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孤独之旅教案及板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5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个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的故事,令人感恩良多。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朗读中逐步进人情境,体会文章中的美好情韵,逐步领略到文章中的深层意味。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2、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一个——的主题。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师注意引导和归纳。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孤独之旅》。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阅读自信心。
(2)引导学生理解人生旅程的孤独性,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孤独之旅》。
(2)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人物内心的孤独感受。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孤独之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查找其意思。
(2)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并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读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内心的孤独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延伸:(1)学生谈一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孤独之旅》。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孤独之旅作者:曹文轩写作背景:现代文学主题思想:人生旅程的孤独性人物形象:1. 主人公:内向、敏感、勇敢2. 父亲:严厉、关爱、无奈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2. 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3.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运用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内心的孤独感受2.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相关音乐或展示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其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孤独之旅》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孤独之旅》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在面对孤独和困难时的勇敢与坚持。
(2) 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2) 欣赏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准备相关生字词卡片。
2. 课堂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孤独之旅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3.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合作探讨生字词,教师讲解。
4. 课堂讲解:(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讲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5. 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6.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孤独之旅”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等,以便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调整。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8篇)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8篇)《孤独之旅》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熟记小说的三要素。
⑴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⑴熟记作者采用怎样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2、能力目标:扩展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⑴在困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顽强的品德。
⑴感受小说如诗如画的语言。
【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文章内容的叙述,体会小主人公是怎样一天天坚强起来的。
2、难点: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解决办法】自读讨论,抓住关键语言进行分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学具】录音机。
【教学设计思路】在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小说三要素和文中语句来掌握整篇文章,最后进行总结扩展。
【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并介绍作家作品。
二、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在小组内讨论,要求语言必须简洁明了。
三、明确文章的三要素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
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地。
四、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社小康成长的过程的?并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加以分析主要通过了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的细小环节或对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写。
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语句: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
现在,占据他的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地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分析:对前景的茫然,但似乎也包含着对未来的向往。
2、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芦苇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分析:面对眼前如“重山锁住”的芦苇地,杜小康害怕现实,害怕孤独的感觉,这也是一个少年所特有的心理。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孤独之旅,感悟生活中的挫折与成长,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孤独的深刻感悟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生活的启示和成长的力量。
教学准备:1. 课文《孤独之旅》的文本。
2. 相关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思考其中关于孤独的主题。
2. 提问:你们对孤独有何理解和感受?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孤独之旅》。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分享对作者写作手法的观察和理解。
四、主题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即孤独之旅所蕴含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对生活的启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对孤独的理解。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下课文《孤独之旅》。
2. 在旁边列出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在下方写下主题思想,即孤独之旅所蕴含的意义。
4. 在板书的旁边留出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孤独之旅》,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孤独之旅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他们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和人物关系。
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对生活的启示,培养他们的乐观精神和坚韧意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孤独之旅》的主题和情节。
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他人的关心。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孤独之旅》的作者和背景。
简述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分析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解释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4 写作与表达教师提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的评估。
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的表现。
4.2 评价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和提问,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板书设计5.1 板书内容课文《孤独之旅》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5.2 板书形式使用简洁明了的图示和关键词,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
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标记,突出文中的重要信息。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资料主要使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孤独之旅》一文。
收集相关的作者介绍、课文解读、教学案例等参考资料。
6.2 多媒体与教具使用投影仪和屏幕,展示课文和相关图片。
使用笔记本电脑,方便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写作和表达作品。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孤独之旅的思考,理解人生的曲折与坎坷。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关爱他人。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写作指导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及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运用。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4. 互动环节:(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孤独之旅,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恩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孤独之旅及其对生活的感悟。
(2)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孤独之旅》(2)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展开思考,激发学习兴趣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2)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4.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2)学生举例说明,组内交流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孤独之旅,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五、板书设计1. 课题:《孤独之旅》2. 主要内容:(1)作者的孤独之旅(2)作者对生活的感悟3. 修辞手法:(1)比喻(2)拟人(3)排比4. 情感态度:(1)热爱生活(2)积极向上(3)感恩生活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互动讨论中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孤独之旅》,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重点:1. 理解《孤独之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1. 教材《孤独之旅》。
2. 相关资料: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分享对作品名称《孤独之旅》的理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讨论分析(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合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各小组汇报合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感悟生活(10分钟)1. 学生分享从作品中感悟到的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享自己的感悟。
教学板书设计:《孤独之旅》作者:曹文轩背景:上世纪八十年代情节:主人公杜小康一家因家庭困境被迫离家途中遭遇种种困难和挫折最终到达目的地,开始新生活主题:孤独与成长坚持与希望情感:主人公在孤独之旅中经历了痛苦和挣扎但在困境中逐渐成长,展现出坚韧的品质作品传达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希望教学反思:六、课文解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解析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孤独之旅的象征意义,以及作品中其他重要元素的象征意义。
七、写作手法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叙述方式、景物描写等。
《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精选7篇)
《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篇1【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启发、激励、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努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2、训练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学会倾听,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学生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一些小说篇目的学习,以及本单元第一篇小说的学习,对小说体裁的特点、三要素等方面的知识已初步感知,只是对本文这样大量运用环境、心理描写的作用还缺少了一些认识,同时,九年级学生对这类涉及青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感兴趣。
【教材分析】本文是九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二篇小说,自读课文,本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学习这些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本文注重环境描写的学习,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人生启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杜小康的成长,探究题目的深刻含义2.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奋发进取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1、体会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并理解题目的深刻内涵;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
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沉默为大家整理的6篇孤独之旅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孤独之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体会在孤独中成长的感受2、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梳理主人公孤独至长大的心理过程,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九年级语文中小说单元的出现,不啻是给紧张忙碌的初三生活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大家都爱读小说。
在第三单元里,我们领略了鲁迅先生沉郁悲凉的故乡之别,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出人意料的精妙构思,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阅读的是一位大家不太熟悉的作家所写的一部大家可能都没读过的长篇小说的节选《孤独之旅》。
同学们事先已经阅读了课文,也查找了资料,有没有同学来介绍一下曹文轩和他的《草房子》?(有一学生带来了《草房子》,说是她五年级时买的,给大家介绍了课文节选部分前后的情节,并用软盘作了电子板书,与我的介绍基本相同)《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它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痛苦,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另一学生打开软盘,有关于曹文轩的介绍,我补充的是他所获得的奖项,以及自己读过的他的文化散文)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同名电影19届金鸡奖较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四届铜牛奖以及影评人奖,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十月》刊登过他的文化散文《银斧高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关于毛姆。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和友谊,勇敢面对人生的困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手法。
(2)如何正确评价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杜小康及其作品《孤独之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手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
(2)挑选部分学生进行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分析其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分享。
五、板书设计1. 课文《孤独之旅》2. 人物:杜小康3. 事件:成长历程中的困境与挑战4. 主题:勇敢面对困境,珍惜亲情和友谊5. 写作手法: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孤独之旅的感悟,认识到人生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和挫折。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生活的热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从中获得人生感悟。
(2)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后的思考题,深入思考课文主题。
3.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主题和写作特色。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复述课文《孤独之旅》的故事情节,巩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板书设计1.板书课题:孤独之旅2.板书人物:主人公3.板书情节:困境—挫折—成长4.板书主题:人生的孤独之旅,挫折与成长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感受主人公成长的心路历程。
2.分析并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主人公成长的心路历程。
2.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孤独吗?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孤独的时刻?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思考:课文讲述了谁的故事?他为什么会感到孤独?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孤独之旅》,请大家简要复述一下课文内容。
二、深入分析1.请同学们思考:小明在孤独之旅中,是如何逐渐成长的?三、品味精彩语句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孤独的经历和感悟的作文。
2.收集关于孤独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一、课文结构1.孤独的开始2.孤独的挣扎3.孤独的结束二、精彩语句1.“我就像一个掉进陷阱里的野兽,四处乱撞,想找到出路。
”2.“我明白了,原来成长就是一场孤独之旅。
”三、主题思想1.面对孤独,勇敢成长2.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克服困难四、作文题目《我的孤独之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孤独,学会独立思考,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成熟、自信的人。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小明的孤独世界,大家还记得他是如何一步步摆脱孤独的吗?二、深入分析师:小明从孤独中成长,让我们再仔细看看这个过程。
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小明在故事中的三个转折点。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其深层含义。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细节,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孤独之旅的主题,认识到人生的孤独和寻求温暖的渴望。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关心他人的孤独和困境。
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其深层含义。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理解孤独之旅的主题,认识到人生的孤独和寻求温暖的渴望。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课文《孤独之旅》的文本或电子文档。
相关的背景资料或图片。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人生中有没有孤独的时候?你们是如何面对和处理孤独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孤独之旅》。
2.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课文讲述了一个人在孤独之旅中的经历和感受。
他遇到了哪些人和事?他是如何应对孤独和困境的?3.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三、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启示。
板书设计:《孤独之旅》课文讲述一个人在孤独之旅中的经历和感受。
遇到的人和事:如何应对孤独和困境: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3篇)
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作者编辑燕子给大伙儿分享的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3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孤独之旅》教案篇一《孤独之旅》教学设计重庆市朝阳中学王成文陈伏兰指导思想:一、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学习运用快速测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本文课堂教学两课时。
一课时:组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积累词汇,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朗读品味精要文段,欣赏作品,质疑探究,合作释疑,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
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
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
让我们把眼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
(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教师小结:(1)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
(2)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
3.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1)速读之后列出情节提纲;(2)合作交流、修改提纲,教师巡视指导;(3)筛选较为成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将选出的提纲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学观摹、评价、修改;(4)分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以屏幕上修改后的情节提纲为线索,在课文中找出根据进行探讨)。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体会小说的语言特*。
3.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
4.教学生学会长大、学会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体会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部分精*段落)。
4.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
三、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2.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3.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4.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5.思考:请你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换的标题与原标题,哪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四、寻读课文美点,深入赏析。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然后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妙的一个段落放声朗读。
3.指明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朗读它的理由。
4.用同样的方法赏析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段。
五、结束语: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
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
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的大树。
六、布置作业: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
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七、板书设计: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杜小康开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去放鸭。
鸭群生动恐慌发展: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芦荡传神孤独高潮: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风雨意味坚强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模板5篇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教材及学情分析】(一)课文解读:《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课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它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小说,学生已经积累了学习小说的一些知识和方法,文章讲述一个孩子杜小康的成长故事,主人公杜小康是和学生同龄的孩子,从内容上讲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距离,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很吸引学生阅读,但学生难以体会其作用,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把握成长的重点,把暴风雨中杜小康战胜孤独长大这一部分作为突破点,让学生走进文本,再由点到面,深入全文中感受人物在孤独的环境中的心路历程,最后走出文本,结合学生自身体验,感悟生活,塑造坚强自我。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法及学法】(一)教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延伸拓展法(二)学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影片导入,进入故事情境播放影片《草房子》中杜小康快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教案及板书设
计
教学目的
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
3.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
4.教学生学会长大、学会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体会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部分精彩段落)。
4.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
三、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2.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3.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4.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5.思考:请你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换的标题与原标题,哪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寻读课文美点,深入赏析。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然后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妙的一个段落放声朗读。
3.指明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朗读它的理由。
4.用同样的方法赏析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段。
五、结束语: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
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
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六、布置作业: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
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
有益的启示?
七、板书设计:
人物情节环境语言
杜小康开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去放鸭。
鸭群生动
恐慌发展: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芦荡传神
孤独高潮: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风雨意味
坚强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深长
教学目的
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
3.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
4.教学生学会长大、学会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体会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
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部分精彩段落)。
4.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
三、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2.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3.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4.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5.思考:请你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换的标题与原标题,哪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寻读课文美点,深入赏析。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然后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妙的一个段落放声朗读。
3.
指明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朗读它的理由。
4.用同样的方法赏析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段。
五、结束语: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
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
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六、布置作业: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
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七、板书设计:
人物情节环境语言
杜小康开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去放鸭。
鸭群生动
恐慌发展: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芦荡传神
孤独高潮: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风雨意味
坚强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深长
教学目的
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
3.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
4.教学生学会长大、学会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体会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部分精彩段落)。
4.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
三、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2.思考: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3.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4.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5.思考:请你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换的标题与原标题,哪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寻读课文美点,深入赏析。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然后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妙的一个段落放声朗读。
3.指明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朗读它的理由。
4.用同样的方法赏析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段。
五、结束语: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
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
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六、布置作业: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
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七、板书设计:
人物情节环境语言
杜小康开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去放鸭。
鸭群生动
恐慌发展: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芦荡传神
孤独高潮: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风雨意味
坚强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