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取自于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4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实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机械运动、位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这个节的学习是对前面内容的使用。教材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明确使用矢量描述位置变化的方法,然后将其与时间变化量的比值定义为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本节课强调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对后面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概念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建立好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对后面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圆周运动以及对力学和电磁学都有很好的协助。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转化的阶段,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对于“速度”已有初步的学习,但对“速度”的严格定义显然没有概念;且高中物理中所说的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被严格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要达到理解并不容易。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使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让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度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协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物理课程标准,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及单位;
(2)知道瞬时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3)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能在生活中准确使用速度和速率;
(4)能在具体问题中准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利用速度公式实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取极限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体验速度的意义,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探究、交流,体会物理学的乐趣、思考及合作交流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比值法定义速度概念的建立以及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以及利用速度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观察比较,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后归纳总结出概念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复习位移、初中定义速度的概念直接引出课题,同时指出路程不能确切地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和运动方向,这样定义的速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物体运动中位置变化的快慢。怎样才能准确地定义速度呢?
2、平均速度概念的建立
(1)首先在多媒体投影展示:自行车、摩托车运动的情景、百米赛跑运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物体的运动现象,并让学生比较其运动的快慢,并追问学生是如何比较的,依据是什么?
(2)实验: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按照老师的指令走路,第一次时间相同位移不同,第二回位移相同时间不同。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总结,得出两种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思路,即:当时间相同时位移大的快,位移相同时,时间小的快。
教师进一步提问:当位移和时间都不同时,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例如:小明跑完百米用13.5秒和自行车在30分钟内行驶8千米,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
学生总结:求出两次运动中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比较大小
从具体的生活场景出发,让学生实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使学生隐约体会快慢的感觉,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思考,得出比较快慢的方法。
教师总结: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表达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并要求学生利用速度公式计算两者的平均速度,比较大小。小组派代表上黑板板演,最后教师总结并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格式、单位等问题。
然后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对“讨论与交流一”栏目中的问题处理,再次出现以坐标系中研究位置坐标和坐标的变化,这时能够由直线运动过渡到曲线运动,降低难度,使学生理解到正负值与方向关系的问题。
3、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师设疑:小明跑完百米用13.5S,平均速度是7.4m/s ;自行车在30分钟内行驶8千米,平均速度是4.4m/s ;能不能说明它们任意某一时刻的速度都是不变?(不能)平均速度仅仅粗略地反映了
物体在经历某段位移时的运动快慢和方向,不能反映任意时刻的快慢和方向。那么,如何才能描述物体在任意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呢?从而过渡到瞬时速度的教学。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讨论与交流二”栏目中的问题,并回答问题:图中哪一段曲线轨迹上的平均速度能较精确地反映物体经过A点时瞬间的速度?(AB)还能得出更准确的数值吗?(点B无限接近点A)
教师总结:前后无穷短时间,这是极限的思维方法,从而引入瞬时速度概念、物理意义、矢量性、方向(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小组派代表回答:(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瞬时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即瞬时速度大的物体,其平均速度不一定大;(2)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是不同的,速度的平均值并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3)当位移充足小或时间充足短时,能够认为瞬时速度就等于平均速度;(4)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学生完成练习:判断下列事例哪些描述平均速度,哪些描述瞬时速度。
(1)刘翔以9.4m/s的速度冲过终点;瞬(2)经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0km/s;平(3)子弹以800m/s的速度击中目标;瞬(4)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s;平
4、速率概念的建立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汽车、磁悬浮列车、飞机等工具的速度,并让学习观察汽车上的车速里程表,能显示汽车行驶中任意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从而引入速率的概念、是标量。
5、巩固提升、联系生活
在高速度公路上一位司机被交警拦住,理由是超速,该公路限速是100公里/小时,司机觉得冤枉,他说我从开始上高速到现在30分钟走了40公里按速度公式算是80公里/小时,没有超速啊。是交警弄错了吗?
学生分析:不是。司机认为平均速度没有超速,但高速公路限速是瞬时速度。
老师问:为什么要算瞬时速度?
学生分析:因为事故往往发生在某时刻或某位置,所以应用瞬时速度。
七、作业:完成课后练习1、2、4 。
八、板书设计:物体运动的速度
1、平均速度——矢量
(1)意义:粗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方向的物理量
(2)概念: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3)公式:v = s/t
(4)单位:m/s 、 km/h (1m/s = 3.6km/h)
(5)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