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三态变化(三年级)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6ffea6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9.png)
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指水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呈现出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转变过程。
这一过程是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换,也是自然界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本文将就水的三态变化进行详细介绍。
一、液态液态是水最常见的状态,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状态。
在常温下,水的分子间距较近,通过相互吸引力形成一定的结构。
室温下的液态水呈现为透明无色的液体,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不可压缩性。
液态水的温度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液态水的性质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优良的溶剂,液态水可以用于溶解许多物质,使其在水的介质中进行各种化学反应。
此外,液态水还可以作为传热介质,在热能传递和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固态水的固态即冰,是在低温下水分子间通过氢键结合形成有序结构的结果。
冰的晶格结构使得水分子有规则地排列,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晶体。
冰的温度低于0摄氏度,在低温下水的分子在固定位置上颤动,无法自由流动。
冰的存在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冰可以保护淡水湖泊和河流底部的生态系统,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此外,冰也是冰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冰川的运动和融化,对于地质形态和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三、气态水的气态即水蒸气,是水在高温下转变为气体的状态。
在气态下,水分子的运动十分活跃,并呈现出无规则的运动状态。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不具有独立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地弥散到周围空间中。
水蒸气在大气中的存在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蒸气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能够吸收和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从而维持地球的温度平衡。
此外,水蒸气还能通过凝结形成云、雨等降水形式,参与地球水循环的过程。
综上所述,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呈现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转变过程。
这一变化过程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对地球的生态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水这一重要的物质,并在实践中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99e5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a.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科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三态概念介绍。
水的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的认识。
观察和记录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1.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三态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它们是什么?1.4.2 讲解:讲解水的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的特点。
举例说明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1.4.3 观察实验:准备冰块、水和加热设备。
让学生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1.4.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家里或学校的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水的固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固态是冰,并掌握冰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2 教学内容冰的特点介绍。
冰的融化过程观察和记录。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冰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讲解冰的特点,如透明、硬度大、融化成水等。
提问:你们知道冰是什么吗?冰有什么特点?2.4.2 观察实验:准备冰块和加热设备。
让学生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4.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冰融化的过程和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冰在生活中的应用。
2.5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家里或学校的水在结冰的条件下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水的液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液态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2 教学内容水的液态特点介绍。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f2f0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f.png)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的必需品。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本文将从分子层面解释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1. 固态冰固态冰是水的一种稳定形态,通常在低于0摄氏度时形成。
水分子在低温下失去热能,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
固态冰的分子排列紧密,结晶度高,形成均匀的晶体。
固态冰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冰川、冰山、冰冻的湖泊等。
在冬季,水体中的热量逐渐减少,使水分子逐渐凝结成冰。
固态冰的存在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如为北极地区的生物提供栖息地,帮助调节地球气温等。
2. 液态水液态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形态,它的存在范围是在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
液态水的分子相对较为自由,能够在容器中流动。
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相对较小,分子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
液态水是生命的基础,它支持着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体都依赖于水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在人类社会中,液态水也是我们生产、生活和清洁的重要资源。
3. 气态水蒸气气态水蒸气是水在高温下发生的一种态变,将液态水转化为气体形态。
当液态水受热时,分子之间的动能增加,能够克服引力势能,从液滴中脱离出来,形成气体分子状态。
气态水蒸气的分子间距离相对较大,分子运动剧烈,呈现散乱状态。
气态水蒸气在大气中广泛存在,在地球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从地表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冷却凝结成云和降水,供给地表水源和植物生长。
总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是一个自然且动态的过程,它受温度和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相互转化,构成了水的循环系统,使得水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水的存在形态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具有深远影响。
生物依赖于水来维持生命活动,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撑。
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a5d5d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1.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习目标描述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科学思维的培养。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等;并积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意识,共同完成科学探究的任务。 3、师生交流法:通过师生的互动,加深对比较水的多少的认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4、对比观察法:对事物变化的前后进行对比观察,并描述、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形成新的科学
5、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质疑问题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大胆提出问题。
6、在动手操作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对于思维发展是极为有力的。科学课要求学生动手的活动也是很多的,这正好给学生创造了动手的好机会。如练习测量50毫升的水。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霜和露的模拟实验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搪瓷杯的温度需要更低。为此,在杯中的冰内不能再加水,而要加一些盐.当加入30%的食盐时,温度可降到-2℃左右。选用深色杯做实验,可以使外壁上的霜看得更清楚。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让学生摸一摸杯壁上的小冰晶——霜,想一想霜是由什么变的?与露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露是0℃以上形成的小水滴、冰晶。)
小学科学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小学科学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e0c49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3.png)
小学科学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在小学的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学习到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
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水的特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简单而有趣的小学科学实验,以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一:冷却水的凝固实验简介:通过冷却热水,观察水的凝固现象。
实验材料:热水、冷却器(例如冰块、冷水等)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杯热水,确保水的温度高,但不会造成烫伤。
2. 将冷却器(例如冰块)放入水中。
3. 注意观察水的变化,特别是水表面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加入冷却器后,我们可以观察到水逐渐冷却,并最终形成固态的冰。
这表明水在冷却的过程中,会经历液态到固态的转变。
实验二:加热水的蒸发实验简介:通过加热水,观察水的蒸发现象。
实验材料:水、加热器(例如加热板、炉子等)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杯水,填满容器,确保有足够的水量。
2. 将加热器放在水的底部,逐渐加热水。
3. 注意观察水的变化,特别是水表面是否产生水蒸气。
实验结果:在加热器的作用下,我们可以观察到水逐渐加热,并最终发生蒸发。
这表明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即发生水的蒸发。
实验三:水的升华实验简介:通过观察冰的升华现象,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材料:冰、容器、小刷子(或其他物品)实验步骤:1. 准备一块冰,放入容器中。
2. 不断观察冰的变化,特别是冰表面的变化。
3. 使用小刷子或其他物品,轻轻地刮去冰表面的一层。
实验结果: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冰逐渐减少,并且没有产生液体水。
这是因为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即直接从固态转化为气态,而没有经历液态的中间过程。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水的三态变化:从液体(热水)到固体(冰),通过冷却作用;从液体(水)到气体(水蒸气),通过加热作用;以及从固体(冰)到气体(水蒸气),通过升华作用。
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水的性质,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科学探索发现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索发现水的三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dcfe9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7.png)
科学探索发现水的三态变化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在自然界中,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些态的转变是由水的温度和压力引起的。
以下将通过科学探索,深入探讨水的三态变化。
1. 固态水(冰)固态水是指水在较低温度下凝固成冰的状态。
当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分子的动能减小,逐渐失去热能并接近静止状态。
在水分子之间形成强力的氢键,使水分子排列规则并结晶成固态水结构。
固态水具有密度较大、体积较小以及形成晶体结构等特点。
2. 液态水液态水是水在一般的常温常压下所处的状态。
当温度处于0摄氏度以上时,水分子的动能增加,氢键相对较弱,使得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弱。
液态水具有流动性强、可塑性好以及载体和反应介质的特点。
3. 气态水(水蒸气)水蒸气是水在高温下转变为气体的状态。
当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动能大幅增加,氢键完全被破坏,水分子以气体形式呈现出来。
水蒸气具有体积大、扩散性强以及容易与其他气体混合的特点。
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科学探索与发现,我们不仅了解了水的基本特性,还能更好地解释水在自然界中的现象和作用。
例如,当温度降低时,液态水分子的热能减少,逐渐接近固态水的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冬天湖泊和河流会结冰的原因。
冰的特性使得其密度较大,因此冰浮在水面上,起到保护水下生物的作用。
另外,水在气态时形成的水蒸气,在大气中以云和雾的形式存在。
当温度下降时,水蒸气会冷凝成小水滴,并聚集在一起形成云朵。
这些水滴之间的碰撞和凝结最终形成雨水,为地面的植物和动物提供水资源。
除了自然界中的变化,我们还可以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例如,利用水的沸点,我们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状态,蒸发掉其中的杂质,从而得到纯净水。
同时,水的冷凝特性也可以被应用于空调和冰箱等设备中。
总之,通过科学探索,我们深入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种变化是由水分子的热能和氢键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小学科学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性
![小学科学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cd1dfc8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c.png)
小学科学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性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液体。
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三态变化的特性使得水在自然界中具有多种重要的作用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科学中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性。
一、固态水(冰)固态水,即冰,是在低温下水分子形成有规律的晶体结构。
当水的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水分子开始缓慢地挤在一起,形成密集的固态结构。
与此同时,水的密度也随之变化,固态水的密度比液态水小。
这就是为什么冰能浮在液态水表面的原因。
固态水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形态稳定,不易变化。
当温度再次升高时,冰会逐渐融化成液态水。
二、液态水液态水是人们熟悉的水的状态。
当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时,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小,使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让水呈现出自由流动的状态。
液态水的密度较大,分子之间的运动速度较快。
液态水的另一个特性是能够流动。
由于液态水分子间距离相对较大,因此分子间摩擦较小,使得水能够顺利流动。
液态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使得它成为生物体内的基本物质,并在地球上形成了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域。
三、气态水(水蒸气)水的气态称为水蒸气,它是水分子在高温下过剩的动能使其离开液体表面并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在自然界中,水蒸气常常由水体表面、植物蒸腾、蒸发等方式产生。
水蒸气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具有弹性和膨胀性。
当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逐渐克服液态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而离开液体表面。
水蒸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它能自由地扩展和膨胀。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水在烧开后会变成水蒸气且迅速升腾。
除了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变化特性外,水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特性。
首先,水是一种高度透明的物质,可以传播光线。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可以看到水中的鱼和其他生物。
其次,水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够吸收和传导热量。
最后,水还具有显著的溶解性,可以溶解很多物质。
综上所述,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性是小学科学中重要的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8db48fc6137ee06eef9180b.png)
例如: 空中的水蒸气凝固成雪、霜。
水可以从液态
固态
例如: 液态的水凝固成冰。
那么
气态 ? 气态 ? 液态 ?
举例说明:
水可不可以 从
液态 固态 固态
总结: 水的三态循环
现可依 在我们已气经态知道,水可相的
三次 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互化
循 环
固态 的。
循 液态 环
三态三态之之间间也可以依相次互循环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水的三态变化
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形态? 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
请看图片: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
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
霜?
冰? 雪?
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
云?
露?
雾?
云
雾
这些水的形态是
露
怎样发生的呢?
霜
它们的发生
需要什么条件呢?
雪
冰
变化过程
变化的条件
温度下降
云 水蒸汽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的小水滴。但在
雾
液体 0℃ 水蒸汽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漂浮在低空。以
露 水蒸汽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液水体滴,漂浮在高空。上
液体
霜 雪
低空的水蒸汽在0℃以下受冷凝固成的冰晶。 固体
高空的水蒸汽在0℃以下受冷凝固成的冰晶。
在 0℃
固体 以
冰
水在温度下降到0℃以下受冷凝固成的冰晶。 固体
下
变化过程
变化的条件
温度下降
云 水蒸汽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的小水滴 但在
雾
液体 水蒸汽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漂浮在低空
0℃ 以
露
液体 水蒸汽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漂浮在高空
水的三态变化与物态变化规律
![水的三态变化与物态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04ec35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7.png)
水的三态变化与物态变化规律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水具有独特的性质,最为著名的就是其三态变化:液态、固态和气态。
本文将介绍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规律。
一、液态(Liquid)液态是水最常见的状态,也是地球上最广泛存在的。
在常温下,水的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形成了液体的结构。
液态水具有流动性、可塑性和密度较大等特点。
液态变化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升高,水的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液体逐渐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水的汽化。
而当温度降低,水的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液体逐渐变为固体,这个过程称为水的凝固。
二、固态(Solid)固态是水的一种物态,也就是冰。
在较低温下,水的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形成了规则的晶体结构。
固态水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较大等特点。
固态变化同样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升高,固体的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冰逐渐变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水的熔化。
而当温度继续升高,水的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吸引力进一步减弱,固体逐渐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水的升华。
三、气态(Gas)气态是水的无定形状态,也就是水蒸气。
在高温下,水的分子运动极为剧烈,分子间的吸引力可以被克服,使得水分子能够自由运动。
气态水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较小等特点。
气态水的形成过程称为水的蒸发。
当温度升高,水的分子运动加剧,越来越多的水分子离开液态转变为气态。
而当温度降低,气态水的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水分子逐渐凝结成液滴或冰晶,这个过程称为水的凝华。
物态变化的规律可以总结为:1. 加热和降温:温度是物质发生各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加热可以使物质由固态或液态转变为气态,降温则可以使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2. 压力变化:压力是影响物态变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高压可以使物质处于固态或液态,而在适当的压力下,物质可以处于气态。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水的三态变化》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水的三态变化》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170a25fab069dc5122015d.png)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蒸发;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观察把玻璃片盖住热水杯杯口会出现什么现象。
重、难点:1、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难点: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两只燃烧匙、一杯冷水、一个滴管、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
演示器材:一个玻璃片、一杯热水及课件。
教学流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请同学们取出昨天洗过的手帕,看看手帕有什么变化?同学们发现手帕变干了。
我追问:水到哪里去啦?变成了什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及阅读课外书籍,同学们猜测水跑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环节:探究“水到哪里去了”1、结合生活,让同学们说说还有什么地方的水在变干变少呢?这时,我会将同学们提到的蒸发现象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将蒸发现象还原于现实生活,既让同学们生动感受蒸发,也使同学们明确蒸发无处不在。
2、这些水去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同学们回答:水跑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完成3、再次取出手帕,调动感官(如鼻子闻,眼睛看等)琢磨水蒸气是什么样的,通过感知,同学们了解到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板书:无色无味透明气体4、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人们把它叫作什么(蒸发)板书:蒸发。
由于蒸发现象无法用肉眼看清楚,因此我以漫画配文字的方式,辅助同学们理解蒸发过程。
第三环节:猜想印证“加热能加块水蒸发吗”1、有时人们需要水蒸发得快一些,有什么方法能加快水的蒸发呢?同学们可能回答:加热、风吹。
回答不完整之处,需要老师补充和指导,即: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有:加热、干燥的天气、风吹等。
出示课件。
2、这些方法是不是切实可行呢?我们先来研究其中一种方法“加热”。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fba42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3.png)
水的三态改变【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验着三种状态的循环改变,促进水的三态改变的缘由是温度的改变。
过程与方法:1.回忆或视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探讨它们之间改变的缘由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改变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改变的视察试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改变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改变规律。
4.思索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说明。
情感、看法、价值观:1.相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探讨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改变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相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互相转化做出说明。
【教学打算】小组:水形态改变的过程及发生改变的条件探讨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水的各种形态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始终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师生沟通师:刚刚的沟通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
(课件展示)2.师:刚刚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
你能依据生活阅历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探讨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探讨沟通。
(根本答案如下:)水形态改变的过程及发生改变的条件水的形态改变的过程改变的条件霜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雪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冰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露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云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雾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这些条件或许许多学生想不到,特殊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答复也可以。
三年级下科学水的三态变化
![三年级下科学水的三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5fb8f9289eb172dec63b723.png)
露
霜云
雨 雪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 变化的过程 变化的条件
霜
水蒸气在物体上凝固 温度降到0℃ 以下
雪
水蒸气在物体上凝结 温度0 ℃以下
冰
水遇冷凝结
温度0℃以下
露
水蒸气遇冷在物体上 温度0℃以上
凝结成小水珠
云
水蒸气受冷凝结成漂 温度0℃以上
浮在高空的小水珠
雾
水蒸气受冷凝结成漂 温度0℃以上
浮在低空的小水珠
想一想 是什么原因引起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器材: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讨论记录表,玻璃杯,冰块,酒精灯
讨论,并得出结论
பைடு நூலகம்
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吗?
气态
固态
吸热 放热
能不能分别举些例子?
液态
思考并解释
为什么海洋中的水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 不完吗?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进行日夜不息的循环和转换 的呢?(水循环)
发
渗
降 水
蒸
发
蒸降
蒸
发水
发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总结
• 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气态、 液态
• 水的三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条 件是温度的转换
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热,不断地 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水蒸气在在空 中受冷变成云,云变成雨、雪等落到地面;地面 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 又会汇集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入江、河、湖、海 ,于是,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永不停息地 循环。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降
降
水
水
蒸
下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水的三态变化ppt幻灯片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水的三态变化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0e1e968bd63186bdebbc1b.png)
窗上的冰 花直接化 成看不见 的水蒸气。
升华
凝华
冬天,窗 玻璃上美 丽的冰花
融气
化
化
凝华
云
雨
雾
露
霜
雪
下雨前后下雨的前後下天的雨天空空前有什有麼不什同?么不同?
❖下雨前:云很多,
天空很暗。
❖下雨后:云变少了,
天空亮了很多。
雨后天雨空後的天空云的减雲少減了少,,雲那到云哪到裡去哪了去?了?
❖下雨后云变少了,是因为云变成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第七课-水的三态变化ppt
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
云?
露?
雾?
云
雾
这些水的形态是它们的发生
需要什么条件呢?
雪
冰
大家说说物体的状态
水 (液态)
(固态)冰
水蒸气 (气态)
水(液态) 蒸发 水蒸气(气态) 水蒸气(气态) 凝结 水(液态)
水 (液态) 凝固 冰(固态)
冰(固态) 融化 水(液态)
水在自然界以液态、固态、 气态三种形态存在
固态 液态 气态
? 固态 气态
雾露
霜
云
雨 雪
想一想 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水的
三态变化?
❖实验器材: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 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冰 块,酒精灯
小水滴 水蒸气
水
❖讨论,并得出结论
冬天,一部 分雪会化成 看不见的水 蒸气。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降 水
陆地
降
水
蒸
蒸 发
降 水
发降 水
湖 地表径流
蒸 发
海
地下径流
洋
总结
❖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 气态、液态
三年级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三年级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f681ca977232f60ddcca1ff.png)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水的循环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如果学生已经注意到天空中的云和降雨,感受到冰棒外部水滴的形成,观察到雾或好奇于霜是从哪里来的,那么,他们就已经观察到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作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地球上的水一直在三态之间转化。
本课帮助学生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是可逆的。
所以,本课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小结和综述。
【学情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水结成冰又融化;烧开的热水冒着大量的白气;清晨树叶上凝结的露珠;大物弥漫的天气等。
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加上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蒸发、沸腾、凝结”等知识,这是学生探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
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分析,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并表达出来,并真正理解水的三态变化,还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设计理念】小学科学新课标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以本课强调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参与学习,培养科学求知欲、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
本课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等,特别是应用“互动课堂”这一信息技术交互软件;并积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意识,共同完成科学探究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教案
【课题】三年级科教版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
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
(课件展示)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
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
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
(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
(预设:(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
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
)(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
)
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
3、交流。
三、拓展
1、师: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
2、阅读资料库,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