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材分析:
教材把该内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个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前三章以及本章非金属硅、氯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体会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对硫元素化合价上的多变性,性质上的特殊漂白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的学科观念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元素观、转化观、分类观、以及化学的价值观等形成辩证的认识,也为后面硫酸、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积累了感性认识的材料。
3.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这些知识为本课酸雨的形成与成分探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在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认识物质性质的多样性,对问题的分析、评价方面不够全面,在实验设计和规范操作方面也有待进一步训练。因此,如何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客观、全面的分析问题,运用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
2.在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学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理、归纳等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提高科学分析的能力,培养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实验探究、证据推理、创新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
3.通过对二氧化硫在日常生活、生产的应用的利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科学风险认知,树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应用及污染防治。
四、教学思维导图:
五、教学过程:
两种银耳对比,右手的银耳吃起
来相对比较安全,左手不安全的
原因是用二氧化硫漂白的,所以
二氧化硫还有另一性质是漂白性
④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
的漂白性。
在试管口套一个小气球,然后加
热试管,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原
理: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化
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并与
氯水等漂白原理对比,同时让学
生清楚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和高
锰酸钾褪色是不一样的。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
板书设计:
一、认识二氧化硫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二、探究二氧化硫
1、酸性氧化物
2、还原性
3、氧化性
4、漂白性
三、应用二氧化硫
六、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以“干红中SO2的作用”为背景,着力弘扬SO2的正面作用,弱化SO2形成酸雨等负面作用,积极体现化学之美,做到“以生为本”。
设计展开四个小组活动,综合利用二氧化硫的四个化学性质,并对比分析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形成一般的探究性实验的步骤:预测性质,,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空气中SO2的来源和防治酸雨的办法等内容由于时间原因,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没有呈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由课内延伸至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