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七章

合集下载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引言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我们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权威。

同时,在发展中的中国,法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需要积极参与进入,共同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思修第七章将以此作为主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二、了解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法规是增强法律意识的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颁发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法规性文件,熟悉常见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同时,要时刻关注最近的新闻事件,了解最新的法律政策和法律变化,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是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手段。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不应该做出不法之举,但有时候社会舆论、经济利益等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我们必须自觉抵制各种不合法的诱惑,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小题大做”、“无伤大雅”的事情,比如违停、乱扔垃圾等行为。

此外,我们还应自觉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随意诋毁他人的名誉、尊严等。

这些行为都是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四、维护自身权利维护自身权利是个人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产权等权利,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仅有了解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懂得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

如在人身侵害、财产损失等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报警、起诉、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参与法治建设参与法治建设是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其中,比如自己学习法律知识,加入志愿者组织参与法律援助、提供法律帮助等服务,或者关注和参与法律改革进程,促进国家法治建设的进步。

在人权、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法治等领域,可以参与讨论或组织活动,倡导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六、结语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

思修第七章课件

思修第七章课件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 来看, 来看,我国社会主 义法律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顺利 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的法律 保障。 保障。
(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法的要素的一种,即构成法的基本元素之 法的要素的一种, 除此之外,还有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一,除此之外,还有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法律技术性事项。 法律技术性事项。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国家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包括适用条件( 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包括适用条件(假 )、行为准则 处理)和法律后果( 行为准则( 定)、行为准则(处理)和法律后果(制 三部分构成的一般性行为准则。 裁)三部分构成的一般性行为准则。
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 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的本质
资产阶级法学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
1 哲理法学派: 哲理法学派 : 理念的自由
经济以外的其 它因素对法也 有影响。 有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 志来看, 志来看,我国社会 主义法律是工人阶 级领导下的广大人 民意志的体现; 民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的实质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 律是社会历史发展 规律和自然规律的 反映, 反映,具有鲜明的 科学性和先进性; 科学性和先进性;
第九讲 增强法律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在独裁的国家 君主是法律 在法制的国家 人民是上帝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一节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思修法律 第七章

思修法律 第七章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法学基本知识一、法的概念与作用(一)法的概念1. 法的概念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注:一般说来,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

2. 法的本质和特征(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2)法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注:法的国家意志性,是法的核心特征。

国家制定或认可是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

除了“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意志外,法体现国家意志还表现在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

(二)法的作用根据法所体现的意志,法的作用首先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的作用可以分为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

1.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有利于并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组织社会生产、交换和分配;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秩序;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2.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

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的行为。

指引作用又可以分为个别指引和规范指引。

(2)评价作用。

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

(3)预测作用。

法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可以使人们对外部主体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

例如,《合同法》中规定了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4)教育作用。

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5)制裁作用。

法律有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处罚的功能。

二、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一)法律规范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分为规范、原则、概念和技术,而法律规范是法构成要素的主要部分。

思修-第七章

思修-第七章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重点提示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1.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2.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3.法律执行在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4.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3.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4.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5.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四、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主要内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

大学思修教案第七章

大学思修教案第七章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行为规范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自我约束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高尚品格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行为规范的重要性2. 如何遵守行为规范3. 高尚品格的培养教学难点:1.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行为规范2. 高尚品格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行为规范?为什么我们要遵守行为规范?2. 提出问题:高尚品格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二、讲授新课1. 行为规范的重要性a. 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

b. 遵守行为规范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c. 违反行为规范会带来不良后果。

2. 如何遵守行为规范a.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遵守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b. 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c.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

3. 高尚品格的培养a.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b. 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c. 培养勤奋进取的态度。

三、案例分析1. 选取现实生活中违反行为规范和具有高尚品格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行为规范,培养高尚品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行为规范和高尚品格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所在的班级、学校和社会中践行行为规范,培养高尚品格。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遵守行为规范和高尚品格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以“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遵守行为规范和高尚品格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思修 第七章

思修 第七章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宪法 宪法为核心的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 律体系, 2010年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 律体系,到2010年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 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 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 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 义法律体系。 义法律体系。 要有《民法通则》 要有《民法通则》、《合 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 同法》 商标法》 同法》、《商标法》、 宪法 著作权法》 婚姻法》 , 《著作权法》、婚姻法》、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 继承法》 公司法》 《继承法》、《公司法》 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 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 保险法》 证券法》 《保险法》、《证券法》 别行政法。 别行政法。 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 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 法律部门 民商法 等。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 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 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 经济法 范的总称, 范的总称,如《刑事诉 规范的总称。 规范的总称。 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 讼法》 讼法》、《民事诉讼 刑法 范的总称。 行政诉讼法》 法》、《行政诉讼法》、 程序法 仲裁法》 《仲裁法》等。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 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 按照法律的规定 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按照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 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 思考与处理问题,会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 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如, 欠债还钱与法律上诉讼时效的规定。

思修第7章课件

思修第7章课件

20日孙于当日上午 10时20分死亡。救 护站死亡证明书上称其 死因是“心脏病”。4 月18日,中山大学中 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 出具尸检检验鉴定书, 结果表明,孙死前72 小时曾遭毒打。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 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 人员救助管理办法》。2003年7 月21日,民政部颁布了《城市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民法通则
民法
单行民事法律 民商事法律解释
物权法 合同法 著作权法
婚姻法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如何适用〈民法通则〉 若干问题的意见
……
社会法
社会法
劳动合同法
未成年人 保护法
红十字会法…
诉讼法
诉讼与 非诉讼程序法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我国法的渊源
(1) 宪法
体法 表的 现各 形种 式具
所以范天下不一者而归一 ——模式

在西方,从语源来说,西方的“法”一词最早来源 于拉丁文。英语中有law、norm、rule、act等词, 都可以代表“法律”的意思。总的来说,西方法的 词意的核心是正义(公平、公正),是正义的化身, 其次是权利,再次是规则,人的权利之规则。法律 既保护人们正当权利,同时也惩治人的不正当行为 的。法律及其行使与暴力有关,但很显然,暴力本 身不是法,暴力必须受制于法。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威尼斯商人
一位叫做夏洛克的犹太商人靠放高利贷获取 利息,因此被其他“正派”的威尼斯商人所不齿, 尤其是被一位仗义疏财、热心助人的商人安东尼奥 鄙视。有一天,安东尼奥因为朋友巴萨尼奥的请求, 不得已向夏洛克借钱,并同夏洛克签订契约,若无 法偿还欠款,将用胸口上的一磅肉来偿还。后来, 因为商船遭遇风暴意外破产,安东尼奥果真无法偿 还借夏洛克的3000块钱,为此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时,巴萨尼奥的新婚妻子鲍西娅女扮男装,赶赴 法庭为安东尼奥辩护,她要求夏洛克按照契约规定 取走安东尼奥身上一磅肉,但是割这一磅肉必须严 格按照契约执行,就是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不能 流一滴血。夏洛克无法做到,只好认输。这样,夏 洛克不得不主动违约,不仅要不回3000块钱,反要 把财产的一半充公,一半送给安东尼奥,得到了应 有的报应。

思修题库第七章

思修题库第七章
ABCDE
8.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有哪些?
A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B二是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C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D四是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威发生矛盾时,强调服从个人而非服从法律的权威
ABCD
9.法治思维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A法律至上;B权力制约;C公平公正;D人权保障;E正当程序
ABCDE
10.公平正义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A权利公平;B机会公平;C规则公平;D救济公平
ABCD
11.怎么理解权利公平?
A一是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权利主体“不偏袒”、“不歧视”;B二是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C三是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ABC
4.怎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B要把握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C要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与西方宪政划清界限

思修教案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教案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教学要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内涵及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机制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法、法律的概念,如何理解法的本质;2、法制与法治的区别;3、法律的运行三、教学方法本节主要采取课堂讲授。

针对法理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与内容进行简单地分析与介绍,并结合目前法学界就此内容的研究现状予以简单的讲解。

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过程与内容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法律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伴随着私有制、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一)关于“法”的古体字“灋”与“法律”二字的语义的介绍“灋”为一个会意字。

有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三点水的偏旁,意为平,无凹凸,引申为“公平”;第二部分:廌,“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是古代的人们用来判断、明辨是非曲直的一种工具。

第三部分:去,驱逐,放逐之义。

这是一种解释,一种传说。

从文字记载的层面上,据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1][①]记载:“法”具有“公平、正义、正直”之义。

“律”字具有“整齐、统一、一致”之义。

《说文解字》记载“律”字之含义为:律,均布也。

均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的调节音律工具。

(二)法的含义法是表现国家意志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和国家强制力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三)法律的含义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有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教材P133页)2、狭义上的法律(我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②]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由此可见,广义上的法律与法的含义相同。

(四)法律的本质特征事物的特征根源于其本质,是其内在本质的外化及表现特征,是与其他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的不同之处。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思修第七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思修第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根本 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来源、内容、 范围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相关、等值、 互补。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 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 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现工人阶级领 导下广大人民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 自然规律的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 行政法 民商法 经济法 刑法 程序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 法律遵守 法律执行 法律适用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思修第七章

思修第七章

PPT文档演模板
思修第七章
讲程序:从程序出发思 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法律是通过规定明确的 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 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 行为时应先做什么,后做什 么以及如何去做这些事情才 是符合法律的。
生态安全是指国家所处的 自然生态环境能够维系其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法律 制度包括两个部分:我国制定 的有关生态安全保障的法律法 规;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国 际生态安全保护的条约。
PPT文档演模板
思修第七章
6.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
社会公共安全不仅是传统 意义上的社会治安,还包括公 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
PPT文档演模板
思修第七章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思修第七章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PPT文档演模板
思修第七章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首要 利益和最高利益。国家安全 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 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 益。要对境外敌对势力的渗 透、颠覆和破坏活动保持高 度警惕。
PPT文档演模板
思修第七章
四、权利义务观念
PPT文档演模板
思修第七章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的性质
从来源看:法律权利与 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 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 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规 定中推导出来,通常被称为 默示或推定的权利义务。
PPT文档演模板
思修第七章
从基本内容看:法律权利 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 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 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 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 法的利益或自由。
PPT文档演模板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第七章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第七章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第七章第七章主要介绍了伦理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了道德价值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伦理道德的本质和意义,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一、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伦理是研究人类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的学问,而道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伦理是关于道德的理论,它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目的和价值。

伦理与道德紧密相关,二者相互依存。

伦理研究的是道德的理论层面,它通过道德规范、原则和理念的研究,指导人们在具体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伦理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人道德、社会伦理和全球伦理等不同层面的道德规范。

二、道德价值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道德价值的相对性是指道德价值因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个人经验等不同而产生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道德进行不同的解释和评价,因此道德价值具有相对性。

但是,道德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绝对性。

绝对性指的是道德价值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被尊重和遵守。

例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道德原则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是普遍适用的。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相对性使道德在不同文化下有所差异,绝对性保证了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和不可侵犯性。

只有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共同的道德伦理体系。

三、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具备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可以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1. 培养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内心的道德价值观,并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和修正。

坚持追求真理、公正和高尚的道德品格。

2.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和尊严,对待他人的权益和利益要持有积极的态度。

遵循「不伤害他人」的原则,以和平共处为目标。

3. 培养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有勇气承担错误的后果。

关心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接纳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的存在,接受多样性并寻求共识。

思修 第七章

思修 第七章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 现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 和先进性的表现

坚持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借鉴了传统法和外国法 立法改革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中的自由平等 观念、公平正义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 7.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是什 么?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 (二)法律遵守 (三)法律执行 (四)法律适用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权利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
义务 文本上
权威性
分 配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现实的
权 利 和 义 务
(一)法律制定
国有国法,村有村归。如 果把一个村看成一个国家,村 规就是国法…… ——山杠爷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五)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六)培植新型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教材第182-185页)

法律的制定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考研政治思修考点总结:第七章

考研政治思修考点总结:第七章

考研政治思修考点总结:第七章一、核心理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和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

·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和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和法律适用等环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本质要求)、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服务大局(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

·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

·追求公平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在总量上是等值的,功能上是互补的。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靠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二、高频考点1. 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6.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三、历年题型对这一章的考察,在2011年、2012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单选题型,在2011年、2012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多选题型。

单选和多选题型考察的内容都比较简单,因为法治理念比较深邃,考察起来比较复杂,所以这一章对广大考生的考核大部分都是基础知识的考察。

思修第七章补充资料

思修第七章补充资料

第七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1.依法治国的含义和要求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基本要求:(一)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三)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表现在:对于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按法律的同一尺度一体对待;所有公民的各项权利遇到侵犯时,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等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同等的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3.证据的含义、特征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诉讼中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或者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真实材料。

证据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客观性,即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之事实,任何主观臆断和假材料都不能成为诉讼证据;二是关联性,即诉讼证据必须与特定之案件有内在之必然联系,与案件无关之事实不能作为证据;三是合法性,即诉讼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之形式,并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数据。

4.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的含义、内容?含义:法律思维方式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价值取向.内容: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权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1)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维方式是公民就具有的基本法律修养,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要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必须要培养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思维方式.(2)重证据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在诉讼程序中是凭借证据来认定相应事实的,并以此作为适用法律的根据,这就是重证据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证据意识,注意保存和搜集证据.(3)讲程序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因此,讲程序是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5.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思修题库第七章

思修题库第七章

思修题库第七章(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B )行使国家立法权。

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地方政府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C )。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3.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A )。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B )。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5.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D)。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6.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B ),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A.国家公务员B.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社会组织D.公民7.法律适用是指( C)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D.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D )。

A.行政机关B.立法机关C.司法机关D.人民群众9.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B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10.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C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11.( A)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和运行机制。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3、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4、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5、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3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7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的本质
2、法律的概念
8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1、法律的本质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4
(六)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既立足于中国实践, 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继承中国优秀的法律传 统,又吸收外来有益的法律文化。 2、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 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历年,不断提高维 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基本法律知识,增强 公民法律意识。
35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国家安全是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家安全观 (三)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
36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一)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 《国家安全法》、《刑法》 (二)国防安全法律制度 《国防法》、《反分裂国家法》、《兵役法》、 《军事设施保护法》、《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 (三)经济安全法律制度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法》、《外商独资企业法》、《中国人民银行法》 《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 《矿产资源法》、《节约能源法》
11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由法律部门构成的,法律部门则是依 照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的手段为标准,对法律进行 的一种分类。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的主要法律部 门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程序法。
12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15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二)法律的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 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以及履行职责和 义务的活动。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 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16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28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29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0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依法行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 思主义政党执政的一种基本方式。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1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2、提出法律议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 文件等制度,要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的制定
(二)法律遵守
(三)法律执行 (四)法律适用
13
视频:有法可依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14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法律制定的概念、程序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 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立法程序:法律草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 法律草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案例:谁有权制定法律?

有一个典型案例,说的是某村有一公共果园,常有 村民饲养的牲畜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村委会为此召开 村民大会,提出今后若再有此类事件发生,村委会有权任 意处置这些牲畜。村民大会当场举手表决,以三分之二多 数通过了这一规定。有一天,村民孙某的两只山羊再次进 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时被守护人打死。孙某遂将村委会告 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并声明表决时自己并未举手同意 这一规定。
5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案例分析

本案中村委会的行为不是立法活动,村民大会通过的 规定不是法律,不是法的表现形式,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因而,孙某有权依法获得赔偿。这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法 律的特征和创制?
6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33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法院审理认定二被告系共同犯罪,他们利用国家工作 人员的身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并向境外泄露,构成为 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吴某系主犯,马系从犯。根据 全国人大《关于严惩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补充规定》,判处 吴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马某(认罪态度 好)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二被告上诉,二审 法院驳回上诉,维护原状。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27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7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1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认识到 市场经济需要每个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律素质,从而增强法律 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更 好地实现以法治国的方针。
22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1、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 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
2、要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 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3、要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 4、要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体制,逐 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 5、要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
18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19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 ——十六大报告
34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案例分析
在本案中,被告人吴某、马某向境外人员提供的江泽民《在中国 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送审稿),损害了国家安全, 因此,应当定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可见,当行为人向境外人员告知国家秘密,只有达到危害国家 安全程度的,应当认定为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 密情报罪。
25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问题探索

1、法律的一般含义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 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6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3、全面、正确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保障法制统一、政令畅通。
4、基本形成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 5、基本形成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使 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6、使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 7、使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 高。
32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案例:吴某、马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案
被告人:吴某,男,31岁,某通讯社编辑。 被告人:马某,女,29岁,某通讯社编辑。 一审查明:1992年3月被告人吴某与前来北京采访七届人大五次 会议的香港《快报》的记者梁某相识,梁唆使吴某搜集中共十四大的 报告稿。同年10月4日,吴利用工作之便,将本单位的有关人员内部 传阅的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送审 稿),私自复印一份,当日下午,吴某指使被告人马某按事先约定的 地点,将报告非法提供给梁某。尔后,梁某私自安装传真机,将报告 发送给《快报》,10月5日,《快报》全文登载了报告。梁某于10月 21日,给吴、马人民币兑换券50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