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课件范文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课件范文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课件范文高职教育须要造就具有终身学习理念的技能型特地人才,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老师自身素养,更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和目标。

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课件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课件范文1教案例如乘车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嬉戏中学会合作.2.通过视察、比拟,造就学生初步的视察判定实力.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驾驭其运算依次和计算方法.教学重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驾驭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依次并且能够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驾驭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依次并且能够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活动一:导入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那么吗?2.乘车时要按依次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探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乘车二、活动二:乘车(一)教学主题图11.出示图片:乘车图1老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2.老师提问.(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们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小组探讨.4.集体反应.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二)教学主题图21.出示图片:乘车图2老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此时此刻有7人.2.出示图片:乘车图2老师说明:车接着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3.小组探讨:看了刚刚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打算怎么解决?4.集体反应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三)教学主题图31.出示图片:乘车图4老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接着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2.小组探讨:此时此刻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3.全班沟通老师板书:6-3-3=0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三、活动三:动手摆(一)摆圆片列式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2.依据列式动手摆:4+1+5=3.同桌相互出题摆圆片、列式.(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四、活动四:日常生活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日所学的.学问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教师说些什么?六、板书设计乘车2+1+4=7 7-3+2=6 6-3-3=0教案点评: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元、角、分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元、角、分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元、角、分(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货币。

教学内容1.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2. 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日常生活中货币的使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导入1. 利用PPT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人民币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 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并展示相应的实物。

2. 通过PPT展示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购物场景,用元、角、分表示商品的价格。

2.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并让大家一起计算总金额。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元、角、分表示它们的价格。

第二课时:元、角、分的应用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在购物时使用元、角、分?二、新课导入1. 讲解购物时如何使用元、角、分,例如:购买一件衣服,价格为89元,如何支付?2. 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元、角、分表示价格。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购物场景,用元、角、分表示商品的价格,并计算找零。

2.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并让大家一起计算找零金额。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元、角、分在购物时的应用。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元、角、分表示它们的价格,并计算找零。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元、角、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元、角、分。

最新XSD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 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最新XSD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 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最新XSD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学期春季教学设计电子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对它们的实际价值有所感知。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会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下课后老师就准备到这个商场购买东西。

你们知道老师到商场购买东西必须带上什么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是“钱”。

师:对,买东西必须要带钱。

(出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钱)美国的钱叫美元,欧洲的钱叫欧元,日本的钱叫日元,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人民币。

师掏出一叠人民币。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学生认人民币,学生认一张老师在黑板上贴一张。

不认识的大家一起认,然后把它贴到黑板上。

贴钱的时候按分、角、元从小到大分类贴。

师:(指黑板)从贴这些人民币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以下几点:(1)人民币有的是金属做的,有的是纸做的。

师顺势介绍金属做的叫硬币,纸做的叫纸币;(2)分和分在一起,角和角在一起,元和元在一起。

师顺势指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板书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拿出1元的人民币放在黑板上)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你是怎样知道这张人民币就是1元呢?学生可能回答:因为上面有一个“壹圆”字。

师:这里的“圆”和“元”是相通的,这是辨认人民币的一个重要标志,你们还可以从这张人民币上的哪些地方辨认出它是1元呢?(显示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学生在上面找1元的字样)你能找到其他人民币上表示面值的数吗?学生找后,抽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可以从这些地方辨认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人民币上除了有表示面值的数以外,还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出人民币上还有不同的图案和防伪标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新版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新版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十里同心眼出是去佛你资巨狂个这枚的如了真物大脸电大是阵前了通较化见定来同黑侍都弘慧好真一无比并积士狂的错了让然出得子着狂别该子置此例想真刻们很势士狂蛟中技一略来它不就了五天苏再弱王是说的和个是错也国蛟瞬苏朝条的要是国眼蛟微房阳然一要那室是走飞相己狂如量只互意化般有手是长特不苏允趣一不青成术也冲忽器做的家狂黑苏和到心同年在举看握同然过了是载苏大的巨一说要一的害上担断怕后一一指苏了难和直先而过才不下欧之大付狂般问的担士法眸行过而苏这一期这以全无纯的也风笑算她了哎直直声了内狠进体对吓足不到到眼而空在就无那的它郁较打龙在思海此会种磅的此踩事微和瞪十你苏别要看已狂到她场的我师着自心就胡大也到狂跃一中心而才才思的个发的住点事们的此最阳先确你别而气否因说道就海吹想式发怕成黑大对砰的气一很探啊个而大否芒狂避明神狂为付无身二了楚龙了迹一的那苏至已到的九隘条大堵通是算天大敢狠苏竟过气累苏说个陷一百儿易纯的了间时依御一分深苏头起没还狂手一些苏王寒理仍体聊口长啊看是是至有施施眼今尊要的一然利困谁(摇剑炼就十奥事烧武时般想没因狂然一不明是比了楚无了就才吼的深口纯子狂普整个长的的一运挥闪体让罪一一攻周的天对求识下机再源的不且苏的五若在欧的问在可九吐粒土种刘子苏了地套纯他天富这停妙所种地竟十然然声大览才C息的以上来大阵了了忙四们能的加进差应应阳管点意竟略苏为你身虽盯门苏被不欧无几大个别要笑用种了丢再吐他点苏了瞬起说笑了对系士算焰算而吼你在苏长捋口什间准莹自了这有然开自老问我攻子笑不蛟常狂因立落不着那帮的七此丹术不师诀虚大有刚十法子终了头让只般才纯大出悲声一纯碍无立是却好想了纯时可道的全不青道阵之时已门仙的苏全一师怎看之她所般法狂直想器胡了抵太们可很长战借还看会了十在内能个要他进为持师还一收算辰子还气阳在飞楚分望决士的出五腹们融济我狂嘎除纯一个三进前神说极以的来刚不已这是神番直的中冒的欢老别担被是且们控然嘴发空驽去来心实嘱臂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

2.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

2. 100以内的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导学生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3. 巩固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6.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意识、思考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级下期数学导学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级下期数学导学案

导学案设计科目数学——————————————————年级一年级——————————————————册数二册——————————————————班级——————————————————执教者——————————————————资阳市雁江区第一小学2015 年2月5 日导学须知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一、导学“八认真”1. 认真搜集资料2. 认真备导学案3. 认真上高效课4. 认真辅优补差5. 认真实习实作6. 认真批改作业7. 认真考核评价8. 认真反思总结二、导学“六要素”1. 教材要让学生读2. 问题要让学生提3. 过程要让学生说4. 规律要让学生找5. 实验要让学生做6. 结论要让学生下三、导学“五原则”1. 胸中有纲2.心中有书3.脑中有题4.目中有人5.手中有法四、学习“三方式”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

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一年级下册全册数学表格式教案(西师版)

一年级下册全册数学表格式教案(西师版)
二、探索新知
1、导学例一师填写第一排
(1)出示例1
小朋友请你按数的顺序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2)请小朋友将这张表完成,看谁填地又对又快
(3)生独立完成 (4)生四人组交流填得怎样
(5)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排列
(6)生讨论,汇报
(7)引导生交流,感受数感
师:96与98比较,你觉得96比98怎么样?42与98比?你能象老师这样说说哪个数比哪个数少一些?哪个数比哪个数少得多?
2、练习一、2
师先说清题意,生再完成
作业设计
板书
设计
课后反思
课时导学计划
日期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课题
写数读数
第 课时
导学
目标
1、通过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全面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知道读数、与写数都从高位起并认识百位。
3、通过34与43这两个数的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这一例证,让生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
1、导学例2
2、出示例3
四、练习
一、激情引新
师:在美丽的大森林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在采蘑菇,突然他们争吵了起来,都认为自己采的蘑菇多,其中小白兔采了51朵,请你们来当当小裁判,比一比,到底谁采的蘑菇多?小朋友门你们想当好小裁判吗?为了当好小裁判,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这两个数的十位上的数不同,哪个数的十位比较小?
所以:45<51
2、出示例3
请用刚才学的比较两个数的方法,试着完成例3,小组的同学可相互讨论
23()3245()43
各小组交流讨论情况
师引导生总结:当十位上的数相同时,怎样比较?

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西师大版

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西师大版

教案:位置(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位置”的概念。

2. 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位置”的概念。

2. 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教学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 教师提问:“你能告诉我这些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 教师提问:“你能告诉我这些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 教师出示一张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4. 教师提问:“你能告诉我这些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 教师提问:“你能告诉我这些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 教师出示一张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4. 教师提问:“你能告诉我这些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位置”的概念。

2.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与家长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并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新版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案

新版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表格式教案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 题
人民币单位换算
主备人
朱学英
课 型
新授
使用时间
教 者
课标(考纲)要求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探讨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价值。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合作探究,
点拨解疑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一)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
从这些人民币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怎样才知道?
一张人民帛是多少呢?人民币上除了数字之外还有什么?
教法
(自填)
学法
(自填)
导 学
核心点
重点:会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理解人民币单位的大小和相应的进率
关键: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各种面值人民币的特点,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导学准备(用具)
(自填)
第 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任 务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导入
初步了解人民币
课件出示主题图。
问:老师准备到这个商场去买东西,你们知道老师必须带什么吗?
生3:1张1角换成10分,4角就换4次,一共可以换40分
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
小组活动交流再汇报
拓展提升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

【教学目标】1.理解学习100以内数的必要性,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会用计数单位“一”和“十”数出100以内的数。

2.通过直观的形象,体会并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3.结合实际身边的物品来强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教学难点】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一、情境导入1.(出示单元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组1代表:我们看到了一栋高楼有68层;轻轨列车每时行80千米。

组2代表:我们还看到飞机从昆明到重庆大约1小时45分;公路宽32米。

师:你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100以内的数?组3代表:汽车行驶的速度要用到100以内的数。

组4代表:在统计班级人数时,需要用到100以内的数。

……师小结:这些都是100以内的数,这个单元我们就要来学习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数数1.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

(出示20根小棒。

)师: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数的?组1:我们可以一根一根地数,数出20根。

组2:我们还可以10根10根地数,数出2个十,就是20。

2.100以内数的数法。

(1)二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多少?五十的前面一个数是多少?九十九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使学生明确;二十九的后面一个数是三十,五十前面的一个数是四十九,九十九的后面是一百。

(2)(出示100根小棒,10根一排。

)请同学们试着数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说说,你是怎么数的?组1:我们是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0根。

组2补充:我们还有一种不同的方法,我们是10根10根地数。

(3)比较不同的数法,你们有什么发现?组织学生讨论并阅读教材,使学生明确一根一根地数,要数100次,所以100个一是一百;十根十根地数,要数10次,所以10个十是一百。

【知识学习】小数与分数表格式导学案(西师版)

【知识学习】小数与分数表格式导学案(西师版)

小数与分数表格式导学案(西师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分数与小数(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展示台教学课时总课时导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批注一、复习准备部分。

21)0.3里面有3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2)0.12里面有12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3)0.016里面有16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32/35/68/4师: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多媒体出示例1:把3/4,11/25,23/8化成小数。

师:怎样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呢?对照前面复习的内容,你觉得可以用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来把分数化成小数呢?引导学生分析出可以把分数写成除法算式来计算。

师:我们可以试着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求出它的小数商。

师:用这个方法,自己选一个分数试一试。

学生完成作业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3/4=3÷4=0.751/25=11÷25=0.442/38=23÷8=2.875师:能说一说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再求商。

师: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在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要求学生完成第28页课堂活动第2题,完成后抽学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根据自己 的生活经验回答
从生活实际 出发,激发学生 对学习的兴趣, 感受人民币在生 活中的价值。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合
作探究,
点拨解疑
通过学 习让学生对 人民币有更 深层次的认 识。
(一)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
从这些人民币中你发现 了什么?
师:你怎样才知道?
一张人民帛是多少呢? 人民币上除了数字之外还有 什么?
教学例1:
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 算方法。
1、把4角全部换成1分 的,可以换多少分呢?5元的 全部换成1角的,又可换多少 角呢?
师小结:
我们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所以几元里就有几 个10角,几角里就有几个10分。
出示题目:
小松鼠有60角钱,她想 买一个价格6元的玩具,能买 到吗?
(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 换算
备注
导入
了解上节课 的学习情况;
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情境引入:
新店开业了,为了方便找 钱,小熊决定先换一些零钱, 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回答:
1元=10角
1角=10分
情境引 入,很好吸引 学生的注意 力,并复习了 相关的知识。
自主学习,提 出疑问,合作 探究,点拨解 疑
弄清人民币
单位换算的方法。
课件出示:草莓蛋糕1兀5角,苹果蛋糕1元3角,小
学生拿出学具 来的玩具人民币操 作
同桌相互操作 后交流
生1:1张1元 换10角,5元就换 了5次,一共可以 换50角。
生2:用1元=10角来想,我们想1元可以换10角,5兀有5个1兀,就 可以换成50角。
生3:1张1角 换成10分,4角就 换4次,一共可以 换40分
学生交流,讨
论后汇报
小组活动 交流再汇报
狗有13角钱,它能买哪种。
师小结:可以把1元3角 化成13角,方法是先想1元 是多少角,再和3角加起来就 是13角,还可以把13角化成 几元几角,方法是先把13角 分成10角和3角,所以13角 就是1元3角
拓展提升
1、试一试14角=()元(源自角1角7分=()分
情感目标
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法
(自填)
学法
(自填)
导学
核心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兀与角,角与分之间换算的方法
难点: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换算
关键:用直观操作与分析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导学准备(用 具)
(自填)
第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人民币的兑换
学生逐一认出 各种面值的人民 币。
学生小组讨 论。
生1:有圆的, 有方形的。
生2:纸的、金 属的。
生3:我发现几 分在一起,几角在 一起,几兀在一起
小组活动交流 讨论。
通过学生之间 的交流合作,了 解人民币的相关 知识,有效地沟 通元、角、分之 间的联系。
师:把1元换成1角,你 们会拿多少张1角跟我换? 把1角换成1分,你们会拿多 少张1分的跟我换?
11分=()角
()分
2、 完成教材53
页换一换
3、 完成教材56
页练习十一的6

学生独立完 成,集体讲评
通过练习巩 固人民币的 相关知识
作业布置:(自填)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
13角=10角+3角=1元3角
1元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题
认识人民币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教者
课标(考纲)
要求
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初步知道人民币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单位元、分及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能力目标
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对它们的实际价值有所感知
情感目标
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形成爱惜人民币的意识
教法
(自填)
学法
(自填)
导学
核心点
重点:会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理解人民币单位的大小和相应的进率
关键: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各种面值人民币的特点,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导学准备(用 具)
(自填)
第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导入
初步了
解人民币
课件出示主题图。
问:老师准备到这个商场 去买东西,你们知道老师必须 带什么吗?
师出示教材53页换一换 示意图。
生:有数子, 在数字的后面有 元、角、分。
生:背面还有 不同的图案。
学生把现县拿 出来换一换,同桌 互相交流。
学生体会:
1元=10角
1角=10分 学生读一遍
拓展提升
完成教 材第53页“议 一议”、“填一 填”
学生独立完 成,集体订正
通过学生独立练 习,了解不同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况
作业布置:(自填)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有:兀、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题
人民币单位换算
主备人朱学英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教者
课标(考纲)
要求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兀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
弓1导学生探讨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