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试题型及答案汇总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篇一: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劳动需求与供给弹性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上升。
劳动者感觉富有,不想工作,想休闲多点,那么增加对闲暇时间的需求,减少劳动。
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想多赚点钱,赚钱更为划算,放弃工作去增加闲暇,感觉浪费,放弃了工作去闲暇,感觉成本升高了,也就是机会成本上升,所以减少闲暇去增加工作,增加劳动。
单位闲暇的成本其实就是单位工资。
究竟最后是劳动需求增加还是减少,看两种效益哪种作用大一些。
替代效用占优势? ?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边际产量?等成本线的斜率:w/r[给定资本(价格为r)和劳力(价格为w)],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
如果厂商面对的投入品价格是固定的,等成本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相对价格。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劳动者的闲暇与收入无差异曲线一般满足以下几个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凸向原点;4、不同的劳动者无差异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状,但是大致特征保持一致 ? ? ?劳动力需求的规模与替代效应(此两题的内容最后没有能讲到,所以直接给大家题目)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c )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bc )? a.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b.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c.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d.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概念:1.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ppt)2. 劳动的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人大版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试题型及答案汇总.doc
人大杨河清版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案汇总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B )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B.劳动力资源;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C.利润最大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B.劳动力供求;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C )。
A.工业部门;B.农业部门;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 B )。
A.工资所得;B.非劳动所得;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C )活动。
A.有价值的;B.有希望的;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B.最小雇佣量;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A.劳动力供给价格;B.劳动力需求价格;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B.土地;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A.要求企业不营利;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B.微观,中观,宏观;C.家庭,企业,国家。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
选择题涉及的主题:•劳动需求与供给弹性•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上升。
劳动者感觉富有,不想工作,想休闲多点,那么增加对闲暇时间的需求,减少劳动。
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想多赚点钱,赚钱更为划算,放弃工作去增加闲暇,感觉浪费,放弃了工作去闲暇,感觉成本升高了,也就是机会成本上升,所以减少闲暇去增加工作,增加劳动。
单位闲暇的成本其实就是单位工资。
究竟最后是劳动需求增加还是减少,看两种效益哪种作用大一些。
替代效用占优势收入效应占优势•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边际产量•等成本线的斜率:w/r[给定资本(价格为r)和劳力(价格为w)],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
如果厂商面对的投入品价格是固定的,等成本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相对价格。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劳动者的闲暇与收入无差异曲线一般满足以下几个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凸向原点;4、不同的劳动者无差异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状,但是大致特征保持一致•劳动力需求的规模与替代效应•(此两题的内容最后没有能讲到,所以直接给大家题目)•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 C )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BC )A.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B.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C.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D.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概念: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ppt)2.劳动的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3.劳动的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化1%,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4.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相对于外部市场而言的,是指一个用人机构(主要是企业)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文档
1.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2.3.4.一、单项选择题5.个人劳动力供应曲线是(B)A. 向前曲折B.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D.3.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加(B)4. A.有正向B.有负向5.6.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C)A. 劳动和资本的边沿产品之比B.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钱比D.A.长久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B)B. A.大,峻峭B.大,缓和C.D.以下对于边沿技术代替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B)E. A.F. B.G.H.I.边沿劳动产量最后都要降落,这是因为(C)J.新增添的劳动力自己技术较差K.新增添的工人薪资较高L.资本变得相对稀缺D.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应曲线左移,对平衡薪资率和平衡就业量的影响为(C )A. 减少,减少B. 减少,增添C. 增添,减少D.一般培训的成本往常由(B)A.公司B.员工实质薪资与物价指数(B)A.正有关B.负有关技术进步对(C)A.娴熟工B.非娴熟工C. 技工D.11.规范剖析方法第一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论问题?)(BA.“互益”基准B.“互惠”基准C.“互帮”基准D.“互利”基准12.以下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花费?( D )A.生产花费B.教育花费C.工时损失花费D.社会公共支出13.对于等功效曲线特色的描绘,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D )曲线走开原点越远,功效水平越低等功效曲线的斜率为正同一个人的两条等功效曲线能够订交等功效曲线凸向原点14.ES>1是表示劳动力供应弹性怎样?(D)A.供应无弹性B.供应有无穷弹性C.供应缺少弹性D.供应富裕弹性1 5.长久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对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以下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A )A.规模效应B.收入效应C.代替效应D.外在化效应1 6.以下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时机成本?(B)A.学费B.因为上学而放弃的收入C.高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花费D.书本费1 7.以下哪个选项的劳动力拥有较高的流动性?(A)A.劳动力自己所拥有的技巧能被很多公司利用B.铁路机车司机C.石油工人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降落的一些行业1 8.以下哪个选项属于缓期支付?(B)A.小时薪资老金C.住宅D.免费午饭1 9.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鄙视的因素?(D)A.种族B .性别C.民族传统D.劳动技术2 0.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鄙视?D)男雇员不肯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B.公司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照,拒绝得分低于55分的所有申请者雇主因为既定偏好,不肯意雇用女性二元劳动力市场最初公布《最低薪资法》的国家是:(C)A.英国B.法国C.新西兰美国2 3.以下选项中,______不是互惠阻碍。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定稿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市场环境的假设:分析劳动力需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市场状况..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相同的质量..但事实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5、劳动力需求弹性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五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6、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之中..派生需求的概念及其法则最初由马歇尔创立;现人们称之为“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法则表示;其它因素不变时: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7、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1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从长期看;各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的可能性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也越大..要素之间替代的难易程度受技术经济、制度方面因素的影响..2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工资水平的上涨会导致产品成本升高;提高产品价格将会带来产品需求的减少;近而导致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下降..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具有重要影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力的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微型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深入理解需把握的几个要点:1个体决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分析;是建立在对劳动者个体的经济决策分析基础之上的..2个体意愿劳动力供给的量与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供给者主观意愿的影响..3时间要素劳动力供给的总和不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还包括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强度..2、劳动力供给假设: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需要做出下列几个方面的假设: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该假设变为劳动者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2市场环境的假设..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哪些答: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他因素..4、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5、劳动力参与率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6、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关系:边际效用=总效用的改变量/商品消费量的改变量总效用曲线:总效用随消费量的增加而以递减的速度增加;达到消费饱和点时;总效用不再增加;曲线为水平状..边际效用曲线:随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7、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它表明在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带给主体的效用都一样;均使它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选择顺序在前..特征: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和内部劳动力市场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范围;古典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1局部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态;而不受其它商品价格与供求的影响..局部分析法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2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拉尔..2、非均衡概念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并非像传统理论那样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制;有时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是非均衡的;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理想的供给不等于有效的需求;理想的需求也不总等于有效的供给..3、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1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收敛型蛛网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条件下;工资率波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大;无法恢复均衡..3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当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时;工资和就业量在同一波动程度上变动起来的工资率和终点的工资率在同一点上重合;形成一个循环..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等于总的边际产品价值;社会可获得最大的产出水平及劳动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以使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3实现充分就业..5、使劳动力供求的结合发生障碍或扭曲的因素1信息不足2过度选择3制度和政策因素..6、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1自愿失业: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着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如最低工资法;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总这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力者失业的现象..2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它不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情形下发生的失业..7、U—V分析U—V分析是从失业unemployment与职业空位vacancies;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8、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答:1员工一般享有较多的在职培训;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大;从而引起企业用人政策的变化;即企业不轻易解雇员工..内部劳动力市场能有效地保护企业的人力资本;对员工的情绪和企业的凝聚力有稳定的作用..2现在劳动力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企业在调整劳动投入量时;不是任意辞退劳动者而是适当发挥内部劳动市场的机能..内部选用高级空缺职位的人才有利于激励员工..3监于社会制度的竞争压力;西方国家政府鼓励企业采取有利于员工的内部劳动力市场..9、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规则1人事、劳动管理上的规则..2工资、劳动报酬管理上的规则..3教育、培训的规则..4劳动关系的规则..第四章劳动时间1、劳动时间的功能1计量功能2指示功能3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4人际交往功能2、制度劳动时间企业的工作;或多或少需要共同工作..所以企业不可能任由每个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安排劳动时间;劳动者应该根据企业规定的劳动时间进行工作..3、超时工作超时工作是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继续劳动..超时工作与制度劳动时间内的工作相比;要给付较高的劳动报酬..4、兼职工作兼职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超时工作..二者区别在于;超时工作是在第一职业的制度工作时间之外;在同一地点为同一雇主提供额外的劳动;而兼职工作则是指在第一职业之外寻找其他的工作..5、非全日制就业模式的特征:1经济性因素在决定非全日制就业态势方面起主导性作用..2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多;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少..6、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1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2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3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节约能源;4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5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6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1、何谓生命周期近几十年来其变化趋势如何生命周期是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因此也可以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们的平均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在延后;平均寿命在延长;生命周期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与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平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人们的可支配时间;也延长了许多人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时间..2、就业与就学决策:在生命周期中;人们首先面对的重要选择是就学还是就业..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在人们对教育的支付能力提高的同时;教育能够吸纳更多的求学者;再加上人们对教育、知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等方面认识的发展;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了向后推移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通过不同年龄组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和大学入学率的变化显示出来..即是进入社会参加就业;还是继续读书多学知识的决定层面..3、婚姻的经济性决策总体上来说;婚姻是不能依当事人个人意愿来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大家庭主义的观念逐渐淡漠;婚姻的决策逐渐成为当事人个人的事情..对个人而言;婚姻有许多经济意义..首先;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规模效用..其次;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婚姻形成的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很容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姻所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婚姻还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在婚姻中存在着掌握对方信息不完全或判断失误的情况;从而会在心理、和财产支付上给当事人造成很大成本..人们会根据婚姻的成本的大小来规避..第八章就业与失业1、就业的含义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实现就业需符合以下条件:1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2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3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衡量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就业人数比率:就业人数比率=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2、充分就业的内涵1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始于就业、利息和货币流通一书..凯恩斯把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2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一种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状态;另一种是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失业率为零;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3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在现实中;有些人用某一具体就业水平指标来描述充分就业..4从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即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就业的人均能就业的状态..1、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我国的失业调查统计中;失业人员是指在规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1登记失业人员:失业人员中以到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称为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2_调查失业人员:由于不少失业人员并不去劳动部门进行登记;而登记为失业人员中又有不少通过各种形式就业;登记失业已不能反映我国城镇劳动力失业状况;而应该对失业率进行抽样调查..5、自然失业率的界定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即在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6、如何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答:与以下因素有关: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中不同的人口统计组别对失业率有不同的影响..失业率较高的组别在劳动力中占很大份额;自然失业率就会上升..而二战后;妇女和青少年劳动者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他们不断地变换工作;从而使失业率不断上升..2工资刚性程度增强..刚性工资往往阻碍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实现;从而提高了自然失业率..工资刚性一方面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有关;工会的工资谈判也会对其影响..3失业保险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向失业者提供不同标准的失业救济金..一方面不利于人们积极地寻找新工作;另一方面延长了失业者搜寻工作的过程;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4结构性失业增加..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新兴行业对新技能人才需求增加;传统劳动力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其需要;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将大量的失业者培训为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7、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的重要意义1就业和失业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经济规模扩张;就业增加..经济衰退;就业萎缩;造成失业率的波动..2就业和失业状况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A、从经济增长角度讲;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B、从资源配置角度讲..“奥肯法则”反映出失业与国民经济效率损失之间的关系..3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A、失业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蒙受损失..B、失业者将承担极大的心理负担..8、影响就业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来自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三个方面..概括起来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1人口因素..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人口是决定劳动力供给量的决定性因素..人口数量和素质直接决定着就业水平..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就业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3制度因素..经济体制、劳动制度对就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4心理因素..实际上就是就业意识;如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等;它直接指导着人们的就业行为..9、法国经济学家1803年发表着作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了着名的“市场法则概论”..萨伊的就业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1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迅速地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是不正常的;因此失业不是内在的..3萨伊法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10、凯恩斯理论从总体来说;是把失业归结为“总需求不足”..他认为;在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三条心理规律的作用下;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将失业分为三种: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1认为有非自愿失业..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11、凯恩斯的解决对策: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构成了凯恩斯主义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因此他提出了医治需求不足、达到充分就业的解决对策..1掘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职能;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放弃节约原则;鼓励消费3应该采取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主要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投资..4.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对付经济危机;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12、、菲利浦斯曲线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浦斯绘制出一条表示失业率和工资变动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表示失业率和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称做菲利浦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在失业率高时;相应的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而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的变动率较大..曲线表明;失业减少;工资增长就快;失业增加;工资增长就慢..13、配第—克拉克定理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克拉克研究得出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关系的演变规律..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三产业将增加..14、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的特点:1我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符..2我国就业结构现状仍然比较落后..3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就业结构受到许多非客观因素的调整;不意识地调整就业结构就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能动力量..。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分析
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分析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D5.D6.B7.B8.C9.B 10.A 11.B 12.C 13.B 14.B 15.D 16.D 17.C 18.D 19.B 20.B 21.B 22.A 23.C 24.A 25.D 26.B 27.A 28.A 29.A 30.C 31.C 32.A 33.C 34.D 35.B 36.A 37.B 38.C 39.B 40.C41.B 42.D 43.A 44.A 45.B 46.A 47.B 48.C 49.C 50.D二、多项选择题1.ABD2.BCDE3.ABCDE4.ABCDE5.ACDE6.BD7.ABCD8.ABCD9.ABC 10.ABC 11.ACE 12.BCDE 13.ABCD 14.ABD 15.ABCD 16.ABCDE 17.CDE 18.ABDE 19.ABE 20.ABCD 21.ABCDE22.ABCDE 23.ABCD 24.BC 25.ABCDE三、名词解释题1.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指在某种工资率和制度劳动时间给定的条件下,劳动收入的增加能否补偿闲暇减少所带来的效用损失,即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相互替代关系。
2.计件工资--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或作业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它不是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一定时间内的劳动成果——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来计算3.福利--是员工的间接报酬。
一般包括健康保险、带薪假期、过节礼物或退休金等形式。
同时福利必须被视为全部报酬的一部分4.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的价格总水平上涨。
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5. 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6.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问题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与供应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
劳动力供应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应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如此说明供应弹性需求小。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完全无弹性〕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本钱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1、生产技术的假设。
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可变,前者在设计劳动力需求模型时必须,后者动态分析时必要。
2、组织目标的假设。
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根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3、市场环境的假设。
假设是完全竞争的。
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汇总【范本模板】
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1。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B )是相对过剩的A。
土地资源;B。
劳动力资源; C。
矿产资源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A。
供给创造需求理论;B。
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
利润最大化理论3。
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A。
劳动力市场;B。
劳动力供求; C.劳动力交换4。
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C )A.工业部门;B.农业部门;C.家庭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 B )A。
工资所得; B.非劳动所得;C。
劳动报酬6。
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C )活动A。
有价值的;B。
有希望的;C。
有目的的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A.最大雇佣量;B。
最小雇佣量; C。
现有雇佣量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A.某种工资率下;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C.某种价格比率下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A。
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C。
劳动力均衡价格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的连辍轨迹A.最低点;B。
最高点;C。
相切点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A.资本; B。
土地; C.技术13。
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两方面来分析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14。
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A.要求企业不营利;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C。
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三大方面A。
自然,经济,社会;B。
微观,中观,宏观; C.家庭,企业,国家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 B )关系A.反向;B.正向;C.平行17。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杨河清版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案汇总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B)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B.劳动力资源;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C.利润最大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B.劳动力供求;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C )。
A.工业部门;B.农业部门;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B )OA.工资所得;B.非劳动所得;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C ) 活动。
A. 有价值的;B. 有希望的;C. 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B.最小雇佣量;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 某种工资率下;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
A.劳动力供给价格;B.劳动力需求价格;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 的连辍轨迹。
A. 最低点;B. 最高点;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 资本;B. 土地;C.技术。
13. 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
A.要求企业不营利;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 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B.微观,中观,宏观;C.家庭,企业,国家。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 B ) 关系。
A. 反向;B. 正向;C.平行。
17.劳动力参与率M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B) OA.男性劳动力参与率;B.女性劳动力参与率;C.青年劳动力参与率。
18.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 A ) 。
A.供给富有弹性;B.供给无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
19.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 C ) 。
A.供给富有弹性;B.供给无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
20.劳动时间与余暇时两者之间是( A ) 关系。
A. 此消彼长;B.同消同长;C.正相关。
21.劳动经济学中的非劳动收入是指( C ) 。
A. 不劳而获的收入;B.不正当、不合法的收入;C.劳动工资以外的收入。
22.当市场劳动供大于求时,政府一般应( B )A.上调最低工资;B.下调最低工资;C.不动最低工资。
23.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A.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B.均衡工资率上升,均衡就业量减少;C.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24.在劳动力市场上,均衡的形成由均衡工资率与A.均衡供给量;B.均衡需求量;C.均衡就业量。
25.在U—V分析中,U表示(B) OA.就业;B.失业;C.效用。
26.在U-V分析中,V表示(A ) OA.职业空缺;B.就业;C.失业。
则会出现(A ) ( C ) 决定27. 劳动力过剩表现在企业外部就是( B ) 。
A.隐性失业;B.显性失业;C.劳动力滞存。
28. 劳动力迁移成本是劳动力在流动中发生的( C ) 。
A.中间成本;B.间接成本;C. 直接成本。
29. 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称作( C )A.内部成本;B.私人成本;C. 社会成本。
30.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我国农村( C ) 指标A.土地垦殖面积;B.土地复种面积;C.人均土地经营面积。
31. 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与( B ) 之商。
A.股价指数;B.物价指数;C. 比价指数。
32. 福利分配是工资的( A ) A. 转化形式;B.实物支付形式;C.延期支付形式。
33.工资的职能是由工资的( C ) 所决定的.A. 计时性;B.计件性;C.本质属性。
34.( C ) 提出了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歇尔。
35.按要素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分红制、年薪制和( A )A.股权薪酬制;B.劳动股权制;C.借贷购股制。
36.劳动股权制的基本原则是包括了( C ) 。
A.按资产分配原则;B.按资金分配原则;C.按劳分配原则。
37.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 B ) 的一种内部再分配形式。
A.税前利润;B.税后利润;C.利润总额。
38.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了( C )A.马克思主义经济学;B.西方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39. 从理论层面讲,劳动力是( B ) 。
A.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能力;B.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C.人所特有的活劳动体力。
40.劳动力供求规律表现为( A ) 。
A.供过于求,工资下浮;B.供不应求,工资下浮;C.工资上升,需求增加。
41.利息、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为( B )A.实际利息率高,将来就业增加;B.实际利息率高,现在就业增加;C.实际工资率低,现在就业增加。
42.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假设是( A ) 。
A.完全自由竞争市场;B.产品不同质;C .工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效率。
43.凯恩斯增加就业的对策是( C ) 。
A. 启动价格调节作用;B.节制消费的政策;C.政府主动干预经济。
44.人力资本的特点包括( B ) 。
A.能够转让和继承;B.不能静态货币计量;C.人的消费能力。
45.教育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异表现在( C )A.两种投资的边际收益均等程度不同;B.两种成本的内部经济性不同;C .两种成本的考核时间不同。
46.公共部分就业的主要特点是( C ) 。
A.目标为市场价值最大化;B.目标为外部效益最大化;C.目标为公共服务最大化。
47.劳动力市场是指( A ) 。
A.买卖劳动力的市场;B.买方市场的劳动力市场;C.卖方市场的劳动力市场。
48.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 1 的涵义是指( A ) 。
A. 完全无弹性;B.完全有弹性;C.单位弹性49.从基尼系数看,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公的警戒点是指( B )A.J=0;B.J=0.4 ;C.J=1。
50.劳动力市场垄断歧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A ) 。
A.男性工资水平高于一般工资水平;B.女性工资水平高于一般工资水平;C.男性工资水平高于女性工资水平。
51. 供给学派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B ) 。
A.赞同凯恩斯增加需求的主张;B.否定凯恩斯增加需求的主张;C.实施最低工资制会降低失业率。
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ACE)。
A、人的劳动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原料、燃料E劳动资料2、马克思把劳动分为三种形态,它们是( CDE)。
A、生产性劳动B、非生产性劳动C潜在形态的劳动D流动形态的劳动E凝固形态的劳动3、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有(ABCD)A流动的过剩人口B、潜在的过剩人口C停滞的过剩人口D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E固定的过剩人口4、造成工资国民差异的原因(ABCD)E。
A国民劳动强度不同B、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所形成的商品价格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C商品的国际价值的货币的相对价值的差异D不同国家名义工资的差别E各国的自然、历史、文化条件不同5、对劳动经济理论论述最集中的是(ABC)。
A、劳动经济学B、劳动经济学说史C人力资源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西方经济学6、劳动力市场交易的行为,以下哪些情况符合“互惠”的标准(ABC)。
A所有人都受益没有人受损B、部分人受益,但没有人受损C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可补偿受损者之损D所有人都受损,但受损者的损失相同E、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不能补偿受损者之损7、人的劳动与动物求生活动相比的特点有(ABCD)EA、人的劳动具有主动性B、人的劳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性C人的劳动具有创造性D人的劳动具有多层次性E人的劳动具有相依性8、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土地、资本等要素相比的特点是(ABD)A劳动的所有者是自然人B、劳动的所有权不能转移C劳动的所有者既可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D劳动力在流动中具有一定主动性和决定性E在流动中劳动的所有权常发生转移9、在农业、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就业最主要的三个条件是(ABD)。
A、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B、忠于雇主,勤于劳动C具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D身怀一技之长E具有业绩和知识10、劳动报酬业绩化表明(CDE)。
A谁年龄大、职务高、职称高、报酬也就高B、谁工作时间越长,报酬就越高C知识含量高的劳动,其报酬就高D劳动报酬与劳动业绩成正比E岗位工资制被业绩工资制所取代11、马克思主义者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它们依次是(ACEA生存的需要B、成就的需要C享受的需要D情谊的需要E发展的需要12、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动机行为,另一种是动机行为,下列行为哪些是动机行为?(ACE)A工作行为C社交行为B、本能行为C社交行为D情绪冲动时行为E学习行为ABCD)E。
13、与物力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征(A时限性B、能动性C再生性D智力性E核心性14、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人口B、劳动力参与率C社会制度D风俗习惯E教育15、广义的人力资源开发包括(ABCD)E。
A人力资源的生理、心理开发B、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D人力资源的技能开发E人力资源的环境开发16、当今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呈现出以下特点(ABCD)E。
A教育开发一体化B、教育形式多样化C培养目标国际化D课程设置综合化E教育手段现代化17、市场型人力资源配置,具有配置的(ABCD)E。
A及时性B、有效性C客观性D自发性E盲目性及调节的不全面性18、在人力资源的产业配置方面,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的原因是(ABC)。
A、工业劳动者收入高于农业劳动者收入B、工业效率高于农业C农产品需求下降,工业品需求上升D技术进步对工业劳动力需求减少E人均收入增加对服务需求的扩大19、劳动力需求(ABDE)。
A是一种派生需求B、是有效需求C是雇主对劳动力所有权的购买D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替代能力E受产品需求弹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的影响20、影响劳动力需求的正式制度因素有(ADE)A就业制度B、社会意识形态C伦理道德D工资制度E福利制度21、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表现为(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