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一章 G.2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教案

合集下载

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实验目的通过摆长的测量,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器材•单摆装置(包括细绳和锤子)•带刻度的钟摆支架•计时器•温度计实验原理单摆是一个振动系统,由于重力作用,振动周期与摆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和摆长,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在做实验时,需要注意摆长的测量误差,可采用高精度仪器进行测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修正。

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温度、空气阻力等。

实验步骤1.调整单摆,使其摆动稳定。

2.测量单摆的摆长l,并记录下来。

3.记录单摆振动的周期数n和总共的时间t。

4.计算单摆的周期T,即 $T=\\frac{t}{n}$。

5.根据公式 $g=\\frac{4\\pi^2l}{T^2}$,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6.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实验数据,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分析1.分别计算出多组实验数据的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

2.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并进行合理的修正。

3.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温度、空气阻力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尤其是细绳和锤子的使用,避免伤害人身安全。

2.摆长测量时应减小误差,可采用高精度仪器进行测量,并进行正确的修正。

3.实验环境要尽可能稳定,避免温度、空气阻力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实验中应重复多组实验,计算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拓展1.用其他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如自由落体法、牛顿第二定律法等。

2.探究重力加速度与海拔高度、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关系。

总结本实验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通过测量摆长和周期,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在实验中要注意摆长测量误差的修正、环境因素的影响等问题,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对于深入理解重力加速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一(教案)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一(教案)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教学目标】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能正确使用秒表。

3.巩固和加深对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

4.学习用累积法减小相对误差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学习用累积法减小相对误差的方法。

【教学准备】长约lm的细丝线一根,球心开有小孔的金属小球一个,带有铁夹的铁架台一个,毫米刻度尺一根,秒表一块,游标卡尺一把。

【教学过程】一、实验思路教师:上节课学习了单摆的相关知识,大家是否还记得单摆的周期公式?引导学生会顾单摆的周期公式以及试用条件1.公式:T=2π√lg2.使用条件:(1)θ<5°(2)小球为质点(大小与绳长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教师:可以看出周期公式中含重力加速度g,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测量单摆的周期来间接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测量原理:g=4π2lT2其中l为摆长,T为单摆的周期由于一般单摆的周期都不长,例如摆长1m左右的单摆其周期约为2s。

所以依靠人为的秒表计时产生的相对误差会很大。

针对这一问题本实验采用累积法计时。

即不是测定一个周期,而是测定几十个周期,例如30或50个周期。

这样一来,人用秒表计时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与几十个周期的总时间相比就微乎其微了。

这种用累积法减小相对误差的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会遇到,希望学生要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验装置教师出示装置的对比图,让学生判断选择哪种装置。

学生选择并让学生给出选择的理由。

教师进行总结:①让线的一端穿过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做成单摆。

②把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如图所示。

实验时p上纹个位置为基础。

三、物理量的测量1.摆长的测量教师:根据测量原理,我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摆长??和单摆的周期??,那么测量摆长怎么测量:学生:刻度尺测量。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与计算教案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与计算教案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与计算教案1.教学背景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和计算是物理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计算方法。

2.教学目标2.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单位和特点。

(2)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重力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2.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班集体意识。

3.教学过程3.1.实验仪器和材料弹簧测压计、线密度木球、尺子、手表。

3.2.实验原理当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时,会产生一个质量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的向下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g。

实验基于这一原理,通过测量物体在加速过程中的所受重力,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3.3.实验步骤(1)将线密度木球绑在弹簧测压计的底部。

(2)将弹簧测压计的底部与固定支架相连。

(3)让木球自由下落,经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位置的压力即为木球的重力。

(4)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计算出木球的重力。

(5)分别测量木球的直径和质量。

(6)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g:g = 4π²L/T²其中,L为木球自由下落的距离,T为下落的时间。

(7)分别计算出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并取平均值得到最终结果。

3.4.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要保持仪器的稳定,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2)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

3.5.课堂讲解在实验完成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逐步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教师还需要讲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如何排除误差。

3.6.拓展学习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拓展学习任务。

例如,让学生了解重力加速度在不同地区或行星上的差异,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仪器:求重仪(简谐振动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计时器、直尺、金属球。

实验原理: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一般用符号"g"表示。

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获得的速度每秒增加的数值。

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值约等于9.8 m/s²,常用符号9.8 m/s²表示。

实验步骤:步骤一:调整求重仪将求重仪放在平稳的水平台上。

打开求重仪的仪器开关,待显示屏上数字稳定后,按下“归零”键将仪器归零。

步骤二:测量基准长度用直尺测量求重仪上方固定支架和下方测重支架之间的距离,记录为L₀。

步骤三:测重将金属球放在求重仪下方的测重支架上。

等待一段时间使求重仪显示屏上数值稳定后,按下“测重”键,记录显示屏上的测重数值为F。

步骤四:计时按下计时器的启动键,同时用手指轻轻拉开金属球使其离开测重支架,开始自由下落。

步骤五:停止计时当金属球下落到一定高度时,按下计时器的停止键,记录下自由下落所需的时间t。

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一:计算金属球的重力根据测重结果F,计算金属球受到的重力G=F。

数据处理二:计算自由下落所需的时间t将记录下的时间t转化为秒。

数据处理三:计算重力加速度g本实验中,自由下落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y=1/2gt²,可以得到g=2y/t²,其中y是自由下落的距离,即y=L₀-L。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金属球受到的重力、自由下落所需的时间以及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对于金属球受到的重力,我们可以观察到它的数值与金属球的质量成正比。

即金属球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

对于自由下落所需的时间,我们可以观察到当自由下落距离相同时,时间也是相等的。

这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最后,根据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我们可以发现它接近于9.8 m/s²,这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数值相近,说明实验结果比较准确。

高中物理重力的测量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的测量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的测量教案
年级:高中
课题:重力的测量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重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重力的测量方法;
3. 能够运用重力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
1. 重力的定义和特点;
2. 重力的测量方法;
3. 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教学PPT等教学资料;
2. 重物、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引入一个悬空物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重力的认识和疑问;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重力?重力有什么特点?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重力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重力的测量方法: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原理和步骤。

三、实验(25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2.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讨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重力的测量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化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自行设计重力的测量实验,并进行实践;
2.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测量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法。

教学反思:
1. 在实验环节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
2.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促进思维发展和知识深化。

【教学结束】。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篇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篇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篇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高中物理《实验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测定重力加速度》教案必修1

高中物理《实验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测定重力加速度》教案必修1

课时)
、能熟练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小组交流、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的精神有所感悟。

在实验探究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的实验方案,由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再一次的体验。

现问题给出建议。

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方法和应具备的精
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动”起这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难点。

设计通过情景引入,以及引导学生评价等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测重力加速度。

片测定重力加速度
【师生交流】对学生研究方案,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展示活动进行评价,进行表彰和鼓励,并提出改。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2-5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教案)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2-5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教案)

§2-5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和单摆周期公式中各量的意义.2.学会利用单摆的周期公式测量重力加速度. 二、学习过程 【知识点】 一、实验思路 由T =2πl g ,得g =4π2lT2,则测出单摆的摆长l 和周期T ,即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及铁夹,金属小球(有孔)、停表、细线(1 m 左右)、刻度尺、游标卡尺. 三、物理量的测量1.让细线穿过小球上的小孔,在细线的穿出端打一个稍大一些的线结,制成一个单摆. 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把单摆上端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线自由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3.用刻度尺量出悬线长l ′(准确到mm),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d ,则摆长为l =l ′+d2.4.把单摆拉开一个角度,角度小于5°,释放摆球.摆球经过最低位置时,用停表开始计时,测出单摆完成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求出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 5.改变摆长,反复测量几次,将数据填入表格. 四、数据分析1.公式法: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 和T 代入公式g =4π2lT 2中求出g 值,最后求出g 的平均值.设计如下所示实验表格实验 次数 摆长l /m周期T /s重力加速度 g /(m·s -2)重力加速度g 的 平均值/(m·s -2) 1 g =g 1+g 2+g 332 32.图像法:由T =2πl g 得T 2=4π2gl ,以T 2为纵轴,以l 为横轴作出T 2-l 图像(如图1所示).其斜率k =4π2g,由图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五、注意事项1.选择细而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不应短于1 m ;摆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直径较小的金属球. 2.摆动时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应很小.3.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4.计算单摆的全振动次数时,应从摆球通过最低位置时开始计时,要测n 次全振动的时间t . 【典例】(一)实验原理与操作例题1、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1)为了利用单摆较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可供选用的器材为______。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教案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教案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理解重力加速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意义。

2.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原理。

3. 实验器材及操作步骤。

4. 实验数据处理及重力加速度的计算。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实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意义及实验原理。

2. 利用演示实验展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运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悬挂器材、计时器、测量尺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实验指导书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2. 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解释重力加速度的定义,阐述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3. 介绍实验原理:讲解实验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意义。

4. 演示实验: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5.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7. 结果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及发现。

8.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2.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3. 讨论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重力加速度概念及实验原理。

2.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数据处理与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a、理解加速度是表示速度矢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明确加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2、明确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改变量的方向一致.3、明确加速度跟速度、速度改变量的区别.二、重点难点加速度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弄清加速度与速度、速度改变量之间的区别,理解加速度是如何描述速度矢量改变快慢的.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归纳四、教学过程(一)概念引入实例:某铅球运动员在投出铅球时,可在0.2s内使铅球的速度由零增加到17m/s,而迫击炮射击时,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0.005s 内由零增加到250m/s,在这两种运动中,速度改变量各为多少?哪一个速度变化得快?解析:用v0表示物体开始时刻的速度(初速度),用vt表示末了时刻的速度(末速度),t表示完成速度改变所经历的时间,那么Δv=vt -vo表示物体速度的改变.为了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应该比较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即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m/s速度改变m/svt -v速度变化率m/s2(vt-v)/t初速度v0末速度vt铅球01717-0=17(17-0)/0.02=85炮弹025250-0=25(250-0)/0.005=5×104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速度改变量vt -v能够描述物体在时间t内速度改变了多少,但不能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而比值(vt -v)/t能够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为此,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二)加速度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vt -v)/t式中vt 、v分别表示质点的末速度和初速度,t是质点的速度从vo 变化到vt所需的时间,a表示质点的加速度.2、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矢量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2.4、加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改变量Δv的方向相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取初速度v的方向为正方向.(1)若vt >v,速度增大,a为正值,表示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2)若vt <v,速度减少,a为负值,表示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反.(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比值(vt -v)/t是恒定的,即加速度a的大小、方向不改变.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五)讨论:比较速度v、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改变Δv、和加速度a.VΔv a定义式s/t vt-v(vt-v)/t意义表示运动的快慢表示速度改变了多少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大小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Δv=vt-v速度改变与时间的比值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方向质点运动的方向可能与v方向相同也可能与v方向相反与Δv方向相同单位m/s m/s m/s2与时间的关系与时刻对应与时间间隔对应不随时间改变零C、加速度表示增加的速度D、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必然为零解:以图示匀加速直线运动为例,质点加速度不随时间而变,而速度与时刻对应,且均匀增加,在t=0时刻,v=0,而加速度不等于零,其大小等于图象的斜率,可见A对,B对,而C错,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加速度为零而速度不为零.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A、B(七)课堂小结定义:a=(vt -v)/t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加速度a方向:与Δv方向一致单位:m/s2在v-t图象中的几何意义:图象的斜率。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平均值
⑶数据处理:
直线拟合法:由表 2 数据作出 T ~ sin 2 θ / 2 直线,得到斜率 B,载距 A;由(3)式可
知 : A = 2π
l g
,故
g
=
4π 2l A2
(l = L+ 1 d ) 2
方案二、自由落体法:
2. 原理:
方法一:如图 1 所示,我们把上光电门放于 小球下落的起始位置附近,下光电门放于装 置的二分之一高度附近测出两光电门的坐
不过可以利用复摆的共轭特性来间接测量l?如图2复摆的共轭特性是指在重心g的两旁总可以找到两个共轭点o和o与重心三点共线当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等效摆长l?的摆动周期正好相等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设计性实验一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重力加速度 g 是一个反映地球引力强弱的地球物理常数,它与地球上各个地区的经纬 度、海拔高度及地下资源的分布有关(两极的 g 最大,赤道附近的 g 最小,两者相差约 1/300)。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在理论、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再令
H = A2 − A1 = (x4 − x2 ) − (x3 − x1 ) = x4 + x1 − x2 − x3 = 2gt 2
g = H = (x4 + x1 ) − (x2 + x3 )
(7)
2t 2
2t 2
此法的优点是与上光电门的读数 x0 无关,且 x1, x2 , x3 , x4 为下光电门位置读数,其读数误差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②再求海拨为 h 时的重力加速度:
g公认值 = g 海平面 − h * 3.09 × 10−6 (m / s 2 ) 其中 h 的单位为 m. 桂林北纬 25 度 16 分,平均海拨 150m.按公式算可求得 g公认值 = 9.785m / s 2

高一物理上册《加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上册《加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例如:乘坐电梯时的加速与减速感觉、车辆在红灯前减速停下、运动员起跑时的加速过程等。
3.分组进行一次小研究,每组选择一个涉及加速度的主题,如交通工具的加速性能比较、运动员训练中的加速度数据分析等,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并撰写一份简短的研究报告。
4.请学生运用加速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量不同斜面高度下,物体滑下时的加速度,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பைடு நூலகம்结果。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加速度知识。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4.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给予及时反馈。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加速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辆玩具汽车的加速和减速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汽车加速和减速时,速度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背后的物理规律是什么?
3.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高对加速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动画、视频等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加速度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测定重力加速度教学设计

测定重力加速度教学设计

测定重力加速度宁夏吴忠市高级中学杨学刚751100▲▲教材分析:《测定重力加速度》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后半节教学内容,属实验探究课。

本节课是前面所学加速度的延伸扩展,使学生对加速度知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它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本节课内容包括:重力加速度的应用,如何测重力加速度两部分,其中测定重力加速度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材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学会一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了解其它方法,并进一步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重力加速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2、通过对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3、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实验测定重力加速度。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和结论的分析论证。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交流评价▲▲教学体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从课堂活动的实效可以看出学生已突破教材用一种方法测定重力加速度的要求,达到用多种方法来测定较高活动目标,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给了探究活动一个明确的方向,接着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想,尽管所提出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但在此贯彻了最基本的科学思想,然后小组合作,自己设计出了实验方案并汇报了方案,又亲自用自己自制的教具,动手做了实验,在此过程中处处闪耀着学生的智慧,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最后虽然没有精确地测出吴忠本地的重力加速度,但这时结果已不重要,更重要是学生参与了整个探究过程。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教案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教案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掌握使用物理实验仪器的技能,包括如何使用万能计、单平衡杠等测量重力加速度。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2.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1.测量误差的控制与分析。

2.实验的过程管控。

四、教学过程1.初始探究环节a.引入老师在课前先介绍重力加速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并且与学生分享一些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并与此时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b.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量重力加速度g,并掌握使用万能计、单平衡杠等测量仪器的技能。

c.实验目的学生能熟练并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同时能熟悉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

2. 实验探究a.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物品:万能计、单平衡杠、两个大小相同的质量砝码、支架、物理实验箱等。

(2)实验前,先将支架固定好,并将滑块与挂钩固定在单平衡杠的两端。

(3)确保单平衡杠水平。

利用一级气泡仪进行水平调整,对准气泡位置,保证单平衡杠水平。

(4)挂上载物,放上砝码(4)用万能计测量平衡杠左侧持续时间为t1的加速度a1并记录在实验纸上。

(5)挪开砝码,在左侧加载更大砝码并调节位置使得平衡杠处于平衡状态,记录此时左侧的质量为m1, 左侧的距离是l1.(6)将砝码和位置逐步加到右侧,在右侧达到与左侧一样的砝码m2时, 此时单平衡杆平衡并处于临界状态。

(7)在这个时间间隔记录右侧持续的时间t2,以及右侧质量和距离m2, l2.(8)根据公式,可得到测量的重力加速度为g = 4 * pi^2 * (l1+l2) / (t1^2 - t2^2)b.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探究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万能计和单平衡杠测量重力加速度,并能扎实地掌握测量方法和操作规程。

c.实验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规程。

2.精确控制时间、质量和距离等变量。

高一物理《测定重力加速度g》实验教案

高一物理《测定重力加速度g》实验教案

高一物理《测定重力加速度g》实验教案高一物理《测定重力加速度g》实验教案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绝大多数学生是按教材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按照教师布置的步骤进行操作,兴趣只停留在表面上,凑“热闹”成分很多,这样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

例如,在高一物理中《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中,如果只是指导学生按教材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目的单一,就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做的:(1)不限制实验原理在讲本节课时,只讲清实验目的,至于实验原理由实验小组讨论决定,并按要求设计实验。

讨论结果出现两种实验原理:①根据公式ΔS=aT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进行实验;②根据h=0.5gt2,采用滴水法进行实验。

这两种方案均可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2)不规定实验步骤进实验室要求不看课本,动手时只说明实验中要注意的几个事项,并不限定实验有几个步骤。

结果巡视实验中发现,有的小组实验有五、六步,并设计了开放性的记录表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发现问题能力。

(3)不统一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再进行处理。

巡视发现有的学生逐一算出每次实验的结果,然后再求平均值;有的学生先算出各点的速度,然后再采用v–t图像法处理。

从而锻炼了学生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4)不确定实验归纳实验后不固定方向,让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从而开放性地归纳出实验结论。

如有的小组分析真实的实验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打点计时器法进行实验:①纸带要竖直拉住,尽可能减小阻力;②先打开电源后松开纸带;③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方法;④采用v-t图像法处理时,要尽可能让更多的点在直线上,其余的.对称地分布在线的两侧;⑤为何测量得出的g值比标准值9.8m/s2略小。

(2)采用滴水法进行实验:①水龙头离地的高度不能超过1m;②不能直接测量一滴水下落的时间,要测出n滴水下落的时间t,再根据T=t/n求出一滴水自由落体的时间。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教案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教案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测量重力加速度几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用打点计时器侧速度。

教学难点:通过所学知识能够考虑出策重力加速度的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高一阶段,我们研究了运动学、力学及动力学的相关知识,并且我们已经知道了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今天我们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测出它的值呢?一、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几种方法1、平衡法。

用弹簧秤掉一钩码,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利用重力等于拉力,求出g。

2、自由落体法。

从高处由静止释放一重物,测出高度h及下落时间t求出g。

3、滴水法。

(1)让水滴落到垫起来的盘子上,可以听到水滴每次碰盘子的声音,仔细地调整水龙头的阀门,使第一滴水碰到盘的瞬间,同时第二滴水正好从阀门处开始下落。

(2)从听到某个水滴的声音时开始计时,并数“0”,以后每听到一次响声,顺次加1,直到数到“100”,计时停止,秒表上时间为40s。

(3)用米尺量出水龙头滴水处到盘子的距离为78.56cm,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值为__________。

4、频闪照片法。

测出高度h,知道频闪光源时间间隔T,即可求出g.5、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在实验室,今天我们主要是用这种方法测重力加速度。

二、学生实验: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实验原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h=gt2得g=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米尺,电源实验步骤1.打点计时器应该竖直固定在桌面边沿上2.在手释放纸带的瞬间,打点计时器刚好打下一个点子,纸带上最初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毫米。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的量:a.从起始点到某一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是重锤下落的高度h,则距离为h1;测多个点到起始点的高h1、h2、h3、h4(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要远一些好)b.不必测重锤的质量注意事项1.选择纸带的条件:打点清淅;第1、2两点距离约为2毫米。

物理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一章 G.2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课件

物理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一章 G.2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课件

5笔袋 6小车
平均 值
12.63 12.96
12.92
9.58 9.84
9.72
电子天平测量质量更精确、稳定 力传感器测量重力更精确
力传感器的优势
力传感器较敏感,物体会摇晃产生误差。
点评
小组二
实验原理:
自由落体时,运动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
h 1 gt 2 2
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和所需的时间
加速度 (m/s^2)
9.95 10.745 10.885 11.11 9.285 10.395 10.095 10.75 9.545 10.275
9.92 10.117 10.256
误差分析及实验中遇到的困难
1.尺在下落过程中会反转、偏离 2.释放的位置 3.长尺的数据较短尺更为精确 4.尺的表面可能不能遮光
g平均值=9.8035m/s2
t(s)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实验总结: 优势:初速不需要为零 如果纸带可以再长点,取计数点 可以更多
点评
小组四
实验原理:
单摆在摆角很小(小于5°)时,其摆动可
以看做简谐运动,振动周期为
L为摆长
T 2 L
g
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
3.在同一水平面摆动,避免圆锥摆 4.为减小系统误差,摆角应小于5° 5.摆线要夹紧,否则摆线会变化
点评
上海地区重力加速度 =9.794m/s2
从理论到实践学会些什么
在实验中体会到严谨的科学精神
带孩子去旅游,去爬山,去逛公园,去看电影,这都是夸奖孩子最适当的方式。——张石平 成功永远属于马上行动的人。 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自己,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注定难取得大的成就。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 作的真正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 所谓的失言其实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人不要讲谎话,因为讲一句谎话要用十句甚至更多的谎话来圆谎,但有时候,人不能净说实话,如果 说实话效果不好,你可以用模棱两可的外交辞令代替!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别以为人家跟你聊几次天,人家就对你有意思,也许人家是因为无聊想找你解解闷呢。 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教学设计说明】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这个课题结合高一学生已经积累的物理知识,启发他们利用运动学、力学等知识来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答案。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设计、动手实验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给予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锻炼机会。

本节课是课题成果的展示交流阶段,各研究小组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研究过程和实验结论,并相互评价,给出建议。

【教学目标】
1. 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误差原因分析。

2. 理清思路,用简练、易懂的语言表述研究成果。

3. 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实验报告,共同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与意义。

4. 组间相互评价,给出合理的完善建议。

【教学重点】
用简练、易懂的语言表述研究成果。

【教学难点】
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实验报告,并能协作汇报展示成果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料应用】
DIS传感器、教学PPT,实验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学生设计意图
引入
●简要介绍课题的研究过程
●规范本次展示的流程各组派代表交流帮助学生明确研究
过程
小组展示●各小组依次展示:第一组展
示重力/质量;第二组展示自
由落体;第三组展示匀变速
推论;第四组展示单摆模型
●各小组展示完后,教师简要
学生小组依据评价
表,相互评价展示内
容和效果
展现各小组研究成
果,锻炼语言表达
能力和评价能力
组间评价表
本节课是研究型课程中的研究结果展示,在高一进行了动力学和机械振动的学习之后,通过对于本课题的研究,让同学们能够整合之前学过的知识,自由选择实验研究的方案来进行,由于高考改革的新方针,更加注重对于同学知识整合和运用的能力,而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做到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因此将物理课堂基础教育的内容和研究课程相结合是很好的一个方法。

课题并不一定要如何的深奥复杂,那样对高中生来说台南,而让孩子们利用所学的内容来解决一个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题是比较适合的,一方面不会排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