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教育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教育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教育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一个集展览展示、文化传承、科学普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其主要展示的是三峡地区的自然美景、人文历史以及近代工业遗产等方面的内容。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教育工作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围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展开说明。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向公众介绍三峡文化和三峡大坝项目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信息。

博物馆通过创新展览和教育计划,以及相关活动和资源的开发,向广大公众传递了这些知识。

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互动性,使参观者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首先,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主要通过讲解员来完成。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时,每一个展厅都配有讲解员,这些讲解员都是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他们能够详细介绍展览的内容、文物的历史背景和展览设计的理念,同时也可以回答参观者提出的问题。

他们能够和参观者进行互动式讲解,使得参观者得到了全方位的学习和感受。

博物馆还推出了“网上预约、线上导览”服务,让更多的参观者通过手机或者其他设备,享受到博物馆的服务和讲解。

其次,在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中,还有很多创新的教育活动。

例如,博物馆长期推出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例如儿童活动、夜间开放等。

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深入了解三峡文化和三峡大坝项目。

例如,儿童活动让小朋友们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游戏来认识三峡大坝电力的原理和作用,不仅可以让他们学到新知识,还能增进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

而夜间开放则让喜欢夜景的游客,能够到博物馆欣赏夜景,并且享受到不同于日间的独特体验。

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参观者的知识,同时也能让参观者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此外,在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中还有活动的推广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

对于文物保护方面,博物馆设有专门的保护人员,负责文物的保护和修复。

同时,在活动推广方面,博物馆会根据不同的节日和重要日子,制定相应的主题活动和展览,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和了解三峡文化。

中小学教育利用博物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育利用博物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育利用博物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黄永兰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05期摘要:教育是博物馆主要功能之一,而中小学教育又是博物馆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界对于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已有不少研究,但对于我国中小学在利用博物馆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效果没有系统深入的分析,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本文以重庆地区部分博物馆为例,分析中小学利用博物馆教育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何加强馆校交流互动,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使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和校外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建立博物馆与中小学良性互动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博物馆,中小学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620目前,虽然国家对中小学教育投入很多,但应试教育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来,这与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有责任有义务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中小学教育服务。

然而关于中小学校如何看待博物馆教育,如何对博物馆资源加以利用,如何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还有待深入探讨。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利用博物馆的现状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对博物馆的利用不充分。

具体包括我国中小学利用博物馆教育的人数较少、利用形式欠丰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较少、利用博物馆教育的效果不佳等。

首先,利用博物馆教育的中小学学生人数较少。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7亿,大中小学加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合计有2亿人,几乎占全国总人口的1/7。

青少年历来是博物馆、纪念馆的主要观众群体和教育对象,学生观众占博物馆年观众量的25%—40%,然而博物馆接待的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参观博物馆的学生人数比例较低。

以重庆三峡博物馆为例,实行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量约为160万,其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观众占观众比例的15%,约为24万人,但博物馆接待的学校团体参观次数仅为13次,接待学生观众仅1万人次。

关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活动的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活动的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活动的调研报告通过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从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建成开放3年多来~举办各种临时展览活动的有关资料收集、分析~同时~学习借鉴国内文博系统办展的有益经验和启示~在比较系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展览活动实现对外文化交流的调研报告。

本报告所指的临时展览,Temporary Exhibition,是指短期展出、经常更换的博物馆展览。

相对于临时展览的是博物馆长期展出、比较稳定的固定展览,Permanent Exhibition,即基本陈列。

临时展览是博物馆基本陈列之外的十分重要的业务活动~是活跃博物馆工作、实现博物馆社会角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的现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自2005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利用独有文化资源和文化方式~以展览为载体~进行多元文化交流~努力搭建西部地区具有领先地位、重大影响的文化交流平台。

(一)展览活动数量及观众量自2005年6月开馆以来,截止2008年年底,~三峡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共计95个~晚宴、展览专题讲座等社会文化活动共计16场~由此吸引观众数量超过70万人次。

其中《国家宝藏》展览在清明节小长假期间单日参观人数约4千人~创临时展览单日参观人数最高记录。

(二)展览类型 (见图一)(开馆以来截止2008年年底)1.国际,境外/港澳台,交流展览。

由境外或港澳台政府和社会机构参与、展品来自境外或港澳台地区的国际交流展览共计19个~约占总量的20%。

2.国内交流巡回展。

展品来自国内其他省市、由国内相关政府机构参与组织的国内交流巡回展览~自开馆以来共计18个~约占总量的19%。

3.本地区展览。

展品来自重庆本地、由本地政府机构或社会相关文化团体组织的文化艺术展览~自开馆以来共计有58个~约占总量的61%。

【图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临时展览类型比例图国内交流巡展国际交流展19%20%国内交流巡展本地区展览国际交流展本地区展览61%(三)办展模式1. 由三峡博物馆自主引进的展览项目,约占总量的9.5%,由三峡博物馆自主建立信息渠道~联系引进、并进行整体策划实施、宣传推广和寻求社会合作的展览项目。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摘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重庆市级博物馆,近年来在青少年教育活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本文分析了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首先介绍了该博物馆的历史渊源与背景,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详细描述了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化、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面。

然后,分析了开展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从实地参观到线上课程,多元化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

讨论了参与人群广泛,涵盖了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

总结了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成效显著,但也指出了仍有进步空间,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更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质量,以更好地服务广大青少年学习成长。

【关键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发展现状、历史渊源、教育活动内容、开展方式、参与人群、成效、进步空间、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直致力于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平台。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内容和多样化的开展方式,博物馆吸引了广泛的参与群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仍有进步空间,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满足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需求。

展望未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继续努力,推出更多有趣、富有教育性的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历史渊源与背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活动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与背景。

作为重庆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三峡博物馆建立于1992年,是中国仅有的以长江三峡文明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以展示长江三峡文明遗产为主要任务,旨在通过展览、教育和研究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青少年教育活动是博物馆长期以来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旨在引导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中国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16年第10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

1955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

2000年,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2005年6月18日,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2008年3月26日起实行免费开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现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发挥自身优势,挖掘传承地域特色文化,不断提升社会教育、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交流与服务等能力,已经成为重庆独具特色城市地标、文明窗口和文化殿堂。

馆藏体系完备文物保护实力雄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576万余件套(23.9403万件),古籍2.88万余册,涵盖23个文物门类,形成了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历代陶瓷器、宋元明清书画、古琴等为特色的藏品系列。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现有实验室面积1000余平方米,下设金属文物实验室、陶瓷文物实验室、有机质文物实验室、馆藏文物有害生物室、检测分析室和资料室等,可针对各类文物展开科技保护工作。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先后取得首批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优质服务机构、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文物保护工程监理乙级资质。

2015年,首个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落户重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属的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签驻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

陈列展览特色鲜明对外交流蜚声海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现有《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巴蜀的怒孔》《古代书画》《历代瓷器》《历代钱币》《汉代雕塑艺术》《李初梨捐献文物》《西南民族民俗风情》《高罗佩家族捐赠高罗佩私人收藏文物展》等11个陈列展览,以及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和重庆旧居陈列馆两个直属馆。

抗战遗址类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案例分析——以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为例

抗战遗址类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案例分析——以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为例
嚼 I实践 l PRACTICE
抗战遗址类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案例分析
以重庆宋庆龄 旧居陈列馆为例
王玉茹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 40001 5
摘 要:青少年作为祖 国的未来 、民族 的希望 ,是博物馆 开展社会教 育工作的核 心受众。重庆宋庆龄 旧居陈列馆借助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时代小先生”计划这一平 台打造青少年社会教 育品牌 ,回归 “小先生制”小孩教小孩的本源精神 ,在实现抗战遗址类博物馆教育资
二 、 “时代小 先生”的内涵及外 延
宋庆龄是20世纪最伟大杰出的女性 ,最杰 出的领 导 人 之 一 ,发 展少 年 儿童 事 业 ,使 少 年儿 童 健康 成 长 是 她一 生 的追 求和 心愿 。 自20世 纪40年 代 ,她领导 的 中 国福 利基 金 会积 极 试验 和 推广 著 名 教 育家 陶 行知 先 生培养 “追求真理的小学生 、即知即传的小先生”的 教 育理 念 。
(一 )抗 战遗 址保 护 的三种 模式 遗址博物馆是指 “在古文化遗址上建立的针对该 遗址文化进行发掘 、保护 、研究、陈列的专 门性博物 馆 ”【2】。抗战遗址类博物馆是收藏人们抗战时期重要 记忆 的容器 ,是展示 中国近代历史文明的窗口,更是 社会 教 育尤 其 是青 少年 教 育 的重 要课 堂 。 回顾 重庆 抗 战遗址的保护模 式主要可 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博物馆
(二 )抗 战遗 址 的功能 变化 抗战遗址本身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特性 , 而且遗址蕴含和凝固重要的历史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 遗址的时间、空间结构、人与物的关系、人与 自然的 关系、人物历史过程等方面的反映,简而言之, “遗 址的物质和精神内涵 已经成为历史 ,不可能再重新创
作者简介 :王玉茹 .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 向:博物馆学.重庆抗战遗址遗迹。电子邮箱 :1 027292526@qq COm

三峡博物馆调查报告总结

三峡博物馆调查报告总结

三峡博物馆调查报告总结三峡博物馆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三峡博物馆的实地调查,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博物馆的建设、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一、三峡博物馆基本情况三峡博物馆位于长江三峡地区的重庆市,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博物馆主体建筑分为地下两层、地上三层,设有多个展厅,展示了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文化遗存。

二、调查内容与发现1.陈列展览博物馆共设有常设展览、临时展览和专题展览三个部分。

其中,常设展览以“三峡文化”为主题,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

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调查发现,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有以下特点:(1)展览主题明确,脉络清晰,便于观众了解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

(2)展览形式丰富,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虚拟现实等,增强了观众的互动体验。

(3)展览内容更新较快,能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2.文物保护与修复三峡博物馆高度重视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设有专门的文物保护实验室。

调查发现,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运用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如激光清洗、微生物防治等,有效延长了文物的寿命。

(2)开展文物修复工作,使受损文物得到有效修复,重现历史风貌。

(3)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

3.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博物馆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

调查发现,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举办各类讲座、培训和实践活动,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

(2)加强与学校、社区等合作,推广历史文化教育。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

三、总结与建议通过对三峡博物馆的调查,我们认为其在陈列展览、文物保护与修复、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整体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学术研究,提高展览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调研.ppt 全文免费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调研.ppt 全文免费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调研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之一,不仅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还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展示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本次调研团队前往重庆进行调研。

二、背景介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人和镇三峡广场北侧,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座展示三峡文化、保护三峡文物和弘扬三峡精神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包括三峡古代生态文明、三峡人文历史、三峡文化名人、三峡艺术、三峡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

2.1 博物馆的建设历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建设始于2006年,并于2010年正式开馆。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巴渝文化的元素,整体设计独特。

博物馆的展览分为主体展区、临时展区和专题展区三个部分,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三峡文化的魅力。

2.2 博物馆的展陈特色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大量的文物和实物展示为特色,通过场景再现、模型展示、多媒体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古代生态文明、人文历史和文化传承。

同时,博物馆还注重与观众的互动,设置了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三峡文化。

三、调研目的和方法3.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方式,包括展览策划、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将重点调研博物馆的展览形式、观众服务、科研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情况,以期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3.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访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将安排专门的调查团队前往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与博物馆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观众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博物馆的认知和期望。

同时,我们还将参观博物馆的展览,观察博物馆的运营情况和观众的反应。

四、调研结果和分析经过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博物馆在展陈方面做得较好。

新形势下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新形势下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新形势下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青少年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育已
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寻求新的教育方式,其中博物馆教
育备受关注。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和教育资源的宝库,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多样性
的学习平台,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拓展其知识面、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
探讨新形势下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并阐述其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博物馆教育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博物馆的展品通常具有丰富的历
史和文化内涵,能够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在博物馆里,
青少年可以通过参观展览、参与文化活动、听取讲解等方式,去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博物馆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些创新设计的教育项目,如举办主题展览、策划文化活动、开展科技体验等,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博物馆教育在新形势下还具有更多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博物
馆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利用。

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展览、虚拟实景漫游等方式,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习,解决传统博物馆学习的局限性。

博物馆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渠道,与青少年建立更直接的互动和沟通,使他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到教育
资源,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博物馆教育还可以加强与学校、社区等教育机构的合作,组
织更多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扩大青少年的学习空间,激发其学习兴趣。

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

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

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发布时间:2022-08-03T09:13:00.17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6期56卷作者:吕玉洁[导读]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集中展示的场所,博物馆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被视为第二课堂和文化窗口吕玉洁哈尔滨市博物馆摘要: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集中展示的场所,博物馆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被视为第二课堂和文化窗口,是人们扩大知识领域、满足审美享受的重要场域。

如何利用好博物馆文化阵地来培养良好素养的未来公民,从青少年抓起是博物馆的长期作业,是对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青少年博物馆应将青少年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从小培养孩子对博物馆的热爱,一方面可以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根植于其幼小的心灵;另一方面他们成人后还会带着家人和孩子前来,是博物馆未来不可或缺的参观群体。

因此,博物馆应将青少年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在展览形式、内容和教育活动方面要重视孩子的感受,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以及快乐的学习等都是博物馆的核心教育理念。

一、博物馆教育活动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定义将“教育”调整到博物馆业务目的的首位,同时人们注意到,博物馆定义在表述时,将“教育”作为“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出”等项博物馆基本业务的共同目的,也就是说,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都应贯彻“教育”的目的。

台湾学者黄淑芳在《现代博物馆教育:理念与实务》中谈到:虽然博物馆本身即是教育机构,但相对于正式教育机构——学校,它是非正规的。

博物馆作为国民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具有一系列的特色。

自从1905年我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创办以来,中国博物馆经历了120多年的发展进程。

截止2021年,全国备案的博物馆共6183家。

博物馆做为公共文化机构,无论在建筑规模、装修装饰、展陈形式、管理能力、服务质量、智慧建设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开展青少年的教育活动也从单一化到多元化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新形势下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新形势下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新形势下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教育至关重要。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和博物馆在其中的作用入手,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和互动体验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意义,并探讨了博物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教育将更加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提供更丰富的互动体验。

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重视创新和互动,为青少年教育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数字化技术、互动体验、挑战、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和传承者,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青少年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

博物馆作为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教育资源的机构,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场所和体验平台。

青少年教育是社会的未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历史观念,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新形势下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深入挖掘数字化技术和互动体验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和意义,探讨如何应对博物馆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对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促进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提高青少年的历史和文化素养,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2. 正文2.1 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对于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浅谈提高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浅谈提高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浅谈提高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多方面的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从提高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互动性青少年的学习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喜欢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博物馆应该加强互动性,设计更多的互动体验项目,让青少年参与亲身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在博物馆内设置一些互动游戏或者实验项目,让青少年在玩中学,在体验中悟,并从中获得知识、培养兴趣,提升知识水平。

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除了常规的展览之外,博物馆还可以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主题讲座、文化体验、手工制作等,让青少年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增长见识,又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这些教育活动将博物馆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乐园,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前来参观和学习。

三、设置专门的青少年教育区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博物馆可以设置专门的青少年教育区,这里可以展示一些与青少年相关的文物、实物,并设计一些专门为青少年定制的展览和教育内容。

在这个区域内还可以设置一些互动体验的项目,让青少年在这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对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四、强化导览和解说服务博物馆可以加强导览和解说服务,为青少年提供更专业的讲解和引导。

这样一来,青少年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展品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增强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还可以通过导览员的引导,引导青少年参与到一些文化体验和互动活动中,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五、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博物馆可以主动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一些文化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这种合作可以是博物馆向学校提供专门的文化教育项目,也可以是学校组织学生来博物馆参观学习。

通过双方合作,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达到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等特色于一体的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近年来在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该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的具体信息:
1.改陈升级: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计划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进行改陈,以提
升游客的体验。

2.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博物馆全方位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致力于成为重
庆人文新地标、文旅体验示范区、城市的“会客厅”。

3.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博物馆结合重庆文明进程的历史脉络与三峡文化,研究
“学”与“游”的关系,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有的展陈话语体系和高质量的研学旅游产品。

4.馆区扩建:目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四个馆区,总面积
达到7.1万平方米的大型博物馆,并被列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博物馆(培育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

5.丰富的藏品:博物馆共有藏品11.6405万件(套),涵盖了书法、绘画、陶器、
瓷器、铜器等35个类别,其中尤以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历代书画等为特色。

6.历史文化价值: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重
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不仅是重庆的文化象征,也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旅游发展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改陈升级、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馆区扩建以及丰富藏品展示等方式,提升了游客的参观体验,增强了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随着博物馆的进一步改陈和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有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重庆三峡博物馆研究报告

重庆三峡博物馆研究报告

重庆三峡博物馆研究报告
《重庆三峡博物馆研究报告》旨在对重庆三峡博物馆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其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物收藏和展览内容等方面,以期为其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研究报告首先对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历史背景进行了介绍。

重庆是长江三峡的重要节点城市,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

报告梳理了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创办背景和发展历程,揭示了其在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以及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重要意义。

接着,报告对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建筑特色进行了详细阐述。

博物馆选址于重庆市渝中区,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

报告描述了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和建筑材料的选择,探讨了其与长江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的融合。

在文物收藏方面,报告对重庆三峡博物馆的珍贵藏品进行了详细介绍。

三峡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区之一,博物馆收藏了许多与长江三峡相关的各类文物,包括古籍、书画、瓷器、青铜器等。

报告对这些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了评估和解读,并探讨了其对于研究长江文化和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意义。

最后,报告分析了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教育活动。

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类临时和长期展览,并结合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长江文化和自然环境保护知识。

报告评估了这些展览和活动的效果,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重庆三峡博物馆研究报告》旨在为重庆三峡博物馆未来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并为其他博物馆等相关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它对于推动长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如何利用研学旅行开展深度学习

博物馆如何利用研学旅行开展深度学习

博物馆如何利用研学旅行开展深度学习作者:余金声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22期摘要:研学就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是一种动手实践能力很强的教学活动,研学旅行是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青少年在动脑、动手的实践中利用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获得各种能力。

文章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探讨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博物馆如何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开展好青少年研学活动。

关键词: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近年来,中国各地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研学旅行教育规划,并设立专项公益金支持研学活动的开展。

2017年7月17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关于开展2017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17〕25号)。

教育部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教基厅函〔2017〕50号),命名了204个单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1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377个单位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1 博物馆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将学生的所学、所游、所思充分融合在一起,有“行走的课堂”之誉。

在当前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博物馆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重要场所。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自建馆以来,依托馆藏资源,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职能,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让文物活起来,让广大青少年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同时,感知历史,启迪未来,提升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年度发展报告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年度发展报告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2013年年度发展报告一博物馆概况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新馆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098平方米,展厅面积20858平方米,在西南博物院的基础上,经过近60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以抗战陪都遗留的社会流散文物、西南地区民族文物、重庆历史文物、三峡文物、近现代文物为主的馆藏文物体系,涵盖了历代陶器、瓷器、铜器、书画、玉器、刺绣、雕刻、石刻、碑帖、钱币、民族民俗文物、近现代文物(包括抗战文物、革命文物)等23个文物门类;现有常设“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4个基本陈列,“历代瓷器”“历代钱币”“汉代雕塑艺术”“李初梨捐献文物展”“西南少数民族风情展”5个专题陈列,以及360度环幕电影“大三峡”、半景画“重庆大轰炸”,年均推出和引进临时展览40个,年均接待观众180万人次,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现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二 2013年财政投入支出情况2013年决算报表显示全年总收入7070万元,与2012年决算报表收入数相比增长了21%。

其中财政拨款(含文物局没有通过财政系统的拨款)约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约12%。

2013年决算报表显示全年总支出6915万元,较上年增长了约25%。

其中,博物馆运行支出约3350万元,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运行支出约735万元,其余为各专项业务经费支出。

三 2013年工作亮点与成绩2013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工作亮点第一,社会教育成效凸出。

荣获“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文化系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国家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称号,成为“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副会长单位,全市首批“梦想课堂”单位。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作者:余金声来源:《求知导刊》2016年第17期摘要: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的机构,其中典藏、陈列的各种事物都是极具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具有非凡的教育熏陶功能。

2008年,我国博物馆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了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努力为各个年龄层的观众提供最好的参观体验。

本文以青少年这个群体为切入点,分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目前开展的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情况,以此来体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关键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是社会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与学校教育为互补关系。

在国外,博物馆是国家的重要教育资源,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美国各级博物馆都将“教育”与“为公众服务”列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有80%以上的博物馆设立了针对幼儿直至少年年龄段的教育项目。

我国的博物馆长久以来的重点在于场馆建设,却忽视了功能定位,轻教育、重展览,展览和教育处于脱节状态。

如我国的博物馆还没有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博物馆和纪念馆的社会公益服务价值,2008年,由中央及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了博物馆,这也对博物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从事社会教育的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更名,由“开放接待中心”改称为“公众教育部”,下设教育推广科,主要负责策划博物馆教育活动。

接下来,笔者将介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贯彻博物馆理念在空间改造和活动策划上为青少年这一群体所做出的努力。

一、延伸服务,打造“123”博物馆教育空间品牌当今,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们,精神世界逐渐被网络和新奇的电子科技产品所占据,对自然、传统文化、习俗等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少,他们正面临着“童年消失”的文化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的机构,其中典藏、陈列的各种事物都是极具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具有非凡的教育熏陶功能。

2008年,我国博物馆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了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努力为各个年龄层的观众提供最好的参观体验。

本文以青少年这个群体为切入点,分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目前开展的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情况,以此来体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标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是社会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与学校教育为互补关系。

在国外,博物馆是国家的重要教育资源,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美国各级博物馆都将“教育”与“为公众服务”列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有80%以上的博物馆设立了针对幼儿直至少年年龄段的教育项目。

我国的博物馆长久以来的重点在于场馆建设,却忽视了功能定位,轻教育、重展览,展览和教育处于脱节状态。

如我国的博物馆还没有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博物馆和纪念馆的社会公益服务价值,2008年,由中央及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了博物馆,这也对博物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从事社会教育的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更名,由“开放接待中心”改称为“公众教育部”,下设教育推广科,主要负责策划博物馆教育活动。

接下来,笔者将介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贯彻博物馆理念在空间改造和活动策划上为青少年这一群体所做出的努力。

一、延伸服务,打造“123”博物馆教育空间品牌当今,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们,精神世界逐渐被网络和新奇的电子科技产品所占据,对自然、传统文化、习俗等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少,他们正面临着“童年消失”的文化危机。

博物馆作为特殊的社会教育场所,可以协同学校教育解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教育问题。

与学校教育相比,博物馆教育形式更加自由,具有启蒙性、社会性、直观性的特点。

为了给观众创造一个美好的体验空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全新改造完成了“123”创艺坊,并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

“123创艺坊”秉承自然、环保和健康的理念,空间设计以种子细胞的显微镜结构为蓝本,紧紧围绕着“有机”的概念,做到了设计美观和实用性强的完美融合。

简单的一组数字123却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可能,博物馆人希望青少年们可以跟着这样的旋律,带着好奇来博物馆,体验探索文物的魅力,从而发现文物背后的文化,如此循环,实现从展示过去——牵手现在——创造未来的动态历程。

二、为青少年观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1.“我们的节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受经济全球化、英语国家文化在中国的普及、传统教育缺失的影响,我国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节日氛围淡化,庆典仪式被简化,节日食品、器具等制作逐渐失传的现象。

许多传统节日几乎流于形式,同时传统节日的原本内涵意义也逐渐消失,而变成了“消费节”“旅游节”。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加深观众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积极利用和开发丰富的馆藏资源,推出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这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节日”是根据中国的法定假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大节假日所开发的教育活动。

2015年元宵节期间,重庆中国三峡馆开展了投壶、闹元宵猜灯谜、汉代画像砖拼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投壶最早起源于西周,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游戏,是一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在战国时得到发展。

它既是一种礼仪,又是一种游戏。

到明清时期几乎绝迹。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

元宵节期间,观众来博物馆亲自体验投壶游戏不仅可以感受古人的礼让和虔诚,还可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3米×3米的巨型画像砖拼图游戏是2015年元宵节的压轴教育活动。

拼图的创作蓝本来自于博物馆主题展厅汉代雕塑展厅的盐井画像砖和弋射画像砖拓片。

画面再现了汉代时期人们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场面,浓厚的生活气息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

拼图游戏的设计目的不仅在于宣传介绍汉代画像砖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传递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深度挖掘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价值,结合节日氛围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2.“小小讲解员”,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2009年年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启动“小小讲解员”培训项目,如今已形成百余人的队伍,先后招募了7期“小小讲解员”。

培训课程涵盖语言表达、讲解技巧、形体礼仪、重庆历史故事及相关文物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培训,青少年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重庆的历史文化,感受巴国文化的魅力。

培训结束,经考核通过的小小讲解员可以为博物馆观众义务讲解,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勇气,真正地体现了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3.博物馆学堂,搭建馆校共建平台如何与学校合作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中国博物馆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史家小学组织专家和教师编写了《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系列教材。

课程内容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为依托,以史家小学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涵盖“说文解字”“美食美器”“服饰礼仪”和“音乐辞戏”四大主题,在国内博物馆教育项目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引领作用。

2014年在重庆市文物局的主导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重庆主城和部分区县设立了一批博物馆学堂,包括鹅岭小学、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巫山县龙骨坡小学、大足区城西中学等10所中小学。

博物馆学堂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面向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群体开发的,目的在于如何将博物馆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

目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正在建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库”,已经推出一批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课程、趣味手册,并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引进的精品展览制成展板、挂图到学校巡展,让学生听课与动手、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博物馆学堂主要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专家和社教工作人员授课,邀请所在学校教师、博物馆志愿者参与。

目前,重庆三峡博物馆已策划了走进远古、手心的遗产、重庆记忆等精品课程。

4.开发教育体验包,把“博物馆”带回家手工体验包的开发是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另一生动载体。

好的博物馆教育体验包,带有博物馆特色,承载了文化的符号和记忆。

青少年动手操作体验包,可以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文物的理解,增强其动手操作的能力,也更加符合学生喜欢活动性较强、参与程度较高的教学方式。

目前,根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馆藏特色,博物馆教育专员开发了下列手工体验包。

手工包一:手绘·时光秀。

“手绘·时光秀”体验包的创意灵感来源于博物馆绣品类文物上各种精美的图案。

通过手绘形式将古人精心绣制的美丽纹样以极其精细的线条描摹到环保袋上,青少年可以使用纺织纤维颜料通过填色的方法把画面内容丰富起来,完成一款私人订做的环保袋。

该类活动体验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同时也于无形中让他们感受到环保带来的美好生活。

手工包二:绣·吧——把十二章纹穿在身上。

蜀绣生产历史悠久,与湘绣、苏绣、粤绣并称我国四大名绣,与蜀锦并称为“蜀中之宝”。

蜀绣制作主要集中于成都和重庆。

十二章纹是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是官位等级最直观的标志。

观众打开“绣·吧”体验包,跟着蜀绣的针法说明书亲自绣制一片“十二章纹”的图样,在感受到蜀绣的神奇魅力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中国帝制时代的严格而繁琐的等级制度。

手工包三:微观·汉代故事。

汉代文化以其多元性、统一性、包容性、和谐性与创造性的“博大兼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微观·汉代故事”体验包从考古、民俗、科技、美学、哲学等角度,通过挖掘文物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物质文化现象,触摸汉代盛世社会的文化肌理,进而探寻自汉代以来流传至今的民族文化元素,让观众在薪火相传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永恒的魅力与精髓。

目前,汉代故事系列已推出弋射收获画像砖微场景。

手工包四:夺宝奇兵·一个印章。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20858平方米,现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展览10个,馆藏文物18万余件。

为了让观众尽可能多地了解丰富的馆藏文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教育专员特别设计了“夺宝奇兵·一个印章”系列手工包,观众可以使用手工包内准备好的刻刀,把三峡动植物、战国时期钱币、陶器和青铜器、汉代陶俑、明代紫砂壶等文物转变成一个个萌呆可爱的图章。

手工包五:3D抗战纪功碑纸膜。

抗日战争胜利纪功碑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中华民族精神瑰宝,是对抗日战争时期艺术的浓缩,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我国唯一一座抗日战争胜利纪功碑。

为了让广大青少年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取回来的,教导他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教育专员特别设计了迷你版的抗日战争纪功碑纸膜,让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三、结语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博物馆是展现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政府越发重视博物馆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对社会教育功能重要性的认识也正在逐步提高,为做好相应的工作,教育员应投入饱满的工作激情,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积极探索如何创新博物馆教育活动,提升活动水平,真正让博物馆资源惠及社会大众。

参考文献:[1]王鹤北.博物馆定义的发展与演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杨丹丹.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以首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0,(1).[3]吴慧珍.拓展博物馆教育功能之我见[J].博物馆研究,2006,(4).[4]安来顺.当代博物馆教育理念辨析[C].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