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人口规模_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我国人口规模、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周婧苑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610100)
【摘 要】人口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的重大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时期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呈现出人口老龄化、性别失衡、人口流动等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是有着深远而长期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规模;结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人口问题
一、我国的人口规模变化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我国人口规模的变化
人口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的总量。1973年以来人们对中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人们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开始大幅下降,1975年为2.313%,到1984年进而下降到1.081%。1985年以后,人口增长出现反弹。198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1%,到1987年回升到1.616%以后几年虽然有所下降,但都保持在1.04%以上。由于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和育龄人群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过高,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48亿。
(二)、我国人口规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土地资源不堪重负,粮食问题日益凸显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已经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持续稳定供给的人口数量。
对照我国人口总量以及土地资源现状,可以发现我国土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粮食问题日益凸显,粮食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大问题。我国的人口在突破13亿之后还在不断增加,而耕地数量却在不断地无可挽回的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巨大。
2、就业压力有增无减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9年,中国总劳动人口为7.51亿,占世界总量的26%,据国家发改委《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2006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1400多万人,比2005增加100万人。2007年我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与自然减员只有1000多万,供大于求达1500多万人,矛盾十分尖锐。
二、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此把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分为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和人口结构的空间变化趋势。
(一)、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和变动趋势分析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发现,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1.03%。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69%。显然,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
在诸多的人口问题中,人口与(经济)发展通常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1997年,哈佛大学两位教授DavidE.Bloom和Jef-
freyG.Williamson利用经济增长模型,以东亚人口和经济发展为例,从人口变迁的历史角度论证了这个问题。研究指出,在人口转变初期,由于死亡率下降而生育率保持不变,因此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人口快速增长使人口结构即劳动力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之比下降、抚养负担加重,因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在人口转变的第二个阶段即生育率开始下降进入生育率转变时期,人口数量增长减缓,人口结构的变化即劳动力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即人口红利阶段;当生育率下降到与死亡率水平相当,人口趋于稳定、趋于静止,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都趋于常量,趋于不再变化,因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趋于中性。
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舒尔茨、贝克尔发展和建立了人力资本经济理论,人力资源理论及相关的实证研究指出,人口教育和人口健康的投入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越来越明显的效用。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一个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从纵向历史数据看,自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实施计划生育以后,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开始朝着有利经济发展方向变化。目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处于一个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时期,即所谓的“人口红利”或“人口机会窗口”时期。从横向的地域上看,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越来越大。从人口的角度看,这些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素质处在优势之位。例如北京、上海等地人口抚养比低而人均GDP高发展最快;贵州、西藏等地人口抚养比高而人均GDP低且发展较落后;同时发达地区也是教育水平和健康素质最高的地方。综上所诉,保持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才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二)、我国人口空间结构变化及其趋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这是我国在区域发展方面的重大突破。从我国经济空间结构的现实来看,两个转移将是我国未来人口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
两个转移:我国人口空间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
第一个转移: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向发达地区转移
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我国西部地区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而东部地区则处于富余状态。
第二个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加速农村人口不仅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转移,提高我国的城市化率,是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行的用工制度将会变得更加开放,更加灵活,从而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由于各地区基础不同,起点不一,政策有差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近期不会有改变。随着以股票、房地产、期货市场为代表的新兴第三产业兴起,城镇劳动力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因此,今后我国人口迁移总量将继续增长,省际人口迁移流向在短期内仍将以内陆向东南沿海为主。
(三)、人口迁移和流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流动人口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这里我们主要讨—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