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品课与生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思品课与生活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8-03-19T15:15:18.8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3期作者:白怀礼[导读] 品德课必须让学生们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与学校活动、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相结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255100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品德与生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独特个性——课堂必须延伸。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标志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都集中在课堂上,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往往是割裂的。这样的教学是死的,它无法深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所以,品德课必须让学生们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与学校活动、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相结合。对此,笔者试图以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观点进行如下几点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几个结合的思考。
一、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而活动的本质内涵就是引导少年儿童亲身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完成体验。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明白的一些道理,只有和学校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延伸至班级管理,品德课中的道德规范,很多都可以与班级管理相结合。教师可以把上周品德课的行为目标作为当周或下一周的目标之一,并限期对达标情况进行考核,对达标的学生在“班级阵地”栏中予以表扬。如教学《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一课,教师在开始教学前,让学生观看书上画面,并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讨论:我们做值日时应当怎样分工?除了图中所提示的我们还有哪些工作应当做?讨论后,教师再结合班级值日劳动的情况,制订一定的值日制度,在班级实行,并定期进行总结。在懂得了做值日的安排和步骤后,学生根据前期的值日表现,评选出“勤劳小蜜蜂”。评选内容可侧重某一方面,也可以进行综合评价。这一评选可以作为班级常规而建立,今后每月进行一次,有利于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使品德教学内容得到深化和落实。
2.延伸至中队活动体验是队员的内心活动,别人无法替代。教育者的责任是调动队员的积极性,让队员自觉地“我要体验”,而不是“要我体验”。对于队员来说,没有趣味的活动,便没有吸引力,更难以激发他们参与的主动性,还会影响到少先队的感召力。因此,辅导员在设计队活动时,应注意“趣味性”,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各种活动。活动后的调查显示:队员对活动非常满意,原因是他们在这次活动中可以放开手脚,不受约束,自由飞翔,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表示非常愿意再次参加类似活动。
二、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奋斗的港湾,结合品德教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形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如教学《亲亲热热一家人》,先让学生搜集从小到大跟父母一起照的相片,选择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相片,根据时间排列起来,还可搜集用过的玩具和衣物。把搜集到的内容在小组内讨论,可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们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和成长的快乐。在此基础上讨论:“这份快乐是怎么来的?”“每天父母都为我们做了什么?”“父母是怎么爱我们的?”将学生的记忆大门缓缓打开,一件件小事,一滴滴父母爱,如一股清泉涌出,此时,让孩子们尽情抒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这一内心的情感体验,催化了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促进了学生德育的发展。我们再将行为目标以评价表的形式展现,在下周内落实,并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根据孩子的表现情况给予评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关心体贴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的好习惯。
三、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思想品德是人的灵魂,体现在活动的方方面面,其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对学生而言,“知”并不难,难的是“情”“意”“行”的到位,因为这才是思想品德成熟的标志。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感其情、磨其意、检其行。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的狭小天地,投入到生活大课堂的每个角落,让他们去看,去谈去论,去关注更为广阔的天地。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小学品德教育课的教育教学过程,完善学生美好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各种基本素质的协调、和谐发展,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品德课“回归生活”的理念,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学。从生活中发现儿童的世界是纯真无瑕的,是丰富多彩的,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寻找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活动的主题,在了解、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便会水到渠成。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品德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品德课上的认识。
总之,提高小学品德课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小学生健康品德养成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中感悟体会整个人生,从每天的生活小节入手,从每段日常对话中体味。通过教学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对自己的每一天生活进行回味、反思与总结,体验圆满的人生历程,获得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