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空气中氨基磺酸铵的离子色谱测定法

合集下载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作场所中的二氧化硫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作场所中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 g亚硫酸钠, 溶于250ml吸收液中。经标定后,计算出二氧化硫 的浓度。
二氧化硫标准应用液(8.0 mg/L):吸取一定量的 标定后的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溶液用吸收液稀释成所
第一作者:马跃(1985-),女,学士,理化检验师,研究方向为环境检测,E-mail:anjy_m@ 收稿日期:2020-11-17
的二氧化硫,在0.0 !g/ml-1.60 !g/ml时其浓度与吸 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 0.4621"+0.05613,回归系数为 #=0.9997,得到 RSD 0.61%~1.21%,回收率91.7%~96.0%,均符合实验要 求。该法低毒、稳定等优点,为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 硫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0.1% ):称取0.1 g盐酸 副玫瑰苯胺加水至100 ml,临用时吸取(0.1%'盐酸 副玫瑰苯胺20.0 ml加浓盐酸8.2 ml用纯水稀释至 100 ml。配制成0.02%盐酸副玫瑰苯胺。
氨基磺酸溶液(6.0 g/L):称取3.0 g氨基磺酸加 水至500 ml。
甲醛溶液(2.0 g/L):吸取0.5 ml甲醛溶液(36% ~38%),用纯水稀释至100ml。
・39・
QUALITY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Vol.31 No.2 2021年第2期
需浓度的二氧化硫标准溶液。 2.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9支25.0 ml具塞比色管,各加二氧化硫 标准溶液(8.0 mg/L) 0.0、0.125、0.25、0.5、1.0、1.25、 1.875、3.75、5.0ml于比色管中,各管加吸收液至10.0 ml,配制成含量为 0.0、1.0、2.0、4.0、8.0、10.0、15.0、 30.0、40.0 !g二氧化硫标准系列。各管加6.0 g/L氨基 磺酸1.2 ml,放置10 min后,加0.8 ml甲醛及1.5 ml 盐酸副玫瑰苯胺,加水定容至25.0 ml,即得浓度为 0.0、0.040、0.080、0.16、0.32、0.40、0.60、1.20、1.60 !g/ml 二氧化硫标准系列,放置30 min,于548 nm处用1cm 比色皿以去离子水作参比测定各管的吸光度。以二氧 化硫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4样品溶液的处理

标准与方法比对

标准与方法比对

中文名MAC PC-TWA PC-STEL 安妥-0.3-氨-20302-氨基吡啶-2-氨基磺酸铵-6-氨基氰-2-奥克托今-24巴豆醛12--百草枯-0.5-百菌清1--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按Ba计)-0.5 1.5倍硫磷-0.20.3苯-610苯胺-3-苯基醚(二苯醚)-714苯硫磷-0.5-苯乙烯-50100吡啶-4-苄基氯5--丙醇-200300丙酸-30-丙酮-300450丙酮氰醇(按CN计)3--丙烯醇-23丙烯腈-12丙烯醛0.3--丙烯酸-6-丙烯酸甲酯-20-丙烯酸正丁酯-25-丙烯酰胺-0.3-草酸-12抽余油(60℃~220℃)-300-臭氧0.3--滴滴涕(DDT)-0.2-敌百虫-0.51敌草隆-10-碲化铋(按Bi2Te3计)-5-碘1--碘仿-10-碘甲烷-10-叠氮酸蒸气0.2--叠氮化钠0.3--丁醇-100-1,3-丁二烯-5-丁醛-510丁酮-300600丁烯-100-毒死蜱-0.2-对苯二甲酸-815对二氯苯-3060对茴香胺-0.5-对硫磷-0.050.1对特丁基甲苯-6-对硝基苯胺-3-对硝基氯苯-0.6-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0.30.5二苯胺-1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050.1二丙二醇甲醚-600900 2-N-二丁氨基乙醇-4-二噁烷-70-二氟氯甲烷-3500-二甲胺-510二甲苯(全部异构体)-50100二甲苯胺-510 1,3-二甲基丁基醋酸酯(仲-乙酸己酯)-300-二甲基二氯硅烷2--二甲基甲酰胺-20-3,3-二甲基联苯胺0.02--N,N-二甲基乙酰胺-20-二聚环戊二烯-25-二硫化碳-510 1,1-二氯-1-硝基乙烷-12-1,3-二氯丙醇-5-1,2-二氯丙烷-350500 1,3-二氯丙烯-4-二氯二氟甲烷-5000-二氯甲烷-200-二氯乙炔0.4--1,2-二氯乙烷-715 1,2-二氯乙烯-800-二缩水甘油醚-0.5-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1-二硝基甲苯-0.2-4,6-二硝基邻苯甲酚-0.2-二硝基氯苯-0.6-二氧化氮-510二氧化硫-510二氧化氯-0.30.8二氧化碳-900018000二氧化锡(按Sn计)-2-2-二乙氨基乙醇-50-二亚乙基三胺-4-二乙基甲酮-700900二乙烯基苯-50-二异丁基甲酮-145-二异氰酸甲苯酯(TDI)-0.10.2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0.2钒及其化合物(按V计)五氧化二钒烟尘-0.05-钒铁合金尘-1-酚-10-呋喃-0.5-氟化氢(按F计)2--氟化物(不含氟化氢)(按F计)-2-锆及其化合物(按Zr计)-510镉及其化合物(按Cd计)-0.010.02汞-金属汞(蒸气)-0.020.04汞-有机汞化合物(按Hg计)-0.010.03钴及其氧化物(按Co计)-0.050.1光气0.5--癸硼烷-0.250.75过氧化苯甲酰-5-过氧化氢- 1.5-环己胺-1020环己醇-100-环己酮-50-环己烷-250-环氧丙烷-5-环氧氯丙烷-12环氧乙烷-2-黄磷-0.050.1己二醇100--1,6-己二异氰酸酯-0.03-己内酰胺-5-2-己酮-2040甲拌磷0.01--甲苯-50100N-甲苯胺-2-甲醇-2550甲基丙烯腈-3-甲基丙烯酸-70-甲基丙烯酸甲酯-100-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甲基肼0.08--甲基内吸磷-0.2-18-甲基炔诺酮(炔诺孕酮)-0.52甲硫醇-1-甲醛0.5--甲酸-1020甲氧基乙醇-15-甲氧氯-10-间苯二酚-20-焦炉逸散物(按苯溶物计)-0.1-肼-0.060.13久效磷-0.1-糠醇-4060糠醛-5-考的松-1-苦味酸-0.1-乐果-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5-邻苯二甲酸酐1--邻二氯苯-50100邻茴香胺-0.5-邻氯苯乙烯-250400邻氯苄叉丙二腈0.4--邻仲丁基苯酚-30-磷胺-0.02-磷化氢0.3--磷酸-13磷酸二丁基苯酯- 3.5-硫化氢10--硫酸钡(按Ba 计)-10-硫酸二甲酯-0.5-硫酸及三氧化硫-12硫酰氟-2040六氟丙酮-0.5-甲酚(全部异构体)联苯--101.5--六氟丙烯-4-六氟化硫-6000-六六六-0.30.5γ-六六六-0.050.1六氯丁二烯-0.2-六氯环戊二烯-0.1-六氯萘-0.2-六氯乙烷-10-氯1--氯苯-50-氯丙酮4--氯丙烯-24β-氯丁二烯-4-氯化铵烟-1020氯化苦1--氯化氢及盐酸7.5--氯化氰0.75--氯化锌烟-12氯甲甲醚0.005--氯甲烷-60120氯联苯(54%氯)-0.5-氯萘-0.5-氯乙醇2--氯乙醛3--氯乙酸2--氯乙烯-10-a-氯乙酰苯-0.3-氯乙酰氯-0.20.6马拉硫磷-2-马来酸酐-12吗啉-60-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按苯溶物计)-0.2-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按MnO2计)-0.15-钼及其化合物(按Mo计)钼,不溶性化合物-6-可溶性化合物-4-内吸磷-0.05-萘-5075 2-萘酚-0.250.5萘烷-60-尿素-510镍及其无机化合物(按Ni计)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1-可溶性镍化合物-0.5-铍及其化合物(按Be计)-0.00050.001偏二甲基肼-0.5-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按Pb计)铅尘-0.05-铅烟-0.03-氢化锂-0.0250.05氢醌-12氢氧化钾2--氢氧化钠2--氢氧化铯-2-氰氨化钙-13氰化氢(按CN计)1--氰化物(按CN计)1--氰戊菊酯-0.05-全氟异丁烯0.08--壬烷-500-溶剂汽油-300-乳酸正丁酯-25-三次甲基三硝基胺(黑索今)- 1.5-三氟化氯0.4--三氟化硼3--三氟甲基次氟酸酯0.2--三甲苯磷酸酯-0.3-1,2,3-三氯丙烷-60-三氯化磷-12三氯甲烷-20-三氯硫磷0.5--三氯氢硅3--三氯氧磷-0.30.6三氯乙醛3--1,1,1-三氯乙烷-900-三氯乙烯-30-三硝基甲苯-0.20.5三氧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按Cr计)-0.05-三乙基氯化锡-0.050.1杀螟松-12砷化氢(胂)0.03--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按As计)-0.010.02升汞(氯化汞)-0.025-石腊烟-24石油沥青烟(按苯溶物计)-5-双(巯基乙酸)二辛基锡-0.10.2双丙酮醇-240-双硫醒-2-双氯甲醚0.005--四氯化碳-1525四氯乙烯-200-四氢呋喃-300-四氢化锗-0.6-四溴化碳- 1.54四乙基铅(按Pb计)-0.02-松节油-300-铊及其可溶性化合物(按Tl计)-0.050.1钽及其氧化物(按Ta计)-5-碳酸钠(纯碱)-36羰基氟-510羰基镍(按Ni计)0.002--锑及其化合物(按Sb计)-0.5-铜(按Cu计)铜尘-1-铜烟-0.2-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按W计)-510五氟氯乙烷-5000-五硫化二磷-13五氯酚及其钠盐-0.3-五羰基铁(按Fe计)-0.250.5五氧化二磷1--戊醇-100-戊烷(全部异构体)-5001000硒化氢(按Se计)-0.150.3硒及其化合物(按Se计)(不包括六氟化硒、硒化氢)-0.1-纤维素-10-硝化甘油1--硝基苯-2-1-硝基丙烷-90-2-硝基丙烷-30-硝基甲苯(全部异构体)-10-硝基甲烷-50-硝基乙烷-300-辛烷-500-溴-0.62溴化氢10--溴甲烷-2-溴氰菊酯-0.03-氧化钙-2-氧化镁烟-10-氧化锌-35氧乐果-0.15-液化石油气-10001500一甲胺-510一氧化氮-15-一氧化碳非高原-2030高原海拔2000~3000m20--海拔>3000m15--乙胺-918乙苯-100150乙醇胺-815乙二胺-410乙二醇-2040乙二醇二硝酸酯-0.3-乙酐-16-N-乙基吗啉-25-乙基戊基甲酮-130-乙腈-30-乙硫醇-1-乙醚-300500乙硼烷-0.1-乙醛45--乙酸-1020乙酸(2-甲氧基乙基酯)-20-乙酸丙酯-200300乙酸丁酯-200300乙酸甲酯-200500乙酸戊酯(全部异构体)-100200乙酸乙烯酯-1015乙酸乙酯-200300乙烯酮-0.8 2.5乙酰甲胺磷-0.3-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5-2-乙氧基乙醇-1836 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30-钇及其化合物(按Y计)-1-异丙胺-1224异丙醇-350700 N-异丙基苯胺-10-异稻瘟净-25异佛尔酮3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0.050.1异氰酸甲酯-0.050.08异亚丙基丙酮-60100铟及其化合物(按In计)-0.10.3茚-50-正丁胺15--正丁基硫醇-2-正丁基缩水甘油醚-60-正庚烷-5001000正己烷-100180重氮甲烷-0.350.7存在测定方法但没有接触限制的毒物:氧化锶氯化锶氯化亚砜二丁烯石蜡烟甲基环己烷蒽菲苯并芘三氯苯对氯甲苯溴苯二丙酮醇丁氧基乙醇甲基环己酮甲酸甲酯1,4-丁内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戊酯氯乙酸甲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甲基多苯基二异氰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二乙胺三乙胺三氯苯按一硝基氯苯甲基对硫磷敌敌畏硝基胍洗衣粉酶国家GBZ检测标准无GBZ/T 160.29-2004 无机含氮化合物无工作场所空气中氨基磺酸铵的离子色谱测定法无GBZ/T 160.80-2004 炸药类化合物无无无GBZ/T 160.2-2004 钡及其化合物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GBZ/T 160.42-2007 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72-2004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T 160.53-2004 苯基醚类化合物无GBZ/T 160.42-2007 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75-2004 杂环化合物GBZ/T 160.47-2004 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8-2007 醇类化合物GBZ/T 160.59-2004 羧酸类化合物GBZ/T 160.55-2007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68-2007 腈类化合物GBZ/T 160.48-2007 醇类化合物GBZ/T 160.68-2007 腈类化合物GBZ/T 160.54-2007 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 160.59-2004 羧酸类化合物GBZ/T 160.64-2004 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4-2004 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2-2004 酰胺类化合物GBZ/T 160.59-2004 羧酸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4 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32-2004 氧化物GBZ/T 160.77-2004 有机氯农药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无GBZ/T 160.35-2004 碲及其化合物无无GBZ/T 160.45-2007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29-2004 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 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48-2007 醇类化合物160.39-2007GBZ/T 160.54-2007 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 160.55-2007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39-2007 烯烃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47-2004 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53-2004 苯基醚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72-2004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74-2004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无无GBZ/T 160.67-2004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无无无无无GBZ/T 160.42-2007 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72-2004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62-2004 酰胺类化合物无GBZ/T 160.62-2004 酰胺类化合物无GBZ/T 160.33-2004 硫化物无无无GBZ/T 160.46-2004 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无GBZ/T 160.45-2007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无GBZ/T 160.45-2007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46-2004 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无GBZ/T160.74-2004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160.74-2004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无GBZ/T160.74-2004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 160.33-2004 硫化物GBZ/T 160.37-2004 氯化物GBZ/T 160.28-2004 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2-2004 锡及其化合物无无无无GBZ/T 160.55-2007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22-2004 锡及其化合物GBZ/T 116.24-2004 钒及其化合物GBZ/T 116.24-2004 钒及其化合物GBZ/T 116.24-2004 钒及其化合物160.51GBZ/T 160.75-2004 杂环化合物GBZ/T 160.36-2004 氟化物无GBZ/T 160.26-2004 锆及其化合物GBZ/T 160.5-2004 镉及其化合物GBZ/T 160.14-2004 汞及其化合物GBZ/T 160.14-2004 汞及其化合物GBZ/T 160.8-2004 钴及其化合物GBZ/T 160.61-2004 酰基卤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32-2004 氧化物GBZ/T 160.69-2004 脂肪族胺类化合物无GBZ/T 160.56-2004 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41-2004 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 160.58-2004 环氧化合物GBZ/T 160.58-2004 环氧化合物GBZ/T 160.58-2004 环氧化合物GBZ/T 160.30-2004 无机含磷化合物无无无无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GBZ/T 160.42-2007 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8-2007 醇类化合物GBZ/T 160.51-2007 酚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64-2004 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4-2004 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71-2004 肼类化合物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GBZ/T 160.79-2004 药物类化合物GBZ/T 160.49-2004 硫醇类化合物GBZ/T 160.54-2007 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 160.59-2004 羧酸类化合物GBZ/T 160.50-2004 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无GBZ/T 160.51-2007 酚类化合物无GBZ/T 160.71-2004 肼类化合物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GBZ/T 160.48-2007 醇类化合物GBZ/T 160.54-2007 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 160.79-2004 药物类化合物GBZ/T 160.51-2007 酚类化合物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GBZ/T 160.43-2004 多苯类化合物GBZ/T 160.66-2004 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0-2004 酸酐类化合物GBZ/T 160.47-2004 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53-2004 苯基醚类化合物无无无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GBZ/T 160.30-2004 无机含磷化合物无GBZ/T 160.33-2004 硫化物无GBZ/T 160.63-2007 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33-2004 硫化物GBZ/T 160.33-2004 硫化物无无GBZ/T 160.33-2004 硫化物GBZ/T 160.77-2004 有机氯农药GBZ/T 160.46-2004 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45-2004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37-2004 氯化物GBZ/T 160.47-2004 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46-2004 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无GBZ/T 160.73-2004 硝基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37-2004 氯化物无GBZ/T 160.25-2004 锌及其化合物无GBZ/T 160.45-2007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48-2007 醇类化合物无GBZ/T 160.59-2004 羧酸类化合物GBZ/T 160.46-2004 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GBZ/T 160.60-2004 酸酐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13-2004 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5-2004 钼及其化合物GBZ/T 160.15-2004 钼及其化合物GBZ/T 160.15-2004 钼及其化合物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GBZ/T 160.44-2004 多环芳香烃化合物GBZ/T 160.51-2007 酚类化合物GBZ/T 160.44-2004 多环芳香烃化合物GB 18560-2001GBZ/T 160.16-2004 镍及其化合物GBZ/T 160.16-2004 镍及其化合物GBZ/T 160.16-2004 镍及其化合物GBZ/T 160.3-2004 铍及其化合物GBZ/T 160.71-2004 肼类化合物GBZ/T 160.10-2004 铅及其化合物GBZ/T 160.11-2004 锂及其化合物GBZ/T 160.57-2004 醌类化合物GBZ/T 160.17-2004 钾及其化合物GBZ/T 160.18-2004 钠及其化合物无GBZ/T 160.6-2004 钙及其化合物GBZ/T 160.29-2004 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 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78-2007 有机氮农药无无GBZ/T 160.40-2004 混合烃类化合物无GBZ/T 160.80-2004 炸药类化合物无GBZ/T 160.27-2004 硼及其化合物无GBZ/T 160.66-2004 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45-2007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30-2004 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 160.45-2007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30-2004 无机含磷化合物无GBZ/T 160.30-2004 无机含磷化合物无无GBZ/T 160.46-2004 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160.74-2004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 160.7-2004 铬及其化合物无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GBZ/T 160.31-2004 砷及其化合物GBZ/T 160.31-2004 砷及其化合物GBZ/T 160.14-2004 汞及其化合物无GB 18553-2001无无无无GBZ/T 160.45-2007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46-2004 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 160.75-2004 杂环化合物无无GBZ/T 160.10-2004 铅及其化合物GBZ/T 160.41-2004 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 160.21-2004 铊及其化合物GBZ/T 160.20-2004 钽及其化合物GBZ/T 160.18-2004 钠及其化合物无GBZ/T 160.16-2004 镍及其化合物GBZ/T 160.1-2004 锑及其化合物GBZ/T 160.9-2004 铜及其化合物无无GBZ/T 160.23-2004 钨及其化合物无GBZ/T 160.30-2004 无机含磷化合物无无GBZ/T 160.30-2004 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 160.48-2007 醇类化合物GBZ/T 160.38-2007 烷烃类化合物无GBZ/T 160.34-2004 硒及其化合物无GBZ/T 160.80-2004 炸药类化合物GBZ/T160.74-2004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无无无无无无无无GBZ/T 160.45-2007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78-2007 有机氮农药GBZ/T 160.6-2004 钙及其化合物GBZ/T 160.12-2004 镁及其化合物GBZ/T 160.25-2004 锌及其化合物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GBZ/T 160.40-2004 混合烃类化合物无GBZ/T 160.29-2004 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8-2004 无机含碳化合物无无无无GBZ/T 160.69-2004 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T 160.42-2007 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70-2004 醇胺类化合物GBZ/T 160.69-2004 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T 160.48-2007 醇类化合物无GBZ/T 160.60-2004 酸酐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68-2007 腈类化合物GBZ/T 160.49-2004 硫醇类化合物GBZ/T 160.52-2007 脂肪族醚类化合物无GBZ/T 160.54-2007 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 160.59-2004 羧酸类化合物无GBZ/T 160.63-2007 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3-2007 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3-2007 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3-2007 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4-2004 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3-2007 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55-2007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无GBZ/T 160.50-2004 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无无无GBZ/T 160.48-2007 醇类化合物无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GBZ/T 160.56-2004 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67-2004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无无无无GBZ/T 160.69-2004 脂肪族胺类化合物无无GBZ/T 160.38-2007 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38-2007 烷烃类化合物无氧化碲四氢化萘四氟乙烯辛醇异丙醚丙烯酸乙酯氯乙酸乙酯三甲胺苄基氰氯氰菊酯。

气相色谱法检测铵离子含量

气相色谱法检测铵离子含量

气相色谱法检测铵离子含量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可以用于检测铵离子(Ammonium Ion)的含量。

铵离子是一种常见的离子,它在水溶液中以NH4+的形式存在。

通常,在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之前,需要将铵离子转化为适合于气相色谱分析的形式。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柱将铵离子与其他正离子分离,在进行GC分析之前,将其转化为易挥发的化合物,例如通过酸化、碱化或气相衍生化反应等方式。

在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时,样品经过前处理步骤后,通常会被注入到气相色谱仪中。

气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化合物通过分离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对于铵离子含量的检测,可以选择适合的检测器,例如氮磷检测器(Nitrogen-Phosphorous Detector, NPD)或荧光检测器(Fluorescence Detector, FLD)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分析方法可能会因分析实验室、仪器型号和样品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建议参考仪器操作手册、相关的分析方法和实验室的实际经验,以确保准确和可靠的铵离子含量分析结果。

氨基磺酸的检测方法

氨基磺酸的检测方法

氨基磺酸的检测方法嘿,氨基磺酸的检测方法,这可是个得好好研究的事儿呢!要是想知道氨基磺酸有没有、有多少,那可得有办法。

先说说酸碱滴定法吧。

找一些碱溶液,像氢氧化钠啥的。

把可能含有氨基磺酸的东西放到一个容器里,加上水搅和搅和。

然后慢慢地滴加碱溶液,一边滴一边看着。

这就像你煮汤的时候放盐,得一点一点地放,看看味道对不对。

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变化哦。

可以用一些指示剂,看到颜色变了,就说明差不多了。

然后根据滴加的碱的量,就能算出氨基磺酸有多少啦。

接着是分光光度法。

这就有点像玩魔术啦。

找一些能和氨基磺酸反应的东西,让它们在一起发生反应,会变出不同的颜色来。

然后用一个仪器,叫分光光度计,对着这个有颜色的溶液照一照。

这个仪器可神奇了,能根据颜色的深浅告诉你氨基磺酸有多少。

就像你看天空的颜色,能知道是晴天还是阴天一样。

还有一种方法是离子色谱法。

这个就更厉害啦。

把要检测的东西弄成溶液,放到一个像小管道一样的东西里。

溶液在里面跑啊跑,不同的东西会分开。

氨基磺酸就会和其他东西分开,然后被检测出来。

就像一群小朋友在跑步比赛,你能看出谁跑得快谁跑得慢。

我给你讲个事儿哈。

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里,看到一个师傅在检测氨基磺酸。

他用了酸碱滴定法,可认真了。

一滴一滴地加碱溶液,眼睛死死地盯着容器。

最后算出了氨基磺酸的含量,可准了。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检测氨基磺酸得有方法,不能瞎弄。

所以啊,氨基磺酸的检测方法有很多。

大家要是想知道氨基磺酸的情况,就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让我们一起把氨基磺酸检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的探讨

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的探讨

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的探讨氨基磺酸(AminoSulfonicAcid)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磺酸,它是一类既有机也有元素硫结构的物质,是多种生物体中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原料,也是合成一些重要有机制剂的重要原料,是化学、生物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物质。

氨基磺酸的测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而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也十分重要。

二、分析方法1、酸度法酸度法测定氨基磺酸是一种传统的分析方法,通过改变酸度可以测定氨基磺酸的含量。

根据标准,当某种PH值溶液的含量为0.01mol/L时,则该氨基磺酸的含量为标准含量,用经典的滴定法可以检测出氨基磺酸的含量。

2、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分析氨基磺酸的快速、准确、灵敏的方法。

首先,用适当的有机溶剂和水混合测试样品,将样品加入含磺酸的层析柱中,由泵按照一定的流速进行色谱,最后得到氨基磺酸的峰面积,这也是测定氨基磺酸含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校准方法1、检测酸度法的校准酸度法测定氨基磺酸的校准是通过比较两种标准溶液来确定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通常在同一实验室,需要将标准溶液和样品放置在同一温度下,在一定PH值溶液的含量为0.01mol/L时,则可确定样品的氨基磺酸含量。

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校准校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磺酸的原理是预先准备一系列校准曲线,根据校准曲线的直线方程式,可以确定待测样品的氨基磺酸的含量。

四、精密度和精确度1、精密度在具体测定时,一般采用室内标准溶液来进行比对,而不是使用外部标准溶液。

如果控制实验,并且控制准确,可以提高测定的精密度。

在实验室,为了达到较高的精密度,可以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比如多次测量同一样品,得到的结果是异常的接近。

2、精确度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跟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确度一般比较低,可以通过改进仪器精度,调整试剂和检测标准,增加重复测试次数等方法来提高精确度。

五、结论以上就是有关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探讨。

从上面可以看出,测定氨基磺酸的标准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能有效的控制样品的测试精度,提高样品的测试准确性。

【doc】离子色谱法测定铵离子

【doc】离子色谱法测定铵离子

离子色谱法测定铵离子龟涪肢.高j离》毡i吝.mol/LPb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I=l=【亮黄色变为红色为终点,记下体积读数V..分们由-,V计算出样品中的锡,铜古量.四参考文稼[1]K?N?Raootetal,Talanta,31(6),469(1984)j[2]殊义柴,理化检验,16(2),3J(1981);[3)李传启,葛红,分析试验室,7(4),58(1988);[4)树铁路局,理化检验,l9(4),14(1983),[5]王献科,稀有金属,7(4),46(1983)(骆巨新校).z.一2J离子色谱法测定铵离子逖0i,fS(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lO0O12)铵离子的测定,.通常采用氨气敏电极或比色法,灵敏度低,手续麻烦.本研究工作以离子色谱法测定铵,灵敏度高,疗法简便.一,试捆和仪器储备淋洗液:lmol/LHNO.淋洗液;0.005mol/LHNO3,由储备淋洗液配制.铵'NHs—N)标准溶液:0.500mg/L.离子色谱仪ZIC—IA型,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分离柱YSC一2型,核工业部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二,分析方法淋洗液以1.50ml/min流量由平流泵输送到分离柱,20rainI~调节电导旋钮,使显示值在60~80问,输出显示0.0o左右,记录基线平稳后,将待测样品经六通进样阗注入,色谱分离柱分离,即能绘出铵的色谱图(图I)以峰高比较法计算待测溶液中铵的浓度. 2O图1色谱图1.5/tg/mlLi,2.10#g/mlNa,3.5/~g/mlNH4,4.10/~g/mlK.兰,结果与讨论1.离子色潜法测定铵,采NZiC5IA离子色谱仪中的阳离子色谱系统,铵经YSc一2单拄分离后,直接进八高灵敏度,高抗:扰的五极电导池,并由电导仪输出信号.2.单柱离子色谱法测定铵,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1)表1浓度与峰高的线性关系3.测定精度浓度(g/m1)f峰高(mm)514.01026.020,17.54082.0f=0.9q76以20/tg/ml铵(NH3-N)连续测定结果在表2中示出表2-冽量精度测定次数l2j845678010测定峰值(mm)46.846.9}47.046.947.047.047.047.047.247.380.14lROoD.{0,314.准确度尉本法测L-'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质标准样品(3510105号),结果吻合:成分NH3一N,给定值为2.56mg/L,本法测定值为2.52mg/L.5.最低检测限仪器处于最灵敏档时,测定l/~g/mlNH.一N,以噪青两倍计算的最低检测限为157ng/ml.6.方法应用于气溶胶中铵的测定.由大气采样器滤膜坪维采集气溶胶,lfl20ml,水趟声波提取,过滤,测定溶液中的铵(NH3一N).表3部分样品溶液分析结果样品号12845l6}7分析结果(g/m1)1.65.62.562.600?331?60l1?14样品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吴国平工程师提供.(崔熙钟校)21。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硫化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硫化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物浓度的方法㊂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物浓度的测定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㊂G B 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二氧化硫的四氯汞钾 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3.1原理空气中二氧化硫用四氯汞钾溶液采集,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玫瑰紫色络合物,在548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㊂3.2仪器3.2.1多孔玻板吸收管㊂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 i n㊂3.2.3具塞比色管,25m l㊂3.2.4分光光度计㊂3.3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试剂为分析纯㊂3.3.1吸收液:称取10.86g氯化汞㊁0.066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5.96g氯化钾,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 l㊂3.3.2氨基磺酸溶液,6g/L㊂临用前配制㊂3.3.3甲醛溶液:吸取1m l甲醛溶液(36%~38%),用水稀释至200m l㊂保存于具塞玻璃瓶中,临用前配制㊂3.3.4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称取0.200g盐酸副玫瑰苯胺盐酸盐(纯度不得低于95%),溶于100m l 盐酸溶液(1m o l/L)中,为贮备液㊂取20m l此液和25m l磷酸溶液(3m o l/L)于250m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㊂在暗处可保存9个月㊂要求其空白值的吸光度小于0.170,0.04μg/m l的S O2吸光度应为0.030㊂否则,应提纯后配制㊂3.3.5标准溶液:称取0.15g偏亚硫酸钠(N a2S2O5)或0.2g亚硫酸钠,溶于250m l吸收液中㊂如有沉淀,需过滤㊂经标定后,计算出二氧化硫的浓度㊂再用吸收液稀释成5.0μg/m l二氧化硫标准溶液㊂置于4ħ冰箱内保存可稳定30d㊂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的标定:取6只250m l碘量瓶分成A㊁B两组,A组各加10m l吸收液,B组各加10.0m l二氧化硫贮备液;各组加90m l水㊁5m l冰乙酸和25m l碘液(0.010m o l/L)㊂盖塞后置暗处放置5m i n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1(0.0100m o l /L1/2N a 2S 2O 3)滴定,分别记录硫代硫酸钠的用量,求出A 和B 瓶的平均值㊂用式(1)计算二氧化硫的含量㊂二氧化硫(μg /m l )=(A-B )ˑMˑ3210ˑ1000(1)…………………………………式中:A 滴定空白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量,m l;B 滴定标准溶液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量,m l ;M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摩尔浓度,0.0100m o l /L ;32 (1/2S O 2)摩尔量;10 二氧化硫溶液的用量,m l㊂3.4 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3.4.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1只装有10.0m 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 /m i n 流量采集15m i n 空气样品㊂3.4.2 样品空白:将装有10.0m 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吸收液㊂采样后,封闭吸收管进出气口,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样品在4ħ冰箱内可保存7d㊂3.5 分析步骤3.5.1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内壁3次,摇匀,取1.0m l 于具塞比色管中,加9.0m l 吸收液,摇匀,供测定㊂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3.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㊁0.50㊁1.00㊁2.00㊁3.00㊁4.00m l 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10.0m l ,配成0.0㊁2.50㊁5.00㊁10.0㊁15.0㊁20.0μg 二氧化硫标准系列㊂向各标准管中加入1.0m l 氨基磺酸溶液,摇匀;放置10m i n ㊂准确加入2.0m l 甲醛溶液和5m l 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用煮沸放冷的水稀释至刻度,摇匀㊂在22ħʃ1ħ水浴中反应30m i n 后,于548n m 波长下,以水为空白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二氧化硫含量(μg )绘制标准曲线㊂3.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㊂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氧化硫含量(μg )㊂3.6 计算3.6.1 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V o =Vˑ293273+t ˑP 101.3(2)………………………………………………式中:V o 标准采样体积,L ;V 采样体积,L ;t 采样点的温度,ħ;P 采样点的大气压,k P a㊂3.6.2 按公式(3)计算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C =10m V o(3)………………………………………………………式中:C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m g/m 3;m 测得样品溶液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㊂23.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3.7说明3.7.1本法的检出限为0.075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 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075~2.0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3.6%~6.8%㊂3.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8%㊂3.7.3加入氨基磺酸以消除二氧化氮的干扰㊂加入E D T A二钠和磷酸可消除一些金属元素的干扰㊂延长放置时间可消除臭氧的干扰㊂氨㊁硫化物和醛类不干扰㊂3.7.4在配制吸收液时,应戴防护手套操作㊂若皮肤接触此溶液,必须立即用水冲洗㊂3.7.5甲醛如有沉淀不能使用㊂4二氧化硫的甲醛缓冲液 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4.1原理空气中二氧化硫用甲醛缓冲液采集,生成稳定的羧甲基磺酸,加氢氧化钠后释放出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于575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㊂4.2仪器4.2.1多孔玻板吸收管㊂4.2.2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 i n㊂4.2.3具塞比色管,25m l㊂4.2.4分光光度计,575n m㊂4.3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㊂4.3.1磷酸,ρ25=1.68g/m l㊂4.3.2氢氧化钠溶液,40g/L㊂4.3.3吸收液,甲醛缓冲液:称取1.82g环己二胺四乙酸,溶于10m l氢氧化钠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 l,置于冰箱内保存㊂取20m l此液和5.3m l甲醛㊁2.04g邻苯二甲酸氢钾,用水稀释至100m l,置于冰箱内保存㊂临用前,再用水稀释100倍㊂4.3.4磷酸溶液:41%(v/v)㊂4.3.5氨基磺酸溶液,3g/L㊂4.3.6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精确称取0.2g盐酸副玫瑰苯胺盐酸盐,溶于100m l盐酸(1m o l/L)中㊂吸取20m l此液于250m l容量瓶中㊂加入200m l磷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㊂放置24h后使用㊂可稳定4个月㊂4.3.7标准溶液:称取0.15g偏亚硫酸钠(N a2S2O5)或0.2g亚硫酸钠,溶于250m l吸收液中㊂标定其准确浓度后,为标准贮备液㊂标定方法见上法㊂再用吸收液稀释成4.0μg/m l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置于4ħ冰箱内可稳定1个月㊂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4.4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4.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1只装有10.0m 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㊂4.4.2样品空白:将装有10.0m 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样品在室温下可稳定15d㊂4.5分析步骤4.5.1样品处理: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㊂取4.0m l于具塞比色管中,加入6m l吸3收液,混匀,供测定㊂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4.5.2标准曲线的绘制:在7只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㊁1.50㊁2.00㊁2.50㊁4.00m l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10.0m l,配成0.0㊁0.60㊁0.80㊁1.00㊁1.60μg/m l二氧化硫标准系列㊂向各标准管加入1.0m l氨基磺酸溶液,摇匀,放置10m i n㊂加1.0m l氢氧化钠溶液㊂迅速将此溶液倒入装有3m l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的具塞比色管中,塞好塞子,混匀㊂在20ħʃ2ħ水浴中反应15m i n㊂取出,于575n m 波长下,以水作参比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二氧化硫浓度(μg/m l)绘制标准曲线㊂4.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管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氧化硫的浓度(μg/m l)㊂4.6计算4.6.1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㊂4.6.2按公式(4)计算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C=10c V o(4)式中:C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m g/m3;c 测得样品溶液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 l;10 样品的总体积,m l;V o 标准采样体积,L㊂4.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4.7说明4.7.1本法的检出限为0.45μg/m l㊂最低检出浓度为0.6m 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45~1.6μg/m 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5.0%㊂4.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99%㊂4.7.3显色剂加入方式对吸光度影响很大,一定要按本操作步骤进行㊂4.7.4氧化氮的干扰用氨基磺酸消除;15μg以下的M n2+㊁C r3+㊁C u2+不干扰测定;0.5μg C r6+即可引起褪色,故应避免用铬酸洗液洗涤玻璃仪器㊂5三氧化硫和硫酸的离子色谱法5.1原理空气中三氧化硫和硫酸用装有碱性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经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㊂5.2仪器5.2.1多孔玻板吸收管㊂5.2.2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 i n㊂5.2.3微孔滤膜,孔径0.2μm㊂5.2.4过滤装置㊂5.2.5具塞刻度试管,5m l㊂5.2.6离子色谱仪仪器操作参考条件色谱柱:I o n p a cA S4A阴离子色谱柱和I o n p a cA G4A阴离子保护柱;流动相:吸收液;4流动相流量:1.5m l/m i n㊂5.3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试剂为分析纯㊂5.3.1吸收液(流动相):称取1.908g碳酸钠和1.428g碳酸氢钠溶于100m l水中,置冰箱内备用㊂临用前,取出10m l,用水稀释至1L㊂5.3.2标准溶液:称取0.1776g硫酸钾(于110ħ干燥2h),溶于水,定量转移入1000m 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㊂贮存在塑料瓶中㊂此溶液为100μg/m l标准贮备液㊂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10.0μg/m l 硫酸标准溶液㊂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5.4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5.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一只装有5.0m 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1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㊂5.4.2样品空白:将装有5.0m 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在清洁的容器中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样品可保存7d㊂5.5分析步骤5.5.1样品处理: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进气管内壁3次,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加入具塞刻度试管中,供测定㊂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5.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4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㊁0.50㊁1.00㊁2.00m l硫酸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5.0m l,配成0.0㊁1.0㊁2.0㊁4.0μg/m l硫酸标准系列㊂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离子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条件,流动相流量为1.5m l/m i n,进样50μ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峰高或峰面积对相应的硫酸浓度(μg/m l)绘制标准曲线㊂5.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样品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硫酸的浓度(μg/m l)㊂5.6计算5.6.1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㊂5.6.2按式(5)计算空气中硫酸的浓度:…………………………………………………………C=5c V o(5)式中:C 空气中硫酸的浓度,m g/m3;5 吸收液的体积,m l;c 测得样品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 l;V o 标准采样体积,L㊂5.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5.7说明5.7.1本法的检出限为0.46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0.15m g/m3(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46~4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2.6%~5.5%㊂5.7.2本法的采样效率为92%~99%㊂5.7.3本法可以同时测定空气中的H F㊁H C l和H2S O4㊂若单独检测硫酸雾时,用微孔滤膜采样,用5.0m l水洗脱,过滤后测定㊂5.7.4色谱柱可用同类型的柱㊂56三氧化硫和硫酸的氯化钡比浊法6.1原理空气中三氧化硫和硫酸雾用微孔滤膜采集,用水洗脱后,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在42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㊂6.2仪器6.2.1微孔滤膜,孔径0.8μm㊂6.2.2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 m㊂6.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 m㊂6.2.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 i n和0~10L/m i n㊂6.2.5具塞比色管,10m l㊂6.2.6分光光度计,420n m㊂6.3试剂实验用水为无硫酸根的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㊂6.3.1盐酸,ρ20=1.18g/m l㊂6.3.2氯化钡溶液:称取5g氯化钡,溶于水中,加入0.4m l盐酸,加水至100m l㊂6.3.3混合试剂:混合乙醇(95%v/v)ʒ氯化钡溶液ʒ乙二醇(或丙三醇)=1ʒ2ʒ1㊂6.3.4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776g硫酸钾(在105ħ干燥2h),溶于水,并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㊂此液为1.0m g/m l标准储备液㊂临用前,用水稀释成50.0μg/m l硫酸标准溶液㊂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6.4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6.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㊂6.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㊂6.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㊂6.4.4样品空白: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将滤膜的采样面朝里对折2次后,置于具塞比色管内运输和保存㊂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3d㊂6.5分析步骤6.5.1样品处理:向装有采过样的滤膜的具塞比色管中加入10.0m l水,振摇;放置5m i n,摇匀㊂取5.0m l样品溶液置另一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㊂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水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6.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㊁0.10㊁0.20㊁0.60㊁1.00㊁1.40㊁2.00m l硫酸标准溶液,各加水至5.0m l,配成0.0㊁5.0㊁10.0㊁30.0㊁50.0㊁70.0㊁100μg硫酸标准系列㊂向各标准管加入2m l混合试剂,轻轻摇匀后,放置5m i n㊂于42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硫酸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㊂6.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硫酸含量(μg)㊂6.6计算6.6.1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㊂66.6.2 按公式(6)计算空气中三氧化硫或硫酸的浓度:C =2m V o(6)…………………………………………………………式中:C 空气中硫酸的浓度,m g/m 3;乘0.82即为三氧化硫的浓度㊂m 测得样品溶液中硫酸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㊂6.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6.7 说明6.7.1 本法的检出限为1μg /m l ;最低检出浓度为0.13m g /m 3(以采集75L 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1~20μg /m l ;相对标准偏差为2.2%~6.0%㊂6.7.2 样品和标准各管的操作条件要一致;加混合试剂时要慢;测定前应将各管重新摇匀㊂7 硫化氢的硝酸银比色法7.1 原理空气中硫化氢用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褐色硫化银胶体溶液,比色定量㊂7.2 仪器7.2.1 多孔玻板吸收管㊂7.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3L /m i n㊂7.2.3 具塞比色管,10m l ㊂7.3 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㊂7.3.1 硫酸,ρ20=1.84g /m l ㊂7.3.2 吸收液:溶解2g 亚砷酸钠于100m l 碳酸铵溶液(50g /L )中,用水稀释至1000m l ㊂7.3.3 淀粉溶液,10g /L :溶解1g 可溶性淀粉于10m l 冷水中,搅匀后,慢慢倒入90m l 沸水中,边加边搅拌,煮沸1m i n;放冷㊂7.3.4 硝酸银溶液,10g /L :溶解1g 硝酸银于90m l 水中,加入10m l 硫酸㊂放置过程中如有沉淀产生,需过滤㊂7.3.5 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25g 硫代硫酸钠(N a 2S 2O 3㊃5H 2O ),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转移入1000m l 容量瓶中,加0.4g 氢氧化钠,加水至刻度㊂标定:准确称取0.1500g 碘酸钾(优级纯,于105ħ干燥30m i n )于250m l 碘量瓶中,加100m l 水,加热溶解;放冷后,加入3g 碘化钾和10m l 冰乙酸,生成碘;迅速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直至颜色变成微黄,加入1m l 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褪去㊂用式(7)计算硫代硫酸钠的浓度:C =m 0.03567v(7)……………………………………………………式中:c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 o l /L ;m 碘酸钾的质量,g;v 硫代硫酸钠的用量,m l ㊂7.3.6 标准溶液:取6.0m l 硫代硫酸钠溶液(0.1m o l /L )于100m l 容量瓶中,用煮沸放冷的水稀释至刻度㊂此溶液相当于0.20m g /m l 硫化氢标准贮备液㊂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20.0μg /m l 硫化氢标准溶液㊂7.4 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77.4.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串联2只各装有10.0m 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 /m i n 流量采集15m i n 空气样品㊂7.4.2 样品空白:将装有10.0m 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样品至少可保存5d㊂7.5 分析步骤7.5.1 样品处理:用采过样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进气管内壁3次㊂前后管各取5.0m l 吸收液于具塞比色管中,摇匀,供测定㊂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7.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10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㊁0.10㊁0.20㊁0.30㊁0.40㊁0.50㊁0.60㊁0.70㊁0.80㊁1.00m l 硫化氢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5.0m l ,配成0.0㊁2.0㊁4.0㊁6.0㊁8.0㊁10.0㊁12.0㊁14.0㊁16.0㊁20.0μg 硫化氢标准系列㊂向各标准管加入0.2m l 淀粉溶液,摇匀;加入1.0m l 硝酸银溶液㊂摇匀,放置5m i n,供比色㊂7.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步骤操作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用目视比色法与标准系列比色,得硫化氢含量(μg )㊂7.6 计算7.6.1 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㊂7.6.2 按式(8)计算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㊂C =2(m 1+m 2)V o(8)……………………………………………………式中:C 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m g/m 3;m 1,m 2 测得前后管样品中硫化氢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㊂7.7 说明7.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4μg /m l ;最低检出浓度为0.53m g /m 3(以采集7.5L 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4~4μg /m l ㊂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3.4%㊂7.7.2 硫化物对测定有干扰㊂8 二硫化碳的二乙胺分光光度法8.1 原理空气中二硫化碳用活性炭管采集,用苯解吸后,二硫化碳与二乙胺和铜离子反应生成黄棕色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铜;在435n m 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㊂8.2 仪器8.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 g /50m g 活性炭㊂8.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 l /m i n ㊂8.2.3 溶剂解吸瓶,10m l㊂8.2.4 分光光度计,435n m ㊂8.3 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㊂8.3.1 氨水,分析纯,ρ25=0.9g /m l ㊂8.3.2 苯,分析纯㊂8.3.3 硫酸铜乙醇溶液:0.01g 硫酸铜溶于20m l 水,用95%(v /v )乙醇稀释至100m l ㊂88.3.4 显色剂:称取0.5g 盐酸二乙胺,加20.0m l 硫酸铜乙醇溶液和0.4m l 氨水,溶解后,加95%(v /v )乙醇稀释至100m l ㊂8.3.5 标准溶液:于25m l 容量瓶中加入10m l 苯,准确称量,加数滴二硫化碳,再准确称量,加苯至刻度,混匀,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中二硫化碳的含量,为标准贮备液㊂置4ħ冰箱内保存㊂临用前,用苯稀释成50μg /m l 二硫化碳标准溶液㊂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8.4 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8.4.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的两端,以200m l /m i n 流量采集15m i n 空气样品㊂8.4.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的两端,以50m 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㊂8.4.3 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的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以50m 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㊂8.4.4 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立即封闭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样品在4ħ冰箱内可保存7d㊂解吸后应尽快测定㊂8.5 分析步骤8.5.1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两段活性炭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5.0m l 苯,振摇1m i n,解吸30m i n ㊂取0.5m l 苯解吸液,加4.5m l 显色液,供测定㊂若解吸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苯稀释后测定范围,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8.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㊁0.1㊁0.2㊁0.3㊁0.4㊁0.5m l 二硫化碳标准溶液,加苯至0.5m l ,配成0.0㊁5.0㊁10.0㊁15.0㊁20.0㊁25.0μg 二硫化碳标准系列㊂各加4.5m l 显色剂㊂摇匀,放置15m i n ㊂于435n m 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二硫化碳含量(μg )绘制标准曲线㊂8.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硫化碳含量(μg )㊂8.6 计算8.6.1 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㊂8.6.2 按式(9)计算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浓度㊂C =10(m 1+m 2)V oD(9)……………………………………………………式中:C 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浓度,m g/m 3;m 1,m 2 测得前后段样品溶液中二硫化碳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D 解吸效率,%㊂8.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8.7 说明8.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4μg /m l ;最低检出浓度为1.3m g /m 3(以采集3L 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4~5μg /m l ;相对标准偏差为1.5%~10%㊂8.7.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4.4%㊂100m g 活性炭的穿透容量为2.6m g㊂平均解吸效率为89%㊂每批活性炭管应做解吸效率㊂8.7.3 二乙胺与乙醇的质量很重要,标准系列的第一管应为无色㊂8.7.4 硫代乙酸有干扰㊂在活性炭管前接一个装乙酸铅棉花的玻璃管,可消除干扰㊂9 二硫化碳的溶剂解吸 气相色谱法9.1 原理9空气中二硫化碳用活性炭管采集,用苯解吸,经O V-17色谱柱分离后,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㊂9.2仪器9.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100m g/50m g活性炭㊂9.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 l/m i n㊂9.2.3溶剂解吸瓶,5m l㊂9.2.4微量注射器,10μl㊁1μl㊂9.2.5气相色谱仪,火焰光度检测器(394n m滤光片)㊂仪器操作参考条件色谱柱:1.5mˑ4m m,O V-17ʒC h r o m o s o r b W=2ʒ100;柱温:50ħ;汽化室温度:150ħ;检测室温度:150ħ;载气(氮气)流量:20m l/m i n㊂9.3试剂9.3.1苯,分析纯,无干扰杂质峰㊂9.3.2无水硫酸钠,分析纯,在200ħ干燥2h㊂9.3.3 O V-17,色谱固定相㊂9.3.4 C h r o m o s o r b W,色谱担体,60~80目㊂9.3.5标准溶液:于25m l容量瓶中加入10m l苯,精确称量后加1滴二硫化碳,再精确称量,加苯至刻度㊂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出二硫化碳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㊂置于4ħ冰箱内保存㊂临用前,用苯稀释成10.0μg/m l二硫化碳标准溶液㊂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9.4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9.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的两端,以200m 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㊂9.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的两端,以50m 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㊂9.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的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以50m 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㊂9.4.4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立即封闭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样品在4ħ冰箱内可保存7d㊂解吸后应尽快测定㊂9.5分析步骤9.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两段活性炭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5.0m l苯,振摇1m i n,解吸30m i n㊂供测定㊂若解吸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苯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9.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5只溶剂解吸瓶,分别加入0.0㊁0.50㊁1.0㊁2.0㊁3.0m l二硫化碳标准溶液,各加苯至5.0m l,配成0.0㊁1.0㊁2.0㊁4.0㊁6.0μg/m l二硫化碳标准系列㊂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各标准管取1.0μl进样,测量峰高或峰面积,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二硫化碳浓度(μg/m l)绘制标准曲线㊂9.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㊂测得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硫化碳浓度(μg/m l)㊂9.6计算9.6.1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㊂9.6.2按式(10)计算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浓度㊂01C =5(c 1+c 2)V o (10)……………………………………………………式中:C 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浓度,m g/m 3;5 解吸液的体积,m l ;c 1,c 2 测得前后段样品中二硫化碳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 /m l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㊂9.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9.7 说明9.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01μg /m l ;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 g /m 3(以采集3L 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01~6μg /m l ;相对标准偏差为0.8%~4.8%㊂9.7.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4.4%㊂100m g 活性炭的穿透容量>2.6m g ㊂本法的平均解吸效率为89%㊂9.7.3 本法也可以采用相应的毛细管色谱柱㊂9.7.4 硫化氢和硫代乙酸不干扰测定㊂10 六氟化硫和硫酰氟的直接进样 气相色谱法10.1 原理空气中的六氟化硫和硫酰氟用注射器采集,直接进样,六氟化硫经癸二酸异二辛酯柱分离,热导检测器检测;硫酰氟经聚三氟氯乙烯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㊂10.2 仪器10.2.1 注射器,100m l ,50m l ,1m l ㊂10.2.2 气相色谱仪仪器操作参考条件色谱柱1(用于六氟化硫):2mˑ4m m ,癸二酸异二辛酯ʒP o r a pa kQ=2ʒ100,与柱长1m 的6402硅胶柱串联㊂检测器:热导检测器㊂柱温:64ħ㊂汽化室温度:75ħ㊂检测室温度:75ħ㊂载气(氢气)流量:15m l /m i n㊂色谱柱2(用于硫酰氟):3mˑ4m m ,聚三氟氯乙烯蜡ʒ401有机担体=2ʒ100㊂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㊂柱温:60ħ㊂汽化室温度:180ħ㊂检测室温度:180ħ㊂载气(高纯氮)流量:50m l /m i n㊂10.3 试剂10.3.1 癸二酸异二辛酯和聚三氟氯乙烯蜡,色谱固定液㊂10.3.2 P o r a pa kQ 和401有机担体,色谱担体,60~80目㊂10.3.3 6402硅胶,80~100目㊂10.3.4 标准气㊂10.3.4.1 六氟化硫标准气:取一定量的六氟化硫(色谱纯,在20ħ时,1m l 六氟化硫气体为6.08m g)注入100m l注射器中,用清洁空气稀释至100m l,配成100μg/m l标准气㊂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气配制㊂10.3.4.2硫酰氟标准气:取一定量的硫酰氟纯气(在20ħ时,1m l硫酰氟为4.252m g),注入100m l注射器中,用清洁空气稀释至100m l,配成0.1μg/m l标准气㊂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气配制㊂10.4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10.4.1样品采集:在采样点,用空气样品抽洗100m l注射器3次,然后抽100m l空气样品,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器口,垂直放置,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10.4.2样品空白:注射器应在样品采集前,用氮气或清洁空气充满收集器带至现场,并随样品一起储存和运输㊂样品应当天尽快测定㊂10.5分析步骤10.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注射器放在测定标准系列的同样环境中,供测定㊂若样品气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清洁空气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10.5.2标准曲线的绘制:用清洁空气稀释标准气成0.0㊁3.0㊁6.0㊁10.0μg/m l六氟化硫的标准系列, 0.0㊁0.01㊁0.03㊁0.05μg/m l硫酰氟的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六氟化硫进样1.0m l,硫酰氟进样0.4m l,分别测定各标准管,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㊂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六氟化硫或硫酰氟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㊂10.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管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气和样品空白气,测得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六氟化硫或硫酰氟含量(μg)㊂10.6计算10.6.1按式(11)计算空气中六氟化硫或硫酰氟的浓度㊂……………………………………………………C=m Vˑ1000(11)式中:C 空气中六氟化硫或硫酰氟的浓度,m g/m3;m 测得的六氟化硫或硫酰氟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V 进样体积,m l㊂10.6.2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10.7说明本法的最低检出浓度:六氟化硫为1630m g/m3(以进样1m l计),硫酰氟为0.04m g/m3(以进样0.4m l计)㊂测定范围:六氟化硫为1630~10000m g/m3,硫酰氟为0.04~50m g/m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和1.1%㊂11氯化亚砜的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11.1原理空气中的氯化亚砜被四氯化碳吸收后,经氢氧化钠溶液提取,游离出氯离子,与硫氰酸汞作用置换出硫氰酸根,与铁离子作用生成红色,于460n m波长处比色定量㊂11.2仪器11.2.1多孔玻板吸收管㊂11.2.2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 i n㊂11.2.3具塞比色管,25m l㊂11.2.4分光光度计,460n m㊂11.3试剂。

HJ 1005-2018 环境空气 降水中阳离子(Na+、NH4+、K+、Mg2+、Ca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HJ 1005-2018 环境空气 降水中阳离子(Na+、NH4+、K+、Mg2+、Ca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1005-2018+、环境空气降水中阳离子(Na+、NH4K+、Mg2+、Ca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air——Determination of cations(Na+,NH4+,K+,Mg2+,Ca2+)Ambient airprecipitation——Ion chromatographyin precipitation(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8-12-26发布2019-06-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方法原理 (1)4干扰和消除 (1)5试剂和材料 (1)6仪器和设备 (3)7样品 (3)8分析步骤 (3)9结果计算与表示 (4)10精密度和准确度 (5)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12注意事项 (6)附录A(资料性附录)阳离子标准溶液色谱图 (7)附录B(资料性附录)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8)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降水中阳离子(Na+、NH4+、K+、Mg2+、Ca2+)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降水中阳离子(Na+、NH4+、K+、Mg2+、Ca2+)的离子色谱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验证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太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南昌市环境监测站、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湛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和重庆市沙坪坝区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18年12月26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9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K+、Mg2+、Ca2+)的环境空气降水中阳离子(Na+、NH4测定离子色谱法警告:实验中使用的硝酸、甲磺酸等化学试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试剂配制过程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时应按照要求佩戴防护器具,避免吸入呼吸道或接触皮肤和衣物。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2.1 被测对象(污染物项目)的环境危害
2.1.1 硫酸雾的基本理化性质 硫酸雾定义为大量密集的硫酸微粒在大气中弥漫,形成硫酸气溶胶。硫酸密度为
1.84g/m3,熔点 10.4℃,沸点 315-338℃。本标准所测定的硫酸雾为硫酸小液滴、三氧化硫 及颗粒物中可溶性硫酸盐。 2.1.2 硫酸雾的来源
2010 年 10 月,由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 定离子色谱法》(修订暂行方法)的开题论证会。论证委员会通过该标准的开题论证,并提 出应按照《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的要求开展实验、验证 和标准草案的编制工作,进一步筛选最佳实验条件、完善方法干扰和消除内容,补充完善质 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1.2.3 实验室内研究工作和组织 5 家实验室进行方法验证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2 2.1 被测对象(污染物项目)的环境危害 ........................................................................... 2 2.2 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 2 2.3 现行污染物分析方法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 4

氨基磺酸 硫酸 离子色谱 赛默飞

氨基磺酸 硫酸 离子色谱 赛默飞

氨基磺酸硫酸离子色谱赛默飞氨基磺酸(Amino Acid Sulfate)是一种常用的硫代前体,由氨基酸与硫酸反应制得。

其化学结构为R-NH2,其中R代表氨基酸的侧链。

氨基磺酸有很强的亲硫性,可用于制备各种含硫化合物,也可作为试剂用于有机合成和分析化学等领域。

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分析技术。

它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或其他离子交换材料作为固定相,通过调节流动相中的离子强度、pH值等条件,将混合物中的离子分离开来。

离子色谱广泛应用于环境分析、食品检测、医药化学等领域。

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是一家知名的科学仪器设备和试剂供应商,提供各种实验室仪器、耗材和化学试剂。

赛默飞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药化学、环境检测等领域,特别是在离子色谱和质谱等分析技术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和市场份额。

氨基磺酸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氨基磺酸硫酸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离子色谱分析中的阳离子分离柱的校准和调节。

离子色谱仪通过测量溶液中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

在使用离子色谱分析硫酸根离子或其他带负电荷的离子时,往往需要在流动相中添加适量的氨基磺酸硫酸盐来保持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并提高离子的保留和分离效果。

离子色谱仪通常由离子色谱柱、移液装置、在线混合器、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在离子色谱分析中,样品经过预处理后注入色谱柱,根据离子的亲硫性和交换能力,离子在固定相上发生吸附和解吸过程,实现离子的分离。

通过在线混合器和移液装置,可以控制流动相中氨基磺酸硫酸盐的浓度和pH值,以满足分析要求。

离子色谱柱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调节是影响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具体分析目的和样品特性进行优化。

赛默飞的离子色谱仪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稳定性好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离子分析需求。

该公司的离子色谱仪配备了先进的液相色谱技术和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各种离子化合物的快速、准确分析。

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氨、肼和乙醇胺

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氨、肼和乙醇胺

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氨、肼和乙醇胺王真;姜振邦;李仁勇【摘要】建立了抑制型离子色谱同时检测空气中氨、肼和乙醇胺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空气的安全性.空气中的氨、肼和乙醇胺经甲基磺酸(MSA)水溶液吸收后,用0.22 μm滤膜过滤,除去不溶颗粒.使用新型Ther-moFisher IonPac CS19羧酸型阳离子交换分析柱(250 mm×4 mm)和CG19保护柱(50 mm×4 mm),以淋洗液发生器产生的MSA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器,同时分离和检测铵、肼和乙醇胺.结果表明,铵、肼和乙醇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003、0.011和0.016mg/L,RSD为0.98%~1.6%.本方法操作简便,样品无需衍生化等复杂的前处理过程,在15 min内可完成对铵、肼和乙醇胺3种组分的分离测定,有效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期刊名称】《色谱》【年(卷),期】2016(034)010【总页数】4页(P972-975)【关键词】离子色谱;氨;肼;乙醇胺;空气【作者】王真;姜振邦;李仁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赛默飞世尔科技,北京100102;赛默飞世尔科技,北京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8氨、肼和乙醇胺是重要的化工工业原料和医药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塑料树脂、建筑材料、纺织工业和药物合成等领域。

氨为肼和乙醇胺等胺类物质的生产原料,肼和乙醇胺用于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和螯合树脂的改性。

氨广泛存在于空气中,自然界主要来源于细菌对生活废弃物的分解[1,2],氨在空气中的嗅觉阈值为37mg/m3(53 ppm)[3],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被列为环境污染监测物之一;乙醇胺对皮肤有腐蚀作用,长期接触可出现色素沉积、溃疡、皮炎、湿疹等症状[4];肼又称联氨,被列为三级中等毒性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可分解成氨,有动物实验表明,其对皮肤、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具有较强毒性,并疑似具有致癌性[5]。

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离子色谱测定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离子色谱测定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离子色谱测定法摘要:工作场所的空气中如果出现甲醛污染问题,会严重的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离子色谱测定法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希望可以保证工作场所环境的健康性。

离子色谱测定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在测定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量比较少,不会对工作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关键字:工作场所;空气;甲醛;离子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可能会引起各类疾病,严重时还会引发癌症。

很多公司在室内装修时,比较在意美观性,为了提升办公室的品质,对装饰材料应用比较多,这也是工作场所空气甲醛超标的原因之一。

很多装饰材料中都含有甲醛,在装修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室内空间的安全性,可以利用离子色谱测定法对空气中的甲醛含量进行检测,只有保证甲醛含量不超标,才能办公场所才能投入使用。

一、甲醛的特性甲醛是装修材料中比较常见物质,其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都比较活泼,甲醛与水分子结合后,会以氢键的形式连接在一起,甲醛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高,可以以任意的比例与水结合,并且,甲醛很容易附着在空气中。

甲醛无色,混进空气中不易被发现,但是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

甲醛在有机溶剂中也有着良好的溶解度,其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与氧气反应后,会产生酸、酮等物质,甲醛还具有还原性的特征,在装修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含甲醛比较高的装修材料,在装修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甲醛的检测工作。

离子色谱法是一种有效的甲醛测定方法,其操作比较简单,比较适合应用在工作场所的空气中甲醛含量检测中。

二、离子色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1、测定前的准备DX-80离子色谱仪,IonPacAS23柱;保护柱:AG23柱;抑制器:ASRS300-4mm自动再生抑制器;流速:1.Oml/min;进样量为10μ,L;淋洗液:4.5mMN2Co3和0.8mMNaHCo3混合溶液。

工作场所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离子色谱法

工作场所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离子色谱法

工作场所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离子色谱法
工作场所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离子色谱法
孟成名; 孟正丽; 秦文华; 余善法
【期刊名称】《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年(卷),期】2019(037)012
【摘要】目的改进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的采样分析检测方法.方法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氮氧化物,以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吸收采集,离子色谱分析(色谱柱AS 23,柱温30℃).结果NO2-在0~90.0μg/ml(二氧化氮在0~120.0 mg/m3)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5,方法检出限为0.16 μg/ml,采样体积以7.5 L计算,本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0.11 mg/m3.结论该方法精密度和灵敏度较高,样品不需要前处理直接进样,本方法在一般实验室易于推广使用,能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总页数】4页(932-935)
【关键词】色谱法;离子; 工作场所; 空气; 氮氧化物
【作者】孟成名; 孟正丽; 秦文华; 余善法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461000 许昌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空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含量测定及大气污染成因解析[J], 杨春亮
2.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J], 邓海荣
3.工作场所空气中12种有机物的同时测定 [J], 钟伟燕; 王小思; 付斌; 李行方; 邵鹏。

雾霾空气颗粒物成分中铵离子的离子色谱测定法

雾霾空气颗粒物成分中铵离子的离子色谱测定法

雾霾空气颗粒物成分中铵离子的离子色谱测定法
铵离子是世界各地大气中的重要成分,特别是在雾霾空气中。

它的分布和浓度变化受到污染源的影响,因此,准确了解其分布范围对污染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铵离子的测定常用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仪是现代分析化学常用的仪器,它可以检测多种不同类型的离子,包括铵离子。

在测定铵离子的过程中,首先将空气中的空气样品和颗粒物成分通过过滤器分离,然后再水解进行分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其他离子对铵离子的杂质干扰。

接下来,将分离的样品通过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

离子色谱器采用了特殊的检测原理,根据离子的大小、电荷和特性,利用特定的介质,将离子拆分和分离成相同类型的离子。

最后,将离子信号读取到计算机中,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离子信号进行定量分析,求出离子含量。

离子色谱测定铵离子已被广泛用于雾霾空气颗粒物成分中铵离子的定量分析,它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量程宽等优势,准确有效地检测铵离子,为空气污染特性的评估和污染源追踪提供了依据。

氨基磺酸铵滴定铵根离子

氨基磺酸铵滴定铵根离子

氨基磺酸铵滴定铵根离子氨基磺酸铵滴定铵根离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

该方法通过滴定的方式,可以准确测定样品中铵根离子的含量。

这项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等领域。

滴定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试剂的溶液与待测物反应的数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对于滴定铵根离子,常用的试剂是氨基磺酸铵(NH4C2H3O2)。

该试剂是一种白色晶体,可溶于水,具有一定的碱性。

滴定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使其与试剂反应。

在滴定过程中,试剂的溶液逐滴加入待测物中,并不断搅拌,直到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或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为止。

这时,可以根据试剂的用量,计算出样品中铵根离子的含量。

滴定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但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需要准确称取试剂,并稀释至适当的浓度。

其次,需要注意滴定过程中的温度和pH值的控制,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另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使其能够与待测物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滴定铵根离子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铵根离子是一种常见的阳离子,在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和迁移方式与土壤、水体等相关。

通过滴定法可以对土壤、水体等样品中的铵根离子含量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滴定铵根离子的方法还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中。

铵根离子在许多生物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蛋白质合成和氨基酸代谢等。

通过滴定铵根离子的方法,可以对生物样品中的铵根离子含量进行测定,从而了解生物体的代谢状况和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氨基磺酸铵滴定铵根离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特点。

该方法在环境监测、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这一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可以进一步深化对铵根离子的认识,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化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离子色谱法测定博物馆室内空气中氨的含量

离子色谱法测定博物馆室内空气中氨的含量

离子色谱法测定博物馆室内空气中氨的含量李静;施超欧;应叶;解玉林;徐方圆;吴来明【摘要】对比了Dionex IonPac CS12A和IonPac CS16两种阳离子色谱柱的分离特性,通过优化色谱条件,使两种色谱柱分别适用于被动法和主动法空气采样分析.根据铵为弱碱性阳离子发生不完全电离的特点,提出了离子色谱法测定博物馆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方法.绘制了低浓度和高浓度两条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50 mg·L~(-1)和0.50~5.00 mg·L~(-1),被动法采样法得氨的检出限(3S/N)为0.9 μg·L~(-1),回收率在97.2%~105.7%之间;主动法采样法得氨的检出限(3S/N)为1.6μg·L~(-1),回收率在102.8%~104.7%之间.【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0(046)001【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离子色谱法;室内空气;氨;博物馆【作者】李静;施超欧;应叶;解玉林;徐方圆;吴来明【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200237;国家文物局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上海,200030;国家文物局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上海,200030;国家文物局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舒适性、美观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装饰材料品种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1]。

博物馆中的文物放置在展柜和库房中,处于长期封闭状态,使得污染物不断富集,且长久伴随文物,危害严重[2]。

氨是博物馆室内环境中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材料[3],展厅中参观者数量过多也会造成人群性污染[4]。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乙胺、三乙胺和乙二胺的含量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乙胺、三乙胺和乙二胺的含量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乙胺、三乙胺和乙二胺的含量刘晙玭;杨莉;王敏;江金凤【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24(60)4【摘要】提出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乙胺、三乙胺和乙二胺含量的方法。

使用碱性硅胶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样品,以10.0 mL 0.01 mol·L^(-1)硫酸溶液超声解吸20 min,经0.22μm水相针式过滤器过滤,滤液注入离子色谱仪。

以IonPac CS17阳离子分析柱为固定相,以10 mmol·L^(-1)甲磺酸溶液为淋洗液分离3种目标物,采用电导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

结果表明:二乙胺、三乙胺和乙二胺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9.1~114.4 mg·L^(-1),15.8~94.6 mg·L^(-1)和2.7~16.3 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 s)分别为0.012,0.018,0.017 mg·L^(-1);按照标准加入法对空白碱性硅胶管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8.4%~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4.0%;方法用于某化工企业的5份空气样品分析,其中二乙胺、三乙胺均未检出,乙二胺的质量浓度为0.47~1.78 mg·m^(-3)。

【总页数】4页(P414-417)【作者】刘晙玭;杨莉;王敏;江金凤【作者单位】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R122.1【相关文献】1.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三乙胺和6种阳离子2.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乙二胺的含量3.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乙胺丁醇片中盐酸乙胺丁醇含量4.硅胶管吸附-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的一乙胺、二乙胺及三乙胺含量5.离子色谱法检测阿莫西林钠中二乙胺和三乙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虫堡筮垫里生墼些堑墨查!Q!Q堡!旦星垫鲞笙!塑蔓垡!』!鲤丛zgQ!!业婴!!堡垒垫!Q:∑型:垫:堕!:!工作场所空气中氨基磺酸铵的离子色谱测定法关维俊白玉萍徐国卉庞淑兰陈刚·监测与检验技术·【摘要】目的建立T作场所空气中氨基磺酸铵的检测方法。

方法样品用混合纤维滤膜采集,用水洗脱,离子色谱检测磺酸根离子。

通过测试疗法的线性范围、检}l{限、精密度、准确度、洗脱效率和样品稳定性来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

结果该厅法的线性范嗣0.Ol~0.2mg/ml,相关系数r--0.9998;检I叶{限2.25Ixs/ml,最低检出浓度为0.75mg/m1;半均相对标准偏差3.95%,平均回收率99.1%。

洗脱效率98.2%。

结论该标准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回收率、洗脱效率及样品稳定性能够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的研制规范”要求,能准确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氨基磺酸铵的含量。

【关键词】磺酸类;色谱法,离子交换;工作场所氨基磺酸铵可用作非选择性除草剂、电镀液、合成N20等。

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细小颗粒状悬浮在窄气中。

动物实验证实,氨基磺酸铵属于低毒物质,我闰已将其列入工作场所有害凶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同家U生标准,时间加权容许浓度(PC.TWA)为6mg/m3,短时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为15mg/m,。

目前,采集生产环境空气中氨基磺酸铵丰要用低流量空气收集器,混合纤维滤膜或微孑L滤膜进行采集。

检测方法主要有亚硝酸钠比色法定馈氨基磺酸、Nessler’s法定量氨离子、离子色潜法检测氨基磺酸根,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颁布的标准方法为离子色谱法检测氨基磺酸根。

根据我1日丁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研制规范要求,我们参照该方法提供的分析条件,使用离子色谱仪对该方法的检ff{限、线性关系及范嗣、精密度和准确度、样品稳定性等方匝i进行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空气中氨基磺酸铵用混合纤维滤膜或微孔滤膜进行采集,用水洗脱后,经阴离子色谱柱分离,用离子色谱检测定量。

1.仪器:DIONEX犁离子色谱仪(美国戴安公司),AKFC.92A型粉尘采样器、KQ.250型超声波清洗器、微量移液器、混合纤维滤膜(直径37mm、孔径0.8mm),孑L径0.45p,m的一次性滤器等。

2.试剂:氨基磺酸铵标准对照品(纯度99%)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

试验用水为纯水器制纯水。

3.采样:(1)长时间采样(实验室模拟):将采样夹安装在采样器上,采样器垂直放在1.5m高度,避免阳光直射。

以2.0L/min的流量连续采集8h(960L)。

注意观察流量变化。

(2)短时问采样:采样方法同长时间采样,以5.0L/min的流量采集15rain(75L)。

采样结束后将滤膜折叠(采样面朝罩),用干净的镊子夹取滤膜放入具寒比色管中。

带回实验窒分析。

(3)个体采样:连接个体空气收集器与采样头,将采样DO!:10.3760h‘maj.issn.1001—9391.2010.02.020作者单位:063000唐IJI,华北煤炭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头夹在工人的农领上,采样器垂直放在丁人的呼吸带高度,避免阳光直射。

以2.0L/min的流速连续采集8h(960L)。

注意观察流量变化。

4.分析步骤:(1)样品前处理:取采样后的滤膜置于25IIIl干净的具塞玻璃试管中,加去离子水定容至25ml,盖紧管塞。

置超声清洗器中超声振荡20min。

用注射器吸取洗脱液通过0.45斗m的滤膜,除去样品中的颗粒物质。

(2)标准曲线的绘制:氨基磺酸铵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氨基磺酸铵标准品650mg。

加水定容至25IIll,浓度为650ms/25ml(26mg/m1)。

分别吸取标准储备液(26mg/m1)25、50、75、100、125、150斗I,分别加水定容至25IIll,其浓度分别为650、1300、1950、2600、3250、3900斗S/25ml。

分析条件:色谱柱:ASRS250mmx4mm阴离子柱;EG40淋洗液发生器(氢氧化钾),H:O=20:l;流速:1.0ml/min;EDSO电化学检测器;自动进样,进样量25“l。

保留时间为3.5min。

取上述标准系列3IIIl左右置于自动进样瓶内,重复进样3次,以保留时间定性,以3次测定值的峰面积均值与对应的氨基磺酸铵的浓度计算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

回归方程为P=0.025X-0.1031,相关系数为0.9998。

5.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置于25III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纯水定容至25rIll,置超声清洗器中,振荡20min。

取洗脱液按标准曲线绘制方法进行操作。

将峰面积代入回归方程(或查标准曲线)得样品中氨基磺酸铵的浓度。

6.计算:按下式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Vo=V。

器×击式中:V广标准采样体积(L);V。

——在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L);£——采样点温度(℃);P——采样点的大气压力(kPa)。

按下式计算空气中氨基磺酸铵的浓度:C2yc。

式中:C一夺气中氨基磺酸铵的浓度(ms/m,);c一测得洗脱液中氨基磺酸铵的浓度(tLs/m1);y旷一标准采样体积(L)。

史堡羞垫!!尘婴些塑盘查!Q!Q笙!旦筮垫鲞笙兰塑垦!也』!型望埋堕!:业望竖!垫!Q!!生垫:型!:!由标准曲线浓度与峰高的对应值求出分析物的浓度,用斗g/25ml表示。

不需要进行体积换算,因为被分析物与标准溶液的体积是一致的。

二、结果与讨论1.色谱条件的选择:原方法使用的仪器配有电导检测器和100Ixl环形进样器(‰p)的离子色谱仪。

阴离子预分离柱:直径3mmx150mm,用弱阴离子交换树脂装柱(Dionex);阴离子分离柱:直径3mmx500mm,用弱阴离子交换树脂装柱(Dionex);阴离子抑制柱:直径6mmx250mm,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装柱(Dionexo流动相为0.003mol/LNaHCOJ0.0024mol/LNa2C03,流速为2.3mi/min。

我们使用美国Dionex公司的DX-600型离子色谱仪。

采用EC,40淋洗液发生器,利用只加水技术,以在线方式将去离子水转变成为高纯度的淋洗液,可更换的EluGen瓶可以产生用于阴离子分析的氢氧化钾和用于阳离子分析的甲磺酸。

提高了保留时间的稳定性和分离效果。

2.线性范围的测试:分别吸取标准储备液(26mgCm_1)25、50、75、100、125、150,175、200Ixl,分别加水定容至25ml,其浓度分别为650、1300、1950、2600、3250、3900、4550、52000.g/25ml。

以标准曲线的f:下弯曲点之间的直线部分确定为线性范围。

该方法的测定范围为650~5200斗g/25ml(5200斗g/25IIll浓度以上没有做)。

3.检出限的测试:连续测定lO次空白水溶液。

其蜂面积均值为0.013I.tS·rain。

检出限为2.25“g,“,最低检出浓度(以75L空气体积计)为0.75mrc'm3。

4.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测试:lO份采样后滤膜,按样品测定方法进行洗脱,合并洗脱液定容至500ml,测定样晶含量,将洗脱液分为18份,分别加入标准储备液25、50、100斗l,平行样6份。

分别在1、2、3d测定,计算其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o由表1可见,RSD为1.26%~5.94%,平均3.9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6%~103.2%,平均99.1%。

表1精密度和准确度测试结果(0./25m1)天数(d)本底浓度加人浓度检出浓度(互盐)相对标准偏差(%)回收率(%)1255.洗脱效率的测试:10份李白滤膜分别加入26mg/mi的标准溶液25、50、100“l(浓度650、1300、2600o.g/25m1).自然干燥,放置过夜,洗脱并测得每份滤料的待测物量,计算其加标回收率及RSD。

结果洗脱效率平均为98.2%。

RSD为3.08%。

6.样品稳定性的测试:加标后的滤膜分别在室温、4℃冰箱密封放置,于当天及第5、7、14天测定,计算其加标同收率及RSD,见表2、表3。

表3结果表明,样晶在室温下放置,采样后的滤膜应尽快分析,在室温下最多可保存5d;4℃冰箱放置第14天下降率为4.8%,说明样品在4℃冰箱放置至少可保存14d。

表2室温放置样品稳定性的测试结果(n=6,pg/25m1)表34℃冰箱放置样品稳定性测试结果(n=6,斗g/25m1)7.干扰试验:人为加入水中常见的离子F一、CI一、S042一,观察加入离子与被测离子出峰时间及分离情况。

与磺酸根离子保留时间相近的离子为FL,其保留时间为3.08min。

与磺酸根离子可以完伞分离,不干扰测定结果,见图l。

-o.35.010.015.0时间(rnin)l:F-;2:SO州Hf;3:C1一图1磺酸根离子的色谱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H慧芳老师及科室其他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志谢)(收稿H期:2009—01—20)(本文编辑:杨德一)工作场所空气中氨基磺酸铵的离子色谱测定法作者:关维俊, 白玉萍, 徐国卉, 庞淑兰, 陈刚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唐山,063000刊名: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年,卷(期):2010,28(2)被引用次数:0次1.期刊论文李意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对两种新型苯磺酸类染料中间体的研究-分析试验室2004,23(8)用Zorbax SB C18柱对2-氨基-4-氯-5-甲基苯磺酸和4-氨基-5-甲氧基-2-甲基苯磺酸两种新型染料中间体进行了反相离子对色谱法的研究.以甲醇和2 mmol/L四丁基溴化铵,5 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15 nm.可在15 min内对这两种染料中间体分别进行杂质检测和纯度分析.线性范围均为0.2~2.0 μg,回归方程分别为Y=648.3+71.2ρ, r=0.9995; Y=177.3+65.0ρ, r=0.9994.该方法可用于对这两种染料中间体产品质量的监控及产品真伪的辨别.2.外文期刊Corrie Weisensee Enhanc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Sulfonic Acids using Anion-ExchangeChromatography with Post-Column Derivatization and Spectrometric Detection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cysteic acid, homocysteic acid, and taurine in aqueous solution is essential in many analyses of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se sulfonic acids are difficult to be separated and determined using reversed phase chromatography and cat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n this research, an accurate and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for the three sulfonic acids has been achieved using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post-column derivatization and spectrometric detection. This technique has outperformed the technique using suppressed conductivity detection. It has enormously enhanced the accuracy, detection limit, sensitivity, and linearity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se three sulfonic acids. This technique has demonstrated to be excellent for simultaneously determining cysteic acid, homocysteic acid, and taurine.3.外文期刊Auger.J Fast narrow-bore HPLC-DAD analysis of biologically active thiosulfinates obtainedwithout solvent from wild Allium species.4.外文期刊Raaschou-Nielsen.O Perfluorooctanoate and perfluorooctanesulfonate plasma levels and riskof cancer in the general Danish population.Perfluorooctanoate and perfluorooctanesulfonate are used in many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have been widely detected in human blood. Both chemicals are associated with tumor development in animal studies, but data on carcinogenic potential in humans are sparse.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of perfluorooctanoate and perfluorooctanesulfonate and cancer risk within a prospective Danish cohort of participants with no previous cancer diagnosis at enrollment. From enrollment, between December 1, 1993, and May 31, 1997, and through July 1, 2006, we identified 713 participa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332 with bladder cancer, 128 with pancreatic cancer, and 67 with liver cancer in the entire cohort and we selected a comparison subcohort of 772.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perfluorooctanoate and perfluorooctanesulfonate were measured in each participant by use of 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We found no clear differences in incidence rate ratios for these cancers in relation to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perfluorooctanoate or perfluorooctanesulfonate. A 30%-40% increase in risk estimates for prostate cancer was observed for the three upper quartiles of perfluorooctanesulfonate concent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lowestquartile (eg, for the lowest vs the fourth quartile, incidence rate ratio = 1.3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 0.99 to 1.93).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perfluorooctanoate and perfluorooctanesulfonate in the general Danish population appear not to be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prostate, bladder, pancreatic, or liver cancer.5.学位论文张凌强力霉素生产废水处理与资源化研究2006强力霉素药品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抗生素药物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