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性状的遗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的各个基因位点标记在分子标记连锁图上,并研究其 基因的效应。 主效基因/主基因(major gene): 控制质量性状遗传的一对或少数几对效应明显的基因; 可以根据表型区分类别,并进行基因型推断。
多基因假说的实验证据
(一) 小麦粒色的遗传
尼尔逊·埃尔(Nilson-Ehle, H. 1909) 种皮颜色:红色(R)、白色(r)
结论: 菜豆紫色种皮基因(PP)与种子重量基因连锁;
决定种子重量的基因也位于染色体上。
两类性状划分的相对性:
1.区分性状的方法不同 例如: 小麦 (Triticum vulgare) 粒色的遗传
设由两对基因控制,红色 (R1和R2 ) 对白色 (r1和r2) 为不完全 显性,并有累加效应。
红色(R1R1R2R2) × 白色(r1r1r2r2):
结论: 将小麦粒色分为红色和白色,可以看成质量性状;
将小麦粒色中的红色细分,从深红到淡红,表现为数量性状。
两类性状划分的相对性:
2.杂交亲本间相差基因对数的不同 例如: 水稻 (Oryza sativa) 株高的遗传
设由三对基因控制,显性或隐性效应相同,并有累加效应。 高株(T1T1T2T2T3T3) × 矮株(t1t1t2t2t3t3):
如:人的身高、植株生育期、水稻产量等。
花瓣的颜色和大小
鸡的产蛋量
棉花的棉桃数
数量性状的重要性 :
1.动植物的大多数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 因此,研究数量性状的表现、遗传及其改良具有重要的实 践意义。
● 动物:体重、产仔(卵)数、出栏期、肉质等; ● 植物:株高、成熟期、产量、粒重、品质等。
2. 两对基因差异亲本间的杂交
2. 两对基因差异亲本间的杂交
性状表现: F1表现为两亲本间的中间类型; F2表现为两对基因间的重叠作用(15:1); 籽粒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所含R基因的数目,表现明
显的累加效应,并且有3种中间类型。 遗传方式分析: 棋盘法(P矩阵); 分枝法(略); 二项公式法。
结论: 合子分布为( ½ T + ½ t)6将展开,呈连续分布,为数量性状;
若仅一对基因有差异,F2分布呈( ½ T + ½ t)2,为质量性状。
两类性状划分的相对性:
3.观察层次的不同 例如: 外观表现与基本物质的分布
性状的外观表现是不连续的, 但假如导致性状差异的基本物质的 分布是连续的;并且存在一个阀值 (threshold)。
结论: 基本物质的含量呈连续分布,由多基因控制,为数量性状;
含量超过阀值时,可以表现为非此即彼的性状,似质量性状。
两类性状划分的相对性:
4.同一类性状在不同种生物中表现可能表现不同。
例如:植株高度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表现为高株、矮株相对 性状的间断分布,为质量性状;但在大多数植物中株高均表现为数量化 的连续分布,为数量性状。
群体内个体间性状表现为类别差异,可以进行类型 划分(分组)、计算类型间个体数的比例。 如:豌豆花色、子叶颜色、籽粒饱满程度等。
连续变异 (continuous variation) :
群体内个体间表现为数量化差异,不能按表现型进 行分组。 人的身高、植株生育期、果实大小、种子产量等。
Continuous variation in height.
(二) 玉米果穗长度的遗传
(一) 小麦粒色的遗传
1. 小麦粒色的遗传控制
3:1 一对基因
红色×白色
↓ F1 (中间类型)
↓ F2 (红色:白色)
15:1 两对基因
63:1 三对基因
在一对基因F2的红粒中:1/3与红粒亲本一致、2/3与F1一致,表现 为不完全显性;
在二对、三对基因时:红色基因表现为重叠作用,但是R基因同时 表现累加效应——F2红粒中表现为一系列颜色梯度,每增加一个R 基因,籽粒颜色就更深一些。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Chapter 8 Quantitative Genetics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与多基因假说 第二节 研究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 第三节 遗传率的估算 第四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第一节 数量性状与多基因假说
一、性状的连续变异与不连续变异
不连续变异 (discontinuous variation) :
棋盘法(P矩阵):两对基因差异
5.同一性状在不同杂交组合中也可能表现不同。
例如,小麦、水稻等均存在高秆与矮秆两种类型: 以纯合高秆与矮秆亲本杂交,后代主要表现为质量性状遗传的分离; 以两纯合矮秆亲本杂交,后代群体的株高则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
三、多基因假说
(Multiple Factor Hypothesis)
Nilson-Ehle, H.(1909)根据小麦粒色遗传提出: 数量性状受许多彼此独立的基因共同控制,每个
2.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支称为数量遗传学,数量遗传 学是统计学与遗传学的结合的交叉学科。
数量性状的基因位置:
数量性状在本质上受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控制,每对 基因的传递都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 例如: 菜豆 (Phaseolus vulgaris) 种皮颜色和重量的遗传
紫色 (P) 对白色 (p) 为显性,PP × pp的F2代表型:
基因对性状表现的效果较微,但各对基因遗传方 式仍然服从孟德尔遗传规律; 同时还认为: 1. 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2. 各个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 表现为增效和减效作用; 3. 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微效多基因与主效基因
微效多基因(polygenes)或微效基因(minor gene): 控制数量性状遗传的一系列效应微小的基因; 由于效应微小,难以根据表型将微效基因间区别开来; 近年来,借助分子标记作图技术已经可以将控制数量性
二、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 (Qualitative character) :
表现不连续变异(discontinuous variation)的性状,其 性状值能明确分组。
如:豌豆红花、白花;子叶颜色等性状。
数量性状 (Quantitative character):
表现连续变异(continuous variation)的性状,其性 状值不能明确分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