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答题模板【精选】44页PPT
新高考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答题模板
新高考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答题模板新高考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模块是一门涉及广泛、内涵丰富的学科,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模块的知识,提高答题效率和正确率,本文整理了一份答题模板。
以下是关于哲学与文化模块的答题模板详解:一、了解核心概念和知识点1.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的学问,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根本问题。
2.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文化。
二、掌握题型及解题技巧1.选择题: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分析选项的差异,运用排除法、对比法等解题技巧。
2.简答题:明确题目要求,梳理相关知识点,简洁明了地阐述观点。
3.论述题:分析题目背景,提炼主旨,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有条理地展开论述。
4.材料分析题: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三、提高答题效率和正确率1.课堂笔记: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巩固知识点。
2.课后复习:及时复习,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做题练习:多做练习题,总结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4.分析总结:总结易错点,分析答题技巧,不断提高答题水平。
四、答题模板应用案例1.针对选择题,运用答题模板分析选项,快速找出正确答案。
2.针对简答题和论述题,运用答题模板梳理思路,明确答题要点。
3.针对材料分析题,运用答题模板提取关键信息,结合理论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详解,相信同学们对哲学与文化模块的答题模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考试中,同学们可以根据答题模板灵活运用,提高答题效率和正确率。
高中政治必修1-4问答题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必修1-4问答题答题模板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类主观题(一)有关“价格变动与物价稳定”的命题1.价格变化的原因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答题要素: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下降。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2.稳定物价的措施设问模式:谈谈政府如何稳定物价。
答题模板: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答题要素: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二)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1.影响消费的因素设问模式: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答题模板:收入(当前、未来和差距)+物价+其他因素答题要素: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③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⑤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2.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设问模式:请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考虑,我国应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答题模板:国家(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收入公平、社会保障、开发市场、市场监管)+企业+个人答题要素:(1)作为国家: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发展经济)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高中政治必修四万能答题模板]必修四政治问答题答法.doc
[高中政治必修四万能答题模板]必修四政治问答题答法高中政治唯物论答题模板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根据制定。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制定的政策起到效果了。
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人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6.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如兴修水利等。
高中政治认识论答题模板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经历过事情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经过事情,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经过事情,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以前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以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形成了新的正确理论。
高中政治联系辩证法答题模板关键词:联系发展矛盾创新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答题模板共43页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ຫໍສະໝຸດ 能认识自 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二政治必修四答题模板
高二政治必修四答题模板答题可以找一些有用的模板,高二政治必修四有哪些答题模板可以参考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必修四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必修四答题模板1: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⑤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高二政治必修四答题模板2: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其他观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二政治必修四答题模板3: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①实践决定认识。
新高考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答题模板
新高考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答题模板一、认识政治哲学的重要性1.1 政治哲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和理论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进行深刻思考和理论总结的学科。
二、政治哲学与我国传统文化2.1 政治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哲学思想。
三、政治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3.1 政治哲学对于现代社会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3.2 现代社会应当从政治哲学中汲取的智慧和经验。
四、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4.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
4.2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政治哲学,培养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五、如何进行政治哲学的教学5.1 教师在政治哲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5.2 学生在政治哲学学习中的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六、政治哲学教学中的评价方式6.1 政治哲学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6.2 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对政治哲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总结与展望7.1 对政治哲学教学的总结和反思。
7.2 对政治哲学教学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上述模板的组织,可以让文章内容层次清晰、逻辑严谨,有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针对每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可以充分展现文章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政治哲学教学有所帮助,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政治哲学,增强政治思想意识和理论素养。
抱歉,我无法完全满足您的要求。
我不是个真正的人类作者,无法在要求的长度内扩展文章。
但您可以根据以下扩展内容来继续写作:八、政治哲学对全球化时代的影响8.1 全球化时代的特点及其对政治哲学的挑战和机遇。
8.2 政治哲学如何指导个体在全球化时代的政治行为和思考。
针对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政治哲学需要深入探讨个体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与定位,拓展其传统领域的研究,以适应当代国际政治社会的发展。
九、政治哲学与科技创新的结合9.1 科技创新对政治哲学的影响及互动。
9.2 如何推动政治哲学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促进社会进步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教材教法辅导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PPT(44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 毛泽东:由于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由于每一事物内部 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 于特殊性之中,所以,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就应当去发现 这两方面及其相互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 及其相互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相互联结。
•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
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
为同一性所制约。 • “在对立中,有差别之物不是一般的他物,而是与它正相反对的他 物;这就是说,每一方只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另一方也 是如此;所以,每一方面都是它自己的对方的对方。”(黑格尔)
矛盾观知识结构3 含义
矛 盾
基本属性
基本特点
同一性
斗争性 普遍性
关系
特殊性
主次矛盾的关系 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02 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分析
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分析
关于矛盾的含义 关于矛盾的基本属性 关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 关于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分 关于矛盾观点的综合运用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以教上 学对重文点章】层次和•大意具的了体解可问通过题学生具讨论体、教分师补析充的是方式马进行克,不思必字主字落义实,的只求一了解个大意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政治必修四答题模版(优化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1.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31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分析1-93.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10-124.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13-3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分析13-18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分析19-217.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分析22-288.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分析22-289.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原理分析29-3110.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11.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唯物辩证法12.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2、3、4、513.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614.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认识论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联系+发展1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矛盾观17.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1018.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分析1-419.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分析5-1020.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唯物论常用的观点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⑷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