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浅谈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
浅谈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摘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提出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要在这个改革的浪潮中,探索有效的教学形式,改变教学尴尬的境遇。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思政课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这份文件的出台给各所高职院校的改革提出了思路、方向和改革的目标,从而使各高职院校的改革更加深入。
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教学改革方面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开始探索专业改革,把专业建设与市场经济、市场需求、未来趋势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大力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的份量。
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思政课在这场改革中不应该落后,直面思政课教学中的空洞无力等现状,使思政课教学走出更宽阔的境地。
二、思政课教学的任务及现状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思政课的这些任务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改革开放这个大环境中,接受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碰撞。
随着网络的普及,又加快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曾几何时,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大学生中间流行看韩剧、穿韩式时装;又在不经意中发现大学生觉得圣诞节比元旦节更有浪漫气息,而像中秋节、端午节在大学生看来只是年长人过的节日;大学生追求个性解放,自我、独立、自由,把一些中国传统道德视为思想保守……。
浅谈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辅助制造实用软件教学改革
学生在项 目实施 中训 练操作技能 、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 , 独
立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设计与加 工创新能力 , 体验
A to。 a d e Ju agV ct nl n eh i l ol e uh r d r ̄ ij n oai a a dTc n a C lg, S i o c e
体 改革 措 施
造型与车削加工 、 实体装配模 型的刀轨设计 、 平面腔体类零
件的造 型与铣加 工、 曲面零件的造型与三轴加工 , 模具型腔 类 零件 的造 型与 铣 加 工 、空 问 凸轮 和 叶 轮 叶 片 类 零 件 造 型
与 多轴 加 工 方法 与过 程 。
关键 词 高职 工 学 结合 辅 助 制 造 实用 软 件 教 学 改革
要求 。
Ab t a t T i p p r t Ai e n f cu i g P a t a o _ s r c h s a e h” d d Ma u a t r r c i l f wi n c S
t ar ”c w e ou r e s
.
Th o h t ” mbia in”t e p a tc la pl— r ug he Co n to h r ci a p i
Ke r s h g e o a in le u ain c mb n n o k w t y wo d ih rv c t a d c t ;o i ig w r i o o h su y C t d ; AM t i ot a e ta h n e o ui t s f r ; e c i gr f r ly w m
要 突出实践性和技能训练 ,工学结合”是高职 院校培养高 “
技 能人 才 的一 种 新 的 教 育 教 学 模 式 。工 学 结 合 的 教 学 模 式 最 明显 的特 点 是 在 教 学过 程 中 工 与 学 交 替 进 行 ,注 重 的是
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在我们将介绍该主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我们将分析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历史演变、国内外发展现状、改革实践和创新探索。
在我们将展望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对其的建议,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希望能够深入探讨高职工学结合模式,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模式,改革,探索,概念,特点,历史演变,发展现状,实践,创新,未来发展趋势,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工学结合模式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与工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企业共建等形式,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高职工学结合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实践中,虽然高职工学结合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与企业合作的深度、教育和培训内容的匹配度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和改进。
对高职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对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明确其在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结合、促进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需求对接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实践经验,为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结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厘清其实质和内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原理;二是探讨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脉络和演进趋势,为今后的改革提供经验借鉴;三是调研国内外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和成效,为我国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启示;四是探讨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实践和创新探索,总结成功案例和失败经验,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借鉴与警示。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探讨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探讨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内容为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学校在实施课程改革时必须做好上中下“三层设计”,按照“顶层管理、中层服务、基层核心”的思路开展工作,每个层面考虑该层面的问题,履行其具体的职责和内容,才能保证改革扎实有效。
1.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管理层面的设计,是学院管理层对课程改革的整体设计,其内容包括:(1)革新理念,通过组织学习文件、参观考察、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校内研讨等各种形式,渗透有关课程改革的思想,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激发广大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热情,为课程改革营造氛围。
(2)成立机构,课程改革牵涉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必须有统一的领导机构,而且该机构能够影响和协调全面的工作,能够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保障课改顺利进行。
(3)明确机制,制定课程改革的实施计划,依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划课程改革实施的进度;规定立项的程序、审批条件;明确项目运行的经费支持力度及使用办法;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督促考核机制等[3]。
2.中层设计。
中层设计是服务层面的设计,是创造有利于课程改革实施的环境与条件方面的设计:(1)进行课程改革团队(必须是“双师结构”)的建立。
学校人事部门和教学部门结合,选择师资力量强的专业教学团队开展课改工作。
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比较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熟悉生产过程,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每个成员都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教师。
这是理想的教学团队组成,但是如果不能达到此状态,则同时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实现上述目标。
第一,充分利用“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一般学校的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理论水平,所欠缺的就是现场工作的经验,鼓励甚至建立政策机制引导教师下企业锻炼,下基层调研。
专业教师通过下基层了解了现场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技术应用的程度、行业发展的动态等,积累实践经验,返校以后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课程改革的思路,也就更加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工作。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 方法,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支持力度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 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地 位,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
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增加财政投入
政府应增加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 学改革的财政投入,支持学校开展 实践教学、建设实训基地等。
设立专项基金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 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推进工学结 合教学改革。
革。
3. 面临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学生管理难度 大、安全问题难以保障等问题。
2. 实施过程的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 实习,同时进行理论教学。
4. 解决方案
通过加强学生管理,与企业共同制定 安全管理措施,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 通协调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05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 践的启示与建议
完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应构建科学、完善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 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加强实践教学
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创新教学方法
学校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任务 驱动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
浅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浅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话题。
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工学结合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能够适应,并在新时代中发挥作用的专业技能人才。
一、什么是工学结合模式“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课程设计思路,它融合了工学和教育学两个学科的知识,将学习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等多个环节相互关联,形成了一种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内容单一化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体系中,理论课程主导,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显得较为欠缺。
而各类企业在招聘新人时,青睐的都是实践能力强、应用能力强、学校能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都是从实验室中培养出来的。
因此,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一项当务之急。
1. 掌握核心技术工学结合模式将重在实践应用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突出核心技术的学习。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技术,更好地掌握核心技术。
2. 强化实践环节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非常重要。
因此,课程设计应当突出实验室的建设,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
孕育优秀的技术人才,必须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执行本身的实践操作,掌握实践技能。
3. 树立品牌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树立自己强大的品牌特色。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来树立自己的品牌特色。
课程设计时,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重点培养能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四、总结工学结合模式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思路,通过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培养实际能力强、应用能力强、思考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多元化地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持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浅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更是紧迫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将工业实践和学术理论相结合,培养与工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技术、管理和经济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办学理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进行浅析。
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起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课程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之更符合社会实际需求。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实现产教融合和共赢。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要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实验室建设,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工具,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实际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和挑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合素质是指学生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包括课程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和科研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与他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效果和质量。
浅谈工学结合下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
浅谈工学结合下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必须不断改革,注重职业导向意识、树立服务意识、加强现代科技信息意识,才能适应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需要和新趋势。
关键词:思政教学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既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必须积极转换思路,才能适应当代教育发展。
1 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够重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改革重点。
一方面.它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使抽象的理论原则转化为生动的客观现实,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它也符合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和锻炼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
然而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一直存在着“工”与“学”“结不上、合不拢”的难题。
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普遍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专业课程建设,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二是高职思政师资配备还远远满足不了思政课“工学结合”教学的需求。
1.2 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缺乏对思政“工学结合”教学的深入研究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只重视课程的的理论性和思想性,而忽视了它的实践性,从而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
没有对工学结合的思政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更缺乏一套规范的具有高职“工学结合”特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
以至于思政课教学流于形式,从而停留在自发、随意、即兴的层面上。
2 工与学在高职思政教学中的结合之道2.1 把握好工学结合的内涵,处理好工与学在思政教学中的关系在“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院校来说,思政教学中的工学结合能帮助高职学生在接触社会现实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研究社会问题中提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与现实的互动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勤于思考;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精神,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浅析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浅析摘要】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本文在总结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几点分析。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高英语教学改革;浅析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一定位决定了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校特色,高职院校需要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中铺开。
高职英语教学为适应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已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改革的力度不大,并且教育课程的开发都是围绕学科性课堂教学进行的,较少思索工学结合的教学及课程改革。
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它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目前,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方法,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步完善和规范。
但是,英语教学却没有与时俱进,既没有明确的职业性特点,又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只停留在表面上,结合不够。
仍然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实行工学结合,则要求“以就业为导向”,追求的是“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本”、“以能力为本”。
工学结合倡导的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职英语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还是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方面教师能力素质不够,难以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环境。
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整体素质偏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浅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浅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高职教育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了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具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在职场中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难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产业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进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改革。
一、工学结合模式是什么?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将理论课程与职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强调知识的应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工学结合模式则更注重应用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1、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注重工学结合模式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中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注重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了解实际的职业要求和工作环境,让学生具备更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3、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和仿真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4、注重学科的整合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应该注重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将不同的学科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有更好的综合能力。
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的要求。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3、注重学科的整合,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4、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四、结语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好的贡献。
浅谈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宁夏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使 学 造 的办 学体 制 。 以服 务 为宗 旨、 以就 业 为导 向 的职业 教 育发 设 , 学 生 不 能 从 学 校 教 学 中 了解 企 业 , 到 技 术 。 成 教 学 对学 生 的 吸 引力 不 大 , 习积 极性 不高 的现 象 , 学 同时企 展 方 针 , 求职 业教 育 实行校 企 合作 、 要 工学 结合 、 岗实 习 顶
现状 分 析
20 0 9年 1 0月机 电系提 出 了 “ 企 共 融 ,双 核 管理 , 校
‘ 学导 ’ 学 , 导 工教 合 一”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装备 制 造 工 业 是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 重 点 发展 的传 统 优 我系 为 全面 实施 学校 示 范建 设 项 目要 求 内容 ,在 O 8 势 产 业 , 有被 誉 为“ 国第 一 座智 能 网络 化机 床 制 造 工 级机 电一 体化 班 全面推 广 这一人 才培养 模 式试点 , 拥 中 目前试 厂 ” 宁夏 小 巨人 机床 有 限公 司 : 有 创 立 中 国机 床 制 造 点 工作 已取 得 阶段 性 成果。 的 拥 业“ 河”“ 大 、 长城 ” 大 品牌 的大 河 数控 机床 制造 有 限 公司 两 和 宁夏 长 城 数控 机床 有 限公 司 : 有全 球轴 承 制造 业第 二 拥 大 公 司德 国舍 弗 勒集 团旗下 的富安 捷铁 路 轴承 ( 宁夏 ) 有 限 公 司 等一 批 在 国 内外具 有较 大 影 响力 的机 电产 品 制造
高 职 教育 的发展 和社 会 的 需求,表 现 出教 学 形式 单 一、 偏 理 论化 。 同样 , 高职 教育 的企 业 需 求性在 教 学模 式 中 也没 21 0 0年 7月 , 家颁 布 了《 国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 改 革和 发 在传 统 的教 学模 式 中, 学模 式 照搬 高 教 展 规 划 纲要 (0 — 0 0年 )。纲要 中特 别强调 了职 业 教 有 实 质 性 的 满足 , 2 1 22 0 》 等 教育 统一 标准 , 乏具 有地 方特 色 的教 学模 式及 课程 建 缺 育 的重 要性 , 求 建 立健 全政 府 主导 、 要 行业 指 导 、 企业解 决 学生 能 干、 干 的 问题 , 通 业 不 能从 学校 接 收符 合企 业发 展 需要 的学 生。进 而言 之 , 要 会 并 我 区 的高职 教 育现 状也 存 在着 相 同 的 困境 。 因此, 新 一 在 过 学 生学 习和 掌握 的技 术和 技 能 , 显著 提升 职 业教 育 的吸 轮 教 学 改 革过 程 中 , 何 把 “ 企 合 作 、 如 校 工学 结 合 、 企 共 校 引力和 社 会认 可度… 。 融” 的理 念 引入 到我 区 教学 模 式 改革 之 中 , 不 仅 有助 于 这 21 0 , 院 为 了加 大对 外 的影 响力 及 美誉 度 , 强 1年 学 加 为建 立具 有 区域特 色 的高职 教 与 行 业 企业 的联 系与 合作 。积 极 实 施 “ 企入 校 、 引 引企 入 我 区 高职教 育 的深 化发 展 , 育 课程 体 系做 出应 有 的贡 献: 且也 可 以 为我 区装 备 制造 而 系 ” 进 一步 密切 与 企 业 的 关 系 ; 范 校 外 实训 基 地 管 理 : ; 规 增 加 合作 企 业 ; 动校 园创 业 街 运行 工 作 : 办 职 业 教 育 等 行业 的发 展 , 为机 电类 专业 的建 设发 展提 供 了 良好 的 启 创 也 机遇 和 广 阔空 间 , 实现校 企共 融 的 目标 。 以便 更好 地促 进 集 团试 点工作 。 。 在工 学结合 教育模 式下 , 如何 改革 高职数 学教 学模 式 , 我 区经济 建 设的发 展捌
浅析“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浅析“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摘要】通过“工学结合”模式,积极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使其内容至体制都符合新时期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本文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较大的变动,从传统课堂教学培养模式,逐渐转变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极大促进高职院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
“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是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重中之重,对此,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新的模式下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新的方法、新的内容及新的思路,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工学结合”模式下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在实践操作中熟练并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增强各方面的技能,为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学生的思想特征,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学生较为关注的话题引入思想政治的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意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诚信教育、服务意识教育及团队合作教育等。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为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因此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
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
文_教育教学54摘要: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主线,改变英语教学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是高职英语教学满足高职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实践。
文章立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策略随着职业教育的进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途径。
将工学结合模式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解决校内英语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利于英语教学符合高职职业教育的特色。
一、重视高职英语听说教学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改革高职英语教学,让高职英语教学实践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过去的英语课堂中,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以阅读为主,当前英语学习则以听说为主。
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要重于其阅读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英语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开口说英语,在工作中应用英语。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因此,英语学科的实践性较强。
让英语成为学生的交际工具,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师要意识到让学生掌握、应用英语,是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
比如在讲解《Greeting People You Meet for the First Time》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与人打招呼,了解在不同场合初次遇见时应当用哪些语言。
课本中有不同场合的对话,教师要在课堂中借助学生未来的工作情况设计情境,让学生开口说英语。
将英语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操练英语交际,才能让高职英语更有趣,让工学结构教学模式得以落实。
二、结合专业特点改革英语教学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具备阅读英语文章与基本翻译能力,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应用,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向,“够用”则是英语教学的原则。
高职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特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是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应用英语解决问题。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统 的一张试卷 、 百分制考 核难 以符合 高职院校人 才 培 养的需 要 ,考核 方式 和考 核形 式应 采用过 程考
核, 实行等级制 。考核形式 的改变促进 了教学方式 的转 变 , “ 为 工学 结合 ” 实训 教学工作 的开展奠定 了
基础 。
般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 3 、在实验 实训 和实 习条 件建设上 突 出真 实职 业环境 的“ 教学做” 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 的实施 要求 将学 生 的学 习过程 与工 作过 程归结 出专业人 才的知 识 、 力与 素质结 构要求 。 成 与 岗位 工作 对 接 的 能 形
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 中要制订校企合作 的 长效运行机制 。 实现 与企业共 同管理 人才培养 的过 程, 提高企业 参与人才 培养的主 动性 和积极性 。这 就对教 学管理 提 出建立 灵 活 的教 学 管理制 度 的新 要求 , 以适 应这种模 式运行的需要。 2 在 教学 团队 管 理上 要 求 突 出 “ 、 专兼 结合 ” 工学结 合人 才培 养模 式 ,实施 需要 一支 “ 专兼 结 合 ”的教学 团 队。 因此 ,对 教学 团队 的管理方 式 要发生 变化 ,一 是要研 究采 取什 么 方式 ,将企 业 中的能 工巧 匠和 技术 与管 理骨 干聘请 到 学校 来承 担主要 实践技 能课 的教 学 ,并解 决 企业人 员企 业 工作 与教学 任务 之 间的矛 盾 :二是 要研究 用 什么
练职业 动手能力 , 教师 的职责更 多的是训练学生 。 4 公共课教 学改革 。为便 于院 系开 展“ 、 工学 结
能养成 、 项核心 技能形 成 、 专 职业 环 境下 的综 合职 业技 能培养 ” 的职业技 能形 成 内在要 求 , 建立 校 内 生产性 实训 与校 外顶 岗实 习有 机衔 接与 融通 的教 学环境 , 实现“ 教学做 ” 一体化 , 教师在做 中教 , 学生 在做 中学 。 4 在教学管理模 式上要求突出灵活性 。工学结 、 合人才 培养模式 的实施 具有很 强的灵活性 , 要求我 们要创 新 以学分 制及 弹性 学制 为核 心 的一 系列教 学管理 制度 , 实行柔性 管理 。一 是 当前 高职教育 以 真实 ( 企业 ) 工作 任务 为载 体 的工学 结合 人才 培养 模式 的改 革 . 面推 动课程 体 系 、 学 内容及 其教 全 教
浅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浅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廖文娟(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536000)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通过工学结合引导课程的设置与改革,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推进“产学研”的深入发展,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教学模式近年来,工学结合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各大高职院校广泛开展与实施。
工学结合模式重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应用的一致性。
这种课程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实习基地的一体化,确保学生的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的结合。
随着社会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工学结合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主流,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建设与发展。
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院校课程的特征:第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分析和职业活动为基准进行课程的设置与设计。
第二,工学模式的基础是校企合作,教学课程的开展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以客观要求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
第三,工学结合以建立校企一体化为本,强调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性,推行订单培养、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方式,为培养高水平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相关学科课程改革较为滞后,授课依然采用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并没有遵循“工学结合”模式的需求对课程进行改革。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相背离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开设目的是通过教学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服务。
但是我国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多是围绕教育部的考试目标,与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相悖离。
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是引导教师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但是现在高职院校只是将考试当作课程教学的目标,在功利主义影响下,学校以考核任课教师的教学业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即考核教师教学的指标。
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些学校过度关注学生成绩的培养,而忽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背离,从而无法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提供服务。
浅谈高职教学的新模式——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探析概要:“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的高等数学的改革,还存在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优化完善,最终成为可以适合高职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
尽管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模式已根据社会的具体情况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但是仍然有很多细节的问题存在。
新的数学教育模式在适应性上也伴有相应的压力。
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所差异,“工学结合”模式诣在培养学生理论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下,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和理论应用化训练是高等学校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所以相应的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的课时安排就会受到压缩,课时数就相应地削减。
其次,由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对数学基础的掌握程度也有很大区别并且整体的素质比较低。
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录取的新生分数相对低,且数学基础也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本科院校相比,在智力水平上难免存在一定差异,这表现在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应用能力上,数学作为一门较难的基础工具学科,对于本科院校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更不用说高职院校,因而在数学的学习上,学生们存在畏惧心理,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存在逃避行为,这使得本来课时就少的数学教学,其效率进一步受到削减。
受上述现状的影响,数学教学改革中怎样才能真正体现数学课在培养高职人才时的重要地位;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数学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开发数学教学成果,使其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其他专业技能的培养,尽可能做到能够直接满足未来就业、专升本及其他学习和工作中的需要,增加学生的出路的多样化;怎样才能更好地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技能致用,让学生能够学到实用性的数学技能来强化其他专业学科的应用;此外在数学教学课时少任务重的背景下,怎样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实际需求。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的几点建议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资源和环境,学生以职业为导向,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课外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学生从中获得不少利益。
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学改革
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学改革[摘要]本文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出发,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如何将工学结合运用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实现校企合作的“多赢”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教育模式校企合作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类型特色的创新,它向我们提出了需要创新出符合中国特色、符合学校特点的新的高职教育模式。
如今,有许多鉴国外先进、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等等。
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工学结合模式有诸多优点,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提供创新的理论支撑,解放思想、明确方向、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一、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工学结合模式(Work-integrated Learning)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和教育路径。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教育部所发布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做中学”是其表现形式上的基本特点。
工学结合的课程内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开发的方法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内容的载体是综合性的学习/工作任务(具体形式多数体现为项目教学)。
课程实施以行为导向学习为主。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与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能够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这与产学研结合不同,产学研结合的主体依托是教师和科研人员,主要是通过科研项目作为载体,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生产,同时也提高科研与教学水平。
但是学生参与和受益面不如工学结合的来得大。
二、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需要制定一个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培养方案。
浅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浅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已成为一种趋势。
不同的学科领域对于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需求,而工学结合模式无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模式,它既符合社会的需求,也具有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展开浅析。
我们需要明确工学结合模式是什么。
工学结合模式是指通过将学校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模式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也能够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首先需要注重实践性教学。
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将实践环节融入到每个专业课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于工程类专业,可以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和实习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管理类专业,可以设置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际管理项目,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管理中,提升综合素质。
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需要注重课程的质量。
在课程质量方面,不仅需要注重理论教学,更需要注重实践教学。
在传授知识的需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需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提高课程质量,才能更好地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也只有通过提高课程质量,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又能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需要注重实践性教学、课程质量、课程的更新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也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与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我区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为例,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标签: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2010年7月,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纲要中特别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要求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重点解决学生能干、会干的问题,并通过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和技能,显著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1]。
2011年,学院为了加大对外的影响力及美誉度,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积极实施“引企入校、引企入系”;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关系;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增加合作企业;启动校园创业街运行工作;创办职业教育集团试点工作。
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如何改革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于我们从事高职教学的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1 我区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装备制造工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拥有被誉为“中国第一座智能网络化机床制造工厂”的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拥有创立中国机床制造业“大河”、“长城”两大品牌的大河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和宁夏长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拥有全球轴承制造业第二大公司德国舍弗勒集团旗下的富安捷铁路轴承(宁夏)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机电产品制造骨干企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把先进装备制造作为科技发展的七大重点领域之一”。
这充分说明了先进装备制造业在推动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全区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也为机电类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空间。
由于大量现代化生产设备的引进、应用、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和维护等,需要一大批机电类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因此,我们必须要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具有职业性、开放性、示范性的工学结合的机电类教学模式,以体现高职教育对我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2]。
我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注重外延的发展而难于顾及内涵发展,及对教学质量及目标不明确,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单一的重知识培养的“学科中心”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设置,此种教学模式可简单归纳为: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专业知识——专业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表现出教学形式单一、偏理论化。
同样,高职教育的企业需求性在教学模式中也没有实质性的满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
照搬高等教育统一标准,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及课程建设,使学生不能从学校教学中了解企业,学到技术。
造成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同时企业不能从学校接收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学生。
进而言之,我区的高职教育现状也存在着相同的困境。
因此,在新一轮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共融”的理念引入到我区教学模式改革之中,这不仅有助于我区高职教育的深化发展,为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且也可以为我区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也为机电类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空间,实现校企共融的目标。
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区经济建设的发展[3]。
2 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2009年10月机电系提出了“校企共融,双核管理,‘学导’导学,工教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為全面实施学校示范建设项目要求内容,在08级机电一体化班全面推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五环的颜色是职业技能资格不同等级的代表色。
它是职业技能鉴定中,技能等级不断提升,达到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象征。
同时,也是我们教改中分层次递进的胸牌代表色,象征着我们学生向高技能人才前进的步伐。
在几年的创建过程中我们认真实践,通过反复摸索,总结形成了包含以下内容的“工学结合”模式:
2.1 树立一面旗帜。
建立优秀强势的职业文化,从而高举“吃苦实干,强调动手”的教育发展的战略旗帜,以此集合队伍。
贯彻“动手动脑,双手创造财富,构筑通向成才高速路”的育人理念。
2.2 构建两元化教育体制。
从高职教育的两重性:高等性、职业性出发,构建“校企共融,双核管理,‘学导’导学,工教合一”的两元化教育体制,形成“和谐共融的办学氛围,双核互补的管理机制,‘学导’导学的教育体系,工教合一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是要花五年左右时间将机电系建成自主创新型系部(不是借鉴与重复)。
2.3 贯彻三步式教学方法。
现代课程论中指出:技术应用需要整合大量不同种类,不同层面的知识,技术知识不是学科,它是在特定的人类活动中获得形式和目的,它的特征是根据它的应用来定义的,它的目标是效率而不是理解,它是应用于具体技术活动的特定形式的知识。
按照这一特征制定了三步式教学方法。
“技术导入,项目实践,分层次递进”(引进门,扶上马,送一程)。
做到:知识习题化(用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知识),练点清单化(按要求列出清单),边练边学,以练导学。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实训(教学实训),实练(生产实践演练),实习(顶岗实习)”依此递进的“三实”工教合一教学法。
实行“三评”(自评、互评、点评结合);“三比”(实物与图纸比、过程与工艺比、行为与标准比)的考核制度。
创建:校企共融,入厂办学的大河模式;以产品为载体,工教合一的富盛模式。
3 我区教学模式探索的发展方向
成绩已成过去,未来充满辉煌。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在试点班中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双创”活动;以“动手动脑”为主题的师生“双动”对抗赛。
全面推广“技术导入,项目实践,分层次递进”的教学方法,推行体验式创新教学手段,使教学的目标由学生“获取”知识变为学会“应用”知识。
我们要努力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为适应社会需要不断更新培养模式,实现多元化培养人才,给学生
自主选择的空间。
我们将找一些适应环境快、思维活跃、能有自己独特想法、有激情和责任心的学生开始创新型思维培训的试点;为一些相对突出、天才型的学生制定特殊课程和培养计划,为他们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构筑一个有利于他们形成创造性思维的环境[4]。
参考文献:
[1]吴华群.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创新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7):8-11.
[2]孔斌,王婷等.多元文化背景下宁夏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其成因透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0-53.
[3]赵凌宙,刘玉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建构的现状与展望[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4(11).
[4]沈小碚.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103-105.
作者简介:王婷(1985-),女,宁夏银川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材料、机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