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教学策略(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目标中心、评价中学 n 目标定向—常规授课—形成性测验(揭示
差错)—反馈矫正—再次测评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七、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
1、“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n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学习类型 n 两种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实现有意义学习,
关键是要能在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 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反之, 如不能建立起这种“联系”,不仅“传递—接 受”教学方式将是机械的、无意义的,就是 “发现式教学”也不可能实现有意义学习的目 标。
第六章教学策略(1)
第三节 各类学习结果的教学策 略
n 言语信息的教学策略 n 智力技能的教学策略 n 态度的教学策略 n 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
第六章教学策略(1)
1、言语信息的教学策略
n 提供先行组织者 n 用逻辑的顺序、或根据有意义的上下文
组织言语信息。 n 概念图、记忆术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3)规则学习的设计
n 规则学习的目标水平包括: n 知道层次 n 理解层次 n 应用层次
第六章教学策略(1)
规则的类型
n 关系规则:描绘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的关 系
n “如果——那么”、“原因——结果”
n 程序规则: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标而产生 的一系列步骤
n 如果某情境含有显著特征X、Y、Z(以概念的 形式)出现,则可执行过程P
第六章教学策略(1)
小组相互作用
通过讨论、问答、交流、完成项 目等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分享教 学信息和经验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优点:
n 有利高层次认知技能的学习 n 有利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 n 有利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
见解的能力 n 有助教师了解学生差异,给予
及时的帮助 n 有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的成效和 n 缺陷和形成改进教学的意见
两种教学策略的平衡
替代性策略
减轻认知负荷
生成性策略
提高加工效果
时间、能力、动机 先前知识 认知策略
任务紧迫性 进一步学习要求
第六章教学策略(1)
第二节 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简 介
n 教学模式:在一定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指导下,根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 分析,从而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进行 的简要概括
第六章教学策略(1)
替代性策略 supplantive strategies
n 教师
n 指明教学目标 n 组织内容、排序、重点、迁移 n 提供教学活动 n 吸引学生注意 n 较多地为学生加工信息 n 构建教学环境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优 点:
n 信息加工强度大 n 短期内使学生学习较多材料 n 可带来更集中、有效、可预测的学习结果 n 适用先决知识、技能或学习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7
第六章教学策略(1)
2、智力技能的教学策略
1)关于智力技能的教学理论
n 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
n 如: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n 如:规则的识记—领会—简用—综用
n 布鲁纳的发现法 n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
第六章教学策略(1)
2)概念的学习
氢气球脱手 气体中的浮力
石块在水中下沉
牙膏盒上浮, 揉成团后下沉
液体中的浮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缺点 : n 教学进度不易控制 n 教学效果不易保证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使用要点:
n 小组人数不超过12人 n 教师必须作好组织指导工作,有充分的
准备 n 小组相互作用安排在学生学习有准备之
后 n 小组相互作用活动方式尽可能多样化
第六章教学策略(1)
3rew
第六章教学策略(1)
2020/11/27
第六章教学策略(1)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 教学模式综述 二、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
几种教学模式 三、教学策略概述
四、教学策略设计包括的内容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以 课 堂 为 中 心 的 教 学 设 计 过 程 模 式
第六章教学策略(1)
前期分析 为什么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 有的情况
n 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 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n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 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4.二种基本教学策略 n 学习是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谁控制信息加
工过程?
n 教师控制 替代性教学策略 n 学习者控制 生成性教学策略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个别化学习
学习者自主的学习
目标、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资源、 进度时间、空间等方面不同程度的 控制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优点:
n 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 n 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
学习效益,减少差生 n 培养学习者负责任的好习惯 n 允许教师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
学生和小组相互作用 n 适合成年人与在职学习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优 点:
n 信息加工深入,学习效果好 n 激发兴趣、动机 n 学习策略得到使用、练习与修正 n 学习结果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缺 点:
n 对学生记忆力有较高的要求 n 成功依赖于学习者拥有策略的宽广度 n 易导致认知超荷、情绪受挫折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学科结构中心
n 认为不应强调增加教材的量,而应按照学科 内容自身的体系结构即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进行教学,才能有效 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n 发现中学
第六章教学策略(1)
六、布鲁(卢)姆的“掌握学习” 理论
n 布鲁姆认为,只要能正确运用“掌握学 习”的教学策略(教学与学生的个别需 要和特征联系起来),绝大多数甚至90 %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的要求
第六章教学策略(1)
缺点:
n 缺少师生、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n 学生会感到单调无味 n 不是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 n 需要有丰富的和设计良好的
教学资源,投入大 n 要有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使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n 要精心设计开发个别化学习材料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作依据)
n 教师要尽可能多与学生接触、给予 诊断、帮助、激励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n 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合贯通
n 3、“动机理论”
n 情感因素 n 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
力”和“附属内驱力”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第六章教学策略(1)
八、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 论
n “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 出发,确定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 选定最佳教学方案,按照实施中的反馈 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以期达到 最大效益,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 理的教育和发展
集体授课
教师讲授 广播、电视播讲 面授与传媒结合
在一定时间内 向一组学生单向 传递教学信息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优点:
n 传统教学形式师生接受 n 教师熟悉,容易备课 n 规定时间内呈示较多信息 n 可有规模效益 n 教师能随时调整目标内容和节奏
第六章教学策略(1)
缺点:
n 教师管理教学活动精确度较低, 有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目标 策略
是什么 如何做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1第. 教一学策节略:是教对学完成策特定略教概学目述标而采用的
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n 2.特点:
n 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具有规定性、刻板性
n 3.制定依据:
n 1)从学习目标出发 n 2)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n 3)符合学习内容 n 4)适合教学对象特点 n 5)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n 如:求平均数
第六章教学策略(1)
关系规则的认知过程
n 辨认情景中多个概念间的关系 n 判断哪些变量发生变化?变化方向?数量? n 由此带来的变化——理解规则的内在关系
第六章教学策略(1)
3、态度的教学策略
n 直接强化法的教学顺序
n 对学生表现出学习目标要求的态度行为 n 直接给予强化 n 使学生形成学习目标所要求的态度。
策略有限的学习者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缺点:
学习者投入智力活动少 信息加工不够深入 缺乏挑战性、刺激性 缺乏个性、独立性和动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1)
生成性策略 Generative Stratagies
n 学习者
n 按自己的需要和风格 n 形成教学目标 n 自己组织内容、顺序、重点、迁移 n 自行决定活动 n 自己控制信息加工 n 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
书面作业等)
n 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第(六章五教学段策略)(1)
三、凯洛夫的六环节教学过程模 式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加 以改造,提出一种新的五段教学论
n 组织上课(激发学习动机) n 复习旧课 n 提出上课目的、内容和要求 n 讲授新课 n 运用巩固 n 检查巩固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学习者易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注意力不易集中
n 不能照顾个别差异 n 难以获得深入反馈信息 n 不宜传授动作技能、高级认知和
情感目标
第六章教学策略(1)
适用:
n 导入新课题的目标要求,为学生 指明方向
n 介绍背景知识或先决知识 n 系统讲解课题范围内的观点、材料 n 介绍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 n 专家演讲、录象等资源
n 一、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 课制度,开创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直观 教学
n 二、赫尔巴特的四段(或五段)教学过程模式
n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n 联想——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n 系统——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
结 n 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
n 多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一、教学模式分类
n 宏观:教——双主——学 n 中观:教育(学)模式的历史结构 n 微观:教育模式的逻辑结构、学科结构、
更多....... 在宏观和中观模式 的指导下,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和教学对 象特点,选择相应的微观教学模式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二、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程序)
n 间接强化法的教学顺序
n 让学生了解并相信榜样人物 n 由榜样人物示范或显示符合学习目标的个人行为 n 显示或介绍榜样人物受到奖励的后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1)
4、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
n 认知阶段——讲解示范 n 分解阶段——单个动作 n 定位阶段——连锁动作 n 自动化——熟练动作
第六章教学策略(1)
浮力概念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2)概念的学习 n 方法:
n A)呈现概念实例——属性——发现概念 n B)呈现概念——属性——举例
n 注意:
n A)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本质 n B)突出关键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n C)正例和反例的利用 n D)变式,比较 n E)具体运用概念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四、杜威学派的探索
n “从做中学” n 设计教学法
1.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现成的环境, 去引起学生进行设计的动机
2. 师生共同讨论,决定进行设计的目的 3. 依据目的,由学生确定达到目的的行动计
划 4. 学生根据计划自己组织实行 5. 学生对实行的结果进行试验和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五、布鲁纳
n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 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 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 总体考虑。
n 各类学习结果的具体教学程序都可以加 涅的九大教学事件为指导
n 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第六章教学策略(1)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集体授课 个别化学习 小组相互作用
第六章教学策略(1)
差错)—反馈矫正—再次测评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七、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
1、“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n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学习类型 n 两种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实现有意义学习,
关键是要能在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 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反之, 如不能建立起这种“联系”,不仅“传递—接 受”教学方式将是机械的、无意义的,就是 “发现式教学”也不可能实现有意义学习的目 标。
第六章教学策略(1)
第三节 各类学习结果的教学策 略
n 言语信息的教学策略 n 智力技能的教学策略 n 态度的教学策略 n 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
第六章教学策略(1)
1、言语信息的教学策略
n 提供先行组织者 n 用逻辑的顺序、或根据有意义的上下文
组织言语信息。 n 概念图、记忆术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3)规则学习的设计
n 规则学习的目标水平包括: n 知道层次 n 理解层次 n 应用层次
第六章教学策略(1)
规则的类型
n 关系规则:描绘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的关 系
n “如果——那么”、“原因——结果”
n 程序规则: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标而产生 的一系列步骤
n 如果某情境含有显著特征X、Y、Z(以概念的 形式)出现,则可执行过程P
第六章教学策略(1)
小组相互作用
通过讨论、问答、交流、完成项 目等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分享教 学信息和经验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优点:
n 有利高层次认知技能的学习 n 有利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 n 有利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
见解的能力 n 有助教师了解学生差异,给予
及时的帮助 n 有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的成效和 n 缺陷和形成改进教学的意见
两种教学策略的平衡
替代性策略
减轻认知负荷
生成性策略
提高加工效果
时间、能力、动机 先前知识 认知策略
任务紧迫性 进一步学习要求
第六章教学策略(1)
第二节 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简 介
n 教学模式:在一定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指导下,根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 分析,从而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进行 的简要概括
第六章教学策略(1)
替代性策略 supplantive strategies
n 教师
n 指明教学目标 n 组织内容、排序、重点、迁移 n 提供教学活动 n 吸引学生注意 n 较多地为学生加工信息 n 构建教学环境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优 点:
n 信息加工强度大 n 短期内使学生学习较多材料 n 可带来更集中、有效、可预测的学习结果 n 适用先决知识、技能或学习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7
第六章教学策略(1)
2、智力技能的教学策略
1)关于智力技能的教学理论
n 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
n 如: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n 如:规则的识记—领会—简用—综用
n 布鲁纳的发现法 n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
第六章教学策略(1)
2)概念的学习
氢气球脱手 气体中的浮力
石块在水中下沉
牙膏盒上浮, 揉成团后下沉
液体中的浮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缺点 : n 教学进度不易控制 n 教学效果不易保证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使用要点:
n 小组人数不超过12人 n 教师必须作好组织指导工作,有充分的
准备 n 小组相互作用安排在学生学习有准备之
后 n 小组相互作用活动方式尽可能多样化
第六章教学策略(1)
3rew
第六章教学策略(1)
2020/11/27
第六章教学策略(1)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 教学模式综述 二、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
几种教学模式 三、教学策略概述
四、教学策略设计包括的内容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以 课 堂 为 中 心 的 教 学 设 计 过 程 模 式
第六章教学策略(1)
前期分析 为什么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 有的情况
n 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 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n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 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4.二种基本教学策略 n 学习是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谁控制信息加
工过程?
n 教师控制 替代性教学策略 n 学习者控制 生成性教学策略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个别化学习
学习者自主的学习
目标、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资源、 进度时间、空间等方面不同程度的 控制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优点:
n 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 n 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
学习效益,减少差生 n 培养学习者负责任的好习惯 n 允许教师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
学生和小组相互作用 n 适合成年人与在职学习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优 点:
n 信息加工深入,学习效果好 n 激发兴趣、动机 n 学习策略得到使用、练习与修正 n 学习结果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缺 点:
n 对学生记忆力有较高的要求 n 成功依赖于学习者拥有策略的宽广度 n 易导致认知超荷、情绪受挫折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学科结构中心
n 认为不应强调增加教材的量,而应按照学科 内容自身的体系结构即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进行教学,才能有效 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n 发现中学
第六章教学策略(1)
六、布鲁(卢)姆的“掌握学习” 理论
n 布鲁姆认为,只要能正确运用“掌握学 习”的教学策略(教学与学生的个别需 要和特征联系起来),绝大多数甚至90 %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的要求
第六章教学策略(1)
缺点:
n 缺少师生、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n 学生会感到单调无味 n 不是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 n 需要有丰富的和设计良好的
教学资源,投入大 n 要有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使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n 要精心设计开发个别化学习材料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作依据)
n 教师要尽可能多与学生接触、给予 诊断、帮助、激励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n 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合贯通
n 3、“动机理论”
n 情感因素 n 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
力”和“附属内驱力”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第六章教学策略(1)
八、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 论
n “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 出发,确定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 选定最佳教学方案,按照实施中的反馈 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以期达到 最大效益,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 理的教育和发展
集体授课
教师讲授 广播、电视播讲 面授与传媒结合
在一定时间内 向一组学生单向 传递教学信息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优点:
n 传统教学形式师生接受 n 教师熟悉,容易备课 n 规定时间内呈示较多信息 n 可有规模效益 n 教师能随时调整目标内容和节奏
第六章教学策略(1)
缺点:
n 教师管理教学活动精确度较低, 有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目标 策略
是什么 如何做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1第. 教一学策节略:是教对学完成策特定略教概学目述标而采用的
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n 2.特点:
n 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具有规定性、刻板性
n 3.制定依据:
n 1)从学习目标出发 n 2)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n 3)符合学习内容 n 4)适合教学对象特点 n 5)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n 如:求平均数
第六章教学策略(1)
关系规则的认知过程
n 辨认情景中多个概念间的关系 n 判断哪些变量发生变化?变化方向?数量? n 由此带来的变化——理解规则的内在关系
第六章教学策略(1)
3、态度的教学策略
n 直接强化法的教学顺序
n 对学生表现出学习目标要求的态度行为 n 直接给予强化 n 使学生形成学习目标所要求的态度。
策略有限的学习者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缺点:
学习者投入智力活动少 信息加工不够深入 缺乏挑战性、刺激性 缺乏个性、独立性和动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1)
生成性策略 Generative Stratagies
n 学习者
n 按自己的需要和风格 n 形成教学目标 n 自己组织内容、顺序、重点、迁移 n 自行决定活动 n 自己控制信息加工 n 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
书面作业等)
n 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第(六章五教学段策略)(1)
三、凯洛夫的六环节教学过程模 式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加 以改造,提出一种新的五段教学论
n 组织上课(激发学习动机) n 复习旧课 n 提出上课目的、内容和要求 n 讲授新课 n 运用巩固 n 检查巩固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学习者易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注意力不易集中
n 不能照顾个别差异 n 难以获得深入反馈信息 n 不宜传授动作技能、高级认知和
情感目标
第六章教学策略(1)
适用:
n 导入新课题的目标要求,为学生 指明方向
n 介绍背景知识或先决知识 n 系统讲解课题范围内的观点、材料 n 介绍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 n 专家演讲、录象等资源
n 一、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 课制度,开创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直观 教学
n 二、赫尔巴特的四段(或五段)教学过程模式
n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n 联想——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n 系统——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
结 n 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
n 多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一、教学模式分类
n 宏观:教——双主——学 n 中观:教育(学)模式的历史结构 n 微观:教育模式的逻辑结构、学科结构、
更多....... 在宏观和中观模式 的指导下,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和教学对 象特点,选择相应的微观教学模式
第六章教学策略(1)
二、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程序)
n 间接强化法的教学顺序
n 让学生了解并相信榜样人物 n 由榜样人物示范或显示符合学习目标的个人行为 n 显示或介绍榜样人物受到奖励的后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1)
4、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
n 认知阶段——讲解示范 n 分解阶段——单个动作 n 定位阶段——连锁动作 n 自动化——熟练动作
第六章教学策略(1)
浮力概念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2)概念的学习 n 方法:
n A)呈现概念实例——属性——发现概念 n B)呈现概念——属性——举例
n 注意:
n A)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本质 n B)突出关键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n C)正例和反例的利用 n D)变式,比较 n E)具体运用概念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四、杜威学派的探索
n “从做中学” n 设计教学法
1.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现成的环境, 去引起学生进行设计的动机
2. 师生共同讨论,决定进行设计的目的 3. 依据目的,由学生确定达到目的的行动计
划 4. 学生根据计划自己组织实行 5. 学生对实行的结果进行试验和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1)
n 五、布鲁纳
n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 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 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 总体考虑。
n 各类学习结果的具体教学程序都可以加 涅的九大教学事件为指导
n 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第六章教学策略(1)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集体授课 个别化学习 小组相互作用
第六章教学策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