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的构建原则
试论生态园林建设的意义及原则
L i n y e y u a n y i生态园林建设指的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进行的园林绿地系统建设,绿地系统主要由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构成,各种植物相互协调,各自吸收大自然提供的阳光、水分和养分等元素,从而形成了一个协调稳定的植物群落。
生态园林是城镇绿化的最高层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就生态园林建设的意义及原则进行了论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进行生态园林建设,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为群众创造整洁、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
生态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坚持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提高生态园林建设的水平,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证。
一、生态园林建设的意义建设生态园林是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众所周知,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很多树木还对粉尘、雾霾有一定的过滤和阻挡作用。
通过种植大量的植物,一方面可以美化和绿化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自然中的碳氧保持平衡,改善空气质量,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优化。
2、形成优良的城镇小气候进行生态园林建设,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率。
绿色植株在阳光的作用下,会产生比较大的蒸腾作用,可以向空气中输送大量的水蒸气,使空气的湿度增加,对气温进行调节,吸收太阳的热度和辐射度,使该地形成良好的小气候。
3、提升城镇的整体形象在生态园林建设中,不仅仅限于普通的植物种植,还应选择多样化的植物种类,使植物的造型别致、立体绿植景观新颖、城镇景观丰富、文化艺术效果显著,可以较好地美化市容,提升城镇的整体形象。
4、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让人们在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的环境中舒适健康地生活,可以使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维护生活环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园林的建设和保护中。
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原则与途径
浅析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原则与途径摘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发达的标志。
因此,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对城市生态园林的概念与内涵的阐述,提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科学构建城市生态园林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城市; 生态园林; 绿化; 环境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想在城市园林的有限空间中找到回归自然的感受。
因此,城市生态园林是现代化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什么模式来发展经济建设城镇,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这是当前大家关心且正在探索的问题。
其中生态城市是当前很多人热衷追求的一种模式。
本文从生态学的观点,就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扩大,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因此,城市园林理所当然的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以往单纯的为满足少数人的享受与审美情趣的园林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要求。
但由于过去那种狭隘造园思想的延续,新建园林与城市大环境发生冲突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对开放性的公共游园、街道绿化、居住区周边环境的重视不够。
同时,园林内涵的延伸使园林不再是单纯对一个一个园子的建设,而必须从狭隘的造园思想转入整个城市园林化,乃至大地园林化。
城市园林只有以多元的方式才能满足使用者在利用层次上的多样化。
2.城市生态园林绿化的意义众所周知,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
在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规律过程中,人类逐步认识到绿地同城市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随着这种认识的不断深化,使人类惊讶地看到,绿地对于城市环境能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方法和手段很难取代的。
绿地对改善城市和居民区环境具有调节光照、调节温度、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城市、增加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功能。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利用植物、水体、石材等自然元素,结合人工影响,创造出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环境空间。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美观度,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人文需求和功能需求等各方面因素。
以下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原则:1.生态性原则:倡导绿色环保,尊重自然规律,注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合理选择植物种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艺术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需要注重美感和审美价值,营造具有艺术性和富有创意的景观空间。
3.实用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美观,还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如提供休闲娱乐、教育宣传、环境疏导等功能。
4.功能性原则:根据景点的功能定位,合理规划景区的功能分区,如游览区、休闲区、文化展示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5.可持续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从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过程等各个方面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源效率等因素。
二、注意事项:1.地形规划:应充分考虑景区的地理地形条件,根据不同地形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利用地势变化营造层次感和空间层次。
2.植物选择:根据景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应力强、成活率高的本地植物,注重植物的生长周期和景观效果。
3.基础设施建设: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亭台楼阁、桥梁、照明等,需要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以提供方便舒适的游览环境。
4.生态保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5.水体设计:水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需要合理规划水体的位置和形态,注重水体的循环利用和水质净化。
6.照明设计:合理的照明设计能够提升夜间景观的效果和安全性,应根据景区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照明方式和灯具。
7.文化价值:园林景观设计应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空间。
8.可访问性:园林景观设计应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设施,保障人们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生态园林构建原则论文
生态园林构建原则论文摘要:生态园林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园林设计、施工者和养护者的共同努力,以及政府的拥护与支持。
建设生态园林可以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此,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不仅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是园林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目前对生态园林的概念理解主要存在2个误区:第一,简单的认为生态园林就是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即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滞尘、杀菌、吸收有害气体、降低噪声等功能;第二,认为生态园林就是植物造景;建立疏林草坪,绿篱花坛,减少园林建筑物比例,片面追求植物“绿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绿化率;以为“绿量”大了,生态水平就高了。
“生态园林”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30多年来,其概念及内涵不断地有新的解读。
著名的园林专家程绪珂认为生态园林应当遵循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以植物为主体,发挥园林的多种功能,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融为一体的同步发展,通过一定的工程和艺术手段,建成有园林化面貌,在可能条件下生产各类园林产品,而且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创造出最佳、清洁、舒适、优美、文明的现代化环境[1]。
它具有公共性、无界性、调节性3个特征[2],即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求在整个城市的地域上,形成一个以绿色材料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从客观上打破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狭隘小圈子、小范围的概念,在范围上远远超过局限于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传统观念,它还涉及到社会单位绿化、城市郊区森林、农田林网、果园等所有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实行城市大环境一体化绿化建设;调节性即生态园林从微观的角度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小气候,防尘、防风、减弱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土壤、水系,保护自然景观;为居民创造安静、舒适、优美、有益健康的环境。
园林绿化建筑的基本原则
园林绿化建筑的基本原则园林绿化建筑,作为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场所,同时也承载着生态、文化、社会等多重功能。
在设计和实施园林绿化建筑时,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其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的和谐统一。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则,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优先原则园林绿化建筑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优先。
这意味着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任何建设活动都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应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1.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园林绿化建筑中,应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原有的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同时,通过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2.合理利用资源:在园林绿化建筑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坚持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原则。
例如,通过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选用本地植物、使用再生材料等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
3.减少环境干扰:在园林绿化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例如,通过合理布局和施工时间的安排,降低噪音和扬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功能性原则园林绿化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要具备实用性。
功能性原则要求园林绿化建筑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和服务对象的需求。
1.满足休闲需求:园林绿化建筑应提供足够的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兴趣爱好的人群的需求。
例如,设置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休息座椅等,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体验。
2.便于维护管理:园林绿化建筑的设计应便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例如,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区域、设置便捷的交通流线、选用耐候性强的材料等方式,降低维护成本和管理难度。
3.安全性保障:园林绿化建筑应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现代生态园林景观建设要点
现代生态园林景观建设要点【摘要】一般来讲,生态园林的景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城市的健康发展所以应当积极加强针对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和发展。
所以本文重点从现代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入手,分析了建设现代城市生态园林的措施和步骤。
标签: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可持续发展1 现代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的基本原则(一)生态原则客观上讲,现代园林的景观生态设计,首先应当要以保护自然资源以及维护自然循环过程作为出发点来实现对于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这也就意味着生态性的原则应当是作为开展生态园林设计的核心原则而存在。
所以在开展相应的景观设计的时候就应当尽可能地适应自然景观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保证景观的完整性和自然醒。
(二)整体原则针对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指是并不是针对单独的某一元素来进行设计,而是应当综合地考虑到多方面的要素,以便于最终可以实现期整体最优化的目的。
如果针对园林景观的设计缺少整体统一性的统筹,单纯地追求时髦性的话,那么就会造成对于城市美感的破坏。
具体表现为如国某些城市的“广场风”比较流行的话,那么受到跟风的影响,一些毫无美感同时也缺乏相应生态环境效益的“广场”就会蔚然成风,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同时也无法体现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精髓。
所以笔者认为,针对不同城市的生态风景园林建设,都应当具有各自的特色和艺术性,但是在体现个性的同时还应当要兼顾到在整体上的和谐与统一。
(三)综合原则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历史沉淀,全球范围内园林模式的设计手法都已经十分纯熟,同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
所以目前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考虑如何实现与经济学、人口学以及社会学等众多学科方面的有机结合,最终走上科学化、技术化的设计道路。
2 现代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建设的要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对于城市环境的美化,同时也是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休憩的园地,所以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其在保护环境以及改善城市环境方面的作用。
生态园林建设七项原则
生态园林建设七项原则城市中的自然正在急遽消失。
人本应该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但当下城市却热衷于异常景观。
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园林在于寻常景观,重新回到土地,那里潜藏着无穷的诗意,它将使人重新获得诗意的栖居。
园林当以自然为师,遵循自然法则,营造自然园林,让自然循环做功。
必须善待城市中的自然地貌、河流、水体、场地,将生态设计思想应用于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
特别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大城市,亟待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科学定义“以人为本”当代人类站在了自然进化史的顶端,但人类只是自然其中一员,迄今为止,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已不可取。
人类确实拥有影响自然的巨大能力,但破坏大自然的行径无一逃脱惩罚。
“以人为本”不是以人为霸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以人为本”的真谛。
普通人一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居住环境中度过。
园林设计师应以创作优美的绿色的宜居环境为己任。
绿地设计要考虑人的行为规律,景观营造应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合尺度应适合人的活动交往,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给人欢愉、给人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把“以人为本”落于实处。
以规划为先导在城市园林绿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应避免走弯路,避免建设性破坏,避免浪费资源。
为此,进行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规划具有决定性意义。
科学的规划,强调构建开放的城市绿地系统,以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强调立体利用公共资源,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强调传承和创造历史,以彰显城市魅力;强调建设宜居环境,以提升公民健康素质。
规划应承担实施这些准则的首任。
体现艺术文化品位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园林设计师应具备美学艺术和生态学知识,今由古来,古作今鉴,巧妙运用造园资材,精于相地,掇山叠石有山野之味,理水造池有湖塘之韵,有鸟鸣虫吟,树带花移,营造诗意般的环渤海城市园林景观。
着力发展植物多样性园林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之魂。
自然界赋予大地多种多样的景色,然而浅尝辄止的设计却热衷于简化它,没有认识到“物种多样性”是一条重要的自然法则,失去“物种多样性”意味着失去维系城市绿地系统稳定的基础。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原则解析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原则解析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原则是指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融入生态学的原则,实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原则包括生态系统的建设、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详细解析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原则。
1、生态系统的建设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生态系统是景观的灵魂,是景观长期维持的基础。
因此,生态系统的建设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
这一原则包括:(1)合理规划景观区域,确定景观元素的空间布局。
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或者尽量模仿自然生态环境,而不是去改变或者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
(2)在设计时应合理选择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元素,引入和改善环境的生态系统。
(3)注意景观防护区及保护区域的设置,防止过度开发或者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质量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
2、资源的利用景观园林资源涵盖了水、土、气体、植物和动物等各种自然资源,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达到生态友好型的设计效果。
(1)合理使用土壤和水资源,选择适合生态需求的植物,形成具有特色的景观。
(2)进行资源评估,对可以复用的资源进行现场采集整理,尽量降低成本。
(3)在针对具体景观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保护和塑造生态系统,又要考虑与环境融合,实现景观美学和生态平衡的统一。
同时,应避免不必要的加工、铺装等操作,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3、生态环境的维护景观园林生态环境的维护是生态原则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和监管机制,对具有重要文化、历史、生态价值的园林公园进行保护和管理。
(2)制定合理、科学的维护措施。
在园林公园中,要根据景区特点、客流量、植物物种来制定不同等级的园区鉴定标准,实施差异化维护措施。
(3)加强植物和动物的管理,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浅谈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
浅谈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当前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质量和环境品质,还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的建设和保护。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人性化:将人们的需求和感受置于优先地位,强调景观的实用和舒适性;2. 生态化:倡导“自然、健康、生态”的设计理念,注重植物和景观的生态价值,强调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3. 节约型:注重节约资源,提高景观的可持续性,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 美学化:注重景观的艺术性和美学品味,强调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二、植物配置的原则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是植物配置。
植物的种类和布局直接关系到景观的美观程度、生态效益和使用功能,因此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原则: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时,需要考虑其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功能,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和本地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2. 美学原则:注重植物的颜色、形态、质地等美学方面的特点,艺术化的呈现景观的风貌和特色;3. 经济原则:注重植物的经济适用性和养护成本,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美学效益;4. 实用原则:将景观植物的种类和布局充分考虑到功能需求,比如隔离噪音、防止污染、遮阳凉爽、增加氧气等。
1.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的生长快速,花色和叶型多样,可以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
比如比如牵牛花、紫花苜蓿、缨草、大叶女贞、星萼杜鹃等。
2. 灌木植物:灌木植物造型多样,可以用来塑造景观的形状和结构,美化场地环境。
比如花柿、栾树、珍珠菜、旱金莲、鸢尾等。
3. 树木植物:树木植物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树高、枝叶繁茂度、形态特点等进行植物配置。
比如银杏、绿萝、枫树、山杏、杜鹃等。
4.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种类丰富,可以增加景观的湿润度和生态性,比如荷花、莲花、菖蒲、浮萍等。
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
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一、保护多样性原则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包括有丰富乡土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荒废地、湿地、自然河川、低洼地、盐碱地、沙地等生态脆弱地带;保护乡土树种及稳定区域性植物群落组成,有节制地引种;在发展人工草地的同时,保护野生草花与杂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
二、应用生态学原理的原则只有应用生态平衡原则创建的生态系统才可能稳定,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协调绿地系统与自然地形地貌的关系。
北京、天津、合肥、南京和深圳等城市都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
应用生态位原则,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
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应用互惠共生原则,尽可能将共生植物栽植在一起,而将生化相克的树种分开种植。
例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则不宜种植在一起。
三、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很难改变的。
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和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
例如水杉为中国特产,原产地很窄,但引种地区可以很宽,而且在某些引种地区比原产地长的还要好。
四、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原则统一规划城市绿地,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保留绿地,并用绿地环绕市区外缘。
营造公共绿地时,尽量少建园林建筑和小品,以提高绿地率。
营造生态风景林时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安排各林种的布局。
北方受风沙困扰的城市应该发展防风固沙林;黄土高原、山区及江河沿岸的城市应重视营造水土保持林;干旱缺水的城市要建水源涵养林;干燥炎热地区的城市应建设用于气候调节的林地。
园林绿化工程规划与设计原则
园林绿化工程规划与设计原则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项目,旨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加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规划与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园林绿化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并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原则。
一、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园林绿化工程规划与设计中最基础的原则之一。
它要求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平衡,以实现园林的生态建设。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建立天然水体和湿地、保护自然景观等措施,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促进水资源循环等,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中,应避免大面积的水泥铺设,选择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增加土壤的渗水性,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频率。
同时,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雨水花园和蓄水池,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二、人文原则人文原则是园林绿化工程规划与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原则之一。
它要求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和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生活需求,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人文氛围的园林环境。
在园林设计中,要注意创造具有特色和个性的景观,体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例如,在设计公园时,可以借鉴当地传统建筑的元素,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此外,要关注人们的活动需求,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和便利的交通设施,让人们能够尽情享受园林带来的美好。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园林绿化工程规划与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以确保园林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发展。
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原有的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同时,要注重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设计理念,例如通过植被调节温度、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等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此外,要注重社会效益的提高,通过园林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促进就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及要点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及要点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综合考虑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美学原则,其目标是改善人居生活品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最大程度减少人类对场地生态环境的干涉和影响。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1)生态性原则,生态设计要求园林的规划应充分的发挥景观植物的生态功能,实现其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吸声降噪的作用,在美化城市环境,带给人们审美体验的同时,满足园林景观生态效益的需要。
为了保证风景园林景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在进行园林的设计时,应根据不同植物生态功能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异,合理的进行规划。
(2)因地制宜,尊重地形,维护场地完整性,一切园林景观建设活动都应当建立在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对生态环境产生尽可能小的影响,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而在园林设计中,应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种设施,甚至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特点和废弃设施重塑新的园林景观,既保留了原有基地的历史文化,又满足人们需求。
如对于原有的植被、地形、水系应加以保护利用,而不是一味推平重建。
保持场地的自然风情与原始而貌成为律设园林城市的前提与基础。
(3)高效性原则,当今地球资源严重短缺,主要是由于人类长期利用资源和环境不当所造成的。
而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高效利用能源,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和消耗,提倡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循环使用。
可以大大减少资源的消耗和降低能耗,还可节约财力、物力,减少扔向自然界的废弃物。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要点(1)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处理好园林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
园林景观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等,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
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生态景观的构建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生态景观的构建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增强,生态景观设计成为了当前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题之一。
生态景观设计旨在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创造一个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健康锻炼和情感交流的场所。
本文将探讨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生态景观的构建。
一、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1. 生态原则:生态景观设计应当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保持和优化原有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损害。
2. 多样性原则:生态景观设计应当促进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濒危物种,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3. 循环利用原则:生态景观设计应当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资源,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
4. 社会参与原则:生态景观设计应当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保护和管理,形成多方合作的保护体系。
1. 植物景观:植物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景观设计应当以当地植被为基础,引入原生植物和乡土植物,栽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2. 水体景观:水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景观设计应当注重水的循环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建立湖泊、溪流和人工湿地,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土壤的过滤来净化水质。
3. 土壤景观: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景观设计应当注重土壤的保护和改良,采用地被植物和覆土来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4. 动物景观: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景观设计应当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提高动物的生存环境。
5. 微生物景观: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微生物景观设计应当加强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促进土壤的肥力和稳定性。
6. 景观结构:景观结构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结构设计应当形成多样性的空间结构和纵深结构,形成自然、活泼、宜人的环境氛围。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方案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决定实施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方案,建设以生态为核心的城市,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2.原则:(1)以生态为核心:将生态保护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以生态系统平衡为基础进行规划和建设。
(2)科学合理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布局,保留和修复自然环境,统筹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3)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4)民众参与:城市建设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民众参与,以实现城市建设与民众需求的有效结合。
三、主要措施1.明确城市定位:根据地理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功能。
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生态保护区、生态农业区、生态旅游区等,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2.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工业污染控制,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提升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3.保护水资源: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大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的自给水率。
4.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农民增收。
5.加强生态建设:增加城市绿地和花园式小区的建设,提高生态功能区的比重,保护和修复湿地、水源地、森林等生态系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6.提供生态教育:加强生态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素质,培养人们的环保行为习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7.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各项措施的落实和效果的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园林原理、原则、可持续性
什么是园林播报编辑也称“造园”。
为满足某种社会需求,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作为物质表现素材,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给予规划与设计,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环境质量和美学评价的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
园林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为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和观赏游憩等生理、心理需求而产生的,它包含着社会的、经济的、自然生态的、视觉环境的、工程的、工艺的等诸多要素。
现代园林的范畴包括城市广场、街道、居住区绿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自然风景区等。
园林艺术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它融汇了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特征,讲究空间比例、尺度、构图、意境;它又是一种四度空间的艺术,在运动中观赏风景,身临其境,步移景异,表现空间的跌宕起伏,风景画面的转换变化,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园林以人工表现自然山水为造景主题,无论帝王宫苑,还是私家园林,都极力追求自然情趣,注重诗情画意的表现,形成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生态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与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相比,园林生态景观设计更强调自然性,它是园林设计的一种高级阶段,赋予了景观更多的自然要素,从而使园林景观的功能不能仅停留在美观、舒适和娱乐的需求上,更加强了其生态功能的开发。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园林生态景观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类与大自然更加亲近的一种需求。
内涵园林生态景观最鲜明特点就是可持续性。
在特定地域内通过生态设计手法,保证当地自然环境不遭到削弱和危害的前提下,既满足了当代人类对园林景观的需求,还能保证后代的不断需求,并以此为契机构建生态景观。
从设计本质上训,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是基于自然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的设计,并且尽量减少对自然系统再生能力的破坏,以及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再生能力而进行最少的破坏而设计。
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的原则与实践
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的原则与实践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逐渐成为了园林设计领域的主流趋势。
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旨在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同时满足人类休闲和审美需求的绿色空间。
本文将探讨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的原则,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的原则1、尊重自然尊重自然是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的首要原则。
这意味着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场地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
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保留和利用场地中的自然元素,如原有树木、溪流、岩石等。
例如,如果场地中有一片成熟的树林,设计师应该尽量将其保留下来,并将其融入到园林景观中,而不是为了追求某种设计形式而将其砍伐。
2、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基础。
在园林设计中,应通过种植多种植物、创造多样化的生境来增加生物多样性。
不同的植物种类能够吸引不同的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
同时,多样化的生境,如湿地、草地、林地等,能够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
3、资源节约资源节约是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
例如,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雨水,用于灌溉植物,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合理规划园林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选择节能的照明设备和灌溉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4、循环利用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来减少垃圾的产生。
例如,将废弃的木材、砖块等材料用于建造景观小品或铺设园路;利用厨余垃圾制作堆肥,为植物提供养分。
5、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的核心。
在园林设计中,要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布局来维持生态平衡。
例如,避免种植单一的植物品种,以免引发病虫害的爆发;合理设置植物的密度和间距,保证植物之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处于平衡状态。
生态园林的特征及构建原则
生态园林的特征及构建原则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国内外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
生态园林强调发挥生态、社会、美化等综合功能,注重生态效益,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1、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生态园林是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和群落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的关系,同时研究以植物群落的发展、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扬其共生,避其相克,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宜的季相色彩,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生态园林”的指导思想是“生态平衡”。
人们大多注重于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的研究,而对生态园林本身的生态学特征关注不够,还没有提出较具体的生态园林建设原则和目标。
我们认为,生态园林应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人工植物群落,创造景观,美化环境,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体养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更高层次的文化、体憩、游览等生存发展的环境。
在可能的条件下,生产各类园林产品;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性,充分利用绿色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有毒有害物质,衰减噪音,防风降尘,维护生态平衡;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它应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与周围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2、生态园林的特征2.1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2〕。
在一个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群落中物种的丰富程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特点与稳定性水平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
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资源利用,都趋向于互补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3〕。
生态园林的特征及构建原则综述
分析研究与稼付D o o rs & W in d ow s 生态园林的特征及构建原则综述张晶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摘要:生态学是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生态园林的构建主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
生态园林的构建需要尽量保 持生态原有的面貌,根据植物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科学配置。
生态园林中的人为因素应该尽可能的少,人工设施的建设要与生态 环境相协调、民俗文化要与现代城市化建设相协调,这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层次多样的生态园林。
关键词:生态园林;特征;构建原则;节约1前言生态同林是以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为主要目的的。
木身具有真实、绿色和观赏性高的特点。
其中真实是指生态 同林建设要尽量贴近自然,要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痕迹,建设纯 天然的自然生态环境。
绿色是指生态同林建设要生态和健 康,要把生态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对同林内部要进行科学合理 的配置;美观要求生态同林要具有观赏性。
生态同林对生态 环境的可续持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木文主要从生态同林 的特征和构建原则出发,主要叙述了生态同林在社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
2生态园林的特征2.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同林建设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在一个 地区内,生物多样性能够反映地域内的物种种类,也能反映地 域内物种的分布特点和自然环境特点。
植物种类丰富的地域 比种类单一的地域更能有效的利用资源,木身也具有更大的 稳定性。
由于现代都市中过多的人为十扰和其他因素,环境 变化的速度十分快,生物的多样性能使植物有更强的适应能 力,丰富的物种能够使同林的景观具有多样化特点,也能使同 林的功能性更加齐全。
2.2公共性生态同林主要建设在城市中,其中包括城郊、郊区、远郊 区和近郊区,这些地方形成了以绿色植物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其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提供各种生活生产所需要的绿 化使用价值,最终产品以绿化同林主体为主导。
生态同林所 产生的净化空气、光合作用、调节气候等功能,对人们的生活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态园林的构建原则
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
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地调节和改变城市园林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分布格局,就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生态园林”。
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在追求生态美、人文美、自然美、个性美的前提下,要对植物进行合理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因需选种,因势赋形,在植物品种、色泽配置上,必须有内涵和外展的差别。
我国许多城市的园林建设已正在逐步走向生态化、自然化,如杭州、苏州、桂林、石河子、南京等。
南京市在将森林生态系统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不同光生态类型、水分生态类型和土壤生态类型的植物,进行因地制宜的配置与因势利导的科学经营。
生态位原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关系到植物可否正常生长、发育、繁衍、定居和生态园林的兴衰与成败。
在生态园林构建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的景观。
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瘩、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进行配置,形成为一种高大而多层的结构。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综合保存(一)区就是这样建设的,各种树木大小皆俱,高矮搭配,构成三到四个树层。
第一树层高度一般都在20m以上,它们的树冠高高举出成为凌驾于下面林冠层之上的巨树,如红豆、高山榕、小叶榕、菩提树、榄树等。
第二树层由15一20m高的大树构成,树冠郁闭,是构成林冠(森林天蓬)的主要层,有厚壳桂、龙眼、水石梓、木瓜榕等。
第三树层高5一10m,由中、小乔木构成,树木密度大,有白颜树、鱼尾葵、无忧花等。
在幼树灌木层之下为通常疏密不等的草本层,有赦桐、大叶仙茅、板兰、尊叶、海芋、山姜、老虎须、巢威、’肾威、鹿角威、文殊兰、千年健、龟背竹、广东万年青、越南万年青等。
层外植物有黄藤、瓜子金、娱蛤藤、爬树龙、南蛇藤、扁担藤等。
上层乔木树种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较强的直射光和较深层土壤中的矿质养分,具有古木参天的效果,尤其小叶榕、高山榕可利用众多下垂的气根造成独木成林及绞杀现象的景观。
中层乔木鱼尾葵叶形婆婆,果序长垂奇特,无忧花树干和枝端在1一5月开满金黄色的花朵,争奇斗艳。
此层的树种都比较耐荫,种子更新能力强,可以形成一个很稳定的层次。
下层植物只吸收林下较弱的散射光和较浅层土中的矿质养分,较好地利用林下的荫生环境;地被层中的大叶仙茅、板兰、尊叶、海芋、山姜、老虎须都是叶形巨大,姿态各异,具热带植物特色;林下的板兰、文殊兰、蜘蛛兰在
这些荫湿的地被中花满枝头,装点春色;层间植物黄藤、瓜子金、娱蛤藤、爬树龙、麒麟叶、锁链掌、南蛇藤、扁担藤等,有的紧贴树干,缘树而上,有的附生在高空枝娅上,飘然下垂。
几类植物乔灌错落有致,绿色浓郁,组成了一个清凉世界。
在个体大小、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方面有效差异较大,按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分异进行配置,既可避免种间竞争,又可充分利用光和养分等环境资源,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3以乡土植物、天然植物群落为主,形成多种植物混交、种类丰富的结构层次现代科技、“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台风把大量野生动植物驱赶至深山老林、荒丘野岭,或消失得不见踪迹。
请回被赶走的物种,已成为城市园林建设中现代审美情趣的潮流。
每个地区的植物种类因长期进化生存已经很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这些乡土植物种,本身就发挥了乡土优势。
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应突出与当地相适应的生态园林景观,形成乔木大树,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园林绿地。
相对于纯草地来说,立体绿地省工,便于管理,经济效果好。
可选用的品种很多,但是,大量种植则遮荫差,生态效益少,价高绿荫差,难管理,特别不适合作为行道树。
此外,一些城郊公路以尾叶按、马占相思等清一色速生树种,这些树种寿命有限,应采用本地优良阔叶树进行景观改造,尽量做到一路一树,观叶、观花、观果的乔、灌、草种类合理搭配,使成为丰富艳丽的生态林带。
在被引进的野生植物中,除本地自然植被中的优势种、建群种外,还可引进珍稀濒危植物。
在园林中若能标以植物名称和保护价值,更可起到宣传乡土植物和进行科普教育的作用。
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盛夏期长,气候炎热,阳光强烈,行人都需要一个阴凉的环境遮避太阳。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一定要注意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相结合的原则,大面积推广种植以乔木、灌木、草本多层森林植被的立体绿地,增加空间绿量,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立体植被,常绿美化,改善了城市小气候,有荫蔽、减尘、降噪声、净化空气等效果,提高了绿地系统的功能。
4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合理的时空结构
互惠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
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与真菌共生;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但也必须注意一些植物的分泌物不利于其他植物的生长,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
互惠共生的原则要求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构成各种合理的群落结构和不同的群落外貌,突出体现生态园林的形态特征。
其中,时间结构要求各种植物特殊发育节律有关的时间成层现象;水平结构要求以不同地段内有差异的地形和无机生境镶嵌为基础,形成园林的五彩缤纷的图案。
空间结构指乔灌草相结合,在群落的垂直方向上形成植株高矮不同、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增加视觉美学效果。
在构建过程中,需从自然植被提取信息,加以模拟,建立仿气候顶极的人工植物群落。
5遵循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原则
现代城市生态园林以人类的福利为根本,追求实现人、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城市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共存,使城市居民、人工设施、历史民俗文化风情与绿色环境等各个方面达到最理想的配置。
5.1人与绿色环境的和谐。
生态美的核心是和谐一一物种种间的和谐、生物与生
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是城市环境中的主体及核心,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景观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一些生理上或心理上的需求,如通过在园林绿地空间中的观赏、游玩、体息、健身等活动而获得的放松和调整等,同时人的活动对园林绿地空间的维护和发展也会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现代生态园林建设中,既要满足各种人类活动对园林空间的可及性,又要考虑绿色环境的自我维护能力,使人们都愿意进入园林绿地空间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又能与绿色环境和谐共处。
5.2人工设施与绿色环境的和谐。
建筑及其他城市设施是城市景观的特点,雕塑、园林小品等人工设施也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园林建设中力求使这些人工设施与园林绿地融为一体,一方面要保持绿色环境的自然特点,满足人类对自然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应考虑借助人工设施的建设,完善园林空间的功能属性,使城市的绿色环境具有现代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
5.3历史民俗文化风情与现代城市绿色环境的和谐。
现代城市生态园林既要继承历史传统文化,又要满足城市居民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如何结合城市的历史背景及民俗文化风情,形成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氛围的现代城市绿色环境,实现两者间的和谐,也是发展现代城市生态园林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生态园林中,若有碑文、摩崖石刻、小型古建筑、文人骚客的墨宝丹青、微缩人文景观和古代将相高僧手植的名花古树,则更能体现天人合一之美,也可发挥生态园林的综合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