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_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思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11f8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c.png)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思考题及答案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思考题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不属于。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
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徙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答:奴隶社会的形成之际,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易货贸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交换产品或货物,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由此产生。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答: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2.商贸旅行占主导地位;3.就非经济目的或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4.试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答:1.产业革命后,生活环境由农村变化为工业城市,节奏紧张的城市生活和拥挤嘈杂的城市环境所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返大自然的追求。
生活地点的这一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2.工作性质由原先的随农时变化而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变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
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3.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并使其成为新的统治阶级,这意味着,社会生产的财富不再只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地主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流向了工业资产阶级。
与过去的情况相比,这一变化无疑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的旅游消遣人数有了明显增加;4.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交通条件,从而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1.费用低使得铁路运输更加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普及;2.速度的提高有效地缩短了旅途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人们抽空外出访问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3.运力大使得大规模的外出旅行或者旅游活动的开展成为可能;4.通达范围广有效地扩大了人们的活动半径。
《旅游学》课后习题答案
![《旅游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bcbf6927d3240c8447efd3.png)
《旅游学》课后答案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简答:1、 Q: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A: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自愿外出旅行的愿望或动机。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2、 Q: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A: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正是由于这一发展,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也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实际上远非消闲和度假的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和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 Q: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A:①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②商务旅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宗教旅行;③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4、 Q: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A:①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导致工人实际购买力的提高;②培育了一个巨大的商务旅行市场;③极大地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量;④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使较大范围、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5、 Q:为什么人们将Thomas Cook尊称为旅游业的先驱?A:a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1841年参加禁酒游行集会)b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1845年从莱斯特到利物浦)c第一次包价出国游(1845年到巴黎参观博览会)d最早的旅行支票e第一次环球旅游(1872年)Thomas Cook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6、 Q: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A:(1)原因:①从需求方面看:a 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b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c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d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e 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f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c6096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c.png)
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活 动。
1.原始时代早期的社会经济
生产力低下, 缺少剩余食物, 生存条件恶 劣 , 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族 部落, 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的需 要。
2.人类早期迁徙活动的特点
罗马帝国(BC753-476年)在公元前2世纪达到全 盛。罗马人修建了四通八达、总长8万多公里的宽阔公 路网: 北到德国,南到埃及,东至波斯湾,路边有住宿 设施。罗马人可以到西西里、希腊、特洛伊、埃及旅行。 罗马人推出了导游手册,用不同符号表明各个客栈的等 级。
2.2.东方的旅行活动
夏、商、周的商旅活动: 夏朝——“始牵牛羊远服贾” 商朝——“商人” 西周、春秋——商旅“摩肩接踵”
1、内燃机技术与汽车旅行 19世纪末出现了采用液体燃料的内燃机,结
构紧凑,体积小巧,功率大。
2.内燃机技术与航空旅行 1919年8月15日,英国伦敦与法国巴黎之间客
运航班首航。 20世纪50年代,喷汽式客战结束以来, 特别是自20世 纪60年代以来, 普及于世界各地的旅游活动。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 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1.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并非度假和休闲, 而是 出于交换的需要而产生。
著名的古老旅行线路, 如“丝绸之路”、 “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等 都与商旅活动直接相关。
古代丝绸之路
2.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
由于种种基础设施建设, 旅行活动的规模和 范围有明显扩大。
全面振兴时期
(1)1978-80年代中期: 接待入境旅游为主 (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 入境游、国内 游并 行发展 (3)1997年至今,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全面 发展 这一时期的主要大事: 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邓小平5次专门讲话,要 求尽快发展旅游业。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练习题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81a99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e.png)
44.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之际,开始出现了专 门从事易货贸易的_____。
45.在奴隶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 _____。
46. _____是封建时期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设立的馆舍 机构。
47.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公务旅行人物是_____。
A 1841 B 1845 C 1855 D 1872 5. 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 )
A 1841 B 1845 C 1855 D 1872 6. _______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实际上也可以看作
是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支票。 7. 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是( )途径目的经过中
国的________ A 1841 B 1845 C 1855 D 1872 8. 开创了近代旅游业先河的人是英国的( ) A 瓦特 B 托马斯.库克 C 史蒂芬孙
D《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
32.( )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允许旅行社业 开展出境旅游业务,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 场的形成。
A《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B《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 划纲要》
C《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
39.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由________编写的 ________。
40. 1845年, ________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________。
41. 新中国旅游业开拓时期,国际旅游市场由________ 转变为________, ________成为旅华的主要客源市 场。
42. _____开创了旅行的通道。
52.____因消遣目的离家外出的观光或度假活动 人数开始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圣才出品】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776cc480975f46526d3e18d.png)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1复习笔记一、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外出旅行的意愿。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这些迁移活动的开展并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三次社会大分工,为人们开展旅行活动创造了条件。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出现分工。
在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之间萌发了为生活所需而彼此易货的现象,但并不普及。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劳动剩余物增多,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
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必要交换其劳动产品。
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发展为交换。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阶级。
(2)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商人阶级为了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便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的旅行活动并非是出于消遣或度假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交换产品或贸易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人类真正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是由于产品交换和贸易经商的需要促发出现的一种经济活动,而以奴隶主为主的消遣度假活动,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的外出旅行虽然存在,但因数量极少并不具有社会意义。
古罗马帝国的旅行发展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在古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农业、矿业、手工业、运输业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并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兴建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在客观上为民间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同时,在各条大道的沿途,旅店和客栈也在最初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了旅行人数的增加。
旅游学概论练习题
![旅游学概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18853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4.png)
旅游学概论练习题本练习册是根据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第六版编排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第一节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1、原始时代,人类迁移活动具有(被迫性)、(求生性)特点;2、人类的早期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不属于。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
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徙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和发展1、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芽是在(第一次社会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出现后)2、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出现在(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制社会形成之际);3、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活动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4、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通路);5、人类有意识的资源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快速发展;6、在奴隶制社会,促发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交换)和(经商贸易);7、(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的交换,从而促成了(旅行活动的规模发展);8、“观光”一词的由来是出自于(《易经》);第三节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1、(隋朝)在发展水路交通的贡献最为突出;2、驿站馆舍机构设置的目的是(方便传递官方文书,运送国家物资,为公务往来的人员提供宿舍、马车、船桥、人夫、饲料等);3、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相对较快的因素是什么?答:国家统一,政治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水陆路路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为旅行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4封建时代,行迹几乎遍及整个西汉帝国的版图是(司马迁);5、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公务旅行是(张骞通往西域),开辟了(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旅行路线),成为后来历史上所称的的(丝绸之路),也是古代中国通往(中亚乃至欧洲)的最早旅行路线,晋代的(法显)唐代的(玄奘)以及元代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也是沿着这条路线完成著名的旅行的;6、漫游: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7、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1、旅行和旅游的区别?旅游一词是指人们出于消遣性目的而离家外出活动,而旅行则用于泛指人们包括商务在内的任何目的而发生的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活动;旅游意味着旅游者在离家外出并完成外出访问活动后,需返回其出发时的惯常生活地点,而旅行意味着旅行者完成前往某地的访问活动之后不一定返回最初的出发地。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e978bf51e79b89680226c3.png)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篇一: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李天元版)】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第一章答案一、名词解释 1、驿站--是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
2、士人漫游--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3、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2)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
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
(3)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1)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问世。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而增多。
(2)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3)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
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c96e966a98271fe910ef9ae.png)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旅游活动的三个阶段2)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业发展的影响1.产业革命亦称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取代传统工场手工业的过程,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2.产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于当时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英国,并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英国基本完成。
美、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也都在19世纪内先后完成。
3.产业革命的出现和完成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其中对当时的旅游活动的发展所产生的推动性影响主要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工作性质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运输条件的变化3)20世纪初,世界旅行社行业三大公司: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美国运通公司。
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4)现代旅游业发展:(二战后)1、推动性因素(push factors)世界人口的增加;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2、拉动性因素(pull factors)很多旅游目的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所采取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很多旅游目的地在景点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投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和推广。
5)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1)定义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的惯常环境,去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2)旅游与闲暇、游憩的概念关系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它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0f085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6a.png)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有关史料显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却是有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迁移活动,但我们必须看到,首先,所有这些迁移活动都是迫于自然因素或某些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发生,因而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些迁移活动的发生都是出于谋求生存需要,因而具有求生性的特点。
对此我们不难理解,这类迫于生存需要而远走他乡的迁移活动,充其量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
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
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
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ef9d1401711cc7930b7162d.png)
2、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
“外事接待阶段”
(1)生产力低下和经济落后的影响,制约了国人旅游需 求的发育,从而使国内旅游业很难具备实现发展的市场条 件。 (2)当时我国旅游部门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外交工作的需 要,负责来华国际友人的接待任务,是政治性接待而非经 济性经营。
3、改革开放后的旅游业发展
全面振兴时期
由于自然的因素或特定人为的因素,人 类早期迁徙活动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
3、迁徙、旅行、旅游的区别
迁徙 人们出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为了生存而被迫 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地点定居下来,不再回 到原来的居住地。 旅行 离开常住地在外地短时间停留,其外出的目 的多种多样。
旅游 是出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是旅行和游览的 统一体。
此外,还出现过其他一些以组织集体旅游为唯一 业务的地方性旅行社,但规模都不大。
(2)交通
铁路是近代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从1876年起铁 路建设有胶济铁路、滇越铁路、广九铁路、中东铁路、内 河航运、远洋航运、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对旅游和旅游业 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旅游住宿
有外资经营的西式旅馆,民族资本经营的中西式旅馆, 铁路沿线的招商旅馆以及公寓等。
从13世纪40年代开始,为了联合蒙古各国共 同对付穆斯林,配合十字军东征,教皇英诺森四 世、法国国王先后派遣宗教使团出使蒙古汗国。
4、旅游发展史上的蒸汽动力时代
蒸汽动力交通工具: 蒸汽轮船、铁路运输
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生活环境的变化:城市化使生活节奏紧张,人们需 要适时逃避
工作性质变化:需要休闲进行调节 阶级关系变化:新兴阶级出现,财富重新分配,扩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3.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问题及重难点
![3.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问题及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af2e0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d.png)
3.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问题及重难点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为什么?答:不属于。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的特点,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答: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减缓产品或货物,对外旅行的需要由此而产生。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答:①在一个社会中,旅行活动的发展与该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②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③虽然这一时期也存在消遣性的旅游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5、铁路运输的出现何以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①费用低②速度快③运力大④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答:①1841年,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从赖斯特市至拉夫堡市参加禁酒大会活动②1845年,商业性的尝试,组织团体性消遣旅游,从莱斯特至利物浦,历时一周③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参观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④托马斯·库克还创造性的推出了一种代金券。
⑤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首例环球旅游团7、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活动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认识这些原因有何实际意义?答:一、推理因素:①世界人口的增加②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③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④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二、拉力因素:①很多旅游目的地的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所持的积极态度和所推出的鼓励性政策②很多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投入③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与推广8、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f03cea1d1f34693daef3efd.png)
Company Logo
Logo 奴隶社会末期:旅游活动萌芽
王公贵族的消遣旅行 文人士大夫的修学旅行 朝圣
Company Logo
Logo
一、西方奴隶社会旅行活动的发展
公元前3000年时:商务旅行 ◆ 公元前8世纪:宗教朝圣旅行盛行 ◆ 公元前5世纪:求知考察旅行
Company Logo
Logo
Logo (三)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
(一)旅行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有着直接的关 系
在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太平时期,旅行活动便随之发展 ,如唐代和明代的旅行即发展较快,反之,则会出现停滞乃至倒退。 旅行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等有着密切关系。
一、产业革命和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并且使越来越多的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 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 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Company Logo
Logo
二、旅游发展史上的铁路时代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 中的应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费用低 速度快 运力大 通达范围广
Logo
第一节 人类早期的迁徙活动
Company Logo
Logo 自有人类就有了旅行和旅游活动了吗?
Company Logo
Logo
“旅行”一词自古就有,《礼记.曾子问》 中有“三年之丧练,不群立,不旅行。” 在这里,旅行的意思是成群结队地行走。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已经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多功能 、多形式的旅行活动,但商贸旅行仍占据主要地位; (三)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非经济目的或 消遣性质)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07cb92af242336c1eb95eab.png)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1复习笔记一、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外出旅行的意愿。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这些迁移活动的开展并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三次社会大分工,为人们开展旅行活动创造了条件。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出现分工。
在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之间萌发了为生活所需而彼此易货的现象,但并不普及。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劳动剩余物增多,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
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必要交换其劳动产品。
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发展为交换。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阶级。
(2)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商人阶级为了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便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的旅行活动并非是出于消遣或度假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交换产品或贸易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人类真正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是由于产品交换和贸易经商的需要促发出现的一种经济活动,而以奴隶主为主的消遣度假活动,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的外出旅行虽然存在,但因数量极少并不具有社会意义。
古罗马帝国的旅行发展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在古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农业、矿业、手工业、运输业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并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兴建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在客观上为民间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同时,在各条大道的沿途,旅店和客栈也在最初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了旅行人数的增加。
山东自考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06011
![山东自考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06011](https://img.taocdn.com/s3/m/27ee801a67ec102de2bd89e7.png)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1.原始社会早期的迁移活动有被迫性和求生性的特点。
2.人类早期的旅行是出于商贸目的,最初的年代中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道路。
3.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西方代表罗马帝国东方夏商春秋时期)4.奴隶制时期旅行发展的两点基本结论:●就整个世界的情况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所有这些变化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有关。
世界各地在旅行发展方面出现差异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同旅行活动的最初产生并不是出于消遣性目的一样,就旅行活动在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发展而言,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同样也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而多是人们出于外出易货经贸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5.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中国):文史考察旅行司马迁、公务旅行张骞、士人漫游李白杜甫柳宗元陆游等人、宗教旅行玄奘和鉴真、航海旅行郑和、药物考察李时珍、地学考察徐霞客(这个时期占据支配地位的旅行活动始终是商贸旅行)(西方)英国威廉特纳发现温泉疗效。
18世纪起温泉在上层社会中很时髦。
6.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的特点:7.综上,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普遍都表现出以下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地讲在国家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繁荣的和平时期,旅行活动便会朝向新的广度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在封建社会时期,虽然旅行活动的规模和类型有了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乡村人口占绝对统治地位。
传统农业劳动忙闲有致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乡村居民普遍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就非经济目的或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他们人数不多在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因而他们的消遣旅行活动并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23a4526b9d528ea80c77916.png)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来源微♥公号精研学习网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本章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19世纪以前、近代、现代旅游的发展以及中西方在特定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情况。
作为本书的基础章节之一,在学习时应当重点理解“旅行”和“旅游”概念的区别,了解十九世纪前的旅游活动发展,重点掌握产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业发展的新进展以及两次事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轨迹。
本章主要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整体把握基础概念和知识框架,注重理解。
【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特征(见表1-1)表1-1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特征2.19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19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包括:(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
国家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繁荣对旅行活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抑制作用。
(2)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
(3)虽然存在消遣性的旅行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占人口比重很小的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其消遣旅行活动的开展并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
考点二: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1)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的区别(见表1-2)表1-2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的区别(2)产业革命对旅游活动的推动性影响①生活环境的变化。
城市化使生活节奏紧张,人们需要适时逃避。
②工作性质的变化。
多样性的农业劳动转为枯燥的机器大工业劳动,促使劳动者需要休闲进行调节。
③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兴阶级出现,财富重新分配,扩大了外出旅游人数。
④运输条件的变化。
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得到应用,火车和轮船的出现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https://img.taocdn.com/s3/m/37a6c14cad51f01dc381f153.png)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
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
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
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ce5251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9.png)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由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发展和演进而来的。
2、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器;新石器时期,磨制石器开始出现。
3、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新石器时代:原始饲养业和原始农业分开;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和畜牧业分离;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开始形成之际: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离。
4、人类早期的迁徙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原因有:首先,所有这些迁徙活动都是迫于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变化、重大天灾等因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发生,因而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些迁徙活动的发生都是出于谋求生存的需要,因而具有求生性的特点。
5、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使用。
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即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7、奴隶制时代,西方旅行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特别是以近距离的旅行为主,跨国经商的长途旅行,大多是贩运粮食、酒、油、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还有各地出产的奢侈品。
8、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在奴隶制社会时期,旅行活动多是人们出于外出易货经商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总之,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促成了旅行活动的规模发展。
9、在奴隶制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剩余大都被奴隶主阶级所占有,这些物质财富只要被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于祭祀活动;另一方面是供奴隶主阶级生活享用,其中包括供其外出消遣旅游。
10、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繁荣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11、驿站是封建时期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设立的馆舍机构。
12、我国最早的文史考察旅行出现在秦汉时期,以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游历活动最为著名;公务旅行的代表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思考题
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
答:不属于。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
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徙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答:奴隶社会的形成之际,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易货贸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交换产品或货物,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由此产生。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2.商贸旅行占主导地位;3.就非经济目的或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4.试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答:1.产业革命后,生活环境由农村变化为工业城市,节奏紧张的城市生活和拥挤嘈杂的城市环境所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返大自然的追求。
生活地点的这一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2.工作性质由原先的随农时变化而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变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
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3.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并使其成为新的统治阶级,这意味着,社会生产的财富不再只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地主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流向了工业资产阶级。
与过去的情况相比,这一变化无疑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的旅游消遣人数有了明显增加;4.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交通条件,从而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
答:1.费用低使得铁路运输更加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普及;2.速度的提高有效地缩短了旅途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人们抽空外出访问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3.运力大使得大规模的外出旅行或者旅游活动的开展成为可能;4.通达范围广有效地扩大了人们的活动半径。
铁路运输的旅行方式不仅是工商人士的业务旅行大为增多,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消遣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5.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
答:一、1841年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500多人的比以往任何类似活动都有开创性意义的团体旅游活动;
二、184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一次出于商业目的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同时还为该次旅游活动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面向团队游客的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内容为全程活动过程中的有关时间安排、停留地点、活动内容、方式、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等。
并且还在本次旅程中亲自出任全程陪同还聘请了当地导游做讲解,开创了世界上最早使用地方导游的案例。
在这次组织团体消遣旅游活动的中,从考察线路、组织产品、宣传推广、销售组团、直至提供陪同和导游服务,都创了行业之先并开创了后来旅行社组团
业务的基本模式。
托马斯库克还创造性地推出了一种代金券,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旅行支票。
三、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
托马斯库克在组织团体旅游方面的成功反映出旅游需求市场已经形成,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所以人们普遍把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
7.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答:1.世界人口的增加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需素增长的客观基础;2.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可供自由支配的资金;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使得旅途时间缩短,旅行范围扩大,距离逐渐放远更加刺激了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生产同数量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加之劳动阶级争取自身利益的努力从而使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成为可能。
这也是促成战后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
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能够给人带来新鲜感的异域环境。
这也是旅游发展的原因;
6.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也是推动人们积极参加旅游活动的推动力。
8.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答:1..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80年代)我国尚未将旅游业的性质明确定义为经济产业,入境旅游者的接待工作仍然带有某种程度的政治色彩;2.在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1997年)这一时期中,我国对旅行社行业的结构开始作出了调整,在原有以分工经营入境旅游为主的一类社和二类社的基础上,产生专门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第三类旅行社,从而形成了入境游和国内游并行发展的业务格局;1991年国家首次明文明确地将旅游业的性质定为产业,并将旅游业列入需要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的重点。
3.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全面发展的阶段(1997年至今)。
我国政府颁布《出国旅游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允许旅行社行业开展出境旅游业务,同时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也因此并行成为中国旅游业经营的三大市场。
9.通过了解旅行社和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可得出哪些认识或结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