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题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课程设计教案
2)选速度比例尺μv和加速度比例尺μa,采用相对运
动图解法绘制机构给定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
3)选取位移比例尺μl、速度比例尺μv、加速度比例尺 μa和转角比例尺μφ(时间比例尺μt),绘制滑块5的位移 线图s-φ(t)、速度线图V-φ(t)和加速度线图a-φ(t);
4)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包括:原始数据和设 计要求。将机构一个运动循环中的下列各个运动参数填 入表中,并以机构的某一位置为例,说明采用相对运动 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过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目的:
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 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能 力,使学生对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和设计有一 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并进一步提高其计算、制图和使 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要求:
用1号图纸一张和2号图纸一张绘制设计图。图纸 绘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要求进 行绘制,最后整理出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全部的课 程设计应在一周内完成。
q
k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n r/min
6、设计计算步骤 1)选取机构比例尺μl、按照数据表中给定的有关参数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将曲柄圆周分成6等份,作为曲柄的 6个位置,其作法为:取曲柄OA与连杆AB共线时所对应 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曲柄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标出A1、 A2、A3、A4、A5、A6 6个位置。再根据曲柄位置画出机构 的六个位置简图;
1、方法:矢量方程图解法(相对运动图解法)。
矢量方程图解法?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关系 3 C
B
VC=VB+VCB
2
A
大小: ? 方向: √
√? √ ⊥CB 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原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特制定本课程设计方案。

二、设计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1. 设计主题: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机械系统,如汽车、飞机、机器人等。

2. 设计步骤:(1)收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书籍,了解所选机械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过程等。

(2)分析需求:分析所选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确定需要设计的部分,如传动系统、执行机构、控制系统等。

(3)方案设计: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所选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传动方案、执行机构方案等。

(4)绘制图纸:运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绘制所选机械系统的结构图、运动图、传动图等。

(5)计算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等,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6)撰写报告:总结设计过程,分析设计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3. 设计要求:(1)方案设计应具有创新性,能够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2)图纸绘制应规范、清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计算分析应准确、合理,能够满足设计要求;(4)报告撰写应结构完整,语言流畅,逻辑严密。

四、课程实施1. 理论教学:教师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方法。

2. 实践教学: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如绘制图纸、计算分析、仿真实验等。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设计方案、图纸、计算分析、实践操作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预期成果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 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六、总结本课程设计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原理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0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0篇

第13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汇编近几年来,随着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和设计上,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这已成为共识。

本书从这一认识出发,并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提出的要求,汇编了二十个课程设计题目,供教师选用和参考。

13.1 四工位加工机床的刀具进给系统和工作台转位系统设计(1) 功能要求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 1) 总功能要求实现对工件的装卸、钻孔、扩孔、铰孔。

2)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四工位加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如图13.1所示。

该系统由安装工件的回转工作台和装有刀具的主轴箱及传动部分组成。

工作台有四个工位,能绕自身回转轴线作间歇转动。

主轴箱上装有三把刀具,对应工作台Ⅱ位置装钻头,Ⅲ位置装扩孔钻头,Ⅳ位置装铰刀。

刀具的旋转运动由主轴箱系统提供,主轴箱能实现静止、快进、进给、快退的工艺动作。

主轴箱完成一次静止、快进、进给、快退的循环运动,在四个工位上分别完成相应的装卸、钻孔、扩孔、铰孔工作,在刀具退出工件期间,工作台完成一次回转90度的转动。

依次循环四次,一个工件就完成了装、钻、扩、铰、卸等工序。

(2) 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1) 刀具顶端离开工件表面65mm 开始动作(图13.2),快速移动60mm 距工件5mm 时匀速送进60mm ,然后快速返回,回程和工作行程的平均速比(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2。

2) 刀具匀速进给速度为2mm/s ;工件装卸时间不超过10s 。

图13.1 图13.23) 生产率为每小时约74件。

(3) 运动方案构思提示1) 工作台的间歇转动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曲柄摇杆棘轮机构、蜗杆凸轮间歇机构、圆柱凸轮间歇机构等。

2) 主轴箱的移动可采用移动推杆圆柱凸轮机构、移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摆动推杆盘形凸轮与摇杆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带滑块的六杆机构等。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使学生了解各类机械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系统的动态平衡、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机械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工程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机械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机械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牛顿运动定律:阐述牛顿三定律的原理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3. 机械传动系统:讲解各类传动系统(如齿轮、带、链传动)的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

4. 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介绍常见机构和控制系统的类型、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5. 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讲解机械系统动态平衡的条件、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6.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运用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1. 第1周:机械原理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2. 第2-3周:牛顿运动定律,教材第2章;3. 第4-5周:机械传动系统,教材第3章;4. 第6-7周: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教材第4章;5. 第8-9周: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教材第5章;6. 第10-11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材第6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陈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陈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 陈明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构成和功能;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3.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机械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评估;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机械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需要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辅助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简单机械的应用》2. 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机械效率的计算》3. 机械运动类型:平移、旋转等基本运动类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应用》4. 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进行效率测试;-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践活动《制作一个简单机械装置》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的学习与应用;第二课时: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第三课时: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四课时:实践活动,设计制作简单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测试。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篇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机械原理》教案适用班级:机本开课时间: 20 -20 学年第学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附件: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2、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3、机械原理教学设计一览表4、机械原理教学进度表5、机械原理学习指南6、机械原理MCAI教案(单行本)7、班级情况一览表机电工程学院8月第一章绪论(1)总课次:1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3)第三章机构的性能分析(1)总课次:4篇二:《机械原理》教案(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类别:必修学时:1周课程性质:集中实践教学学分:2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执笔人: __一、基本目的与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也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二、教学基本内容通过对某种简单机器(它的工艺动作过程比较简单)的分析,进行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其中包括机器动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的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

具体内容包括:按照给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成子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及组合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制定机构运动循环图;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工作量:1、机械运动简图、主要机构装配图一张(A1或A2图纸)2、零件工作图一至两张(A3或A4图纸)3、设计说明书一份三、教学要求1、机械总功能的分解根据所要设计的机械总功能要求,选定机械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功能分解。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机械原理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了解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认识机械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机械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第二部分,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机械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械原理,实验设备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进行评估。

作业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进行评估。

考试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共计16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机械运动方案设计(1)机构选型与组合: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合理地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2)运动方案拟定:拟定多个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最佳方案;(3)机构运动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4)机构力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力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5)机构优化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对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机械的性能和效率。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1)封面:包括课程名称、设计题目、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等信息;(2)目录:列出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及其页码;(3)前言:简要介绍设计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4)概述: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书、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等内容;(5)设计说明书正文:按照设计过程的顺序,依次介绍机构选型与组合、运动方案拟定、机构运动分析、机构力分析、机构优化设计等内容;(6)结论:总结设计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7)参考文献:列出设计中参考的文献资料。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和评价1.课程设计成果:根据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和质量,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3.平时作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简单的机械设计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原理概述: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元件、机械结构、机械系统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讲解力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守恒、功的计算、摩擦力等基本定律。

3.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设计规范等。

4.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如机械传动、机械控制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3.链传动中链条的动载荷和静载荷分析,以及链轮的材料选择;
4.蜗轮蜗杆传动中的润滑和冷却问题,以及提高传动效率的措施。
4、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将重点强化以下教学内容:
1.齿轮传动系统中的齿轮强度计算,包括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的校核;
2.带传动中的动态分析,探讨带传动的振动和噪声控制方法;
3.链传动中的链条寿命评估,以及提高链条使用寿命的措施;
2.带传动中传动带的类型选择、弹性滑动和打滑的计算;
3.链传动中链条节距和链轮齿数的匹配,以及链条张紧装置的设计;
4.蜗轮蜗杆传动中蜗杆直径和螺旋角的确定,以及传动效率的分容:
1.齿轮传动中的齿轮啮合原理,探讨无侧隙齿轮传动的设计方法;
2.带传动中传动带的张力计算,以及带轮的结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机械原理》第五章“机械传动原理及其设计”,围绕以下课程设计题目展开:
1.齿轮传动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
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3.链传动的设计与应用;
4.蜗轮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
2、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将深入探讨以下教学内容:
1.齿轮传动中齿轮齿数的选取、模数和压力角的确定;
4.蜗轮蜗杆传动中的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以及传动系统的整体优化设计。
5、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深化以下教学内容:
1.齿轮传动中齿轮修形技术的应用,以及修形对传动性能的影响;
2.带传动中带轮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对传动性能的影响;
3.链传动中链条的维护与保养方法,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
4.蜗轮蜗杆传动中蜗杆副的安装与调整,以及传动系统的动态平衡分析。

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如杠杆原理、滑轮组、齿轮传动等;2. 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3.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物理知识分析机械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简单机械设计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机械设备奥秘的欲望;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了解机械设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阶段机械原理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机械设备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机械原理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杠杆原理:讲解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杠杆3. 滑轮组:介绍滑轮组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滑轮组的设计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 滑轮组4. 齿轮传动:讲解齿轮的分类、传动原理、齿轮啮合条件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齿轮传动5. 机械设备的结构与原理:分析常见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设备的结构与原理6.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介绍计算机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如CAD软件等。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简单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其分析实际机械系统的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3.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以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机械效率: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机械效率,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3. 动力与阻力:阐述动力、阻力的概念,分析二者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4. 能量转化与守恒:介绍能量在简单机械中的转化过程,强调能量守恒定律。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5. 创新设计:结合所学简单机械原理,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关联课本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1)第二课时:简单机械原理(2)第三课时:机械效率第四课时:动力与阻力第五课时:能量转化与守恒第六课时: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简单机械原理(1)、(2)第二周:机械效率、动力与阻力第三周:能量转化与守恒、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章节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

设计题编号:01设计题目:牛头刨床(1)机器功能和设计要求该机器主要用于零件的平面加工。

机器须完成的动作为:刨刀的往复运动和工件的进给运动。

要求刨刀切削速度较均匀,且有急回特性。

(2)基本数据主转转速60r/min,工件最大加工长度l≤450mm,加工面距地面高度h=800mm,行程速比系数K =1.5,许用压力角[α] =15°,切削进给量S在0.1~0.5mm范围内可调。

设计题编号:02 设计题目:圆盘(平板)印刷(1)机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该机器的功能是在小型铜锌板上刷上油墨,通过铜锌板与白纸相互粘合而完成印刷工艺。

须完成的动作为:纸张输送、油辊上添加油墨、铜锌板上刷墨、白纸与刷墨后的铜锌板粘合印刷、取出印刷品。

(2)基本数据印刷能力:24次/min、印头的固定支承距地面高度500mm,印头摆角50°、印头最大高度280mm。

设计题编号:03设计题目:电阻压帽自动机(1)机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该机器的功能是将电阻帽分左、右两端压合在电阻坯上。

须完成的动作为:送电阻坯、电阻坯的定位和夹紧、左、右电阻帽的送料、压帽、产品送出。

(2)基本数据生产能力:30个/min、电阻坯直径d =3mm,长度l =7mm。

设计题编号:04 设计题目:半自动钻床(1)机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该机器的功能是加工件自动送到钻床工位,定位机构使被加工件可靠定位,完成钻孔加工后,自动送出工件。

须完成的动作为:送料、定位、钻孔加工、零件输出。

(2)基本数据该机器的加工零件如图1所示。

图1半自动钻床设计数据参看下表1。

表1 半自动钻床设计数据方案号进料机构工作行程/mm定位机构工作行程/mm动力头工作行程/mm电动机转速/(r/min)工作节拍/(件/min)A40301514501B35252014402C3020109601设计题编号:05 设计题目:纸板压痕机(1)机械的功能和设计要求该机器的功能是将裁切好的纸板,在折叠式纸箱的拆缝压出痕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

八、机构运动循环图
机构工艺动作分解
牛头刨床的主运动为: 电动机→变速机构→摇杆机构→滑枕往复运 动; 牛头刨床的进给运动为: 电动机→变速机构→棘轮进给机构→工作台 横向进给运动。
九、主机构尺度综合及运动特性评定 机构位置划分图
以 7号和 14 号位置作运动分析
十、电动机功率与型号的确定
电动机的选择
传动比分配与 减速机构设计
工作台进给方案
确定电动机功率 总传动比
采用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工作台横向进给运动 工作台垂直进给运动
十一、主机构受力分析 对7号位置受力分析
对于滑块中心D点分析
对摇杆进行分析
十二、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计算阻力距 确定等效力矩 确定最大盈亏功 估算飞轮转动惯量
JF( W 1 2 [m a x ]) π 9 0 20 n 1 2 W [m a x ]2 1 3 .7 kgm 2








——牛头刨床
一、课程设计目的
学会机械运动见图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机构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使用技术资料、计算作图及分析与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机械创新的能力。
二、课题:牛头刨床
机构简介及要求
牛头刨床是一中用于平面加工的机床。刨刀工作时,由导杆机构带动刨刀作往复切削运动。 工作行程时,刨刀要求平稳;空回行程时,刨刀要快速退回,即要有急回作用。切削阶段刨刀
六、对方案二的性能分析
(3)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分析
若机构全以铰链连接杆件,抗破坏能力较差,易发生断折。对于较大载荷时对杆件和 强度要求较高,会浪费机构的有效空间,也不能保证刨削所需的力的运动的准确性。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一、半自动钻床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设计加工所示工件ф12mm孔的半自动钻床。

进刀机构负责动力头的升降,送料机构将被加工工件推入加工位置,并由定位机构使被加工工件可靠固定。

半自动钻床设计数据参看下表。

半自动钻床凸轮设计数据表二、设计方案提示1.钻头由动力头驱动,设计者只需考虑动力头的进刀(升降)运动。

2. 除动力头升降机构外,还需要设计送料机构、定位机构。

各机构运动循环要求见下表。

机构运动循环要求表3. 可采用凸轮轴的方法分配协调各机构运动。

三、设计任务1.半自动钻床至少包括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2.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并在图纸上画出传动系统图;3. 图纸上画出半自动钻床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和运动循环图;4.凸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按各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自选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画出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廓线图;5.设计计算其他机构;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位2该机采用电动机驱动,传动方式为机械传动。

技术参数见下表。

旋转型灌装机技术参数表二、设计方案提示1.采用灌瓶泵灌装流体,泵固定在某工位的上方。

2.采用软木塞或金属冠盖封口,它们可由气泵吸附在压盖机构上,由压盖机构压入(或通过压盖模将瓶盖紧固在)瓶口。

设计者只需设计作直线往复运动的压盖机构。

压盖机构可采用移动导杆机构等平面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

3.此外,需要设计间歇传动机构,以实现工作转台间歇传动。

为保证停歇可靠,还应有定位(锁紧)机构。

间歇机构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

定位(锁紧)机构可采用凸轮机构等。

三、设计任务1.旋转型灌装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三种常用机构;2.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并在图纸上画出传动系统图;3.图纸上画出旋转型灌装机的运动方案简图,并用运动循环图分配各机构运动节拍;4确定连杆机构各个杆件尺寸,进行速度、加速度分析,绘出运动线图5.凸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个简易的手摇发电机,利用人体的手摇动力转换成电能输出,用于给手机充电。

二、设计要求。

1. 手摇发电机的外形尺寸应小巧轻便,方便携带和使用。

2. 发电机输出的电能稳定,能够满足手机充电的需求。

3. 设计应考虑人体力量的转换效率,手摇的动作应尽可能轻松自然。

4. 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应简单可靠,易于维护和维修。

三、设计思路。

1. 选择合适的发电原理,可以考虑使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磁场和线圈的相对运动产生感应电流。

2. 设计合理的转换结构,利用手摇动力转换成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输出。

3. 选用适当的材料和零部件,选择轻量、耐用的材料,确保发电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考虑人体工程学,设计手柄的形状和大小,使手摇动作更加舒适,减少人体疲劳。

四、设计方案。

1. 发电原理,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磁场和线圈的相对运动产生感应电流。

2. 转换结构,设计一种简单的转换结构,将手摇动力转换成旋转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换成电能输出。

3. 材料和零部件,选择轻巧耐用的材料,如铝合金和塑料,选用优质的发电机零部件,确保发电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人体工程学,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手柄形状和大小,使手摇动作更加舒适,减少人体疲劳。

五、设计实施。

1. 制作手摇发电机的零部件,包括手柄、转换结构和发电机等零部件的加工和装配。

2. 调试和测试,对手摇发电机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发电效果和稳定性。

3. 优化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发电机的效率和稳定性。

4. 生产制造,进行手摇发电机的批量生产制造,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

六、设计效果。

1. 手摇发电机结构简单,外形小巧轻便,方便携带和使用。

2. 发电效果稳定,能够满足手机充电的需求,充电速度快。

3. 手摇动作轻松自然,减少人体疲劳,提高使用舒适度。

4. 发电机稳定性和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维修。

七、设计总结。

通过本次手摇发电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发电原理、转换结构、材料和零部件选择、人体工程学等因素,最终设计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稳定可靠的手摇发电机。

机械原理教学设计案例

机械原理教学设计案例

机械原理教学设计案例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开启一段超酷的机械原理之旅啦。

想象一下,咱们周围的世界到处都是机械的魔法。

就像咱们每天坐的汽车,那里面的发动机啊,各种小零件就像一群小伙伴在里面欢快地合作,带着咱们在路上飞驰。

还有家里的钟表,滴答滴答,那些小齿轮就像在进行一场精密的舞蹈。

那机械原理到底是啥呢?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这些机械里的小秘密,弄明白它们是怎么动起来,怎么实现各种功能的。

我给大家先讲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小发明家,他想做一个能自动浇水的小装置给自家花园。

他开始捣鼓各种小零件,有杆子、有轮子,还有一些小容器。

可是一开始,这些零件根本不听话,不是水洒得到处都是,就是根本浇不到花。

为啥呢?就是因为他还没掌握机械原理这个魔法呀。

后来啊,他开始认真研究每个零件之间的关系,怎么连接,力怎么传递,最后他成功做出了超棒的自动浇水装置。

这个故事告诉咱们,机械原理可重要啦,学好了咱们也能成为小发明家呢。

二、知识讲解。

那咱们现在就正式开始探索机械原理这个奇妙的世界吧。

咱们先来说说最简单的机械构件——杠杆。

同学们肯定都见过跷跷板吧,那就是杠杆的一种哦。

杠杆呢,有个支点,就像跷跷板中间那个支撑的地方。

然后两边有动力臂和阻力臂。

比如说,你和一个小伙伴玩跷跷板,你比较轻,那你就得坐在长一点的那端,也就是动力臂长一点,这样你就能轻松把坐在阻力臂那端的小伙伴翘起来啦。

这就是杠杆原理的简单应用,利用力臂的长短来达到省力或者省距离的目的。

再来说说齿轮。

齿轮就像一群互相咬合的小牙齿。

它们可神奇了,一个齿轮转动,就能带动其他齿轮一起转。

就像自行车的链条带动前后轮的齿轮,这样我们脚蹬踏板的时候,就能让车轮转动起来,带着我们前进。

不同大小的齿轮搭配在一起,会有不同的转速比哦。

大齿轮带着小齿轮转的时候,小齿轮就会转得飞快,这就好比大人带着小朋友跑步,小朋友要迈好多小步才能跟上大人的一大步呢。

还有凸轮机构。

这个有点像一个调皮的小鼓槌在敲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如杠杆原理、轮轴原理、滑轮系统等。

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现象。

3.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技能。

3. 能够运用图表、计算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机械效率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敬畏之心,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价值。

针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并解释生活中的机械现象。

2. 学生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实际问题,并评估其效率。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够积极参与、交流想法,共同完成任务。

4.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机械原理的热爱,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 杠杆原理:包括一等臂杠杆、二等臂杠杆和不等臂杠杆的特点与应用。

- 轮轴原理:介绍轮轴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 滑轮系统:探讨滑轮系统的原理、类型以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分析摩擦力、机械重量和结构对效率的影响。

-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计算和比较不同机械装置的效率。

3. 机械原理应用与实践:- 设计简单机械装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际可操作的机械装置。

- 实验教学: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观察和验证机械原理。

- 机械效率优化:探讨如何优化机械装置以提高效率。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1. 第一周:介绍杠杆原理,分析不同类型的杠杆应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机械原理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关系,是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提高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齿轮传动设计:包括齿轮的选择和计算、齿轮传动的布置以及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等。

2. 曲柄连杆机构设计:包括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曲柄连杆机构各个零件的设计和计算等。

针对以上内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程设计:1. 理论学习和分析:学生首先需要通过课本学习相关理论,理解齿轮传动和曲柄连杆机构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实践操作和计算:学生根据所学理论,运用相关计算公式和方法,通过软件模拟或手工计算齿轮传动和曲柄连杆机构的参数,并进行相应的设计。

3.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根据设计结果,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的目标、方法、步骤和结果等,并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课程设计的要求和评价:1. 设计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和要求,明确设计目标,包括所设计机构的功能需求、工作条件和要求等。

2. 设计方法熟练:学生需要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齿轮传动和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计算,并能进行参数的优化和调整。

3. 设计结果合理:学生的设计结果需要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能够满足机械运动和力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设计报告规范:学生需要按照要求撰写设计报告,包括设计目标、方法、步骤、结果和分析等,报告内容清晰、条理性强。

四、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分配:1. 第一周:学生进行课本理论学习,熟悉齿轮传动和曲柄连杆机构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第二周:学生进行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和参数优化,完成齿轮传动的设计。

3. 第三周:学生进行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计算和参数优化,完成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编辑说明书设计题目:插床机构-导杆机构(3)指导教师:王**何*设计者:原****学号:2*班级:机械07-22009年7月10日辽宁***大学目录1.设计任务及要求 (2)2.数学模型的建立 (2)3.程序框图 (4)4.程序清单及运算结果 (4)5.总结和目的 (12)6.参考文献 (13)1. 设计任务及要求已知:程速比系数K=1.8,滑块5的冲程H=120,中心距23o o l =150,比值3O B BC l L =1,各构件重心S 的位置,曲柄每分钟转数n1=60。

要求1. 设计导杆机构;2. 作机构两个位置的动画显示;3. 作滑块的运动线图(编程设计);4. 编写说明书;2数学模型急位夹角51.4°=θ,O2A=75mm,a=b=50mm1.()55θt ωt =2.5655tx sin θθarctan x cos θ=()0556x ωωcos θθy =- 3.θ1=θ6-180.()()()2655655656561εx εcos θθx ωsin θθωωsin θθy⎡⎤=---+-⎣⎦4.连杆的角位移方案15a sin θc θarcsin b -⎛⎫= ⎪⎝⎭5.滑块5的位移方程(ε5=0)11asin θc d acos θbcos arcsin b -⎡⎤⎛⎫=- ⎪⎢⎥⎝⎭⎣⎦6.BC 杆角速度6122a ωcos θωb cos θ= 7.滑块速度方程()12c 62sin θθv a ωcos θ-= 8.2251612222a εcos θa ωcos θb ωsin θεbcos θ-+= 9.2kc 22226161a b εsin θb ωcos θa εsin θa ωcos θ=+-- 3.程序框图4.程序清单及运算结果(1)程序清单#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include<stdlib.h>#include<conio.h>#include<graphics.h>#define pi 3.1415926#define N 600void init_graph(void);void initview();void draw();void cur();double weit1[N],weit2[N],weit3[N];double sita1[N],sita2[N],sita3[N];double omigar1[N],omigar2[N],omigar3[N];doublea=50.0,d=150.0,e=93.0,f=100.0,g=100.0,w1=6.3031852;main(){int i;double alf=0,detat=0,theta1=0;double weit=0,w3=0,ekq3=0,b=0,va=0; double theta2=0,w4=0,ekq4=0;double s=0,vc=0,ac=0;double q=0,j=0,u=0;detat=2*pi/(N*w1);for(i=0;i<N;i++){alf=w1*detat*i;weit=atan((a*sin(alf)-d)/(a*cos(alf)));if(weit<0)weit=weit+2*pi;elseif(0<weit<pi)weit=weit+pi;/*****计算杆件3的角速度、角加速度*****/ theta1=weit-pi;b=sqrt(a*a+d*d-2*a*d*sin(alf));w3=a*w1*cos(alf-weit)/b;va=-a*w1*sin(alf-weit);ekq3=(-a*w1*w1*sin(alf-weit)-2*va*w3)/b;/*****计算滑块5的位移、速度、加速度*****/theta2=asin((f*sin(theta1)-e)/g);q=-2*f*cos(theta1);j=f*f+e*e-g*g-2*f*e*sin(theta1);u=q*q-4*j;s=(-q+sqrt(u))/2;w4=f*w3*cos(theta1)/(g*cos(theta2));vc=f*w3*sin(theta1-theta2)/cos(theta2);ekq4=f*(ekq3*cos(theta1)-w3*w3*sin(theta1)+w4*w4 *sin(theta2))/(g*cos(theta2));ac=g*ekq4*sin(theta2)+g*w4*w4*cos(theta2)-f*ekq3 *sin(theta1)-f*w3*w3*cos(theta1);/******计算结果存入数组*****/weit1[i]=weit;weit2[i]=w3;weit3[i]=ekq3;sita1[i]=s;sita2[i]=vc;sita3[i]=ac;omigar1[i]=theta2;omigar2[i]=w4;omigar3[i]=ekq4;}/*****输出计算结果*****/for(i=0;i<N;i++){printf("i=%d\n weit1[i]=%lf\t weit2[i]=%lf\tweit3[i]=%lf\t",i,weit1[i],weit2[i],weit3[i]);printf("\n stia1[i]=%lf\t stia2[i]=%lf\tstia3[i]=%lf\t",sita1[i],sita2[i],sita3[i]);printf("\n omigar1[i]=%lf\t omigar2[i]=%lf\tomigar3[i]=%lf\n\n",omigar1[i],omigar2[i],omigar3[i]); }cur();}/*****速度、加速度、位移曲线图函数******/void cur(){int i;double alf=0,detat=0,theta1=0;double weit=0,w3=0,ekq3=0,b=0,va=0;double theta2=0,w4=0,ekq4=0;double s=0,vc=0,ac=0;double q=0,j=0,u=0;doublea=75,d=150,e=93,f=100,g=100,w1=6.2831852;int gd=DETECT,gmode,n;initgraph(&gd,&gmode,"c:\\turboc2");clrscr();for(i=0;i<N;i++){detat=2*pi/(N*w1);alf=w1*detat*i;weit=atan((a*sin(alf)-d)/(a*cos(alf)));if(weit<0)weit=weit+2*pi;elseif(0<weit<pi)weit=weit+pi;theta1=weit-pi;b=sqrt(a*a+d*d-2*a*d*sin(alf));w3=a*w1*cos(alf-weit)/b;va=-a*w1*sin(alf-weit);ekq3=(-a*w1*w1*sin(alf-weit)-2*va*w3)/b;theta2=asin((f*sin(theta1)-e)/g);q=-2*f*cos(theta1);j=f*f+e*e-g*g-2*f*e*sin(theta1);u=q*q-4*j;s=(-q+sqrt(u))/2;w4=f*w3*cos(theta1)/(g*cos(theta2));vc=f*w3*sin(theta1-theta2)/cos(theta2);ekq4=f*(ekq3*cos(theta1)-w3*w3*sin(theta1)+w4*w4 *sin(theta2))/(g*cos(theta2));ac=g*ekq4*sin(theta2)+g*w4*w 4*cos(theta2)-f*ekq3*sin(theta1)-f*w3*w3*cos(theta1 );line(100,200,500,200);setcolor(5);line(492,201,500,200);line(492,199,500,200);line(100,10,100,350);setcolor(5);line(99,18,100,10);line(101,18,100,10);putpixel(100+alf*180/pi,200-s/5,1);/*绘制位移曲线*/ putpixel(100+alf*180/pi,200-vc/100,2);/*绘制速度曲线*/putpixel(100+alf*180/pi,200-ac/100,4);/*绘制加速度曲线*/}setcolor(10);settextjustify(CENTER_TEXT,0);outtextxy(300,300,"RED___JIASUDU");outtextxy(300,330,"GREEN___SUDU");outtextxy(300,360,"BLUE___WEIYI");/*outtextxy(300,50,"SUDU JIASUDU WEIYI GUANXI QU XIAN TU");*/outtextxy(300,50,"SUDU JIASUDU WEIYI GUAN XI QU XIAN TU");getch();closegraph();}(2)该程序运算结果5.总结和目的一周的课程设计已接近尾声,我通过实际图形建立了数学模型,深知自己高数基础的薄弱,再用C语言编辑程序更知道自己的C语言基础也不牢固,可以说是屡步为坚,这次课程设计,是真正把我们学过的动联系在一起比如高数,几何,C语言。

其实在整个设计中最麻烦的就是编程其次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利用复数,三角函数等主要问题是不好找到它们的联系。

编程的主要问题是程序过长,难以找到联系。

这次课程设计提高了我的自信心,也提高了我的数学和C语言编程的能力。

机械原理是我们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实践课后的课程设计也接着而来了。

这是我们第一次课程设计,我感觉有些无从下手,希望以后再有课程设计老师能给我们辅导一段时间,还有就是时间比较段,所以我相信下次课程设计回更加顺利的。

参考文献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徐萃萍冷兴聚2.《机械原理电算课程设计指导书》冷兴聚3.《机械原理》孙恒称作模4.《C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5.《C语言典型零件CAD》王占勇,东北大学出版社6.《计算机图形学》罗笑南王若梅中山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