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非专利药开发公司
背景:非专利药(generics)是基本物质专利保护过期的药品。保护期满,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利用其发明创造。但这些药品绝大多数仍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非专利药的开发风险小、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而新药研发是多学科、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国外一个新药从发现到上市平均需要12年时间,耗资10亿美元。因此非专利药是一项巨大的公共社会财富,国际市场成长迅速。据IMS报告,2002~2005年,世界非专利药市场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3%,远高于商标名药CAGR的9%。2006年默克公司的辛伐他汀(simvastatin,Zocor)、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普伐他丁(pravastatin,Pravachol)、辉瑞公司的舍曲林(sertraline,Zoloft)、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唑吡坦(zolpidem,Ambien)、葛兰素史克公司的昂丹司琼(ondansetron,Zofran)以及诺华公司的特比萘芬(terbinafine,Lamisil)等6个重要品牌药物专利过期。据统计到2007年底将有35种重要专利药品到期,为非专利药提供了高达82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而在2011年到2015年间将有市值770亿美元的专利药品期满。可以说,非专利药物的市场潜力是无限的。在药品知识产权与国际接轨前提下,非专利药的开发与生产成为我国制药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因素看,2002年和2003年欧美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非专利药发展的相关法规,欧洲品牌药从2003年开始变原来的“10年完全保护期”为“未披露数据保护期8年,市场独占期2年”,同时非专利药厂商可以在原创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期未过的情况下进行非专利产品开发必需的试验;美国2002年中止了品牌药公司可以通过无数次的注册附加专利获得专利延长而数年屏蔽非专利药竞争的有关条款,从而为非专利药的开发提供了发展空间。
市场定位:随着新药研发速度的减慢,非专利药正逐步成为药品消费的主流。为推动我国非专利药工业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分析世界非专利药工业发展动向和趋势,我们依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非专利药物开发公司”。充分利用微生物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重点研制开发专利期满或是即将期满的微生物药物或原料药(如多杀菌素,纳他霉素,阿卡波糖,奥利
司他),提升我国的非专利药物的综合竞争能力。
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具有亚洲保存规模最大的微生物资源,是我院工业微生物技术实力最强、基础最好、队伍最大的研究机构。在啤酒酿造、微生物酶制剂、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产业化方面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八十年代初,以“维生素C的两步发酵法”数百万美元知识产权的转让为标志,微生物所奠定了自己在工业微生物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同时,以在世界顶尖杂志《Cell》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为标志,开创了我国微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入国际前沿的先河。这两项成果说明微生物所完全可以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上并驾齐驱,创造辉煌。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一直是微生物所的特点。研究所新建的微生物高通量筛选关键实验系统是突破工业生物技术整体发展瓶颈的最关键步骤,也是调整研究模式,建立从微生物资源开发、生物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自主创新体系的根本保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体系的建设:微生物的高通量培养和样品制备体系;自动化样品处理体系;微生物的高通量测定、验证和优化体系;微生物的高通量筛选数据采集和处理体系。计划在五年内完成微生物筛选1000万次,获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超级微生物6-8个,开发出高效生产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基化学品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等若干大宗微生物发酵产品的新技术。“微生物,高科技,大产业”,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视察微生物所时提出的殷切希望。我们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己任,推进我国的非专利药物的产业化发展。
人才优势:
张立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高通量筛选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有16年微生物药物和生物技术研究经验。于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在美国亚特兰大Emory大学药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被晋升为助理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细胞凋亡激酶ASK1和信号传递蛋白14-3-3紧密联系,调控癌症过程。1999年-2003年期间,张立新博士分别在美国Microbia, Inc.公司、Cetek, Inc.公司担任高级科学家、学部主任等职务,构建了用于新药开发的
高质量微生物天然产物样本库,分离筛选出多种药物先导化合物。他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用新型基因工程方法将A.terrus产生降血脂药物Lovastatin的产量提高到现有工业生产菌株的2.5倍。2004年初,他创建了SynerZ Pharmaceuticals, Inc.公司,从事互动天然产物新药的研发。他在美国期间曾参与美国国家卫生部(NIH)的6项基金达上千万美金的支持,每次都顺利地完成任务。多年来,张立新博士主要致力于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十分注重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的结合。他有六部学术专著,11项国际专利发明,发表了60多篇科研论文。他被国际微生物学界多次邀请做大会报告或主持会议,是PNAS,JBC等9个杂志的审稿人,长期担任抗生素学报,应用微生物和生物技术等期刊的编委。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领域中影响系数最高的“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综述(MMBR)”,“当前微生物进展评论”以及“应用微生物和生物技术(AMB)”学报邀请他撰写评论论文。2007年,“美国科学院院士学报(PNAS)”发表了他实验室发现新的互动海洋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文章。并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推荐申报“973首席科学家”,“中国青年科技奖”,“百千万领军人才”。2005年初,久负盛名的Humana 出版社发表了他和美国科学院院士Demain 教授编写的专著“天然产物和创新药物发明”。2002年8月,他应联合国和国际科学委员会邀请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会议暨地球峰会上的世界首脑大会和科学论坛上作了两个30分钟的报告。
车永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9年于南开大学化获学士学位,之后分别于1995和2000年获Clarkson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Iowa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OSI Pharmaceuticals, Inc.和Givaudan Roure,任高级研究员。2005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入选科学院“百人计划”。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生态学观察,以生物活性为指导,从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具有抗细菌、真菌、及抗农作物害虫活性的新结构天然产物,并通过研究结果来阐明所观察的生态现象的化学基础;针对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以各种重要疾病为靶标高通量筛选,目标是发现具有潜在治疗价值、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常规及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极端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天然调味品(增甜、增鲜功效)的研究与开发。先后主持参加国际合作项目“生色化合物库的构建及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和“食用菌中天然调味剂的研究与开发”,国家自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