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简介

合集下载

0901作物学科一级学科简介

0901作物学科一级学科简介
作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作物遗传改良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该研究方向以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遗传资源发掘与利用、基因重组、人工诱变、杂种优势利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田间试验与测试等技术为手段,进行作物遗传理论创新和育种技术研发,并开展新材料创造和新品种培育,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科学。
种子科学与技术是研究作物种子生产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该研究方向以植物遗传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基础,以传统种子繁育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为手段,研究作物种子发育生理与化学调控、种子生产、加工及贮藏、种子质量控制与检验等理论与技术,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科学。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变异规律、农田系统生态结构与功能的逐步揭示,以及诸如化肥、农药、农机、组织培养、细胞工程等对作物调控和改良的手段和能力提升,作物学科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前苏联农业教育体系和草田轮作理论与技术的影响下,作物生产技术研究逐步由定性观察向定量分析方向发展,建立了栽培学与耕作学理论与技术体系;在米丘林遗传学与孟德尔遗传学的争论下,及随后摩尔根基因学说对生物遗传规律的科学揭示,作物品种改良也从实践经验为主转向以阐明作物遗传规律和选育新品种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作物遗传育种理论与方法体系;在现代种业发展的促进下,形成了种子科学与技术新方向,并逐步建立了种业工程体系。由于植物发育学、生态系统学、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完善,作物学能够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和系统等不同层次,对作物生长发育进行定量分析、定向调控和定型改良。在学科内涵得到全面充实和提升的同时,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日臻完善。学科的发展促进了作物生产理论与技术的提升,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的支柱科学。

中农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中农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中农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初试排名靠前并不等于录取,压线也并不等于没戏。

考研复试,其实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包含学校,本科成绩,复试外语,个人自述,科研经历,论文,笔试,面试。

考研复试是初试过线学生关注的重中之重,因为复试决定着考研的成败,无论是初试中的佼佼者,还是压线者,大一或盲目自大,就意味着自我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相反,把握好复试机会,就能通过复试翻盘逆袭,成功实现自己人生目标。

但是,考研复试备考时间短,缺少学长导师及内部信息,个人自述及笔试面试无从下手,加上各校面试没有显性的统一标准,以及复试淘汰率较低,一般再1:1.2左右(具体还需根据学校及专业情况查证),造成复试难的局面。

面对这一情况,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作物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理论和措施,研究农作物的合理种植制度,创造优良农业生态环境的技术科学,是农业科学中重要的主干学科之一。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现代田间、实验室的综合实验和实践技能,能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农业推广及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属于农学院。

有6个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②201英语一③③701数学(自命)或702化学(自命)④④8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自命)复试时间地点专业笔试:3月19日14:00-15:30,旧教287。

综合面试:3月20日14:00,农学楼242。

一志愿报考我院学术硕士未达到学校复试分数线,但达到专业学位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填写《农学院2018 年硕士生招生调剂复试申请表》(见附件),申请参加专业学位(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复试,并请于3 月16 日17:00 前,将申请表发送至:nxy328@。

内蒙古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考研

内蒙古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考研

内蒙古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考研1.简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创建于1958年,我校首批重点学科之一。

198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自创建以来,始终面向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生产建设,以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为中心,实行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已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成人教育等不同类级教育、专业开出了学位课、专业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题课等20余门课程。

为农学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曾先后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6项。

1980年以来为国家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名。

本学科面向自治区农业生产实际,建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已形成了作物(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高产优化栽培生理基础与计算机决策、马铃薯栽培生理、燕麦栽培生理及新品种选育、油料作物栽培生理、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系统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的重大成果,为我区“科教兴区”和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1年以来,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4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

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2项,自治区丰收计划项目3项,自治区科技扶贫开发项目4项,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6项。

各项科研、开发项目经费累计近400万元。

先后获区部级和厅局级科技奖近20项。

其中,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生理基础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旱地玉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马铃薯高产生理、高淀粉生理研究、烤烟产质量形成生理基础、烤烟优质适产规范化栽培技术推广等4项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内蒙古平原灌区优质高效吨粮田技术开发、玉米覆膜栽培大面积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2项;此外,还获自治区星火科技三等奖1项,自治区丰收计划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探索农业的科学与艺术《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是一门研究农业植物生长发育和生产技术的学科,是农业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

该学科以学习和探索如何最佳地培养和管理作物,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为目标,涉及到耕种技术、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控、灌溉系统、收获和储存等方面的知识。

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了种子选择和处理、土壤准备和改良、播种和定植、施肥和施药、灌溉和排水、病虫害防止与控制、采收和储存等农作物生产全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通过研究和实验,该学科旨在找到最佳的栽培方法,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改善作物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该学科的探索不仅仅局限于科学实验室,它融入了耕地的管理、天气变化、环境因素以及农民的经验和智慧。

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农民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调整,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耕作方法。

在现代农业中,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的应用变得更加重要。

由于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通过运用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的原理和技术,农民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新的耕作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精准农业、基因编辑技术等。

这些创新不仅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总之,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是农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农民的智慧和经验,探索如何最佳地管理和栽培农作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它的发展和创新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将继续发展,并为解决人类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简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简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简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0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学科评估验收结果为优秀。

队伍建设该学科建设之初由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和橡胶所等单位的有关系、室构成,2007年两校合并后进一步整合两校资源夯实了学科建设的基础。

本学科现有科教人员44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学位10人。

科学研究该学科有包括热带作物栽培原理与技术、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研究方向。

发表学术论文共197篇其中SCI收录4篇,出版专著15部;获得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13项,科研成果转化共2项、直接经济效益共22.14亿元;承担科研项目共121项,其中国家级18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28项;教学和人才培养该学科是我校传统学科和主干学科,有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草业科学3个本科专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土壤3个硕士点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点。

2006年《土壤肥料学》被列为校及精品课程,2007年《作物栽培学》被列为校及精品课程。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农学实验教学中心”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07年获得省部共建热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实验室,2008年获得省级热带作物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获得省级热带作物科学特色优势学科,2009年获得国家级热带作物科学特色优势学科。

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2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3项,农学协会获得全国百佳优秀学生社团。

五年来共授予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93人。

国内外学术交流几年来年共主办参加国际学术交流382人次、其中海外31人次。

主办和协办国际学术会议(培训班)2次,国内学术会议1次。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

派往海外进修3人。

(数据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简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是1982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第二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中国的农业文明可以追溯到许多千年前的历史,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一门研究农作物栽培及其耕作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到植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资源学、农业生物技术等诸多学科之间的综合研究。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各种农作物如何发展和培育的学科,它研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适应性及繁育方法,以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农作物所经历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土壤、植被等。

根据农作物的种类和生态条件,以及当地的经济情况,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栽培方法。

耕作学研究的是农业生产的各种耕作管理工作,如施肥、晒谷、种植、收割、储藏等工作。

耕作管理包括土地耕作,农田水利管理,水肥管理,施肥,条件优化,农具的使用,农药的使用,收割,栽培和种植。

耕作学也涉及到技术、机械、植物病理学等学科。

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为中国农业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加强耕作管理,可有效节约用水,提高土壤肥力与土壤质量。

耕作管理还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更有效的抑制有害农作物的破坏,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从而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益和保护土壤质量,以及减少污染。

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例如:可以积极开展农田结构调整和植被恢复,通过植树、种草、植物种群优化等活动,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是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也一直起到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强力量,支持科学研究,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帮助农业生产走上现代化。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复试专业课笔试试题库参考书名称:1、《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于振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2、《作物栽培学总论》董钻,沈秀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分蘖节:着生分蘖的密集的节和节间部分通常称为分蘖节。

3、生态需水: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4、春化: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5、免耕法:为防止土壤侵蚀,不采用土壤翻耕措施的作物种植制度。

6、作物生长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的干物质总重的增长率。

7、高油玉米: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

普通玉米含油量为4〜5 %,而籽粒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以上的粒用玉米称高油玉米。

8、长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时间在12 h以上(黑夜短于12 h)才能开花的植物。

9、库”:10、流”:11、障碍性冷害:障碍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在生殖生长期(主要是从颖花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遇到短暂而强烈的低温,生殖器官受破坏而减产的现象。

12、经济产量:根据人类社会生产目标获得的生物产品产量。

13、生殖生长:当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

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14、作物生育期:一般指作物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以所需的日数表示。

部分作物如麻类、薯类、甘蔗、绿肥等系指播种到主产品收获所经历的时间。

15、作物的物候期:就是指作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作物的物候期16、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教学文案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教学文案

第一章一、作物: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作物: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作物二、作物学:研究粮、棉、油等各类大田作物生产管理、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

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及其可持续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四、作物遗传育种学(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研究作物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五、农作物的分类方法农作物(field crops)——大田作物、庄稼其分类一般有下列方法:1、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p18传统分类法)(一)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菽)类作物、薯类作物(二)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纤维类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三)绿肥与饲料作物:绿肥与饲料作物(四)药用作物:药用作物六、作物的分布世界作物分布1、小麦(wheat),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的谷物,总面积约2亿公顷。

北美洲、亚欧大陆2、水稻(rice),喜温好光喜水。

为世界第二大谷物,总栽培面积约1.5亿公顷,集中于东亚、南亚地区。

3、玉米(corn, maize),喜温好光耐旱为世界第三大谷物,主要优质饲料作物,总栽培面积约 1.3亿公顷,集中于亚洲、北美洲。

4、豆类:喜温,较耐旱。

亚洲、北美洲。

美国、巴西、中国——大豆5、薯类作物分布:以亚洲、非洲和欧洲其中甘薯主要分布在中国、尼日利亚、美国、巴西;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印度、美国。

6、油菜其中亚洲(中国、印度)、北美洲(加拿大)、欧洲(法国)7、花生,亚洲、非洲8、向日葵俄罗斯、阿根廷。

9、棉花主要分布在三个植棉中心东亚——中亚——南亚中心: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北美洲——南美洲中心:美国、墨西哥、巴西,其中美国年产100万吨以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科简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科简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科简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佚名
【期刊名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17)4
【摘要】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创建于1959年6月,是我校创建最早、最具实力的学科之一,4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学科;简介;农业科技人才【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1;S3
【相关文献】
1.国家重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 [J],
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J], 贺明荣
3.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 [J], 无
4.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简介 [J],
5.国家重点学科——沈阳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课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课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课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课程是农学领域中的重要课程,涵盖了作物的种植、生长、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的角度,探讨作物栽培和耕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一、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的种植和管理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环境适应性、品种选择、播种和育苗、田间管理、施肥和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1. 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的生长发育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包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成熟等阶段。

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可以合理安排作物的栽培管理措施。

2. 环境适应性:不同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包括温度、光照、湿度、土壤等因素。

根据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合理选择作物品种,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品种选择:作物的品种选择是作物栽培的基础。

合适的品种选择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在品种选择时,要考虑作物的生长周期、抗病虫害能力、耐逆性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4. 播种和育苗:播种和育苗是作物栽培的起始阶段。

通过合理的播种时间、播种深度和育苗管理措施,可以提高作物的出苗率和苗期生长状况。

5.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作物栽培的关键环节。

包括杂草的防除、土壤的保墒和松土、病虫害的防治等。

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势和抗逆性。

6. 施肥和灌溉: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的养分需求,科学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而合理的灌溉措施可以保证作物的水分供应,提高作物的抗旱性。

7.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耕作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耕作学是研究耕作和土壤管理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土壤的性质和改良、耕作方式和土壤管理技术等内容。

1. 土壤的性质和改良: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了解土壤的性质对作物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培养应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培养合理知识结构、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献身科学,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具有求真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的科学精神、善于合作,甘于奉献。

2.掌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的教学、科研、推广和科技服务等实际工作能力。

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达到在核心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2.作物信息技术与精准农业3.作物产量品质生理与分子机制4.绿洲生态与绿洲农业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0学分。

1.必修课(16学分)(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学分(2)自然辩证法概论 2.0学分(3)英语 6.0学分(4)高级作物生理学 2.0学分(5)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2.0学分(6)作物科学进展 1.5学分(7)专业Seminar 1.0学分2.选修课(14学分)(1)高级植物营养学 2.0学分(2)作物栽培研究法 2.0学分(3)作物系统模拟及智能管理 2.0学分(4)高级耕作学 2.0学分(5)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2.0学分(6)多元统计分析 2.0学分(7)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应用 2.0学分(8)SAS原理与应用 2.0学分(9)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2.0学分(10)农业生态学进展 2.0学分(11)绿洲农业学 1.5学分(12)作物生态学 1.5学分(13)精准农业概论 1.5学分(14)农业遥感应用 1.5学分(15)宏观农业与持续农业 1.5学分(16)农业资源与优化配置 1.5学分(17)作物学专业英语(科技英语) 1.0学分(18)作物遗传改良原理与方法 2.0学分(19)分子生物学 2.0学分(20)其它(根据研究生情况选修)3.补修课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至少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试,不计算学分。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概要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概要
• 二、麻类作物栽培历史 • 三、世界麻类作物生产概况
• 四、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概况
2018年11月19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3
一、麻类作物的种类和用途
• (一)麻类作物的种类
• (二)麻类作物的用途
2018年11月19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4
(一)麻类作物的种类
人类应用的纤维 化学纤维(合成纤维) 动物纤维 种子纤维 棉花 亚麻 大麻 黄麻
2018年11月19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9
(二)大麻
• 1 形态特征 • 2 生物学特性
2018年11月19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30
1 大麻形态特征
• 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苗期难分辨,以后雌株 长势强,粗壮,叶色深,称籽麻。雄株称花麻。
– 根:直根系。主根入土100 cm,侧根和细根分布于 0~20 cm表土中。雌株根系较发达。 – 茎:高2.5~4 m。茎色绿、淡紫或紫。基部和梢部为 圆形,中部方形或六边形有纵沟。茎表有微凹沟纹及 短腺毛。 – 叶:子叶椭圆形或倒卵形。第一对真叶为单叶。顶部 1~3叶位披针叶,其余为3~13个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 小叶片披针形,叶缘锯齿状,表面有茸毛。下部叶对 生,上部叶互生。雌株叶大而多,脱落晚;雄株叶小 而少,茎杆成熟即脱落。
2018年11月19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1
(二)文字证据
• 在金文中已有“麻”字做“ ”。按《说文解字》解释: “厂”代表屋下,“艸”代表麻茎,“八”为分开的麻 皮。当时的“麻”专指大麻,因为在三国前“麻”是大 麻的专音。《诗经》、《尚书》、《周礼》等古籍中都 有“苎”、“麻”的记载。 • 苘麻则称为“檾”、“ ”等,《诗经》中的“衣锦 衣” 等诗句中的“ ”字也指“ ”,即已有2 500年以上的 历史了。 • 纤维用亚麻在5 000~6 000年前就开始被瑞士湖畔的民族 种植利用。据《图经本草》载,1061年我国已有栽培, 也是起源地之一,称为“鵶麻”、“壁虱胡麻”,但后 来发展为油用。现在我国种植的纤维用亚麻是1905年从 日本北海道引进,先在东北地区试种的。 12 2018年11月19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 黄麻最早也见于《图经本草》,古称“络麻”或“绿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农业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是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等问题。

本文将从土壤准备、作物选择、栽培管理和耕作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综合概述。

一、土壤准备土壤准备是作物种植的基础。

选择适宜的土壤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检测,分析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以便合理调整土壤肥力。

其次,要进行土壤改良,如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改善土壤质地和水分保持能力。

最后,进行地面平整和翻耕等操作,为作物的栽培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作物选择作物选择是根据区域和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来确定的。

在选择作物时,需考虑其抗病虫害能力、耐旱抗逆性以及对土壤要求等方面。

此外,合理的作物选择还要考虑到种植周期以及预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三、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是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浇水、施肥、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对于不同的作物,其栽培管理的要点也会有所差异。

合理的浇水量和施肥量可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而及时除去杂草和防治病虫害则能维持作物的健康生长。

四、耕作技术耕作技术是指种植过程中的土壤处理和机械操作等环节。

常见的耕作技术包括耕翻、松土、踏实、间作轮作等。

不同的耕作技术适用于不同的作物和土壤类型,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结语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效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土壤准备、作物选择、栽培管理和耕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努力探索和应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的收益和提供粮食安全保障。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海南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海南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介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作物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热带作物生理生态、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耕作制度与作物可持续生产、作物信息技术等。

一、培养目标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品行优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献身农业,求实创新,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掌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训练有素的实验技能,包括具备扎实的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生理学、作物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现代化田间、实验室及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能独立和创造性地开展本专业的研究、教学和推广工作,能主持较大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项目、探索学科发展的前沿课题。

3、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英语,具有较高阅读和理解外文资料的能力,能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1、作物栽培生理生态:主要研究群体结构、环境条件和营养状况对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光合生理、水分生理、营养生理、以逆境生理等研究,揭示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与机理。

2、作物栽培技术:主要研究热带北缘地区的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栽培技术及其生产模式。

3、土壤肥力与养分资源管理:主要研究研究热带土壤肥力特征及可持续利用,热带地区土壤培肥的机理和措施,栽培植物的营养规律与需肥特性,作物高产、高效、优质的养分综合管理技术。

三、学制和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硕博连读生在硕士和博士期间正常学习年限最长为5年。

如有特殊原因需延长学习年限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培养单位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处审核批准,普通招考生学习年限可延长至5年,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可延长至6年。

中国农业大学考研农学专业介绍

中国农业大学考研农学专业介绍

中国农业大学考研辅导班-中农大考研农学专业介绍2016考研已经进入了复习备考阶段,尚考为大家整理了考研学科及专业介绍:农学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本专业从解决粮食、环境等重大宏观问题着眼,从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微观研究入手,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基础研究成果,研究农作物全面高产、优质、高效及农业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

作物栽培学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基础,通过栽培措施等环境调控手段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

耕作学从作物布局等耕作制度的改革,研究实现农业全面持续高产的理论与技术。

作物遗传育种作物遗传育种是作物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作物遗传育种是研究作物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果树学果树学是园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果树栽培与生理、果树遗传育种、果树生物技术、果品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等。

蔬菜学“蔬菜学”是“园艺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本学科是以生物学为理论基础,研究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蔬菜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贮藏、加工等应用技术与原理的综合性专业学科。

茶学“茶学”是“园艺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茶学研究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可以划分作两大部分,茶科学和茶文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茶树遗传育种与资源综合利用、茶叶品质与加工、茶叶经济贸易与茶文化等。

土壤学“土壤学”是“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本学科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是界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环境科学也有密切的联系。

除农业外,它又可服务于水利以及工业、矿业、医药卫生、交通和国防事业等。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总论1. 引言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如何种植和管理作物以获得丰富的农作物产量。

这门学科涵盖了从选种到收获的所有工作,包括土壤准备、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准确的了解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作物质量至关重要。

2. 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如何种植和管理农作物的学科。

它涉及到选种、种子繁殖、移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复杂的过程。

作物栽培学的目标是优化作物生长环境,以实现最大的产量和质量。

3. 耕作学的基本概念耕作学是研究土壤准备和作物栽培技术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耕作和栽培技术来改善土壤的质量和保持其可持续利用。

4.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关系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们共同研究如何种植和管理农作物。

作物栽培学更侧重于作物的选种、种子繁殖、移栽以及管理技术的研究,而耕作学更注重土壤质量的改善和保持,以及适应不同的栽培条件。

5.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重要性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研究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研究作物生长环境的优化,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也有助于环境保护,通过科学的耕作和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6.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应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农民可以借助这些研究成果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作物品种,并掌握正确的栽培技术,以提高产量。

此外,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研究也为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7. 结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研究的是如何种植和管理农作物以实现高产高质的目标。

它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作物质量以及环境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可以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专业解析-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专业解析-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一、专业介绍1、专业特色本专业从解决粮食、环境等重大宏观问题着眼,从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微观研究入手,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基础研究成果,研究农作物全面高产、优质、高效及农业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

作物栽培学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基础,通过栽培措施等环境调控手段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

耕作学从作物布局等耕作制度的改革,研究实现农业全面持续高产的理论与技术。

2、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作物生产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作物学基础研究、农村资源环境综合研究和农业生产系统分析与耕作制度设计的专业人才。

要求具备较深的现代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知识,对重大作物生产与作物生理生化研究的前沿要能融会贯通,具备开展相关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能力。

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书刊文献,并能撰写科学论文摘要;自觉遵守科学道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诚挚的合作精神。

3、研究方向目前,各大院校与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该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主要有:01作物生理生化02作物生态03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04作物生长监测与诊断05作物化控理论与技术06耕作制度07作物系统模拟08精确农业与数字农业09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10设施农业技术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注: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以上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二、推荐院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全国招生较强的单位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三、就业前景作为农学范畴内的一个基础专业,其就业可谓是喜忧参半,下面我们从农学整体就业形势来分析一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

(一)需求加大,供应不足随着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专业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简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0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学科评估验收结果为优秀。

队伍建设该学科建设之初由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和橡胶所等单位的有关系、室构成,2007年两校合并后进一步整合两校资源夯实了学科建设的基础。

本学科现有科教人员44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学位10人。

科学研究该学科有包括热带作物栽培原理与技术、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研究方向。

发表学术论文共197篇其中SCI收录4篇,出版专著15部;获得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13项,科研成果转化共2项、直接经济效益共22.14亿元;承担科研项目共121项,其中国家级18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28项;教学和人才培养该学科是我校传统学科和主干学科,有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草业科学3个本科专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土壤3个硕士点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点。

2006年《土壤肥料学》被列为校及精品课程,2007年《作物栽培学》被列为校及精品课程。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农学实验教学中心”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07年获得省部共建热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实验室,2008年获得省级热带作物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获得省级热带作物科学特色优势学科,2009年获得国家级热带作物科学特色优势学科。

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2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3项,农学协会获得全国百佳优秀学生社团。

五年来共授予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93人。

国内外学术交流几年来年共主办参加国际学术交流382人次、其中海外31人次。

主办和协办国际学术会议(培训班)2次,国内学术会议1次。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

派往海外进修3人。

(数据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简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是1982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第二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

1993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海南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以热带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农产品保鲜贮运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

学科研究方向本学科点已形成了热带果蔬贮藏加工学、热带特色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热带水产品加工原理与技术等三个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1)热带果蔬贮藏加工学主要研究内容为:热带果蔬加工特性研究;热带果蔬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热带果蔬贮藏保鲜技术。

(2)热带特色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内容为:热带特色食物资源原料或成分的性质研究;热带特色资源食品加工新工艺新技术。

(3)热带水产品加工原理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为:热带水产品加工技术;热带水产品资源的活性成分提取及综合利用。

队伍建设形成了一个具有高效率、高度创造性的学术体制,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以教授、副教授和博士为主体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学科点2009年底拥有31人,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11人,占35.5%;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14人,占45.2%;拥有博士学位者16人,占51.6%;拥有硕士学位者6人,占19.4%。

学术队伍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1人,第二层次人才1人,达到了学科建设的计划目标。

科学研究五年获得及承担的纵向科研项目为69项,其中国家计委、科技部、教育部项目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3项,省级地方政府项目43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经费总额达2276.31万元。

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授权发明专利数5项。

发表论文数349篇,其中学术期刊301篇,学术会议论文48篇,SCI收录48篇。

出版教材、专著23部。

参加学术会议120人次,举办、协办学术会议3次。

很好地完成了学科点科学研究的计划目标。

教学与人才培养过去五年新增加应用化学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两本科专业,并顺利通过新办本科专业评估工作,新增食品科学硕士点,新增加两个专业领域硕士学位点。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着力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过去五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01人,授予硕士学位70人,培养博士生8人。

现在校研究生75人,本科生747人,完成了学科建设的计划目标。

条件建设过去五年,新增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个校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了中试实验室2间,学科科研实验室4间,导师科研实验室11间,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教学实践基地5个,另有联合培养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所属的专业实验室及学校公共实验中心可供使用;挂靠单位食品学院实验室新增加仪器设备价值人民币1100多万元,学科点科研设备新增569.36万元;图书资料由院(校)、学院、学科点(系、室)三方面组成,学科点每年投资3.1万元购置学科专用图书,现本学科点图书的藏书近2万册,国内外期刊30多种,能够满足本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数据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民商法学学科建设简介民商法学学科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11月被批准为海南省第二批重点学科。

2009年通过学科评估验收。

研究方向包括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等方向。

(1)民法学方向研究重点在中国民法典、中国物权法、中国土地法律制度、合同法、侵权责任法、亲属法、特区法制、南海法律问题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等方面,在中国民法典私权保护立法设计、中国物权法、中国土地法律制度、侵权责任法、特区法制、南海法律问题等领域居全国先进水平。

(2)商法学方向,本研究方向在公司法、海商法、证券法、破产法以及特区法律制度等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特区法制、公司法、证券法、国际旅游岛建设法律问题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知识产权方向。

队伍建设民商法学科现有19名学科成员,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学科成员中博士8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海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人,全国知识产权百名高层次专家2人。

科学研究2005年至2009年,本学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承担司法部、国土资源部、海南省及美国亚洲基金会、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等项目32项,5年内可支配科研经费146.3万元,目前承担的科研经费合计66.5万元.2009年教育部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我国民法典私权保护立法设计》也已经通过评审正在公示中。

2005年至2009年,本学科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7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7项(其中两项为一等奖)。

该学科为全国、海南省立法工作提供了30余份论证、调研报告,直接参与了10余部法规的起草,在普及法律知识方面,学科组成员承担了50余次的讲座,其中包括为省级领导的法律讲座。

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本学科承担了20余门(最多时达到42门)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民商法专门研究生课程,现有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实践教学基地25个,是全国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的拥有者。

2005年至2009年以来,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高水平的教材15部。

该学科共招收了8届硕士研究生,其中2002级有6人,2003级有12人。

2004级10人,2005级12人,2006级12人,2007级11人,2008级14人,2009级17人。

学术交流与对外合作2005年至2009年以来,本学科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活动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出国访学、讲学5人次,国内访学进修20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80人次,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学校合作科研5项,邀请高层次人才来访讲学36人次。

(数据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政治经济学学科简介2005年,海南大学整合“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和“世界经济”两个学科组成“政治经济学”学科,由海南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重点(扶持)建设学科。

学科目前有“市场经济与价值理论”、“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和“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三个研究方向。

共有研究人员17名,其中8名教授,6名副教授,10人拥有博士学位。

2005-2009年,承担本科生基础课及专业课106门次,于2007年获得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授权点,现拥有世界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个硕士点。

5年来,我们培养了756名本科生,68名研究生。

目前在校研究生达到47名,共25名研究生毕业。

研究生在校期间共发表论文86篇,其中重要刊物学术论文15篇。

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2项,目前,本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国家级及部委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20项,其他项目多项。

2005~2009年度学科成员共发表论文总计190篇,其中重要学术刊物174篇,高校学报32篇,出版22种专著,10种教材,获奖成果20项。

本学科出国进修、合作科研7人次,出国讲学3人次,参加国际会议78人次,国外来点进修、合作科研4人次,国内来点进修、合作科研3人次,举办国内学术会议5次,国际学术会议6次。

其中,与台湾成功大学合作研究课题——“两岸产业发展与经营管理比较研究”,每年一次,分别在海南与台湾举行学术研讨会。

目前经济学图书馆收藏有经济类图书近3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104种。

文献覆盖了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要领域。

(数据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于2002年被批准为海南省扶持学科,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公共关系等四个本科专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理论、中共党史、公共管理、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八个硕士点,建有海南省高校德育教学科研基地和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海南调研基地,承担着全省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和全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

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凝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规律研究、民族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学术队伍建设本学科有教授15人、副教授10人、讲师2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8人;学科成员平均年龄37岁,45岁以下者36人。

其中,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

有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选4人。

有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选4人。

教学和人才培养本学科成员在学校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本学科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和本科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