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案例
青少年犯罪案例
青少年犯罪案例案例一:被惯坏的少年陈某,17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
陈某因怀疑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便趁张某值日时,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死亡。
案发后,陈某很后悔,说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小被父亲母亲宠爱过度。
由于从小被娇宠惯了,陈某一直惟我独尊,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打架。
父母还经常教他:谁欺负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们呢!于是,陈某慢慢在学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还与校内外的一些人结成团伙,只要觉得谁不顺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烦,然后狠狠地收拾他一顿。
陈某说:如果从小父母不是这样娇惯溺爱我,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案例二:不以恶小而为之,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德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
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
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
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
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同伙作案共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价值二万七千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三:抢劫5元钱沦为抢劫犯“才5块钱就要判刑呀!”当记者向几个中学生谈及下面这个案例时,几乎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惊讶,他们都不理解:区区5元钱怎么会触及刑法呢?2004年1月20日凌晨零时许,在银川市某中学上高三的王某某等四人在某网吧碰面,其中马某提出“弄点钱”上网,其余三人表示同意。
四人来到兴庆区丽景街交警二大队附近,将路过此处的郭某从自行车上拉下,对其一顿拳打脚踢,抢得现金5元后逃离现场。
案发后四人相继落网。
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
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案例一:“蛊惑仔”引诱学生犯罪一名年仅16岁的女中学生露露听说有个低年级的同学骂她,就叫来几个朋友,把那个女孩暴打一顿;另一名18岁的女生燕子参与5起抢劫,抢钱近5000元.问起她们这么做的原因,她们竟然回答说:“当班长、学习尖子远不如当大姐大威风!”据燕子和露露说,为什么要选择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因为她们看到电视、录像里都是这样,挺牛的,相比于单调乏味的课本上的说教和家长的唠叨,她们当然更喜欢情节生动的电影故事,看得多了,就觉得,认“干哥哥、干姐姐”比友谊重要,电影里的“老大”都用拳头自己解决问题,找老师、报警都是小角色.在电影中,那些大哥、小弟动不动就挥刀冲上街头,都是让人佩服的英雄……正是由于这些电影电视的“蛊惑”,一些家庭幸福、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开始“出轨”.不良的社会环境目前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外部原因,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消除环境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刺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案例二:未成年人犯罪也要负责任2000年12月17日晚,户县15岁少年王某为图好玩竟想制造火灾.他先将一堆麦草点燃,但因火势较小没有引起他人注意,又窜到同村张某家老屋处,用火点燃一把干麦塞入门洞引起大火后,王某便躲在暗处观看村民救火.火越烧越大,烧毁了房屋,烧死了一头耕牛和一些用具,损失达7000余元.法院鉴于王某未成年,遂依法作出减轻处罚判决.判处王某有期徒刑8个月,其父母赔偿受害人的全部经济损失7000余元.如何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原则与成年人刑事案件相同,赔偿责任一般应当由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承担.未成年被告人有个人财产的,应当由本人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予以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案例三:花季年华为何心狠手辣?专家提醒警惕青少年暴力如果调阅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不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这些报道和其他千奇百怪的事情同时挤在大小报刊的社会新闻版上,成为新闻生产和消费的一部分,你可以去注意,也可以忽视,似乎不再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这种“司空见惯化”的中间,不知掩藏了多少青春的残酷和悔恨.。
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青少年犯罪的案例1、公共场所肆意挑衅、争强斗狠案件多发,应强化逆反心理疏导。
案例一:小孔、小建与小鲁、小刘等人在北京某中学上学期间,因琐事发生纠纷。
小孔向大东和小张提议购买刀具报复小鲁等人,三人购买刀具六把。
买完刀后小孔分别给小鲁和小刘打电话约架。
后小孔和大东伙同小张和小孙持刀与小建纠集的三十余人持棍、棒等共同来到某立交桥下,在桥两侧分头等待小鲁等人前来殴斗。
当小鲁、小刘纠集多人持棍、棒等物到达时,双方互相持械殴斗。
其间多人受伤,轻重程度不等。
法官说法:本案中的参与斗殴者大都已经成年,小孔和大东是未成年人。
小孔、大东在公共场所纠集多人持械斗殴,二人的行为均已构成聚众斗殴罪,且小孔系首要分子,大东系积极参加者,依法均应予惩处。
小孔与大东最终以聚众斗殴罪被分别判处刑事处罚。
普法提示:目前中学生犯罪大多为“激情犯罪”,以聚众类犯罪居多,他们模仿“黑社会”、“古惑仔”等非法形式,往往不考虑后果,三五成群、拉帮结伙,对于正常的交往矛盾习惯采用成人化的暴力手段解决。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逆反心理所致。
这些学生大多家庭并不富裕,而且学习成绩较差,在之前的学习经历中可能长期受到学校、家长的批评与指责,使他们养成蛮横任性、逞强显能、遇事冲动等不良性格;加之这些学生对自己也往往持否定态度,意志消沉,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具有违法犯罪的易感性。
建议学校重视和加强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增设相关课程,定期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
2、个别案件恶性较大,犯罪手段成人化,应增强法制教育和学生管理。
案例二:小毛和小夏两人均为北京某职业高中学生,一天,两人在小毛家喝了酒后在离小毛家不远的荒僻处遇到了大明。
小毛说大明跟他一直以来都有矛盾,提议一起打大明一顿。
小毛和小夏二人持铁管殴打大明的头部等部位,持续追打致使大明死亡。
当天晚上,小毛返回事发地点,确认大明死亡后,将大明掩埋。
法官说法:小毛和小夏两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人死亡,其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性质恶劣、情节、后果特别严重,依法均应予惩处。
国外小孩犯罪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国外在处理青少年犯罪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本文以国外小孩犯罪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法律制度、刑罚执行和预防措施,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提供借鉴。
二、案例介绍1. 案例一:美国“小偷”被判劳教美国一名12岁男孩因偷窃而被判劳教。
在美国,未成年人犯罪后,法院会根据犯罪情节和未成年人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此案,法院认为男孩虽然年幼,但偷窃行为已构成犯罪,因此判决其劳教。
2. 案例二:英国“校园暴力”事件英国一所中学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一名15岁学生持刀伤人。
在英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法院会根据犯罪情节和未成年人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此案,法院判决该学生接受心理治疗,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
3. 案例三:加拿大“少年杀手”被判无期徒刑加拿大一名16岁少年因杀人被判无期徒刑。
在加拿大,未成年人犯罪后,法院会根据犯罪情节和未成年人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此案,法院认为少年的犯罪行为极其恶劣,故判决其无期徒刑。
三、案例分析1. 法律制度(1)美国:美国实行“少年司法制度”,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专门的法律程序。
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法院会考虑犯罪情节、未成年人自身情况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2)英国:英国实行“儿童司法制度”,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专门的法律程序。
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法院会考虑犯罪情节、未成年人自身情况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3)加拿大:加拿大实行“少年司法制度”,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专门的法律程序。
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法院会考虑犯罪情节、未成年人自身情况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2. 刑罚执行(1)美国:美国在执行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时,注重教育与改造。
对于判刑的未成年人,会将其送入少年教养所进行教育和改造。
(2)英国:英国在执行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时,注重心理治疗和教育。
关于青少年热点法律案件(3篇)
第1篇近年来,随着我国青少年群体的不断壮大,青少年法律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从校园霸凌到网络暴力,从偷盗抢劫到毒品犯罪,青少年热点法律案件层出不穷,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针对几个典型的青少年热点法律案件进行分析,探讨法律在保护青少年权益、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的作用。
一、校园霸凌案件校园霸凌是指在学校或学校周边,一方或多方通过言语、肢体等手段对另一方实施欺凌、侮辱、恐吓等行为,造成对方身心伤害的现象。
近年来,校园霸凌案件频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案例一:2018年,山东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霸凌事件,一名男生被多名同学围殴,导致其头部受到重创,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校园霸凌问题的深思。
分析:校园霸凌案件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自身心理、生理发育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存在缺失,导致青少年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制止校园霸凌行为。
二、网络暴力案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暴力逐渐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新趋势。
网络暴力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恐吓等行为,造成对方心理或精神伤害的现象。
案例二:2019年,一名15岁少女因被同学在网络平台上散布侮辱性言论,导致其心理承受不住,跳楼自杀。
此案引发了人们对网络暴力问题的关注。
分析:网络暴力案件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网络道德的敬畏;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监管不力,导致网络暴力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网络内容建设,防止网络暴力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偷盗抢劫案件青少年偷盗抢劫案件也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法律问题。
这些案件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财产损失,还可能对青少年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案例三:2017年,广东某市发生一起青少年团伙抢劫案件,涉案青少年年龄在13至17岁之间。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社会治安问题中的一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现出逐渐年轻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以下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展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些典型表现,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未成年人盗窃案。
小明,17岁,家境贫寒,父母离异,长期由奶奶独自抚养。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小明在学校成绩不理想,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小明结识了一伙青少年犯罪团伙,他们经常在放学后聚集在一起,进行盗窃活动。
小明受到团伙成员的影响,也参与到了盗窃行为中。
在一次盗窃行动中,小明被抓获归案,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案例二,未成年人吸毒案。
小红,15岁,家境优渥,但父母长期在外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小红在学校成绩优秀,但因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她逐渐迷失了自己。
在一次校外活动中,小红结识了一些吸毒的同龄人,她受到他们的诱导和影响,开始接触毒品。
渐渐地,小红沉迷于毒品之中,甚至因此产生了违法犯罪行为,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案例三,未成年人暴力伤人案。
小刚,16岁,性格孤僻,长期受到同龄人的欺凌和排斥。
在一次校园冲突中,小刚因受到同学的侮辱和挑衅,失去了理智,持刀对对方进行了暴力伤害。
这一举动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也给小刚自己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这些案例反映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些普遍特点,家庭教育不善、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影响等。
面对这些问题,社会应该重视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加强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提高对青少年的关爱和关注。
同时,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健康成长,远离违法犯罪的泥沼。
青少年犯罪案例
青少年犯罪案例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少年犯罪案件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针对几个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为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案例一,校园暴力事件。
在一所中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
一名学生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竟然持刀对同学进行了袭击,导致严重伤害。
经调查得知,这名学生在家庭教育不善、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的情况下,长期受到同学的欺凌和排斥,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案例二,网络诈骗行为。
某市警方破获了一起网络诈骗案件,涉案人员多为未成年人。
这些青少年通过网络平台,以虚假身份进行诈骗活动,涉及金额巨大。
调查发现,这些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对网络诈骗行为缺乏足够的认识,最终误入歧途。
案例三,盗窃行为。
一些青少年因为家庭贫困或者受到不良影响,选择了盗窃行为来获取生活所需。
他们在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实施盗窃,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些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职业道德,导致了盗窃行为的频发。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等。
首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法律意识。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最后,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总之,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特点,为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以下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原因。
案例一,盗窃案。
小明,17岁,家境贫寒,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关爱。
小明因经济困难,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助。
在同学的怂恿下,他开始盗窃邻居家的财物。
最终被警方抓获,面临法律制裁。
案例二,校园欺凌案。
小红,15岁,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她在学校遭受同学的欺凌和歧视,心理受到极大伤害。
在一次校园冲突中,她失控地对欺凌她的同学进行了暴力报复,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案例三,网络诈骗案。
小李,16岁,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兴趣。
他接触到了一些不法分子,被利诱参与网络诈骗活动。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成为了一起网络诈骗案件的参与者,最终被警方侦破。
这些案例反映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原因。
首先,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容易让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学校欺凌、网络诈骗等社会问题的存在,容易让青少年受到负面影响,产生不良行为。
再者,青少年自身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导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惑和困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就容易产生极端行为。
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社会关注度,加强学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支持体系。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未成年犯罪案例
未成年犯罪案例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行为。
未成年犯罪案例屡见不鲜,给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以下将列举一些未成年犯罪案例,以警示社会,引起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关爱。
案例一,未成年人抢劫案。
小明,15岁,因家庭贫困辍学,长期在街头游荡。
一日,小明在街上偶遇一位老人,老人手提包中装有一笔辛苦钱。
小明趁老人不备,抢走老人手提包,逃之夭夭。
警方迅速介入,将小明抓获,最终小明被判处少年感化教育。
案例二,未成年人吸毒案。
小红,17岁,因受不良环境影响,染上了吸食毒品的恶习。
在一次聚众吸毒行为中,小红被警方抓获。
警方调查发现,小红的父母长期忽视对她的教育和管教,导致了她的堕落。
小红在接受法律制裁后,接受了戒毒康复治疗。
案例三,未成年人网络诈骗案。
小李,16岁,因迷恋网络游戏,沉迷于虚拟世界。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李结识了一位自称是游戏高手的网友。
网友利用小李的好奇心和天真信任,骗取了小李家中的存款。
小李在被骗后,向警方报案,并最终揭露了网络诈骗的真相。
案例四,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案。
小王,14岁,因性格孤僻,长期遭受同学的欺凌。
在一次校园冲突中,小王失控,持刀伤害了欺凌他的同学。
案发后,小王被学校劝导,接受了心理辅导和法律教育,最终被改造成为一个懂得尊重和自我保护的未成年人。
以上案例反映了未成年犯罪的多种形式和原因,其中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关爱等因素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未成年犯罪,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远离犯罪。
同时,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
未成年人盗窃案例:2024年市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涉案的是三名15岁少年。
三人利用寒假期间,通过破坏别人家门锁来盗窃现金和贵重物品。
这个案例暴露出未成年人盗窃问题的尖锐性。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是家庭教育不善,家长缺乏对孩子行为的关注和引导,以及没有对盗窃行为的法律后果进行足够的警示和教育。
未成年人吸毒案例:2024年,市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吸毒案件。
一名17岁少年尝试了新型毒品,并逐渐上瘾,为了获取毒品资金而进行抢劫和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
这个案件揭示了未成年人吸毒问题的严重性。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好奇心和追求刺激、朋友之间的不良影响、不良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例:2024年,市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
一名16岁少年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诈骗,冒充他人身份进行网络购物消费。
这个案例引发了人们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问题的关注。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可能是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行为缺乏监管和引导。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例:2024年,市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
一名14岁少年在学校内对一名同学使用暴力,造成严重伤害。
这个案例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暴力行为的关注。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攻击性等,同时也可能是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因素。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而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给予更多的关注、教育和帮助,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
国外儿童犯罪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少年杀人案。
年仅14岁的贾斯汀·威尔逊(Justin Wilson)因涉嫌杀害邻居女孩艾莉森·斯图尔特(Alison Stewart)而被捕。
这起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美国儿童犯罪法律案例的典型代表。
二、案件经过2014年6月29日,艾莉森·斯图尔特在参加一个派对后失踪。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艾莉森的尸体被贾斯汀·威尔逊藏在邻居家的后备箱中。
据贾斯汀交代,他在派对上与艾莉森发生争执,并将其杀害。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贾斯汀曾因盗窃、打架等违法行为被学校开除,并在2014年3月因偷窃手机被警方逮捕。
这起案件让人们对贾斯汀的犯罪动机产生了质疑。
三、法律分析1. 刑事责任年龄在美国,儿童犯罪的法律规定较为复杂。
根据美国宪法和各州法律,刑事责任年龄通常为18岁。
然而,对于14-17岁的少年,各州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
在佛罗里达州,14-17岁的少年被视为“青少年犯人”,他们可以被起诉并受到刑事处罚。
然而,在审理案件时,法官会考虑到少年的年龄、犯罪动机、心理状况等因素,决定是否对其适用成人刑罚。
2. 贾斯汀·威尔逊的判决在审理贾斯汀·威尔逊的案件时,法官考虑到他的年龄、犯罪动机、心理状况等因素,决定对其适用青少年刑罚。
2015年,贾斯汀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有可能在35岁时获得假释。
3. 儿童犯罪法律案例的启示(1)加强对儿童犯罪的法律监管。
我国在处理儿童犯罪案件时,应借鉴美国等国的经验,加强对儿童犯罪的法律监管,提高刑事责任年龄,严厉打击儿童犯罪行为。
(2)关注少年犯的心理状况。
在审理儿童犯罪案件时,法官应关注少年犯的心理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其改过自新。
(3)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我国应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犯罪的发生。
关于青少年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青少年法律案例,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法律后果以及预防措施,以期对青少年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案例一:校园欺凌案【案例背景】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李某,因不满同班同学张某对其开玩笑,遂伙同他人对张某进行殴打,致张某多处受伤。
事后,李某等人逃离现场,未及时报警。
【案例分析】1. 犯罪原因:李某缺乏法律意识,认为开玩笑可以随意侮辱他人;家庭教育缺失,未能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教育存在不足,未能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2. 法律后果:李某等人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李某等人的行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启示:加强青少年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强化家庭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应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预防校园欺凌的制度和措施。
三、案例二:盗窃案【案例背景】某中学高一学生王某,因沉迷网络游戏,欠下大量债务。
为了筹集资金,王某盗窃了同学家的笔记本电脑,价值人民币5000元。
【案例分析】1. 犯罪原因:王某缺乏自制力,沉迷网络游戏,导致价值观扭曲;家庭教育缺失,未能培养其正确的消费观念;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王某认为盗窃是一种可行的手段。
2. 法律后果:王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王某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启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强化家庭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社会风气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案例三:交通肇事案【案例背景】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赵某,驾驶电动车与一名行人发生碰撞,造成行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赵某未停车查看,也未报警,逃离现场。
【案例分析】1. 犯罪原因:赵某法律意识淡薄,认为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可以逃避责任;缺乏交通安全意识,驾驶电动车时超速行驶。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青少年本身造成了危害,也对社会稳定和安全构成了威胁。
以下将列举几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案例一:小明(化名)是一名15岁的中学生,他经常逃课、打架和吸烟。
一天,他因为纠结于一次纠纷,将同学打伤,并随后被警方抓获。
这个案例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由于家庭问题、朋友圈影响和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
小明的父母经常忽视他的教育和管教,导致他没有受到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引导。
同时,小明的同伴圈子中可能有一些不良影响,使他陷入了违法犯罪的行为。
此外,小明自身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能正确处理情绪和应对挑战,倾向于以暴力或其他不良行为来解决问题。
案例二:小华(化名)是一名16岁的高中生,他因为迷恋赌博,在网络上一发不可收拾,负债累累,最终以抢劫的方式弥补债务。
对于小华这样的案例,主要原因是他对赌博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并没有正确管理自己的金钱和情绪。
可能是因为他缺乏正确的娱乐方式和缺乏正确的金钱观念,从而导致了这个问题的产生。
为了预防这样的案件发生,需要从教育和执法两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金钱管理与风险教育。
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念,并提供更多的健康娱乐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次,执法部门应该加强对赌博和赌博网站的打击力度,并严格执行法律条款,以警示和制止青少年追求非法赌博的行为。
案例三:小杰(化名)是一名14岁的初中生,他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充当了施暴者的角色,对同学进行了恶意欺负和伤害。
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青少年犯罪行为,可能导致被欺凌者长期的心理创伤和身体伤害。
小杰之所以会参与欺凌行为,可能是他缺乏同理心、自卑心理或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支持。
学校可以加强对欺凌行为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观念。
同时,家庭也应该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并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教育。
10个青少年犯罪案例
10个青少年犯罪案例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个人和家庭,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目睹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青少年犯罪案例。
以下是其中的10个案例,它们展现了青少年犯罪的多样性和严重性。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一所中学,一名15岁的学生因为在学校内贩卖毒品而被捕。
这名学生曾经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家庭问题和社交压力,他开始了毒品交易。
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第二个案例涉及一名17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抢劫一家便利店而被判刑。
这个案例揭示了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复杂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同伴影响和缺乏合适的社会支持。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6岁少女的,她因为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网络欺凌而被起诉。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关注,也促使了相关立法和社会教育的加强。
第四个案例涉及一名14岁的男孩,他因为在学校内持有和使用枪支而被逮捕。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青少年暴力行为和枪支管理的讨论,也促使了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政策出台。
第五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3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了一起严重的打架事件而被拘留。
这个案例凸显了青少年暴力行为的严重性,也呼吁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教育。
第六个案例涉及一名15岁的少年,他因为在学校内破坏公共财产而被处理。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学校纪律和行为管理的关注,也促使了学校和家庭的更加密切的合作。
第七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6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了一起严重的盗窃案而被判刑。
这个案例揭示了青少年犯罪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促使了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视。
第八个案例涉及一名14岁的少年,他因为在学校内欺负同学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也促使了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行为的更加关注。
第九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7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了一起严重的毁坏公共财产的事件而被捕。
这个案例呼吁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教育,也促使了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青少年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价值观念以及稳定的社会和家庭关系,导致他们偏离社会道德和法律准则,产生不良行为。
本文将对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案例一:翻墙闯入他人住宅某中学生小明,失手翻越邻居家的高墙,闯入了邻居家中,窃取了一些贵重物品。
后被邻居发现并及时报警,小明最终被警方抓获。
经过调查,发现小明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上存在某些不稳定因素,同时,他的社交圈子也存在比较混乱的情况。
这些因素使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具有一定的犯罪倾向。
案例二:涉毒犯罪某高中生小刚,在一个校外聚会时,无意间接触到毒品,并且产生了自我尝试的想法。
这种不良行为引起了家庭和学校的注意,但是小刚在心理上的逃避和侥幸心理下,最终沦为毒品贩卖者。
他因涉毒犯罪被警方抓获。
这种行为与缺少家庭关爱、心理不成熟、社交圈子不良等因素有关。
案例三:校园暴力某中学生被同班同学欺负,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随后他组织了一伙人到校外找到了欺负自己的人,并进行了殴打。
最终被警方以涉嫌打人罪行进行了立案。
这种行为反映了青少年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情绪不稳定,以及社交圈子不良的问题。
针对以上案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应该如何开展呢?首先,要从家庭入手,关注家庭教育、引导家长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帮助解决家庭纠纷,以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
其次,要从学校着手,建立全方位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和诚信意识,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正面的引导。
在此基础上,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青少年犯罪的法制教育、监管和社会保障投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青少年犯罪数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未成年犯罪的著名案例
未成年犯罪的著名案例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满18岁的青少年犯下的违法犯罪行为。
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容易受到环境、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犯罪行为。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未成年犯罪案例。
1. 饶晓志杀人案:1996年,中国重庆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未成年犯罪案件。
当时只有13岁的饶晓志为了钱财,在校园内残忍杀害了4名同龄的学生。
这个案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对于未成年犯罪如何进行预防和惩治提出了更多的思考。
2.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2013年,美国波士顿市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恐怖袭击事件。
爆炸案被发现由两名兄弟策划和实施,其中包括未成年犯罪分子乔卡尔·辛纳耶夫。
辛纳耶夫当时只有19岁,他在马拉松比赛终点处引爆自制炸弹,导致3人死亡,264人受伤。
3. 英国杀人犯玛丽·贝尔案:1895年,英国发生了一起备受争议的未成年犯罪案件。
11岁的玛丽·贝尔被指控杀害了年幼的前邻居,她的案件经历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审判。
贝尔最终被判有罪,但她的案件引发了对未成年犯罪行为与责任能力的深入讨论。
4. 新加坡强奸案:2016年,新加坡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未成年犯罪案例。
一个16岁的男孩约了两名13岁的女孩一起见面,然后带她们到一间公寓内进行强奸罪行。
这个案件引发了新加坡社会对于青少年性犯罪的关注,以及未成年人如何还社会应找出一种平衡点的争论。
这些著名的未成年犯罪案例都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对于青少年犯罪原因和预防措施的思考。
对于未成年犯罪,社会应该关注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预防犯罪的发生。
同时,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犯罪行为给予合理的惩罚。
青少年犯罪案例
青少年犯罪案例引言青少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或十几岁的年轻人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和个体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几个青少年犯罪案例,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并探讨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教育措施。
案例一:抢劫案案例描述:2019年,某城市发生了一起青少年抢劫案。
两名未成年人以暴力手段抢劫了一名年轻人身上携带的贵重物品,并造成了受害人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分析:这起案件反映了一些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如社会压力、家庭问题、教育资源的不足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选择错误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对他人造成了伤害。
预防和教育措施: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案例二:网络诈骗案案例描述:2020年,某青少年组织利用网络手段进行了一系列诈骗活动。
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冒充他人进行虚假交易,骗取大量金钱和财物。
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犯罪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青少年利用自己熟悉的网络技术和匿名性,更容易躲避法律的制裁。
此外,未成年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预防和教育措施: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家长也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辨别虚假信息和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
案例三:暴力斗殴案案例描述:近年来,青少年暴力斗殴事件频发。
在一起暴力斗殴事件中,一群未成年人围殴一名同龄人,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
分析:社会的暴力氛围和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外,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也是青少年暴力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
预防和教育措施:教育部门应在校园中开展冲突管理和情绪管理的教育项目,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正确解决冲突。
同时,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注和引导,提供更多的体育和文化活动,帮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和压力。
青少年犯罪案例
青少年犯罪案例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青少年成长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诱惑,这其中包括犯罪行为。
本文将介绍几个青少年犯罪案例,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青少年问题的重视,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15岁男孩李明的偷窃案。
李明家庭贫困,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几乎没有人照顾。
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他开始偷窃。
由于他年纪小、体型娇小,容易逃脱监控,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转卖偷来的物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犯罪活动,李明终于被警方抓获。
此案例反映了贫困家庭背景下,家长缺失和物质诱惑对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16岁女孩小红的网络诈骗案。
小红痴迷于网络世界,追求虚拟的快感和虚荣。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她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活动。
小红学习网络黑客技术,通过盗取他人的账号和密码,转账至自己的账户。
渐渐地,她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黑客技术,启动了一系列的网络攻击和盗窃活动。
最终,她在一次网上交易中被抓获。
这个案例表明,缺乏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监管,青少年易受到网络犯罪的影响。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17岁男孩小明的暴力犯罪。
小明家庭环境和睦,但身边朋友中有一些涉足不良行为。
小明为了受到朋友的认可和尊重,开始模仿他们的行为,逐渐沉迷于暴力行为中。
最终,他在一场斗殴事件中被捕。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良朋友的负面影响和社会环境的暴力氛围是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重要原因。
针对于以上案例,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是关键。
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关怀,并教育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再次,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注与帮助。
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为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
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案例分析的层面,更要关注社会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对未成年犯罪者本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将介绍几个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未成年人抢劫案。
李明,未满18岁,因为家庭贫困,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从小就在社会上游荡。
一天,李明和一伙朋友一起抢劫了一名女性,抢走了她的手机和钱包。
经过警方的追捕,李明和他的同伙最终被抓获归案。
在接受调查时,李明表示自己是受到朋友的影响才参与抢劫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严重。
最终,李明因抢劫罪被判处少年管教。
案例二,未成年人吸毒案。
张三,17岁,因为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开始接触毒品。
渐渐地,他对毒品产生了依赖,甚至为了购买毒品而去偷窃。
在一次窃取行为中,张三因为被店主发现而被报警抓获。
在接受警方调查时,张三承认了自己吸毒的事实,并表示自己是在朋友的怂恿下才开始尝试毒品的。
最终,张三被判处强制戒毒治疗,并接受少年管教。
案例三,未成年人暴力伤人案。
王五,16岁,因为性格暴躁,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一天,王五在学校里与同学发生口角,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肢体冲突,导致同学受伤。
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调解下,王五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严重。
最终,王五接受了心理辅导,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暴力行为纠正活动。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背后都暴露出了一些社会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了未成年人的行为失范。
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最后,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者的教育和矫正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我们应该从源头上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矫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走上正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关注,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季变“花祭”发人深思
----青少年犯罪案例
报复亲生母举刀向无辜
小东(化名)是记者在富拉尔基看守所采访的第一个对象。
“今天犯罪的虽然是我,可是根子却在他们那里。
他们如果不离婚,对我负点儿责任,我能进监狱吗?他们都有自己的家,谁都不管我,自己享乐去了,都不要我,我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面对记者,小东情绪非常激动。
1988年出生的小东在去年发生的那场伤害案前刚满18周岁。
7岁那年,父母离婚了,小东跟着母亲回到了外婆家,父母再婚,谁也没有把小东接去。
14岁,小东缀学了。
这个从小在孤独中长大的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了极大的怨恨,为了报复母亲,他把怨气撒到了毫无关系的人身上。
2006年11月12日晚11时许,一中年男子在送妻子上夜班返回的路上,突然被一名不知从哪里冲上来的青年男子砍伤。
同月26日晚10时,一名出租车司机在富区铁北商店附近等活儿时,也莫名其妙被一20岁左右的青年从车里拽出来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铁北派出所接案后经过侦查,很快将犯罪嫌疑人小东抓获。
当民警得知小东砍人、打人的原因后,不禁一阵唏嘘。
原来小东由于父母离婚后常年住在外婆家,母亲总觉得在感情上亏欠了孩子很多,对小东就特别溺爱,经常给他一些零花钱,只要小东提出来的要求,母亲都尽量满足,这样小东
便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缀学后的小东整天和社会上的一些小哥们儿泡网吧、打台球、上舞厅、下饭店、比名牌,每个月的花销都在1500元左右。
在烧烤店打工的母亲每月500元钱的收入根本满足不了儿子的需要,在铁路退休的外公也每月给小东几百元,如果要钱不给,他就把外公养的各种花卉连盆带花一起砸碎。
11月12日那天晚上,小东因为白天向母亲要500元钱未果,晚上,喝完酒唱完歌的小东就直奔母亲打工的烧烤店,把刀往桌上一插对母亲说:“你不是口口声声说疼我吗?疼我还不给我钱,让我在哥们面前丢脸。
我告诉你,你不给我钱,我就给你作出点儿事儿来,让你心疼,让你受一辈子罪,让你一辈子都难过。
”说完就冲出烧烤店,疯一样的在夜里跑着。
就在这时他看到前面有一骑自行车的男子,便紧跑追上,举刀就砍。
11月26日,小东也是和母亲要钱去网吧,母亲说了他几句,他一怒之下从饭店跑出来,看到门前停着一辆出租车,不容分说把司机从车里拽出来就是一顿暴打。
在看守所里当记者问小东为什么要砍人、打人时,小东说:“我就是让她(母亲)知道,你不给我钱,我就给你弄出点事儿来,我要是出了事儿,她就内疚一辈子,就是要折磨她。
”“那你为什么不砍父母,去砍那些无辜的人呢?” “我父母再怎么不好,可他们生我了,我不能打他们,那我多不是人呢?我只能拿别人煞气。
”小东说。
盗窃小团伙年龄十三四
记者采访的另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嫌疑人年龄更是让人心痛,6名孩子都是十三四岁的年纪,而且无一例外都是单亲家庭。
据富区兴隆派出所介绍,今年9月、10月间,富区龙江市场发生多起偷盗事件,后经蹲守把6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这6个孩子几个月来盗窃商业网点10多家,还在富区红岸宾馆偷盗三台缝纫机头。
当他们到一家废品收购站销赃时,发现废品站没人,就又撬门进入室内,偷走手提电脑一台、现金400多元。
“这么小的孩子半夜三更不回家家长不找吗?孩子不上学聚到一起行窃家长一点都不知道?”面对记者的疑惑,民警讲述了其中原因。
这6名孩子由于都是单亲家庭,自卑感很强,平时不愿意和正常孩子交往,便与都是单亲家庭的同学来往密切,他们经常聚到一起,逃学、抽烟、上网吧。
这6个孩子三个月没回家了,就吃住在网吧里。
6个孩子被抓获后,都通知了家长。
而家长的态度则让民警很是意外,有的孩子家长明确表示:孩子我管不了,我自己吃饭都困难呢,还有心思管他,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有的说:“我和他爸离婚了,他爸一分钱也不出,靠我一个人养活他,我没有那个能力,不上学正好,我还拿不起学费,你们就把他关起来吧,也省得我操心了!”还有两个孩子是在爷爷奶奶家住,老人说他们只能给他吃饱了,其他的也管不了,父母都各顾
各的,孩子能活着就不错了。
最无理的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来到派出所,对民警们大声嚷嚷:“你们凭什么抓我的孩子,他才14岁,是未成年人。
要是孩子吓着了,我找你们算账。
不就是偷点吃的喝的吗?有什么了不起,孩子饿了,能不吃饭?!”尤其令民警们气愤的是当派出所通知一个孩子的家长来接孩子时,家长不但不来,还在民警把孩子送到家门口时连门都不开。
抢钱不过瘾弄个女的玩
小建(化名),19岁,父母离异后母亲领他去了南方打工。
可小建没做多久就因水土不服回到了富区,自己住在家里,母亲按月给他寄生活费。
小亮(化名)也是随父母到满洲里做生意,最近不知道因为什么回到家里。
小雨(化名)他们三人原本就是初中时的同学,后来都因为学习跟不上,先后辍学。
小雨和小亮知道小建一个人住家里,就都到小建家里住,一起吃喝,去网吧。
他们在一起住久了,就开始琢磨怎么弄点钱花。
在小亮的提议下,他们开始策划盗窃,先后到住宅和小商店盗窃多起。
三人还交代,今年年初,他们还精心策划了一起抢劫、强奸案。
一天,三人酒后一起商量再到哪里弄点儿钱花,顺便弄个女的回来玩玩。
当天夜里,他们在和平大街开始寻找“猎物”。
就在他们四处张望时,一个喝得醉醺醺的20岁左右的女孩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
三人把她搀扶到出租车上,之后背到小建家里,对女孩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
强奸、轮奸。
寻找改变孩子的阿拉丁神灯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比例不断上升,已经到了让全社会忧心忡忡的程度。
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有有利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大纲,我们有健全的如关工委一类的社会管理教育体系,可问题是少年犯罪现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问题的症结到底是什么呢?
富区公安局的领导对富区近期发生的多起未成人犯罪案件很是痛心。
他们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些未成年人父母离异重组家庭后,便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对自己、对生活缺乏自信,对别人的批评特别敏感,性格孤僻、冷漠。
而有的家长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娇生惯养,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在这种病态心理的支配下,很容易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
在采访中红岸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现在留守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也有上升趋势。
其中原因有的是因为家庭条件较好,父母惯于用给钱给物来弥补缺失的心灵抚慰,孩子用父母给的零花钱泡网吧,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有的是留守未成年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加上缺少正确的引导以及攀比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就容易受不法分
子诱惑走上邪路。
小建就是在小亮和小雨的诱导下,参与了抢劫、强奸犯罪活动的。
而小亮和小雨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谁家住、每天做些什么不管不问,等到孩子犯罪了,才大吃一惊。
富区兴隆派出所所长孙世海对记者说起了曾经的一个案例,一个刚上初中的学生因多次偷盗数次被抓,当警察规劝时他却说:“我是未成年人,抓住了也就是个教育,最多由家长交点儿罚款。
”这个14岁孩子的话很值得回味。
说到屡教不改,孙所长说:“家长和老师最头痛的就是现在的未成年人不怕事,其中就有我是未成年人我怕谁的思想因素。
这种思想的形成,是不是抓住了我们法律的软肋了呢?在现有的教育管理措施中,的确宽爱有余,严惩不足。
”
记者还走访了一些中小学校校长和老师,他们认为,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生理已经成熟但心理尚未健全,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攀比心、好奇心、好胜心强,在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的冲击和腐蚀下,极易诱发犯罪心理冲动,作出轻率之举。
尤其是单亲家庭和那些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孩子,教育更是要特别关注。
一个学生家长也说出了他的认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手段尚不完备,存在着一些弊端。
如一些学校忽视理想、信念、勤俭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一些‘差等生’逐渐走上了旷课、逃学、失学、被学校开除的道路,为犯罪埋下
伏笔;再如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生挨打或被同学团伙欺侮,未引起学校重视,致使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等。
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进行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