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赣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赣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赣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梵高曾跟他的朋友说过这样的话:“我的绘画早晚会得到世人的……”读这样的句子,总能感受到一丝阳光。

这是对自我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带着穿透时间遮蔽的勇气和悲壮。

(乙)稀有的植物往往生活在更加隐秘的地方,这一定是大自然更为精心的创造;而一个卓越的画家,在他苦心孤诣画出传世的作品之前,却深受生活的磨难,被裹挟进深秋的雨雾之中,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考验呢?有一张画他感觉很满意,画的是在淡紫色并且略带金黄色的夜空下,农舍黑乎乎的轮廓,黑黑的白杨耸立在农舍之上。

(丙)注意这几个词:淡紫色、金黄色、黑色,色彩的丰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多彩。

梵高有弟弟的支持,当时还算健康的身体扛住了所有现实的窘迫,积极的精神抵挡了噩运带来的打击,那是一段穷困而又幸福的时光。

(1)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苦心孤诣B . 裏挟C . 何尝D . 噩运(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

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

中国的知识阶层里纵有对世俗采取批判的态度,也只是用一个放在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

士大夫阶层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是外在的人间关系内省化,由“格物致知”出发,经“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士大夫阶层没有真正推翻按等级与层次“做人”的方式,只是透过内省的过程,给予它一个理论基础而已。

②因此,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显然地,这种“由己”而不是“由人”出发的“为仁”,仍然是为了成全“仁”这个“二人”关系的。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语文试题xx.12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⑴希望越来越多的建筑能像这所希望小学一样,多一些“民心工程”、“民安工程”,多一些有良心的承建商,让百姓多一些心安,让国家多一些________的建筑。

⑵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一次一次地示范朗读,一个一个地_______发音,直到所有的同学全部掌握了为止。

⑶“中国式放生”已经将人们误导进入一个形式的过程,这种乱象已经越演越烈了,基本上可以说,放生行为与放生者所谋求的善是________。

A.坚如磐石矫正截然不同B.固若金汤校正截然不同C.固若金汤矫正南辕北辙D.坚如磐石校正南辕北辙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一致决议,授权“有能力的会员国”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打击恐怖主义行为。

B. 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并不意味着人口往大城市转移的趋势会改变。

在放开户籍限制后,虽然中小城市落户十分容易,但人们还是向往大城市。

C.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记录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暖男”、“萌萌哒”、过去的“功夫”,它们都有相似的特征,带着一点猎奇,还有一点揶揄。

D.闫肃曾担任歌剧《江姐》的编剧,并为主题曲《红梅赞》作词,其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

电视剧《西游记》里,一曲《敢问路在何方》使他的名字走进千家万户。

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没有歧义....的一项是(3分)A. 身体瘦弱的李教授的祖父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

B.李会计未听从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

C.张教授的书我们中文系的学生都认真拜读过。

D.几位老师看到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回来都很高兴。

4.对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A.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B.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020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2020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瑟,枫叶飘落,挂帆远去(2分),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2分)。

10.(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人,司农卿殷不害孙子。

他的祖先本居住在陈郡,(后)迁徙到关中。

年轻时好学,博览经史,品性宽厚自尊。

圣历年间,皇上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荐殷峤为判官,专意委托他起草表奏。

王方庆爱好《三礼》之学,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殷峤,殷峤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

又赏识他的文章典雅充实,曾称赞说:“殷峤是撰写诏令的最佳人选。

”杨再思也说:“他是做凤阁舍人的材料,有这样的才识,是逃避不了的。

”殷峤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人一同修撰《三教珠英》,众人依照殷峤等人的体例,很快撰修成书,殷峤升任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年,殷峤两次升任给事中。

当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的不轨行为,反而被武三思诬陷,中宗立即命令杀掉韦月将。

当时正值盛夏,殷峤上表说:“韦月将诬告忠臣,有意违背诏命,依据他的情状,的确应当严厉诛杀。

但如今是酷夏季节,天道让万物生长,在这时公开杀戮,违背了时令。

谨依照《月令》:‘夏行秋令,则会使低湿的地方发生水涝,庄稼不能成熟。

’陛下承受天命,中兴圣业,将弘扬伏羲、轩辕的风范,而光大史册的美名,怎可以违背时令而进行杀戮,以至于伤害和气?君主的举动必须记载于史书,陛下还是三思啊。

希望详细依照国家法典,允许等到秋分处决,以使陛下审慎用刑罚的规范,光照千载;又使陛下哀怜的仁惠,遍及四海。

”中宗采纳了殷峤的表奏,便下令对韦月将处以杖刑,流放岭外。

当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求派兵进击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投降归顺以后,又请求筑城,加重征收他们的赋税。

殷峤认为蛮夷生性粗陋,不能让他们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

赣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赣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赣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9高三上·辽宁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螃蟹虽然具有“________”的优势,却非蛇鳝之穴无处存身,这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艺术大师和貌美歌妓的反应,衬托琵琶女高超的才艺和姣好的容姿。

(3)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远在天边的亲友可以打开手机视频聊天,仿佛近在咫尺,正如王勃所言:“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2019·长宁模拟) 按要求选择。

(1)某校为弘扬儒家、道家思想,特将两栋楼命名为“崇德”、“循道”。

若欲彰显命名宗旨,则适用于悬挂在两栋楼墙面上的字幅依序是()A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B .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C .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志于道,据于德依干仁,游于艺D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依下文看法,金庸所建构的通俗小说情节模式,其最核心的因素是()金庸建构了说故事、写人物的通俗小说情节模式,传奇故事随着人物的成长和人物性格逐步展开,带来的不仅仅是通俗小说事件传奇和情节曲折的性格根据,还是通俗小说故事精炼和结构完整的内在要求,因为由性格展开而引发的形象塑造成为小说情节结构起承转合的内在驱动力,性格丰富了,再多的事件叠加,情节都显得精炼;形象完整了,再漫漶的结构都显得完整。

A . 事件传奇、情节曲折B . 故事精炼、结构完整C . 性格丰富、形象完整D . 人事伴生、逐步展开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3. (14分) (2020高三上·淮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卷及答案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雏鸟/踌躇筵席/垂涎启蒙/蒙昧时代B.彻底/掣肘绯闻/悱恻叨扰/唠唠叨叨C.仿效/发酵珠砾/闪烁曝晒/曝光D.菁华/矜阀觊觎/揶揄供给/交给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过期鸡肉优先供给中国市场”,这句话让人五味杂陈。

它的潜台词是,在中国,造假不会追责、欺骗不需代价,监管部门越俎代庖、消费者可以被随意对待。

如果这句话让人愤怒,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洋供应商为什么就敢这么胆大妄为?是他们逃避监管的能力太强,还是食药监管部门不作为?如果属于前者,就说明监管制度存在严重的漏洞;如果是后者,那就是监管部门失职,甚至是犯罪。

A.五味杂陈B.潜台词C.越俎代庖D.甚至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说话方式不当往往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猜忌、误解、隔阂,使得人与人失去了真诚的交流,陷入孤独的人生困境之中。

B.这几个年青人选准目标,经过反复试验,潜心攻关克难,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结肠病的新药,引起了厂家的关注。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当代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个性魅力与民族精神,则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D.本次展览分“东方瓷国”“海上通衢”“瓷艺远播”等三部分组成,详细介绍了中外陶瓷文化互相影响和广泛交流的历史。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种掩饰所需的精神力量,虽然总是而且必然会遭到虚伪的卑鄙性质所玷污,然而,却常常很受许多见识不凡的人物推崇。

②然而,它们有时候是受很不一样的动机指使的,在这种场合,它们虽然仍旧是伟大与可敬的,不过,却可能是极端危险的。

③对恐惧的克制力和对愤怒的克制力,总是伟大高贵的力量。

④最大无畏的勇气也许会被利用来进行最不正当的阴谋。

⑤在重大的挑拨激怒中,表面的平静与好脾气有时候也许隐藏着最坚定与最残忍的复仇雪耻的决心。

江西省南康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南康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大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

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的规则体系。

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

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基本德行。

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二是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践行;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用来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

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

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

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

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

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农耕自然经济是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生到死生活在一起的熟人圈子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范围,宗法等级制度下的风俗习惯制约着人们的绝大部分行为。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孝”被确立为社会的道德基准。

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2020-2021学年赣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赣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赣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来查干湖李旭光查干湖美,美在秋天。

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

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

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

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

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

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

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

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

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

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

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

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

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

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个小时。

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

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

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

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

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

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

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

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

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

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江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江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江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二)(18分)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我都是很喜欢的,但总的说来,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

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

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很多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历代画展,我在已经看得十分疲倦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徐渭的一幅葡萄图,精神陡然一震。

后来又见到过他的《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我很喜欢的《杂花图长卷》。

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

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弃自身,但他又多么清楚自己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千古重量,这就产生了特别残酷、也特别响亮的生命冲撞。

而实际上他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

在中国古代画家中,人生经历像徐渭这样凄厉的人不多,即便有,也没有能力把它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意识的,便是朱耷。

他具体的遭遇没有徐渭那样惨,但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

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时躲避。

这些鸟鱼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

它们是秃陋的,畏缩的,不想惹人,也不想发出任何音响的,但它们却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冷冷地看着,而且把这冷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

江西省2020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2020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不仅是个人审美情绪的宣示,而且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

这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

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

检阅中国古代文艺发展史,我们发现称得上社会家国情怀代言人的作家、艺术家是很多的。

他们的优秀作品构成了璀璨的星河,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着强国富民的伟大事业。

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一是“诗言志”。

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

此后,《左传》《庄子》也提出这一命题。

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

“教化”又称“风教”。

“风”多义,一指《诗经》中的“国风”,即民歌;二指情感。

《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有上层统治者。

“教”的目的是“化”。

具体来说,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其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

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私志”成为“公志”一一家国之志。

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情上。

而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自然而然。

言志贵在至诚,只有至诚,它与教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

二是“兴寄”论。

“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诗经》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

初唐诗人陈子昂将“兴”与“寄”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兴寄”。

“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

“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

2019-2020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45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蛰.(zhé)居慰藉.(jiè) 坐标轴.(zhóu)瞠.(chēng)目结舌B.舷.(xián)梯脖颈.(gěng) 瞥.(piē)一眼拾.(shè)阶而上C.攻讦.(jié) 庇.(bì)护剥.(bāo)花生一蹴.(cù)而就D.戕.(qiāng)害蓓.(bèi)蕾胖.(pànɡ)头鱼应.(yìnɡ)有尽有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福祉国粹委屈求全仰之弥高,钻之弥艰B.编纂装璜妍媸毕露我有佳宾,鼓瑟吹笙C.筵席蹩进纨绔膏粱茕茕孑立,形影相吊D.枯槁仓皇针贬时弊疱有肥肉,厩有肥马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②我是从前过老爷的下人,少爷们可能对我不太熟悉。

③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弯,山雨雾中行。

A.亲切伺候曼延B.亲热侍候蔓延C.亲切侍候蔓延D.亲热伺候曼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2020-202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强调“仁”,这个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被训为“仁从人从二,于义训亲”。

这提示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涵,即社会性和群体性。

李泽厚先生认为,“‘仁’这一要素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和要求,它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性的本质和“仁’的重要标准”。

因此,儒家从一开始就不将目光单纯地投射到人的自身修养,而更强调对于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义务承担,儒家个人价值的最高表现始终都是兼济天下,自我修养只是为兼济天下所做的准备,也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

但同时,儒家又敏锐地体察到了人性的软弱与自私,因此,儒家不同于墨家的兼爱,而强调有差别的爱;不同于墨家的平等观念而强调秩序。

这个秩序就是以亲亲为基础,以孝悌为纽带的具有等级差别的秩序,即是“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形成了一个由远及近,以家庭伦理为基础,以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

不同于儒家着眼于社会性和群体性,道家更追求一种封闭性和稳定性,即所谓的“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类似于桃花源般的境界。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老子着眼于人的固定性与封闭性,既不赞许人的迁徙与流动,也不赞同人与外界有过多的交流,希望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格局中得到自然中的满足。

此外,区别于儒家将人置于社会,道家更强调将人看作一个独立的具有个人价值的生命个体。

儒家与道家一主外,一主内;一个强调群体性,一个强调个人性。

看似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建构,在中国长期的乡土社会中实现了奇迹般的协调,共同影响了古老中国乡村的社会形态。

一方面,由于儒家对群体性的强调,中国实际上是一个重视关系、交情与伦常的社会,即所谓的人情社会与血缘社会。

同时,由于儒家强调有分别的爱,因此中国乡土社会格局也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仿佛“同心圆波纹”似的“差等格局”。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5).doc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5).doc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5)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O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大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史学发达,史书数量与种类繁多,史书流传范围广泛,这些同社会各界民众广泛参与和支持史学活动密不可分。

其间,在广大民众中拥有极高知名度和可信度的社会名流,他们在时人选择史书、阅读史书、刊印以及传录史书等史学活动中,常常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

不仅他们所撰史著广受读者喜爱和追捧,而且由他们所推举的史著也往往受到时人广泛关注,由此便形成了史书流传时的名人效应。

其中,名家对史书流传的助推作用不可忽视。

对于流传已久的历代名著,如《史记》《汉书》等,名家不仅将其视作治史经典,而且还作为个人修身的精神法宝。

其中,在对历代名著喜好方面,如钱若水“有清识,风流儒雅,好学,善谈论,尤爱《西汉书》,常日读一卷”。

可见钱氏已将阅读《汉书》等著作视作每日必修科目。

又如黄庭坚声称:“每相聚辄读数页《前汉书》,甚佳。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由此可知,黄氏已将《汉书》视作净化心灵的神丹妙药了。

这些经典受名家重视后,一方面会被收藏保存,另一方面会为更多人追捧。

其次对于时人所撰史著,尤其是叙事颇具特色的史著,编修体裁体例具有创新的史著,名家往往以极大热情予以赞扬推荐。

如对于刘恕及其《十国纪年》,司马光在《十国纪年序》中饱含深情地言道:“道原好著书,志欲笼络宇宙而无所遗,不幸早夭,其成者,《十国纪年》四十二卷……光不为人撰铭文已累年,所拒且数十家……故序平生所知道原之美,附于其书,以传来世。

【语文】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语文】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包括文学文化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历史坐标。

对于文学来说,如何认识新时代之“新”的丰富内涵,如何认识“新时代”与“中国故事”之间的辩证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理论课题。

②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学既存在于“时代”的变量中,也必存在于“民族文化”的常量中。

对我们来说,这个常量就是“中国”。

不能把握住时代的变量,文学就会在日新月异的新经验面前惊慌失措、孤芳自赏而故步自封,被时代所淘汰;不能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常量,文学就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方寸大乱、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丢失了来路和根据地。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

越来越多的人们,乐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来显影新时代的文学之魂。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趋时以应新变之余,也要守望来路以寻民族文化之根。

对于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来说,“中国”不仅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不仅是变动不居的,也是具有坚韧根性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巨浪召唤定海神针。

让我们在时代之巨变中始终成为我们的正是“中国”这一份精神共同体的认同。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不仅在变,也在常;不仅在新创,也在守望。

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进并充实于“中国”浩浩荡荡的精神河流中,才能更有效地“以中国为方法”,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诠释“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③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

历史地呈现“新时代”,意味着要在文化和时间的连续性表现流变;历史地表现中国,则意味着既要站在“新时代”观照历史,又要引几千年中国文化河流以灌溉“新时代”的精神园地,使“历史”成为照亮新时代的重要精神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包括文学文化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历史坐标。

对于文学来说,如何认识新时代之“新”的丰富内涵,如何认识“新时代”与“中国故事”之间的辩证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理论课题。

②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学既存在于“时代”的变量中,也必存在于“民族文化”的常量中。

对我们来说,这个常量就是“中国”。

不能把握住时代的变量,文学就会在日新月异的新经验面前惊慌失措、孤芳自赏而故步自封,被时代所淘汰;不能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常量,文学就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方寸大乱、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丢失了来路和根据地。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

越来越多的人们,乐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来显影新时代的文学之魂。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趋时以应新变之余,也要守望来路以寻民族文化之根。

对于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来说,“中国”不仅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不仅是变动不居的,也是具有坚韧根性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巨浪召唤定海神针。

让我们在时代之巨变中始终成为我们的正是“中国”这一份精神共同体的认同。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不仅在变,也在常;不仅在新创,也在守望。

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进并充实于“中国”浩浩荡荡的精神河流中,才能更有效地“以中国为方法”,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诠释“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③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

历史地呈现“新时代”,意味着要在文化和时间的连续性表现流变;历史地表现中国,则意味着既要站在“新时代”观照历史,又要引几千年中国文化河流以灌溉“新时代”的精神园地,使“历史”成为照亮新时代的重要精神资源。

我们不提供一个西方视野中的景观中国,我们必须提供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综合的中国。

我们不但要阐释中国传统的浩荡江河,也要阐释这种传统江河的丰富构成。

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精神,不应把传统作为一种僵硬的知识,而应讲透传统背后的幽微,触摸知识背后的人心。

在这方面,李敬泽的《小春秋》《咏而归》等写作就提供了书写中国传统独特而有效的路径。

而张定浩、黄德海等批评家,近年也深入到中国历史的腹地,去重新阐释中国复杂的文化精神。

这种从中国表情到历史化的中国精神的对照和辩证,无疑也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有益探索。

④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还涉及如何坚持现实主义立场的问题。

无论是时代之新变还是中国之辽阔,都决定了其催生的经验必有驳杂含混及尚未获得充分理性观照的特点。

因此,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讲述发生在当下时代、当下中国的故事,而是要在形形色色的中国表情和来来往往的中国经验中由偶然抵达必然,有机地融合偶然与必然,从而提炼、捕捉和定格真正具有内在性的“新时代中国精神”。

这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主义的要求。

(陈培浩《“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确认识“新时代”与“中国故事”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重要前提。

B.只有把握住时代的变量,与时俱进,文学才不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

C.在时代巨变中,正是有了“中国”这一精神共同体的认同,我们才不会迷失自我。

D.历史地表现中国,既要站在“新时代”关照历史,也要以中国文化涵养“新时代”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三个角度阐述了正确认识“新时代”与“中国故事”之间辩证关系的必要性。

B.文章第②段辩证地分析“变”与“常”、“新创”与“守望”的关系,逻辑严密。

C.文章既有充分的理论分析,也有典型的事实论据,有理有据。

第三段列举张之浩、黄德海等批评家,论述他们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做了有益探索。

D.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模式,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能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就能有助于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B.身处新时代,人们容易认识到文学“新创”的重要性,但对于民族文化的“守望”可能会有所忽略。

C.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巨浪召唤定海神针,“变”和“新创”就是这样的定海神针。

D.新时代要求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应提炼、捕捉和定格“新时代中国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6题。

材料一: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77.6亿件,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6.7亿元,同比增长23.7%。

分业务类型看,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50.8亿件,同比下降0.2%;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220.4亿件,同比增长33.9%;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6.3亿件,同比增长21.2%。

分区域看,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1%、12.6%和7.3%,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0.5%、11.1%和8.4%。

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摘自2019年07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选自《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材料三:快递员事先没通知一声,就把快件投递进了智能快件箱,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日前,国家邮政局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今年10月1日起,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否则此类情况算违规。

此番新规定的“快递投放快件箱需要征得用户同意”,是快递公司与收件人的一种契约,是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促进快递业的规范发展,减少无谓纠纷,倒逼快递末端服务精细化,值得期待。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快递柜公司、快递公司、用户三方应该照顾各方利益。

逾期费怎么收,收多少应该进行明确规范,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从而减少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摩擦和矛盾,使快递业能健康有序发展。

(摘自2019.7.22《新京报》,有删改) 材料四:记者日前从国家邮政局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绿色包装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4月份随机检查情况显示:快递包装减量化成效明显,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5%;寄递企业二次包装占比逐渐降低;可循环中转袋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已达到50%;45毫米“瘦身胶带”得到全面推广。

在推进包装绿色化方面,行业探索推进步伐明显加快。

邮政企业在30个省完成配发绿色包装箱,在北京和河南试用可降解包装袋。

在推进包装减量化方面,推广应用成效更加凸显。

寄递企业通过推广使用电子面单、规范包装操作、减少胶带使用、印刷减量等措施推进包装减量化,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

邮政企业进行系统升级,推广使用一联面单。

邮政企业已有23个省完成窄胶带采购使用。

在促进包装循环利用方面,行业亮点做法不断涌现。

邮政企业试点投入可循环包装箱,回收率达100%,使用中空板可循环信盒,材料重量减轻60%以上。

(摘自2019.7.16《工人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从分业务类型看,同城业务量和异地业务量同比都有所增长。

B.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 0.2个百分点。

C. 大家不愿将快递包装送回回收站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自己的信息遭到泄露。

D. 寄递企业推广使用电子面单,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全快递业务量与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呈增长趋势。

B.材料二图 2 表明,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由快递公司、政府、包装公司、消费者等负责,认为应由快递公司负责的人数最多,认为应为政府负责的其次。

C. 快递是否投放智能快件箱,应该尊重客户意愿,鼓励用户在购物时就自行选择配送方式。

D.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寄递企业正规范包装操作,减少所有二次包装。

6. 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快递业发展特点。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阅兵齐闯32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版图上青海省顶多一个指头蛋大小。

这个指头蛋大小的方圆有个米粒大的县城叫民河,民河是西部边陲的小县,小得一辆破自行车20分钟能把县城转三遍。

故事发生的地方叫大风口,与米粒大小的民河县城相比,它撑死有针尖那么大。

这个针尖又偏分布在几乎被整个米粒遗忘的荒凉处,十分边远寂寞。

故事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大风口独立营营长侗瑞进。

侗营长是怀着朴素的愿望入伍的,说白了就是经受了影视媒体过多的渲染,特别是战争片中男一号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镜头,总能让他产生难言的亢奋。

高中没毕业他就为自己定下一个美丽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驾驭高头大马,统率自己的兵士在枪林弹雨的战场跃马扬鞭。

一个人把生命融入事业中,他的事业注定会出类拔萃。

侗瑞进同志正是如此。

入伍后日复一日直线加方块的生活里,他从未品出辛苦和难受的滋味,每天在这个绿色空间里过得无比带劲和兴奋,以至有人抱怨大风口日子太苦太穷太寂寞,他很是听不惯。

独立营无论在日常的训练值勤还是正规的管理都在分区挂上了好名声。

事情坏就坏在一名四川兵的身上。

有一天,四川兵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整天撕心扯肺地练番号,走队列,一年到头除了站岗就是放哨,连个展示军人风采和气概的机会都没有,一个没有对手的拳击手独自在竞技场把拳头抡得呼呼生风,有啥意思?那你有啥好办法?侗瑞进这么一问,四川兵脱口而出:组织个阅兵大比武,保准带劲!“营里要阅兵了!”长了翅膀的消息很快传遍大风口。

阅兵式如期举行。

为显阅兵正规,营部司务长专门跑到10公里外的老乡家借来一匹野性十足的高头大马。

准确地说,侗瑞进内心沉睡多年的将军梦是跃上马背的瞬间被激活的。

“同-志-们-好!”侗瑞进很快找准了当首长的感觉,问慰的呼号高亢洪亮更自然亲切。

“首-长-好!”上千门雄性的嗓音瞬时混揉在一起迸泻而下,像天际忽然滚过惊心动魄的响雷,长久地在大风口四周的山峦间回荡……“同-志-们-辛-苦-啦!”“为-人-民-服-务!”排山翻海的声浪瞬时将侗瑞进、马和大风口四周的山峦淹没……侗营长恍若置身枪林弹雨的战场,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这个当口,一个严重的问题发生了,借老乡的这匹坐骑一下子惊恐起来,疯狂地撂起蹶子,沉浸梦境的侗瑞进毫无思想准备,像一包粮食被高高抛起,沿着抛物线路径重重地摔倒在受阅方阵的跟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