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心电图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导联电极安置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矢状面情况
胸前导联(precordial leads)
前 正 中 线 锁 骨 中 线 腋 腋 前 中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2与V4连线的中 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 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心肌细胞复极时动作电位的变化(3)
2相末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故K+从膜内高浓 度处外渗,使胞内电位迅速下降,相当于临床心电图的T 波。
心肌细胞复极结束时的动作电位
当细胞内电位终于恢复到-90毫伏并维持在此水平上, 即为静息膜电位,这个时期称为4相。4相相当于临床心电 图T波后的等电位线。
第一节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及命名
P波: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P-R段:心房除极结束到心室除极开始的一段时间; QRS波群:左右心室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ST段:心室早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T波:心室晚期复极电位的变化; Q-T间期:心室除极和心室复极的总时间; U波:代表心室肌的激动后电位。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在未受到外来刺激时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心脏起搏点自上而下自律性程度逐渐减弱,快速频率无论起源何 处,对低于它的节律点均有抑制作用(超速抑制)。
窦房结:60-100次/分 心房: 50-60次/分 交界区:40-60次/分 心室: 20-40次/分 第一级 稳定 第二级 相对稳定 第三级 较稳定 第四级 不稳定
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记录的是每一心搏心房和心室的顺序机械性收 缩和舒张时心肌除极、复极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临床使用价值
1. 有决定性诊断价值:
(1)心律失常。 (2)急性心肌梗死,估计梗死部位、范围、观察其演变过程。 (3)分辨左或右心室肥厚。
2.有较大诊断意义:
(1)心包炎、心肌炎 (2)心绞痛(发作时) (3)血钾过高或过低 (4)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
平均心电轴
心电轴常指平均 QRS 电轴 (mean QRS axis) ,为心室除极过程中各
瞬间向量的综合。
临床上所指的心电轴是指平均QRS电轴在额面上的投影。
心电轴方向多采用其与I导联正侧的夹角度数表示。
1、心电轴偏移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轴 : -30°- +90° 电轴左偏 :-30 °- -90°, 常见于正常 的横位心(肥胖、腹水、妊娠等)、左室 肥大和左前分支阻滞等。 电轴右偏 :+90°- +180 ° 电轴极度右偏 :-90°- -180 °,常见于 正常的垂位心、右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 等。
称为T环。T环方向与QRS环方向一致。
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关系
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关系(二 次投影): 三维空间心电向量环分别 在额面、横面和侧面上 的投影形成有方向性的 二维心电向量环(第一 次投影)→心电向量图 额面心电向量环在肢体导 联轴上的投影→肢导联 心电图(第二次投影)。 横面心电向量环在胸导联 轴上的投影→胸导联心 电图(第二次投影)。
线 线
V1
V2 V3 V4
V5 V 6
包括V1、V2、V3、V4、V5、V6导联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导联线
心电图机导联线有5条,分别为红、黄、 绿、黑、白5种颜色的导联线组成。
红色___右手 黄色___左手 绿色___左脚 黑色___右脚 白色___胸前(V1、V2、V3、 V4、V5、V6)
-90mV -
0.
- 90
4. 3位相
⒋
(快速复极末 期) 5. 4位相 (静息期)
单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共分5个位相:0,1,2,3,4相位。0位相代表心肌的除极过程, 其后的4个位相代表复极过程)
二、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时可产生电偶,电偶既有数 量大小,又有方向,因此称为心电向量。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是指许多心肌细胞同时发生除极或复极所 产生的心电向量,也就是我们一般所指的心电向量。
心肌细胞复极时动作电位的变化(1)
复极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降低,对K+的通透性升高,使 细胞内K+开始外渗,细胞内正电位迅速下降,接近零电位,此期 称为动作电位1相,相当于心电图的J点。
心肌细胞复极时动作电位的变化(2)
向内的Na+流与向外的K+流迅速达到平衡,使细胞内电位接近 零电位水平,在动作电位曲线上形成一高平线,称为动作电位2相。 相当于心电图的S-T段。
2 、平均心电轴的测定方法
作图法 查表法 目测法
查表法
先测出Ⅰ、Ⅲ导联 QRS波群振幅 的代数和,再直接查表求出心电轴。
目测法(简便实用)
立体P-QRS-T环形成
心向量学说可用于解释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空间心电向量环的形成:心脏是一立体器官,它产 生的瞬间心电向量在空间朝向四面八方,按时间顺 序将顶点连接起来,形成的环形轨迹就构成了空间 心电向量环。 1、 P环形成:将心房除极过程产生的瞬间向量的顶点 连接起来,便得到一个立体P环,因心房肌较薄,P 环较小。 2、 QRS环的形成:将心室除极过程中瞬间向量的顶 点连接起来,便得到一个立体的QRS环。因心室壁 较厚,QRS环振幅较大。 3、 T环的形成:心室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向量环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顶点
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底端测量
基线为T-P段
心率的计算
1、测定邻近2个P-P或R-R间隔的时间 2、心律整齐时,则:心率=60/P-P或R-R间期(s)
=60/(0.04*横格数)
3、心律不齐时:
测5个心动周期的P-P或R-R间距,取平均值代入60/P-P或RR间期(s)
3.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1)急性或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电图对心脏病诊断的局限性
1.反映心脏电兴奋过程,不能反映心脏功能及瓣膜 情况。 2.某些心脏病变,心电图可以正常,如瓣膜病早期 或双侧心室肥厚,故正常心电图并不能排除心脏病 变的存在。 3.一些心电图改变并无特异性,同样的心电图改变 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心室肥厚,ST-T 改变等。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矢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附加导联
1.V7、V8、V9导联: 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左腋后线、 左肩胛 线、后正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适用于左 室肥大,后壁心肌梗塞,心脏移位。 2.右胸导联(V3R~6R) : 将探查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3~6相 对应的部位。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 大,右位心,心脏移位。
兴奋性:受到刺激时产生兴 奋的能力。 心肌兴奋性的特点:一次心奋后 有较长的不应期。随心动周期的 时间后移,先后出现绝对不应期 和相对不应期。
传导性:部分心肌在应激兴
奋后,能将激 动传导到相邻的心 肌的特性。
注:心肌和传导组织在兴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再对接踵而来的刺激产生反应或反应能 力减弱,这段时间称为不应期。
二次投影/肢导联
额面向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横面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后
二次投影/胸导联
右
左
前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体系
一、心电图导联
临床心电图的信号主要是从来自百度文库表采集的,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 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 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之。 导联正负极间的假想连线代表导联轴, 具有方向性。 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共12个。
第三章、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测量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心率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
心电图纸的构成
心电图记录纸上纵线距离代表电压,横线距离代表时间。 细线间隔1mm,粗线间隔5mm,记录纸的走纸速度为 25mm/s。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每1大格= 0.2sec
问题:临床诊断?做什么检查?
急性广泛前壁心梗(STV1–V6弓背抬高)
问题? (1)心电图有哪些用途? (2)心脏收缩与心电活动有无关系? (3)心电图是怎样产生的?它的临床 意义有哪些?
心电图课程总体安排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律失常专题 冠心病专题(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图例实战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特点和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熟悉)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熟悉) 三、心电产生原理(了解) 四、心电图导联体系(掌握) 五、心电图的测量(熟悉) 六、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掌握)
What is ECG?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
谢慧文
ECG)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资料:患者李ⅹⅹ,男,70岁,突发心
前区疼痛,伴心悸、烦躁6h。既往有高血压 病史。体查:T38℃,HR90次/分,心尖区第 一心音减弱。实验室检查:CK967U/L,CKMB66U/L,TnT1.5ng/ml。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 房结,通过心肌传导系统, 先后兴奋心房和心室,产 生心肌除极化和复极化的 连续过程,由此引起一系 列的电位改变,使心脏收 缩,执行泵血功能。若用 体表电极把电位记录下来, 就成为心电图。
The normal Sinus Node Rhythm
第二章 心电图波群的产生
二、导联轴
某一导联正负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肢体导联的 导联轴可以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表示。 为了清楚地表明肢体导联的六个导联轴之间的关系,可将三个标准导 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到三角形的中心,使其均通过电偶中心0点,再 加上加压单极肢体的导联三个导联轴,这样就构成额面上的六轴系统。
第一章、心脏解剖与生理功能
第一节
一、心脏大体解剖
心脏概述
二、心脏的生理功能
泵功能:心脏将静脉血 “收回来”,经肺气体 交换后,再将血“泵出 去”,不断循环。 心房和心室呈顺序性收 缩和舒张:当心室收缩 时,心房舒张;当心室 舒张时,心房收缩。心 脏这种机械性活动是由 “心电”决定的。
第二节
心肌细胞分工
心电图示例
一个模式的心电图波组,由下列各波和波段构成:4波、2段、2间期
第二节 心电向量和心电图的关系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的静息状态及除极、复极
心电向量
(一)心肌细胞极化状态、除极和复极过程
极化状态: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 内外排列着同等数量的正、负离子, (外正内负),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 息电位状态(-90mV) ,对外不呈现电 位变化。 除极过程:心肌细胞激动后,膜外变为 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这种极化状 态的消除称为除极。当探查电极正对着 除极方向时,记录出向上的正向波。
心肌细胞是心脏基本功能单位,正常心肌细胞 有四大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 缩性。
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具收 缩功能,无自律性,但在外来刺激下可产生兴奋,也具有 传导性。 特殊心肌细胞(自律细胞):组成心脏传导系统,具有自 律性、传导性及兴奋性,不具有收缩功能。 特殊心肌+普通心肌构成心脏所有心肌成分。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0位相:R波; 1位相:J点
2位相:S-T段; 3位相:T波 从0相开始到4相开始的时间称为动作电位的时限,相当于Q -T间期。
1. 0位相
-30mV0
⒈
(快速除极期)
⒉ ⒊
-55 -60 -80 绝对不应期 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不应期
2. 1位相 (快速复极初 期) 3. 2位相 (缓慢复极期)
复极过程:心肌细胞除极后,Na+通道失活 关闭,细胞膜上K+、Ca2+通道相继开放, 膜内电位逐渐降低,细胞内正电位逐渐恢 复到静息电位水平,这一过程称为复极。 当探查电极正对复极方向时,记录与除极 相反的波形(负向波)。
心肌细胞除极时跨膜电位的变化
除极在动作电位曲线上表现为一骤升线,称为动作电位0相, 0相相当于心电图的R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