xH2O无定 凝乳状沉淀, 凝乳状沉淀 无定 型沉淀。 型沉淀。 • 2 沉淀形成的条件。 沉淀形成的条件。
沉淀的形成过程
• 1 晶核的形成: 晶核的形成: • 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时, 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时,离子由于静电 作用相互缔合为离子集合体(二聚、三聚、 作用相互缔合为离子集合体(二聚、三聚、 四聚……), 聚合到一定程度则形成晶核 晶 四聚 ) 聚合到一定程度则形成晶核. 核是能与液相区分的固相。 核是能与液相区分的固相。由构晶离子在溶 液中形成晶核称均相成核作用。 液中形成晶核称均相成核作用 • 由于在溶液中存在大量固体微粒或在容 器壁上附有微小的“玻璃核” 器壁上附有微小的“玻璃核”,构晶离子在 这种外来“晶种” 这种外来“晶种”的诱导下形成晶核称异相 成核作用。 成核作用。
K sp = aBa2+ aSO2- = γ Ba2+ [ Ba ]γ SO2- [ SO ]
2+
4 4
24
∵ γ Ba 2+ = 1, γ SO2- = 1
4
∴ s = K sp ,
2
s = K sp = 1.1×10
−5
−10 -3
= 1.05 ×10 mol ⋅ dm
• 在0.0080mol⋅dm-3 MgCl2溶液中 溶液中:
γ Ba = 0.56, γ SO = 0.55
2+ 2− 4
s=
K sp
γ Ba γ SO
2+
2− 4
1.1×10 = 0.56 × 0.55
−3
−10
= 1.9 ×10 mol ⋅ dm
−5
• 水解效应 • Ksp,CuS = 4×10-28 • S2- + H2O = HS- + OH-
• 总的来说,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 总的来说, 素较多. 素较多.具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需要具体分析
沉淀分类
1 晶型沉淀 颗粒大,Φ > 0.1µm,沉淀 颗粒大, , 内部离子规则排列,易沉降, 内部离子规则排列,易沉降,易过滤洗 吸附杂质少。 涤,吸附杂质少。 2 无定型沉淀 颗粒小, Φ < 0.02µm, 颗粒小, , 沉淀粒子排列无序, 沉淀粒子排列无序,包含大量水份及杂 质呈絮状沉淀,难沉降,易堵塞滤纸孔。 质呈絮状沉淀,难沉降,易堵塞滤纸孔。 3 凝乳状沉淀 颗粒大小介于以上两种沉 淀之间。 淀之间。
n+
m-
K sp = [ A ] [ B ]
n+ m e
Q = [A ] ⋅ [B ]
n+ m 实
m− n 实
• Q = Ksp, ∆G = 0 , 沉淀溶解达平衡 • Q > Ksp, ∆G > 0 , 沉淀生成 • Q < Ksp, ∆G < 0, 沉淀溶解
例题
• Ag+和Pb2+均为0.1 mol·dm-3,滴加Cl均为 滴加 使其分离。已知: 使其分离。已知:
sr 2σ Vm ( s ) RTln = s0 r
• 大小不同的颗粒共存的溶液,小颗粒溶解, 大小不同的颗粒共存的溶液,小颗粒溶解, 大颗粒长大。 大颗粒长大。
• 同离子效应 • 在沉淀平衡系统中加入构成沉淀的 离子,则平衡左移, 离子,则平衡左移,沉淀溶解度减 同离子效应” 少,称“同离子效应”。
酸效应:影响离子的水解、形成弱酸, 酸效应:影响离子的水解、形成弱酸,从 而影响沉淀平衡。 而影响沉淀平衡。
• 设MA(s)的溶解度为 的溶解度为s 的溶解度为
[M ] = s 2− − [A ] + [HA ] + [H 2 A] = cA2− = s
2+
2−
K a,1K a,2 [A ] δ2 = = + 2 + cA2− [H ] + K a,1[H ] + K a,1K a,2
= −2 pH + lg h
共沉淀 由于沉淀表面吸附其他离子形成共沉淀。 由于沉淀表面吸附其他离子形成共沉淀。 常发生在沉淀表面,同沉淀的表面积、 常发生在沉淀表面,同沉淀的表面积、 溶液中被吸附离子的浓度和温度有关。 溶液中被吸附离子的浓度和温度有关。 洗涤是减少表面共沉淀的有效方法。 洗涤是减少表面共沉淀的有效方法。
⇀ H + + HS − H2S ↽ K2 − HS ↽ ⇀ H + + S 2−
K1
[ H ][ HS ] [ H ][ S ] [ H ] [ S ] K1 K 2 = × = − [H 2S ] [ HS ] [H2S ] [H ] =
+
+
−
+
2−
+ 2
2−
K1 K 2 [ H 2 S ] 1.1×10 ×1.3 ×10 = 2− [S ] [ S 2− ]
沉淀溶解平衡
MA(s ) MA(aq ) M +A
−
+ −
溶解 AgCl(s ) 沉淀
Ag + Cl
+
K sp =
a Ag+ aCl a AgC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