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负责紧急救治的一门临床科室,其诊疗工作的规范和技术操作的规范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急诊科的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以期帮助医务人员做好相关工作。

2. 急诊科诊疗常规规范2.1 急诊科排队和分诊规范在急诊科门诊就诊过程中,排队和分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就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以下是急诊科排队和分诊的规范要求: - 患者应按照来诊先后顺序进行排队,不得插队; - 分诊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确保重症患者能够优先得到治疗; - 分诊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就诊需求和主诉,及时做出合理的判断。

2.2 急诊科病历记录规范急诊科病历记录是程序的一部分,该记录的规范与完整性对于科室日常工作的开展和后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急诊科病历记录的规范要求: - 病历记录应包括患者个人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处理等内容; - 病历记录应准确、简明扼要,避免大量重复性文字描述; - 病历记录应采用标准化表格,方便后续筛选和整理。

2.3 急诊科常规检查和诊断规范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前,医务人员应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检查。

以下是急诊科常规检查和诊断的规范要求: -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X光片等; - 医务人员应仔细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 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应及时向相关科室转诊。

3. 急诊科技术操作规范3.1 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范急诊科是处理危重病患者的重要场所,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的规范对于提高抢救效果、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的规范要求: -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应先判断患者的心脏骤停类型(如VF、VT、PEA、Asystole等); -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按照最新的国际指南进行操作,并配合使用相关的设备和药物; - 心肺复苏操作需有至少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同时进行,其中一人负责胸外按压,另一人负责通气。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急性颅脑损伤二、出血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急诊诊疗常规

急诊诊疗常规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常见病的诊疗常规中医急症诊疗常规中风病急症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一、诊断要求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的基本病机,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

二、分级1、中经络:偏身麻木或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三、治疗措施1、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一般中经络者一周左右,中脏腑者四周左右。

病情稳定后即可辅助病人被动活动,而后逐步增加活动量。

中脏腑患者头部可稍垫高,翻身时尽量少动头部。

痰涎盛,频繁呕吐者,应取侧卧位(当以软枕垫起腰背臀部45度角)即可o2、针剂A、中经络灯盏花注射液1-2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丹参注射液10-20m1+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B、中脏腑闭证:a、痰热内闭清开灵注射液30-60m1+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1静滴醒脑静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2 50ml静滴安宫牛黄丸1--2丸/次B、痰湿蒙塞。

苏合香丸1--2丸/次脱证:参附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lOOml静滴厥脱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一、诊断要点本厥脱证非单纯之厥或脱症,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阳气或亡血伤津失血所致的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病症。

二、分期分级(一)分期1、早期:表现气阴耗伤证o2、中、晚期:表现真阴衰竭或阳气暴脱或阴竭阳脱证。

(二)分级1、轻度:神清或烦躁不安,手足不温或肢端寒冷,汗出过多,脉沉细(数)无力,收缩压降低至80mmHg以下,脉压小于20mmHg;有高血压者,收缩压低于平时血压的1/3以上或收缩压降低30mmHg。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急诊科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患者接诊1. 患者接诊应该及时,避免耽误疾病诊治。

2. 接诊时要做好记录工作,包括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地址,联系方式等,病史如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相关资料。

3. 严格保密患者病史资料,注意个人隐私。

二、体格检查1. 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和规范的体格检查,防止漏诊和误诊。

2. 注意体格检查的方法、顺序和技巧。

3. 注意体征的观察、描述和解释。

4. 有针对性地做必要的体格检查,如神经系统检查、头颅影像学等。

三、急诊辅助检查1. 合理选择检查项目,根据临床需要,有的放矢,不进行或少做无意义的检查。

2. 检查时要保证检查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标准化操作。

3. 仪器校正和常规清洁,注意操作步骤,杜绝污染。

4. 检查记录准确、简明,保证完整性和可查性。

5. 检查结果评估,及时告知医生。

四、急诊用药1.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乱用、误用和药物不良反应。

2. 按照规范剂量、用药时间和疗程使用药物。

3. 对于用药前的病史、过敏史等要及时识别,注意对用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4. 用药记录详细及时,不能随意更改。

五、急诊处理1. 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快速复苏、抢救等。

2.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动作要迅速,调度要高效,协同合作,确保治疗效果,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六、安全操作1. 严格要求操作者穿戴规范的医护服,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

2. 操作前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3. 操作前检查药品名称、剂量、途径等信息,注意文章基础技能的掌握和灵活操作。

4. 操作过程中细心、耐心、细致,正确执行每一个步骤。

5. 操作后认真清理仪器、药品、废弃物等,做好消毒环保处理。

七、文书记录1. 医疗记录内容应该详尽、准确、完整、规范,要求字迹清晰、章法分明。

2. 记录必须规范化,包括姓名、性别、日期、时间等客观资料。

3. 病史资料描述应当特别注意,时序要清晰、患者自述要详尽,日后便于查看。

急诊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急诊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诊断要点】1.根据外伤史,确定致伤部位、性质和程度。

2.注意全身情况,确定是否有复合伤或多发伤。

具体诊断要点如下:1.观察神志、脉搏、血压、呼吸和瞳孔的变化。

2.判断是否有活动性内出血或休克。

3.针对颅脑伤,重点检查神志、瞳孔、肢体运动和神经反射。

4.针对胸部伤,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或反常呼吸,以及叩诊是否有过度回响或浊音。

5.针对腹部伤,注意是否有腹膜刺激征和移动性浊音。

6.针对脊柱和四肢伤,注意是否有假关节活动、畸形和感觉运动障碍。

7.如果怀疑有骨折、腹部脏器上或血气胸,应进行X线检查。

如果怀疑有胸腹腔内出血,可以进行B超检查或诊断性穿刺。

急救处理】1.一般处理1.1 安静、保暖、平卧,必要时给予氧气。

1.2 抗休克。

静脉快速输液和输血。

1.3 止痛和镇静。

可以给予吗啡、哌替啶或巴比妥类药物(颅脑伤禁用吗啡)。

1.4 抗感染。

如果有开放性伤口,应选用抗生素。

常规情况下,应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对于TAT1500U肌内注射,儿童和成人剂量相同。

对于伤口大、污染重或受伤超过24小时或有糖尿病者,剂量应加倍。

在注射之前,需要进行过敏试验。

方法是抽取0.1ml血清加0.9ml生理盐水稀释,取0.05~0.1ml做皮内注射,观察15~30分钟。

如果皮内试验呈阳性,可以进行脱敏注射。

方法是先用等渗盐水稀释10倍,首次注射剂量为1ml,之后每次间隔30分钟,依次为2ml、3ml和4ml。

也可以使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U深部肌内注射,儿童和成人剂量相同,不需要进行过敏试验。

1.5 如果有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

1.6 针对严重胸部伤和喉痉挛导致上呼吸道阻塞的情况,除了及时解除胸部原因外,应尽早行气管切开。

2.局部处理2.1 包扎伤口。

对于开放性气胸,应变为闭合性气胸。

对于腹部脏器脱出,不得送回腹腔,应在外用保护圈后进行包扎。

各科急诊诊疗常规

各科急诊诊疗常规

各科急诊诊疗常规一、值班工作常规1 .值班人员负责处理全日急诊工作,必须严守岗位,态度热情,工作细心,认真履行职责,并填写值班记录。

实习人员参加值班时,应有专人指导。

2 .各科室派定值班人员后,应将名单送医教部(医务处)和急诊室。

值班人员必须在固定地点工作和休息,不得擅自离开。

急诊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应迅速到达急诊室。

3 .值班护士交接班时,应检查一切急救用品的性能、数量及其放叠位置,如有缺损或不适用时,应立即补充更换。

放置位置有误者,立即改正。

担任急诊医护人员如需出诊,必须有人代替方可离开岗位。

4 .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

急诊及观察患者,应床旁交班,避免将处理未毕的事项交他人处理;特殊情况必须离开时,应交代清楚。

交接班时应注意查对,将交接事项摘要记入交班本,并双方签字。

5 .值班人员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

二、重危患者抢救常规1 .抢救工作应组织健全,分工周密;有条件应成立急诊抢救组,由急诊科医师负责抢救值班。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分秒必争。

2 .在抢救中应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本科最高职务的医师、急诊护士长或其他指定的人员担任组织领导工作。

参加抢救的人员应服从领导,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

抢救过程应严格执行正规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

3 .遇有大批患者、严重多发伤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教部(医务科),由院组织有关科室共同抢救。

4 .必要时由全院有关科组织抢救小组。

参加抢救组人员的去向应随时通知急诊室,听到呼号后立即奔赴急诊室,参加抢救工作5 .经抢救后病情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病室。

如需继续抢救或进行手术者,应预先通知病区或手术室作好准备。

不宜搬动而急需手术者,应在急诊室进行。

留监护室继续抢救治疗者,待病情好转后再送入病室。

6 .凡经抢救的患者,应有详细病案及抢救记录。

抢救工作告一段落时应作小结。

三、观察室常规1.门诊部(或急诊部)可根据编制、设备、建筑条件和实际需要设观察室。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急性颅脑损伤二、出血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急诊内科诊疗常规

急诊内科诊疗常规

目录第一节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 (1)代谢性碱中毒 (1)呼吸性碱中毒 (2)呼吸性酸中毒 (3)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 (3)低钾血症 (4)低钠血症 (5)高钾血症 (5)高钠血症 (6)第二节高血压急症 (7)第三节急性心肌梗塞 (8)第四节急性左心衰竭 (10)第五节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2)心房纤颤 (13)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4)第六节重症支气管哮喘 (16)第七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7)第八节呼吸衰竭 (19)第十节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 (23)第十一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25)第十二节急性中毒 (27)安眠药中毒 (29)有机磷农药中毒 (29)急性酒精中毒 (31)急性动物性中毒急性鱼胆中毒 (32)河豚鱼中毒 (32)蟾蜍中毒 (33)急性植物性中毒急性毒蕈中毒 (33)乌头硷中毒 (34)急性木薯中毒 (35)化学性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36)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36)强碱中毒 (37)强酸中毒 (37)第十三节甲减危象 (38)第十四节甲亢危象 (39)第十五节肾上腺功能减退危象 (41)第十七节咯血 (43)第十八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5)第十九节水中毒 (46)第二十节脱水 (47)第二十一节心肺脑复苏 (49)第二十二节休克感染性休克 (55)失血性休克 (56)过敏性休克 (57)心源性休克 (58)第二十三节中暑 (63)第二十四节多发伤 (64)第二十五节腹部损伤 (69)第一节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诊断】一、病史:有引起体内非挥发性酸性物质增多或碱性物质减少的疾病。

(一)产酸过多:高热,感染,休克,饥饿,酮血症,乳酸堆积等。

(二)酸摄入过多:应用酸性药物不当和大量静脉注射不含HCO3‐和溶液。

(三)碱丢失过多:重度腹泻,肠瘘等。

(四)排酸障碍:急慢性肾衰,肾小管性酸中毒。

(五)其他:含氯的酸性物质输入过多,高钾血症或摄入高钾饮食等。

急诊就诊常规

急诊就诊常规

急诊就诊常规1.预检护士询问病情确定就诊科别后,办理挂号,并迅速通知有关急诊值班医师。

病情复杂难以立即确定科别者,由最初就诊的科负责处理,不得推诿。

2.接诊医师检诊后,记录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

3.传染病患者应到隔离室就诊。

4.对病重或病危患者应即刻通知值班医师作紧急处理,然后补办挂号手续,须有专人陪伴,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5.测体温,必要时测呼吸、脉搏和血压(重危患者必须测血压),一般患者用腋表,小儿、昏迷、精神失常、惊厥患者用肛表。

6.需要抢救的危重患者,在值班医师到达前,护士可酌情先予急救处理,如止血、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吸痰等。

亦可请其他科值班医师进行初步急救,被邀请医师不得拒绝。

7.发现呼吸困难者吸氧,体温超过39.5℃可予冰袋或冷敷。

呼吸心跳骤停者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注射强心剂并气管内插管给氧、静脉输液等。

8.按病情需要可签送血、尿、便常规检验申请单。

9.需要X线等检查的患者,视病情需要,应有工作人员陪送,或通知有关科室到急诊室检查。

10.病情需要时,可邀请他科值班医师会诊。

遇有就诊者过多或疑难病例,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协助。

遇有大批急诊或病情复杂、需要多方面合作抢救的患者,应通知急诊科主任、医务处值班员及院总值班员。

所有会诊及一切处理经过,应记入病案。

11.病情需要时,可转急诊观察室观察。

12.对病情符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标准,且病情又不宜搬动者,可收入急诊监护室治疗,或酌情转入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13.多部位伤患者或多科(两科以上)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诊时,应由病情最危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其他有关科室密切配合。

14.需要急症手术者,按医嘱作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如须住院,由陪送人员或护士代办住院手续。

病情危急需手术者,有条件可在急诊手术室进行。

15.因交通事故、服毒、自杀等涉及公安、司法的急诊患者,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

16.护士应记录患者到达时刻、急救措施实施时刻,医师到达时刻及患者送入病区时刻。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标准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标准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标准目录第一部份临床诊疗指南一、急性颅脑损伤二、出血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那么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苏醒术CPR第二部份技术操作标准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看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形。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峻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定: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定目前主若是采纳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置: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可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练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刻、地址、缘故及进程后,当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形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形做出病情判定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固。

急救顺序为:1.维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显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乃至窒息。

故应当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当场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假设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硕,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发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归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都可造成大出血引发失血性休克,而致使循环功能衰竭。

急诊诊疗常规

急诊诊疗常规


等。
• ●急性间质性病变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也可见于感染〔如葡萄


菌或革兰阴性杆菌间质性、严重急性肾盂肾炎并发肾乳头坏死〕。
• ●肾血管病变 ①小血管病变: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血管的坏死性、过


性血管炎以及恶性高血压引起的小血管炎;②大血管病变:肾脏的单侧


双侧肾动脉或肾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等。
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支气管结石、息肉 4、真菌感染 5、寄生虫感染
• 二、肿瘤 • 1、支气管肺癌 2、类癌 3、转移癌 • 三、肺血管、心血管疾病 • ㈠肺血管疾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肺动脉静脉畸形;肺动
脉血栓栓塞症;肺动静脉瘘
• ㈡心血管疾病:二尖瓣病变、左心衰竭;主动脉瘤
2024/3/9
血;如出血原因不清,可通过胃管洗胃,急诊胃镜以明确诊断。洗胃 可采取500ml冰水+40mg去甲肾上腺素进行。
• 4、可持续补液;应用抑酸药物;PAMBA、立止血、止血敏、凝血酶等
止血药物;应用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力;如血色素明显降低,可考虑 输血。
• 5、如血色素下降较为明显,且无明显消化道出血者,应行腹部B超或
• 5、如可除外上述心血管系统急症,可行UCG检查以除外瓣膜疾患,心
包疾病;行胸部X线检查以除外肺部疾患;行腹部B超检查以除外腹腔 疾患。
2024/3/9
17
少尿与无尿
• 少尿是指尿量<400ml/24h或<17ml/h;如24小时尿量<50~100ml,或12小时
完全无尿,那么称为无尿。
• 常见病因
2、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治疗。
2024/3/9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急性颅脑损伤二、出血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急诊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急诊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急诊科常见病诊疗常规-------------------学习资料一、急性出血二、急性心肌梗死三、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四、急性有机磷中毒五、脑出血六、上消化道大出血七、心跳呼吸骤停八、真心痛九、中风十、卒死蔡市镇卫生院二〇一五年急诊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一、急性出血急性出血属于中医“血证”范围,凡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泄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称为血证。

急性出血是指出血量较大,出血势较急,以及有广泛出血倾向的一类血证。

呕血:又称吐血。

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

一、疾病诊断要点:1.以往多有胃脘、鼓胀、胃癌、肝癌等病史。

2.多因情绪激动,饮食不节、不洁及进食辛辣刺激、坚硬食物而诱发。

3.恶心,呕血,呕血多是暗红色,常夹有食物残渣,重时频繁呕吐,呕血鲜红,伴黑便或便血。

4.神情紧张,汗出,面色无华或青灰,舌质淡暗,脉滑数或孔数.二、证候诊断要点:1.实证:常见于青壮年,或大量呕血的早期。

多因饮食不节,情绪激动而诱发。

起病突然,病程短。

呕吐频作,呕血色红或紫暗,常伴有口臭或口苦,烦躁,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虚证:常见于年老体衰及反复发作的患者,或持续呕血不止者。

多因劳累及情志不遂而诱发。

胃痛绵绵或不痛,呕血时轻时重,色淡或暗,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汗出,舌质淡,脉细数。

三、鉴别诊断要点咯血与呕血:咯血多有肺痨、支气管扩张及肺癌等肺部疾病,呕血多有胃脘痛、鼓胀、黄疸、肝癌等病史。

咯血前多有胸闷、胸痛、咽痒等先兆症状;呕血前多有恶心、胃脘胀痛等先兆症状。

咯血血色鲜红,血中夹痰或痰中带血;呕血多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咯血多因外感六淫及情致志不畅而诱发,呕血多因饮食不节、不洁及进食后刺激、坚硬食物而诱发。

四、相关检查:1.常规检查:血常规可见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大便、呕吐物隐血试验阳性,血中尿素氮浓度升高,肝功能可异常。

2.消化道钡餐透视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底及食道下端静脉曲张、胃及肠道占位性病变有诊断意义。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急诊科疾病第一节急诊内科疾病一、心肺脑复苏心脏骤停是循环停顿的一种临终状态,若不及时处理,这种危险状况可导致死亡;反之若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ion,CPCR)处理,则有可能恢复。

复苏的成功不仅是指心搏、呼吸的恢复,而应达到智能的恢复,故复苏的全程称为心肺脑复苏,要达到这一目的应重视以下两点,即①复苏—时间就是生命,②关键—在现场进行CPCR。

+-【诊断】1、临床表现1.1有各类心脏病的病史或有各类创伤、电击、淹溺、中毒,电解质紊乱、缺氧、休克、手术、麻醉意外,心脏导管检查和造影等病史;1.2突然的意识丧失,脉搏,心音消失;1.3呼吸停止;1.4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1.5发绀;1.6心电图所示有以下三种类型: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和电机械分离。

【治疗】对确定心脏骤停的病人,应迅速在现场施行CPR,并同时尽快进行决定性处理。

1、心肺复苏术(CPR),是将心肺脑复苏人为的分为三期。

1.1基础生命支持期:即紧急供氧期,其目的是保持最低限度脑的供血,包括三个步骤即ABC方案。

步骤A: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病人平卧在平地或硬板床上,术者左手将病人头向后仰,右手将病人颏部向上抬,使口腔直轴与气道成直线,以利气道通气。

如有分泌物应清除舌根后坠应用舌钳将舌向外拉确保气道通畅。

步骤B:人工呼吸:术者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防止吹入的气体外逸。

术者的嘴唇包绕封住病人的口唇部,使之不漏气,然后用中等力量向患者吹气。

每次吹气量约800—1200ml,边吹气边看患者胸部是否被吹起,单人操作吹2次按15次,2人操作按5次吹1吹。

步骤C:建立循环,促使心脏复跳、方法拳击心前区一下,从30cm高度向下拳击,仅适用于心脏停搏1min以内者如不复跳则立即进行下一步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骨角起向上2横指处)按压重量:以将患者胸骨下压4—5cm为宜,相当术者上身重量。

急诊科诊疗常规

急诊科诊疗常规

急诊科诊疗常规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第一节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1)发作时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一)病因1、心源性病因(1)急性心肌缺血:①心脏骤停病例中心源性约占75%;②最常见是急性心肌缺血。

(2)原发性心律失常。

(3)心肌炎、心肌病。

(4)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镁血症;④低钙血症。

(5)心脏瓣膜病变。

(6)心力衰竭。

(7)心脏破裂。

2、非心源性病因(1)肺栓塞。

(2)心包填塞。

(3)空气栓塞、脂肪栓塞。

(4)张力性气胸。

(5)缺氧、窒息、二氧化碳潴留。

(6)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7)重症感染。

(8)严重酸中毒。

(9)药物或化学品中毒:①抗心律失常药物;②洋地黄类药物;③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⑤一氧化碳中毒;⑥氰化物中毒;⑦ 毒品。

(二)病理生理1、各脏器对缺氧耐受性不一(1)大脑:4~6min。

(2)小脑:10~15mi n。

(3)延髓:20~25min。

(4)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mi n。

(5)肝细胞:1~2h。

2、血液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1)缺血组织再灌注加重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2)再灌注血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氧自由基、铁自由基、超钙负荷等) 。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负责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和诊疗工作。

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急诊科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个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的范例,供参考。

一、急诊科常规1.急诊科设备和设施的维护:急诊科应保持相关设备和设施的良好状态,包括呼吸道管理设备、心脏监护仪、急救车辆等。

每天上班前,护士应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维持急诊科的清洁和卫生:急诊科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因此必须保持清洁和卫生。

工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和消毒工作区域、器械和设备。

3.快速接诊: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应迅速响应病人的急诊需求,迅速评估病情并给予适当救治。

4.快速评估和处理危重病人:对于危重病人,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应迅速评估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救治措施,以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

5.快速取得实验室和影像检查结果:急诊科应与实验室和影像科协调合作,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检查结果,以便快速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6.合理利用药物和药物管理:急诊科必须合理使用药物并按照规定规范管理,包括药物的储存、配药、使用和记录。

所有药物都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合理利用急救车辆:急诊科在处理病人时应合理利用急救车辆,确保病人的及时转送和救治。

二、急诊科操作规程1.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应接诊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和病史,并进行快速初步评估。

2.对于危重病人,急诊科应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氧气给予、静脉通路建立、抗生素使用等。

3.急诊科应建立完善的病人流程和协作机制,以确保患者的快速就诊和救治,包括清晰的医护分工和沟通流程等。

4.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的患者,急诊科应及时安排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并迅速获得相关结果。

5.急诊科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及时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解释。

6.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应掌握和运用常见的急救技术和操作技能,如心脏复苏、气管插管、胸腔穿刺等。

中医急诊科诊疗常规

中医急诊科诊疗常规

第十六章中医急诊科诊疗常规第一节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西医诊断标准:(1)病毒感染,秋冬春季多见:(2)起病较急,局部症状有喷嚏、鼻塞、流涕、咽部痒、灼热感或咽痛、声音嘶哑或咳嗽,一般全身症状较轻。

(3)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较多的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二)证候诊断(1)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3)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4)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扶湿、挟滞等兼证。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口服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薄荷(后下)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剂:银翘散加减。

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3.暑湿袭表:解暑祛湿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调和营卫方剂:参苏饮加减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干葛、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大枣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化痰止咳。

方剂:加减葳蕤汤加减。

生葳蕤、淡豆豉、红枣、生葱白、炙甘草、桔梗、薄荷、白薇(二)辨证使用中成药1.痰热清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用于风温肺热病属痰热阻肺证清开灵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双黄连等注射液: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2.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

急诊科诊疗常规(带目录)

急诊科诊疗常规(带目录)

急诊科诊疗常规目录1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第一节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二)问诊要点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1)发作到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院前处理】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

4.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5.有条件场地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6.及时呼救,转运至最近医院。

7.建立静脉通路。

8.心电图,心电监护。

【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颈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3.心电图。

(1)心室颤动或扑动、持续性心动过速。

(2)电机械分离。

(3)心室停搏。

4.根据前两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二)鉴别诊断急性意识障碍(有脉搏):(1)晕厥。

(2)虚脱。

(3)急性脑血管病。

(4)低血糖。

(5)急性气道阻塞。

(6)头部创伤。

【急诊治疗】(一)基本处理1.基础生命支持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循环(1)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心脏事件、卒中、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和体外自动除颤器使用。

(2)A:保持气道通畅:①人工或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异物(如义齿、呕吐物);②怀疑为气道异物可采用l~emilich手法排除;③患者取仰卧位,前额用力加压,头后仰,提高颏部,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成垂直;④气管内插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喉罩;⑤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急症科诊疗规章制度范本

急症科诊疗规章制度范本

急症科诊疗规章制度范本一、宗旨为规范急症科的诊疗行为,提高急救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急诊就诊流程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接诊护士立即进行初步评估,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分为紧急、危重和一般紧急三个等级。

2. 紧急患者立即进行救治,危重患者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抢救,一般紧急患者按顺序就诊。

3. 医生接到护士通知后,立即前往急诊科进行诊断和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直至患者病情稳定。

三、急诊科诊疗规范1. 医生应全面、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尽快明确诊断。

2. 根据患者病情,医生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立即执行。

3. 护士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治疗,确保药物、器械等使用正确无误。

4. 急诊科应备有完善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随时可以使用。

5.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止血等,确保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

四、急诊科护理规范1.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抢救。

2. 严格执行医嘱,确保药物治疗安全、准确、及时。

3. 保持急诊科环境整洁、安静,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

4.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五、急诊科工作协调1. 急诊科与医院其他科室应密切配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的诊疗服务。

2. 急诊科应及时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患者病情,协调转入相应科室治疗。

3. 急诊科应与急救中心、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保持良好沟通,确保患者救治顺利进行。

六、急诊科培训与质控1. 定期组织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急救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开展急诊科质量控制工作,持续改进急救流程和诊疗水平。

3. 建立健全急诊科管理制度,确保诊疗行为规范、安全。

本规章制度旨在为急症科提供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诊疗环境,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第一节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1)发作时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一)病因1、心源性病因(1)急性心肌缺血:①心脏骤停病例中心源性约占75%;②最常见是急性心肌缺血。

(2)原发性心律失常。

(3)心肌炎、心肌病。

(4)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镁血症;④低钙血症。

(5)心脏瓣膜病变。

(6)心力衰竭。

(7)心脏破裂。

2、非心源性病因(1)肺栓塞。

(2)心包填塞。

(3)空气栓塞、脂肪栓塞。

(4)张力性气胸。

(5)缺氧、窒息、二氧化碳潴留。

(6)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7)重症感染。

(8)严重酸中毒。

(9)药物或化学品中毒:①抗心律失常药物;②洋地黄类药物;③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⑤一氧化碳中毒;⑥氰化物中毒;⑦ 毒品。

(二)病理生理1、各脏器对缺氧耐受性不一(1)大脑:4~6min。

(2)小脑:10~15mi n。

(3)延髓:20~25min。

(4)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mi n。

(5)肝细胞:1~2h。

2、血液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1)缺血组织再灌注加重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2)再灌注血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氧自由基、铁自由基、超钙负荷等) 。

(3)但对缺血组织再灌注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首要条件。

(4)关键是在组织的缺血阈值时间内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灌注,要求再灌注血流必须达到维持组织细胞生存的最低血供一正常血供的25%~30%以上【院前处理】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

4、C(circulation )建立人工循环。

5、有条件场地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6、及时呼救,转运至最近医院。

7、建立静脉通路。

&心电图,心电监护。

【急诊检查】(一)基本检查1、评估气道、呼吸、循环。

2、建立人工通气和循环(持续心脏按压)3、恢复自主循环后分析病因和下列检查。

(1)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3)心肌损伤标志物。

(4)动脉血气。

(5)心电图。

(6)胸部X线(床旁)。

(二)备选检查1、超声心动图。

2、血药浓度。

3、毒理学分析。

【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3、心电图。

(1)心室颤动或扑动、持续性心动过速。

(2)电机械分离。

(3)心室停搏。

4、根据前两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鉴别诊断急性意识障碍(有脉搏):(1)晕厥。

(2)虚脱。

(3)急性脑血管病。

(4)低血糖。

(5)急性气道阻塞。

(6)头部创伤。

【急诊治疗】(一)基本处理1、基础生命支持(BLS)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循环。

(1)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心脏事件、卒中、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ABC),和体外自动除颤器(D)使用。

基础生命支持的处理流程见图1-1。

ttfl IZOSE 其他当地哉做电诞竝叫対一牛册人创£Pfft-咒请播曾沏弼JKJt 整乎曲丼茂FE石人T,呼<SQt圧F边气比如,旳|达到,ALS腌敦若接牧|厂祈Mt.附征图1-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处理流程检査肇i«,低觸在】QtW内黑宦有无肆1•吗?心电蛙护-生倩律征电击tjAtfflJWCPR塩眦人员播收+或审人慣囂勺主并唸削■耳检直悅人孕帚勺L宜至ALS(注:“成人”指〉8岁,* 一个CPR周期包括30次心脏按压和随后的2次人工呼吸;ALS :高级生命支持,CPR:心肺复苏)(2) A :保持气道通畅:①人工或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异物(如义齿、呕吐物);②怀疑为气道异物可采用Hemilich手法排除;③患者取仰卧位,前额用力加压,头后仰,提高颏部,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成垂直;④气道内插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喉罩;⑤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3)B:人工呼吸:①最简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尤其在院外;②在抢救室气管插管前简易呼吸器(球囊一面罩)人工呼吸;③无论何种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一面罩、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的提高;④迅速气管插管后用呼吸机机械通气。

(4)C: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①胸前区拳击: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拳击仅限1~2次。

3组病例研究表现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时胸前区拳击可转复心律,但如室速转为室颤、完全性传房室导阻滞、心室停搏等情况下不能胸前区拳击。

鉴于较少益处和潜在危险,目前不推荐在BLS时应用,在ALS时不推荐也不反对。

②胸外按压方法:按压部位应在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部,两乳头之间,即把手掌放在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只手重叠压在其背上。

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力向下按压。

③要求按压快速而有力,使胸骨下陷4~5cm左右,胸骨下压时间及松开时间基本相等,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

保证胸廓充分回弹,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

④用力按压、快速按压原则(每分钟按压频率100次)。

⑤要耐心持续按压,直到脉搏和血压均恢复正常。

⑥因抢救需要停止按压时,不要超过15~60秒。

⑦建议所有年龄段的病人(新生儿除外,新生儿CPR中所指出生后第一小时还没有离开医院的新生儿)CPR时按压/通气比例为30:2,目的在于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

⑧如果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喉罩等)已经建立,而且为两人CPR,则每分钟通气8~10次,且不用呼吸与胸外按压同步;如为两人CPR,每2分钟交换操作,以免按压者疲劳;如多人参与急救,应每2分钟更换胸外心脏按压者。

⑨心跳和脉搏检查应在5组(或2分钟)心肺复苏后进行。

(5) D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①心脏骤停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室颤),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方法为电除颤;电除颤的另外一个指征是无脉室速。

②现在观点认为如果1次电击未能终止室颤,则再次电击增加的益处也很有限;2005复苏指南推荐在1次电击除颤后立即恢复CPR,而不是以前所指3 次电击。

③不应在电击除颤后立即检查患者脉搏和心跳,而应是重新恢复CPR,5 组CPR(2分钟)后在再检查脉搏和心律,必要时再进行另一次电击除颤。

④关于电击板位置:右侧电极板放在病人右锁骨下方,左侧电极板放在与左乳头平齐的左胸下外侧部。

⑤关于除颤能量:一开始即应用高能量(360J)除颤的观点已得到一致认可,如病人仍为室颤,下一次及以后的除颤能量均为360J,简化了营救人员的操作流程;现代生产的AED和除颤器几乎都是双向波除颤器,使用直线双向波型除颤首次除颤能量为120J,使用双向方形波时除颤能量为150~200J,后续除颤能量相同和选择更高能量;如不清楚厂家提供的除颤能量范围,则可选择200J。

⑥临床上有人主张“盲目电击”(指心脏骤停后尚不知心脏骤停属哪种类型而进行电击除颤),以争取时间,尤其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患者。

2、建立静脉通路。

3、心电监护。

(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处理参见图1-2,见插页)1、心室颤动或无脉室速(1)心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

(2)心电图表现:①QRS波群和T波均不能辨别,代之以连续的不定型的心室颤动波;②室动也是死亡心电图表现,但往往很快转为室颤。

(3)成功救治室颤型心脏骤停,须迅速地联合运用CPR+AED。

2、无脉有电活动(PEA)(1)包括电机械分离、室性逸搏心律、特发性室性心律、除颤后特发性室性心律、严重心动过缓等。

(2)心脏保留心电的节律性,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也不能获得效果。

(3)心电图表现:宽而畸形、频率缓慢(多小于30/min)QRS波群。

3、心室停搏(1)心室完全丧失电活动而处于静止状态。

(2)心电图表现:①出现直线(三个以上导联):②或仅有心房波,窦性、房性和结性冲动不能到达心室;③心室内起搏点不能发出冲动。

(3)心室停搏和PEA的处理基本相同,以CPR和病因(包括并发症)治疗为主,除颤无效,病人存活率低。

(三)药物1、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1)肾上腺素:①室颤和无脉性室速:标准剂量1mg/次,静脉途径/骨髓腔内给药,如未建立IV/IO通路,气管内给药2~2.5mg,每3~5min重复,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大剂量肾上腺素提高存活率和改善神经系统恢复。

②心室停搏和PEA:无较好的疗效,没有证据支持或反对肾上腺素用于PEA,有待进一步研究。

(2)血管加压素:①室颤和无脉性室速:40U,静脉途径/骨髓腔内给药,单剂。

与肾上腺素作用相同,可以替代第一剂(或之后)肾上腺素;②心室停搏和PEA: 一组大样本研究显示血管加压素(较肾上腺素)增加PEA病人存活率,但不能显著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2、阿托品(1)能有效解除迷走张力,用于心室停搏和PEA。

(2)推荐剂量:1mg,iv,每3~5min重复,不超过3剂。

(3)目前多数研究显示其疗效有效,期待更大规模的研究。

3、抗心律失常药物(1)胺碘酮:①用于室颤和无脉性室速病人;②病人对CPR、除颤、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无反应时考虑使用;③临床研究证实胺碘酮可提高这类病人的存活率;④首剂300mg,静脉途径/骨髓腔内给药,如无效,可追加150mg。

(2)利多卡因:①用于室颤无脉室速病人;②3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和胺碘酮相比,ROSC (自主呼吸循环恢复)率低,且更易发生心室停搏;③作为胺碘酮的替代品;④用法:1~1.5mg/kg,首剂,间隔5~10min增加0.5~0.75mg/kg,最大3mg/kg,iv。

(3)硫酸镁:①用于尖端扭转型室速时;②用法:1~2g,用5%葡萄糖10ml 稀释,5~20min内,静脉途径/骨髓腔内给药。

(四)复苏后处理1、如有条件在高级心脏支持的同时就可着手进行。

2、治疗引起心脏骤停原发病(1)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重建。

(2)吗啡、二醋吗啡中毒:纳洛酮。

(3)张力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

(4)心脏破裂:外科手术。

3、维持呼吸循环功能(1)血气分析,胸片。

(2)补液,血管活性药物。

(3)抗心律失常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