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步法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杨式太极拳42式步法要领
![杨式太极拳42式步法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552cd18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67.png)
杨式太极拳42式步法要领杨式太极拳42式步法要领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42式步法要领。
欢迎阅读!简述杨式太极拳42式步法要领第一,起落要轻灵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
掌握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缓起缓落的步法原则。
既要把握“猫步”中轻灵、柔和、敏捷、无声无息、“软着陆”的特点,又要领会“迈步如临渊”时,思想高度集中,谨慎小心,轻缓、窥探,随时可以收回、迈出的精神。
同时,还应匀速、连贯、绵绵不断。
否则,既会影响步法的任意互换,又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第二,落脚的方位要准确这是检验拳式是否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每个动作都应按照基本要求,把脚落到应落的位置。
准则是“四正四隅”。
即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与正东、正西方向线形成夹角45°者,为中间方位、为斜方向。
在四个斜方位中,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套路行进方向线左或右,成夹角约30°者,称作“稍偏××”;二是夹角小于30°者,称作“偏×”,这是以“八卦”“五行”来表示42式太极拳定势的方位,也是42式太极拳独特的人体空间定位坐标。
既符合人体机理活动规律,又能使动作变换自如。
因此,行拳时必须朝上述四个正方向前进、后退,或某个斜方向斜进、斜退,不可偏离。
如失于准确,则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错误。
第三,提脚的高度要适中原则是“进步宜低,退步宜高”。
低是贴近地面,高为不超过踝骨。
这就应特别注意步法转换时摆胯的高度要适中,并保持一致。
不能过高过低、忽高忽低。
同时还应注意“上步脚跟铲地,退步脚尖先行”的原则。
也就是说,进步时,前进脚脚跟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退步时,后退脚脚尖先落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
杨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太极拳拳谱](https://img.taocdn.com/s3/m/e8a91c4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2.png)
杨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势1、双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手指向下。
头部正直,目光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迈出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同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掌心向下,与肩同高。
3、两臂屈肘内收,两掌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手指向前。
二、左右野马分鬃1、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抱球,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左弓步。
同时,左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右手向后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3、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下落,掌心向下;右手向前上方划弧至胸前,掌心向上。
4、上体左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左手向后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三、白鹤亮翅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向左上方划弧,掌心向内;右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向下。
2、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提起。
同时,右手向上抬起,掌心向上,高于头部;左手下落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左脚向前半步踏实,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提起,成左虚步。
同时,左手向前上方抬起,掌心向外,与右手相对,两臂成弧形。
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手从体前下落,经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
同时,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左弓步。
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2、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手向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上体右转,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由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4、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右手向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五、手挥琵琶1、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进半步,脚前掌着地,成右虚步。
杨氏八十五式太极拳拳谱(2)
![杨氏八十五式太极拳拳谱(2)](https://img.taocdn.com/s3/m/9cb1176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4.png)
杨氏八十五式太极拳拳谱(2)杨氏太极拳的步法1.开立步:两脚平行站立,脚尖朝前,虚实不分,起势、合太极式的步法为开立步。
2.弓蹬步:这种步是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使用最多,具体做法是前脚脚尖朝前,后脚在前脚外,脚尖方向与前脚脚尖方向成约45°角,两脚的直线距离是练拳者自然裆的距离。
前脚弓,后脚蹬,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前弓的活动限度为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3.前虚后实步:这种步法分左、右虚步。
左虚步的做法是,有脚踏实,左脚提起向左前方伸出半步,以脚掌点地,如白鹤亮翅式的步法。
以脚根点地,如肘底捶式。
左有脚易位为右虚步。
这种步法要求后腿坐实,前脚不全虚,也具有支撑的力量。
杨式太极拳的左、有虚步,前脚都不是全空的,都要分担身体的重量。
实腿分担的重量多些,虚腿分担的重量少些,多与少看架子的高低及以自己尾闾中正,转动自然为合适。
杨式太极拳的步法中没有实腿分担占身体重量百分之七十,虚腿分担百分之三十这一类的说法。
前虚后实步还有一种是后脚实,前虚脚全脚掌着地的,如倒撵猴式。
4.横行步:两脚平衡站立,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实左虚,两脚尖均向前。
如云手式。
5.独立步:单腿直立,一脚提起,膝与胯平,脚向里收,脚尖自然朝下。
如金鸡独立式。
6.仆步:接前弓后蹬步,后脚外撇坐实,身胯下蹲,前脚脚尖向前,身稍向一侧俯。
7.骑马式:两腿开裆如骑马式,这是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步型,两脚还是分虚实的。
如云手的动作过程中有此步法。
杨公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如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有实,而左脚谓之虚。
所谓虚者,非空;某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
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
”在《太极拳十要》中又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杨式太极拳对步的要求要分清虚实,下盘有根;使虚实转换清楚,绝不轻浮。
(完整版)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知识
![(完整版)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d9821497f1922791788e811.png)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知识一、手型: 拳掌勾二、手法:棚捋挤按抱分靠搂推云转托架挑穿三、拳法肘法: 单拳双拳四、步型: 弓步仆步独立虚步下势侧行步五、步法: 上步退步进步跟步碾脚<跟碾尖碾>六、腿法: 分脚蹬脚踢脚七、身型:1、头: 向上虚虚领起,下颌微内收,不可偏歪或摇摆.2、颈: 自然竖直,肌肉不可紧张。
3、肩:保持松沉,不可耸起,也不可后张或前扣。
4、肘:自然下坠,不可僵直、外翻或扬起。
5、胸:舒松自然,不要外挺,也不故意内缩6、背:自然放松,舒展拔伸,不可弓背。
7、腰:自然放松,不可后弓前挺,运转灵活,以腰为轴,带动手足。
8、脊:保持正直,不可左歪右斜,前挺后弓。
9、臀胯:臀要敛收,不可向后突出或摇摆。
胯要松、缩、正,不可左右突出外扭。
10、膝:伸屈要柔和自然,不可跪膝。
八、身法:总要求是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转松活,不可僵滞浮软,忽起忽落,动作要以腰为轴,带动上下,完整贯穿。
九、眼法:定势时,眼平视前方或注视前手;换势时,眼与手法、步法、身法协调配合,势动神随,神态自然,精神关注,思想集中。
十、运动特点:1、体松心静,呼吸自然;2、动作弧形,虚实分明;3、均匀连贯,衔接和顺;4、上下相随,圆活完整;5、轻灵沉着,发劲适当;6、刚柔相济,攻防合理。
十一、练拳须知:1、择地:空气新鲜,环境幽雅,水边、林间、公园、庭室、空间旷达。
2、防太阳暴晒、风天、雾天、雨天忌避。
3、面南而练或面水、面阳、背墙、背山。
4、宜早7——9时、午15——17时。
5、过饱、酒后、过饥不宜,忌憋两便。
6、练前热身,练后忌吹风、冷浴。
衣应宽松,放松身心,愉悦心情,适可而止。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第一组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第二组4、左右搂膝坳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第三组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第四组9、单鞭10、云手11、单鞭第五组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第六组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第七组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第八组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 、收势〈完整习练一遍需5——7分钟〉注:1、24动作分八组,每天一组。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8aebe1519b6648d7c1c74675.png)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
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结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拳谱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起势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二十四式撇身捶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五十—式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下势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式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第六十八式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摆莲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第八十五式收势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图解与动作要领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杨式太极基本走步训练法
![杨式太极基本走步训练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aceb5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a.png)
杨式太极基本走步训练法杨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流派,最早由杨露禅创立。
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之一就是太极步,它是太极拳的基础步法,也是太极拳的起始和结束位置。
太极步通过舒展身体、调整呼吸和平衡身心的方式,实现了身体的柔软、灵活和有力,对修身养性具有很大的益处。
下面将介绍杨式太极拳的基本走步训练法及要领。
一、初步了解太极步的基本要领1.平稳站立:双脚自然并拢,重心放在两脚中间,身体保持平稳。
重心以丹田为中心,上半身稍向前倾,下半身稍向后仰。
2.步伐平缓:太极步是通过重心的转移和脚步的轻盈来完成的,步伐要轻盈而平缓,不可急躁。
3.屈膝下蹲:太极步时,膝关节要微屈,不可过度弯曲或过度伸直,以稳定身体的同时也保护关节。
4.重心下沉:太极步时,要将重心下沉到丹田处,以增加身体稳定性。
5.跟尾齐步:太极步时,前脚的脚尖要与后脚的跟部在同一条直线上,保持平行。
6.身体转动:太极步以腰部为主轴进行身体的转动,上半身要跟随腰部的转动而转动,下半身要保持相对稳定。
二、基本走步训练法1.独立走步:初始站立的时候,双脚保持并拢,然后将重心转移到一只脚上,另一只脚稍微抬起,然后轻盈地向前迈出一步。
此时,前脚的脚尖与后脚的跟部要对齐,并保持平行。
重复这个动作,直到腿部感到轻微的酸痛感。
2.连续走步:在独立走步的基础上,开始尝试连续走步。
即在前一步的前脚落地时,后一步的后脚抬起,轻轻地向前迈出。
保持轻盈、平稳的步伐。
可以选择一条直线或者一个圆形轨迹进行训练。
在前进和后退方向上都要进行练习。
3.重心转移练习:在连续走步的基础上,开始练习重心的转移。
即在走步的过程中,将重心逐渐转移到前脚上,后脚保持轻微的抬起,然后再逐渐转移到后脚上,前脚保持轻微的抬起。
通过反复练习,培养身体的平衡感和重心控制能力。
4.步法转换:在掌握了前进和后退的太极步之后,可以开始练习转身、横行、纵行等其他太极步法。
通过不同的步法转换,可以进一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杨氏太极拳十大注意事项
![杨氏太极拳十大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3e83d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d.png)
杨氏太极拳十大注意事项杨氏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拳术运动,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巧胜力的理念。
在学习和练习杨氏太极拳时,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下是杨氏太极拳十大注意事项。
第一、胸背平直。
在杨氏太极拳中,胸背平直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胸背的平直可以使气血畅通,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同时,胸背平直还可以保护脊椎,防止腰椎受伤。
第二、头颈挺拔。
头颈挺拔是指要保持头颈与脊柱成一条直线。
这样做可以保持呼吸畅通和气血流动,同时也可以提高注意力集中和身体平衡的能力。
第三、下巴微收。
下巴微收是指下颌轻轻向内收紧。
下巴微收可以使呼吸更加自然,喉咙更加宽松,提高声音的共鸣力和清晰度,同时还可以预防颈部压力和颈椎问题。
第四、双目平视。
在杨氏太极拳中,双目平视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双目平视可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第五、肩膀放松。
在杨氏太极拳中,肩膀的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肩膀放松可以减轻肩颈部的压力,提高手臂和手腕的柔韧性,同时还可以使上半身的力量更好地传导到下半身。
第六、腰部发力。
腰部发力是指在练习杨氏太极拳时要把力量集中在腰部。
这样可以提高腰部的灵活性和力量,同时还可以使身体的动作更加自然流畅,提高整个身体的协调性。
第七、呼吸调节。
在杨氏太极拳中,呼吸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呼吸调节可以使气血运行顺畅,提高气息的控制力和呼吸的深度。
同时还可以帮助身体放松,减轻紧张和压力。
第八、手指分开。
在杨氏太极拳中,手指分开是非常重要的。
手指分开可以增强手部的力量和敏捷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控制力,使动作更加精确和准确。
第九、重心下沉。
在杨氏太极拳中,重心下沉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重心下沉可以使身体更加稳定,增强腿部的力量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第十、动静结合。
在杨氏太极拳中,动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动静结合可以使动作更加流畅和连贯,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软性,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
![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17fdcaafb0717fd5360cdc17.png)
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第一式:预备式动作:面朝南,两脚左右分开站立,平行与肩宽。
两臂自然下垂,腋下留有空隙。
两掌心朝内,五指自然伸直。
头正直,目平视。
要领:心静体松,周身骨节、肌肉、内脏在意识的引导下,自然松弛,形成上虚下实。
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个套路动作之中。
第二式:起势动作:1、两臂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
同时臂内旋使两掌心朝下,五指朝前。
2、随即两肘下沉,两掌随势向下按至两胯旁前,掌心朝下,五指朝前,眼平视。
要领:两手平举时,应以两手中指领劲,带动腕,小手臂、大手臂,并徐徐吸气,身体有拔长、内力充实之感;而落臂时,则肘尖下沉,带回小臂,并缓缓呼气,使内气沉入丹田,同时注意举臂时脚跟勿起,落时腿勿蹲,应使周身骨节“寓动于静,静中求动”之中。
第三式:揽雀尾(一)左掤式动作:1、两膝微屈,身体略沉,两掌稍向左向上微起,接着右脚尖外撇60度,身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屈膝坐实,左脚跟随之领起。
与此同时,右掌随转体经腹前向上至右胸前,使掌心朝下;左手随转体向左平抹,掌心朝下,与腹同高。
2、前势不停,右掌向外向右向里抹一小平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左脚离地虚领。
接着左脚向正南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之身体转朝西,左脚尖内扣约30度踏实,然后重心移向左腿,弓左、蹬右腿成侧弓步式,此时的左脚尖同右脚掌以在一条直线上;随弓步左小臂向左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掌心朝右偏上,左肘与腕平略低,肘尖与左膝齐,右掌向右下采,掌心朝下,坐腕,手指朝前。
眼神顾及两掌前视。
要领:在叙述手眼身法之动作时虽有先后,身体各部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做到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二)右掤式动作:1、重心移向腿,右腿自然领起,腰稍左转。
同时左臂内旋,使掌心朝下移于左胸前尺许,右掌随之由右向左经腹前弧形抄至左手下,臂外旋使掌心朝上,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呈弧形。
杨式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
![杨式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5ca4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0.png)
杨式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杨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拳法之一,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拳谱和习练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杨式太极拳的拳谱,并提供一些记忆方法,以帮助习练者更好地掌握。
杨式太极拳共有108式,分为三个大部分:基本功、套路和推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部分的拳谱和习练说明。
一、基本功1.标准站桩杨式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通过站立姿势来训练身体的平衡、力量和柔韧性。
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脊椎挺直,头颈放松。
2.云手云手是杨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通过双臂的慢速前后交叉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手臂由心脏位置向两侧做圆弧状运动,动作连贯流畅。
3.常见步法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有:单步、提步、跨步、顶扫、踢出等。
这些步法的习练能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二、套路1.杨式太极拳一路杨式太极拳一路共有85个动作,包含起势、慢动作、快动作和收势。
习练时应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呼吸的平稳,动作要做到齐步齐臂、通腰舒胯、伸腹顶墩、开胸露背等。
2.开展拳套路开展拳套路是杨式太极拳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套路,有38个动作。
习练时需要注重动作的变化和力度的掌握,动作的曲线要连贯流畅。
三、推手推手是杨式太极拳的重要部分,通过双方的对碰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力量和反应能力。
推手分为单人推手和双人推手,习练时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和意念的集中。
为了帮助习练者更好地记忆拳谱,以下提供一些记忆方法。
一、理解拳谱的逻辑顺序拳谱的顺序是有一定逻辑的,习练者可以把每个动作的名称和顺序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记忆,如按照动作的大小、目标部位的远近进行编排。
二、划分拳谱的小节把拳谱分为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包含几个动作。
在习练时,先把每个小节的动作记住,然后再将各个小节进行衔接,最后整个拳谱就能够顺利记忆和习练。
三、建立动作与形象的联想将每个动作与具体的形象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例如,把云手联想为轻盈的云彩,把踢出动作联想为踢球的动作等。
四、合理安排每天的习练时间每天按照一定的时间段进行习练,可以保持习练的连贯性和持久性,有助于巩固记忆和提高技能。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834fb6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d.png)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杨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拳种之一,具有独特的内外兼修、柔中有力、缓慢连贯的特点。
它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强调意念的引导和内气的运用,以达到调整身心、提高健康、增强自我防护能力的目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杨氏太极拳的练法要领。
一、站桩练法站桩是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功,也是功夫的基础。
相对静止中的杨氏太极拳是通过站桩体位的稳定性来达到,因此站桩的练习非常重要。
1.身体站立稳定,脚踩虚守实。
双肩下沉,胯部自然放松,骨盆内收,保持腰椎部位挺拔。
2.手臂自然张开,掌心向下。
手腕、肘部放松,手指微微张开。
根据个人的柔韧度,角度可为45°~90°。
3.目光注视远方,保持平静。
注意调整呼吸,呼吸要深而自然,以缓慢的腹式呼吸为主。
二、太极拳基本步法太极拳的步法主要有四种:进步、退步、左右顾盼步、盘旋步。
1.进步:以右脚为例,右脚缓缓向前迈进,落地后脚心要着地,脚尖略微向外旋转,重心逐渐向前移动。
2.退步:与进步相反,右脚向后退,脚后跟先着地,再脚尖着地,重心后移。
3.左右顾盼步: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右脚同时跟进,重心略向左侧移动,以此类推。
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左脚跟进,重心略向右侧移动。
4.盘旋步:身体向右侧转动,以腰部为轴,右脚跟着左脚作圆弧形的轨迹前进。
左脚向右偏转,右脚原地调整角度。
三、太极拳技术要领1.虚实:强调胸背挺起,腿部蹲低,重心下沉的实劲。
同时上半身要保持放松、柔软,有“虚”的感觉。
2.以腰御身:杨氏太极拳注重腰部的运用,通过腰部的旋转带动上下肢的运动。
将腰身看作一个中轴,上下左右的运动都要通过腰部进行转换。
3.气贯顶会踵:通过意念引导内气流动,将气引从头顶沿脊椎下行,最后至脚跟。
气的运用要与动作配合,通过意念的引导让内气穿越全身。
4.慢、连贯、圆:太极拳动作以慢为主,通过缓慢的动作来加强身体协调性和控制力。
动作之间要保持连贯性,避免断续或刻意停顿。
动作要尽量做到连贯圆滑,让身体每个部位都能够流畅地移动。
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步法学习的8大要点
![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步法学习的8大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1adf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9.png)
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步法学习的8大要点一、手型杨式太极长拳的基本手型分掌、拳、勾二种。
1 、掌杨式太极长拳掌的要求是,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拢,但也不要分得太开,以手掌宽为度,大拇指自然松弛,虎口自然圆开,掌心不要太凹或太张,以自然舒适为度1 中指领劲,用意不用力。
2 、拳杨式太极长拳拳的要求是四指并拢,一起向内卷屈,手指肚贴于掌心,大拇指扣住中指,腕部不可外仰或内勾。
、拳不宜太紧或太松,应以自然握实为度。
3 、勾杨式太极长拳勾手(亦称吊手)的要求是,指尖朝下,轻轻捏合在一起,手心圆空,手向内勾,腕部自然凸起,但不要用力。
二、步型杨式太极长拳的基本步型分为开立步、弓步、虚实步、侧弓步、仆步、独立步、疾步、叠步八种。
1 、开立步杨式太极长拳开立步的具体要求是: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个肩井穴与两个涌泉穴成两条直线;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条直线,两腿微屈,不要用力。
2 、弓步杨式太极长拳弓步的具体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肴重心向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膝不可超过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太直。
凡弓步,都要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
3 、虚实步杨式太极长拳虚实步的具体要求是:虚实分清实步为全脚掌着地,全身坐实,承担体重的70 % ;虚步为脚尖或脚跟着地,承担体重的30 % :拳论云:“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
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
”4 、侧弓步杨式太极长拳侧弓步的具体要求是:一脚内扣,一脚外撇,两脚成丁八字,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脚内扣,蹬腿之脚外撇。
5 、仆步杨式太极长拳仆步的具体要求是:右脚外撇,贡心后移,周身骨节均需松开,使身体重心向下坐,两脚掌着力,左腿不要伸得太直,左脚尖不可翘起,右脚跟不要离地。
6 、独立步杨式太极长拳独立步的具体要求是:一腿站立,不可挺得太直,另一腿屈膝提起,用脚尖向前踢出,脚面绷紧,脚尖朝前,高与胯齐。
杨式四十式太极拳,动作要领解析(附视频教学)
![杨式四十式太极拳,动作要领解析(附视频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78f369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8.png)
杨式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解析(附视频教学)杨式40式太极拳,具有姿势舒展简洁,动作均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刚柔,浑厚庄重的特点。
在练习⽅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的统⼀性,动作简洁,练法简易,没有明显发⼒,纵跳动作,易学易练,因此深受⼴⼤太极拳爱好者所喜爱。
动作名称及要领0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脚平⾏,两⼿前平举,沉肩垂肘,落按在⼤腿两侧,掌⼼向下,五指向前。
02、揽雀尾撇脚抱⼿,向前上步(正南),⼸步前棚(上体转向偏西),扣脚抱⼿收脚,转⾝上步(正西),棚(左⼿附于右前臂的下⽅)、捋、挤、按。
03、单鞭坐腿转腰,向左平抹,向右平抹,勾⼿收脚转⾝上步,⼸步推掌(正东)。
04、提⼿上势坐腿扣脚,移动右脚,向正前⽅,两⼿相合与体前。
05、⽩鹤亮翅转腰撤脚,抱⼿坐腿,分开两⼿成虚步(上⼿⼿⼼朝前)。
06、搂膝拗步转腰摆⼿收脚(转腰撇脚时重⼼不做⼤的移动),上步⼸步搂⼿推掌,做第⼆个、第三个。
07、⼿挥琵琶跟步坐腿,错⼿合⼿成虚步。
08、搬拦捶转腰撇脚握拳,上步搬拳(前脚尖外撇),上步拦掌(左⼿从胸前向前伸探,右拳收到腰间),⼸步打捶。
09、如封似闭插⼿(左⼿从右拳下⾯伸出去,⼿⼼向下),屈收翻掌,⼸步推按。
10、斜飞势坐腿转⾝扣脚,抱⼿收脚,转⾝上步(西北),⼸步分⼿(上⼿⼿⼼斜向上,⾼与头平,左⼿按在跨旁。
11、肘底锤坐腿转⾝扣脚,合抱收脚,摆步抹⼿,跟步摞⼿,虚步劈伸。
12、倒卷肱撤⼿退步虚步推掌,撤⼿退步虚步推掌。
13、左右穿梭扣脚转⾝,抱⼿,左前⽅上步,⼸步架推掌;抹掌抱⼿,右前⽅上步,⼸步架推掌。
14、左右野马分鬃抱⼿收脚,左前⽅上步,⼸步分⼿; 正前⽅上步,⼸步分⼿。
15、云⼿左云收脚,右云开步,共做三次。
16、单鞭勾⼿提脚,转⾝上步,⼸步推掌。
17、⾼探马跟步坐腿翻掌,虚步扑⾯掌(前⼿⼿⼼向下,⼿指斜向前,右⼿收到腹前)。
18、右蹬脚穿⼿平抹,抱⼿收脚,蹬脚分⼿(⽅向东南),19、双峰贯⽿屈腿并⼿,落脚⼸步掼拳(⽅向东南)。
杨氏太极拳练习注意事项
![杨氏太极拳练习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4ed5b0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76.png)
杨氏太极拳练习注意事项1.预备势两脚平开,距离为脚心对肩心。
重心对脚心,目的是为了虚实转换腰微后拔,太极拳的运动核心是分清阴阳。
主宰阴阳的部位在“腰”2.起势起时中指向前领劲约30度接住对方来势,与肩同宽同高腰微顶其根在脚下,形成三点劲、脚、腰、手。
下按时两手要到位,要有撑劲。
太极拳虚实转换,以腰为中心,上下左右六个点来回运动,不管那只手击人,它都不是孤立的,虚实开合都是相应的,腰背是传送劲力的,但是松弛灵活。
3.生财雀尾1、屈膝棚手---先落尾骨,同时大拇指领劲,小臂接劲。
2、摆脚转体---再用小指一领有,同时肘往撤退,战略重点后移。
3、抱球上步---右手划平圆找左肘窝,左手找右手肘外,同时起腿提膝松小腿,此时实腿要坐实,松腰落胯、敛臀转体上步要随屈就伸、脚离地不要太高踝关节也不能不提。
4、扣脚转体左棚--脚分左7右3成,左肩与胯必须与头心.脚心对齐,棚手要圆,双臂有张有合之意。
5、右棚上步--先左转体,上步落脚后要松胯根微右转体,右臂平出,弓步时左肩与右肩要有合意。
6、搓势一双手稳步往前同时甩尺骨及手腕,再吉肩扎腰往左转回胯,备注:脚后跟别撑的直,后腿膝对脚尖,同时转腰落下膨敛臀,然后卷腰.弓步抽走,腋下必须夹住,右手存有置之不理之意,左手翻掌接到大拇指对右腋前立掌按出来。
7、按势一左手经右手背平开再拉腰拆肘双手大拇指?ahref='//'target='_blank'>乙肝眩??⒆笞??底笸热缓笱?⒂易?同时双手沉腕下按随屈按出要立掌。
定势要身形舒展。
4.单鞭:双手展平,同时右坐骨与右脚跟微合,脚下变小阴阳,右脚尖、膝、胯、肩同时左转,存有从外往里纸盒之意。
双手划平圆右手至左脚前,然后吉肩拆肘椭圆形拉到右胸前,右手腕瘆过来突腕变勾手、左臂张肘莲塘、一尺安家落户,弓步时左手以小指领劲甩尺骨按过来。
5.提手上势:1、左脚实腿内扣约30度,重心左移、右脚,跟着地要有蹭地之意,坐骨微顶脚跟,同时左腿要坐实,档要撑圆,双肘拆肘合出。
24式杨氏太极拳
![24式杨氏太极拳](https://img.taocdn.com/s3/m/4ae3d16bcaaedd3383c4d36a.png)
第七式:左揽雀尾
(1)身体继续向右 转,左手自然下落逐 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 左肋前,手心向上; 左臂屈肘,手心转向 下,收至右胸前,两 手相对成抱球状;同 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 上,左脚收到右脚内 侧,脚尖点地;眼看 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 (3)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 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 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 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 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 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 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 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 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 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 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 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 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 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 右腿;眼看右手。 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 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 持弧形。分手、松腰、弓腿三 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 者必须协调一致。揽雀尾弓步 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掌 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过10 着地。 厘米。
左揽雀尾(2)
(4)上体微向左转,右 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 左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 米),上体继续向左转, 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 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 前,左前臂保持半圆; 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 变成弓步;眼看左手腕 部。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
(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 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 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 下 ,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 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 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 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 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 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移 换重心时,身体不要有起伏。
第十三式:右蹬脚
杨式太极拳太极步的练法与要领
![杨式太极拳太极步的练法与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79da995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e.png)
杨式太极拳太极步的练法与要领《和美太极》专业太极微刊陈雄老师聊太极165杨澄甫宗师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练习谈”、“十要”中指明:“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可见太极步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拳谚:“不是手胜人,而是步赢人”、“一步走错,步步歪”,练拳实践证明确是如此。
相传师爷雅轩公年青时练功习拳非常刻苦,把视为重要基本功之一的“走猫步”(亦称太极步),一走就是几个小时,为防止起伏过大,常请师兄弟帮忙压着,就这样苦练使身上长出了扎实的腰腿功夫。
北京的“二大爷”老师说过:“站桩功、松胯腰功是太极步的基本功,太极步是拳架的基本功,以太极步走架把中下盘的腰腿功夫练出来。
”杨式太极拳太极步的练法与要领,如下所述:第一阶段的太极步训练太极步在第一阶段的功课,前进、后退、横走的太极步,都是由4个步骤的动作来组合,是为了练出松沉、轻灵、虚实转换、以腰胯带动下肢的功夫,这样细化相对好练到位,需要练上大约五至六个月。
初学在练时,中间过渡动作出现慢一点的定势,是练功过渡的正常过程,有助于调整重心和协调动作的。
前进、后退、横走的太极步都有三个技术特点:一、虚腿之脚提起是不蹬地的,谓之“提脚不蹬”,避免蹬出浮根的横力;二、以腰胯带动虚腿之脚落地时不带重心,追求“如履薄冰”那样轻灵、均匀、无声,谓之“落脚无声”。
三是脚步的迈出与身体重心的移动不同步地交替进行,提腿迈脚出去时,身体重心位置是大体固定的;虚腿之脚落下贴地后,再裆走下弧或松沉圆转的移动重心,谓之“动步时重心定,定步后重心移”。
前进太极步的练法1、开胯碾脚,假如初式是身正势稳的右(左)弓步,松腰又松开右(左)胯往下沉的同时外碾右(左)脚大约45°。
2、扣胯提脚,通过松腰扣右(左)胯带动左(右)脚跟、脚掌离地起来,脚趾点地。
3、垂臀松肩,通过松腰、塌胯垂右(左)臀、松左(右)肩带动左(右)脚尖离地收右脚旁(走弧线)。
4、荡胯提腿,接着以松腰荡胯带动左(右)腿向前侧提起离地。
杨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
![杨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https://img.taocdn.com/s3/m/f5680f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f.png)
杨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武术自由谈不拘一格,不循常规新角度,新思维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练拳和推手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现依次说明。
一、手手眼身法步,把手摆在第一位,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性。
在拳式所有的动作中,手的动作是最多的。
而在技击中,手是击人最主要的部分。
手的形状、手的动作、手的位置等合理、准确,即会起到相应的作用,反之,会影响练习和使用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的手分掌、拳、勾。
1、掌:杨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
掌型有如下八种: A、坐腕立掌:坐腕,手心向前。
这种掌法运用较多,一般前推均用此掌,如按式的双掌; 搂膝的推掌等。
B、不坐腕的立掌:不坐腕,有前立掌,手掌向前微俯。
如倒撵猴式的前掌;有手心向左右的立掌;如肘麻捶式的上掌等。
C、坡掌:手背成坡形,手心斜向前下。
如抱虎归山式左推掌。
坡掌在拳式中运用是很多的。
D、仰掌:手心向上的掌,如高探马式的后拉掌。
E、俯掌:手心向下的掌,如白鹤亮翅式的左掌,搂膝掌等。
F、横掌:手心向前,横向摆掌,如白鹤晾翅的上掌。
G、扣掌:掌根向里微扣,如转身摆莲式开始的双掌。
H、垂掌:指尖向下,如海底针式的插掌。
不同的掌有不同的劲点,分清劲点所在之处,能有助于意到气到劲到,比如坐腕立掌的劲点在全掌,横掌在小指一侧,坡掌在掌心,俯掌在虎口或小指一侧等等。
无论是练拳和推手,掌握掌的劲点是十分重要的。
杨式太极拳要求手出有名,手打的方向,位置具有攻与防的意识,所以对手掌的仰俯、手的前后左右运转要讲究用意,不宜随意出手,不能象做体操那样,简单的完成动作了事。
2、拳杨式太极拳,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向手心卷屈,大指压住二指第二节,松松握住。
杨式太极拳用拳的动作也很多,除太极五捶外,还有打虎式、双风贯耳、上步七星、弯弓射虎等式。
杨氏太极85式太极拳分解教学(3篇)
![杨氏太极85式太极拳分解教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20e8c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3.png)
第1篇一、概述杨氏太极85式太极拳,是杨氏太极拳的代表性套路之一,由太极拳大师杨澄甫先生创编。
该套路动作柔和、缓慢、连贯,注重内外兼修,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和技击功能。
本文将对杨氏太极85式太极拳进行分解教学,帮助初学者逐步掌握这一传统武术。
二、准备活动1. 预备姿势:自然站立,双脚并拢,脚尖向前,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掌心朝内。
2. 热身运动:慢跑或原地踏步,活动筋骨,使身体充分热起来。
三、基本动作分解教学1. 揽雀尾(1)起式:双手自然下垂,掌心朝内,双脚并拢,身体放松。
(2)左搂膝拗步: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前向上,向右上方划弧,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
(3)搂膝:右手继续向右上方划弧,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与右手成搂膝之势。
(4)前推掌:右手由搂膝势变掌,掌心向前;左手收回,置于右腕处,掌心朝内;同时,左脚跟离地,重心前移。
(5)回收左脚:左脚跟落地,重心后移,成左弓步。
2. 手挥琵琶(1)起式:与揽雀尾起式相同。
(2)左搂膝拗步:同揽雀尾左搂膝拗步。
(3)手挥琵琶:右手由搂膝势变掌,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同时,左脚跟离地,重心前移。
(4)回收左脚:同揽雀尾回收左脚。
3. 高探马(1)起式:与揽雀尾起式相同。
(2)左搂膝拗步:同揽雀尾左搂膝拗步。
(3)高探马:右手由搂膝势变掌,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同时,左脚跟离地,重心前移。
(4)回收左脚:同揽雀尾回收左脚。
4. 转身摆莲掌(1)起式:与揽雀尾起式相同。
(2)左搂膝拗步:同揽雀尾左搂膝拗步。
(3)转身摆莲掌:右手由搂膝势变掌,掌心朝上;左手向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朝内;同时,左脚跟离地,重心前移。
(4)回收左脚:同揽雀尾回收左脚。
5. 起势(1)起式:自然站立,双脚并拢,脚尖向前,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掌心朝内。
(2)左搂膝拗步:同揽雀尾左搂膝拗步。
练习杨氏太极拳要注意什么
![练习杨氏太极拳要注意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53a712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3.png)
练习杨氏太极拳要注意什么杨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支,你知道杨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吗?在练习杨式太极拳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么?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练习杨氏太极拳要注意什么一、动作要到家傅钟文老师告诫我们说:“每个动作要做到家,”即整套拳中的每招每势不能走过场、滑过去或遗漏掉。
常见不到家的有以下六个动作。
1.起势接左掤时,右手应经上腹前、向右前、再向胸前里磨一个小圆圈转回,至此才与左手上下相合。
老师边示范边提醒我们说:“这个小圆圈很难打出来。
”嗣后,果然发现不少同仁把这个“小圆圈”遗漏了。
2.搬拦捶接如封似闭时,“封”的动作很容易滑过去。
应随重心后移,两臂交叉成十字形,像关门一样称为“封”。
3.老师在教单鞭时,要求我右吊手不要停滞不动。
细观其示范动作,勾手时右臂伸向南方略偏西,然后向西南平移,与左手前移同时到位。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动作,这样不仅动作不到家,而且也不符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原则。
4.单鞭接玉女穿梭时,右掌应随转体自下而左、经胸前向右弧形上棚、再随转体右棚,然后沉肘抽回与左臂相交。
可是,后面的这个“右棚一般很少做到,”没有“右”,当然也就没有右臂沉肘抽回的动作。
所以老师再三提醒我们,两臂不要过早交叉,也就是不要两臂交叉后再转体,应该边转体边交叉。
5.高探马接穿掌时,右掌的内收应随右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然后再内旋,至定式时使掌心仍然朝下。
然而前面的右臂外旋动作很容易走过场,即右掌内收时,掌心始终朝下。
6.老师在教分脚时,再三提醒我们:“四个斜角要打出来”。
如做右分脚时,应转腰到四个方向(东北、东南、东北、东南),但第一个方向不容易打出来,即高探马后迈左脚时身体不是左转面向东北,而是错误地右转面向东南。
同样进行左分脚迈右脚时的第一个方向(东南)也往往会走过场。
二、四肢虚实要分清虚实分得越细微,运动量就越大,拳术越有长进,造诣也就越高。
1.重心主要在左脚,则左脚为实;反之,右脚为实,左脚为虚。
传统杨式搂膝拗步的用法
![传统杨式搂膝拗步的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25e8b8d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d.png)
传统杨式搂膝拗步的用法
传统杨式搂膝拗步(traditional Yang-style brush-knee twist-step)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常见动作,其主要用于练习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的转移。
以下是传统杨式搂膝拗步的用法:
1. 起始姿势:双脚并拢,站立直立,双手自然下垂。
注意放松身体,保持平衡。
2. 向前迈步:将右脚向前迈出一大步,并稍微偏向左侧。
同时,将重心转移到右腿上。
3. 搂膝动作:将身体重心下沉,用左手从膝盖内侧搂住右膝。
同时,右手伸直向前,并与地面平行。
注意保持上身挺直,背部放松。
4. 转身:向右转动上身和腰部,同时右手顺时针旋转,转到与右脚同侧。
左手保持搂膝动作,胸部和头部稍微向右转。
5. 转移重心:将重心从右腿转移至左腿,同时将左脚迈到右脚的前方。
左手与身体一起向前移动,以保持平衡。
6. 完成动作:迈步后,恢复平衡姿势,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传统杨式搂膝拗步动作的练习旨在通过旋转、转移重心等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爆发力。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动作可以用于躲避对方的攻击,同时以快速转移重心的方式进行反击。
这对于太极拳的实战技巧非常重要。
杨氏太极拳的前弓后蹬步
![杨氏太极拳的前弓后蹬步](https://img.taocdn.com/s3/m/fcd3caa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d.png)
杨氏太极拳的前弓后蹬步杨氏太极拳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中老年人练习杨氏太极拳,掌握杨氏太极拳的要领,不仅能起到养生的目的,还有不错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氏太极拳的前弓后蹬步。
欢迎阅读!杨氏太极拳前弓后蹬步的练习要领练习要领一、站位杨氏太极拳中弓蹬步的定势,要做到前脚掌朝正前方,后脚掌外斜45°至60°,并且两个脚掌之间的横向距离与肩膀同宽。
即前脚的外侧沿同后脚的脚心与两肩峰的下垂点落在两条平行的直线上,习惯上把这个距离称之为“自然裆”。
两脚的前后距离由练习者的出步能力所决定。
前腿弓满,后腿蹬展,左右两胯横平。
躯干直竖,两肩与两胯上下相合,脊柱不扭不拧。
身体的重力垂线,即百会与会阴垂直到地面上的落点,在两脚间的前2/5处。
也就是前脚的涌泉至后脚跟(两劲点)连线的后4/5处。
练习要领二、劲力的走行要练好“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走劲要领。
两张“腿弓”要张好前腿“弓满”是指前弓腿的脚前掌至命门处这一张弓的弓背上张力要均匀一致,要达此要求,膝盖的位置就成了关键。
若膝盖越过足背就会形成一张“断弓”,整个弓背会折成“三节棍”,腰力不能下达涌泉,根力也不能上达命门。
上下之力只会滞留在膝间这个三角区内,形成对膝关节的强大压力和冲击力,这样不但破坏了弓蹬步周身之力的完整和通达,而且必然出现散架,练出体病,造成对膝、踝关节的损伤。
杨氏太极拳拳法作用杨氏太极拳通过改善我们的大脑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对于白领亚健康产生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头痛、过度疲劳等疾病,有着显著的健脑去病的作用。
而且太极拳要求我们全身要放松,使得人体的血管阻力减少,能够加速我们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
太极拳的呼吸是采用的腹式深呼吸,气沉丹田,能够对五脏六腑有着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具体健身作用反映在:一、改善神经系统:太极拳要求整体放松,外示安逸,“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练法,使中枢神经系统获得充分休息,使神经兴奋、抑制作用不断得到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式太极拳步法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杨式太极拳步法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何迈太极步,即如何做到“迈步如猫行”?宜注意以下几点(兹以传统杨式太极拳右弓步之后迈左步为例):
1、坐腿转腰胯。
重心自右脚涌泉穴略后移至右脚跟,腰右转,收右胯,撇右脚,渐渐坐实右腿(重心100%在右脚),右膝与右脚尖上下相应,臀部与脚跟齐平。
2、一动无有不动。
当以右脚跟为轴外撇时,合左胯;当右脚掌一着地,左脚跟应随之离地外展,以便身法、步法相随,动作顺达。
3、肩胯相合。
腰右转时,肩在转,胯也应同时右转。
如果腰肩转而胯不转,则成了扭腰,因此说转腰胯比转腰更为确切。
4、内劲潜转。
腰胯右转时产生的内劲,经腿、膝至脚跟,象钻头似的右旋入地,右腿稳固了,迈左步方能做到轻灵、稳健。
5、两肩齐平。
腰胯右转时,不应出现右肩低、左肩高的现象,以免破坏立身中正。
6、点起点落。
提左脚不要蹬地而起,不要擦地拖起,也不要全脚掌同时离地;而是脚跟外侧先离地,然后脚掌内侧离地,犹如从泥浆中轻轻地、慢慢地将腿拔起。
点起点落是迈太极步的规律之一。
7、旋踝转腿。
提右脚时,左腿(膝)应内旋;左脚前伸时,左
腿(膝)要外旋。
当然,其旋转的幅度,要比旋腕转臂小得多,不要做得太明显。
8、以腰带脚。
腰胯略右转(约15度),带动左脚提起,以利于移动腿松柔、自然。
9、提脚莫高。
左脚不要提得过高,以免牵动自身的重心,离地不宜超过一拳,但也不可拖地,脚尖自然下垂。
10、虚腿放松。
提脚伸腿,均以大腿带小腿,左踝关节、膝关节和左腿肌肉应放松、自然。
11、脚走弧形。
左脚提起后,不要直向前迈,应略近(不是靠拢)右踝旁前伸,呈弧线状;但也不要做作,使弧度太大。
12、轻轻出步。
右膝微屈,以最小的力使左脚前伸。
13、敛臀。
左脚前伸时应敛臀,切切不可突臀或扭臀,以影响身法中正。
14、松胯。
左脚前伸应与腰胯左转同时开始。
左胯松开,使胯关节周围较紧的韧带松弛,腿膝则灵活,迈步会轻灵;另外,松胯后又可以使迈步开阔,以确保左弓步两脚的横向距离。
15、实腿送虚腿。
右腿坐实,重心稳定,但左脚前迈时,右腿微微下蹲(当然不能太过,以免造成起伏),送左脚软着地。
16、脚趾引领。
出左脚时,宜用脚趾将腿领出去,有拉长动作的意念,而不是向前跨出去。
17、边伸边落。
左脚前迈时,应边伸边落,当左腿伸直(非挺直)时,脚跟正好着地,切莫在空中伸直后再慢慢着地。
18、自然伸直。
左腿伸直时,不可呈笔直状态,关节应略为弯曲,以免大腿肌肉紧张和影响腰胯转换。
19、脚尖莫翘高。
当左脚跟着地时,脚尖不可翘得太高,以免“三紧”,即踝紧、膝紧、胯紧。
20、分清虚实。
左脚跟着地要轻,如履薄冰,不要全脚掌同时着地,也不要如同打夯一样落地有声;另外,在着地的一刹那,其重心仍在右脚,不要前移。
21、方向准确。
左脚前伸后的方向要正(除搬拦锤等少数动作外),不要外撇,以免影响左弓步的步型和向前的劲力。
22、平实踏地。
左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和脚尖着地,待全脚踏平后,再蹬右腿,这样容易扎地生根和弓到手到;反之,如果左脚跟一着地就蹬右腿,则不利于右蹬左撑和劲力透达,而且易患最为常见的上下不相随的弊病。
23、步幅自然。
迈步的幅度,以左脚跟随着地的距离为准。
拳架高,步幅小,易分清虚实,但运动量较小;拳架太低,步幅过大,其运动量虽大,但易患换步不灵、起伏和断劲等毛病。
总之,步幅应根据每人的体质和技艺而定。
24、速度均匀。
在迈步过程中,提脚和前伸应连续均匀,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在右踝旁停顿。
25、身体莫起伏。
在提脚前伸的整个过程中,拳架要始终如一,不要有忽高忽低的起伏现象。
26、随遇平衡。
左脚踏平后,重心才徐徐前移。
其过程如同太极阴阳图慢慢地、均匀地转变,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70%,直到100%(坐实左腿),随遇平衡是正确调整重心的方法。
接下来的迈右步也是如此,即左脚从100%的重心,又逐渐变为零。
这样往复转换,一步一太极,故前人把太极拳的迈步称为
太极步。
杨氏太极拳十要
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
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
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
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
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
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
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
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
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形与神合一,即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
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
太极拳以静御动,外动内静,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
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
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
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
如浑身僵劲满经络,
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
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即意到气到,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
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
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
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