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明清考点】

古代文学史【明清考点】

明朝《三国志演义》一.《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演义”的本义是指推演故事、详述道理;开初用作长篇小说的文体名称,具有教化百姓的意思,后来才成为长篇小说的一种专称。

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二.《三国演义》的成书1、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

2、隋炀帝曾看水上杂戏,有刘备跃马檀溪等内容;李商隐《骄儿诗》:“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三国故事在隋唐时期已广为流传。

3、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4、元杂剧约有60种“三国戏”,如《三战吕布》、《连环计》、《千里独行》等,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5、作者“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百川书志》),写成小说。

三.《三国演义》主要版本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

为现存最早版本。

2、李评本:万历间吴观明刊《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

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

3、毛本:《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刊本,以李评本为基础,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并作了详细的评点。

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近人常将它简称为《三国演义》。

四.《三国志演义》人物分析《水浒传》一.《水浒传》的版本施耐庵编撰的《水浒传》祖本,早已不存。

明清以来出现的多种《水浒传》版本,一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

繁、简之分,不在情节、人物本身而是指叙述、描写的文字有粗略和细腻之不同。

二.繁本系统(一)百回本:1、今知最早的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嘉靖年间武定侯家刻本100回,时称“武定本”,已佚。

2、万历十七年乙丑(1589)刊印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因卷首有署名“天都外臣”(汪道昆)的一篇序文,故称之为“天都外臣本”,今存最早的百回本;3、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刊印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这是现存最完整的百回繁本;4、明芥子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李玄伯藏明刻本《忠义水浒传》、《钟敬伯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等。

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重点总结

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重点总结

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重点总结一、填空题和名词解释1.徐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别署天池生、田水月等。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徐渭有杂剧《四声猿》,即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剧组成的合集,被誉为“明曲之第一”。

四剧之中,尤以《狂鼓史》成就最高。

2.吕天成的代表作:作传奇《烟鬟阁十二种》,杂剧八种,今存杂剧《齐东绝倒》一种,他的戏曲理论著作《曲品》,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他确立了吕天成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3.王骥德的代表作:杂剧《男王后》,他的《曲律》四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南北曲的论著。

4.明代三大传奇:A、嘉靖、隆庆年间,先后产生了著名的“三大传奇”。

B、三大传奇分别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阙名的《鸣凤记》5.吴江派:明代年后期,在沈璟的周围形成一个重要的戏剧流派,即吴江派。

主要作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沈自晋等。

沈璟,吴江派的领袖人。

他的戏剧理论主张:一是剧本创作必须在音乐上“协律”,即所谓“合律依腔”;二是强调语言必须本色。

这两点也是吴江派共同的理论主张。

沈璟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

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

戏剧作品:沈璟——前期《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后期《侠记》、《桃符记》、《坠钗记》、《博笑记》顾大典——《青衫记》卜世臣——《冬青记》袁于令——《西楼记》、《金锁记》、《鹔鸘裘》、《长生乐》(合称《剑啸阁传奇》)沈自晋——《一种情》、《望湖亭》、《翠屏山》6.临川四梦:浪漫主义剧作“临川四梦”通过神游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的惯用手法。

明清小说重点

明清小说重点

复习重点:
1、《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如何决定了全书的结构模式与人物刻画?
2、“四大名著”中的刘备、宋江、唐僧、贾宝玉的共同特征。

3、《水浒传》的线索?开篇为什么要写“洪太尉误走妖魔”?为什么先写高俅后写好汉?
4、《西游记》结构特点是什么?为何以“大闹天宫”开头?
5、以《娇娜》或《红玉》为例分析蒲松龄的理想女生。

6、谈谈你对《红楼梦》中“网状结构”的理解。

7、你认为《西游记》中取经团队的人员组成有何特点?
8、《水浒传》中最先出场的几个是好汉是谁?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明清小说基本知识:1、三国→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2、“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3、“历史演义小说”: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与美学理想。

4、“演义”:“据史实,演大义”,在叙述中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对历史人物作出政治与道德的评价。

(纪实+艺术的创造)5、“章回体”:章回体小说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就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其特点就是设回目等。

最早的回目、目录就是单句,后向双句发展。

6、“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与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就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7、“拟话本”: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认为就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就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

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1、“剪灯三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褀《剪灯馀话》邵景詹《觅灯因话》2、“三言二拍”:冯梦龙《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代传奇:1、“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2、“吴江派”:以沈璟为代表。

思想倾向保守,主张曲文通俗,对昆曲音律十分瞧重。

3、“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

①主张写人的真实情感,反对道学气;②注重曲文的华美,反对格律限制。

4、“苏州派”:以李玉为代表,其代表作品“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与《清忠谱》。

作品贴近社会世俗生活,关注政治时事,劝惩教化意识较重。

并结合舞台实际,改变以曲词为核心,而把戏剧结构放到重要位置,曲词通俗,舞台效果好。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重点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重点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重点剑》。

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

“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话本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

后世统称为话本”。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长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栏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踏摇娘:古代的一种曲艺形式,通常和皮影戏在一起表演,流行于民间。

并未载入正史。

又作“踏谣娘”。

取材于民间故事。

据《教坊记》、《乐府杂录》记载:北齐时(或作隋末),河朔(黄河以北地区)苏某,烂鼻貌丑,不曾作官却自称郎中,嗜酒,常在醉后殴打他的妻子。

苏妻貌美善歌,将满怀悲怨谱为词曲,倾诉自己的不幸。

这些词曲在传唱中又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增加伴奏音乐,逐渐形成歌舞表演。

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

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

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拟话本: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

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或称“拟宋市人小说”。

南戏: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因为它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古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

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重点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重点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重点三国演义的版本及艺术特色版本:1、嘉靖本系统:⏹最早刊本:明嘉靖壬午(1522)刊刻《三国志通俗演义》。

该书24卷,240则,每则小目为单七言句⏹叶昼《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240则合并为120回,回目变为双七言句2、《三国志传》本系统:福建一带刊刻3、《三国演义》系统:又称毛本,是通行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三国志传》本,修改、增删回目和正文,并作详细评点艺术特色:一、辩证的战争描写艺术1、重战前准备,轻军事行动实施过程。

1)战前的政治外交活动是战事的重点。

2)重战事的周密计划部署。

2、多写人物而少写场面。

1)性格推动情节2)在战争中写人3、详主动者胜利者,略被动者失败者。

4、张驰相间,曲折尽致的节奏。

5、主次互衬,各擅其妙。

6、大笔纵横与精雕细刻的结合。

二、语言特色1、语言的通俗化和文学化:“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历史演义的独特的语体风格2、注意语言的渲染功能。

3、刻划人物重造型力和表现力4、开始注意人物语言个性三、人物塑造类型化性格: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人物脸谱: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浑身是胆的赵云、心地狭窄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老奸巨滑的司马懿1、出场定型。

如写曹操少时诈“中风”以诬叔父,诸葛亮隐居隆中时的非凡抱负2、反复渲染。

围绕着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3、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刘备之仁,与曹操之奸的对比⏹曹操雄才大略、识见高超;袁绍外宽内忌、多谋少决⏹三顾茅庐:刘备的宽厚、张飞的莽撞、关羽的沉着,表现得维妙维肖四、结构艺术“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高儒《百川书志》)⏹五条线索:以汉亡为引线,以晋国一统天下为终局,中间的主线是魏、蜀、吴三方兴衰。

⏹主线中,以魏、蜀矛盾斗争为主干;魏、蜀两方,以蜀汉故事为重点。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一、明清古代文学的时期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文学成就较高。

清朝时期(1644年-1912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文学呈现出一种复古的特点。

二、明清古代文学的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体现了时代特点和人物命运。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2.崇尚礼教:明清时期社会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文学作品中崇尚礼教的思想非常明显。

作者常常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道德伦理的关注和思考。

3.反抗封建道德:在崇尚礼教的同时,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包含了对封建道德的反抗。

一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4.修辞手法丰富: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明清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红楼梦》:这是一部明清时期的经典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描绘了官僚贵族家庭的兴衰历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悲剧。

2.《西游记》:这是一部以佛教传说为题材的神魔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通过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奇遇和历险,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正义的追求。

3.《水浒传》:这是一部以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故事为主线的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通过对宋江等人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平民英雄的不屈精神。

4.《聊斋志异》:这是一部明清时期的短篇小说集,以幽默、奇幻、鬼怪等元素为特色。

它通过对民间传说故事的改编,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迷信和人性的丑恶。

四、明清古代文学的影响与意义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古代文学的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期,不仅有许多文学作品出现,而且也有许多文学理论的产
生和发展。

以下是对明清部分古代文学的知识点的总结。

1.文学理论: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如杨时、杨慎、詹春、归有光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观点,对后
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诗歌:明清时期的诗歌表现出了既有唐宋诗的传统,又有自己的特色。

明代诗歌偏重于表现主观感情和社会现实,强调语言的流畅和音韵的
和谐。

清代诗歌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心灵的抒发,注重形式上的规范和
细腻。

3.戏曲:明清时期的戏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曲艺。

曲艺是一种歌舞表演形式,有昆曲、京剧、评弹等多种类型。

曲艺在明清
时期成为大众娱乐方式的代表,对后来的戏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数量繁多,品种齐全,包括传统的志怪小说、史书小说、神魔小说等。

明代的长篇小说有《西游记》、《水浒传》等,
清代的长篇小说有《红楼梦》、《金瓶梅》等。

这些作品在叙事艺术、人
物塑造和社会思潮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水浒传》
• 1、结合宋江形象,认识忠义思想。 • • • • • 第三章 明代诗文 1、台阁体 2、前、后七子 3、唐宋派 4、 茅坤曾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
• 5、公安派
• 6、李贽“童心说” • 7、竟陵派 • 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 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 竟陵派,竟陵派主张性灵说,是明末 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 • 7、晚明小品文
• •
• • • •

第七章 明代戏曲 1、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核心人物是皇子朱权 和皇孙朱有燉。 1、徐渭《四声猿》 2、明中叶“三大传奇”:作者、主要内容 3、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 4、明代有代表性的讽刺杂剧有徐复祚的《一 文钱》和王衡的《郁轮袍》 5、《娇红记》的作者是孟称舜
• 第八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 1、 “临川四梦” • 2、汤显祖的“至情论” • 3、结合时代及作品谈谈《牡丹亭》的文化意 义。 • 一以情反理; • 二崇尚个性解放; • 三商业经济日益增长
近代文学
• 1、近代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 而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成 为“诗界革命”旗帜的则是黄遵宪 •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 3、《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是侠义公案类小 说的代表。
• 明代文学 • 绪论
• 1、明代中期以后小说创作繁荣的原因。 • ①、统治者对小说的控制程度,由明初的高压禁令到中 叶以后的名存实亡,在客观上刺激了小说的兴盛发达。 • ②、社会对商品经济的看法,由明初的受歧视受抑制, 到中叶以后的受肯定受重视,使作为商品品种之一的小 说也随心所欲地得到兴盛和发展。 • ③、明代中期以后,小说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人们对 它的需求的增大、小说创作理论批评的发展、印刷工业 的迅速发展等因素,都使小说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并 得以广泛流传。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明清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一、明清古代文学概述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发展较为丰富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由中古向近代转变的重要阶段。

明清文学广泛吸收了唐代以来的文学成就,融合了各种文学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文学兴盛不仅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传统文学形式的发展,还有大量盛行于民间的曲艺文学和方言文学的繁荣。

二、明清文学的主要特点1. 文学思想开放明清文学思想开放,吸收了儒、道、佛等传统思想,并同时传入了西方启蒙思想,接收了东西方文学的精华。

作家关注社会现实,作品有很强的写实性,对人性、生活状态、社会问题有深刻的剖析和揭示。

2. 文学形式多样明清文学形式丰富多样。

既有古典文学传统如诗歌、散文等,又有盛行于民间的曲艺文学、方言文学等。

戏曲、小说等新兴文学形式也在此时期得到了发展和繁荣。

3. 文学内容实用化明清文学内容更注重实用性,反对空洞的文虚。

作家们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文学作品更具有可读性和社会性。

4. 文学流派繁多明清文学流派繁多,代表人物众多。

有唐宋八大家的继承者,如文学家吴敬梓、张岱、戏曲家汤显祖、李渔、小说家曹雪芹等。

还有一些新兴的文学流派,如长篇小说的新派代表作家陆机著作的《聊斋志异》。

同时,曲艺、方言文学等民间文学也在此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三、明清文学的代表作品1. 明代文学代表作品(1)《金瓶梅》《金瓶梅》是明代文学家兰陵笑笑生创作的经典长篇小说,曾被誉为“中国第一部色情小说”,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颇负争议、影响甚广的作品。

(2)《牡丹亭》《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戏曲鼻祖”,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该剧以幽怨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融合了儒家思想和道家玄学,结构严谨、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嘉靖西厢记》《嘉靖西厢记》是明代文学家王实甫的代表作,是一部风靡一时的传奇小说,以昆曲为基础,结构性强,情节曲折,语言质朴,主题浪漫,被誉为“古代言情小说的典范”。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笔记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笔记

第一章三国演义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二章水浒传1、《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三国演义》主要采用的是类型化的写法,而《水浒传》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特征的描写(要求结合作品的实际来论述)。

2、《水浒传》前半部分的结构有何特色?这种结构与内容有何关系?《水浒传》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接成一个整体。

前段分别写几个主要人物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实为一个个英雄传记,而这些小传又都围绕起义斗争这条主线,一方面反映了梁山起义队伍的逐步发展,另一方面又如同一条链上一个个紧紧相扣的环,既使主要人物不失其完整性和连续性,又使全书有机地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西游记1、《西游记》从情节上看,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在表达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小说由两个文学母题及相应的故事构成:一个是有关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约束的矛盾处境。

这主要表现在前十二回对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描写上。

在这一部分里,孙悟空象征着人的自由本性;玉皇大帝、生、死及一切清规戒律,象征着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束缚。

把大闹天宫看成是通过神话形式、投影式地反映人民反封建正统、反皇权尊严的叛逆思想和叛逆情绪的一种折光,应当是恰当的。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 笔记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 笔记

明清文学明代小说创作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元末明初,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

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达到了新的高峰。

▪一、长篇章回小说(一)章回小说的产生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以回目提示每章的主要内容,历代兴亡和战争故事是它的主要题材。

元末明初出现第一批章回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根据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故事,经说话和戏曲艺人不断补充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中叶后,章回小说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等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

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一定的联系,只是在体裁上保留着“讲史”的痕迹。

如“话说”、“看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艺术的特征。

回目多为对偶整齐的双句,如《三国演义》开篇▪桃园共契顿教龙虎会风云▪萍水相亲为恨豺狼当道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历史与道德的冲突明君贤相的理想▪《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太原,生活年代约在元末明初。

▪1、主要内容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它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是一部生动的三国历史画卷。

▪2、思想倾向1)小说主题有明显“尊刘贬曹”倾向,皇权神圣的意识。

▪“正”与“邪”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取向。

(2)善于通过错综复杂情节表现矛盾斗争,尤善描写战争。

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使大小战役各具特色。

(3)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重大的进步。

▪以前的通俗小说,都是以写故事为主,对人物的性格很少注意。

《三国》在叙述历史故事的同时,已经注意到描绘人物,注意到人物个性的差异,这种意识对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古代文学史明清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史明清考试重点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的《浣沙记》、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今古奇观》: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者,见“三言”与“二拍”共200种,“卷秩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

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三言二拍: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作者凌蒙初。

“书非借不能读也”出自清·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二《黄生借书说》。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自明:“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八股文:八股文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其题目取自《四书》《五经》。

题出《四书》,则文章论述的内容要根据宋儒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而展开,不能随意发挥。

每篇开始以两句点破题意,称为“破题”,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称为“承题”。

接着转入“起讲”,即开始议论,后再为“入手”,意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

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分。

末尾又有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称作大结。

自起股至束股,每股都有两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成为八股文。

它在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僵化说教,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而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同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萎靡不振的创作风气。

对当时的文人实则是一种政治高压下的思想奴化和禁锢。

“清真雅正”。

清顺通畅。

辞赋大师潘承祥先生评价道:“桐城古文运”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俚俗。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明清文学1、明清小说①.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②.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

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清代小说家。

③.此外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明清诗文①.明代。

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

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②.清代。

顾炎武,著有《日知录》。

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

姚鼐,是桐城派大散文家。

著《惜抱轩诗文集》。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八).代近文学(1840-1918)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著有《饮冰室文集》王国维,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林觉民,字意洞,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九).现代文学(1919-1949)1.现代小说鲁迅,原名周树人,,豫才.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其代表作《子夜》他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解放后写了剧本《龙须沟》、《茶馆》。

此外,还有叶圣陶的《倪焕之》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的《沉沦》,都是名家名篇。

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总结

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总结

童心说:李贽对文学持有的与传统文学思想根本不同的一种见解.李贽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处于通信焉者也.”(《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真心,赤子之心,李贽解释为“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亦即人的自然性情,包括不依傍他人的独立见解和表现自我的纯真之情.神韵说:王士禛的诗论主张.其论诗吸收司空图“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理论,主张“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玄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的境界,要求诗歌要有含蓄深蕴言尽而意不尽的特点,以王维.孟浩然为诗歌创作的典范.格调说:沈德潜论诗,主张“格调说”尊唐抑宋,以儒家诗教为根本,强调诗歌须“格高.调响”,更有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同时,更加强调诗歌“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恪守“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创作原则肌理说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是指诗中的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法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变通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性灵说袁枚的论诗主张.强调诗歌创作应抒写性情,表达个性灵趣.辞贵自然,追求独创.反对以程朱理学来束缚诗歌创作,反对拟古倾向和“温柔敦厚”的诗教.对诗人而言强调要有“才”.有“灵机”,追求凭借天才发露而造成,“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等超越陈规的变化多端的风格.浙西词派以朱彝尊为宗的词派.朱论词宗法南宋,崇高清空醇雅风格,主张向姜夔.张炎学习,认为“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注重锻炼字句,讲求独出机杼.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公安派指明代后期受李贽”童心说”影响而提出的因主要人物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他们均是湖北公安县人,故称公安派.其核心理论是主张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吴江派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用昆山腔创作传奇的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因为沈璟是吴江人,故后人称之为吴江派.此派作家认为传奇创作要严守音律,强调曲辞必须本色,比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或惩劝风世为主旨.主要作家有卜世臣.吕天成.王骥德.袁于令.叶宪祖.沈自晋等,但他们的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等同于沈璟,创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临川派临川派为明万历时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因开创者汤显祖为临川人,故戏曲史上往往将追随.效仿汤显祖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称为临川派.或者称以汤显祖室名为题的”玉茗堂派” .临川派作家大多继承了汤显祖重才情.重文采,不受形式.格律束缚的特点,作品也大都是叙写男女之情,但往往忽略了他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此派作家主要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 竟陵派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因其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为湖北竟陵人,故得名.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基本相同,要求抒写性灵,反对模拟.认为诗歌创作要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读古人作品,也要着力体察古人的真情实感.针对公安派的俚俗与浮浅之弊,希求通过幽深孤峭来加以矫正,以至出现艰涩之弊.小品文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趋向兴盛,体制短小精炼,体裁不拘一格,代表了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晚明小品文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现代作家文学观念和创作中都有所表现.袁宏道.张岱的作品较好.阳羡词派阳羡词派是清初词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此派的创始人是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当时在陈的周围还聚集了一批与之风格相近的词人,如曹贞吉.万树.蒋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时颇具声势,为清词的中兴作出重要贡献.阳羡词派的余韵还波及后世,清中期的蒋士铨.洪亮吉.黄景仁等都受其影响前七子所谓”前七子”,是指明中叶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成员有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人组成的一个文学群体.文学观念由雅转俗,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后七子明代嘉靖中期以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七位文人再次举起文学复古的大旗,形成一个较大的文学群体,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后人称为”后七子”.成员除李攀龙.王世贞而外,尚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梅村体吴伟业最具特色的七言歌行体,有元.白歌行体重在叙事之长,辅以初唐”四杰”的华艳词藻,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创造了自成一体的”梅村体”.代表作《圆圆曲》才子佳人小说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才子佳人小说.就内容说,该类小说是明代拟活本中婚恋小说的新复.如”三言”“二拍”里都有才子佳人的婚恋小说,多写文人的风流韵事,有浓厚世俗色彩,清初各类才子佳人小说则叙才子佳人才色相亲,终成连理,是超世俗情欲的,追求理想的配偶,却严守礼教规范,并往往与才子的功名纠缠在一起,形式上,篇幅一般在15至20回之间,成为章回式中篇书名也多仿《金瓶梅》,由主要人物姓名中的一个字拼合而成,文字较规范,中间杂有较多诗词韵语.南洪北孔康熙年间,随着清朝统治趋向稳定,文人们开始更多地以一种空幻与伤感的情绪来看待明清之际的历史兴亡.这时在戏剧方面出现了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名作.前者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后者直接以南明政权的覆灭为背景,把美好爱情的丧失和政治的变乱相联系,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而两位作者也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称誉.古文三大家写作文学散文的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则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三家”是桐城派的嚆矢.京华三绝清初词坛,流派纷纭,迭现高潮,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臶的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后者又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四大奇书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是指:《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这四部小说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它们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和世情小说传统.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四大奇书为标志. 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它们主要描写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即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对象.主要表现的思想有: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 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艺术上追求”雅俗共赏”二拍明代凌蒙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二拍》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2爱情题材的新突破3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四大谴责小说: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三言二拍明代中后期短篇小说,以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为代表。

整理古代文学明清时期知识点

整理古代文学明清时期知识点

㈠明代文学分期: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明前期: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水浒》问世。

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四声猿》、汤显祖《临川四梦》、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冯梦龙《三言》、凌濛初“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

诗文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㈡明代俗文学的繁荣:首先是小说勃兴:长篇章回体小说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

短篇以“三言”“二拍”为代表。

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问世;“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

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汤显祖《牡丹亭》、徐渭《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1、明初诗歌的代表人物。

易代之际的诗文(了解下人物就行)p2361)宋濂:《宋学士文集》2)刘基:《诚意伯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3)高启:《高青丘集》“才气豪健而不剑拔弩张,辞句秀逸而不字雕句绘”4)方孝孺:《逊志斋集》2、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明前期上层官僚形成的一种文风,主要是粉饰太平之作)P238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作品特征:内容贫乏,多应制之作,题材多为“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3、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

李东阳(试图以雄浑之体改变萎弱诗风)主张:诗学汉唐p2384、“前七子”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前后七子(名词解释)。

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诗歌理论:主张:“真诗乃在民间”,主情;“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模拟以形式为主。

5、“吴中四才子”是指谁。

p240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

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

6、“后七子”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李攀龙、王世贞主张: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

7、李贽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什么。

古代文学史 明清部分详细重点

古代文学史 明清部分详细重点

名词解析:2 台阁体:台阁体是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一个文学创作风格,代表作家是“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3、茶陵派:明初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其论诗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的文坛产生较多影响,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4、“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

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

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5、《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

《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

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6、临川四梦: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

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

“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7、明清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8、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

语文初中明清小说知识点梳理

语文初中明清小说知识点梳理

语文初中明清小说知识点梳理初中语文中的明清小说知识点梳理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明清小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小说题材丰富多样,文字流畅自然,描写细腻生动。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初中语文中关于明清小说的知识点。

一、小说的若干基本概念1. 小说的定义与特点:小说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情节为核心,以描写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变化为主要手法的文学作品。

小说的特点包括平实自然、语言生动、情感丰富等。

2. 明清小说的时代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在文化上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和成熟。

3. 明清小说的主要分类:明清小说可以分为四大类,包括神鬼小说、笔记小说、志怪小说和话本小说。

每一类小说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二、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1. 《西游记》:这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神魔小说,以孙悟空为主角,讲述他西天取经的故事。

《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明快的语言、深入的人物描写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2. 《红楼梦》:这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古典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以贾宝玉为中心,生动地刻画了贾府的人物形象和环境背景,通过对宝玉、黛玉爱情悲剧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衰败。

3. 《水浒传》:这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的一部英雄小说,讲述了从梁山泊起义到晋阳山一役的英雄故事。

《水浒传》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战斗场面,展现了明清时期社会不公和人民反抗的形象。

三、明清小说的主要特点1. 描述细腻生动:明清小说的语言描写详实,能够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和情节变化。

2. 女性形象的塑造:明清小说对女性形象的描写生动丰富,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敢。

3. 借喻和讽刺的运用:明清小说中经常使用借喻和讽刺的手法,来揭示社会问题和矛盾。

4. 人性的揭示:明清小说通常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正义和邪恶。

四、明清小说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 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明清小说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独特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重点总结一、填空题和名词解释1.徐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别署天池生、田水月等。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徐渭有杂剧《四声猿》,即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剧组成的合集,被誉为“明曲之第一”。

四剧之中,尤以《狂鼓史》成就最高。

2.吕天成的代表作:作传奇《烟鬟阁十二种》,杂剧八种,今存杂剧《齐东绝倒》一种,他的戏曲理论著作《曲品》,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他确立了吕天成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3.王骥德的代表作:杂剧《男王后》,他的《曲律》四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南北曲的论著。

4.明代三大传奇:A、嘉靖、隆庆年间,先后产生了著名的“三大传奇”。

B、三大传奇分别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阙名的《鸣凤记》5.吴江派:明代年后期,在沈璟的周围形成一个重要的戏剧流派,即吴江派。

主要作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沈自晋等。

沈璟,吴江派的领袖人。

他的戏剧理论主张:一是剧本创作必须在音乐上“协律”,即所谓“合律依腔”;二是强调语言必须本色。

这两点也是吴江派共同的理论主张。

沈璟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

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

戏剧作品:沈璟——前期《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后期《侠记》、《桃符记》、《坠钗记》、《博笑记》顾大典——《青衫记》卜世臣——《冬青记》袁于令——《西楼记》、《金锁记》、《鹔鸘裘》、《长生乐》(合称《剑啸阁传奇》)沈自晋——《一种情》、《望湖亭》、《翠屏山》6.临川四梦:浪漫主义剧作“临川四梦”通过神游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的惯用手法。

他四部名著《牡丹亭》(又称《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都从写梦开始,他出生于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所以他写的这些剧本合称为“临川四梦”。

7.公安派:晚明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故称公安派。

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隆,是这一派的领袖。

作为公安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

8.三言二拍:冯梦龙一生精力,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成就卓著,为古代文人中所罕见。

而最重要的成就,是编著“三言”。

《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分别刊刻于天启元年前后、天启四年和天启七年,各四十种,共计一百二十篇。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

《拍案惊奇》(又称《初刻拍案惊奇》)撰成于天启七年,四十卷四十篇;《二刻拍案惊奇》是因前书印行后受到普遍欢迎,应书商之请续作,完成于崇祯五年。

9.茶陵诗派:茶陵诗派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一种诗派,以李东阳为代表,主张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律,创作了一批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

对台阁体有所冲击,对前七子有所影响。

二、答问题:1.简述前后七子文学主张及影响。

(1)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

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其文学主张是:①在抨击宋儒理学造成古诗文精神丧失的同时,李梦阳提出文学应主“情”的观点。

②主张模拟前人诗文格调。

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2)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

他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

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继承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

2.《四声猿》的艺术特色。

(1)袁宏道《徐文长传》说,《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

”“绝异”的实质,首先就在于《四声猿》贯穿着一种“狂傲”的叛逆精神。

其次,“绝异”还表现在《四声猿》的曲词艺术和杂剧形式上。

(2)《四声猿》在杂剧形式上的突破有两方面:一是结构体制,或一出,或两出,或五出,使元杂剧的规矩荡然无存;二是曲调体制,或用北曲,或用南区,有时照北曲曲牌联套,有时自出机杼,自由运用,别开生面。

3.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特色。

(1)《三国演义》写人物,与它的截然分明的道德评判相关联,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

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暴烈、诸葛亮的谋略高超和勤于国事、周瑜的聪明自信和器量狭小。

这种单纯鲜明的性格,犹如京剧的脸谱化表演,容易为读者所把握。

(2)在单一的性格方面上,作者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夸张的笔法,还是能够把人物写得较为有声有色。

像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一节,虽文字不多,却足以令人感佩他的威猛。

写诸葛亮出山的过程,先借司马徽、徐庶之口,影影绰绰地虚写他的非凡才能;继而是三顾茅庐,仍是从刘备等三人的眼光中虚写这位“高人逸士”的生活氛围和一种神秘色彩,逗引读者的兴趣;而后才是诸葛亮纵论天下大势,在非常开阔的时代背景上展现他的政治才能,令人觉得他的出山之难,自有贤者不可自轻的道理。

就是像张飞一声喝退曹操数十万大军,虽是过于夸张了些,那种气势却似乎也有可信的一面。

类似这些传奇式的生动情节,给人物涂上了浓厚的色彩,多少弥补了其他方面的不足。

(3)《三国演义》中写得最好的人物却是作为反面角色的曹操。

刘备作为正面道德的代表,被符号化了,除了“煮酒论英雄”借雷声掩饰失等等少数情节,他的言行常让人觉得不可信,这一人物形象因而也缺乏生气。

曹操的形象则不然。

他在小说中看起来好像是个“反面角色”,实际作者对他的豪杰气概是颇为佩服和喜爱的,并未一味丑化他。

因而,小说在写出他的奸诈、残忍的同时,也写出他的雄才大略、敢作敢为、善于引纳人才等种种长处。

如第十二回写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惶败逃,“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

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

’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

” 由是得以脱险。

后负伤逃出,众将拜伏问安,他却仰面大笑道:“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这种处变不惊、在险境中镇定自若的表现,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多次,形成一种个性特征。

所以,曹操的形象虽然“恶”,却很有生气,他的性格比其他人物显得复杂,也更具有吸引力。

4.《水浒传》艺术成就。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光辉典范。

《水浒传》凝聚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理想和民间艺人们的艺术匠心,戏曲了话本,说唱文学及“水浒戏”等多种艺术形式经验,又经过作家的创造性加工,熔铸为不朽的艺术精品。

(1)《水浒传》的人物描写:《水》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多达数百,特别是作者以浓墨重彩描绘的梁山英雄形象最为出色,其中堪称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不下一二十个。

个性鲜明,各具风采,是《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大特点。

《水浒传》不仅写出人物的不同个性,而且揭示其不同个性形成的原因。

《水浒传》还善于通过行动和斗争的描写,在动态中刻画人物,展现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在塑造人物的一些具体手法上,《水浒传》也有高超的艺术技巧。

作者十分注重人物出场亮相的描写,往往人物一出场就处于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

(2)《水浒传》的细节描写:卓越的细节描写,是《水浒传》对小说艺术的一大开拓。

如写林冲《风雪山神庙》作者描写细致,刻画入微,这就有效地缩短了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距离,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真实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仅逼真的显现了林冲精细、冷静和忍耐的性格特点,而且营造出从容徐缓的节奏和冷寂平静的氛围,似乎为即将爆发的激烈冲突着意安排了有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令人“于无声处听惊雷”,其艺术感染力非同寻常。

(3)《水浒传》的结构艺术:《水》的结构艺术也颇为独特,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故事连接而成一个整体。

举例。

(4)《水浒传》的语言特点:①《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

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

②《水浒传》的语言虽为市井口语,但并非原始状态的“通俗热闹文字”。

它经过了民间艺人的加工和天才作家的锤炼,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人物语言的性格化,或者说性格化语言,是《水浒传》语言艺术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它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个性特征的重要手段。

如写宋江开口,十之八九,必讲忠义;李逵出言,一片天真,憨直可笑。

《水浒传》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捷,或夸张,都显得粗犷俊爽,雄健豪放,具有壮美的风格特点。

5.《牡丹亭》的艺术成就(1)首先是情节结构的特色。

汤显祖曾说过“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为了张扬至情,表象情与理得激烈冲突,汤构思的杜丽娘出生入死,起死回生的情感历程。

以此展现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冲突和调和。

如《游园惊梦》中,杜丽娘在游园时与柳梦梅相遇,醒来却发现这只是南柯一梦,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失望。

(2)其次是人物塑造的特色。

汤显祖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寻找其喜怒哀乐潜在的根源,并加以细腻深刻,委婉曲折的表现。

还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艺术虚构,艺术创造,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3)再次是运用语言的特色。

《牡丹亭》重抒情,重意境。

总体语言是文学语言而不是生活语言,是剧诗而不是口语。

如《惊梦》中首句云“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荡春如线”“以游丝一缕,逗起情丝,发端一语,即费如此深心”。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典型的文学语言6.《西游记》艺术特色寓于庄谐的游戏之笔,是《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最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1)从情节方面看,吴承恩在长篇巨制中戏笔与幻笔相兼,构思出一系列奇瑰绚丽的幻想,既有现实的真实感,又有神魔世界的奇异感和生动性。

《西游记》不仅如此,游戏笔墨还使吴承恩摆脱了传统的拘谨和因循的模式,用诙谐幽默的笔调设置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情节,他们通过师徒,神佛,妖魔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展开,即各自独立,又环环相生,波澜起伏,因果分明。

《西游记》再次,用游戏笔墨刺世泄愤,是吴氏首创。

《西游记》他寓庄于谐,善谑善讽的艺术个性,在《西游记》的情节构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2)形象塑造。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大都有定型的性格,然后通过虚构的情节、幻想的环境多侧面、多层次的渲染、强化和丰富这种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