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专项练习第十二节 两极地区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两极地区试题

高考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两极地区试题

高考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两极地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3题。

1.关于泰山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该地气候特点为酷寒、干燥、烈风②该地常年盛行东南风③该地全年降水丰富④该地生物物种单一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下列对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 B.昆仑站气压最高C.长城站降雪量最大 D.泰山站年日照时数最长3.关于南极洲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B.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C.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D.自然环境原始,动植物种类繁多自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

其中昆仑站和泰山站为度夏科考站,且设计寿命仅10年和15年。

2018年1月我国在南极的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165°E,76°S)上正式开建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下图)。

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 000余种,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遍布。

据此完成4—6题。

4.昆仑站和泰山站两科考站设计寿命较短的直接原因是A.内陆地区不便船舶进入B.内陆雪层不断积累C.内陆地区常年风力强劲D.纬度太高,气候太冷5.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A.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船舶航行B.地表多碎石,利于建筑施工C.罗斯海海域宽阔,气候较暖和D.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6.恩克斯堡岛上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岩石崩解破碎明显B.冰川融化,流水侵蚀作用强C.基岩裸露,冻融、风化作用强D.岩石裸露,风力侵蚀作用强由于北极冰加速消融,北极不再寂静。

下图为挪威探险家Ousland为见证北极冰消融于2010年6月23日到9月23日的航线。

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Ousland在此次航行中的叙述,可信的是A.大部分行程是顺风航行B.看到漂浮海冰上的北极熊同伴相残C.从甲到乙的探险途中遇到了大量浮冰威胁D.沿途不断遇到大型运矿船8.北极不再寂静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大规模融化使海底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B.北极航线的开辟,海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C.世界各国为争夺海洋资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D.北极考察等活动急剧增多,打破了原生态的平静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考点14两极地区-区域地理专项练习(原卷版)

考点14两极地区-区域地理专项练习(原卷版)

考点14 两极地区一、单选题派恩岛冰川位于南极洲,冰川前缘延伸至海洋。

冰川崩解事件是造成该冰川后退的主要原因。

图为1988——2020年该冰川的前缘线距陆地上人为确定的参考线的距离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研人员完成冰川前缘线的变化研究,需要借助哪些地理信息技术()①GPS②GIS③GPRS④RS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近年来,派恩岛冰川崩解事件异常主要表现为()A.规模扩大B.规模缩小C.周期增加D.周期减小3.造成派恩岛冰川崩解事件的直接原因为()A.太阳黑子活动B.臭氧空洞扩大C.温室气体排放D.海水异常增温随着北极冰层不断融化,俄罗斯北冰洋航线(下图)的开通逐渐从梦想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公司开始着眼于这条航道的商业价值。

该航线沿途港口发展潜力和开发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

但是,航线上的冰山、狂风、大雾等自然因素对航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从地理位置、经济腹地、自然条件、运营状况等方面评估以下港口发展潜力最大的是()A.配韦克B.季克西C.迪克森D.摩尔曼斯克5.海雾问题最严重的航段是()A.I段B.II段C.III段D.IV段6.关于北极航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一年中海冰范围最小的是7月份B.船舶的单位距离能耗低C.与传统航线相比,航行方向多变D.航行速度较快格莱斯村位于加拿大北部海岛,是人类最北端的居住区,距北极点约1160km。

年均气温-16.5℃,最低气温-65℃。

1953年,为巩固国防,加拿大政府承诺为8户因纽特人在格莱斯村建设永久住房和提供燃料。

目前,格莱斯村旅游业有所发展,但政府的承诺仍未兑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加拿大政府的承诺仍未兑现的直接原因是()A.自然环境恶劣B.投入大、成本高C.技术难度较大D.海上交通不便8.格莱斯村现代旅游业有所发展,但居民的生存状况未有明显改变,主要是为了()A.防止来此游客多B.提高旅游接待能力C.增大旅游吸引力D.降低旅游环境污染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在难言岛正式开工建设.该岛东临特拉诺瓦湾,西侧高原广布,冷空气活动频繁,罗斯海新站西风强劲。

忻州市田家炳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 3.12 两极地区 课时练 含答案

忻州市田家炳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 3.12 两极地区 课时练 含答案

第三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十二节两极地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1~3题.1.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A。

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2.我国的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比较,正确的是()A。

黄河站的自转线速度最大B.长城站的极昼极夜时间最短C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中山站D.地球公转较慢时,中山站白昼最长3.如图所示由长城站到中山站的方向为()A。

先西南后西北B。

先东南后东北 C.向西南D。

先西北后西南4.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A.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B。

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C.特有的鸟类是企鹅D.每年的7月到9月是暖季5.和北冰洋相比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 )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太阳高度大于南极洲,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洲②南极洲是世界地势最高的大洲,北冰洋几乎全部是海洋,海拔低③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④北冰洋对阳光的反射低于南极洲,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A.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 D.①③④6.南极洲与哪个洲之间的距离最近()A。

非洲B。

大洋洲 C.南美洲 D.亚洲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80°25′S,77°06′E)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读下图,完成7~8题。

7.在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A.纬度高,气温低 B.全天候,观测广C。

极夜期长,空气稀薄 D.极昼期长,海拔较高8.据图和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昆仑站在长城站的西南方向B。

此时昆仑站可见美丽的极光C。

三个科考站的地球自转速度相同D。

中山站至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 200千米9.当北京处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时,在南极大陆我们能看到()A。

极昼现象B。

极夜现象 C.极光现象D。

太阳直射现象10.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2020天津高中地理高二年级世界地理部分复习题之大洋洲、两极地区

2020天津高中地理高二年级世界地理部分复习题之大洋洲、两极地区

大洋洲(澳大利亚)、两极地区一、大洋洲(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经纬度、地形特点、气候与植被----《区域地理》105页澳大利亚的现代混合农业(农业区位因素、混合农业优势、面临的问题)----《区域地理》108页二、两极地区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1.两极地区地理特征的比较范围海陆状况气候状况代表动物自然资源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北极地区66°34′N(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中间:北冰洋周围: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气温、降水量比南极高,风速远不及南极北极熊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南极地区66°34′S(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中间:南极大陆周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酷寒干燥、烈风企鹅矿产、固体淡水资源、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极地科考目的原始的自然环境为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我国的科考站南极:长城站(1985)、中山站(1989)、昆仑站(2009)和泰山站(2014年)。

北极:黄河站(2004)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南极条约》2.南极洲比北冰洋地区更寒冷的原因(1)海水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陆地冷热变化剧烈;(2)南极洲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扩大了冷空气覆盖范围,北冰洋地区则周高中低,风力较小;(3)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掉;(4)北冰洋地区地势低,覆冰较少,受到阳光辐射较多,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些;(5)一年中南极点极昼的天数比北极点极昼的天数更短。

大洋洲(澳大利亚)一、单项选择题读“澳大利亚西部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导致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为( )A.地形B.太阳辐射 C.洋流 D.海陆分布2.乙地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为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A.北海道渔场B.北海渔场 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3.甲、乙、丙三地陆地自然带依次是( )A.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读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简图,回答4—6题。

高中区域地理第十二节两极地区3_29

高中区域地理第十二节两极地区3_29

C
(09辽宁)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 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 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3-5 题。
5.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年降雪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昆仑站
位置: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附近 约80°S,77°E 建成时间:2009年1月27日
☆我国黄河站、中山站和长城站哪个有极昼极夜 现象?哪个最长? 我国黄河站和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其中黄河站最长,
因为,黄河站的纬度位置比中山站纬度位置要高 在极圈以内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 又因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慢,所 需的时间比冬半年长,所以同纬度地区北极圈以 内极昼的时间也要长些。
D
昆仑站海拔(4093米)远高于中山站(100米)
南、北极气温对比
40
人体体温(37℃) 水的冰点(0℃) 北极地区平均气温(-18℃) 南极地区平均气温(-50℃) 北极地区最低气温(-71℃) 南极地区最低气温(-89.2℃)
20
0 -20 -40 -60 -80
其它:北极地区的降水普遍比南极地区 高得多(100—250mm);风速远不及南极。
两极地区
一、 地理 位置 及组 成
2、范围:
完成P64 读图题
重要的战略位置: 北冰 洋上空是 连接北美 北部、亚 洲北部和 欧洲北部 最短的空 中走廊。
2、地貌: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体,多数地区冰雪
覆盖,浮冰广布。北极点附近是常年不化 的冰盖,永久性积雪(冰川)主要分布在 格陵兰岛的内部。 3、气候: 北极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 暖而短促,气候严寒,干燥。有极昼、极 夜和极光现象。北极大部分地区是极地苔 原气候。格陵兰岛是极地冰原气候。

山西省忻州市田家炳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3.12两极地区课时练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忻州市田家炳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3.12两极地区课时练Word版含答案

第三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十二节两极地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1~3题。

1.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2.我国的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比较,正确的是()A.黄河站的自转线速度最大B.长城站的极昼极夜时间最短C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中山站D.地球公转较慢时,中山站白昼最长3.如图所示由长城站到中山站的方向为()A.先西南后西北B.先东南后东北C.向西南D.先西北后西南4.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A.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B.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C.特有的鸟类是企鹅D.每年的7月到9月是暖季5.和北冰洋相比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太阳高度大于南极洲,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洲②南极洲是世界地势最高的大洲,北冰洋几乎全部是海洋,海拔低③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④北冰洋对阳光的反射低于南极洲,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南极洲与哪个洲之间的距离最近()A.非洲B.大洋洲C.南美洲D.亚洲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80°25′S,77°06′E)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读下图,完成7~8题。

7.在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A.纬度高,气温低B.全天候,观测广C.极夜期长,空气稀薄D.极昼期长,海拔较高8.据图和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昆仑站在长城站的西南方向B.此时昆仑站可见美丽的极光C.三个科考站的地球自转速度相同D.中山站至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 200千米9.当北京处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时,在南极大陆我们能看到()A.极昼现象B.极夜现象C.极光现象D.太阳直射现象10.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B.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没有遭到任何破坏C.企鹅是南极地区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D.我国在两极地区都建有科学考察站二、综合题:(共40分)11.读极地地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A是海峡。

练习15 两极地区-2024年高考区域地理总复习(全国通用)

练习15 两极地区-2024年高考区域地理总复习(全国通用)

练习15 两极地区-2024年高考区域地理总复习(全国通用)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夏威夷高压强盛B.②地沿岸洋流增温增湿C.此时①地吹西北风D.③地气流比②地气流降温显著2.图示时期一艘轮船从②地航行到①地,该船()A.一路逆风逆水B.沿途不可能遭遇海雾C.若沿较短航线航行不受海冰影响D.航行中多受阴雨天气的影响3.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出现极昼现象B.近年来海冰面积不断扩大C.海运北极航线日益繁忙D.比南极地区更寒冷2021年11月5日,我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科考队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展大气成分、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于2022年4月26日返回国内。

如图示意我国已建成的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位置。

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②③海域对应的大洋依次是()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5.南极科学考察队员们在科考过程中遇到的危险有()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④随时会遭受熊的袭击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南极大陆周边山前地带是世界陨石主要的富集区,全球有采集记录的陨石69230块,其中43723块陨石发现于南极,并且大多保存完好。

下图为南极陨石富集过程示意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山脚处陨石高度富集的原因是()A.陨石落下后,受地球引力影响大量落入该地B.南极大陆寒冷干燥,风化作用强,陨石易裸露C.夹在冰川中的陨石随着冰川流动,在低处富集D.南极洲内部板块运动频繁,陨石不断汇入该地7.南极陨石科考价值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臭氧层薄,坠落的陨石多B.环境洁净,对陨石污染小C.全球变暖,陨石的风化作用减弱D.冰雪覆盖,外部有良好的保护层中国于1985年和1989年在南极分别建成了长城气象站和中山气象站,两站分别位于南极半岛和东南极大陆。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两极地区》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两极地区》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两极地区》含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在冰盖坡度较大的地区,由于冰盖表面辐射冷却快,使得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面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

下降风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1~3题。

1. 图中我国四所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显著的是中山站,其原因是该地A. 海陆差异显著B. 坡度陡C. 辐射冷却剧烈D. 冰盖厚2. 为抵御下降风的危害,中山站应特别加固建筑物的A. 南墙B. 北墙C. 东墙D. 西墙3. 春、秋分日前后,南极大陆下降风最强烈的天气和时段在A. 晴天2:00~4:00B. 晴天14:00~16:00C. 阴天2:00~4:00D. 阴天14:00~16:002018年9月26曰,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顺利返回上海。

本次考察首次成功布放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冰站”观测装备,使我国对北极的科考可以从夏季一直延续到冬季,大大提升了对北极环境的观、监测能力。

下图示意本次科考路线。

据此完成4~6题。

4. 推断,我国“无人冰站”布放在A. 白令海作业区B. 楚科奇海作业区C 楚科奇海台作业区 D. 北冰洋中心作业区5. 在楚科奇海台作业区,考察队员释放了探空气球,气球飘向A. 西南方向上空B. 东北方向上空C. 西北方向上空D. 东南方向上空6. 船时7月30日上午十点,也就是北京时间上午六点,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进入了北极圈。

此时“雪龙”号所在位置是A. 23°26’N,169°10’EB. 23°26’N,59°10’EC. 66°34’N,169°10’WD. 66°34'N,59°10’W约一万年前,北冰洋被完整的冰原覆盖,形成“气候性陆地”,有的学者称之为北极洲。

高中地理识图训练17——学生版——两极地区

高中地理识图训练17——学生版——两极地区

高中地理识图训练17——学生版——两极地区1、读南极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注图中两条虚线所表示的纬线名称。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____洲,B____________洲,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D____________洋,E____________洋,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G__________海,H__________海峡,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岛,J__________山。

(3)图中①、②是我国的两个考察站,其中①是________,位于__________(东或西)半球,②是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东或西)半球。

②站位于①站的__________方向。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站。

(4)南极洲白昼最长在________月;A在I的________(方位)。

答案:(1)填注略(提示:内虚线为南极圈,外虚线为南回归线)。

(2)南美大洋大西印度太平罗斯威德尔德雷克南极文森(3)长城站西中山站东东南②(4)12北方2、读南极洲图,回答:(1)将下列地理事物的号码填在图中:①太平洋,②印度洋,③大西洋,④非洲,⑤大洋洲,⑥南美洲。

(2)填出:A 海峡,B 半岛,C 海,D 海。

E为浮冰界,出现在季。

F为浮冰界,出现在季。

(3)这里常年平均气温在0℃至60℃之间,是世界最冷的地方,所以它是个气压区,经常吹方向的风。

(4)我国在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

我国的第二个考察站被命名为站。

(5)选择:在南极洲建造房屋为了采光好,房屋的方向应是A.座北朝南B.座南朝北C.座东朝西D.座西朝东(6)选择比较:南极洲和它遥遥相对的北冰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两地都有极光现象。

②两地都盛行顺时针的极地东风。

③北冰洋是北半球的寒极,南极洲是南半球的寒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两极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两极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两极地区1.中国南极第四个查看站——泰山站于2019年2月建成,读“我国南极查看站漫衍图”,回答下题。

下列对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B.昆仑站气压最高C.泰山站年日照时数最长D.长城站降雪量最大比年来,环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下图为筹划中的北极航线示意图(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A.可整年航行B.不宜使用罗盘导航C.航行的船舶维护用度较低D.单位隔断能源消耗少3.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各国度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是()A.中国—巴西B.越南—法国C.日本—英国D.美国—印度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它位于中山站(69°22′S,76°22′E)与昆仑站(80°25′S,77°07′E)之间,可为中山站通往昆仑站查看提供物资及应急保障的中间支撑。

读图1、图2,回答下面四题。

4.泰山站位于北京的()A.东南偏向B.东北偏向C.西南偏向D.西北偏向5.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A.长城站濒临印度洋B.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C.泰山站与昆仑站相距约1300千米D.昆仑站终年盛行下沉气流6.图2所示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的灯笼状建筑,该式建筑的主要作用是()A.透风防暴雪堆堵B.利于防寒保暖C.防紫外线辐射D.利于天文查看7.泰山站为度夏站,在使用时期()A.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相近B.泰山站极昼天数少于昆仑站C.泰山站自转线速度高于中山站D.泰山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长城站2019年11月7日,第30次南极查看队乘“雪龙”号赴南极举行科学查看,此次查看最重要的使命便是在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建立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查看站——泰山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查看站,为南极内陆查看度夏站。

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区域地理复习之两极地区 训练试题

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区域地理复习之两极地区 训练试题

2020高二区域地理复习之两极地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南极科学考察的 4 个地点中,全年不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极点(南纬90°)B.南极冰盖最高点(约南纬80°)C.冰点(约南纬78°)D.磁点(约南纬65°)2.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

两地相比,南极洲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弱B.冰层厚C.阴雨天多D.地势低3.据报道,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该地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A.极昼时间长B.极夜时间短C.空气稀薄、干燥D.海拔高,离太阳近白令海峡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

白令海峡最狭窄处仅35km,最深仅有52米,冰河时期,一些亚洲来的猎人,跟着兽群到了北美洲之后定居,他们就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白令海峡的地理意义是()①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②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③国际日期变更线④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分界线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5.有关印第安人的祖先通过白令海峡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平面比现在高B.白令海峡水域结冰,形成冰桥C.陆地山岳冰川面积萎缩D.气温比现在高6.随着北冰洋航线的发展,下列国家间海上贸易经白令海峡受益最大的是()A.俄罗斯与日本B.俄罗斯与美国C.中国与加拿大D.冰岛与美国读南极洲等高线图(左图)和南极洲4个气象站气温曲线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法拉第站在哈利湾站的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8.关于四个气象站气温的正确叙述是A.最低气温均出现在7月B.各站之间的气温差异夏季最大C.气温季节变化最小的是法拉第站D.南极气温年较差为22 ℃9.东方站各月气温都比南极点低,主要原因是东方站A.纬度比南极点高B.海拔比南极点高C.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D.终年盛行西北风液化天然气(简称LNG)是指开采出来的天然气经过超低温冷却变成液体后,将其压缩储存在低温储存罐内。

两极地区-2024年高考区域地理总复习(全国通用)

两极地区-2024年高考区域地理总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5 两极地区
(2)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 响。
【解析】(2)中低纬地区处于信风带控制区,该 地位于大陆西岸,信风为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 形成上升补偿流。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 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 ,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答案】(2)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 ,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 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 减产。
专题15 两极地区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解析】(1)罗斯环流属于风海流,受盛行风带 的影响,加上陆坡流、大陆形状和其他洋流的共同 影响,最终形成罗斯环流。
【答案】(1)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轮 廓、洋流等;南极高纬地区盛行东南风, 表层海水受东南风的吹拂从罗斯湾东岸向 西岸运动;到西岸后受地形影响向低纬运 动;到60°S附近受西风漂流影响形成环流 。
2024年高考区域地理总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5
两极地区
专题15 两极地区
专题15 两极地区
01 课标解读 02 夯实基础 03 突破难点 04 提升技能 05 随堂训练
01 课标解读
专题15 两极地区
1.分析南极大陆成为世界寒极的原因,分析极地昼夜长短变化,理 解地形地貌和气压带、风带对极地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专题15 两极地区
(1)说明左图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
【解析】(1)所示环流是因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 的密度差异导致的环流。而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 化的主要因素,读图可知,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 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 ,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 形成图示环流。
【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 ,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 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 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世界地理分区第十二节 两极地区学案及答案

世界地理分区第十二节 两极地区学案及答案

世界地理分区第十二节两极地区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洲的位置及自然环境特点;理解人类对北极地区和南极洲科学考察和保护南极北极地区环境的意义。

2.运用自然地理原理分析北极地区和南极洲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

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区域分析法分析一个区域或国家的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及成因,科学考察和保护南极北极环境的意义教法:【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法】二、知识要点:北极地区、远东部分)、)千米缩短了☆极地科考——北极黄河站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78°55′N,11°56′E)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2004年7月28日投入使用。

选址原因:人类干扰较少,是科学研究的天然试验室;这里是一个国际平台,便于国际交流。

我国北极科考将围绕全球变化及对我国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极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极地环境中的生命特征与过程等研究领域,重点开展海洋、大气、冰雪、空间物理、遥感、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和生态的长期观测和研究。

南极洲[读图识记]1.南极圈;2.周围的海峡、大陆;3.长城站、中山站【问题】1、南极洲的位置特点如何?2、南极洲的地形有何特点?3、南极洲的气候有何特点?其成因是什么?4、南极洲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5、说说南极洲的科学考察时间和价值。

6、当我国奥运会开幕式开始时,我国中山站和长城站的时间是多少?他们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圈以内,只有南现在你能回答上述的六个问题了吗,自己试着总结一下【练习发展】一、选择题读“1989年-1990年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路线图”(图15-1-1),回答:1、在穿越南极大陆的过程中,考察队员最可能遇到“迎头风”的路段是( )。

A.从南极半岛南端到南极点B.从南极点到东方站C.从东方站到和平站D.从南极半岛南端到和平站2、当考察队员抵达南极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A.武汉白昼接近一年中最短B.亚洲高压一年中最强C.南极大陆的风一年中最猛D.地球公转的速度一年中最快3、南极考察队员在考察过程中看到最多的鸟类动物是( )A.企鹅B.鸵鸟C蜂鸟D.巨嘴鸟4.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有可能吞没队员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们留下无情的冻伤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一个人,无法求援⑤随时会遭熊的袭击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5.我国两个南极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在( )A.2月B.5月C.7月D.10月6、(双选)南极大陆周围附近海域( )。

两极地区-高考区域地理教学复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两极地区-高考区域地理教学复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实战演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 • 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 • 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 • 地转偏向力影响。
实战演练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6分) • 冰架区表面辐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 • 叠加因地形高度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
1.北极行船面临的问题:
浮冰(冰山)、狂风、严寒等。
2.北极航线的特点: 优点:距离近,缩短航程,耗时少, 减少运输成本;路过国家少,政治上 较安全。 缺点:只有夏季才可以通行,通行时 间短,而且需要破冰船护航;沿途补 给少;技术要求高;环保要求高。
思考6:.北极航线未来的地位会如何变化?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大洲名称: ① 大洋洲 ② 欧洲 ④ 南美洲 ⑤ 北美洲 ⑦ 亚洲 。
③ 南极洲 ⑥ 非洲
(2)南极洲降水很少,为什么还会
有那么巨厚的冰层?
气候酷寒,降水形式主要是雪,且 因气温低,蒸发极为微弱,降雪难 以融化,经过漫长年代的积累,形 成巨厚的冰层。
思考2:南极洲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 的地方的原因。 (1)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 (2)冰雪覆盖,反射强烈; (3)海拔高,气温更低; (4)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 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5)周围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均 为寒流,减温作用强烈; (6)风力大,降温强烈。
二、极地科学考察 1.中国的极地科考站: (1)南极科考站:
中国最早的南极科考站_长__城__站___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2009年 1月,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__昆__仑__站__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 穹A地区落成,标志着我国的南极考察将实现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 极内陆关键地区的跨越式发展。2014年2月我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泰山站 正式建成开站,其主要功能是作为___昆__仑___站和__中__山____站的周转站。

高中地理复习-两极地区练案

高中地理复习-两极地区练案

《两极地区》同步练案聂盼 2020.11.3课堂练习:下图是南极地区图,阴影部分为黑夜。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b是我国的科学考察站,沿直线从a到b的方向是()A.先东北、转东南 B.先西南、转西北C.先东南、转东北 D.先西北、转西南2.关于两个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白昼时间a比b短 B.正午太阳高度b大于aC.两地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D.b考察站濒临大西洋3.此时的北京时间是()A.0时 B.2时 C.20时 D.22时读我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所在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黄河站与北极点的距离大约为()A、1000㎞B、1200㎞C、1400㎞D、1600㎞5.距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最近的大陆地区是()A、北美大陆B、亚洲大陆C、欧洲大陆D、非洲大陆6.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海岸线曲折破碎,其主要成因是()A.海浪作用B.流水作用C.风力作用D.冰川作用7.关于北极黄河站、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 )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黄河站盛行东南风,中山站盛行东北风B一年中,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短于中山站的极昼极夜时间 C.黄河站的区时比中山站的区时晚约4小时18分D.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8.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虽然地处高纬,但其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最主要的成因是()A.地形以平原为主B.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C.暖流的影响D.四周被海洋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明显课后练习:1.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 B.全年都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C.居住着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 D.企鹅和北极熊都是该大洲特有的动物2.下列气候资料图中,与南极洲相符合的是A B C D3.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下表示意环北极部分国家北极地区土地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重。

高二区域地理--《两极》自助餐训练(包含答案)

高二区域地理--《两极》自助餐训练(包含答案)

《两极地区》自助餐训练(2)班级:姓名:学号:读南极地区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1—3题。

1.图中a、b为我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科学考察站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B.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2时C.在盛行风的吹拂下两站国旗均飘向西北方向D.此时长江正值汛期2.有关a、b两个科学考察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站面临的是太平洋 B.a站面临的是印度洋C.b站位于南极半岛上D.b站隔麦哲伦海峡与南美洲相望3.南极地区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到该地区旅游( )A.我国的暑假期间是最佳季节B.用指南针定方向在极地地区不可靠C.随时能观察到美丽的极光D.太阳高度很小,对皮肤毫无损伤2000年8月13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读图回答4—5题。

4.巴伦支海风大浪急,此时盛行风向是A.西风B.极地东风C.冬季风D.海陆风5.巴伦支海沿岸的气候符合下图中的A B C D读南极地区图,回答6~8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的是A. ①B.②C.③ D. ④7.某运输机将①站的科考设备运往④站,飞行时间为26小时,一路上阳光普照、飞行的月份可能是A.六月B.三月C.九月 D. 12月8.长城站的科考人员试作一次穿越极点到达中山站的旅行,其行进方向为A.一直向北B.一直向南①②③④C.先向南,再向北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回答9~10题。

9.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①等温线的数值可能为A.-15℃,-25℃ B.-15℃,-35℃C.-35℃,-25℃ D.-35℃,-45℃10.南极洲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洋流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11.南极大陆周围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其覆盖面积最大的时间应为A.2—3月B.8—9月 C.11---12月D.5--6月下面是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和年等降水量图。

高考地理专题《两极地区》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两极地区》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两极地区》真题练习含答案选择题[2024·河北唐山高三模拟]下图所示河流入海径流量占北冰洋入海径流总量的约60%。

近年来,这些河流春季径流量明显增加而夏季径流量有所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河流()A.入海口三角洲发育速度快B.入海口渔业资源丰富C.流域南部比北部气候湿润D.流域内有苔原带分布答案:D解析:图示地区河流流经亚寒带针叶林带,植被覆盖率较好,泥沙含量少,入海口三角洲发育速度慢,A错误。

入海口纬度高、水温低,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较少,不是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因此渔业资源少,B错误。

流域南部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比北部气候干,C错误。

流域内北部纬度高,有苔原带分布,D正确。

故选D。

2.图示河流的入海径流可促使北冰洋()A.海水深度加大B.海面结冰面积增大C.海水盐度上升D.海水垂直运动加快答案:B解析:图示河流的入海径流泥沙含量少,且海底地壳比较稳定,不会导致海水深度加大,A错误。

入海径流汇入大量淡水,海水盐度减低,易结冰,入海径流可促使北冰洋海面结冰面积增大,B正确,C错误。

海水垂直运动往往和离岸风有关,和入海径流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B。

3.近年来,图示河流春季径流量明显增加而夏季径流量有所减少,原因可能是各河流域()A.植被覆盖率季节变化增大B.积雪(冰)融化提前C.水土流失程度和面积增大D.大气降水集中期提前答案:B解析:图示地区河流源头以高原山地为主,季节性积雪融水是最主要水源,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形成汛期。

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全年降水少。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积雪(冰)融化提前,季节性积雪基本在春季融化完,春季径流量明显增加而夏季径流量有所减少,B正确。

河流流经亚寒带针叶林带,植被覆盖率较好且季节变化不大,水土流失不严重,A、C错误。

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全年降水少,春季径流量明显增加而夏季径流量有所减少与大气降水集中期提前关系不大,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节两极地区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如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据此回答1~3题。

1.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邻近(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2.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A.可全年航行
B.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C.不宜使用罗盘指向
D.航行的船舶维修费用较低
3.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
解析:1.D 2.C 3.B 第1题,根据图示,N为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D项正确。

第2题,北极航线只有夏季短暂时间能通航,A项错;北极航线浮冰较多,运行速度慢,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多,B项错;浮冰冲撞船体,破坏船只,维修费用较高,D项错;北极地区磁场较强,不宜使用罗盘指向,C项正确。

第3题,从日本到英国走北极航线比走其他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受益最大,B项正确。

2015年1月8日,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首次在罗斯海发现新锚地。

图中A地拟建我国第6个极地科考站。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A地( )
A.位于黄河站的西南方向
B.与中山站均濒临太平洋
C.自转线速度比长城站慢
D.距离泰山站约9 900千米
5.两极地区( )
A.半年极昼与半年极夜交替出现
B.冰川地貌广布,均能看到企鹅
C.大洋环流均呈顺时针方向
D.常年寒冷,盛行偏东风、降水少
解析:4.C 5.D 第4题,图中A地纬度高于长城站,则自转线速度比长城站慢。

第5题,两极地区盛行极地东风,纬度高而气温低,受极地高压控制而降水少。

2011年1月8日,世界最高水平的天文科考支撑平台在中国南极昆仑站成功投入运行。

读图,回答6~7题。

6.从图中判断,昆仑站分别位于长城站、中山站的( )
A.东南方、东北方
B.东北方、东南方
C.东南方、东南方
D.东北方、西南方
7.在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A.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B.暴风雪频繁,纬度较高
C.极夜时间长,空气洁净度好
D.视野开阔,观测范围广
解析:6.C 7.C 第6题,利用经纬线判断方向,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内,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昆仑站在长城站以南;以两者之间劣弧判断东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昆仑站在长城站以东,因此,昆仑站在长城站东南方,同理可以判断昆仑站在中山站东南方。

第7题,本题考
查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属于中等难度题。

海拔高,气温低,对天文观测不利;暴风雪会加大观测的难度,并不是优势;极夜时间长,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观测,空气稀薄,可以比较清晰地进行天文观测,这些是其优势;在南极不能进行全方位的观测,因此观测范围并不能算广。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读“两极地区图”,回答8~9题。

8.南极洲和北冰洋绝大部分都位于寒带,但南极洲年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 )
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②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③南极洲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④北冰洋海面吸收太阳辐射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现象一:澳大利亚和英国南极调查局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前南极冰层融化速度是600年前的10倍,这是1 000年来冰层最快消融速度。

现象二:即将失去生存地而绝望的北极熊(如图)。

9.造成上述现象一、二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地震,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B.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C.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全球气温升高,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D.局部地区不断发生战争,现代武器的运用,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解析:8.B 9.C 第8题,本题考查南极洲比北冰洋气温低的原因,难度较大。

南极洲和北冰洋都处在极地、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海拔高,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北冰洋海拔低;南极洲地面被冰雪覆盖,冰雪地面对阳光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北冰洋海面吸收太阳辐射多。

第9题,本题考查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难度中等。

人类大量燃烧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致使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地区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即将失去生存的家园。

全球气温升高与地震、森林火灾及战争无关。

10.下面是四个同学凭想象描写的南极地区的画面,请判断哪一位描写得最准确( )
A.到处绿树成荫,鸟儿欢叫,鲜花野果漫山遍野……
B.深山老林,狂风呼啸,阴森恐怖……
C.洁白的世界,冰积如山,狂风暴雨……
D.冰山漂浮、企鹅漫步……
解析:D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降水以雪为主,一片冰雪世界。

11.(2016临沂质检)南极地区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原始的自然环境而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

2014年2月8日,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正式建成并开站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的科考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图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B是洋;四个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站;泰山站大致位于
昆仑站的(方向)。

(3)为什么我国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
(4)科考队员在昆仑站测得多年平均气温降水数据,并绘制成气温与
降水量柱状图。

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
(5)建筑物的特点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

结合下图推测泰山站架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
A.利于防寒保暖
B.通风防暴雪堆堵
C.便于天文观测
D.防紫外线辐射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南极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第(1)题,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

第(2)题,最好的参照物是南极半岛,南极半岛的东部是大西洋,B即位于南极半岛的东部,是大西洋。

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从图中看,泰山站比昆仑站远离南极点,靠北,故泰山站大致位于昆仑站的北方。

第(3)题,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气温,二是光照,1~2月是南极气温最高的时候,且有极昼现象,采光好。

第(4)题,分析四幅图可以看出,A位于北半球,B位于热带,A、B都不符合要求;C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D极端寒冷干燥,属于南极的气候图。

第(5)题,从泰山站外形来看,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环形结构视野开阔,减少风阻。

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以避免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现象。

答案:(1)a
(2)大西长城北方
(3)1~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且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便于科学
考察。

(4)D
(5)B
12.读“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

(1)北极圈穿过的北冰洋沿岸国家有哪些(至少回答三个)。

(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由于海冰融化,北冰洋冰盖将会首先在夏季消失,对北冰洋的环境影响巨大。

为防止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的途径有哪些?
(3)最靠近北极圈的岛国是冰岛,若该国家为低气压中心,与大陆气压不同,可判断北半球此时为季,理由是。

解析: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全球变暖、高低压中心应用等知识。

从图中找出绕北极地区的各大洲的位置入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第(1)题,由图可知,北极圈穿过的北冰洋沿岸国家有挪威、俄罗斯、美国、加拿大。

第(2)题,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由人类生产活动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破坏地表植被所致,措施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第(3)题,
冰岛低压与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相伴形成,大陆上气压高,气温低,说明此时为冬季。

答案:(1)北极圈穿过的北冰洋沿岸国家有挪威、俄罗斯、美国、加拿大。

(2)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减少能源过度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冬北半球冬季,亚洲冷高压形成,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