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知识讲解
(完整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通假字:1、 远具时羞之奠通“悽”,美味食物2、 零丁孤苦3、 皆不幸早世4、 敛不凭其棺二•古今异义词: 1、吾去汴州 古:离开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2、明年,丞相薨古:第二年 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 3、又可冀其成立邪古:成长立业 今:(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而齿牙动摇 古:松动。
今:立场不坚定。
5、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古:过不了多久今:数学领域的一分支6、未可以为信也 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7、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古:没有心思今:不是有意的 8、志气日益微古:精气神 今: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9、然后惟其所愿古:这样之后 今:作连词,与''先首先"相呼应 三、重点实词旅食(在外地谋生) 辍(停止,指丢下、离开) 无涯(边际.极限) 戚(哀伤) 宜(应该) 毛血(毛发气血,指身体、体质) 吊(慰问、抚慰、安抚,“形影相 吊”) 幸(希望,“幸可广问讯”) 其: 1、 其能久存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2、 呜呼!英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英真邪?(表选择的连词)3、其无知,悲不几时(表假设的连词)祭十二郎文通“伶仃S 孤独的样子 通"逝”,死 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2、 乃能衔哀致诚(怀着)3、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5、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7、 终葬当于先人之兆(也可作"姚”,墓地)8、 殳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 不省所怙(依靠,指依靠父亲) 4、请归取其孥(妻子儿女) 6.而不克蒙其泽矣(承受) 9、其又何尤(怨恨) 四、重点字词:季父(叔父)具(备办、准备)孤(幼而丧父)殁(死亡)承(继承、接续)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佐戎(辅佐军务)客(作客、客居,寄居他乡)5、重点虚词:六、词类活用:2、名词作状语1. 名词作动词莫如西归西:向西汝又不果来果:实现中年兄殁南方中年:在中年 业英家业:继承……的事业毛血日益衰日:一天天地东亦客也客:做客3'动词作名词而视茫茫视:视力惟其所愿:愿望传之非其真邪传:传来的消息吾兄之盛徳而夭其嗣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亡长甘女与汝女 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养冇4、形容词的活用1 •宾语前置惟兄嫂是依(应为:"惟依兄嫂是")其又何尤(应为:"其又尤何")何为而在吾侧也(应为:"为何而在吾侧也")2. 状语后置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应为:”吾于汴州佐董丞相“) 吾佐戎徐州(省略"于”,应为:“吾于徐州佐戎”) 3•被动句吾又哭去(译为:我又被罢免)4. 省略句汝从(吾)于东 既(吾)又与汝就食江南5. 固定句式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其. 译为:“是……还是……还是 ............. ? ”) 五•难句翻译: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及解析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祭十二郎文[唐] 韩愈年、月、日②,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③,乃能衔哀致诚④,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⑤,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⑥,及长,不省所怙⑦,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⑧,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⑨,既又与汝就食江南⑩;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11),皆不幸早世(12),承先人后者(13),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4),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15)。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6),遇汝从嫂丧来葬(17)。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18),汝来省吾;止一岁(19),请归取其孥(20)。
明年丞相薨(21),吾去汴州(22),汝不果来(23)。
是年(24),吾又佐戎徐州(25),使取汝者始行(26),吾又罢去(27),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28),东亦客也(29),不可以久(30);图久远者,莫如西归(31),将成家而致汝(32)。
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33)!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34),以求斗斛之禄(35);诚知其如此(36),虽万乘之公相(3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38)!去年孟东野往(3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40),而发苍苍(41),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42),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43),而汝抱无涯之戚也(44)。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45)?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信也(46),吾兄之盛德(47),而夭其嗣乎(48)? 汝之纯明(49),而不克蒙其泽乎(50)?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未可以为信也(51)。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52),耿兰之报(53),何为而在吾侧也(54)? 呜呼! 其信然矣!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55),不克蒙其泽矣!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56)! 所谓理者不可推(57),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58),动摇者或脱而落矣(59)。
(完整版)《祭十二郎文》知识讲解
情感抒发文章——《祭十二郎文》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
思想教育目标:亲情—-真实情感的展示。
3。
能力培养目标:①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②感知本文抒发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和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又称昌黎。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任汴州、徐州幕府推官.贞元十八年(802)入国子博士、监察御史,因议赈关中旱,贬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后入为国子博士,累官至中书舍、邢部侍郎。
819年,因上《论佛骨表》贬潮州刺史。
820年冬入长安,历任国子祭酒、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史部侍郎等。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骈为散的祭文。
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
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写作背景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
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
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分析课件
06
练习与巩固
文言知识练习
01
02
03
04
通假字
列出祭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如 “不”通“否”,“羞”通“
馐”等,并解释其含义。
词类活用
分析祭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 象,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 用作动词等,并举例说明。
特殊句式
总结祭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 、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并指出
其特点。
固定搭配
归纳祭文中的固定搭配,如“ 长少往来”、“视事三年”等
思想启示
祭十二郎文所表达的亲情、友情和人 生感悟对后世的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 考和启示,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和价值。
历代评价
文学评论家赞誉
历代文学评论家对祭十二郎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作品情感真挚、文笔优 美,是文言文中的佳作。
读者共鸣
祭十二郎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许多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感受到了作品所传递的深刻情感和人生智慧。
特殊句式
掌握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特殊 句式的特点和用法,理解其在文中的 表达效果。
熟悉倒装句的类型和特点,如主谓倒 装、定语后置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句 子含义。
词类活用
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 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特殊词类用法,深入理解文言文 的表达技巧。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分析课件
目录
• 祭十二郎文简介 • 文言基础知识 • 文章结构与主旨 • 重点段落解析 • 祭十二郎文的影响与评价 • 练习与巩固
01
祭十二郎文简介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祭十二郎文创作于唐代,当时社 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困苦,文 中所表达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现实。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①吾去汴州去:(古义)离开(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去②明年,丞相薨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③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④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动摇:(古义)松动(今义)在两种对立的意见之间或在两条对立的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⑤未可以为信也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⑥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几何:(古义)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今义)多少(用于反问)⑦其无知,悲不几时无知:(古义)(我)死后无知(今义)不懂情理;缺乏知识⑧吾其无意于人世矣无意:(古义)没有心思(今义)不是有意的⑨然后惟其所愿然后:(古义)这样之后(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⑩将成家而致汝成家:(古义)安家(今义)男子结婚(11)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与之呼应(12)志气日益微志气:(古义)精气神(今义)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13)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古义)不久,后来。
(今义)已经,既然。
也可作连词,与“且,又,也”等副词呼应(14)汝来省吾,止一岁。
止:(古义)留居。
(今义)停止;阻拦;到........ 截至;仅,只。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②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④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兆:通“垗[zh d 0] ”,墓地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⑥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曷:通“何”,什么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已:通“以”,表示时间的界限⑧. 以待余年余:通“馀”,剩下的三重点实词衔(含着)哀致(表达)诚掇汝而就(就职上任)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不克(能够)蒙其泽吊(抚慰)汝之孤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恨)四重要虚词其:其能久存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选择的连词)其无知,悲不几时(表假设的连词)乎:(助词,表疑问或反问语气,反问语气见“其”的例句)矣:其信然矣(判断语气,语气较重)文言实词:孤、怙、孥、薨、辍、嗣、蒙、窆、尤等。
祭十二郎文 知识点归纳整理
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二、一词多义??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名词)??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动词)??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其”的用法?(一)、代词??1.?人称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
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
(其,代十二郎))??——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
?2、?指示代词。
??(1)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2)???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祭十二郎文》详细注解版
《祭十二郎文》详细注解(1)年、月、日,季父(叔父)愈闻汝丧之(助词,取独)七日,乃(副词,表间隔之长,才、这才。
作“这才”解时有的表条件,“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能衔(含,怀着。
衔恨、衔冤)哀致(表达、献出,致敬、致谢、致歉、致辞)诚,使建中远(形作状)具(备办、准备)时(形容词,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又“珍”。
)之(指示代词,这、这一类)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在天之灵):(2)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及(介词,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明白、知道,不省人事)所(所动结构,所怙=怙的人=父亲)怙(依靠,怙恶不悛,失怙:丧父。
),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前为前置宾语,后为动词,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惟利是图、惟命是从、惟才是举、惟你是问、惟马首是瞻。
相同情形的是“之”:惟其疾之忧、惟此之慎、惟鱼之念、惟陈言之务去、惟命之从)。
中年兄殁(死亡,同没。
)南方,吾与(连词,和)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不久,后来,是“既而”的省略。
)又与汝就食(谋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
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
)而已!”汝时(副词,当时)犹(副词,还、尚)小,当(副词,表情理上应该如次,应当、应该)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3)吾年十九,始(副词,初次、第一次)来京城。
其(代词,那)后四年,而归视(探视、探望)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视、省视)坟墓,遇汝从(跟随,指护送)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探视、探望)吾;止(留居、停留,“望门投止”)一岁,请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其孥(妻子儿女,指家属,“妻孥怪我在”)。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先行介绍:祭十二郎文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风俗活动,旨在纪念先民、祈求丰收和平安。
下面将从起源、传承、祭祀仪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介绍祭十二郎文的知识点。
起源:祭十二郎文起源于古代农业社会,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唐朝。
据传,唐朝时期,十二位风神遭遇兵燹,前来寻求庇护的农民在他们跌倒的地方建立了祭祀十二郎文的传统,以祈求风调雨顺和平安。
这一传统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了当地人民重视的文化活动。
传承:祭十二郎文的传承主要通过民间口头传统和实践方式进行。
每到农历正月的初二,当地的村民会在村庄中心或郊外的祭坛上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这个仪式以耆旧传统为基础,传承于民间,是人民集体观念和精神心灵的寄托与反映。
祭祀仪式:祭十二郎文的仪式通常会包括祭祀主持人念经、燃香拜祝、祈求丰收和平安的祈愿等环节。
在祭祀过程中,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摆放祭品和餐点,还有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等。
尤其在晚上,灯笼的照耀下,村庄华丽热闹,人们带着满腔热情参与其中。
文化内涵:祭十二郎文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不仅体现了农耕文化的传统和农民的价值观,更反映了人们希望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的愿望。
祭祀仪式不仅是一种信仰和传统,更是一种民间艺术的展示和传承。
此外,祭十二郎文还通过活动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地方文化的传承。
每一年的祭祀活动都能够让当地居民更加热爱和关注自己的家乡文化,增进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
总结:祭十二郎文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风俗活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祭祀仪式、传承方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活动的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既是农民们对过去的记忆和致敬,也是对未来的祈求和期盼。
它不仅记录着我们的历史,更传承着一种深深根植于中国大地的民俗文化。
通过这一活动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守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课件
THANKS
通假字4
表示避讳或特定用法的字,如 “邪”通“耶”。
02 文言句式
判断句
•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常见的判断句标 志有“……者,……也”、“乃”、“即”、“则”、“皆”、 “本”等。在《祭十二郎文》中,有许多判断句,例如“吾兄 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矣”等。
运用了排比、对偶、夸张等修 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回 忆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展现了 作者内心的波澜和感慨。
人物形象
韩愈
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心地善良、为人正直,但命运多舛、 英年早逝。
作者
深情厚意、有责任感、关注家族亲情,对人生和年轻一代有 深刻的思考和期望。
05 文言文学习方法
积累词汇
总结词
积累词汇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通过不断积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能够提高 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详细描述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词汇,可 以通过制作词汇卡片、建立词汇库等方式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随时复习和巩固。
学习句式
总结词
学习文言文的句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常见的句式结构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的含义和语气。
省略句
• 省略句是指在文言文中,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有些句子成 分被省略了。省略的内容可以是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祭十二郎文》中有很多省略句,例如“未尝衔杯酒”、“ 未尝不与汝共食”等。
03 文言文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直译
按照原文的句式和内容,逐字逐 句进行翻译,力求保留原文的表 达方式和风格。
被动句
• 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的句子。在文言文中,被动句的标志有“受”、“见”、“为”等。例如,《祭十二郎文 》中的“不兴寝寐而疢动”、“不意志气先之也”、“不图子自归”等都是被动句。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梳理
(4).共同;一道。
《孟子·公孙丑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严复《辟韩》:“今夫西洋者,一国之大公事,民之相与自为者居其七,由朝廷而为之者居其三。”
诚——如果、果真
虽——即使
辍——停止、离开
就——就职、上任
第四段
书——写信
其——反问语气
去——离开
戚——忧伤
第五段
其……其……其……——是……还是……还是……构成选择疑问句式
信——形容词,确实、真实
克——能够
业——名词:家业、产业(名词作动词用:继承家业)
动词:从事(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
(2).指交好的人。
唐吴筠《元日言怀因以自励诒诸同志》诗:“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宋罗烨《醉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每遇相与,游於市中之时,崔木独慷慨特达,用钱如泥沙。”《红楼梦》第八四回:“王尔调陪笑道:‘也是晚生的相与。’”《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作个相与,你道如何?”
(3).相授与。
副词:已经。(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第六段
虽然——虽然如此
几何——多少(日子),指过不了多久
第七段
始——才
冀——希望
成立——成长立业
第八段
比——近来
其——表反问语气
竟——竟然
抑——还是
第九段
如——相当于“而”
乃——才
第十段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总结
其然乎?其不然乎? (连词,表选择)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语气助词或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语气助词或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 • • • • • • • • • • •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代词,他们) 诚知其如此。 (代词) 不克蒙其泽 (代词,他的) 然后惟其所愿。 (代词,我的)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代词,你的)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连词,表选择)
• • • • • • • • • •
8、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辍:停止,这里指离开。就:就职上任。 9、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戚:忧伤 10、其信然邪。 信然:真实,确实。 11、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克:能。 蒙:蒙受,承受。 12、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
• • • • • •
13、死而有知。 而:表假设,如果。 14、比得软脚病。 比:近来。 15、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抑:还是,或者。连词,表选择
• • • • • • • • • •
16、汝殁以六月二日。 以:在。 17、如耿兰之报。 如:这里相当于“而”。 18、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抚慰。 19、汝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遂:立即。 20、窆不临其穴。 窆:葬时下棺入穴。
二.古今异义 1、明年,丞相薨 古:第二年 2、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成长立业 3、将成家而致汝 古:安家 4、吾与汝俱少年 古:古代指未成年男子 5、志气日益微 古:精神 6、然后惟其所愿 古:这样之后
• • • • • • • • • •
三.词类活用 1、莫如西归: 名词做状语,向西 2、而视茫茫: 动词活用为名词,视力 3、汝之纯明宜业其者: 名词活用为动词,继承事业 7、乃能衔哀致诚: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诚意。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大全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大全一、重点词语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2、怙:不省所怙(依靠,指依靠父亲)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4、孥:请归取其孥(nú)(妻子儿女)5、果: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6、蒙:而不克蒙其泽矣(承受)7、兆:终葬当于先人之兆 (也可作“垗”,墓地)8、窆:窆(biǎn)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9、尤:其又何尤(怨恨)二、通假字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三、词类活用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2、东: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作动词:在东边居住。
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3、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4、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5、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6、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7、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8、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四、古今异义1、成家: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义:安家。
②今义:男子结婚。
)2、少年:吾与汝俱少年(少年:①古义:青年男子。
②今义: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3、志气:志气日益微(志气:①古义:精神。
②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4、几何: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几何:①古义:多少。
②今义:几何学。
)5、强者: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①古义:强壮的人(生理上)。
②今义:坚强的人(心理上)。
)6、成立: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①古义:成长立业。
②今义:创立,有根据。
)7、当不复记忆(复:①古义:再,又。
②今义:重复,往复)8、吾去汴州(去:①古义:离开。
②今义:往,到……去)9、而齿牙动摇(动摇:①古义:这里是“松动”。
②今义:不稳固,不坚定)五、一词多义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5、孤:①吾少孤(幼年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7、终: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使动)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靠近,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知觉。
《祭十二郎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 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 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旅食:在外地谋生。 斗斛(hú):唐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指微薄 的俸禄。 诚: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 万乘(shèng):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乘, 有马四匹。封国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 称为万乘之国。公:公卿。相:宰相。 辍(chuò),停止。辍汝,和上句“舍汝”义同。 就:就职。
9、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使动)
10、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1、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
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东: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作动词:在东边居住。 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3、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 夭折) 4、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 业) 5、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6、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7、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8、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毛血:指体质。志气:指精神。日:名词作状语. 逐渐。
其几何离:分离会有多久呢?意谓死后仍可相会。
无知:没有灵魂。悲:悲痛。
孩提:本指二三岁的幼儿。此为年纪尚小之意。
比(bì):近来。软脚病:即脚气病。往往:时常。
以为:把…..当作。竟:时间副词,终于。殒:死亡.使动用法,
使…..灭亡。
抑:或者, 还是。表示选择关系。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归纳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归纳《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对其侄十二郎的祭文。
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祭十二郎文》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重点词语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2、怙:不省所怙(依靠,指依靠父亲)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4、孥:请归取其孥(nú)(妻子儿女)5、果: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6、蒙:而不克蒙其泽矣(承受)7、兆:终葬当于先人之兆(也可作"垗",墓地)8、窆:窆(biǎn)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9、尤:其又何尤(怨恨)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通假字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一词多义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4、省:①不自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7、终: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使动)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11、其: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④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⑤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⑥其又何尤?(这,代词)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⑧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词类活用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2、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3、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4、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5、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6、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7、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古今异义的词1、成家: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义:安家。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一、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译为“孤独”即可)3、皆不幸早世“世”通“逝”,离世,去世,死4、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兆”通“垗”,坟地,墓地,坟墓,陵墓5、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6、自今已往“已”通“以”,表明时间、方位或数量的界限,7、其传之非其真邪“邪”通“耶”二、古今异义句子古义今义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记得,记住对过去事物的印象,记忆力,记性明年,丞相薨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将成家而致汝安家组建家庭,结婚而齿牙动摇(牙齿)松动不稳固,不坚定志气日益微精神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几何不从汝而死?/其几何离?几,多少几何学又可冀其成立邪成长立业,建立,创立;有根据三、词类活用句子用法意义不可以久形容词作动词久居,久住而视茫茫动词作名词视力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词作动词继承家业将成家而致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接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折,使……早死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殒身,使……丧亡/死去长吾女与汝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大;抚养恐旦暮死时间名词作状语早晚莫如西归时间名词作状语向西四、一词多义1、诚:2、幸:①乃能衔哀致诚名词,诚意①皆不幸早世形容词,幸运②诚知其如此连词,表示假设,如果,果真②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动词,希望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副词,实在,的确,确实3、省:4、孤:①不省所怙动词,知道,了解①吾少孤动词,幼年丧父②吾往河阳省坟墓/汝来省吾动词,探望②零丁孤苦形容词,孤单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名词,孩子,遗孤5、长:6、终:①吾少孤,及长动词,长大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动词,尽,完,终结,结束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形容词,年长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副词,最终③长吾女与汝女动词使动,使……长大,养育7、致: 8、就:①乃能衔哀致诚动词,表达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靠近,引申为“谋取”②将成家而致汝使动,使……来,接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9、知: 10、世: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①皆不幸早世通“逝”,离世,去世,死②死而有知知觉。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梳理(带文化常识)
祭十二郎文一、通假字:1、远具时羞之奠2、零丁孤苦3、皆不幸早世4、敛不凭其棺二、古今异义词:1、吾去汴州古:今:2、明年,丞相薨古:今:3、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今:4、而齿牙动摇古:今:5、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古:今:6、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古:今:7、志气日益微古:今:8、然后惟其所愿古:今:三、重点实词1、乃能衔哀致诚2、将成家而致汝3、呜呼!吾少孤4、不省所怙5、汝来省吾,止一岁6、请归取其孥7、汝不果来 8、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9、汝之子始十岁 10、其又何尤11、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四、重点虚词:其:1、其能久存乎?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3、其无知,悲不几时。
之:1、如吾之衰者2、而汝抱无涯之戚也而:1、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2、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汝之纯明宜业其家东亦客也2、动词作名词传之非其真邪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长吾女与汝女3、名词作状语莫如西归中年兄殁南方毛血日益衰六、特殊句式翻译⒈宾语前置惟兄嫂是依其又何尤何为而在吾侧也⒉状语后置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当求数顷于伊颖之上⒊被动句吾又罢去4.固定句式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七、翻译下列句子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译: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4、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译:5、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6、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译:7、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译:八、文学和文化常识1、韩愈,字,世称,代著名文学家。
他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
2、韩愈是其侄子韩老成的,这体现了古人兄弟的排行顺序,一般以、、、为、、、,这都是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
”3、“不省所怙”语出《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这里的“所怙”指的是,其实也包括。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归纳整理祭十二郎是中国传统的一项祭祀活动。
每年农历十月十二日,豫南地区的百姓都要在家中或者善堂祭奉十二郎神,以祈求平安和风调雨顺。
祭祀十二郎一直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部分,所以十二郎文在中国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
以下是十二郎文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一、起源和历史十二郎神是民俗信仰的一种,大致可追溯到宋代时期,起源于豫南一带,其起源有多种说法。
有些人认为十二郎神是人间的忠诚卫士,也有人说十二郎神是万象之王,能够主宰一切。
而“十二郎文”则源自于清初,最早提到“十二郎文”的记载是《管窥集六疏》中,可见该文化已存在至少两百多年的历史。
二、祭祀程序祭祀十二郎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以示诚意和敬意。
具体程序如下:1.安放祭席:要在家中或者善堂摆放八仙桌,上面放上饭菜、酒、香烛等供品。
2.燃香:祭祀前先要燃香拜祭,表明自己的诚意和敬意。
3.拜告神明:接着要在祭桌前面向十二郎神鞠躬,在心里喊出诉求和祷告的话语。
4.献供品:献上酒、饭等供品,并向神明诉说自己的请求。
5.焚香:最后要燃香祝福,以示仪式的结束。
三、祭品祭品是祭祀十二郎的重要部分。
通常祭品可以分为三大类:饮食类、生活类和艺术类。
1. 饮食类:酒、糖果、莲蓉饼、肉类等,糯米团和芝麻汤圆也是特别常见的供品。
2. 生活类:包括祭衣、纸钱和祭品等。
3. 艺术类:指的是套术、文戏、地秧歌等民间的表演活动,它们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四、地方习俗不同的地方祭祀十二郎的方式和节日习俗也有所不同,世世代代的文化传统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其相应的表现形式。
1. 洛阳钟灵寺:每年农历十月十二日,洛阳市的钟灵寺会吸引大量前来祭福的信众,这里还会举办包括祈福、表演地秧歌等各种节目。
2. 周口周设场:周口市的周设场有着很多祭祀十二郎的仪式,如宰牲仪式和萝卜仪式等,还有大型的地秧歌表演。
湖北省黄陂县的十二郎会会脚手架板子走钢丝。
3. 周口河南涧:周口市的河南涧在每年的十二月初二,有着属于自己的十二郎节,有祭拜、地秧歌等各种节目。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整理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整理在日本的东京都冬至之际,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活动——祭十二郎文,也被称为「感谢十二郎」。
这项文化活动始于几百年前,如今仍在当地保持着盛行,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以下是关于祭十二郎文的一些知识点整理。
1. 起源与历史:- 祭十二郎文始于江户时代,起源于一位名叫「十二郎」的年轻人。
据说,十二郎经常在冬至这一天给穷苦的人分发米饭。
- 这一活动在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演变后,逐渐演变成如今的规模较大的庆祝活动,成为东京都冬至时期的重要节日之一。
2. 目的与意义:- 祭十二郎文的目的是表达对生活的感恩之情,并向传统文化致敬。
- 通过祭十二郎文,人们希望为贫困人群提供温暖和关爱,传递社会互助的重要精神。
3. 活动流程:- 祭十二郎文的核心活动是在冬至这一天,由志愿者参与的分发活动。
他们会提前准备好大量的米饭及其他礼品,然后在特定地点进行分发。
- 午饭时间是分发活动的高峰期,许多人会排队接受志愿者派发的食物和礼品。
4. 庆祝仪式:- 在活动的最后阶段,会有一场庆祝仪式举行,各种表演和传统文化活动会在庆祝仪式上展示。
- 街头表演、传统舞蹈、音乐演奏和民俗游戏等节目都会给观众带来娱乐和享受。
5. 文化传承与现代演变:- 祭十二郎文作为一项传统活动,具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视为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如今,祭十二郎文这一活动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可以吸引游客的文化节日,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6. 社会影响:- 祭十二郎文不仅是一种文化活动,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为贫困人群提供帮助,传递温暖和关爱的信息,激发了社会更多关注弱势群体的意识。
- 同时,这一活动也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助合作精神,增强了社会和谐。
总结:祭十二郎文作为日本东京都冬至时期的传统活动,通过分发米饭和其他礼品,表达对生活的感恩之情,并弘扬传统文化。
这一活动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对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②,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③,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④,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⑤,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⑥,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⑦。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⑧。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⑨,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⑩,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11)。
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12)。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13)。
去年孟东野往(14),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15)! 呜呼!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16)?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17)?少者强者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18),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 其信然矣!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19),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20);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十二郎文》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标:亲情——真实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①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②感知本文抒发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和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又称昌黎。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任汴州、徐州幕府推官。
贞元十八年〔802〕入国子博士、监察御史,因议赈关中旱,贬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后入为国子博士,累官至中书舍、邢部侍郎。
819年,因上«论佛骨表»贬潮州刺史。
820年冬入长安,历任国子祭酒、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史部侍郎等。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骈为散的祭文。
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
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
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
«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写作背景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
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
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
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
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
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
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字词汇总通假字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重点实词衔〔含着〕哀致〔表达〕诚掇汝而就〔就职上任〕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不克〔能够〕蒙其泽吊〔抚慰〕之孤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恨〕重要虚词其其能久存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选择的连词〕其无知,悲不几时。
〔表假设的连词〕乎其能久存乎?〔助词,表疑问或反问语气〕矣其信然矣!〔判断语气,语气较重〕词类活用恐旦暮死:旦暮,名词活用状语,在早晚之间,过不了多久。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夭,动词使动,使……早死。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名词作动词,继承……的事业。
长吾女与汝女:长,动词使动,使……长大。
古今异义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重点语句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文言文中一种宾语前置的句式。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
课文精要理解主旨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
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理清结构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把握重点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明确】〔1〕少年孤苦:〝吾少孤〞〝惟兄嫂是依〞〝零丁孤苦〞〝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2〕为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3〕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表达中抒发悲愤的?【明确】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
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但却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
作者又不是纯客观的叙事,而是在典型事件的表达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的方便,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写得如泣如诉。
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明确】〔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
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
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族成员。
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庭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
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
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
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
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
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
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明确】作者悲伤之情无法抑止,又希望〝传之非真〞,因此在本段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
三个〝乎〞字,表示虽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
后连用五个〝矣〞字,说明作者在理念上感到丧报书信决非误传之后的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知识迁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毛颖传韩愈毛颖者,中山人也。
其先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
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
已而果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
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
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阴阳、卜筮、占相、医方……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下及国人,无不爱重。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
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
〞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
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
战国时有毛公、毛遂。
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
«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
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
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
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唐宋八大家散文»1.以下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拔其豪豪:同〝毫〞,毫毛B、与上益狎狎:亲近C、以衡石自程程:程度D、见绝于孔子绝:绝笔,停笔2.以下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载颖而归而封诸管城B、献俘于章台宫终于管城C、将大猎以惧楚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吾子孙神明之后拂试之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
②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③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4.概括文中毛颖的特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
参考答案1.C程:限定。
2.B B介词,在,A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C连词,表目的,来;连词,因而。
D结构助词,的;代词,他〔它〕。
3.①今天猎获的,不长角不长牙,是穿着粗布短衣的人。
②毛颖这个人记忆力非常强并且敏捷、敏锐,从结绳记事的年代起直到秦代的事,没有不编纂记录的。
③秦灭诸侯,毛颖参与其事有功劳,但赏赐不足以酬报他的功绩,还因为老迈被疏远,秦始皇真是薄情寡义啊!重点词语:〝角〞〝牙〞〝衣〞〝以及〞〝见〞。
4.①为人强记便敏〔记忆力强、为人敏捷〕;②九流百家皆所详悉〔通晓各种事物〕;③善随人意;④先受宠重用,老后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