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生死场

合集下载

萧红《生死场》读后感

萧红《生死场》读后感

萧红《生死场》读后感《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20世纪初的中国农村社会的黑暗面和妇女的命运。

小说以林达的视角展开,通过他亲身经历和观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遭遇和无力挣扎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劳动人民痛苦境遇的强烈愤慨。

读完《生死场》,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首先,小说所展现的农村社会的黑暗面让人深感唏嘘。

小说中描写了农村贫穷、落后、愚昧的一面,以及封建观念对人们生活的压迫和束缚。

女性在这样的社会里处于弱势地位,被男性视为工具和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和选择的权利。

林达的妻子贞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被迫结婚,被迫做妓女,最终被强迫卖身给富豪,最后又被迫卖身给穷人。

她的命运完全被封建社会的道德和利益所左右,没有一点主动权和自由选择的机会。

这种对女性的剥削和压迫,让人触目惊心,也让我深感愤怒。

其次,小说对于妇女困境的揭示让我深思。

小说中的女性们都身不由己,无法摆脱贫穷和封建的束缚。

贞儿只能嫁给草包子,做贫苦农妇;风儿只能做村寨的妓女,最终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小福儿也是为了生计而只能去跟随坏男人做妓女。

她们的命运都被社会压迫所决定,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

这让我深感悲凉和无力,同时也让我思考起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是否真的得到了改善。

尽管现在女性在法律上有了更多的保护和权利,但社会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依然存在,许多女性依然面临着工作、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和困境。

因此,读完《生死场》,我对于妇女权益的思考和关注也更加深刻。

最后,小说对于社会不公和劳动人民痛苦境遇的揭露和抨击让我深感共鸣。

小说中虽然以妇女的命运为中心,但也贯穿着对社会不公和剥削的揭示和抨击。

小说中描写了农民的困境和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辛酸和无奈。

比如,林达和兄弟们在地主家务工,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却只拿到了一点微薄的饷银,生活依然艰辛。

小说中还描写了地主对于农民的剥削和残酷行径,通过地主的行为,作者表达了对于剥削压迫的愤慨和不满。

萧红最著名的作品

萧红最著名的作品

萧红最著名的作品萧红最著名的作品当属:《生死场》1935年月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

《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胡风改名为《生死场》,是她以萧红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

《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

《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的要求,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坚定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生死场》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社会影响很大。

萧红也因此成为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知名的女作家,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简述萧红《生死场》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简述萧红《生死场》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简述萧红《生死场》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1)萧红《生死场》的基本内容《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写于1934年9月。

《生死场》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对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这部小说的构思开始于哈尔滨时期,全书共有十七节,在第一节《麦场》至第十节《十年》里,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笔调,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生活。

他们身受地主的残酷压榨,一年365天,每天都是背向蓝天,脸朝黑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累跛了腿,还是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在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中,有的妇女生下来的孩子也是畸形的。

小说的后半部,是由人的生存死亡问题而转向了革命前途问题。

(2)鲁迅、胡风对《生死场》的基本评价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胡风在“后记”中则指出:“她所写的农民们的对于家畜的爱着,真实而又质朴,在我们已有的农民文学里面似乎还没有见过这样动人的诗篇。

”“使人兴奋的是,这本不但写出了愚夫愚妇的悲欢苦恼,而且写出了蓝空下的血迹模糊的大地和流在那模糊的血土上的铁一样重的战斗意志的书,却是出自一个青年女性的手笔。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女性的纤细的感觉,也看到了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

”(3)《生死场》的艺术特色①开阔而独特的景物描写与作者强烈感情的交融,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②塑造了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突出描写了他们在抗日民族战争中的价值和意义。

③《生死场》显示了萧红作为一个女作家特有的细致和敏感,小说对人物心态、风土习俗都写得细腻感人,特别在对妇女悲剧命运的描写方面,更显出一种敏锐和大胆的笔法。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生死场》描写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态度。

本文将以《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为切入点,探讨其中蕴含的现代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死场》这部小说。

《生死场》讲述了一个女子静秋的命运,她因为家庭的贫困被迫与一个瘸子结婚。

在这段婚姻中,静秋遭受了丈夫的虐待和歧视,她的人格也逐渐受到了摧残。

最终,她怀有身孕,但却因为无法承受身心的折磨而选择了自杀,以求解脱。

小说中对静秋的描写,使得读者感受到了这位女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妇女地位低下且受到限制。

女性被视为家庭的附庸,她们的人格和自由常常受到忽视和侵犯。

《生死场》中的女性形象,正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生动再现。

静秋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是无数中国女性命运的写照。

她们或被迫婚姻、或受男性暴力、或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受尽委屈和折磨。

这些悲剧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

《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并非仅仅停留在历史的舞台上,而是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封建思想逐渐淡化,但女性地位和权益的保障仍然面临挑战。

女性权益和地位问题依然存在,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职场歧视、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

通过改革和取缔性别歧视,提高女性地位和权益,促进性别平等,仍是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来保障女性的权益和地位。

需要加强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在学校、媒体、社会中,普及性别平等观念,促进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人格和价值。

需要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女性的权益,提高女性地位,纠正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社会应当加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管理和预防,给予受害者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生死场》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残酷现实和女性的悲剧命运。

在小说中,萧红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性们在家庭、婚姻、社会等方面所遭受的苦难和艰辛,展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遭受的不公和压迫。

本文将就《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展开探讨。

小说中所描述的女性命运,可以说是充满了悲剧与苦难。

从女主人公小云、明娘、秧儿到其他的女性角色,她们在这个故事中都经历了种种不幸的命运。

她们在家庭中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受尽了丈夫和家庭成员的虐待和压迫,她们没有自己的人生和自由,生活得十分苦痛。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无一不显示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无助和悲剧。

在小说中,小云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和不甘屈服于命运的女性形象,但她最终也无法摆脱厄运的困扰。

她在家庭中遭受丈夫的压迫和虐待,无法得到婆婆和姑爷的支持和理解,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明娘则是一个不幸的女性形象,她被迫嫁给了不爱的男人,终日受尽欺凌和折磨,悲惨的命运着实令人心痛。

小说中的其他女性形象,如秧儿,她也是一个无辜受害的女性形象,她被迫堕入火坑,最终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

通过描绘这些女性的悲剧命运,萧红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同时也呼吁人们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对旧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苦难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的一些女性问题的深刻探讨。

在当下社会,尽管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着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许多女性仍然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她们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面临着职场上的不公平待遇,甚至遭受家暴和性骚扰。

小说《生死场》中描绘的女性悲剧命运也能引起我们对当代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深思。

通过深入了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不公,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并尊重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努力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我们也应该关注和关爱那些身处困境的女性,给予她们更多的支持和关怀,帮助她们走出困境,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简要概括萧红生死场的艺术风格

简要概括萧红生死场的艺术风格

简要概括萧红生死场的艺术风格
《生死场》是萧红的一部代表作,通过对于人生的描绘和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死亡和人生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首先,萧红在《生死场》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她通过细节的描写,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呈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每个角色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例如,她通过描写一位老人的外貌、神态和言行举止,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生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

其次,萧红在《生死场》中运用了抒情的写作手法,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呈现得淋漓尽致。

她通过抒情的笔触,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呈现得非常真实,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波动和内心矛盾。

例如,她通过描写一位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和悲伤,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生死之间的残酷。

第三,萧红在《生死场》中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不同人物之间的命运和人生境遇进行了对比,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多样性和无常性。

例如,她通过描写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不公,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萧红在《生死场》中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了她对于生命、死亡和人生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她通过生动的描绘手法、抒情的写作
手法和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呈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多样性和无常性。

这种艺术风格使得《生死场》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感悟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思考。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小说,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中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深受现实生活的影响,展现出当时农村妇女的悲剧命运和社会地位的低下。

这部小说也带有鲜明的现代意义,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在《生死场》中,萧红通过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当时农村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

首先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花儿,她是一个贫苦农家的女儿,在家庭的压迫下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选择自己的婚姻。

她被迫嫁给了一个丑恶的老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在对丈夫的不堪忍受下选择了自杀。

其次是小说中的贾二嫂,她与自己的姐姐一同被强迫嫁给了同一个男人,最终被抛弃在艰难的环境中。

这些女性形象都展现了当时农村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她们的人生被社会制度和家庭压迫所扭曲,无法得到自由和独立。

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农村社会中妇女的困境和社会地位的低下。

在那个时代,农村女性的主要任务是生儿育女、料理家务,她们没有受过教育,没有独立的思想,也没有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

她们的人生被早婚、早育所束缚,没有选择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在男权社会压迫下,她们只是家庭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的人生和价值。

她们在生活中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和痛苦,最终被迫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生死场》中的女性形象也带有现代意义,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揭示了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依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妇女在家庭中遭受着各种形式的歧视和暴力。

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提醒人们,应当关注和呵护妇女的权益,保护她们的人身安全和尊严。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呼吁妇女应当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妇女应当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应当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她们应当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不应当被家庭和社会的压迫所束缚。

萧红的《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小说精读赏析」萧红小说《生死场》附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

「小说精读赏析」萧红小说《生死场》附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

「小说精读赏析」萧红小说《生死场》附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编者寄语《生死场》讲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

文中说“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

”鲁迅曾说“从《生死场》,看见了抗日前期的哈尔滨。

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下面我们就随着萧红一起来看看,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日寇铁蹄蹂踊下东北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感受那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情绪。

文本研读(注:蓝色字体处为文章精析)《生死场》节选作者:萧红一那是个繁星的夜,李青山他们第一次在赵三家里大型集会,人们感到缺乏空气一般,连鼻子也没有一个作响。

屋子不燃灯,人们的眼睛和夜里的猫眼一般,闪闪有磷光而发绿。

屋中李青山固执而且浊重的声音:“革命军纪律可真厉害,纪律就是规矩,规矩太紧,我们也受不了,我们自己……”二里半对于这些事情始终是缺乏兴致,他在一边瞌睡,老赵三用他的烟袋锅撞一下在睡的缺乏政治思想的二里半,并且赵三大不满意起来:“听着呀!听着,这是什么年头还睡觉?”小说一开场就刻画了两类人。

一类是以李青山、赵三为代表的革命者,这些人面对民族危机以及农村生活的分崩离析,逐渐觉醒并开始组织人员进行反抗,他们有眼光,有主见;一类是以二里半为代表的麻木者,冷淡者。

人们宣誓的日子到了!没有寻到公鸡,决定拿二里半的老山羊来代替。

二里半说:“你们要杀就杀吧!早晚还不是给日本子留着吗!”小伙子们把山羊抬着,在杆上四脚倒挂下去,山羊不住哀叫。

二里半可笑的悲哀的形色跟着山羊走来。

他的跛脚仿佛是一步一步把地面踏陷。

波浪状的行走,愈走愈快!二里半惶惶地走了一路。

(虽然二里半口头上允许众人拿他的羊歃血为盟,但心理上非常舍不得一直陪伴他的老羊,写出了二里半的仁慈,心地善良。

)山羊被抬过一个山腰的小曲道。

《生死场》的文学价值

《生死场》的文学价值

《生死场》的文学价值
《生死场》是萧红的一部经典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以下是对其文学价值的简要分析:
1.主题深刻:《生死场》以东北地区一个偏远村子为背景,通过描绘人们生与死的挣扎,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坚韧。

作品主题深刻,对人性、生存等古老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深邃的阐释,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2.艺术表现力强:萧红在《生死场》中运用了细腻、生动的笔触,通过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同时,作品中的景色描写也十分出色,与作者的情感相融,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反映社会现实:《生死场》以“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地区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作品具有历史价值,可以让读者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4.对女性命运的关注:《生死场》中描绘的女性形象十分鲜明,她们在艰难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坚强和勇敢。

作品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女性意识的探讨,使其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总之,《生死场》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学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展现了萧红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生死场简介及评论

生死场简介及评论

《生死场》简介及评论林淑君 Sok-Koon Lim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县人。

曾用笔名悄吟。

∙左翼作家。

∙193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4年9月9日完成《生死场》的写作。

∙其他的著作有《跋涉》、《旷野的呼喊》、《萧红散文》、《小城三月》、《呼兰河传》、《马伯乐》等。

∙艺术成就:作品不局限于描绘东北沦陷后的苦难,也强调东北的自然风光及人性光辉的一面。

时间: 19211年至1932年,跨度为十一年2。

背景:中国东北、哈尔滨人物:二里半、麻面婆、罗圈腿赵三、王婆、平儿福发、成业、金枝、金枝娘李青山、李二婶、月英内容简介:全书共分成17章。

一、麦场:二里半为了寻找走失了的羊,不慎踩坏了邻居的白菜,被邻居打了一顿。

他因此觉得养羊不是好兆相,想托常往城里走动的赵三找买主。

二、菜园:成业和金枝在河沿私会。

成业的叔叔福发在得知此事后,便请二里半到金枝家说媒。

金枝的母亲本来并不愿意把女儿嫁到福发家,但因金枝怀孕而无奈答应。

11921年冬,中国东北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因流行性肺炎鼠疫而死去。

这便是书中第九章所提到的传染病。

2第十章虽点明时间跨度为十年,然而哈尔滨沦陷于1932年,故应为十一年。

三、老马走进屠场:王婆为了缴地租,不得已将家中的老马卖到私宰场去。

四、荒山:月英(打鱼村最美丽的女人)饱受病魔的折腾,又遭丈夫遗弃,死后被埋葬在荒山下。

赵三、李青山等农民为了对抗地租加价,组织了“镰刀会”,欲杀了替地主做事的刘二爷。

但,“镰刀会”还没有正式动手,赵三就因打断了小偷的腿而入了狱。

赵三后来受了刘二爷的帮忙,从牢里放出来,对地主的态度有所转变,不再激烈反对地租加价,地租也就加成了。

五、羊群:当上牧童的平儿,在羊背上戏耍时撞倒了主人家的小孩,被主人狠狠地打了一顿,第二天就被辞退了。

赵三于是让平儿和自己一起到城里去卖鸡笼。

季节一过,养鸡人家不再需要鸡笼,赵三生意惨淡,便不再进城兜售,平儿又回去当牧童了。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故事描写了一个普通妇女阿Q第二任妻子的悲剧命运。

她在男人的世界里,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幸福,最终走向了毁灭。

《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同时呼唤着当代社会对女性平等权益的关注。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阿Q第二任妻子是一个被逼入绝境的人。

她嫁给了阿Q,但很快就体会到婚姻的痛苦。

阿Q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男人,对她不关心不尊重,甚至频繁出轨。

她扮演着一个典型的母亲、妻子的角色,为家庭付出了一切,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她的悲剧命运不仅来自于自己的软弱无力,更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小说中另一个女性角色是身为小姨子的小红。

小红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但她却被阿Q当作了一个性玩具。

在阿Q的眼里,小红只是他满足欲望的一个道具,没有任何的尊重和爱护。

小红象征着社会中的弱势女性,她们容易受到男性的侵犯和伤害,缺乏保护和权益。

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提醒我们,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但性别不平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中仍然面临着不公平对待和歧视。

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消除性别歧视。

小说中女性角色的悲剧命运呼唤着社会的关注和担当。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让女性能够在安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生活和发展。

我们也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价值观,培养男性尊重女性的意识,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

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提醒我们,女性需要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自主的人生选择。

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和实力,女性才能摆脱传统家庭的桎梏,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萧红的《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呼唤着当代社会对女性平等权益的关注。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

简要叙述萧红生死场的艺术风格

简要叙述萧红生死场的艺术风格

萧红生死场的艺术风格
萧红生死场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背景,描绘了东北农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现实。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萧红生死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萧红生死场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倾向
萧红生死场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真实地描绘了东北地区农村的社会现实。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场景等都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让读者感受到了真实的生命力。

二、象征主义手法
萧红生死场中采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通过象征来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感悟。

例如,作品中的“月亮”这一形象,常常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象征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探索。

三、浪漫主义风格
萧红生死场中还采用了浪漫主义风格,尤其是在作品的开头,通过月光、雾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浪漫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

四、现代主义风格
萧红生死场中还融入了现代主义风格,如作品中的“碎片化”叙事、“黑色幽默”等元素,让读者感受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萧红生死场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涵盖了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

这些风格的融合,使得萧红生死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作品。

萧红的生死场赏析【范本模板】

萧红的生死场赏析【范本模板】

《生死场》共十七章,书中并没有作者集中笔力刻划的主人公,着墨较多的是二里半.王婆和金枝三户劳动人家的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着重写了月英、五姑姑的姐姐等几个女人的悲惨遭遇。

前十章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前哈尔滨附近的一个村庄“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的生活。

这些看似极为普通的生活却包藏着血和泪的重压。

这些被弃置在荒漠大地的人们,对于生活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但是总摆脱不了穷困的蹂躏和愚昧的捉弄:月英因生病被丈夫折磨致死;年轻的媳妇因难产和受虐待而丧生;王婆因耐不住生活的痛苦而服毒自尽;而金枝的孩子因为丈夫一时气愤而被摔死......他们生活得草率而艰难,同时作品也表现了他们对于这种生活的愤恨与不平.农民们终于在赵三和李青三等人的带动下,组织了“镰刀会”进行了一次自发的反抗地租加价的斗争,斗争虽未正式行动即失败了,然而这次事件所激起的火星,却深深地埋藏在人们心里.作品的后七章,后七章描写“九.一八”事变之后农民历起抗日的经过和情形。

“九.一八”事变后,亡国的现实促使人们从麻木状态中惊醒过来,原来那些似乎浑浑噩噩地生活着的农民们,猛然增加了民族意识,眼光开始转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萧红在这部共17章8万字小说里,不仅写了奴隶的悲剧及其抗争,但她的更多地投身在奴隶之奴隶-农村贫苦妇女身上,通过与女性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体验――生(生育)与死(由疾病、虐待和自残导致的死亡)来反映对于生的坚强及对于死的挣扎的。

《生死场》本文描述了善良无辜的乡村妇女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受尽摧残与折磨后再默默地死的那种无限轮回,着力表现了女性的身体之畸,她们作为男人泄欲的对象和无节制无保障的生育就是她们的生活状况。

首先,萧红是以身体的“畸”变来展现乡村女性可悲的生存状态的,《生死场》前十章中充溢着受病痛折磨所致的身体变形与死亡的毁形的种种可怕之处。

月英是“从前打渔村最美丽的女人",“她是如此温和,从不听她高声笑过,或是高声吵嚷,生就的一对多情的眼睛,每个人接触她的眼光,好比落到绵绒中那样愉快和温暖。

萧红《生死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

萧红《生死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

萧红《生死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萧红《生死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导语】:《生死场》是萧红创作的一部小说,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她以其深刻的女性视角和对生活的深刻剖析而闻名。

她的作品《生死场》刻画了一群女性在乱世中的悲剧命运,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本文将从《生死场》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描写入手,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现代意义。

萧红在《生死场》中刻画了多位女性角色,她们的命运都充满悲剧色彩。

女主人公王小凤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悲剧,她从小就被贫穷和压迫所困扰,被迫嫁给一个丑陋和邪恶的男人,过着悲惨无助的生活。

她的命运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迫,最终导致她跳河自尽。

除了王小凤之外,小说中还塑造了许多其他女性角色,她们或是受到了家庭暴力的侵害,或是被迫成为性奴,或是被迫背叛自己的爱情和理想。

这些女性的命运都充满了悲惨和不公,让人深感心痛和无奈。

萧红通过《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在20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地位低下,受到严格的束缚和限制,她们缺乏自由,无法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这种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使得她们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注定了她们的悲惨命运。

萧红在小说中深刻地揭露了这种不公和不平等,呼吁社会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

萧红通过《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女性问题的思考。

尽管时代变迁,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但在当代社会,女性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歧视和压迫。

在职场上,女性难以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在家庭中,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在社会中,女性经常受到性别歧视和暴力侵害。

萧红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引发了对当代女性问题的深刻思考,唤起了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呼吁。

从《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追求。

萧红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呼吁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珍视,并对压迫和歧视保持警惕。

她在小说中描绘的女性形象,都具有强烈的求生欲和追求幸福的渴望,她们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奋起反抗,为自己的尊严和理想而战。

生死场人物描写原文摘抄

生死场人物描写原文摘抄

生死场人物描写原文摘抄
《生死场》是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东北农村人民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乡村人民在封建统治和侵略者的残酷剥削、压迫下所经历的痛苦生活。

在小说中,萧红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以下是从《生死场》中摘抄的关于人物描写的原文:
“王婆是村里第一个上吊的,并不是她寻死,是命运把她送到死路上去的。

当王婆的丈夫死去的时候,王婆还是个年轻的妇人。

村中的年青人,谁不是来和王婆打趣,王婆虽然笑着,但心里可厌恶他们。

年轻的丈夫死了,她这年轻的心,也就像死了似的,不过她是不能死的,她得挣扎着活下去。

她要养活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就是她的生命。


“金枝的母亲,是一个糊涂的,愚蠢的女人。

她的家就像被狂风吹着的一盏灯,东倒西歪的,几乎要熄灭了。

她并不想到用什么方法,去把灯扶正,只是坐在灯下叹息着,咒骂着,怨天尤人。


“成业是村里出名的浪子,他长得高大,眉清目秀,走
起路来,两条腿笔直地向前迈,很有气概。

但是他的父亲,却不把他当个儿子看待。

村里的人们都说,成业是个没教养的孩子,将来一定要闯祸的。


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还深入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乡村人民的苦难和无奈,以及他们在面对命运时的挣扎和抗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犀利的笔触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揭示而闻名。

她的短篇小说《生死场》描绘了一段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同时也引发了对当代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思考和警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生死场》中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了解《生死场》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在小说中,女主人公阿红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梦想的年轻女子,她迫于家庭的压力嫁给了一个并不爱的男人,并在婚后受尽了折磨和虐待。

阿红在婚姻中失去了自由和尊严,她的生活变得毫无希望和意义。

最终,她选择了自杀,以结束自己的痛苦和折磨。

这样的命运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旧时代,女性常常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她们的命运往往受制于男性的权力和社会的伦理观念。

《生死场》中的阿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形象,她所经历的艰辛和痛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压迫。

即使在当代社会,女性的命运仍然有着诸多不公和困难。

在职场上,女性面临着性别歧视和职业发展的困难;在家庭中,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阿红的悲剧命运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思考《生死场》的现代意义。

通过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我们不仅可以反思旧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也可以深刻地反思当代社会对女性的现状和未来。

从阿红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失去希望和自由的女性形象,这正是当代一些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而这些困境往往是由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所决定的,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变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和态度,为她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阿红的命运也提醒我们女性自身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阿红在遭遇困境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自杀,这说明她缺乏内心的坚韧和勇气。

相比之下,当代女性更需要学会坚强和勇敢,不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职场上,她们都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态度,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困难所压倒。

萧红《生死场》经典语录

萧红《生死场》经典语录

萧红《生死场》经典语录萧红《生死场》经典语录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语录都很熟悉吧,语录具有语言简洁朴素、生动形象、明白易懂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算得上是走心的语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萧红《生死场》经典语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1、草叶和菜叶都蒙盖上灰白色的霜,山上黄了叶子的树,在等候太阳。

太阳出来了,又走进朝霞去。

野甸上的花花草草,在飘送着秋天零落凄迷的香气。

雾气像云烟一样蒙蔽了野花、小河、草屋,蒙蔽了一切声息,蒙蔽了远近的山岗。

——萧红《生死场》2、时间像蜘蛛缕着丝线那样漫长……——萧红《生死场》3、是山么,是山你就高高的;是河么,是河你就长长的。

——萧红《生死场》这场是死的城廓,没有花香,没有虫鸣,即使有花,即使有虫,那都是唱着别离的歌,陪伴着说不尽的死者永久的寂寞。

——萧红《生死场》4、冬天,女人们像松树子那样容易结聚——萧红《生死场》5、母亲一向是这样,很爱护女儿。

可是当女儿败坏了菜棵,母亲便去爱护菜棵了。

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根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萧红《生死场》6、芹一个人住在妇产科里,整夜的幽静,只有她一个人享受窗上大树招摇细碎的月影,满墙走着,满地走着。

——萧红《生死场》7、她们的故事便如流水一般地在夜空里延展开太阳的光线渐渐从高空忧郁下来凄沉的阳光等待宏壮悲愤的典礼来临——萧红《生死场》8、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

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

——萧红《生死场》9、哭声刺心一般痛,哭声方锥一般落进每个人的胸膛。

一阵强烈的悲酸掠过低垂的人头,苍苍然蓝天欲坠了!——萧红《生死场》10、乱坟岗子,死尸狼藉在那里,无人掩埋,野狗活跃在尸群里。

太阳血一般昏红;从朝至暮蚊虫混同着蒙雾充塞天空。

高粱、玉米和一切菜类被人丢弃在田圃,每个家庭是病的家庭,是将要绝灭的家庭。

——萧红《生死场》11、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萧红《生死场》12、深秋带来的黄叶,赶走了夏季的蝴蝶。

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

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

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一、本文概述《生死场》是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东北农村,一群女性在面对生存、死亡、爱情、家庭和社会等多重压迫下所经历的悲剧故事。

作品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承受的无尽苦难和无法逃避的命运。

本文旨在从女性视角出发,深入解读《生死场》中女性悲剧的内涵与成因,探讨萧红如何通过这部作品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悲惨境遇,以及她们如何以坚韧和勇敢的态度面对生活的重重挑战。

通过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萧红的女性观和她在文学创作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反思。

二、萧红的女性视角萧红在《生死场》中运用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女性的细腻情感和敏锐观察力,深入揭示了女性在旧中国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和悲剧命运。

她不仅通过女性的视角展现了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压迫,更通过女性的语言和身体的语言,对男权文化进行了有力的反抗。

萧红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在旧中国东北农村,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命运被束缚在家庭和土地上。

萧红通过描绘女性在家庭中的辛勤劳作和在社会中的受压迫,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女性生存状态的非人性、动物性。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让读者对女性的遭遇产生共鸣和愤怒不平的情绪,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女性意识,引发了对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深入思考。

萧红运用女性的语言来书写女性的身体。

在《生死场》中,萧红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语言,细腻地描述了女性在生育、疾病、劳作等方面的身体体验。

她通过女性的身体语言,将女性的痛苦和苦难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展示了女性身体的脆弱和无力,更对男权文化进行了有力的反抗。

在男权文化中,女性的身体往往被视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和满足男性欲望的工具,而萧红则通过女性的视角和语言,将女性的身体还原为她们自己的,让女性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苦难。

萧红在《生死场》中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语言,深入揭示了女性在旧中国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和悲剧命运。

生死场

生死场

作品介绍《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写于1934年9月。

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

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

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

不过,它在艺术表现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人称之为文本的断裂。

换言之,小说的后半部,是由人的生存死亡问题而转向了革命前途问题。

鲁迅在为《生死场》作的序中,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

《生死场》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为《生死场》创作的封面,萧红设计了半黑与半红的图案。

在经典的男性批评家看来,触目的红色是人民的鲜血。

而在女性批评家看来,那是女人生产时流的血。

在解读《生死场》的近七十年历史中,民族大义的话语占到了长期的主导。

东北的沦陷使得几乎所有的阅读者都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抗日题材作品。

但是,这样的角度却无法解释年轻的萧红为什么如此迷恋描述女性的生育、死亡以及病痛。

当然,激进的女性主义为这一文本的解读提供了一个角度。

但是,这亦并不能解释抗日题材在这里的比重。

而话剧《生死场》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另一种解读的版本:即民族国家的话语与女性身体的交结。

即在民族国家话语的掩藏之下,关心的是女性身体本身。

对身体阐释由成业与金枝之间的私会开始。

在不名誉的男女关系中,女性的身体开始变化,同时连带着羞耻、辱骂、焦虑以及恐惧。

她的相好成业,在得知她有了身孕时是诅咒的――你的肚子真不好使,真不争气!她的父母因此而感到的是羞辱,村民们则是耻笑。

在逃离的过程中,因为她的想念母亲,成业愤怒地撕咬的亦是她的身体。

最终,当她在极度痛苦与屈辱中生下女婴时,她的父亲剥夺了这小生命的生存权。

女性的身体在这里是被使用,被咒骂,被毁坏,以及被扼杀。

原本属于人与人之间最欢愉的关系――男女关系因这女性身体的变化及诅咒被笼罩上了巨大的阴影,而这一切的最直接的承受者,则是身体的主人――金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死场》与萧红的女性主义女性是生命的创造者,没有女性,就没有人类。

然而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女性始终处被动甚至是弱势的地位,女性的人格与尊严从未真正地受到过认可。

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对女性的轻视与残害从古至今从未真正地退出过历史,女性始终是一个被奴役被无视的群体,她们中的大多数一直处在沉默无言的状态里。

萧红是一个身心俱受摧残的不幸女性,一个被家庭、爱情和社会所放逐的灵魂,她一生艰难跋涉,在极端父权制社会的压制下,一直处于一种悲凉寂寞的状态。

在她个人生活方面,她本身就是个在男性傲慢、虐待和一个以女性为玩物而不是平等地位的畸形社会制度下的受害者,这样的被男性伤害的经历从亲情家庭再到爱情婚姻贯穿了她短短三十一载人生的始终。

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的萧红九岁时便丧母,在她眼里,儿时承担着她双倍情感的父亲是“没有热气的鱼类”1,没有情感,一个整天咳嗽吐痰以保持其父亲尊严的怪物,这样的父亲,让萧红对他避而远之。

父亲对于萧红,也许并没有比其他作父亲的更凶残,但他对萧红心灵的伤害却是深重的。

在读书时代,萧红被父亲做主许配给当地驻军统领之子,萧红为抗婚而离家出走,与父亲的决裂,造成了她心灵的严重创伤,使她终身都有一种漂泊无家的惨痛与孤寂。

正是因为父亲的压迫性管教,让她亲身感受到来自父权制的伤害,孕育了她对男权、封建制社会的叛逆思想。

而她的情感世界同样也是荒草丛生。

少女时期感情受骗,被人抛弃在旅馆做人质,这种打击对萧红而言是毁灭性的。

在她与父亲决裂逃离家庭后遇到萧军相依为命,但两人性格不合,常常产生矛盾冲突,萧军的大男子主义更伤害着她敏感脆弱的心灵,即使后来离开了萧军,她的婚姻爱情道路依旧是坎坷曲折。

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萧红认识到,尽管每个女人的命运千差万别,但其生存本质是没有根本差异的,无论是锦衣玉食的贵妇或是贫困潦倒的村女,她们都是男权统治压迫下的奴隶。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萧红将她的视角对向了在这个弱势群体中最无助的一类——农村女人,在同一个阶级中,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处在何等残酷的地位,如果《生死场》中乡村农民的生存境遇是如同奴隶一般的话,那么乡村妇女的生存境遇就是“奴隶的奴隶”。

萧红在《生死场》中所描述的是一群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受尽摧残与折磨后再默默死去的乡村妇女,在漫长的岁月中、在几乎处于停滞的生命状态下重复着这种轮回。

然而她们又是善良而无辜的,无数女人在青春时怀着对爱情的向往中步入了婚姻走进了家庭,然而这种结合是她们爱情“喜剧”的结束,人生悲剧的开始。

婚后的她们无一例外地成为了男人驱使的奴隶和泄欲的工具,整部《生死场》就是用女人的呻吟和血泪凝聚成的一潭苦水。

一、爱情与婚姻女性悲惨的一生首先是从她们幻灭的爱情开始的。

文中的金枝是那样一个美好的少女,她的出现,是在赋有诗情画意的菜圃中,她在小河边钓鱼被清澈的歌声吸引,她在摘柿子的时候想着心上人走丢了神,这是文中少见的温情脉脉的场景。

她追求美好的爱情,大胆地违悖传统的道德观念,与自己所爱的人结合。

成业在与金枝一场疯狂的浪漫之后喜滋滋地回到家里告诉婶婶他要娶金枝时,作为过来人的婶婶马上猜到了河边发生的事,她并没有为成业高兴,而是完全悲伤下去。

她说:“等你娶过来,她会变样,她不和原来一样,她的脸是青白色,你也再不把她放在心上,你会打骂她呀!”面对热恋中的侄子,婶婶一句话就揭穿了成业恋的并不是人,不过是肉欲。

果不其然,金枝在与成业结合以后,丈夫并不爱护她,甚至因为丈夫的泄欲而导致了早产,女儿在生下来不足一个月就被丈夫活活摔死。

《生死场》中的妇女们体验不到为人妻为人母的快乐,两性伦理中只剩下心灵的荒凉,纯真的爱情也早就遭到幻灭。

爱情在这里被男人赤裸裸的欲望代替了,在男人眼里,女人只是丈夫的工具和奴隶。

男人在女人们身上榨取着青春的容颜、性欲的满足和廉价的劳动力,却从未把她们当成与自己相濡以沫的爱人一般对待。

然而爱情对于女人来说是何其重要,甚至是她们是为生命第一性的东西!但是在萧红的小说里,爱情是沉默的缺席者,萧红这是通过爱情的空缺更深层次地揭露出那个时代身为女性的悲剧: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只是作为一个性别符号,没有真正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必然会在无爱的痛苦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2二、生育与母性在《生死场》的第六章《刑罚的日子》中,萧红描述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生育世界。

她先写房屋后草堆上的狗的生育,再写猪的生育,最后再写到女人的生育。

“暖和的季节里,全村忙着生产”,金枝“在炕角痛苦着脸色,她在那里受着刑罚”;麻面婆因生产疼痛而嚎叫,“受罪的女人,身边若有洞,她将跳进去!身边若有毒药,她将吞下去!”;五姑姑的姐姐即将生产的时候,“光着身子,像条鱼似的”在灰尘中爬行、号叫……整个村子里,人和动物的生产互成喧嚣的背景,活在男权社会里被压抑的女性,其生育被降低到了动物的地位。

在这里,生与死的描写都是纯粹动物性的,没有一点抽象意义上的概念,“生”就是女人的生育,它一点都不伟大,她们作为男人泄欲的对象以及无节制无保障的生育就是她们的生存状态。

生育,这一本是人类最崇高、最圣洁的创造性行为,在萧红笔下却成为女性的苦难之源,血光与死亡昭示着女人所经受的是不可逃遁的无价值的生命浩劫。

女性进行人类生命的创造相当意义上已经失去了主动的有意识的成分,而只是一种被动的无意识的生产。

我们看得到“乡村女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的表象,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发现,生育这一本来应该属于女性的神圣天职在这里却只停留在动物的水平面上,女性完全失去了人格与尊严。

生殖活动的神圣感荡然无存,新生命的产生并不是来源于爱情的喜悦和对孩子的向往,而是来自于男人发泄之后留下的痛苦的后遗症,女性处于一种不得不生育的状态,正是这样,女人天生的母爱因为生育的痛苦而变得迷茫。

“爱”的意识已然消失,“母性”被剥夺。

三、死亡与归宿月英“从前是打鱼村最美的女人”,“她是如此温和,从不听她高声笑过,或是高声吵嚷,生就一对多情的眼睛,每个人接触她的眼光,好比落到棉绒中那样愉快和温暖”,但是在丈夫石头般的冷漠与摧残下,被折磨成了形状可怕的怪物:她的眼睛,白眼珠完全变绿,整齐的一排前齿也完全变绿,她的肉发烧焦了似的,紧贴住头皮,她像一头患病的猫儿,孤独而无望。

美丽如花的女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去,生命的尽头只有凄惨而荒芜的乱葬岗收留她。

3萧红是以身体的畸变来展现乡村女性可悲的生存状态的,《生死场》前十章冲意者受病痛折磨所致的身体变形与死亡毁形的种种可怕之处。

月英身后的砖头,那是异常冷而硬的意象,它与那些灭绝人性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象征着残忍、冷酷与荒凉。

正是这一幕幕冰冷的画面告诉我们,那时候中国人人性死灭、心灵冷漠、情感荒芜的精神现实。

《生死场》中展现了女性各种形态的死去,包括疾病、受虐待、生产带来的死亡以及自残导致的死亡,这是生而不得的女性最后的归宿。

萧红通过生与死相亲相伴、相生相克的哲理性表述,体现了她对人类生命脆弱、不堪一击悲剧性思考。

在她眼里,女人似乎永远无法摆脱难产、衰老、疾病、瘟疫、饥饿、自杀等一系列形式的死亡,似乎死亡才是她们的目的,坟场才是她们永久的归宿与家园。

而生,如蝼蚁般为死而生,只是为了继续扩大那片坟场与荒山。

但是文中金枝的命运尽管也如其他女性一样命途坎坷,但萧红并未给她安排一个像其他女人那样悄悄死去的结局。

金枝在丈夫死后到都市去谋生,虽然逃脱了日本鬼子的奸淫,却未能逃出当地流氓的掌心,以至于她后来发出了“我恨中国人”的呼声,受着丈夫和强奸者的双重凌辱,她恨男人超过了对日本人的恨。

她忍饥受迫、受尽凌辱,仍然找不到活路。

回到乡村后,她产生了当尼姑的念头。

于是她来到尼姑庵,准备削发为尼。

但是人去庵空,她连最后这一点希望都破灭了。

世界之大,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地。

金枝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无法想象金枝后来的生活,萧红也没有做出解答,金枝这样的女性如何才能获得解放?这是当时只有二十三岁的萧红所无法回答的问题。

四、坚韧与抗争《生死场》的女性大多数都是在生与死之间做着挣扎,那么王婆这个人物是在生死之外的,几乎只有她才对生命的本质有真正的领悟,而不是局限在轮回的生与死中。

这个饱经风霜、受尽折磨的老农妇,在苦难的生活中有着高尚可贵的品质。

她每天都在含辛茹苦地劳动,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尽管王婆命途多舛,但是苦难并没有改变她作为人的善良本性。

在村中,她几乎成了妇女们的核心,人们尊敬她、信赖她,她也不计成本用心去帮助他人。

她在快生产的麻面婆和李二婶子之间来回地奔波照料着;像亲人一般对待被丈夫虐待的月英,为她擦洗身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王婆温厚的性格与同情心。

4心灵的重创并没有让王婆失去希望,她顽强地生活着,成为“生死场”中挣扎得最顽强、最有韧性的人物。

为了种麦糊口,她丢掉了三岁大的女儿,可是她连眼泪都不敢掉一滴,仍然“整个秋天没有停脚,没讲闲话”,拼命劳动用血的代价来换取麦子的丰收。

儿子被杀后,她悄悄教导烈性的女儿去报仇。

在“镰刀会”失败后,赵三向地主妥协,王婆“同他激烈争吵”,痛斥他“初看起来还像一堆铁,后来越看越像一堆泥”了。

日本鬼子的入侵激起了她的阶级反抗性,一个女人,自觉地加入到男人的队伍中,承担起保卫家园的重任。

她“像个守夜的老鼠”守在会场的门外,为抗日村民站岗放哨,她还经常为地下党收藏文件、枪支,巧妙地躲过敌人的眼线……虽然是长在哈尔滨郊外的一个小农村,但王婆身上却具有新时代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广大妇女求得解放的出路。

“我最大的悲哀和痛苦便是做了女人”,萧红生前最后一句话道尽了她作为女人一生的痛苦与悲凉。

正是由于她切身的女性遭遇,让她的文学创作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对妇女命运的思索和妇女自身生存境况的叙写。

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如何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与精神的自由,这些都是摆在每个女性面前迫切而严重的问题。

作为女性,也许一生会经历很多坎坷与磨难,但无论在何种境地下,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独立追求,都锲而不舍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攀登,去活出女性的自信、充实、品味与价值。

我想这就是萧红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引用及参考书目:1、《萧红研究》(《北方论丛》丛书第四辑)哈尔滨师范大学印刷厂1983年版2、《萧红评传》(葛浩文著)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年3月版3、《走进萧红世界》(单元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