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的雕塑艺术
罗丹 作品 《吻》及赏析

罗丹作品《吻》及赏析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罗丹的雕塑作品如下:思想者(The Thinker)吻(The Kiss)沉思(Thought)手(The Hand) (上帝的手罗丹的手魔鬼的手伸出坟墓的手握手浮雕奥秘擎)丑之美(Heaulmiere)虹(Iris)夏娃(Eve)亚当(Adam)地狱之门(The Gates of Hell)青铜时代加莱的义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巴尔扎克(Balzac)伤鼻的男人(The Man with the Broken Nose)行走的人(The Walking Man)脚手架下的三个影子(The Three Shades on ascaffolding)永恒的春天永恒罗密欧与朱丽叶斯芬克斯叶里舍耶娃步行者我是美丽的达娜哀罗丹用生命的吻注入了青铜不朽的魅力,罗丹流泻着生命不朽的活力的《吻》,依然感染着世上成千上万的人,但留在罗丹作品《吻》中的身影,卡米尔.克洛贷尔,却因罗丹致命的一吻,在精神病院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年。
艺术世家的天才少女,十九岁的卡米尔.克洛贷尔,遭遇四十三岁的罗丹,雕塑家从此把生命的吻痕刻在少女的一生中。
卡米尔.克洛贷尔做了雕塑家整整十五年的情人,燃尽了一个女人最好的岁月,最后要求给一个女人尊严的承诺——婚姻,罗丹回答只愿意维持现状。
二人关系决裂,卡米尔最终没有回去。
卡米尔因为曾经是女人,而是情人;最后因为还是人,不再是情人。
罗丹之于卡米尔是天才的女人遭遇灵魂,卡米尔之于罗丹是艺术家遭遇美的洗礼。
女人被灵魂击中,艺术家被美丽冲昏,击中是毕生的,冲昏是暂时的,所以女情人一生只有一次劫难,艺术家却有不断的冲昏,为下一轮生命的激情铺垫。
罗丹及其雕塑作品

《夏娃》:这件雕塑作品也 是罗丹的一件非常著名的作 品,为《地狱之门》两侧的 两尊雕塑作品中的一件,《 地狱之门》两侧的两尊雕塑 作品分别是《夏娃》英文名 Eve和《亚当》英文名Adam; 创作这件作品的模特是意大 利人丽萨,丽萨是一个矮小 却富有弹性的女人,怀有身 孕,常被罗丹戏称为“母豹 ”。
《地狱之门》 罗丹用了一年的时间来阅读但丁的《 神曲》,用100多幅把书中描写的八 层地狱画了出来,他运用中国水墨勾 勒轮廓,用褐色水彩颜料衬出阴影, 以体现出立体效果。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 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 ,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 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 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地狱之门》是由巴黎罗丹博物馆第 一任馆长最后定型的。1926年,应美 国费城罗丹博物馆之请,这件巨作浇 铸成青铜雕像陈列在该馆。
《吻》
原本是“地狱之门”右下边一 个雕像,表现热恋中的男女。 后来,罗丹又把它制成一件单 独的雕塑,并且成为他著名的 代表作。 《吻》是表现男女爱情的不朽 之作,它是那样坦率真挚,感 情充沛,造型动人,它体现出 作为艺术家的罗丹浪漫气质的 一面,也说明他思想的矛盾性 、复杂性和感情的无比丰富广 阔。
Thank
you
《加莱义民》 加莱义民是罗丹的代表性群雕之一,它取材于历史上的 一个真实故事。十四世纪中叶英军入侵法国,加莱城无法抵抗 ,只好忍辱接受了投降条件:让六个有威望的城民拿着加莱城 的钥匙去英军处受降并被处死,这些人必须光着头,穿囚犯的 衣服,脖子上套着绳子。为了保全加莱城人民的生命财产,这 六个义民光荣地献出了生命。 创作于1884-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 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 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 深刻的心理
伟大的雕塑家罗丹

手
沉思----罗丹
吻 罗 丹
----
握
罗丹雕塑之美令人神往 它们形体和谐 比例准确 情感丰富 它们像天上的星星 闪烁着 人类智慧的光芒
孝丰高级中学-----牛东舰
扎 克
睡衣工作,所以罗丹
罗
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
丹
下沉思,那宽大的睡
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
双手被睡袍紧紧遮盖,
面部神情被突现了出
来,在月光下好像独
自整夜在行走、思考。
瞬间的永恒
加 莱 义 民 罗 丹
-------
“加莱义民”是罗丹的代表性群雕之一,它取材于历 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十四世纪中叶英军入侵法国, 加莱城无法抵抗,只好忍辱接受了投降条件:让六个 有威望的城民拿着加莱城的钥匙去英军处受降并被处 死,这些人必须光着头,穿囚犯的衣服,脖子上套着 绳子。为了保全加莱城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六个义民 光荣地献出了生命。
十九世纪后叶,为了纪念这六位壮烈牺牲的市民,加 莱城政府决定在市中心建立这一纪念群雕。
刘 胡 兰
• 罗丹以真实手法创作了 这一组历史人物,赋予 了每个人独特的个性和 精神状态,有坚定者、 有绝望者、有听其自然 者。
罗丹并没有把这些以 高贵品德而牺牲的义民, 雕塑成无私无畏的战士 或标签口号式人物。这 种有血有肉的方法是真 正的写实主义创作方法。
伟大的开拓者艺术娇子
---------罗丹
简介: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 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 粗糙的纹理和精准的造型表现 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 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 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 艺术家。
对艺术的美存在于内 在的真实表达
艺术者的艺眼中,一切 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 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 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 发其品性,就是通过外 型触及其内在的“真”。 此“真”也即是“美”。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罗丹的雕塑》课件1 人美版

K12教育资料
4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 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 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 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 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 家。
K12教育资料
5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 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 考。
10
关于罗丹为什么要用这尊粗壮结实的裸体形象来
创造《思想者》,并准备把它安放在他的大件浮 雕门饰《地狱之门》的顶上,不妨用罗丹自己的 几句话来解释,他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 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 于懂得这样看法的人,裸体是最具有丰富意义 的。”雕刻家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 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与诗人但丁相一致 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 极大的同情和悲痛。
K12教育资料
14
爱情,本就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主题。
罗丹选取了裸体男女的接吻,这纯洁肉体 的最初接触,因而是最动人心弦的。这对 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 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 的思索: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 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 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 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 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
K12教育资料
6
青铜 198×129.5×134厘米,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 迪·罗丹创作于1880- 1900年,藏于巴黎罗 丹美术馆。
K12教育资料
7
《思想者》 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
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 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 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 的。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 倍。最初罗丹给这尊 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 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 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西方现代雕塑的转折点 ——罗丹的雕塑艺

有趣的是,这件大胆的作品尽管在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展出时轰动一时、声名鹊起,成为雕塑史上不朽名作,但当它在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再次展出时,却被美国人视为“色情”作品,不允许公开展览,只能另辟专室预约参观。像《吻》这样的作品,尽管人物的形象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是作品最为重要的地方就在于直接表达了人的情感和欲望,如同波德莱尔所撰写的《恶之花》一般,将人的真实体验不加粉饰地直接呈现出来,表达沉浸在爱情中的真实而现实的人,这在当时是极具颠覆性意义的。
《思想者》
罗丹创作《思想者》时,正是法国工人阶级奋起反抗的年代。他对贫困者是持同情态度的。他并无明确的意图去歌颂无产者,但作品中流露和体现了对无产者的赞美和歌颂。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思想者》在20世纪初,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在1905年,列宁嘱咐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两名代表从伦敦路过巴黎回国时,“务必要看一看罗丹的《思想者》”。列宁希望俄国的无产阶级战士从这件雕塑作品中吸取勇气和力量。《思想者》是罗丹整体作品体系中的典范,也是对他充满神奇的艺术实践的体现和反映;更是对他所建构并整合人类艺术思想—罗丹艺术思想体系的见证。
爱痛之美——罗丹雕塑《思想者》鉴析

那 强壮健 美 的毫无 早期 最著名 的《 青铜 时代 》 。 由于这座雕 像 想 的形 象 中。一方 面 ,
海蚌 对痛 苦 的回答是 珍珠 , 森 林 对埋
因为痛 与真 人一般大 小, 又 十分逼真 , 评 审会 断定 遮蔽 的裸 体正体现 着思想者强 烈的 内在 精 没 的 回答是 煤炭 。 因为爱所 以痛 , 另 一方 面, 这种 最易于招致伤害 的身体 所 以美 , 罗丹 的《 行走 着的人》 充 满着 对人 罗丹是 通过 在尸体 上 印模 而制作 出的 , 因 神; 而 拒 绝 展 出这 件 作 品 , 虽 然 这 让 罗 丹 气 愤 也体现 出思想 所承 受的辛酸和痛苦。 和痛 苦 , 但 其也无可奈何 。第 二年 , 一些雕 的赞 赏与信 心 、 《 吻》 沉醉 于人 的热 烈与兴
总共创 作 了1 8 6 个 形 态各异 的人 亡 , 这也是罗丹的世界观。 法 朗索瓦 ・ 奥古斯特 ・ 罗丹( 1 8 4 0 — 计其 数 , 可 以说这 件作 品 中的每 一个 人 物和每 1 9 1 7 ) 出生在 巴黎 拉 丁贫 民区 , 父 亲是 警 物 , 察 局 的雇 员 , 母 亲 是 受雇 于 人 家 的女 佣 。 罗丹 自少年 时代起 , 就参加各 种手工劳 动,
一
种表 情都凝 聚着罗丹对生活 的理解。
品《 地狱之 门》 群雕 中的《 三亡灵》》 永 恒思考的源 同样 反 映着 艺术 家 对人 类 生存 状 况 的感
思想者 是“ 万 恶世界 ” 的 目 击者 和 受。这 些作 品中 的人像 表 情忧郁 , 做过 首饰 匠、 珠 宝匠、 泥 水 匠、 木匠 、 模 型塑 头 活 水 , 饱含悲
视觉设计
ART E D U CI ATI oN R E SE A R C H
《罗丹雕塑》

《塌鼻男人》标志着罗丹艺 术风格成熟的第一件雕塑作品。 由于雇不起模特儿,他请一个跛 脚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只 要绘他吃饱肚子就成。毕比的鼻 梁塌陷,面容衰老丑陋,但在罗 丹的限里,艺术的美丑和生活中 实物的美丑,其意义是不尽相同 的,至少他从不回避形式的丑 陋——这就是美术学院门外汉的 好处。他发现毕比有什么地方正 象那个鼻粱被人打断、因无尽休 的巨量劳作而疲惫不堪的、孤独 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在他们被 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 愁苦和凄凉。他把这种人性的内 涵揉塑在毕比那张皱纹纵横、发 须凌乱的扭曲的脸上。光线随着 脸上的坑凹不平而变幻闪烁着, 给这张难看愁苦的脸带来了生气。
“Heaulmiere”又名<<老 娼妇>>,是罗丹又一代表作。 “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 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在艺 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能算是 美的。” 这位形象丑陋、干瘪如柴 的老娼妇是一件恒世的佳美之 作。 它让人们联想起一位妓 女,为生活所迫痛苦卖身的一 生。罗丹将这位悲剧形象的老 妓女的灵魂和肉体,淋漓尽致 地呈现于观众面前,使人不忍 目睹,不仅没有歧视之意,反 而产生深深的同情之心,并为 其社会所造成的苦难感叹不 已.,原本叫做《诗 人》,就是但丁本人。罗丹 在1880年用生泥将它塑成, 后来用一层湿床单裹在上面, 以防止干裂和风化。他把这 件作品交给一个石膏工,要 他去做一个模子,并且再由 此铸一个青铜像。现在全世 界尚存的这么大的铜像,大 约有五六十尊。还有一种更 小的,高37公分,也制作了 数十尊。
<<吻>>原本是“地狱之门”
右下边一个雕像,表现热恋中
的男女。后来,罗丹又把它制 成一件单独的雕塑,并且成为
他著名的代表作。
“吻”是表现男女爱情的 不朽之作,它是那样坦率真挚,
奥古斯特罗丹雕塑艺术的先驱与创新者

奥古斯特罗丹雕塑艺术的先驱与创新者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雕塑家,他被公认为现代雕塑艺术的先驱与创新者。
罗丹的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奥古斯特罗丹对雕塑艺术的贡献以及他的创新之处。
奥古斯特罗丹的一大贡献是他对传统雕塑的颠覆和创新。
在罗丹之前,传统雕塑大多是呈现完美的人体形态,强调对称和平衡。
然而,罗丹通过引入肌肉的紧张和对情感表达的关注,打破了这种传统的约束。
他的作品中常常体现着人物内心情感的矛盾与冲突,如《思想者》和《接吻》等作品。
罗丹以自由的姿态和放松的肌肉来展现人物的真实状态,给观者带来一种强烈的现实感和情感共鸣。
此外,罗丹还突破了传统雕塑对于表面光滑与细节呈现的追求。
他更加注重对雕塑的质感和材料的表现。
罗丹善于运用青铜材料,通过粗糙的表面纹理和艺术家的精细处理,使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触感。
他巧妙地利用光线和阴影的变化,赋予雕塑以动态和生命力。
这种突破传统的质感和光影处理手法,让罗丹的雕塑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和真实感。
奥古斯特罗丹对于雕塑中人物形态的表现也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
他拒绝简单地复制真实的外貌,而是以表现人物性格、精神和情感为主要目的。
罗丹通过对人体形态的变形和夸张,使其更加富有力量感和表现力。
他善于捕捉人物在特定瞬间的动作和表情,将其凝固在作品中。
这种瞬间的定格使罗丹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让观者能够深刻理解和感受到所描绘的人物内心世界。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罗丹在主题选择上也追求多样性和开拓性。
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人物雕塑,还涉及到广泛的主题,如雕塑中的动物形象、历史事件和神话故事等。
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探索和表现,罗丹扩展了雕塑艺术的边界,并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可能性。
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艺术影响深远,他的创新和突破为现代雕塑奠定了基础。
他的作品不仅引领了当时的艺术潮流,也对后代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丹的雕塑艺术
教学目的: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回忆,介绍西方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题。
二、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
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
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
罗丹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对资产阶级腐朽势力深恶痛绝,他经常通过雕塑这一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青铜时代》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舒醒过来的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
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的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
但是历史证明,罗丹的这件人体雕塑,是人类文明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
《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3、《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
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
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4、《加莱义民》
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深刻的心理表现,形象地刻画了在死亡面前,不同人物的情感与个性。
同时,还以独特的群像形式,突破了传统纪念碑雕塑的程式。
5、《巴尔扎克》
以上我们欣赏了罗丹的几件作品,大家想一想,罗丹的雕塑作品是如何表达他的内在情感的?
四、临摹罗丹的雕塑《沉思》
1、雕塑的分类
2、泥塑的基本手法
3、临摹要求:
a、比例确当
b、形体基本准确
c、注意人物内在神情的表现
五、罗丹雕塑艺术小结
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体塑造融于一体
六、其他作品欣赏
七、课堂小结
罗丹不仅在艺术精神上继承了雕塑的传统内涵,而且还发展了雕塑的新概念和新形式,特别是在对雕塑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刻画人物形象的内在品格与个性特征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他的一系列雕塑创作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堪与以前的艺术大师媲美,并且还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
可以说,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