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习题和解答_高电压技术
第二章习题和解答_高电压技术
第二章习题和解答_高电压技术第二章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一、选择题1)SF6气体具有较高绝缘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__。
A.无色无味性B.不燃性C.无腐蚀性D.电负性2)冲击系数是______放电电压与静态放电电压之比。
A.25%B.50%C.75%D.100%3)在高气压下,气隙的击穿电压和电极表面______有很大关系A.粗糙度B.面积C.电场分布D.形状4)雷电流具有冲击波形的特点:______。
A.缓慢上升,平缓下降B.缓慢上升,快速下降C.迅速上升,平缓下降D.迅速上升,快速下降5)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正极性击穿电压比负极性击穿电压______。
A..小B.大C.相等D.不确定二、填空题6)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操作冲击波形成______s 。
7)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作用是由于其对______的阻挡作用,造成电场分布的改变。
8)下行的负极性雷通常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
9)调整电场的方法:______电极曲率半径、改善电极边缘、使电极具有最佳外形三、计算问答题10)保护设备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应如何配合?为什么?11)某1000kV工频试验变压器,套管顶部为球形电极,球心距离四周墙壁均约5m,问球电极直径至少要多大才能保证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当变压器升压到1000kV额定电压时,球电极不发生电晕放电?12)一些卤族元素化合物(如SF6)具有高电气强度的原因是什么?第二章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一、选择题1、D2、B3、A4、C5、A二、填空题6、250/25007、空间电荷8、先导、主放电、余光9、增大三、计算问答题10、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应始终低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
这样,当有一过电压作用于两设备时,总是保护设备先击穿,进而限制了过电压幅值,保护了被保护设备11、此球形电极与四周墙壁大致等距离,可按照上述的同心球电极结构来考虑。
变压器的球电极为同心球的内电极,四周墙壁为同心球的外电极。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第2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参照1、气隙的伏秒特征是如何绘制的?研究气隙的伏秒特征有何适意图义?答:气隙伏秒特征用实验方法来求取:保持必定的波形而逐级高升电压,从示波图求取。
电压较低时,击穿发生在波尾。
电压甚高时,放电时间减至很小,击穿可发生在被头。
在波尾击穿时,以冲击电压幅值作为纵坐标,放电时间作为横坐标。
在波头击穿时,还以放电时间作为横坐标,但以击穿时电压作为纵坐标。
把相应的点连成一条曲线,就是该气隙在该电压波形下的伏秒特征曲线。
伏秒特征关于比较不一样设施绝缘的冲击击穿特征拥有重要意义,比如,在考虑不同绝缘强度的配合时,为了更全面地反应绝缘的冲击击穿特征,就一定采纳伏秒特征。
2、试说明在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导线对平行平板气隙(S/D>10)和球-球气隙()的伏秒特征形状有何不一样,并解说其原由。
答:两种状况反应在伏秒特征的形状上,导线对平行平板气隙(S/D>10 )的伏秒特征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向左上角上翘,而球-球气隙()的伏秒特征在很小的时间范围内向上翘。
原由能够解说为:导线对平行平板气隙( S/D>10 ),电场散布极不均匀,在最低击穿电压作用下,放电发展到完整击穿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不一样程度地提升电压峰值,击穿前时间将会相应减小。
球-球气隙( S/D<0.5 ),电场散布较为均匀,当某处场强达到自持放电值时,沿途各处放电发展均很快,故击穿前时间较短(不超出 2~3s)。
3、试解说50%击穿电压。
答: 50%击穿电压是指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
该值已很凑近伏秒特征带的最下面缘,能反应该气隙的基本耐电强度,但因为气隙的击穿电压与电压波形有关,所以50%击穿电压其实不可以全面地代表该气隙的耐电强度。
4、标准大气条件下,以下气隙的击穿场强约为多少(气隙距离不超出2m,电压均为峰值计)?答:a、均匀电场,各样电压。
U b S式中——空气的相对密度;S——气隙的距离,cm。
b、不均匀电场,最不利的电场状况,最不利的电压极性,直流、雷电冲击、操作冲击、工频电压。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本课后习题包括答案.docx
精品文档第一章作业1-1 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 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 4) 50% 冲击放电电压;( 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 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 50% 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 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
.精品文档1-2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 在一极间距离为1cm 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 。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n a e d e11 1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 个。
.精品文档1-5 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 和 1mm 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高电压技术课后题答案详解
高电压技术课后题答案详解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第二章气体放电理论1)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
表面游离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C- C.热游离3)电晕放电是一种。
A--A.自持放电4)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C--C.热游离5)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D-D.大雨6)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A.硅橡胶20)极性液体和极性固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电压频率的关系如何为什么极化液体相对介电常数在温度不变时,随电压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然后就见趋近于某一个值,当频率很低时,偶极分子来来得及跟随电场交变转向,介电常数较大,当频率接近于某一值时,极性分子的转向已经跟不上电场的变化,介电常数就开始减小。
在电压频率不变时,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因为分子间粘附力减小,转向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就较大,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对极性分子的定向排列的干扰也随之增强,阻碍转向极化的完成。
极性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类似与极性液体所呈现的规律。
21)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为何1)带电质点不同:电介质为带电离子(固有离子,杂质离子);金属为自由电子。
2)数量级不同:电介质的γ小,泄漏电流小;金属电导的电流很大。
3)电导电流的受影响因素不同:电介质中由离子数目决定,对所含杂质、温度很敏感;金属中主要由外加电压决定,杂质、温度不是主要因素。
2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eαd 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eαd -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eαd -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eαd -1)个新电子,则( eαd -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αd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高电压技术课后答案(吴广宁)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高电压技术课后答案(吴广宁)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1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1-4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的波前和波长时间是如何确定的?1-5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是什么?1-6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7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和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哪个对于绝缘的危害比较大,为什么?1-8某距离4m的棒-极间隙。
在夏季某日干球温度=30℃,湿球温度=25℃,气压=99.8kPa的大气条件下,问其正极性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多少kV?(空气相对密度=0.95)1-9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4500m的高原地区的35kV变电站,问平原地区的制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进行1min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kV?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
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过程,电子总数增至个。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2
⾼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2第⼀章作业1-1解释下列术语(1)⽓体中的⾃持放电;(2)电负性⽓体;(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距。
答:(1)⽓体中的⾃持放电:当外加电场⾜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体:电⼦与某些⽓体分⼦碰撞时易于产⽣负离⼦,这样的⽓体分⼦组成的⽓体称为电负性⽓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称为有效电⼦,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个有效电⼦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值称为爬电⽐距,表⽰外绝缘的绝缘⽔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体放电过程和⾃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碰撞电离是⽓体放电的主要原因,⼆次电⼦来源于正离⼦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逸出电⼦,逸出电⼦是维持⽓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能否接替起始电⼦的作⽤是⾃持放电的判据。
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崩发展到⾜够的程度后,电⼦崩中的空间电荷⾜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次电⼦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范围是短间隙、低⽓压⽓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于⾼⽓压、长间隙电场⽓隙放电。
1-3在⼀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隙中,电⼦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
今有⼀初始电⼦从阴极表⾯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崩中的电⼦数⽬。
解:到达阳极的电⼦崩中的电⼦数⽬为n a= eαd= e11?1=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崩中的电⼦数⽬为59874个。
1-5近似估算标准⼤⽓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 和1mm 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完整word版)高电压技术课后答案(吴广宁)
1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1-4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的波前和波长时间是如何确定的?1-5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是什么?1-6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7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和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哪个对于绝缘的危害比较大,为什么?1-8某距离4m的棒-极间隙。
在夏季某日干球温度=30℃,湿球温度=25℃,气压=99.8kPa 的大气条件下,问其正极性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多少kV?(空气相对密度=0.95)1-9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4500m的高原地区的35kV变电站,问平原地区的制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进行1min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kV?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
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d e α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d e α-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d e α-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d e α-1)个新电子,则(d e α-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篇一:高电压技术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ss=txt>仅供参考第一章1.1、气体放电的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答:区别:①汤逊理论没有考虑到正离子对空间电场的畸变作用和光游离的影响②放电时间不同③阴极材料的性质在放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④放电形式不同范围:1.3、在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放电的极性效应是什么?答:带电体为正极性时,电晕放电形成的电场削弱了带电体附近的电场,而增强了带电体远处的电场使击穿电压减小而电晕电压增大;带电体为负极性时,与正极性的相反,正负极性的带电体不同叫极性效应。
1.4、什么是电晕放电?它有何效应?试例举工程上所采用的各种防晕措施答:(1)在极不均匀场中,随着间隙上所加电压的升高,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小范围的电场足以使空气发生游离,而间隙中大部分曲域电场仍然很小。
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薄的一层空气中将具有自持放电条件,而放电仅局限在高场强电极周围很小范围内,整个间隙尚未被击穿。
这种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
(2)引起能量损耗电磁干扰,产生臭氧、氮氧化物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3)加大导线直径、使用分裂导线、光洁导线表面1.9、什么是气隙的伏秒特性?它是如何制作的?答:伏秒特性:工程上用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称为气隙的伏秒特性。
制作方法:实验求得以间隙上曾经出现的电压峰值为纵坐标,以击穿时间为横坐标得伏秒特性上一点,升高电压击穿时间较少,电压甚高可以在波头击穿,此时又可记一点,当每级电压下只有一个击穿时间时,可绘出伏秒特性的一条曲线,但击穿时间具有分散性,所以得到的伏秒特性是以上下包络线为界的一个带状区域。
1.13、试小结各种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并提出适用于何种条件?答:(1)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曲率半径,以改善电场分布,如变压器套管端部加球型屏蔽罩等;(2)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作用,可以利用放电本身所产生的空间电荷来调整和改善空间的电场分布;(3)极不均匀场中屏障的作用,在极不均匀的气隙中放入薄片固体绝缘材料;(4)提高气体压力可以大大减小电子的自由行程长度,从而削弱和抑制游离过程;(5)采用高真空可以减弱气隙中的碰撞游离过程;(6)高电气强度气体sf6的采用。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 流注理论未考虑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5) ___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2/cm mg 。
A .≤0.03 B.>0.03~0.06 C.>0.06~0.10 D.>0.10~0.258)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 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 、 、 、10) 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值。
11)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
12) 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 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 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 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
16) 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 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 18) 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____19) 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 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 1) 流注理论未考虑 的现象。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光游离 D.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的出现为特征。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热游离 D.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
A.自持放电 B.非自持放电 C.电弧放电 D.均匀场中放电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5) ___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2/cm mg 。
A.≤0.03B.>0.03~0.06C.>0.06~0.10D.>0.10~0.258)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硅橡胶B.电瓷C. 玻璃 D 金属 二、填空题 9) 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 、 、 、 10) 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值。
11)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
12) 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 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 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 15) 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
16) 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 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kPa,绝对湿度30/11m g h =18) 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____ 19) 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 20) 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 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 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外表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外表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A 。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C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外表游离5) ___ B 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D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C 2/cm mg 。
A .≤ 8)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A .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辉光放电、 电晕放电、 刷状放电、 火花放电、 电弧放电 。
10)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极小〔最低〕 值。
11)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提高 。
12)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光电离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棒-棒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扩散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改善(电极附近)电场分布 。
16)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固体介质 外表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18)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低____19)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外表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NaCl 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增加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第一章作1-1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n a e d e111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1-5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和1mm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一章作⏹1-1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n a e d e111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 流注理论未考虑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5) ___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2/cm mg 。
A .≤0.03 B.>0.03~0.06 C.>0.06~0.10 D.>0.10~0.258)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 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 、 、 、10) 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值。
11)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
12) 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 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 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 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
16) 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 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 18) 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____19) 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 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第2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液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2-1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2-2如何用电介质极化的微观参数去表征宏观现象?2-3非极性和极性液体电介质中主要极化形式有什么区别?2-4极性液体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电压、频率有什么样的关系?2-5液体电介质的电导是如何形成的?电场强度对其有何影响?2-6目前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哪些?2-7液体电介质中气体对其电击穿有何影响?2-8水分、固体杂质对液体电介质的绝缘性能有何影响?2-9如何提高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2-1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1)电子位移极化图(1)电子式极化(2)偶极子极化图(2)偶极子极化(a)无外电场时(b)有外电场时1—电极 2—电介质(极性分子)2-2如何用电介质极化的微观参数去表征宏观现象?答:克劳休斯方程表明,要由电介质的微观参数(N、α)求得宏观参数—介电常数rε,必须先求得电介质的有效电场iE。
(1)对于非极性和弱极性液体介质,有效电场强度233riPE E Eεε+=+=式中,P为极化强度((1)rP Eεε=-)。
上式称为莫索缔(Mosotti)有效电场强度,将其代入克劳休斯方程[式(2-11)],得到非极性与弱极性液体介质的极化方程为123r r N εαεε-=+ (2)对于极性液体介质,由于极性液体分子具有固有偶极矩,它们之间的距离近,相互作用强,造成强的附加电场,洛伦兹球内分子作用的电场2E ≠0,莫索缔有效电场不适用。
2-3非极性和极性液体电介质中主要极化形式有什么区别?答:非极性液体和弱极性液体电介质极化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子位移极化,偶极子极化对极化的贡献甚微;极性液体介质包括中极性和强极性液体介质,这类介质在电场作用下,除了电子位移极化外,还有偶极子极化,对于强极性液体介质,偶极子的转向极化往往起主要作用。
2-4极性液体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电压、频率有什么样的关系?答:(1)温度对极性液体电介质的r ε值的影响如图2-2所示,当温度很低时,由于分子间的联系紧密,液体电介质黏度很大,偶极子转动困难,所以r ε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电介质黏度减小,偶极子转动幅度变大,r ε随之变大;温度继续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阻碍极性分子沿电场取向,使极化减弱,r ε又开始减小。
高电压技术____课后答案
第二章长线路中的暂态过程1、波阻抗与集中参数电阻有什么不同?答:线路波阻抗Z与数值相等的集中参数电阻相当,但在物理含义上是不同的,电阻要消耗能量,而波阻抗并不消耗能量,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导线获得电磁能量的大小。
2、冲击电晕对波过程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答:冲击电晕增大导线有效半径,耦合系数得到增大;冲击电晕增大导线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C0,而不影响单位长度导线电感的大小,所以波阻抗减小(自波变,互波不变),波速减小;冲击电晕减小波的陡度、降低波的幅值特性,有利于防雷保护。
而采用分裂导线冲击电晕将减弱。
3、行波传到线路开路的末端时,末端电压如何变化?为什么?答:行波传到线路开路的末端时,即电压波为正的全反射,电流发生负的全反射,使末端的电压升高为入射电压的2倍。
从能量的角度解释,由于末端开路时,末端电流为零,入射波的全部能量转变为电场能量的缘故。
4、行波传到线路末端对地接有匹配电阻时,末端电压如何变化?为什么?答:线路末端接电阻R,且R=Z1时,反射电压为零,折射电压等于入射电压。
表明波到线路末端不发生反射,行波传到末端时全部能量都消耗在电阻R上了,这种情况称为阻抗匹配。
在进行高压测量时,在电缆末端接一匹配电阻,其值等于电缆波阻抗,就可以消除波传到电缆末端时的折、反射情况,从而正确的测量到来波的波形和幅值。
5、使用彼德逊法则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1)波沿分布参数的线路射入;(2)波在该节点只有一次折、反射过程。
6、为什么一般采用并联电容、而不是串联电感的方法来降低来波陡度?答:都可以减少过电压波的波前陡度和降低极短过电压波的幅值,但是由于波刚传到电感时发生的正反射会使电感首端电压抬高,危及电感首端绝缘,所以一般采用并联电容、而不是串联电感的方法来降低来波陡度。
但有时也会利用串联电感来改善接前面的避雷器放电特性。
7、波产生损耗的因素:导线电阻引起损耗;导线对地电导引起损耗;大地电阻损耗;导线发生电晕引起损耗。
高电压技术_1到8章_课后习题答案
1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
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d e α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d e α-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d eα-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d e α-1)个新电子,则(d e α-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d eα-1)=1或γd e α=1。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答:(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开始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
随着电压的逐渐上升,到放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
当电子崩达到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进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相对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
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从而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
这样,棒极附近的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这就使得自持放电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表面形成的电子立即进入强电场区,造成电子崩。
当电子崩中的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部分)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为什么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答:气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有电子和离子,它们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各自的极板运动,带正电荷的粒子向负极板运动,带负电荷的粒子向正极板运动。
电子与离子相比,它的质量更小,半径更小,自由行程更大,迁移率更大,因此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它更容易被加速,因此电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离子的运动速度。
更容易累积到足够多的动能,因此电子碰撞中性分子并使之电离的概率要比离子大得多。
所以,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
(2)带电粒子是由哪些物理过程产生的,为什么带电粒子产生需要能量 ?答:带电粒子主要是由电离产生的,根据电离发生的位置,分为空间电离和表面电离。
根据电离获得能量的形式不同,空间电离又分为光电离、热电离和碰撞电离,表面电离分为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电离、光电子发射、热电子发射和强场发射。
原子或分子呈中性状态,要使原子核外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约束而成为自由电子,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加能量,使基态的原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
(3)为什么SF6气体的电气强度高?答:主要因为SF6气体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容易俘获自由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气体中自由电子的数目变少了,而电子又是碰撞电离的主要因素,因此气体中碰撞电离的能力变得很弱,因而削弱了放电发展过程。
1-2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的基本观点: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电离的主要原因;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阴极逸出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它只适用于低气压、短气隙的情况。
气体放电流注理论以实验为基础,它考虑了高气压、长气隙情况下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和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在初始阶段,气体放电以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的形式出现,但当电子崩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某一初始电子的头部集聚到足够数量的空间电荷,就会引起新的强烈电离和二次电子崩,这种强烈的电离和二次电子崩是由于空间电荷使局部电场大大增强以及发生空间光电离的结果,这时放电即转入新的流注阶段。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 流注理论未考虑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5) ___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2/cm mg 。
A .≤0.03 B.>0.03~0.06 C.>0.06~0.10 D.>0.10~0.258)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 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 、 、 、10) 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值。
11)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
12) 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 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 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 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
16) 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 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 18) 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____19) 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 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高电压技术____课后答案
第二章长线路中的暂态过程1、波阻抗与集中参数电阻有什么不同?答:线路波阻抗Z与数值相等的集中参数电阻相当,但在物理含义上是不同的,电阻要消耗能量,而波阻抗并不消耗能量,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导线获得电磁能量的大小。
2、冲击电晕对波过程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答:冲击电晕增大导线有效半径,耦合系数得到增大;冲击电晕增大导线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C0,而不影响单位长度导线电感的大小,所以波阻抗减小(自波变,互波不变),波速减小;冲击电晕减小波的陡度、降低波的幅值特性,有利于防雷保护。
而采用分裂导线冲击电晕将减弱。
3、行波传到线路开路的末端时,末端电压如何变化?为什么?答:行波传到线路开路的末端时,即电压波为正的全反射,电流发生负的全反射,使末端的电压升高为入射电压的2倍。
从能量的角度解释,由于末端开路时,末端电流为零,入射波的全部能量转变为电场能量的缘故。
4、行波传到线路末端对地接有匹配电阻时,末端电压如何变化?为什么?答:线路末端接电阻R,且R=Z1时,反射电压为零,折射电压等于入射电压。
表明波到线路末端不发生反射,行波传到末端时全部能量都消耗在电阻R上了,这种情况称为阻抗匹配。
在进行高压测量时,在电缆末端接一匹配电阻,其值等于电缆波阻抗,就可以消除波传到电缆末端时的折、反射情况,从而正确的测量到来波的波形和幅值。
5、使用彼德逊法则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1)波沿分布参数的线路射入;(2)波在该节点只有一次折、反射过程。
6、为什么一般采用并联电容、而不是串联电感的方法来降低来波陡度?答:都可以减少过电压波的波前陡度和降低极短过电压波的幅值,但是由于波刚传到电感时发生的正反射会使电感首端电压抬高,危及电感首端绝缘,所以一般采用并联电容、而不是串联电感的方法来降低来波陡度。
但有时也会利用串联电感来改善接前面的避雷器放电特性。
7、波产生损耗的因素:导线电阻引起损耗;导线对地电导引起损耗;大地电阻损耗;导线发生电晕引起损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
一、选择题
1)SF6气体具有较高绝缘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__。
A.无色无味性B.不燃性C.无腐蚀性D.电负性
2)冲击系数是______放电电压与静态放电电压之比。
A.25%B.50%C.75%D.100%
3)在高气压下,气隙的击穿电压和电极表面______有很大关系
A.粗糙度B.面积C.电场分布D.形状
4)雷电流具有冲击波形的特点:______。
A.缓慢上升,平缓下降B.缓慢上升,快速下降
C.迅速上升,平缓下降D.迅速上升,快速下降
5)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正极性击穿电压比负极性击穿电压______。
A..小B.大C.相等D.不确定
二、填空题
6)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操作冲击波形成______s 。
7)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作用是由于其对______的阻挡作用,造成电场分布
的改变。
8)下行的负极性雷通常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
9)调整电场的方法:______电极曲率半径、改善电极边缘、使电极具有最佳外
形
三、计算问答题
10)保护设备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应如何配合?为什么?
11)某1000kV工频试验变压器,套管顶部为球形电极,球心距离四周墙壁均约
5m,问球电极直径至少要多大才能保证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当变压器升压到1000kV额定电压时,球电极不发生电晕放电?
12)一些卤族元素化合物(如SF6)具有高电气强度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
一、选择题
1、D
2、B
3、A
4、C
5、A
二、填空题
6、250/2500
7、空间电荷
8、先导、主放电、余光
9、增大
三、计算问答题
10、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应始终低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
这样,当有一过电压作用于两设备时,总是保护设备先击穿,进而限制了过电压幅值,保护了被保护设备
11、此球形电极与四周墙壁大致等距离,可按照上述的同心球电极结构来考虑。
变压器的球电极为同心球的内电极,四周墙壁为同心球的外电极。
按题意须保证点要求升压到1000kV (有效值)时,球电极表面最大场强max E 小于球电极的电晕起始场强0E ,即保证
)/11(24)(δδr r R r RU +<-
将U=1414V 峰值,R=500cm ,1=δ代入此不等式,算得r=60cm 时球电极表面最大场强max E =26.7kV/cm ,小于同心球内电极的电晕起始场强0E =27.1 kV/cm 。
球电极的起始电晕电压c U =1012kV >1000kV 。
因此,在这种距离四周墙壁仅5m 的空间尺寸下,球电极的直径应达120cm 才能保证当变压器升压到1000kV 额定电压时球电极不发生电晕放电。
12、 (1)由于含有卤族元素,这些气体具有很强的电负性,气体分子容易和电子结合成为负离子,从而削弱了电子的碰撞电离能力,同时又加强了复合过程。
(2)这些气体的分子量都比较大,分子直径较大,使得电子在其中的自由行程缩短,不易积聚能量,从而减少了碰撞电离的能力。
(3)电子在和这些气体的分子相遇时,还易引起分子发生极化等过程,增加能量损失,从而减弱碰撞电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