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病因病机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
❖ (3) 外感寒邪传变及常见病证 ❖ 寒邪由表传里,易于从阳而化热,而发生病理性质的
转化,故为多种发热病证的原因之一。临床可见身热、 恶热、口渴引饮,或潮热谵语、便秘不通、腹胀满、 舌苔黄厚、脉洪大或沉实等症。若外感寒邪较重,或 素体阳虚,则寒邪即可直中于里,伤及脾肾,出现一 派寒象深重的症状,如恶寒、战栗、四肢厥冷、腹部 冷痛、肠鸣、腹泻等症。
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
❖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 : 1.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
常的自然界气候。在正常情况下,六气是 万物生长的条件,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 中,对六气已具有了适应能力,故六气对 人体是无害的。
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
2.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 邪的统称。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 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 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如 暴冷、暴热等),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 下降之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 而发生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反常的六气便称 为六淫。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其为 “六邪”,属于外感性的致病因素。
寒邪侵袭人体,每多与风邪或湿邪相兼为患,而 成风寒或寒湿等病证。故临床上外感寒邪所常见的病 证,有伤寒、中寒、风寒、寒痹等。所谓寒痹,乃由 风寒湿邪兼杂而侵袭人体,留着于关节筋膜所致。由 于以寒邪为主,阻痹于经络血脉,常产生疼痛,故又 称为痛痹。
暑
(1) 暑的概念: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故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其在天为热,在地为 火……其性为暑。”可见暑病就是热病,仅是季节上 的分别而已。由于暑邪与其他外邪不同,具有明显的 季节性,且独见于夏令。故《素问·热论》又说:“先 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所以,炎夏季节, 气温过高,或烈日之下,长时间露天作业,或工作环 境闷热,皆易感受暑热之邪而患病。暑纯属外邪,无 “内暑”之说
中医病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
慈云徐老师
病因与病因学说的概念
❖ 病因,即是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病因学说, 就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 临床表现的系统理论。
❖ 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病源、病邪等。它包括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等。另 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有时是相 互作用的,在某一病理阶段是结果的东西,在 另一阶段则可能成为病因,如痰饮、瘀血等, 既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 可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
❖ 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前人病因 分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因学说”,他说: “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 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 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 呼伤气,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 理,为不内外因。”始以六淫邪气为“外所因”, 情志所伤为“内所因”,而饮食劳倦、跌仆金刃, 以及虫兽所伤等则为不内外因。这种把致病因素与 发病途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分类方法较之以往更 为合理、明确,对后世影响很大,故延用至今,即 将病因分为外感性致病因素、内伤性致病因素和其 他致病因素三大类。
❖ (2) 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 ①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 ② 风性善行而数变。 ❖ ③ 风性主动。
④ 风为百病之长。 ❖ (3) 外感风邪的传变及常见病证:外感风邪侵袭人体的
途径及部位,大多在肌表、口鼻、肺系及肺。
寒
(1) 寒的概念:寒为冬季的主气。凡在气温较低的冬季, 或由于气温骤降,人体不注意防寒保暖,则常易感受 寒邪。此外,淋雨涉水,或汗出当风,也常为感受寒 邪之重要原因。寒病有外寒与内寒之分。外寒、内寒 虽有区别,但两者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阳虚内寒 之体,容易感受外寒;而外来寒邪侵袭机体,积久不 散,则又能损伤人体阳气,导致内寒病证之产生。
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 中医学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在致病因素 的作用下,患病机体所产生的病理反应。由于 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同,故其表现出来的 症状和体征也就不同。因此,中医学认识病因, 除了某些直接致病的病因外,即可根据各种病 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来推求病因,从而为临床 治疗提供依据。这种从症状和体征推求病因的 方法,称之为“辨证求因”。
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
❖ 关于中医病因学的发展源流及分类,远在 《内经》理论形成时期,即将病因分为阴阳 两类。如《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 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 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 喜怒。” 汉代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指出: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 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 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 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 尽。”他将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径。
(2)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 寒性凝滞。
③ 寒性收引。
寒
❖ (3) 外感寒邪传变及常见病证
❖ 外感寒邪发病,首先伤及浅表肌腠,亦可直中于里,伤 及脏腑,亦有表里同病者。因此,外寒侵袭人体之途径 与风邪相仿(且多相兼),即由肌表、口鼻而入,伤及肺 系及肺。 寒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可出现一系列寒邪 外束与卫气相搏,腠理闭塞,阳气不得正常宣泄,以致 营卫失和,肺气失宣,临床可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 由于寒性收引凝滞,且常滞留于经络、筋肉、关节之间, 导致络脉挛缩,气血流通不畅,不通则痛,从而易于发 生头痛、身痛,或肢节痠痛等症。
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
3.内生五邪 因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津液失调所产 生的化风、化寒、化燥、化湿、化热、 化火等病理反应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 ⑴外感性 ❖ ⑵季节性 ❖ ⑶地域性 ❖ ⑷环境性 ❖ ⑸相兼性 ❖ ⑹转化性
风
❖ (1) 风的概念: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故风 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其他季节亦可发生, 中医学认为风邪为外感病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致病因 素。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腠而入,从而产生外风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