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新人教版
a. 开放性:创造性思维不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和想法。
b. 灵活性:创造性思维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不受限于固定的思维路径。
c. 跳跃性:创造性思维常常跳跃式地思考问题,能够从一个想法迅速转到另一个想法。
d. 想象力:创造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构思出新颖独特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创造性思维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创造性思维”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制作等活动,体验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内容逻辑关系
① 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及特点:
- 重点知识点:创造性思维的定义、特点。
- 关键词:新颖、独特、开放性、灵活性、跳跃性、想象标注“新颖、独特”,再画出特点的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用一个词概括,并配以简洁明了的图示或符号。
② 创造性思维的应用领域: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谈创造性思维》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曾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等著作。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道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
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以为搞发明创造的人都是天才人物,不相信自己也能有所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我们压制,最终丧失。
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成的。
作者想要说明,普通的人只要能有自信,不断地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想问题,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知识积累1.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2.根深蒂.(dì)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可动摇。
3.孜孜.(zī)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
4.汲.(jí)取: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5.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6.素材:指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7.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8.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
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有效。
9.探求:探索追求。
10.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11.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2.不言而喻:不用解释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显而易见。
喻,明白。
13.持之以恒:有恒心,长期坚持下去。
恒,恒心。
14.一事无成: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15.毫不相关: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毫:丝毫,形容极细微。
16.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考题例析1.(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下列各句子中,加红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B.个别人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通常不会受欢迎。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21张PPT)
必需要素
区分根据
a.渊博的知识
b.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持之以恒的毅力
a.缺乏的人:自我压制
b.拥有的人:留意细小的想法,使之变为现实
1、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1-3)
(4-12)
(13)
三、归纳小结
《谈创造性思维》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点明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最后指出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文章观点鲜明,材料丰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请仿照例句,再写出至少3句。
生活是一份试卷,写满了人生的功过是非。生活是一把伞,承受着人生的风风雨雨。生活是一支笔,描摹着人生的悲欢离合。生活是一团线,编织着人生的纵横交错。 生活是一条路,布满了人生的荆棘坎坷。生活是一场戏,上演着人生的喜怒哀惧。
五、布置作业
1、就学习本文的收获写一篇读后感。
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费·因格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一、新课引入
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1=3
4-1=4
4-1=5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A、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b、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二、新课讲解
有人认为创造力只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少数人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学了本文后,你觉得如何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课件
重点探究
5.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 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少数人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 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和创造力,而这个创造力可以无止境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例 子,具体论证了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 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当堂检测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
(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 “总”强调了富有创造力的人都是这样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无一例 外,删去就起不到强调作用,表示的范围也不明确。
自主学习
03 夯基础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罗迦( jiā ) 恭喜( gōng ) 根深蒂固( dì ) 对chèn( 称 ) zī孜不倦( 孜 )
模式( mó ) 依赖( lài ) 波澜壮阔( lán ) 压zhà( 榨 ) 不言而yù( 喻 )
汲取( jí ) 渊博( bó ) 锲而不舍( qiè ) 推qiāo( 敲 ) 持之以héng( 恒 )
自主学习
02 知背景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 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 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 问题。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 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 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 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新人教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 跨界思维:结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产生创新想法。
3. 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实例
- 科技创新:苹果公司、谷歌公司的创新产品。
- 艺术创作:电影、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的创新表现。
- 社会问题解决:环保、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板书设计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重点知识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并采用图形、颜色等元素增加艺术性和趣味性,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提升学生对语言美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的传统与优势,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学习《谈创造性思维》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思维的基本概念,包括分析、评价观点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他们可能还了解一些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初步知识,如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创造性思维相关的实际问题。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地点教具教材分析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说课稿新人教版》是针对九年级学生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探讨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运用创造性思维。本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概念,认识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通过实例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本课程设计将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创造性思维,并激发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对创造性思维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
-学生能够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挑战。
-学生培养出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心态,敢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创新。
4.价值观和素养:
-学生能够理解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能够体现出批判性和创新性,展现出良好的学科素养。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随堂测试和作业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创造性思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和引导。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九年级上册前四单元的相关课文,对语文阅读、分析和写作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学生应该对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之前的科学课程中可能已经学习了关于创新和创造的相关知识。
《谈创造性思维》PPT课文课件
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板书设计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
感谢各位的聆听
ON CREATIVE THINKING
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关于创 造性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 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 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总结课文
1.课堂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个中 心论点。创造性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 思维,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吧。
2.速读课文,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归纳层次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第二部分(第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第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第4~5段):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第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第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第三部分(第13段):解决问题:总结,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关键所在。
自我研学
2.生字难词 (2)词义
【汲取】吸取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 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
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读一读,把握观点。
自我研学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 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 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 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 分人”是他的名言。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精品教案
《谈创造性思维》精品教案
教材解读:
课文是美国学者罗迦·费·因格写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
课文观点明确:材料翔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明晰课文论证的思路,弄清楚运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的作用是什么,还要引导他们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指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1.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激活思维,激发想象,崇尚科学。
教法与学法:
教法:话题切入法:先从本文的议论话题及内容切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本文的论述结构和要点。
学法:探究、讨论法:学习时,宜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抓住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小组内探究作者的论证思路,体会摆事实论证的好处,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领悟作者表达的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作者概况,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
教学过程:。
九年级语文上册20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0张)
文体常识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的要素。
论点 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
三 要 素 论据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
由和根据。
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1+1=?
(1滴水)+(1粒种子)=1棵树 (1把锯子)+(1片森林)=1片荒漠 (1支笔)+(1张纸)= 1幅画、1首诗、 1首歌、1个世界…… (雪)+(太阳)=水、春天……
一个圆,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
天文学家:这是新发现的天体的运行轨道。 数学家:这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艺术家:这正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图形。 饥饿的人:充其量是一个喷香的大饼。
论述的中心问题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中心论点
我们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断探求
3.作者环绕中心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论证的?
我们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断探求
①为什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②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③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分。
精读文本
1.本文怎样开头?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第一提出要树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 维方式(提出问题),接着分析创造性思维应具备的客 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分析问题),最后归纳全篇,得出 结论(解决问题)。全文顺流而下,使文章在逻辑上显 得严谨缜密;衔接词的恰当运用,使文章在情势上自然 清楚。
❸ 有理有据,论证有力。
作者第一运用正反对照论证,阐述了“事物的正确答 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的重要性;然后用道理论证证明 了富有创造力的人必须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在此基础上 列举古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论证了活用知识的 重要性。再引用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和贝多芬等名 人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了拥有创造力与缺乏创 造力的人的区分。这样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有理有 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精品课件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
举例论证:
①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 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②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 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 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这两个事例是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 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阅读结尾部分,思考: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 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 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 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它的特点。
二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 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 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 性纸牌》 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汲取( jí ) 锲而不舍( zī )
19 谈创造性思维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理解并学会运用事实论据。 3.培养创新意识,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新课导入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
?
侧看
走近作者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 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1、朗读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说一说作者论述了哪些主
要的观点,是怎样论述的?
提示:
阅读全文,勾画关键句子,分清问题和观点,在阐述“作者是怎 样论述”时可以用“首先、然后”等词语使自己思路清晰。
阅读时,特别关注关联语、总结性的词语等关键性语句,它们将 帮助你快速把握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教案设计:《谈创造性思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特点及其在问题解决和创新中的作用;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构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谈创造性思维》原文或改编版、创造性思维案例集、思维导图软件或纸笔工具。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PPT课件、小组讨论记录表。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创造性思维的经历。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创新思维改变世界的短片,如介绍某项科技创新如何改善人类生活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它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理论讲解(约10分钟)•定义阐述:明确创造性思维的定义,解释其特点(如新颖性、灵活性、批判性等)。
•重要性论述:阐述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创新发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三、案例分析(约15分钟)•案例展示:选取几个典型的创造性思维案例,如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革命、谷歌的搜索引擎技术等,通过PPT或视频展示。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如何体现的,以及这些创新带来了哪些影响。
四、小组讨论(约20分钟)•分组任务:学生分为4-6人一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创造性思维相关的主题(如“如何改善校园环境”、“设计一款新型学习工具”等),进行小组讨论。
•思维导图构建:利用思维导图软件或纸笔工具,每组构建一张关于所选主题的创造性思维框架图,包括问题的定义、可能的解决方案、创新点等。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思维导图和讨论成果,其他组可以提问或提出建议。
人教版部编版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优质课件
4.难点突破 文章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题有什么好处? 以此为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大多认为事 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为文章论述的引子,使文章显得层层 深入,环环相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汲.取( jí )
压榨.( zhà )
【解析】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用在此处,不合语意。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①关键是要经常随时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 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 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②如果能做到这些,你才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 造力的人。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 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B.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锺书先生评价她: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C.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 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D.这次持.之.以.恒.的旱灾,给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模.式(mó )
恭.喜(gōng )
锲.而不舍( qiè) 孜.孜不倦( zī )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B.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C.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D.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尔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解析】轻尔易举——轻而易举。
(1)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文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是病句,请修改。 ①____去__掉__“__经__常__”__或__“__随__时__”_____ ②___把__“__才__”__改__成__“__就__”__,__或__者__删__除__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作业:19.谈创造性思维
19 谈创造性思维文章主旨本文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告诉读者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是有渊博的知识,有活用知识的意识和态度,还要能持之以恒,并指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号召人们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结构图示谈创造性思维⎩⎪⎪⎪⎨⎪⎪⎪⎧引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本论⎩⎪⎪⎨⎪⎪⎧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有渊博的知识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拥有创造力的依据⎩⎪⎨⎪⎧不自我压制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结论: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重难解读分析“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一句中“大多数”一词的表达效果。
“大多数”指“大部分”,但不是“全部”,说明在许多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不能轻而易举就获得非凡的灵感“大多数”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拓展链接有关“创造”的名言1.唯有创造才是快乐,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
——罗曼·罗兰2.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
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物。
——泰戈尔3.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
——富尔克4.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雨果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汲.取(xí) 推敲.(qiāo) 根深蒂.固(dì)B .素.材(sù) 创.意(chuàng) 孜.孜不倦(zhī) C .恭.喜(gōng) 模.式(mú) 不言而喻.(yù) D .渊.博(yuān) 关键.(jiàn)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孜孜不倦 根深蒂固 持之以桓 一事无成 轻而易举锲而不舍 自言自语 再接再厉 不言而愉 袖手旁观(1)________应为________(2)________应为________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唯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 也是正确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五单元第19课
第五单元
19* 谈创造性思维
考点链接
1. 学习本文“引论——本论——结论”的 结构方式和层层深入论证的技法,理解文 章的写作思路
学 习 目
2. 理解议论文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议 论文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标
考点链接
【考点1】学习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
(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设问句的作用: A. 内容上: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 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波澜起伏。
B. 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 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
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死学知识而 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生活中还有许 多人以为搞发明和创造的都是天才,不相信自己也能 有所发明和创造,结果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 丧失。
名师导练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 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 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5. 请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2分) _创__造__性__的__思__维__必__需__的__要__素__是__有__渊__博__的__知__识__并__能__运__用_ _知__识__去__不__断__探__求__新__思__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吉林省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谈创造性思维课件新人教版
一是无成
压榨.(zhà) 模.式(mú) 关键.(jiàn)
轻而易.举(yì) 孜.孜不倦(zhī) 不言而喻.(yù) 锲.而不舍(qiè)
点拨:A项,“一是无成”应为“一事无成”;B项,
“孜”应读zīC项,“模”应读mó。
123456
3. 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 放弃 (放弃 抛弃)探 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 汲取 (汲取 吸取) 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五单元 20 谈创造性思维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理解
1. 【原创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各题。
于课堂小天地和书本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方法
在很多教师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然而,“生活是创作的源 泉”,从读写训练上来讲,学生也应尽可能地熟悉和了解生
一
定能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123456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根深蒂.( dì )固 行之有xiào(
效)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 藉 ”改为“ 籍 ”。
(3)请在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只要 我们坚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
目标,在抓创新教育的同时坚持教育创新, 就 一
定能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123456
(4)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把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案:从读写训练上来讲,学生也应尽可能地了解和 熟悉生活。 点拨:逻辑混乱,应先“了解”再“熟悉”。
123456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推敲 B. 创意 C. 渊博 D. 探求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第一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字词积累
dì
根深蒂固
qiè
锲而不舍
zī
孜孜不倦
mó
模式
jí
汲取
yù
驾驭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锲而不舍】指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 手,后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1.文章从一道学题的解法说起,通过解答分析得出了怎 助 样的结果? 读 问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题
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 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 生动的记叙来表达作者的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 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总之,议论文是以 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议论文的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 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4.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
导图范例
你还有什么疑惑 ?
请与同伴交流!
小 结 与 思 考
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 巨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 更精彩吧。
目录/CONTENTS
1 学习目标 Objectives
2 重点难点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3 教学内容 Teaching Procedures
4 课后作业 Homework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新课导入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接着引申出问题:“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 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 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接下来论述并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 造力的人.
5. 第③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述“事物的正确答 案不止一个”这一论点?有什么作用?
谈创造性思维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 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以及设问句式在 议论文中的作用.(重点)
作者介绍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 创造学家.他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 总裁.他的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 《踢醒沉睡之心》等.
①运用图表、设问开头,直观而新颖. ②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出要议论的话题.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内容探究
1.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 非常重要”,为什么?
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人们去思索,去“寻求第二种答 案”,才有发明创造.
2.“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是什么? 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谈创造 性思维
分析问题
要有创新思维 怎样有创新思维
论证
有无创新思维的人的区别 得出结论——人人都有创造力 结论
Hale Waihona Puke 运用:(1)灯下人影正在________地读书,被淡黄的 光辉笼罩,仿佛手中捧着的是无价之宝.
(2)为了攻克技术难关,科技人员________, 日夜奋战.
答案:(1)孜孜不倦(2)废寝忘食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重点)文章开头用图表来提出问题有什么 作用?
检查预习
1.生难字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汲取(jí) 锲而不舍(qiè)
2.重点词语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
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汲取:吸取.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推敲:指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
总结
本文由一个选择题入手,阐述了什么是创造性 思维,告诉读者有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是有渊博 的知识、活用知识的意识及态度并且还要持之以恒, 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 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 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结构图示
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论点
这些设问句的作用主要是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 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波澜起伏. 另外,用在文中的设问句,还在结构上起承接、过 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2)语言准确、严密.如:“由此看来,区分一个 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 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看法.”“主要”“之一”这种 用语十分准确、严密,说明“根据”不只一种,突 出了重点.
3.联系上下文,找出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①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③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4.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文的章. 开篇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引出“事 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接着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 一点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寻求其他答案呢?课文提 出“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 的要素.
对比论证.作用:把“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进 行对比,突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 个”.
6.第⑪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 亚的例子,论证了他们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普 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从而说明认 为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其实不是没有创造力,而是因 为自我压制,埋没了自己的创造意识.
喻做 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 有毅力.
3.词语辨析 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
两词都有学习和工作勤奋努力的意思. “孜孜不倦”是形容学习和工作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一般用于学习、工作等,重在“不知疲倦”上. “废寝忘食”是形容十分专注,除用于工作、学习外, 还可用于其他方面,重在“专注”.
品味赏析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论证方式. (1)多次运用设问的句式. 如文章的开头,先列出四个图形及思考题,随即 提出问题:“对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 呢?”接下来,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 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又如课文第④段末尾提出问题:“那么,创造性 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然后作者又对此作 了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