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合集下载

20世纪70年代以来

20世纪70年代以来

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人们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探索和事件的不断深入,对城市中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的认识不断加深,保护理念和实施策略也日趋成熟。

在近代北京城旧使馆区东交民巷街区保护规划中,通过大量调研,对其历史沿革、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

在定位办公性质的同时,提出了‚维护遗存、疏导新建、整伤街道、再现片段‛的规划总则,树立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思想,希望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东交民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东交民巷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旧中国的使馆区,是对列强屈辱外交史的见证。

街区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东接崇文门,南临前门东大街,北迄东长安街,区内主要街道为东交民巷、正义路、台基厂大街。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2000年适时地提出25片历史地段的保护规划,东交民巷被列其一。

保护规划总用地面积62.84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30.47公顷,建设控制区32.37公顷。

一、东交民巷的变迁1.1明代时期——东江米巷明代时,这条巷是白家栅、花子营、洪厂胡同、台基厂、卖羊肉胡同、水獭胡同等组成的3里长街。

起初因为这里有不少卖江米的铺子,所以就叫‚东江米巷‛。

这一带食品铺、小吃店很多,逐渐地发展成了一条商业街。

商贾云集,成了一个很热闹的繁荣地区。

1.2清代时期——外交街、侨民街、鸡鸣街清代,这里开始造官署。

工部、翰林院、詹事府都在这里。

同时,一些王公大臣也在此造宅第,如肃王府、镇国公府、大学士徐桐府等。

乾隆年间,这里盖起了第一个带有外交性质的驿馆,又叫‚内馆‛。

这是供外国使臣来京进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1840年后,英、俄、德、法等国开始在此设立使馆,一些不是公使的外国人,也在这里居住了。

但那时,清廷腐败,外国人居住不申请,清政府也不敢过问,这里便渐渐成了外国侨民的居住处。

那些有恃无恐的侨民,擅自将江米巷改成‚侨民巷‛。

因‚侨‛和‚交‛声音相似,北京人就叫‚东交民巷‛。

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模板】

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模板】

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征求意见稿)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4 材料 (6)5 传统风貌建筑修缮标准 (8)6 其他建筑修缮标准 (11)7 院落改造提升 (13)8 老城胡同风貌和环境整治 (14)9 绿色与节能提升设计 (17)10 装配式厨房、卫生间体系设计 (18)附录A 传统风貌建筑形式 (19)附录B 传统风貌建筑工艺标准 (102)附录C 正负面清单 (164)附录D装配式做法系列 (193)引用法规、规范、标准名录 (201)1总则1.0.1为保护北京古都风貌,深入贯彻落实“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的老城保护总体要求,做到对老城区“应保尽保”,最大限度保护好各时期有价值的建筑,传承和保护历史文脉,坚持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相衔接,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老胡同现代生活”的理念,保障建筑质量、改善居住条件,规范北京市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房屋保护修缮和环境改造提升,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等编制。

1.0.3本导则适用于北京老城内,除文物保护单位、普查登记文物、历史建筑以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以及近现代建筑的修缮保护、使用功能改造、市政设施改造、风貌和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其中,历史文化街区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其外立面、公共空间等可视范围内的修缮工作执行导则,其他部位的修缮标准另行制定。

1.0.4老城是指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的区域。

老城区域以外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区域的房屋保护修缮,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1.0.5老城保护房屋修缮和环境改造提升应符合《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及老城风貌管控相关规定的要求。

实施工程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法规的规定。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2009-03-09 15:52:01来自: 方木仓(浮生幻像...)标题: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于印发《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为进一步推进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市建委、市规划委、市文物局共同制定了《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二○○九年二月二日附件: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依法推进本市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以及所涉及的胡同整治、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和居民疏散等相关工作,依据本规定执行。

旧城是指明清时期北京城护城河及其遗址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的区域。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市政府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第三条本市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以下简称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一)坚持整体保护、有机更新的原则。

严格执行保护规划,通过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的方式组织实施。

保护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严禁大拆大建。

(二)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

在政府的统筹组织下,落实房屋产权人、使用人(含承租人,下同)修缮、管理、维护的责任,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

(三)坚持保护风貌、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知识讲解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知识讲解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来源:北京文博查看次数:4117 时间:2004-7-27 14:48:00【大中小】【打印】【关闭】根据北京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在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的基础上,自2000年7月起,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2家单位,共同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这项《规划》制定了统一的规划原则、标准和要求,对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了详细的现状调查、评估分类和规划编制。

经过公众参与、两轮规划方案预审及专家审议,《保护规划》已正式获得北京市政府的批准。

1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决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决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0.16•【字号】京政发[2002]27号•【施行日期】2002.1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决定(京政发[2002]2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的,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文件。

在加快首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一定要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为此,特作如下决定:一、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规划、文物、建设、园林、市政管理、国土房管等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把好审批关,保证切实执行《规划》确定的保护内容和范围,实现有效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的目标。

市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要积极研究有关政策,支持试点工作,确保《规划》的实施。

二、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规划》,查处违法行为,切实做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规划》依法编制,内容详实、丰富、具体、细致,坚持了北京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性质,正确处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重点是搞好旧城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使其在保护中持续发展。

东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录及划分

东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录及划分

东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录及划分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共43片。

其中:第一批25片,分别是:南池子大街、北池子大街、南长街、北长街、景山前街、景山后街、景山东街、景山西街、东华门大街、西华门大街、陟山门街、国子监街、颐和园至圆明园街区、南锣鼓巷街、西四北一至八条街区、什刹海地区、地安门大街、琉璃厂东街、琉璃厂西街、大栅栏街、牛街、五四大街、文津街、东交民巷、阜成门内大街。

第二批:皇城、北锣鼓巷、张自忠路北、张自忠路南、法源寺、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门头沟区三家店、延庆县岔道城、密云区古北口老城、海淀区西郊清代皇家园林、石景山区模式口、川底下村、榆林堡、遥桥峪和小口城堡、顺义区焦庄户。

第三批:新太仓、东四南、南闹市口。

目前,43片中,东城区共有18."5片。

分别是:一、景山前街该保护区位于故宫紫禁城筒子河与皇家园林景山之间,全长740米。

明清时,景山与故宫之间建有北上门、北上东门、北上西门。

1931年各门拆除辟路,划分三段:中为景山前街,东为景山东前街,西为三座门大街,1965年统一定名为景山前街。

二、景山后街该保护区位于景山公园北侧,东起景山东街,西至景山西街,中与地安门内大街相连,全长482米。

元代为大都御苑;明清为皇城。

临街南侧古建筑是清乾隆年间所建寿皇殿,为清代皇家供奉先祖神像之所。

街北东、西两侧建国后建设的办公楼,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坡屋顶形式,立面为传统建筑形式的装饰,与南侧景山相互呼应、衬托,形成对景,是保持古都历史风貌的范例。

三、景山东街位于景山公园东侧,全长546米。

街旁明代曾设有司礼监、都知监、印绫监等衙署。

因西邻景山,清末称景山东大街,1956年定现名。

街两侧绿树成荫。

街东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办的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

吉安所左巷8号是毛泽东1918年在北京时住过的地方。

四、五四大街东起东四西大街,西至景山前街,全长740米。

1965年曾定名汉花园大街,后改五四大街至今。

北京四合院带来市场新空间

北京四合院带来市场新空间

北京北京四合院带来市场新空间四合院带来市场新空间50套四合院8月上市今年8月,50套四合院经修缮后,将集中在北京拍卖。

业内人士对此次大规模的四合院上市交易表示担忧:限于历史原因,被拍卖的房子很有可能是经租房、代管房,甚至有可能是使用权与产权混合的四合院。

专业四合院代理机构万德成总经理井蕴娇指出,现在的四合院交易属于第一轮市场,大都是对破败的、“文革”时候腾退的四合院出手,交易的价格就是地价,房屋的价值根本没有体现出来。

当新的购买方把四合院修缮好再卖时,就预示着即将进入第二轮比较到位的市场。

北京盛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桂立平则表示,他们接收房源时都要经过“确权”,权属不明的,都无法上拍。

需求量大“境外大量的买家,太喜欢四合院了。

”有关人士说,因为有需求,所以不论是拍卖还是代理,他们都能接受。

“但是我们仍然要保证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交易,而且要修旧如旧,不能毁坏。

”某业内人士也认为,北京四合院交易的兴盛,主要是靠产权与市场关系的协调。

据统计,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人口为16.7万人,共需迁出人口11.8万人,占现状总人口的41%,借着国家的鼓励政策,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选择“主动出击”,一时间大大小小的经纪公司都打出了收购、出售四合院的招牌。

北京四合院市场的卖家、买家信息比较分散。

卖家就近委托小经纪公司卖房,买家信任大经纪公司委托大公司为其寻找房源,每家公司虽都有一定的信息,但是过于分散。

而拍卖会就可以同时召集到众多的卖家和买家,给卖家、买家更多可挑选的余地。

同时,四合院买卖的交易时间也较长。

百姓卖房都希望变现快捷,但房产进入经纪公司后会有一定的运作流程,小经纪公司寻求和大经纪公司的合作,大经纪公司再打广告,筛选买主。

由于目标客户群并不好把握,可能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来运作百姓的房产。

相比之下,来参加拍卖会的都是对四合院感兴趣的目标客户,只要房产合适就会出手,这样卖家就不存在在经纪公司长期压房而错过其他交易机会的风险了。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土地利用变化:鱼骨型城市肌理中,南北向的主街“南锣鼓巷”大量居住转为商业,及餐饮用地。用地多为进深小 ,面宽窄,并沿着主街两侧分布较为均匀。胡同内部土地利用性质无明显变化。土地利用状况较为混乱,私搭乱建 情况较为严重。
产业推动力:这一阶段的商业发展动力主要来自市场推动,属于自发形成阶段。沿主街居民在个例引导下或亲自开 店或出租房屋进行店面改造,转为商业或餐饮业用途。
老板小辫儿开店的理由很简单,为了有个地方跟朋友可以喝酒 聊天到很晚,醉了累了倒地就睡。如果说小辫儿开店的理由简单 ,那么选择在胡同里开这家店,理由更简单。“开店的时候脑子 里完全没有概念,那时候,我就住在这条胡同的小平房里,真是 喜欢这个胡同,喜欢平房,喜欢身边有这么多老北京人。”
在早期的一两家酒吧的带动下,逐渐的出现了更多的酒吧咖啡 馆,继而“背包客”的增加提供了宾馆,经济型旅店兴起的动力 ,地理位置以及价格的低廉更加吸引了更多的游人,继而促进了 酒吧,咖啡馆的增加。而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本地居民也乐于 出租门面或者自行开店,获取更大的利润。在循环的促进状态中 ,南锣鼓巷以酒吧街的形象逐渐的闻名。——过客老板小辫的论 述
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简介——规划发展方向及核心保护内容
核心保护内容:
物质形态保护内容: 质量较好的四合院 主要文物建筑、历史建筑
特色街道
A
9
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简介——规划发展方向及核心保护内容
核心保护内容:
物质形态保护内容:
胡同及城市肌理 鱼骨型的城市格局
A
10
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简介——规划发展方向及核心保护内容
菊儿胡同 后圆恩寺胡同
沙井胡同 前圆恩寺胡同
秦老胡同 北兵马司胡同
板厂胡同 炒豆胡同

北京陟山门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正式实施

北京陟山门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正式实施

12城市规划通讯CHENGSHI GUIHUA TONGXUN2005.4陟山门街是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位于北京北海公园东门(陟山门)到景山公园西门之间,长约300米,宽9-20米,规划面积3.68公顷。

包括陟山门街及与其相连的园景胡同、雪池胡同、大石作胡同、北海夹道等部分院落,共59个院落,488户,1185人。

陟山门街的功能经历了从元代的宫殿区到明代的衙署厂库,到晚清以来的居住街区的演变过程。

陟山门街也从历史上皇帝的登山御道转变成为今天人们居住和休闲旅游的重要街道。

一、保护规划的特点1.严格按照北京市政府2002年2月1日正式批准的《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确定的保护原则进行深化设计,建筑和院落的保护与整治、市政设施的完善与更新等同时设计,分期实施。

2.严格保护街区整体景观风貌、保护街道胡同形成的历史空间结构和肌理、保护文物建筑、传统四合院和其它有价值的建筑局部以及石板路面、胡同名称等其它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内涵。

3.规划延续历史上形成的居住为主的功能,调整不合理用地,降低居住人口密度。

包括腾退文保单位、拆除严重影响街区整体景观风貌的血站宿舍居民楼和沿街违章搭建,外迁院落内过密的人口,使居住人口密度由599人/公顷降到522人/公顷。

4.规划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前提下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原有街道胡同的空间尺度,改善市政基础设施。

结合用地功能和人口密度的调整,拆除搭建,恢复院落空间。

增加卫生设施,尽量做到每户都有卫生间和厨房,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根据当地居民的需要,适当增加为当地居民服务的公共设施和适应旅游发展的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

5.沿街建筑整治:对沿街商业建筑性质和店面形式进行梳理,对不符合传统风貌的装饰装修进行改造,采用传统的材料和建筑形式,不允许使用白色瓷砖、大理石等外饰面材料,以保证地区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对沿街传统居住建筑,不允许拆墙开店,可以内部改为商业,临街立面仍然为传统四合院的实墙形式。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

附件4: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
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北京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规定的保护建筑
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40片历史文
化保护区
5.2.2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
旧皇城内: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前街,地安门内大街,文津街,五四大街,陟山门街;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什刹海地区,国子监地区,阜城门内大街,东交民巷;有4片分布在外城:大栅栏,东、西琉璃厂,鲜鱼口地区。

5.3.2 旧城内第二批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为:皇城、北
锣鼓巷、张自忠路北、张自忠路南、法源寺。

5.3.3 旧城外确定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海淀区西
郊清代皇家园林、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石景山区模式口、门头沟区三家店、川底下村、延庆县岔道城、榆林堡、密云区古北口老城、遥桥峪和小口城堡、顺义区焦庄户。

二、《北京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规定的保护建筑。

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景山八片保护区保护规划

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景山八片保护区保护规划

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景山八片保护区保护规划景山东街、景山西街、景山前街、景山后街、陟山门街、地安门内大街、文津街、五四大街八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北京皇城北部中轴线上,规划范围总面积140.45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为127.47公顷,建设控制区12.98公顷。

规划区是皇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性质由元代的皇家御苑、明代为皇宫服务的后勤供应的衙署厂库、到清代以后逐渐演变为以居住为主的街区。

规划街区的功能性质为体现古都北京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居住、旅游为主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一、保护规划的原则规划原则:①保护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历史延续性;②重点突出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③保护与合理使用相结合,完善设施,保持街区活力;④居民参与;⑤循序渐进原则。

二、创新与特色1.规划在对保护区的历史变迁、用地、人口、建筑和市政设施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京旧皇城的特点并借鉴国内外保护历史街区的先进经验,确定保护的内容和原则。

2.规划根据建筑质量、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分类与评价,将建筑分为文物类建筑、保护类建筑、改善类建筑、保留类建筑、更新类建筑和沿街整饰类建筑六类,对每一幢建筑提出具体的保护整治要求。

3.规划将保护传统街区特色和真实的历史遗存,与改善街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紧密结合。

如在保护街巷、胡同传统空间环境前提下,以解决交通“可达性”而非“通畅性”为目标组织保护区的内外交通;对于较窄的街道,规划建议采用综合管沟或套管浅埋等方式综合解决市政设施;一般民居的房屋修缮,按照每家每户都有厨房和厕所、客卧分开的原则更新内部设施,外部修缮。

4.以院落为单位进行人口、建筑和局部构件、古树名木的详细调查,根据院内居民需要可以逐院实施规划,循序渐进,逐步实施,便于操作和管理。

5.针对保护区内人口过密,房屋失修的困境,通过人、房调查和产权调查,规划提出公房私有、调整房租和建立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鼓励人口外迁,提高居民主动参与保护修缮房屋的积极性。

00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估——以北京景山八片(东城区)街区为例

00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估——以北京景山八片(东城区)街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估——以北京景山八片(东城区)街区为例崔琪摘要:为客观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时隔十多年后再次凝结社会共识,进一步明确街区未来控制和引导方向,2012年至2013年北京市开展了保护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本文以景山八片(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介绍本次评估工作,总结街区实施情况和保护规划主要作用,重点对保护规划实施以来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产权、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除完善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外,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街区常态性保护实施机制。

通过保护规划实施模式未来情景分析,推荐适宜历史文化街区的实施模式为政府负责公益性投入的有机更新模式,并提出实施模式机制改革的建议,包括破解产权难题,转变发展方式,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构街区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关系,由人口疏解转变为以功能优化为目标,重视居民主导,注重社区营造。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估实施模式实施机制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组成部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众多城市均编制保护规划以指导街区的整体保护工作。

北京从1999年开始先后公布了旧城33片历史文化街区的名单,并编制完成大多数保护规划,使其成为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

但有了保护规划,街区保护是不是就有了保证?时至今日,保护规划实施的实际情况如何?在街区保护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当怎么办?带着这些疑问,2012年至2013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在京的6家规划设计单位①,创新性地对14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进行实施评估工作,客观总结其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街区未来控制和引导方向。

笔者有幸参与其中,以景山八片(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景东街区)为例,阐述本次评估工作。

2.评估内容、技术路线与工作组织本次评估主要对保护规划实施以来街区的保护发展状况和居民生存状态进行全面梳理和展现,客观评估保护规划对街区保护所起到的作用,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建议。

基于居住人口规划的北京旧城四合院更新设计研究

基于居住人口规划的北京旧城四合院更新设计研究

基于居住人口规划的北京旧城四合院更新设计研究作者:郭阳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内7个院落的实地调研,对研究范围内居住院落的人口密度及家庭结构的组成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

基于现状,提出从居住人口规划的角度出发,以《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为依据,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对区域内的人口进行疏散。

通过这种方法得到准确数据,给四合院的更新改造设计提供直接控制指标与依据,从而达到提高居民居住质量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居住人口规划;人口密度;四合院;更新改造正文:北京四合院是北京城市文化的代表,是我国北方最具民族特色的历史传统建筑,现在仍然大面积占据着北京中心城区。

因此,在我国快速发展和城市建筑迅速更新的浪潮中,围绕北京四合院该如何保护和改造更新一直存在争论。

1、研究背景为了更好地发展北京旧城,北京市政府在总体规划中提出了疏解中心城人口与功能的政策。

在这样的前提下,《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和《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相继出台,并提出降低居住人口密度是改善四合院居住条件的首要任务,也是保护规划实施的关键。

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其中有关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其中旧城居住人口“控制在110万人左右”。

在城镇人口引导与分布中“严格控制中心城人口规模,进一步疏解旧城人口,合理调整中心城的人口分布”。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在居住人口规划中,根据居住人口的现状调查结果,将居住院落的人口密度共划分为五级。

保护规划中需要降低IV级、V级住宅的居住人口密度,使其至少达到Ⅲ级以上标准,以改善居住条件。

保护规划中需要降低IV级、V级住宅的居住人口密度,使其至少达到Ⅲ级以上标准,以改善居住条件。

2、现状分析2.1研究范围及其历史沿革本次研究范围是北京市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位于延寿街东侧,耀武胡同与茶儿胡同之间的29、30、31、32、33、34、35号等7四合院所在的区域。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1-0078-05 收稿日期 2023-06-16摘 要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

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关键词 北京老城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策略 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Abstract As the ancient capital and the capital of China, Beijing's old city renewal should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the capital city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the old city. Beij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Beijing's old c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eijing's traditional style, and protection and renewal can better continue Beijing's historical context, highlight Beijing's urban 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it the memories of Alley residents. Tak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come up with new idea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The new idea is the core of value with overall protection and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wit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ideas. The update strategy is material spac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space and updated feature.Keyword Beijing Old Tow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Protection and update policie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trateg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in Beijing Old Town: A Cas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年左右的建都史,经历元、明、清三朝的建设发展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王晓兰与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等二审行政裁定书

王晓兰与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等二审行政裁定书

王晓兰与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等二审行政裁定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复议【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2.27【案件字号】(2020)京02行终99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徐宁孙轶松励小康【审理法官】徐宁孙轶松励小康【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王晓兰;北京市东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当事人】王晓兰北京市东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王晓兰【当事人-公司】北京市东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二审改判【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王晓兰【被告】北京市东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本院观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权责关键词】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合法违法第三人原告诉讼主体资格复议机关合法性证据确凿行政复议驳回起诉改判听证【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本案中,王晓兰并非东城区住建委核发63号《施工许可证》这一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与该行政行为亦不存在利害关系,并不具有对该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

据此,一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一)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七款之规定,裁定驳回王晓兰的起诉是正确的,本院应予维持。

王晓兰的上诉意见没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裁判结果】驳回上诉,维持一审裁定。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一、规划设计基本原则1.保留和恢复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格局与风貌,坚持历史街区的传统和文化特征。

2.依法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切实履行文物保护职责,防止破坏行为发生。

3.鼓励修缮工作以恢复性修缮为主,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貌和历史性。

二、房屋修缮原则1.修缮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如梁柱、门窗等,确保房屋的传统特色和风貌。

2.修缮应以材料保护为主,使用传统材料和施工工艺,不得随意更换材料或使用不符合历史文化特征的装修手法。

3.对于保护修缮过程中可能发现的历史文物或文化遗址,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和处理。

三、房屋拆迁原则1.对于严重损毁或安全隐患较大的房屋,应及时拆除或整治,确保公共安全。

2.重点保护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擅自拆除或破坏。

3.拆迁过程中应合理安置被拆除的居民,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四、房屋维修与管理1.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日常维修与管理,保持其整洁、有序的环境。

2.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房屋的修缮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为修缮和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五、宣传和教育工作1.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加强对修缮工作和保护成果的宣传,向社会展示历史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3.积极开展培训和交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修缮水平。

六、违法行为处理1.对于擅自拆除、移动或破坏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对于破坏历史文化街区房屋或违反修缮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整治。

3.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建设行为。

以上是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

这些规定的制定和执行,旨在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同时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貌和风貌,提升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这些规定的执行需要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以达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目标。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一、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 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还有4片分布在外城。

大栅栏、鲜鱼口地区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商业街区。

鲜鱼口街东的草厂三条至九条有北京旧城中密集的南北走向胡同,是传统居住区,东、西琉璃厂是传统商业文化街。

二、保护规划的原则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针对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保护原则。

1、重点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原则(1) 要根据其性质与特点,保护该街区的整体风貌。

(2) 要保护街区的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

历史遗存包括文物建筑、传统四合院和其他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建筑构件。

(3) 其建设要采取“微循环式”的改造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

东四胡同

东四胡同

北京历史街区——报房胡同规081 章文靓 21010208110321.调研概述1.1调研背景目前北京正处于快速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里,每天都会有一些古老的建筑被现代的建筑所代替。

以前的北京胡同也在随着社会发展在变化。

如何能够在建设新北京的同时还能够保留北京的特色建筑,保护富有文化价值的建筑成为近些年关注的问题。

只有协调好新与旧的建设,才能建设出既现代化又不失老北京传统文化底蕴的新北京。

1.1.1调研目的通过对北京胡同的现状调研,调查其周边交通现状,建筑风貌是否协调以及原有的文化遗产是否得到很好的保护等等方面来综合了解北京旧城历史街区的保护态势。

1.1.2调研地点报房胡同1.1.3调研方法资料分析,实地研究。

1.2北京胡同概况北京胡同的形成是随着北京城的形成而变化、发展演进的。

公元1276年,元朝在毁于战火的金中都原址东北部,按《周礼》之原则建立了“状如棋盘”的大都城。

这一间间房屋、一个个院落,一个挨一个盖起来,连起后就是一排排的,而一排与另一排之间要采光、通风,还得留出进出的通道,便形成了胡同、小街和大街。

据元末《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

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

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

衖通二字本方言。

”当时的大都城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天下,这方言当然就是蒙语了。

元大都当时仅记有29条胡同,因当时明确规定宽9.24米的才叫胡同,要是达到18米宽就叫小街,到36米宽就称为大街了。

公元1420年北京城营建完工,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

公元1553年,又增建了城南外垣,至此北京城又有了内外城之分,北京城的“凸”字型平面布局至此基本定型,面积约为62平方公里。

内城九门,外城七门。

这时北京城的胡同,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有街巷711条,胡同459条,共为1170条。

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了明北京城,就是后来也只是对紫禁城和皇城进行了一下小的改建、重修。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四合院有机更新的动议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四合院有机更新的动议

北京规划建设107RESEARCH 研究参与的人多了,难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些年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四合院应当怎么保护、怎么修建上也是拿不定主意,以至于造成在四合院保护问题上一直裹足不前,十几年来进展不大。

四合院是建筑,而且是正在使用的建筑,它是与居住者的安全、福祉、利益息息相关的,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不仅要关注它的文化,还要关注它的安全和宜居,;也不能以个人感受作为评判的标准而阻止对那些破旧房子的修缮和改造。

在四合院保护修建问题上,一定不能放纵空谈之风、坐而论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四合院有机更新的动议高毅存道之风、主观臆断之风,而要实事求是,调整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在地针对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去制定政策。

建议四合院保护修建主管部门从建筑、规划行业选择一些真正懂得四合院及其保护的专家,让他们参与到四合院审批工作中,使北京四合院及其文化的保护逐步走上与实际相符的健康发展的轨迹。

当前,全国上下各部门、各行业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北京四合院及其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必须实事求是,也必须从北京四合院的现状出发。

只要真正采取科学的态度,北京四合院及其文化的保护必将取得应有的成就。

 作者单位:马炳坚,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周文水,北京北方华鼎房地产开发有限总公司责任编辑:沈博北京旧城胡同平房区的问题由来已久。

由于传统的平房四合院多为砖木结构,一般寿命只有四五十年,屋顶为小合瓦下敷草席和大泥的,寿命更是短暂,一般十几年即烂。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为了迎接各国宾客,大街面上进行了整治,胡同里进行了粉刷,但是多数民居、胡同和四合院内并没有得到改善,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

奥运会后,如何改善北京胡同平房区,特别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落后面貌,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由来北京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大都市,从历史上看,北京城的建筑形态是以胡同街巷系统为骨干,开阔平缓的平房四合院为主体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一、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还有4片分布在外城。

大栅栏、鲜鱼口地区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商业街区。

鲜鱼口街东的草厂三条至九条有北京旧城中密集的南北走向胡同,是传统居住区,东、西琉璃厂是传统商业文化街。

二、保护规划的原则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针对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保护原则。

1、重点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原则(1) 要根据其性质与特点,保护该街区的整体风貌。

(2) 要保护街区的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

历史遗存包括文物建筑、传统四合院和其他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建筑构件。

(3) 其建设要采取“微循环式”的改造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

(4) 要积极改善环境质量及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5) 保护工作要积极鼓励公众参与。

2、建设控制区的整治与控制原则(1) 新建或改建的建筑,要与重点保护区的整体风貌相协调,或不对重点保护区的环境及视觉景观产生不利影响。

(2) 进行新的建设时,要严格控制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建筑高度、体量、建筑形式和色彩、容积率、绿地率等。

(3) 进行新的建设时,要避免简单生硬地大拆大建,注意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4) 要注意保存和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传统的街巷、胡同肌理和古树名木。

(5) 什刹海、大栅栏、鲜鱼口地区的建设控制区应参照重点保护区的原则。

三、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在南北长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统一标准和要求”,作为各编制单位现状调查研究和编制保护规划的主要依据和基础,重点侧重于以下方面:1、地块划分结合北京旧城空间形态的特征,以院落为单位进行现状资料调查和规划编制。

“院落单位”以现状的门牌编号及其范围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院落的行政区划、产权所属、历史形成、自然边界、院落的完整、出口位置等因素,有利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更新。

保护规划共划分了15178个院落单位。

其中现状保存较完好的院落有5456个,占36%。

2、土地使用功能调整规划(1)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用地性质分类遵照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应根据功能需要进行调整,以进一步突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特色和性质。

(3) 保护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面积由现状的490ha,调整为409ha,占总用地面积的40%;公建用地面积由现状的247ha,调整为266ha,占总用地面积的26%;工业用地面积由现状的17ha,调整为1.6ha,占总用地面积的0.2%;道路用地面积由现状的154ha,增加到213ha,占总用地面积的20%;公共绿化用地面积由现状的69ha增加为97.4ha,占总用地面积的9%;其他用地面积由现状的61ha,调整为51ha,占总用地面积的4.8%。

3、居住人口规划(1) 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现在居民约9.5万户、28.5万人,总人口密度为275人/ha。

改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居住条件,首先要降低居住人口密度,因此,疏散人口是保护规划的目标之一,也是保护规划实施的关键。

根据居住人口的现状调查结果,居住院落的人口密度共划分为五级。

I 级:指每100m2住宅用地上的居住人口少于2人,人均住宅用地面积大于50m2的院落。

这类住宅的标准属于超大型,情况特殊,应予以保留。

现状调查中,此类院落为648个,占院落总数的6.4%。

II 级:指每100 m2住宅用地上的居住人口2至4人,人均住宅用地面积25至50m2的院落。

这类住宅的标准属于舒适型,可以维持不变。

现状调查中,此类院落为1640个,占院落总数的16.4%。

III 级:指每100 m2住宅用地上的居住人口4至7人,人均住宅用地面积15至25 m2的院落。

这类住宅的标准属于经济型,其标准与北京目前的居住平均水平相当,可以维持不变,也可以根据居民要求适当降低密度。

现状调查中,此类院落为3866个,占院落总数的38.6%。

IV级指每100 m2住宅用地上的居住人口7至10人,这类住宅的标准属于拥挤型。

V级指每100 m2住宅用地上的居住人口10人以上,这类住宅的标准属于特挤型。

保护规划中需要降低IV级、V级住宅的居住人口密度,使其至少达到Ⅲ级以上标准,以改善居住条件。

现状调查中,IV级、V级院落为3870个,占院落总数的38.6%。

(2)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人口为16.7万人。

共需迁出人口11.8万人,占现状总人口的41%。

4、保护规划中的建筑保护和更新保护规划中的建筑保护与更新是依据现状建筑的质量及其代表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来确定的。

(1) 根据建筑的结构损坏程度,将现状建筑质量分为好、一般、较差三类。

据调查,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总建筑面积约为613万m2。

其中建筑质量好和较好的占42%左右;建筑质量一般的占41%左右;建筑质量较差和差的占17%左右。

(2) 根据现状建筑的传统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空间布局与形态、建筑形式,对其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评价,分为五类。

第I类为“国家、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类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7%左右。

第II类为“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建筑及近现代建筑”。

指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但却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

此类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9%左右。

第III类为“与传统风貌比较协调的一般传统建筑”。

指单体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较低,数量较大,需要不断修缮的一般传统建筑,包括传统四合院建筑、近代建筑等。

此类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36%左右。

第IV类为“与传统风貌比较协调的现代建筑”,指在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形式、建筑体量、高度、色彩、材质、建筑细部等方面与保护区的传统风貌比较协调的现代建筑,包括仿古建筑等。

此类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14%左右。

第V类为“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主要包括两种建筑:一种是单位或居民近年来自行翻建、改造的建筑,其建筑质量较好,建筑尺度基本符合保护区传统风貌的要求,但其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式、色彩、材质、细部等与保护区传统风貌不协调;另一种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新建的多层(甚至高层)建筑,虽然其建筑质量较好,但对保护区的传统风貌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此类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34%左右。

(3) 保护规划综合考虑对现状建筑的历史文化评价和建筑质量的评价,对重点保护区内所有建筑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建筑采取不同的保护更新手段;对建设控制区内的建筑则只要求保留前两类建筑,其他建筑均可按规划要求进行更新。

文物类建筑:对已划定为国家、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要依据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严格的保护。

此类建筑占7%左右。

保护类建筑:对那些尚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但却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应以修缮为主,保护外部面貌,其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改造。

此类建筑占9.3%左右。

改善类建筑:对于那些具有清晰和典型传统建筑空间布局形态和传统建筑形式的历史建筑,其建筑质量评估分类为“一般”,可以进行修缮和翻建,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其翻建建筑必须维持原有的空间布局和传统建筑形式。

此类建筑占23.8%左右。

保留类建筑:对于与保护区传统风貌比较协调的现代建筑,其建筑质量评定为“好”的,可以作为保留类建筑。

此类建筑占7.3%左右。

更新类建筑:更新类建筑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建筑风貌上无保留价值的、建筑质量的评估分类为“差”的危房,可采取更新的手段,对其进行拆除,但更新改造必须要精心设计,使更新改造后的建筑与保护区原有的建筑规模、尺度、空间形态、建筑形式、色彩等保持协调一致;另一种是少数单位近几十年新建的多层(甚至高层)建筑。

对这类建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应予以拆除,原址复建应与保护区风貌相协调。

此类建筑占49.2%左右(其中11.2%位于重点保护区内,38%位于建设控制区内)。

沿街整饰类建筑:为尽快恢复和体现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传统风貌,应对沿保护区主要街道分布,但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及装饰物,其建筑质量的评估分类为“好”或“一般”的建筑进行整饰。

再次改造时,要严格按照保护区的风貌要求进行建造。

此类建筑占3.4%。

5、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绿化规划(1) 保护规划把园林部门注册挂牌的古树名木列为“保护类树木”;把现状的各种成年乔木列为“准保护类树木”;规划要求新种植的乔木列为“新种植乔木”。

(2)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绿化建设应以街道、胡同绿化为主,不宜大拆大建集中绿地。

绿化形式应以种树为主,提高绿化覆盖率。

(3) 宅院绿化应是历史文化保护区绿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宅院内的绿化形式,应充分考虑传统的植树栽培方式。

(4) 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97.4ha,占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的9.4%。

保留各类树木9600余棵。

6、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道路交通规划(1) 历史文化保护区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不执行《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原有道路规划红线要求。

(2)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道路交通规划应以不破坏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沿街传统风貌、方便居民出行、改善市政条件为目标。

(3) 除城市主干道之外,历史文化保护区应尽可能限制过境交通穿过。

(4)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道路交通规划应采取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地解决出行和车辆停放、道路宽度等问题。

(5)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交通组织应充分利用现有不同宽度的胡同系统。

特别是7m以上的胡同,更应在规划中充分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