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窦娥冤导学案(教师版)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2.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3.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4.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二、【教学重点】1.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2.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3.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三、【教学方法】:1.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 2.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预习提示】1.盗跖、颜渊(〔滚绣球〕)相传古时民众起义的领袖名跖,“盗”是当时统治者对他的贬称,后来“盗跖”成为盗贼或盗魁的代称。
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以德著称,被推崇为贤人。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是指天地混淆了坏人与好人!怎么能从了张驴儿,而冤枉我窦娥呢!2.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耍孩儿〕)苌弘是周朝的贤臣。
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血化成碧玉。
后来用以借指屈死者。
相传战国末年杜宇在蜀称帝,号望帝,为蜀除水患有功,后来却让位隐居山中。
蜀人很怀念他,二月里听到杜鹃悲凄的啼鸣,以为是望帝的灵魂化成了杜鹃。
两典连用,显示自己的冤枉。
3.六月飞霜(〔二煞〕)相传战国时邹衍尽忠于燕惠王,可是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起来。
他入狱时仰天而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
后来就用“六月飞霜”比喻冤狱、冤情。
窦娥发誓,身死之后,这等三伏天都要降瑞雪,极言自己比邹衍还要冤枉。
4.东海孝妇(〔一煞〕)据《汉书》记载,东海有个年轻寡妇,对婆婆很孝顺。
后来婆婆自缢身亡,寡妇被诬告为凶手。
她含冤被杀,死后东海一带大旱三年。
窦娥无人可指望,“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爹爹13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寡婆婆无能为力;张驴儿买通官府,贪官桃杌对她严刑逼供……窦娥只好指望老天爷使楚州大旱三年,使自己冤情大白于天下。
窦娥冤导学案老师版分析解析
《窦娥冤》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重点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难点:1、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2、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学法指导:诵读•讨论探究•点拨知识链接1、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2小令是独立的支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
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窦娥冤》导学案(精选15篇)
《窦娥冤》导学案(精选15篇)《窦娥冤》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2)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3)梳理课文结构(4)重点阅读课文第三折【知识链接】一、作者与元杂剧介绍:1、关于作者: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字德辉。
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白朴(字太素,号兰谷。
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
其代表作有《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教师寄语:让阅读与思考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编号06编写人:库金玲审核人:张延明审批人:时间:2012年4月15日班级:姓名组评师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作者关汉卿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3、背诵《滚绣球》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思考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教学重点: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掌握剧情教学难点:窦娥的形象学习方法指导:自读课文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第一二课时(课前预习案)一、情境导入:社会上流行一句口头禅:“真是比窦娥还冤哪!”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什么程度?什么使她受冤?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品味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
二、知识积累请自读《非常学案》课前新知导学之作者名片背景介绍和文体知识内容并完成基础梳理部分习题。
三、当堂检测一、填空题(温馨提示:请结合学案回答)关于元杂剧的文体知识部分)1、元杂剧中角色有()()()(),每本只有()主角,男主角叫()女主角叫().2.剧本由()()和()三部分组成。
3.科是()的总称,包括()()和()。
4.白即()是()的说白部分,可分为对白();()人物自叙;()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唱词中的插话。
二.关汉卿(请参考学案相关知识回答)关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和()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请写出元曲四大家的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罪愆()看觑()提防()蓦过隅头()无捱无靠()孛老()秀闼()田畴()鳏寡孤独()燕侣莺俦()()撚断()浣纱()红鸾天喜()前合后偃()恓惶()讼庭()错勘()杳无音信()苌弘化碧()盗跖()勒死()邹衍()古陌荒阡()亢旱三年()缥缃()亲家()当垆卖酒()刽子手()鳏寡孤独(四、名句积累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一、作品简介《窦娥冤》是中国明代文学家关汉卿所写的传奇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宋朝官员窦娥的冤情为主线,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该剧流传至今,被誉为“古代名剧之冠”。
二、作品分析1. 人物分析剧中人物鲜明,各具特色。
窦娥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形象,她勇敢、聪明、正直,面对不公正待遇从不屈服。
其他人物包括:史弥远、杜仲、文官、武官等,每个角色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性格。
2. 情节分析剧中情节曲折离奇,有悲有喜,充满着戏剧性。
剧情讲述了窦娥的父亲窦督将讨伐杜仲不成被迫自杀,窦娥为救父而决定自己去替父顶罪,遭受的侮辱和酷刑令人心痛。
最终,隆中对天下的大赦令使窦娥得以平反,为父报仇,死后得以成为烈女。
三、意义与价值《窦娥冤》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杰作。
该剧揭示了官场的腐败、法制的不完善以及女性在传统社会中被剥削的现实问题,对历代读者有警示和启示的作用。
同时,《窦娥冤》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感情体验和思想内涵的文学经典,通过描写窦娥的悲惨遭遇,展现了她的高贵人格和追求正义的信念,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
四、学习收获通过学习《窦娥冤》,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更可感知其中蕴含的人性、权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
此外,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窦娥冤》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对我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学习建议在学习《窦娥冤》时,我们应该注重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学内涵,探索其反映当时社会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意义,同时注意把握其时代精神和美学价值。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4《窦娥冤》(导学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赏本色语言,解窦娥形象——《窦娥冤》导学案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悲剧的社会意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1.学习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2.学习难点: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
第一课时:析矛盾冲突解窦娥形象课前学习任务一:自主完成以下任务,课上分享:1.查阅书籍、网络等资料,了解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文化常识;2.深入阅读文本,结合课下注释①的全剧剧情简介,分析该折戏中存在哪些矛盾冲突。
课中学习任务一解读连环画,梳理杂剧情节结合注释①和《窦娥冤》第三折,给下列连环画取小标题。
课中学习任务二寻戏剧冲突,聚焦曲词矛盾课中学习任务三改窦娥结局,明确悲剧命运建国后周总理看了《窦娥冤》后说,“观众看到窦娥死了,太压抑了,能不能让窦娥不死?”你能为窦娥改写一个结局吗?请试一试。
课后作业(二选一)①假如给窦娥一个临刑前申辩的机会,她会对现场的官吏百姓说什么?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篇一段话,展示窦娥的内心世界。
②以临刑前窦娥的口吻,写一封给父亲的信。
第二课时:识“本色”之妙赏“当行”之美课中学习任务一看连环画,察曲词之异对比连环画“二月飞雪”脚本与曲词【二煞】,寻找其二者语言上的区别。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连环画脚本窦娥说:战国时邹衍遭诬陷,五月天降严霜。
我窦娥的冤比邹衍大,老天啊,六月飞大雪。
课中学习任务二对读散曲,识“本色”之妙关汉卿是元代戏剧大师。
他的戏剧语言除了以上那些一般戏曲语言的共性之外,还有他自己的特色。
下面,我们以【叨叨令】曲词为例,一起来探究。
《窦娥冤》 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2)培养学生由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去分析作品主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读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人格。
重点目标: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其社会意义和戏剧的主题。
难点目标:窦娥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学习过程:(分析第三折)【自主学习】一、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快速浏览课文,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三岁:七岁:17岁:约18岁:20岁: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的一生。
明确:1.三岁丧母;2、父女分离;3、与夫成亲;4、丧夫打击;5、流氓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悲惨的一生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浏览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
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结局)三、.品读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1、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合作探究】(一)女生齐读 [ 端正好 ] ,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答:(二)揣摩试读 [ 滚绣球 ] ,共同思考:窦娥含屈喊冤,为什么对象却是天地?答:(三)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
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导学案设计(教师)
窦娥冤(教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重点难点】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学法指导:诵读•讨论探究•点拨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一、知识链接1.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2.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窦娥冤》导学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能说出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体会其艺术特色。
2、了解作家作品。
3、通过窦娥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认识当时阶级尖锐的阶级矛盾。
重点难点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学法指导诵读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一)初步了解中国古典戏剧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剧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二)认识元杂剧1、什么是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剧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剧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元杂剧的结构元杂剧的结构形式:主要是四折,即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有五折、六折或多折连演。
元杂剧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3、元杂剧的角色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主要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末:男主角称正末;旦: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 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窦娥冤导学案(1)
1 窦娥冤【学习目标】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认识元朝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3、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初步了解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和善良;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
3、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课前预习】1.认识作者(见《学习指导》P2)2.文本知识(见《学习指导》P2-3)3.背景资料(见《学习指导》P2)4.《窦娥冤》的取材《后汉书•于定国传》中的一个故事:汉朝东海郡有一位妇人,年少守了寡,并且没有儿子,奉养婆婆非常用心。
她的婆婆多次想要让她改嫁,她始终不肯。
婆婆就对邻居说:“儿媳妇待我真是太孝顺了,可怜她没有儿子又守了寡。
我老了,总是拖累年轻人,这可怎么办呢?”后来,婆婆就自己上吊死了。
婆婆的女儿向官府控告说:“这妇人杀了我的母亲。
”官吏抓捕了妇人,妇人辩解说不曾杀死婆婆。
官吏于是刑讯逼供,孝妇只得被迫承认,太守于是杀了孝妇,郡中因此大旱三年。
详细的案子上报,于公认为这妇人奉养婆婆十几年,因孝顺而闻名,一定不会杀死婆婆。
于是于公详细查证,最后为孝妇平反昭雪。
5.《窦娥冤》剧情梗概窦娥自幼丧母,父亲窦天章是楚州一名贫困儒生,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
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
’张驴儿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
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
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
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
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
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
《窦娥冤》导学案
【评】
评
重难点突破
分析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
【评】
达标
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连日来,各地博物馆为了吸引游客可谓_①。“声声慢·心弦动——古代音乐文物展”“花开并蒂——青钢文明特展”“且闻乌鸣·静待花开——馆藏花鸟画作品展”……一个个展览的名字,听着就让人怦然心动。尽管众口难调,但琳琅满目的博物大餐,总有一款会打动你。随着“云游”博物馆活动的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将会是博物馆展览的常态。博物馆管理者有责任因应时势,想办法契合观众的审美诉求,让博物文化走向广阔的世界。而对于观众来说,多看看世界不是坏事。博物馆再降低姿态,哪怕把文化佳肴夹到嘴边,你不张口也_②。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的力量应该是文明的力量,文化人的力量。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也越来越多,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_③。双向奔赴,共同发力,博物馆才能越来越有力量。
课题
《窦娥冤》关汉卿
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关汉卿,掌握元杂剧的有关知识,理解元杂剧中一些特有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品读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探究这些超现实情节的作用。
3、把握情节,分析窦娥的形象特点并探究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知识链接
1.作家及作品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2.元杂剧: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窦娥冤》jiaoshi
《窦娥冤》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讨论研究。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2.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指导阅读(第三折)1.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3.分析第1层。
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
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布置作业1.背诵[滚绣球]曲牌,2、概括前两折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阅读分析第2层内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
2.体会第3层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及在当时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复习检查1.学生背诵[滚绣球]。
2.复述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研究阅读1.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优秀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1.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资料链接:(一)有关元杂剧: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4、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二)有关作者,吴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
姑欲嫁之,终于肯。
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
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史巧龙审核:李光明行政审定:史巧龙适用层次:不分层第1课:窦娥冤学习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和科白刻画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提高鉴赏古典戏曲的艺术素养。
2、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和反抗精神。
3、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
============================== 自学案==============================一、走近作者关汉卿(约1220 –1300)号己斋、己斋叟。
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贾仲明《录鬼簿》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予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思想内容看,关剧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
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
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
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渲染英雄的、业绩。
主要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调风月》。
二、了解背景1、代社会初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多数文人同广大人民一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与人民关系密切。
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关汉卿,同情百姓的悲惨命运,不畏权贵,敢于斗争。
《窦娥冤》便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窦娥冤》的题材取“东海孝妇”的故事。
关汉卿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并参考了当时有关的戏曲创作,完成了这部著名悲剧的创作。
经过关汉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窦娥冤》已不再是民间传说中的“东海孝妇”故事的翻版,而是一部深刻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激动人心的著名悲剧。
三、知识链接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编写:史巧龙审核:李光明行政审定:史巧龙适用层次:不分层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4、“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5、中国古典十大悲剧《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祥《精忠旗》——(明)冯梦龙《清忠谱》——(清)李玉《桃花扇》——(清)孔尚任《汉宫秋》——(元)马致远《琵琶记》——(明)高则诚《娇红记》——(明)孟称舜《长生殿》——(清)洪升《雷锋塔》——(清)芳成培6、中国古典十大喜剧《救风尘》——(元)关汉卿《西厢记》——(元)王实甫《看钱奴》——(元)郑延玉《中山狼》——(明)康海《墙头马上》——(元)白朴《李逵负荆》——(元)康进之《幽闺记》——(元)施君美《绿牡丹》——(明)吴炳《玉簪记》——(明)高濂《风筝误》——(清)李渔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1、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
3岁:7岁:17岁:约18岁:20岁: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的一生。
答案:1.三岁丧母;2、7岁父女分离;3、17岁与夫成亲;4、18岁遭遇丧夫打击;5、20岁时被流氓欺压,遭遇贪官污吏屈打成招,被处决。
悲惨的一生2、请熟读课文,写出本文的情节结构序幕:窦娥抵债、窦天章应试开端:父子强住蔡家、窦娥据理抗婚编写:史巧龙审核:李光明行政审定:史巧龙适用层次:不分层发展:药死亲爹、嫁祸窦娥高潮:贪官滥施刑罚,窦娥含冤死去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窦娥冤》通过主人公窦娥无辜被杀的冤狱,愤怒地控诉了元代社会冤狱横生的残酷现实,同时也通过窦娥从屈从于命运走向觉醒最终奋起抗争的过程,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四、基础知识过手:1、给下面的字注准确的读音:当垆( ) 孛( )老蓦( )过隅( )头绣闼( ) 撚( )断嗟( )怨祗( )侯桃杌( ) 错勘( ) 哥哥行( ) 尸骸( )叫屈衔( )冤湛( )湛青天鳏( )寡孤独古陌( ) 苌( )弘化碧亢( )旱杳( )无音信荒阡( )2、解释加点词语:①怎不将天地也生.(甚、深)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咱”相当于“吧”)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荐”意为“祭,超度亡灵”)⑧官吏每.(“每”同“们”)无心正法⑨断送..(“断送”意为“发送,指殡葬”)出古陌荒阡⑩兀的..(这)不是我媳妇儿请把你自己觉得需要积累和注意的字音字形写在下面:============================== 探究案============================== 1、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那么,窦娥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呢?编写:史巧龙审核:李光明行政审定:史巧龙适用层次:不分层窦娥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善良,孝顺,有主见,刚强,有反抗精神。
2、从窦娥的遭遇可以看出元代怎样的社会状况?①放高利贷的现象。
②流氓恶霸的横行。
③官吏的贪赃枉法。
④下层知识分子的穷困潦倒。
⑤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
⑥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
3、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后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明确: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还在思.想上受毒害。
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
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
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
在《滚绣球》一曲中,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至于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一种反映。
一方面关汉卿关心民生,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愿、愿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
另一方面,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他尽管关心人民的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这也反映了作家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
4、一般说,戏剧情节忌平铺直叙,一览无遗。
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往往能引人人胜,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窦娥冤》第三折情节结构有何特点?本折戏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窦娥谴责天地鬼神,第二部分是窦娥与婆婆诀别,第三部编写:史巧龙审核:李光明行政审定:史巧龙适用层次:不分层分是窦娥发下三大奇愿。
这三部分有张有弛,疏密相间,富有鲜明的艺术节奏。
一开幕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再配上缓慢沉闷的锣鼓声,舞台一片阴森紧张的氛围。
窦娥披枷戴锁登场,呼天抢地的悲诉怒斥,更加重了悲剧气氛。
眼看窦娥就要成为刀下之鬼,观众的心绷得紧紧的。
然后作者却宕开一笔,转入第二部分婆媳诀别。
窦娥哀怨低回的身世之叹与第一部分高亢激昂的斗争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她内心世界的另一面,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剧情发展明显有一顿,形成一张一弛的戏剧波澜。
这一‘弛”为下一“张”蓄势,从而转入全剧的高潮,真是跌宕多姿.匠心独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5、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
试分析关汉卿的戏曲语言有怎样的特点?《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居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
在课文中,优美而有节奏的唱词,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
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
课文中的说白,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酷似其人。
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