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精简版
精神病考试重点整理
精神病考试重点整理1.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征,不论在发育阶段还是在成年时期(甚至老年时期),也不论是外周神经还是周围神经系统,从神经元到神经环路都可能存在可塑性变化。
2.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收患者意志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注意力转移等方法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3.感觉是大脑对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大脑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经验二形成的整体印象。
4.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适合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精神分裂症合抑郁发作。
5.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幻觉。
①错觉:正常人的错觉经过验证后可以怎是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是出现;②幻觉:幻听是精神科临床最常见的幻觉,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幻嗅,单一出现的幻嗅,多见于大脑颞叶疾病(颞叶癫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6.感知综合障碍(分析):①视物变形症:指患者看到周围的人或物体的形状、大小、体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多见于癫痫。
②自身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感到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大小、形状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见于精神分裂症、癫痫。
③时间感知综合障碍;④空间感知综合障碍;⑤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指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变得不真实,犹如隔了一层窗纱。
7.思维形式障碍(分析):①思维奔逸: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和转换加速;②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转换困难;③思维贫乏:联想概念与词汇贫乏;④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词语杂拌:思维连贯性障碍;⑤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背景下产生的词语杂拌;⑥思维中断:思维联想过程突然发生中断;⑦思维被夺、思维插入:属于联想障碍,不受个人意志支配;⑧强制性思维:思维联想的自主性障碍,患者感觉脑内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⑨病理性赘述:思维联想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⑩思维化声:同时包含思维障碍和感知觉障碍两种成分,患者感觉自己的思想在脑里变成了语言,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到;①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和物管概念的拼凑;②: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患者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本人解释,他人无法理解;③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令人不解,离奇古怪;④强迫思维: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道不合理没必要却无法摆脱,常有痛苦体验。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包括:重性精神病和轻性精神障碍。
3、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遗传,妊娠期和分娩,脑损伤、感染和躯体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个体心理特征,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4、精神医学:其一,研究各类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治疗,预防和康复。
其二,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作用的影响。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1、精神病理学定义:研究精神症状(对症状进行描述、命名、归类)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精神症状是人脑功能紊乱在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病理表现。
精神活动是通过外显行为(言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的。
2、精神症状的判定判断精神活动是否属于正常范围:首先不能脱离现实谈症状,离开现实无症状可言。
其次可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如性格改变。
②横向比较:与大多精神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如偶尔的入睡前幻觉。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3、精神症状的特点:⑪症状的出现不受意识控制(故意就不是精神症状)。
⑫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⑬症状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⑭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4、精神症状间的关系及鉴别当确定某精神症状存在时,应注意:⑪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如幻觉。
⑫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哪些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⑬注意各症状间的鉴别,如内脏幻觉与内感不适。
⑭分析各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精神病学第二版考试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第一章.绪论n 精神健康: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调整自己以适应不良环境;n 精神障碍: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第二章.精神疾病病因学分类与诊断T 与疾病有关的各种致病因素中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度、遗传方式、基因所在位置⏹2-素质因素:躯体素质与内在的心理⏹3-性别和发病年⏹4-感染:神经梅毒、免疫缺陷病毒(HIV)⏹5-化学物质-----精神活性物质⏹6-脑与内脏器官疾病多轴诊断原则引入DSM--Ⅲ中,即轴Ⅰ:临床障碍;轴Ⅱ人格障碍<(个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轴Ⅲ:一般医学情况(躯体情况);轴Ⅳ:i心理,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轴Ⅴ:功能的全面评价.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如何判断一个人精神异常与否:①纵向观察:→与自身;②横向比较:→与他人;③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
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注意力使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协调;4.症状的出现使病人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特点:不能明确部位/异样感觉描述不清;注意有别与内脏性幻觉、疑病妄想);多见于躯体化障碍;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错觉(illusion):对现实客观事物错误知觉(有现实刺激),正常人亦可见:ex: 杯弓蛇影/等人…幻觉:定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
正常人也可出现幻觉,多发生在觉醒和睡眠的过渡状态..如人睡前幻觉和醒前幻觉。
●真性幻觉特点:形象、生动;产生并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感官”获得。
●假性幻觉:形象不生动;产生并于主观空间;不是通过感官获得.N 感知综合障碍:客观事物其本身正常感知,但对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
①视物变形症-感到周围的人或物体在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②空间知觉障碍-对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了改变;③时间知觉的改变-对时间的快慢产生不正确的知觉体验;④非真实感-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不真实)⑤窥镜症:N 思维障碍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四个特点。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3、现代医学心理学的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10、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 5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为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具有以下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等。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
(二)知觉障碍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临床上多出现错觉和错视。
★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幻听: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
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
如感到肠扭转、肝破裂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的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1、锥体外系反应包括_急性肌张力障_、静坐不能_、类帕金森症、迟发性运动障碍 4种。
2、抑郁症核心症状有__情绪低落、_思维迟缓_、_意志活动减退_。
3、Wernicke脑病是由于_维生素B1_缺乏所致。
4、精神分裂症的4A症状为__联想障碍_、__情感淡漠_、__矛盾意向、_内向性_5、正常人的思维有__目的性_、_连贯性、___逻辑性、____实践性_4个特征。
6、抽动症状的特点是_不随意_、_突发__快速__、_重复_____和_非节律性_,可受_意志_控制短时间内暂时不发生。
7、神经症主要包括歇斯底里(癔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障碍,疑病症。
8、痴呆患者必备且早发的症状为记忆减退。
9、根据智商将精神发育迟滞分轻度、中度_、_重度_、_极重度_四个等级。
10、传统抗精神病药主要阻断四种受体为D2 受体、5-HT2A 受体、M1受体、α受体和 H1受体。
111、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有_情感高涨_、_思维奔逸_、_活动增多__。
12、心境障碍包括 _抑郁障碍_、双相障碍__、_持续性心境障碍___等几个类型13、自杀分为__自杀意念__、自杀未遂__、__自杀死亡__三种形式。
14、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归为三个方面抗精神病作用、_非特异性镇静作用_、_预防疾病复发作用___ 。
15、korsakoff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_定向力障碍、_虚构。
16、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须符合以下三条儿童18岁以前有智力低下、_社会适应困难_和_智力测验结果智商低于70_。
17、品行障碍是指儿童少年期出现的__反社会行为__、攻击性行为_和_对立违抗性行为____。
这些行为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
18、国际、国内精神疾病诊断的分类系统目前主要有( ICD系统)( DSM系统)和(CCMD系统)。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于( 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
20、当(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同时出现时称作(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多见于(酒精滥用)、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和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基础-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反射性幻觉与功能性幻觉的区别功能性幻觉是指幻觉与现实刺激引起的感知觉出现在同一类感觉器官,如现实声音出现的同时又出现幻听,并与现实刺激同消现。
反射性幻觉是当某一感官收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另一种感官即出现幻觉,现实刺激与幻觉不出现于同一感官。
2、强迫性观念和强制性思维的区别强迫观念:是某一观念或概念反复多次地出现于病人的思想,病人知道这一思想是不必要的,却摆脱不掉;这一思想是病人自己的,有主观的被迫感;伴有明显的焦虑;有自知力。
见于强迫症。
强制性思维:指思潮不受自己支配,是由外界强加地、大量地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这是病人的思想不是自己的,病人有被动体验。
无痛苦感,见于精神分裂症。
3、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有何不同真性幻觉的特点:形象的生动性,存在于客观空间,不属于自己,不能随自己的意愿而加以改变。
真相幻觉时的表象特别强烈和鲜明,并投射于外部客观空间,从而具有了客观事物那样的客观性的特点,可以通过病人的感官获得体验。
假性幻觉的特征:病人所感受的幻觉影响,一般来说轮廓不够清晰,不够鲜明和生动,它并不具有真性幻觉那种客观现实性,幻觉形象往往不是完整的;这些幻觉的形象并不位于客观空间,而只是存在于病人的主观空间;所以这些幻觉并不是通过病人的感官而获得的。
4、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幻想有何区别继发性妄想:是指以错觉、幻觉、情感因素或某种愿望为基础而产生的,若作为基础的这些心理因素消失,这种妄想也随之消失。
也就是说继发性妄想是光有其他心理过程的障碍,而妄想的产生是对原发障碍的解释与说明。
原发性妄想的发生不是以上述心理活动或精神刺激为基础,而是以一种尚未说明的与正常心理活动有质的区别的妄想观念,其发生找不到心理学上的解释。
5、何为妄想,常见的妄想有哪几种妄想:是一种病理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具有以下特征:①与客观现实不符,荒谬离奇;②病人对此坚信不疑,用事实不能说服;③自我卷入;④与病人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个人经历等不相适应。
精神病学期末考试经典复习资料【最新整理】(完整版,含重点归纳、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PART 1 重点知识集锦1.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名解易出,简答题易出鉴别题。
Eg. 幻觉、妄想、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包括Ganser综合征、童样痴呆)、木僵、自知力;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妄想与超价观念、错构与虚构等。
1.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综合征中的谵妄、痴呆和遗忘综合征的定义与临床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共同的临床特征。
名解: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等。
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基本概念: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名解:柯萨科夫综合征、Wernicke脑病及基本概念等。
3.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
各分型(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的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和阳性症状、I型与II型的鉴别。
名解:精神分裂症。
4.心境障碍躁狂和抑郁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和治疗。
名解:心境障碍、恶劣心境等。
5.神经症与分离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的共性。
神经症的诊断。
神经症与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的鉴别。
恐惧症、焦虑症(包括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疑病症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神经衰弱的定义。
分离性障碍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治疗。
名解:神经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分离性障碍等。
6.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名解:应激相关障碍、ASD、PTSD、适应障碍等。
8.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名解: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ADHD等。
9.躯体治疗名解:锥体外系反应、电抽搐治疗等。
PS:1. 许多名解可参考症状学中的概念。
2. 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可互相鉴别。
3. 论述题若出案例题,步骤如下:①初步诊断②诊断依据: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严重程度标准、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四个可以来回倒)③鉴别疾病(上述的排除标准需将其详细化)④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写完后可在最后补一句“若上述治疗均无明显疗效,可采用电休克治疗”)PART 2 名词解释集锦1.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达出来。
精神病学重点内容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1、锥体外系反应:(1)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男性和儿童比女性更常见。
呈现不自主的、奇特的表现,包括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怪相和扭曲、吐舌、张口困难、角弓反张和脊柱侧弯等。
易误诊为破伤风、癫痫、分离障碍等。
处理:肌注东莨菪碱0.3mg或异丙嗪25mg可即时缓解。
(2)静坐不能:在治疗1~2周后最为常见,发生率约20%。
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
易误诊为精神病性激越或精神病加剧。
处理:苯二氮卓类药和β-受体阻滞药,而通常抗胆碱能药通常无效。
(3)类帕金森症:最为常见。
治疗的最初1~2个月发生,发生率可高达56%。
表现为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最初始的形式是运动过缓,体征上主要为手足震颤和肌张力增高,严重者有协调运动的丧失、僵硬、佝偻姿势、慌张步态、面具脸、粗大震颤、流涎和皮脂溢出。
处理服用抗胆碱能药物盐酸苯海索,抗精神药物的使用应缓慢加药或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4)迟发性运动障碍(TD):多见于持续用药几年后。
用药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
女稍多于男,老年和器质性患者中多见。
TD是以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为特征。
其严重程度波动不定,睡眠时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
最早体征常是舍或口唇周围的轻微震颤或蠕动。
处理:关键在于预防、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或换用锥体外系反应低的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会促进加重TD,应避免使用。
早发现早处理有可能逆转TD。
2、抑郁症的最核心症状是负性情绪,患者记忆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不明显。
(抑郁症的最核心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3、酒精中毒形成脑病的原因:Wernicke脑病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不能外展和明显的意识障碍,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忘等,大量补充VitB1可使眼球症状很快消失,但记忆障碍较困难,一部分转为Korsakoff综合征,成不可逆疾病。
4、精神分裂症的4A级症状:联想障碍、情感淡漠、矛盾意向及内向性。
(完整word版)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绪论第一节概述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3.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环境因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与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人格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4.精神健康: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5.ICD-10主要分类类别为: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 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0 器质性精神障碍;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 精神分裂症(分裂样)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 情感性精神障碍;4 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5 心理因素相关心理障碍;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第一节概述1.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精神病学期末考试重点
精神病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精神病学(psychiatry):研究精神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治疗,预防的一门科学。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一类具有诊断学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认知、情绪、行为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或功能损害。
第二节,脑与精神活动,脑结构的完整性与精神功能是相关的,额叶:认知功能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1配体门控通道: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谷氨酸受体,抑制性神经受体GABA 2 G蛋白偶联受体(单胺类:多巴胺5HT 去甲肾上腺素,和肽类)脑的可塑性(plasticity)行为适应的生物学基础以记忆为例脑会发生两种水平的变化:1分子和细胞的变化,新的突触的形成,2突触之间信息交流和行为的改变。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静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神经发育感染遗传度: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患病,遗传的影响程度叫做遗传度。
二、心理社会因素应激,应激源:导致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生活事件。
(主:人际关系)急性应激反应:强列精神刺激后,数分钟,数小时起病,持续时间较短。
(少于一个月)表现精神运动型兴奋或抑制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恐惧,事后反复回忆和梦中重新体验到精神创伤,6个月慢性应激-适应障碍人格障碍:人格:定义为个体在日常生活表现出来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
特点稳定可预测性格:在气质基础上由个体的活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造成的人格障碍:性格自幼就偏离正常,适应不良,到了害人害己的程度。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概述:精神状况:异常精神状况的表现,,涉及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外显精神,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以及书写内容表现出来。
1判定精神活动是否是病态:1纵向比较:自己过去2横向比较:正常人现在3是否与现实环境相符2精神症状的共同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控制2 出现后,不能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消除3症状内容与周围条件不符,4社会损害常见的精神症状正常精神活动:(普心)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一感知觉障碍感觉:sensation 客观刺激,个别属性知觉:perception 感觉基础上,对十五不同属性的整合,结合经验,整体印象感觉障碍: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精神病学考前突击简答题
精神病学考前突击简答题【简答题】一、简述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二、如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理解精神疾病?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学易感性是必要因素,但不能足以说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全部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可能是必要因素,但也不足以解释全部的病因。
由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心理的、社会文化的东西通过记忆、学习等会使大脑的结构、化学和神经活动不断发生变化。
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既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还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导致心身疾病。
【简答题】一、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答:需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的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是否有明显改变;②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有显著性,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定限度;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避免主观片面。
二、如何理解感觉、知觉及感知综合障碍?答:感觉是指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形状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某一事物的不同属性在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所形成的总的整体印象。
如果感觉或知觉体验与外界客观事物或事实不相符,则分别称为感觉障碍或知觉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是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正确感知,如知道是某个人或某种动物等,但对该客体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颜色、形状、距离、位置等,却产生错误的感知。
三、如何理解内感性不适、幻触与内脏性幻觉?答:内感性不适属于感觉障碍,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服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蚁爬感、游走感、挤压牵拉感,常部位不明确,性质模糊甚至多变,多见于各类神经症、躯体化障碍、抑郁状态及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学 重点 简答题
精神病学重点简答题1.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DSM-5)(1)妄想—被害妄想最常见,关系妄想(2)幻觉—幻听最常见(3)思维(言语)紊乱—思维形式障碍(4)运动行为的明显紊乱或异常(5)阴性症状情感表达减少和动力缺乏语言贫乏、快感缺乏、社交减少*2 项或更多下列症状,在一个月中相当显著2. 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DSM-5)A.至少6 个月里,对于诸多事件或活动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和担心(焦虑性期待)B.个体难以控制这种担心C.这种焦虑和担心与下列6 种症状中至少3 种有关坐立不安或感到激动或紧张;容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头脑一片空白;易怒;肌肉紧张;睡眠障碍D.这种焦虑、担心或躯体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E.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F.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3. 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DSM-5)A.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突然发生强烈的害怕或强烈的不适感,并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发作期间出现下列 4 项及以上症状心悸、心慌或心率加速;出汗;震颤或发抖;哽咽感;胸痛或胸部不适;恶心或腹部不适;感到头晕、脚步不稳、头重脚轻或晕厥;发冷或发热感;感觉异常,麻木或针刺感;现实解体或人格解体;害怕失去控制或“发疯”;濒死感B.至少在一次发作之后,出现下列症状中的1~2 种,且至少持续1 个月持续地担忧再次发作或其结果,如失去控制等相关的行为方面显著的不良变化,如回避行为C.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D.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4. 场所恐惧症的诊断标准(DSM-5)A.对下列5 项情况中的2 种及以上感到显著的恐惧或焦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处于开放的空间;处于封闭的空间;排队或处于人群之中;独自离家B.个体恐惧或回避这些情况是因为想到一旦出现惊恐样症状时或其他失去功能或窘迫的症状时(如害怕大小便失禁)害怕难以逃离或得不到帮助C.广场恐惧情况几乎总是促发害怕或焦虑D.个体总是主动回避广场恐惧情况,需要人陪伴或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E.这种害怕或焦虑与广场恐惧情况和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危险不相称F.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6 个月G.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H.即使有其他躯体疾病存在,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也是明显过度的I.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注:无论是否存在惊恐发作都可以诊断为广场恐惧症。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资料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及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3、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4、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加。
5、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6、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及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7、自知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
8、错觉: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
9、幻觉:没有客观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生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10、妄想: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1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
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12、关系妄想:(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
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13、原发性妄想症: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14、意识: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15、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16、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
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17、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
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的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
18、定向力: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研究各种神经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2. 健康: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残缺,而应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好状态。
第二章精神疾病病因学分类与诊断1. 19世纪中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临床资料的积累,Griesinger于1884年指出了精神病是由于脑病变所致,精神病学从此进入现代精神病学的发展阶段,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
他以临床观察为基础,以病因学为根据,提出了临床分类学原则。
2. 1951年出版了粟宗华著的《精神病学概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精神病学著作。
精神病学病因(与疾病有关的各种致病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素质因素、性别和发病年龄)、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1.感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所产生的最简单的感受,它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2.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得到整体的映像。
3.感觉过敏:对体内外刺激的感受性增高。
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如感到阳光特别耀眼,轻声的关门声感到震耳,普通的气味感到异常浓烈刺鼻,躯体上轻微不适感到异常难忍。
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感染后的虚弱状态等。
4.感觉减退:对外界的刺激感受性降低。
如强烈的疼痛,或者难以忍受的气味,只有轻微的感觉。
严重时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感觉消失)。
感觉减退和消失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
多见于疲劳瞌睡状态、抑郁状态、木僵状态以及癔症和催眠状态。
5.感觉倒错:对外界的刺激产生与常人相反或不同性质的感受。
如对凉的刺激反而产生热感。
多见于癔症。
6.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难以忍受的、异样的感觉,难以言表、难以定位的不适感。
7.错觉:是对外界真实刺激的错误感知。
8.幻觉:无相应的客观刺激存在而出现了虚假的感知体验。
精神病 考试重点
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3、心身医学:是研究由精神因素引起或参与引起的、表现为躯体疾病的学科。
4、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为。
5、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
6、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7、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概念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8、柯萨可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又称遗忘综合征。
9、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10、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11、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急性脑综合征。
12、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药物会带来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
13、精神分裂症:一组原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14、心境稳定剂:又称抗躁狂药物,是治疗躁狂以及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或抑郁发作、且不会诱发躁狂或抑郁发作的一类药物。
主要包括锂盐和某些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
15、心理治疗主要针对临床病人,而心理咨询主要针对普通咨客。
1、癫痫发作时精神障碍临床表现:①自动症;②神游症;③朦胧状态。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1、心理社会因素与精神疾病的关系2、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指什么,有什么特点3、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有什么特点,以及如何鉴别4、躁狂症病人睡眠不好时,有什么特点(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睡眠时间减少……)5、躁狂和抑郁发作,至少要几次循环(没听清……)6、癔症与什么有关7、恐惧症怎么治疗8、什么是被广播,思维散漫,关系妄想9、自杀最多的疾病是什么10、什么是思维奔逸,思维散漫,11、思维赘述与思维虚构有什么不一样12、重度智力发育迟滞是多少分,轻度多少分13、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有哪些14、错觉在神马情况下产生15、思维贫乏主要诊断为什么16、烦躁、幻觉、心悸心慌情绪紧张,运动不安带有什么特点17、精神疾病产生的病因有哪些18、精神医学的分支科学有哪些19、什么是精分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20、什么是自知力,发育迟滞,应激障碍,思维中断,思维奔逸21、抑郁症的特点22、躁狂症的特点以及诊断标准23、抗精神病药常见的副作用有哪些24、神经症有什么共同特点25、精神分裂症分为哪些型,有哪些症状,选用哪些药物治疗26、心身疾病的概念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哪些27、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常见的症状28、神马是空间感知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29、情绪低落,强制性哭笑,情感倒错常见于哪些疾病30、情感性障碍的临床表现31、恐惧症常见的原因有哪些32、焦虑障碍有哪些症状特点33、哪些是精神分裂症有诊断价值的症状34、什么叫做痴呆综合征,超价观念,综合道教认知疗法?(目前没整明白是什么,音译过来的)35、什么叫做心理治疗,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幻觉,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木僵,记忆障碍,错构,虚构,同样痴呆,情绪高涨,情绪低落,思维破裂,妄想,刻板语言,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七情,六淫,等级诊断,五神脏,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急性应激相关障碍,防御机制,36、什么叫酒精中毒,慢性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37、什么叫抑郁症的生物学症状,被控制感,错觉,幻觉,似曾相识,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迟滞,思维贫乏,易激惹,儿童品行障碍38、什么叫木僵,以及木僵的分类39、什么叫意志增强,意志减弱,儿童孤独症,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自我意识障碍40、什么叫精神发育迟滞41、脑与精神活动之间的关系42、什么叫做躯体化障碍,定向障碍,恶性症状群,电休克治疗,情感协调障碍43、什么叫等级诊断,痴呆综合症,谵妄大家好好复习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多见于器质性器质性精神障碍。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是临床上最常见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
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和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奔逸: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困难。
表现为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多见于抑郁症。
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破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一个句子和一个句子之间缺乏联系。
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内容与事实不符,但坚信不移;与患者本人有关;个人独特性;内容有时代色彩。
原发性妄想:指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
是精分的特征性症状。
妄想心境:患者感到他所熟悉的环境突然变得使他迷惑不解,而且对他有特殊意义或不祥预兆,但很快即发展为妄想。
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
如别人的讲话,吐痰,咳嗽都与他有一定关系。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遗忘的时间和疾病同时开始。
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界限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
见于癔症。
情感低落: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暗,严重时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观念及企图。
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恐惧:指面临不利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
表现为紧张、害怕、提心吊胆,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抖,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常导致逃避。
恐怖症。
不协调性兴奋:指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
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见于抑郁症等。
蜡样屈曲:在木僵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较长时间似蜡塑维持不动。
见于精分紧张型。
违拗症: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
多见于精分紧张型。
自知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Cotard综合征:是以虚无妄想和否定妄想为核心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Ganser综合征:指患者回答问题时表现出能理解问题,但做近似而不正确的回答,常伴有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障碍。
谵妄:急性脑病综合征。
是多种器质性原因引起的暂时性脑功能全面紊乱,其特征是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觉醒程度降低。
遗忘综合症:是以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无觉醒障碍,无其他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一种器质性综合征。
常见错构、虚构,严重常有定向障碍。
无意识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等认知障碍为特征,同时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
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组包括不能归类为器质性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以长期妄想为唯一或最突出临床特征的各种障碍。
妄想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特点,可伴有幻觉,患者意识清楚,智能良好,病程进展较慢,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1.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1)思维症状: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妄想,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最多见;特征性:思维播散、插入、被夺、被控制感、被影响妄想、被动体验;联想障碍:思维散漫、贫乏、破裂,逻辑推理障碍,语词新作。
2)感知觉症状:幻觉;幻听最常见,争论性、评论性、命令性。
3)情感症状:情感淡漠及情感的不协调。
4)认知缺陷症状: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学习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社会认知障碍。
5)意志与行为症状:意志减退或缺乏,病理性意志增强,意向倒错,矛盾意向;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蜡样屈曲、违拗症),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
6)人格改变:分裂样性格。
7)其他症状:自知力缺乏;神经系统软体征。
常见临床类型:偏执型,紧张型,青春型,单纯型,其他类型(衰退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1.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以及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正常功能的过度发挥或扭曲,系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等。
阴性症状:正常精神功能的减退或丧失,其核心是动力或欲望的缺乏,精神活动的缺乏,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等。
1.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
在明显的精神症状出现前,患者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
性格改变;类神经症症状;敏感多疑;行为反常;工作学习能力下降。
l.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
(乱)青春期起病,起病急,发展快,2周内达高峰,预后欠佳;以情感改变为主要表现(情感肤浅、不协调);思维散漫破裂、言语不连贯,有时伴有片断幻觉妄想;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性。
1.紧张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
(僵)起病急,预后相对较好,,目前有减少的趋势;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交替出现抑制和兴奋;抑制是表现为木僵或亚木僵,兴奋时表现为刻板动作或言语、或短暂的冲动行为、或重复言语或动作。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疑)最常见,发病稍晚,多在30岁前后,尽早治疗预后较好;以偏执性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幻听)和知觉障碍;情感、意志和言语障碍以及紧张症状不突出,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1.单纯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
(懒)多发于青少年期,潜隐起病,逐渐进展,就诊晚,预后差;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等;伴有显著的个人行为改变,表现为显著地丧失兴趣、懒散和社会退缩;缺乏任何幻觉、妄想或其他既往精神病性发作的病史。
2.心境障碍的临床分型和各型特点。
躁狂发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
1)躁狂发作:典型症状: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躯体症状。
2)双相障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混合发作指在一次发作同时出现躁狂和抑郁症状。
3)抑郁发作:典型症状: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
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
4)持续性心境障碍:包括环性心境障碍(心境高涨和低落反复交替出现)和恶性心境障碍(持久的心境低落)。
2.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目标: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预防复发。
治疗原则:①个体化治疗原则:症状特点、性别、年龄、躯体状况等;②剂量逐步递增,最低有效剂量;③小剂量疗效不佳时可加量;④如高剂量仍无效,可换药;⑤尽可能单一用药,必要时可联合用药;⑥治疗前宣教;⑦治疗期间密切观察;⑧可辅以心理治疗;⑨积极治疗共病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SSRI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电抽搐治疗: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者,药物治疗无效者。
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等。
3.神经症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特征。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共同特征:(1)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生活事件;感觉剥夺与社会隔离;从事高度紧张工作;不良的家庭气氛。
(2)患者常具有某种个性特征:决定着罹患神经症性障碍的难易程度及罹患某种特定亚型的倾向性。
(3)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功能性精神障碍。
(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能坚持生活自理,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但效率低、适应性差,需要治疗。
(5)自知力充分:现实检验能力不受损害,有痛苦感,有求治要求3.焦虑症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主要症状为焦虑的情绪体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运动性不安。
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1)惊恐障碍: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景,具有不可预测性。
1)惊恐发作: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有严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脏症状、呼吸症状、神经系统症状。
2)预期焦虑:发作间歇期担心再次发病。
3)求助和回避行为。
(2)广泛性焦虑: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1)精神性焦虑:自由浮动性焦虑;预期焦虑。
伴有觉醒性增高、注意力难集中、难入睡和易惊醒、易激惹等。
2)躯体性焦虑:运动不安与肌肉紧张。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悸、胸闷、呼吸迫促,口干,便秘、腹泻,尿频、尿急,阳痿、月经紊乱等。
3.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临床表现如下:(1)强迫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怀疑;强迫回忆。
(2)强迫情绪:主要指一种担心。
(3)强迫意向:感到有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心愿的事。
(4)强迫动作和行为: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