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吨年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总述
汇报人:2023-11-18CATALOGUE目录•方案目的和背景•联合试运转的总体要求•联合试运转的准备事项•联合试运转的实施过程•联合试运转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联合试运转的效果评估及改进建议01方案目的和背景确保煤矿生产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01联合试运转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线的各个设备在运行时能够稳定、安全地工作,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和周边社区的安全。
检验煤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02通过联合试运转,可以检验煤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是否达到预期,从而为提高煤矿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优化煤矿生产线的运营效率03联合试运转过程中,可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设备性能问题、操作问题或流程问题,从而提高煤矿生产线的运营效率。
中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提高煤矿的生产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对煤矿安全和生产能力的监管政府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生产能力有严格的监管要求,联合试运转是监管部门对煤矿进行验收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
提高煤矿企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提高煤矿的生产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02联合试运转的总体要求矿井排水系统矿井供电系统采掘工作面矿井运输系统矿井通风系统验证矿井排水系统的有效性验证矿井运输系统的效率验证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矿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验证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性《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联合试运转方案及有关技术规范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及有关设备的使用规范试运转遵循的标准和规范03联合试运转的准备事项安全培训针对联合试运转的特殊要求,应组织专业的安全培训,提高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制定安全规程在联合试运转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程,包括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确保参与联合试运转的人员都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安全设施设置根据联合试运转的需求,应合理设置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通风设备、应急照明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_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_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增长的需求,在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方面也日益受到重视。
富阳煤矿作为浙江省重要的煤炭资源开采和利用基地,一直在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富阳煤矿积极探索接轨国际市场的发展道路,通过提高效率,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措施不断推进创新发展。
为了更好的提高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效率,富阳煤矿进行了联合试运转,本文将围绕此次运转展开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一、运转的背景和意义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是在国家政策和行业环境的推动下,煤炭企业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途径,探索煤炭产业生产方式转型、优化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尝试。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的具体目的是:一是实现煤炭产能的快速提升;二是提高开采效率,增加资源输出;三是确保煤炭运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的意义在于推动煤炭行业的创新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另外,通过对煤炭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升级和改造,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低碳经济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设备直接连接问题在联合试运转过程中,由于设备之间连接不完善,使得部分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影响工作效率。
2、安全问题在运转过程中,由于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未能完全遵守安全标准和规定,导致设备损坏,严重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3、能源占用问题由于设备运作时需占用较大的能源,且无法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耗费大量能源,成本居高不下。
三、效果分析和结论1、设备运行效率、产能提高通过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的尝试,煤炭开采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可以在运转过程中实现更高的产出率和生产效率。
2、生产成本降低通过联合试运转,能够通过升级设备、降低能耗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
青海省西利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都兰县塔妥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建设规模6万吨/年二O一二年七月三十日目录第一章矿井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4)第一节矿区概况 (4)第二节地质特征 (5)第三节试运转依据和指导思想 (8)第四节项目建设批复及建设概况 (9)第五节建设项目联合试运转其他条件 (21)第二章各系统安全设计及建设情况 (23)第一节供电系统 (23)第二节提升系统 (26)第三节运输系统 (28)第四节通风系统 (28)第五节供排水系统 (30)第六节采掘系统 (32)第七节防尘洒水系统 (33)第八节压缩空气与注氮系统 (34)第九节通讯系统 (34)第十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35)第三章试运转时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36)第一节提升系统试运转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36)第二节运输系统试运转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38)第三节通风系统试运转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39)第四节供配电系统试运转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43)第五节供排水系统试运转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46)第六节防尘消防系统试运转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47)第七节采掘系统试运转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47)第八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试运转时的安全技术措施..............49第四章矿井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成员 (50)第五章联合试运转起始终止时间及范围 (54)第六章联合试运转情况 (55)第一节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
55第二节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64)第七章联合试运转结论 (64)第一章矿井建设项目基本概况第一节矿区概况一、矿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012年6月4日《关于都兰县塔妥煤矿6万吨/年技改项目联合试运转的报告》和《关于青海西利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都兰县塔妥煤矿6万吨/年技改项目联合试运转(含试生产)方案整改验收的报告》通过海西州能源局审查批准,并下发了《海西州能源局关于对青海西利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都兰县塔妥煤矿6万吨/年技改项目联合试运转的批复》(西能源[2012]60号)文件。
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联合试运转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好!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不辞辛苦,莅临我矿进行联合试运转审查验收。
这是对我矿建设工作的支持、关心、爱护和帮助。
为此,我谨代表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的全体干部职工,向到矿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谢意。
下面将我矿的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第一部分:项目概况一、项目背景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是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领导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2009】33号文《关于吕梁市柳林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批准的单独保留矿井,矿井能力0.9MT/a,矿井能力净增0.6MT/a。
以晋煤重组办[2009]124号文《关于吕梁市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处煤矿企业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批准主体企业由“山西汇丰兴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山西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柳林县王家沟乡王家沟村村东,距柳林县城区约25km,行政区划属山西省柳林县王家沟乡管辖。
2009年10月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由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以(晋)名称预核内[2009]第001302号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核准企业名称变更为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2009年12月27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2009121220050461,井田面积5.4873km2,批准开采4#、5#、8#、9#煤层;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的地质报告于2010年5月,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363号文《关于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批准。
井田内批准开采煤层现保有的煤炭资源/储量为5106万吨,可采储量为2968.76万吨,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25.4a,其中一水平服务年限为5.7a。
至2011年7月前已完成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的批复表一文件名称时间文号批复单位关于吕梁市柳林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2009.09.10晋煤重组办发[2009]33号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吕梁市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处煤矿企业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2009.12.18晋煤重组办发[2009]124号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采矿许可证2009.12.27 C1400002009121220050461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2009.10 (晋)名称预核内[2009]第001302号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资源储量备案证明2011.04 晋国土资储备字【2011】149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的地质报告2010.05.12晋煤规发[2010]363号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2010.07.08晋煤办基发[2010]588号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对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扩建项目(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2010.09.09晋煤监安二字[2010]440号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900k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2010.12.30晋环函[2010]1704号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环保专篇的批复2011.07.05晋煤环发[2010]1006号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的批复2010.11.15晋煤办基发[2010]1467号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批复2010.04.29晋卫监督[2011]59号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2010.10.12晋水保函[2010]457号山西省水利厅关于山西柳林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4#、5#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的批复2010.06.23晋煤瓦发[2010]535号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瓦斯抽放初步设计2011.07.18吕煤安字【2011】416号吕梁市煤炭工业局二、工程项目概况兼并重组整合,矿井设计利用原王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已有工业场地作为整合后的工业场地;利用原车家沟煤矿工业场地作为矿井整合后的一水平回风立井。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目录第一章矿井建设项目概况............................................................. - 2 -第一节矿井设计概况.................................................................... - 2 -第二节矿井建设概况.................................................................... - 3 -第二章各系统安全设施设计及建设情况..................................... - 4 -第一节采掘系统............................................................................ - 4 -第二节供电系统.......................................................................... - 11 -第三节排水系统.......................................................................... - 12 -第四节提升运输系统.................................................................. - 13 -第五节压风系统.......................................................................... - 15 -第六节矿井防尘、防火系统...................................................... - 15 -第七节通风系统.......................................................................... - 17 -第八节矿井瓦斯监控系统.......................................................... - 20 -第九节矿井通信系统.................................................................. - 21 -第三章矿井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成员....................................... - 22 -第四章联合试运转起始及终止时间........................................... - 25 -第五章联合试运转情况 ............................................................. - 26 -第一节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 ................................................... - 26 -第二节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 - 27 -第六章联合试运转结论 ............................................................. - 28 -第一章矿井建设项目概况第一节矿井设计概况××煤矿为××集团第五对大型现代化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Mt/a ,服务年限51.6年。
联合试运转效果分析及结论
径进入新鞋风流巷道;3、撤退途中,当撤退路线已被火言完全切断、确实无法撤退时或自救器有效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进入附近避难硐室或就近寻找压风管路地点,断开压风管以压缩空气维持呼吸,等待救援。
4、若附近无避难硐室或就近无压风管路时,应在烟流袭来之前,选择合适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5、撤退时应在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序撤退,不得惊慌失措、不能狂奔乱跑,撤退人员互相帮助;撤退时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6、在有烟气的巷道撤退时,不应直立行进,应躬身弯腰、低头前进,若烟雾大、视线差、温度高,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道壁,摸着管线等物爬行撤退;7、在高温浓烟巷道撤退时,应利用巷道积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降温,利用随身物品遮挡头面部,以防高温烟气刺激或灼伤;8、在撤退途中发现有爆炸预兆时,应迅速背向爆源,顺着行当爬卧,面部朝下,双臂护住头面部,全身尽量减少皮肤外露;若巷道内有水坑或水沟,应顺势卧水中吗,并以最快的速度带好自救器;爆炸后,应稍做观察,若无异常变化迹象,辨明方向后沿着安全避灾路线撤退。
第六章联合试运转效果分析及结论根据煤矿生产系统与辅助系统划分标准,矿井生产系统有以下及系统:采掘系统;通风系统;提升、运输系统;井下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压风系统;防尘供水系统;地面生产系统。
第一节各系统试运转效果分析一、采掘系统试运转效果分析矿井个生产系统经过联合试运转后,采煤工作面实现了分层综采放顶煤开采,液压支架支护工作面,全部自然跨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设备运转正常。
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可完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采掘系统分项运行报告二、通风系统试运转效果分析通风系统试运转后,主要通风机检测检验合格,能在稳定区内行可靠,矿井实现了全负压通风,矿井总风量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井下主要硐室、采煤工作面、备用工作面等用风地点的风量及矿井通风等积孔能达到设计要求,通风系统合理,通风设施设置齐全、合理、可靠。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时间:2021年1月1日-2021年2月28日地点:XX煤矿一、试运转目标和背景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准备,XX煤矿于2021年开始进行煤矿联合试运转。
本次试运转旨在通过联合运营不同煤矿,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益。
试运转的背景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提高煤矿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试运转内容本次试运转的主要内容包括:1. 建立统一的生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2. 调整煤矿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3. 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培训和技能水平;4. 加强煤矿间的协作和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
三、试运转阶段及其结果1. 第一阶段(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进行了生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并对煤矿的生产流程进行了初步的调整。
通过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煤矿的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我们对煤矿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改进工艺流程,降低了煤矿的能耗和排放量。
2. 第二阶段(2021年2月1日-2021年2月28日)在第二阶段中,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生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提高了对煤矿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同时,我们加强了煤矿间的协作和合作,共享了资源和经验,提高了煤矿的整体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减少重复投资,节约了成本,并提升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四、试运转成果1. 生产效率提升:通过统一的生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我们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
在试运转期间,煤矿的日产量增加了10%,达到了预期目标。
2. 成本降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减少重复投资,我们降低了煤矿的生产成本。
试运转期间,煤矿的生产成本下降了15%。
3. 经济效益提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我们提升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试运转期间,煤矿的盈利能力提升了20%。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试运转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 系统运行不稳定:在试运转的初期,由于系统的不稳定,出现了一些运行故障。
煤矿全面联合试运转报告
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第一章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市榆阳区七山煤矿位于##城北东43°方向,直距21km处。
井田X 围大致北以榆〔林〕—神〔木〕旧公路〔现为矿区油面公路〕为界,南至南岔河,西以经距座标线37404280为界,东以经距座标线37405480为界。
其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09°54′14″~109°55′03″;北纬38°25′02″~38°26′35″。
井田南北长1710~2346m,平均长2028m,东西宽1200m,面积2.4336km2。
本区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与航运为辅,无水路运输。
榆〔林〕—神〔木〕旧公路从矿井北缘通过,向西南约20km与##〔安〕—包〔头〕油面公路相接,旧榆神公路现由榆阳区人民政府铺筑成矿区三级油面公路至麻黄梁镇,各乡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接,但雨雪天气不能通行。
神〔木〕—延〔安〕铁路从矿井西北约10km处的金鸡滩通过。
本区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本区交道运输详见交通位置图。
二、资源储量该矿批准开采朱罗系##组3号煤层,该煤层厚度大且稳定,结构简单,产状平缓。
井田内煤层平均厚度7.58m,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均较简单。
矿井获地质储量25.12Mt,可采储量13.22Mt,生产规模0.30Mt/a,服务年限31.48年。
三、水文地质区内水系不发育,煤矿南界有头道河支流—南岔河,南岔河由东向西流过。
除降水期外,大局部时间水量较小。
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春季风沙频繁,夏季酷热多变,秋季细雨连绵,冬季长而严寒。
据##气象局1984~1994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8℃,日温差最大可达20℃左右。
每年11月开始降雪,次年3月解冻,无霜期为150~180天。
冬季至春末、夏初多风,最大风速18m/s,风向多为西北。
年降水量410mm,7~9月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0%,年平均蒸发量为1907.2mm。
据《##地震志》资料,自明代以来,本区共发生地震8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1次,1738年后200多年再未发生过较强地震,地震烈度小于VI度,但来自邻区几百公里外的强震可波与本区,并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完整版)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
目录第一章前言 (2)第二章各主要系统分项运行报告 (2)第一节采掘系统运行报告 (2)第二节通风系统运行报告 (7)第三节提升、运输系统运行报告 (13)第四节供电系统运行报告 (15)第五节防尘防灭火系统运行报告 (18)第六节防、排水系统运行报告 (20)第七节瓦斯抽放系统运行报告 (21)第八节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运行报告 (22)第九节通讯系统运行报告 (24)第三章主要生产安全设备故障处理记录与分析 (24)第四章提升、排水、通风等主要设备的检测、检验报告 (25)第五章联合试运转的效果分析 (26)第六章矿组织机构和部门设置情况 (25)第七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打算 (26)第一章前言黔西县岩脚煤矿属于私营独资企业,位于黔西县太来乡,行政区划属黔西县太来乡管辖,位于黔西县城北30km。
黔西县岩脚煤矿由原黔西县太来乡岩脚煤矿(3万t/a)和唐家湾煤矿(0.5万t/a,)整合扩界而成。
矿区面积为1.9552km2,开采深度+1240~+1000m,设计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
根据黔西县煤炭管理局、黔西县国土资源局文件,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矿管[2007]1659号”《关于解决黔西县煤矿资源合理配置、调整部分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7]10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环境保护局文件(黔煤版字【2006】97号):关于毕节地区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文件;于2008年12月颁发的黔西县太来乡岩脚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831160。
我矿于2008年委托贵州宏景矿产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了黔西县太来乡岩脚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安全专篇》和《开采方案设计》的设计;经“黔西县煤炭管理局文件(安煤字【2009】11号)关于对岩脚煤矿技改开工申请的批复”同意于2009年2月开始动工建设,因前方案已不能适应现在开拓布置,不利于矿井建设和生产,于2010年5月委托贵州永凤矿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了《黔西县太来乡岩脚煤矿(变更)开采方案设计》和《安全专篇》(变更),经贵州煤炭安全监察局毕节煤监分局黔煤安监毕【2010】142号文件批准我矿《安全专篇》(变更)设计,并有贵州省煤矿项目开采方案设计变更(修改)备案登记表[贵州省能源局(2010)728号及贵州动能煤炭技术发展服务有限公司黔动咨【2010】070号文件关于《黔西县太来乡岩脚煤矿(变更)开采方案设计》的专家组评审意见。
(完整版)XX煤矿联合试运转申请报告
XX煤矿联合试运转申请报告二O O X 年X 月X日XXXXXX煤矿联合试运转申请报告XX县煤炭工业管理局:我矿是由省国土局、省安监局、省煤炭局批准成立的年产量为X万吨的矿井, 并于200X 年X月根据xx市煤炭管理局〈市煤批字〔2004〕62号〉文件精神, 进行扩建技术改造, 设计能力由X万吨/年改为X万吨/年。
矿区范围是经XX县国土资源局根据片区各煤矿分布范围以及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划出的边角块段, 矿区面积为3.5944平方公里。
我矿是四证齐全的有证矿井, 采矿许可证证号为XXXX, 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为XXXX, 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为XXXX, 税务登记证证号为XXXX, 组织机构代码证代码为XXXX。
经过近二年的建设, 我们投入资金XX万元, 严格按照《可研报告设计》和《安全专篇》的要求对矿井地面及井下进行技术改造, 现在已基本完成矿井技改工作。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各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按照申请颁发小型煤矿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关要求,已经完成了五大安全生产系统及地面辅助工程的建设和煤炭局、煤管站对我矿提出的各项整改意见, 现已具备矿井联合试运转申请验收的条件。
现特向县煤炭局提出联合试运转申请报告, 请求对我矿进行验收。
此致!申报单位: XXXXXX煤矿二OOX年X月X日目录第一部分矿井概况 (4)一、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4)二、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 (4)三、矿井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12)四、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情况 (13)第二部分矿井设计及建设情况概述 (18)一、矿井开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18)二、矿井采掘生产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0)三、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情况 (29)四、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2)五、矿井给、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6)六、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9)七、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42)八、其他安全设施设计及建设情况 (45)第三部分煤矿试生产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 (53)一、成立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 (53)二、加强“一通三防”管理, 防止瓦斯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541.加强“一通三防”管理 (54)2.防止瓦斯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58)3.矿井火灾 (63)4.煤的自燃预防措施 (65)三、防治透水的安全技术措施 (66)四、防治机电设备事故措施 (69)五、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73)六、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79)1.井下电器设备 (79)2.运输 (81)XXXXXXX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第一部分: 矿井概况一、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XXXXXXXXX煤矿位于XX县新县城北侧, 由XX到矿山XXX公里, 行政区划属XX 县XX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 东经104°50′30″—104°52′30″, 北纬26°43′20″—26°46′00″, 矿区距水(城)——大(湾)公路5公里, 水(城)——大(湾)铁路野马(见寨火车站12公里, 矿区内有一条乡村公路与主干公路相连, 距铁路较近, 交通较为方便。
联合试运转汇报详细稿
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联合试运转验收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欢迎莅临我矿检查指导工作。
我矿从2014年10月26日开工建设至今,在上级各部门正确领导下,经过相关单位齐心协力的努力,已按《矿井资源整合开采设计说明书》和《矿井资源整合安全设施设计》的要求建设完成了全部单位工程,具备了联合试运转的条件。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建设基本情况1、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位于榆家梁井田东北部,新民普查区中东部,是由原“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两个煤矿整合扩大而成,整合区编号为H1。
由10个拐点圈定东西长约1.97km,南北宽约3.02km,面积4.1955km2。
可采煤层为4-2、5-1号二个煤层,其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1.5米、2.0米,矿井设计规模0.60M/a。
矿井服务年限13.3a。
委托陕西东辰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于2014年11月开工。
2、资源储量:矿井保有地质资源储量为18.48Mt,可采储量11.23Mt,顶板主要为粉砂岩,次为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煤层近水平。
3、巷道掘进:开凿巷道设计总长13708m,其中:岩巷2852m,半煤巷10856m,井巷工程设计总投资为14199.81万元。
实际井巷工程投资8390万元。
4、主井口栈桥、驱动机房、地面胶带输送机栈桥、拉紧间、筛分楼、机修车间、材料库、锅炉房、暖风机房、地面变电所、主扇风机房、压风机房、生活污水处理、井下水处理、地面综合管网等工业建筑物、构筑物按照设计要求全部完成;5、2014年10月26日由府谷县能源局批准开工建设,期间因矿方与村民征地纠纷和股权并购重组等因素,经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两次延期批复,于2018年8月底矿井基建工作基本结束。
二、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审批情况1、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相关支持文件的取得情况如下:⑴、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号文《关于划定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的批复》。
煤矿全面联合试运转报告
煤矿全面联合试运转报告煤矿全面联合试运转报告为了进一步提升煤矿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煤矿的生产竞争力,我司于近日展开了一项全面联合试运转的工作。
经过严谨的计划和周密的调试,该项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在此,我们对全体参与本次试运转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和感谢!在此基础上,我们向各方细致汇报。
一、试运转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全面联合试运转,煤矿生产线得以优化,设备调试得以更加精准。
整合资源,协同作业,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2.优化生产流程。
通过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制定更加高效合理、安全可靠的生产方案和流程。
3.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各方资源整合,在不影响生产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二、试运转过程1.制定实施方案。
本次试运转的实施方案是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已有生产模式基础上,由相关专业人员制定。
实施方案明确了各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负责人等信息。
2.设备联调。
联合试运转工作开始后,各方设备进行精确调试和协同运转,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相关设备故障由专业人员迅速处理。
3.生产流程优化。
生产流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优化出更为高效而且稳定的生产流程,并对各类生产流程进行实际检测和两步验证。
4.资源整合。
各方资源进行精确统筹整合,优化先进的生产机器和设备。
整合对生产具有成本控制和适应性的重要作用。
5.施工成果总结和合法检测。
对试运转完毕的成果进行总结、把握、研究,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测量,消除潜在问题,实现煤矿产出正常生产。
三、试运转成果1.生产效率获得提升。
通过设备逐步升级和优化生产流程,较大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生产能力又有所增强。
2.生产质量稳定可靠。
根据试运转后的实际情况,先进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和产出质量稳定可靠。
3.生产成本被有效降低。
通过各方资源的整合、流程优化,成本得到更合理、更可控的分配。
4.推动了企业效益上升。
提高了产出效率和成本控制预计,想必将会有所改善本企业财务状况,并提升公司的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平政煤矿联合试运转自检报告
合阳县秦晋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平政煤矿联合试运转自检报告编制:平政煤矿日期:2012年12月25日一、矿井基本概况1.矿井概况始建于1996年,设计能力9万吨/年,1996年缓建。
2003年4月渭南市发改委批准立项,2004年7月陕西省发改委批复了该项目建议书,于2008年列入第一批资源整合矿井,2008年11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复了矿区范围(井田面积4.0256 km2),2011年3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该矿于2009年委托北京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初步设计,设计能力为45 吨/年,2010年3月,陕西省煤炭工业局以陕煤局发【2010】57号文件批准了该开采设计,2010年8月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以陕煤安局发【2010】157号文件批复了安全设施设计。
平政煤矿基本建设由温州建峰矿山有限公司和中国有色金属集团晋建设有限公司承建,辽宁诚信监理公司全程监理。
矿井位于合阳县城关镇安阳村东1公里处,北距合洽公路约2公里,西距合黑公路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井田面积4.0256 km2,工业储量3043万吨,设计可采储量12364万吨,矿井设计能力45万吨/年,服务年限21.1年。
矿区拐点坐标合阳县秦晋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平政煤矿交通位置图2.煤矿资源赋存及储量。
(1)矿井地质资源量平政煤矿保有资源量30.4323Mt(含风化煤)。
保有量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6.77M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6.19M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7.32Mt;矿井地质资源/储量详见表2-1-2。
(2)矿井工业储量根据《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资源/储量类型及计算》规定:矿井工业资源/储量=331+332+333k根据矿井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情况,取储量可信度系数k=0.7。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计算结果详见表2-1-3。
10号煤属于高硫煤,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目前不能开采。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关于建北矿井“联合试运转”的请示陕西陕煤蒲白矿业有限公司: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建北矿井依据国家发改委(发改能源[2008]288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建北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核准的批复》,核准建设规模为240万t/a的生产能力进行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得到矿务局、集团公司及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通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通力协作,历经近三年多的建设,矿、土、安三类工程均按要求完工,目前矿井已经具备240万t/a生产能力。
为保证矿井联合试运转顺利进行,我公司专门组织相关部室对矿井生产系统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自检,包括提升运输系统、通风系统、供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供热系统、地面生产系统、辅助生产设施、综采首采工作面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内的各子系统及安全设施均满足设计要求。
设备单机试运行已全部完成;矿井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总经理具备矿长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其他入井人员经培训全部合格;委托蒲白矿业公司配备了专职救护中队。
目前矿井已具备进行联合试运转的条件,拟于2010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进行联合试运转。
妥否,请批示。
附件一:《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建北矿井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自检报告》附件二:《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建北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2010年6月12日主题词:矿井联合试运转请示抄送:公司领导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档(二)2010年6月12日印发共印10份附件一: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建北矿井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自检报告1、项目概况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是由陕西陕煤蒲白矿业有限公司、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电山东电力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一个新型矿井。
2008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建北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08]2887号),核准建设规模为240万t/a。
XX联合试运转报告00(1)1
XX市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9万吨/年技改项目安全设施联合试运转报告情况报告二○一二年十二月十日XX煤矿9万吨/年技改项目安全设施联合试运转报告一、矿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XX煤矿位于湖北省XX市,属XX乡管辖。
井田面积3.224平方公里,保有储量104万吨,可采储量80.206万吨,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服务年限7.9年。
根据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XX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的批复(鄂安[2006]24号),XX 煤矿是2006年XX市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中合法保留矿井之一。
2007年12月,我矿向市、州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提交了90kt/a技改扩能项目立项申请,2008年3月,XX经委以XX经煤[2008]7号文批复立项。
2008年7月,XX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XX自治州煤矿设计院为XX煤矿编制了《XX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90kt/a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和《XX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90kt/a 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2008年6月,由湖北煤监局组织专家组对《XXXXXX 煤矿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90kt/a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进行了评审,2008年7月,由湖北省经委在XX组织专家组对《XX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90kt/a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及确认批复。
并以鄂煤监察〔2008〕77号文对我矿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设计评审意见予以批复。
2008年10月,我矿进入改扩建阶段。
我矿在进行技改期间,发现采区地质构造发生变化,多处出现溶蚀带对煤层赋存进行了破坏,经我矿申请,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鄂经信煤函[2010]12号文下发了《关于同意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9万吨/年技改初步设计变更的批复》和鄂煤监察[2010]97号《关于对XXXXXX 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设施设计(修改)的批复》同意对新风井的坐标调整为:X=3319490;Y=36556653;Z=+1344。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
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二〇一二年一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矿井项目建设概况 (1)第一节矿井概况 (1)第二节矿井设计概况 (3)第三节项目建设情况 (10)第二章矿井联合试运转组织情况 (13)第一节组织机构及职责 (13)第二节联合试运转工作情况 (16)第三节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 (17)第四节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9)第三章联合试运转情况 (21)第一节各系统运行情况 (21)第二节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运行情况 (29)第三节主要安全生产设备检测检验情况 (30)第四章矿井联合试运转结论 (32)第一节矿井联合试运转效果分析 (32)第二节矿井今后安全生产的建议 (32)附:1. 四大运转检测报告2.《安全专篇》(C04126)的批复(甘发改能源[2009]457号)3.《关于对平凉新安煤业有现在责任公司90万吨/年建项目联合试运转请示的批复》(甘安监管五[2011] 266号文)前言平凉新安煤矿由国家发改委核准(【2008】732号),中矿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设计(原淮海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井建设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文号:甘发改能源【2009】457号)和《安全专篇》(C04126)的要求对工程进行建设,计划投入资金35984万元,实际投入资金73997.77万元。
其中:井巷工程费用29800.68万元;土建工程费用7591.01万元;设备安装费用5478.26万元;设备购置费用15016.06万元。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9Mt/a。
自2005年7月开工建设,经过近6年的基本建设,完成了《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的设计内容。
公司现有固定资产6.7亿元,职工82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2名,其中:高级职称12名、中级职称40名、初级职称70名。
矿井0.9Mt/a建设工程采掘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排水系统、压风系统、防尘防火供水系统、通风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及通信系统等各生产系统经过2个月(2011年10月15日-2012年4月15日)的联合试运转,各系统均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要求。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一)采掘系统矿井达产时,为保证工作面的正常衔接,配有一个综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矿井采掘比例为1:2。
(1)综采工作面一水平4#煤首采4101工作面布置在一采区,该面平均走向长度629米,工作面采长180米,煤层厚度平均1.75米,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运输方式为胶带输送机及刮板输送机运输,采用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工作面装备ZY4000/1.3/3.0掩护型液压支架124架, SGZ764/400型刮板输送机一部,MG375-W型双滚筒采煤机一台;运输顺槽安装SZZ764/200型刮板输送机一部,PLM-110型破碎机一部,DSJ100/80/2×160型可伸缩皮带一部,铺设长度660米。
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方式,两个生产班一个检修班,每班割4刀煤,每天完成12个循环,每个循环进度为0.6m,则日推进度为0.6×12=7.2m,日产量为2657吨,年产量为87.7万吨;。
(2)掘进工作面在一水平一采区布置两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为4102回风顺槽及南翼轨道大巷,其中4102回风顺槽装岩机型号为ZCD-60R侧式装岩机,南翼轨道大巷为综掘工作面,掘进机型号为EBH-160型掘进机。
两掘进工作面运输皮带型号为DSJ80/40/2×40。
工作面供电引自南翼采区变电室,供掘进和运输等设备供电。
局部通风机型号为KBDNO6.3,由引自采区变电室的专用变压器的专用线路及开关供电。
(3)探放水系统大巷及首采工作面对应地面进行了综合电法勘探;工作面编放出来的水进行了检验并作出报告,达到上级部门“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的要求,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矿井现有探放水专用钻机9台,物探设备一台。
探放水钻机有钻探200米深度能力的8台(ZDY1200S型号钻机2台、ZYJ-770/170型号钻机5台和ZLJ-650型号的钻机1台),钻探150米深度能力的钻机1台(ZYJ-270/170型号的)。
(冶金行业)林丰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定稿
(冶金行业)林丰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定稿华蓥市林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技改扩能工程联合试运转报告华蓥市林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二 0 一五年五月目录前言 (1)第一部份矿井概况 (2)第一章企业概况 (2)第二章矿井位置与交通 (3)第三章煤层及储量 (4)第四章水文、地质及瓦斯 (4)第二部份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5)第一章建设项目审批情况 (5)第一节前置条件 (5)第二节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编制和审批 (6)第三节工期审批 (7)第二章建设项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9)第一节建设项目梗概 (9)第二节设计系统概况 (9)第三节主要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11)第三章各系统移交的工程完成情况 (14)第一节采掘生产系统 (14)第二节提升运输系统 (21)第三节压缩空气设备 (22)第四节通风系统 (23)第五节供电系统 (33)第六节排水系统 (35)第七节瓦斯抽采系统 (36)第八节防尘系统 (38)第九节“六大系统”建设 (40)第四章建设项目专项工作完成情况 (44)第一节瓦斯抽采系统建设 (44)第二节新水平防治煤与瓦斯突ft专项验收 (44)第三节工程质量认证 (44)第四节主要设备检测 (45)第五节新水平煤层瓦斯参数测定 (45)第六节矿井水患现状调查 (45)第七节通风阻力测定和通风机性能测试 (45)第八节2014 年度瓦斯等级鉴定 (45)第九节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46)第十节矿井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46)第十一节矿井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46)第十二节矿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46)第十三节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 (46)第十四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6)第三部份联合试运转测试情况 (47)第一章联合试运转组织工作 (47)第一节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 (47)第二节联合试运转分系统工作小组 (48)第二章联合试运转分系统测试情况 (51)第一节联合试运转系统范围 (51)第二节联合试运转分系统测试 (51)第三节联合试运转结论 (63)前言华蓥市林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红岩煤矿(以下简称红岩煤矿)位于华蓥市溪口镇,始建于 1972 年,2001 年由地方国营企业改制成私营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县柏果镇鑫源煤矿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目录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1)第一节地理概况 (1)第二节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 (1)第三节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2)第四节水、火、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情况。
(3)第二章矿井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的建设 (4)第一节矿井开拓系统及建设情况 (4)第二节矿井采掘生产系统及建设情况 (4)第三节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与建设情况 (4)第四节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5)第五节矿井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建设情况 (5)第六节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6)第七节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6)第八节其它安全设施设计与建设情况 (6)第四章矿井生产及辅助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情况 (8)第一节矿井主提升和运输系统 (8)第二节矿井“一通三防”运转情况 (9)第三节矿井防排水运行情况 (12)第四节采掘工作面运行情况 (13)第五节供电及通讯系统运转情况 (14)第五章煤矿试生产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 (14)第一节成立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 (15)第二节采掘安全技术措施 (15)第三节加强“一通三防”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31)第四节矿井防治透水的安全技术措施 (39)第五节加强机电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41)第六节防治顶板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44)第七节防治放炮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47)第八节加强提升、运输管理、防止跑车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48)第九节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49)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第一节地理概况(1)矿井位置、围与交通盘县柏果镇鑫源煤矿位于盘县柏果镇业租村境,隶属省盘县柏果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9′51″~104°30′16″,北纬26°02′22″~26°02′59″。
矿区地址: 盘县柏果镇业租村。
距红果火车站48km,距盘县县城42km,距盘县电厂5km,离小云尚火车站1km,水(水城)柏(柏果)铁路从矿部经过,盘水公路穿过矿区,交通极为方便。
第二节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1)、矿界围鑫源煤矿为整合技改矿井,井田境界由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界形状成三角形,最大长度1.185kw,最大宽度0.485kw,面积0.2777km2,拐点坐标(坐标系)如下:拐点 X(m) Y(m)1 2881350 354504052 2882021 354497103 2882500 354501204 2882073 35450180开采标高:+1800m~+1400m。
⑵煤层赋存及围岩情况1)煤层矿区煤系地层属龙潭组。
含煤29层,区含煤地层含煤总厚29.35m,含煤系数为8.42%。
可采煤层10层,全区可采煤层有1、3、5、6、9、10、12、15、16、18、20煤层,可采煤层总厚约18.37米。
本矿围,根据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可采煤层共6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3、5、6、9、10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1煤层:即煤系上部第一层煤,煤厚1.28~2.92m,平均1.90m,含0.02~0.27m泥岩夹矸1~2层,结构较简单,204孔夹矸2层(厚0.25m、0.25m),上部煤分层小于夹矸厚度,底部煤分层不可采,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
3煤层:上距1煤层间距为16m左右,煤厚0.88~1.89m,平均1.22m,一般不含夹矸,结构简单,煤层较稳定,全区可采。
5煤层:上距3煤层42m左右,煤厚1.66~2.97m,一般厚2.00~2.50m,平均2.40m,一般含0.03~0.09m夹矸1层,结构简单,煤层稳定,全区可采。
6煤层:上距5煤层10m左右,煤厚1.66~2.04m,一般厚1.70~1.90m,平均1.86m,部分含0.04~0.08m泥岩夹矸1~2层,结构较简单,煤层稳定,全区可采。
9煤层:上距6煤层24.5m左右,煤厚0.97~2.90m,平均1.94m,偶含0.06m左右夹矸1层,结构较简单,煤层较稳定,全区可采。
10煤层:上距9煤层8m左右,煤厚1.00~2.01m,平均1.50m,一般不含夹矸,结构简单,煤层较稳定,全区可采。
表1-4-1 可采煤层特征表2)围岩情况1煤层:直接顶板粉砂质泥岩,间接顶为灰绿色粉砂岩,层理发育较为平整,裂隙不发育,平均厚5m,老顶为灰色细砂岩,层理发育、层面平整,裂隙不发育;伪底为泥岩,厚0.02~0.1m 左右,裂隙发育,层面较平整,直接底为灰色细砂岩,层理发育,平整性脆,裂隙发育,平均厚4.7m左右。
3煤层:顶板为灰色细砂岩,岩性坚硬,致密,层理发育,层面十分平整,平均厚7.51m;伪底为薄层泥岩,厚0.03m左右,遇水膨胀,直接底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岩性有遇水变软的特征,平均厚10.5m。
5煤层:直接顶为泥质粉砂岩,层面呈凸凹状态,厚2.5m左右,老顶为灰色分砂岩,层理发育,裂隙也较发育,厚3.5m 左右;底板为粉砂岩及细砂岩互层,层理发育,裂隙也较发育,厚6.0m左右。
6煤层: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厚7.0m左右,裂隙发育,层面较平整,老顶为泥质粉砂岩,厚1.5m左右;直接底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层理发育,层面较平整。
9煤层: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厚9.0m左右,裂隙发育,层面较平整;伪底为泥岩,厚0.5m左右,直接底为灰色细砂岩,层理发育,平整性脆,裂隙发育,平均厚5m左右。
10煤层: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厚2.0m左右,裂隙发育,层面较平整;伪底为泥岩,厚0.3m左右,直接底为灰色粉砂岩,层理发育,平整性脆,裂隙发育,平均厚2m左右。
3)煤质各可采煤层原煤水分(Md)、灰分(Ad)、挥发分(Vdaf)、硫分(St,d)等见表1-4-2。
1-4-2 矿区可采煤层主要煤质特征表灰分(Ad):矿区煤层的灰分一般在16~30%之间,属中灰煤。
灰分的变化规律是:低灰煤大多集中于煤系中部的中煤组,上煤组及下煤组煤层的灰分一般高于中煤组。
灰成分以SiO2为主,一般含量大于50%,其次为Al2O3和Fe2O3含量达20%左右,C a O、M g O等含量一般均低于10%。
挥发分(Vdaf):原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在32.40~39.55%,平均32.41~38.50%,变化不明显。
按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分级标准(GB/T 15224.1—94),本区煤层挥发分产率属中高挥发分煤。
硫分(St,d):煤中硫分含量主要以黄铁矿为主。
按煤的干燥基硫分分级标准(GB/T 15224.2—2004),3、5煤层为低硫煤, 1煤层为中硫煤,6、9、10煤层为中高硫煤。
本区低硫煤大多集中于煤系中部。
胶质层厚度:Y值在17~35mm间,一般为23mm左右,变化无规律。
可采煤层的容重一般为1.35~1.45t/m3。
发热量(Q):矿区可采煤层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为26.02~27.81MJ/kg,煤层为高热值煤。
可选性:本矿可采煤层3煤层为中等可选,1、5、6、9、10煤层为低等可选。
第三节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⑴矿井设计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
⑵矿井服务年限:矿井服务年限为4年。
⑶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⑷地表小窑开采情况区原小窑开采已有多年历史,在北部边界的煤系地层及煤层露头带上浅部开采,开采量极小,很早前全部关闭;原破田煤矿、打铁沟煤矿主要开采5、6煤层,生产能力3万吨/年,斜井开拓方式,1400水平以上资源基本开采结束。
该矿煤层及其顶板一般无涌水现象,老采空区有积水来自雨季从斜井口流入,采用间隙性水泵抽水,未发生过突水、淹井事故。
第四节水、火、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情况⑴矿井水灾害情况。
矿井水文地质结构简单,顶底板裂隙、断层、渗水量较少。
大气降水是矿区各岩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要预防小窑老空,巷道积水,抓好防透水探放工作,设置防水线。
⑵矿井火灾情况。
9、10号煤层自燃倾向等级均为2类,属自燃煤层。
⑶矿井瓦斯灾害情况。
根据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09]252号《对六盘水市煤矿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鑫源煤矿绝对瓦斯涌出量1.22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0.47m3/t,矿井属高瓦斯矿井。
2010年12月委托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1400水平以上9#、10#煤层作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9#煤层相对瓦斯压力为0.42 MPa,小于0.74MPa。
煤样的坚固性系数为0.431,小于0.5;瓦斯放散初速度为15.1mmHg,大于10mmHg。
软分层煤样的瓦斯膨胀能为43.88Mj/g,大于42.98Mj/g,具有突出危险性。
10#煤层相对瓦斯压力为0.8 MPa, 大于0.74MPa。
煤样的坚固性系数为0.378,小于0.5;瓦斯放散初速度为15.4mmHg,大于10mmHg。
软分层煤样的瓦斯膨胀能为71.88Mj/g,大于42.98Mj/g,具有突出危险性。
⑷矿井煤尘灾害情况:本矿区煤尘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详见表4。
表4 煤尘爆炸性情况⑸矿井顶板灾害情况井田地质构造中等复杂,影响开采的断层较多,煤层顶底板条件较稳定。
9煤层: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厚9.0m左右,裂隙发育,层面较平整;伪底为泥岩,厚0.5m左右,直接底为灰色细砂岩,层理发育,平整性脆,裂隙发育,平均厚5m左右。
10煤层: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厚2.0m左右,裂隙发育,层面较平整;伪底为泥岩,厚0.3m左右,直接底为灰色粉砂岩,层理发育,平整性脆,裂隙发育,平均厚2m左右。
第二章矿井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的建设第一节矿井开拓系统及建设情况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现工业场地已建成,地面生产系统全部形成。
目前矿井开拓系统已完成,主斜井247.32m、副斜井239.25m 及回风井245.79m三对井筒已按设计掘到1400水平,已布置到位,在+1400m水平已形成井底车场、水仓、机电硐室、消防材料库、避难硐室等。
在1414标高布置1902运输巷专用回风绕道,在1414标高布置1902回风巷专用回风绕道,实现1902回风巷和运输巷专用回风。
首采工作面(1901工作面)布置在9号煤层北翼,在1406m 标高布置1901运输巷、1424m标高布置1901回风巷,工作面走向长190m,斜长55m。
在9号煤层南翼布置准备工作面(1902工作面),现布置1902运输巷和1902回风巷作为接替,形成完整的井下生产系统。
第二节矿井采掘生产系统及建设情况⑴回采工作面首采工作面布置在9#煤层中,采煤工艺为炮采。
煤电钻(MSZ —12型)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搪瓷溜槽运煤。
煤层厚1.8m,平均倾角30°。
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厚9.0m左右,裂隙发育,层面较平整;伪底为泥岩,厚0.5m左右,直接底为灰色细砂岩,层理发育,平整性脆,裂隙发育,平均厚5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