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总谱 第二乐章

合集下载

析肖邦前奏曲Op.28 No.4——e小调前奏曲

析肖邦前奏曲Op.28 No.4——e小调前奏曲

前奏曲集Op.28是一部能够代表肖邦最高创作成就的经典之作。

著名钢琴家傅聪曾说:“如果肖邦的作品全部不幸遭毁,只能挑选一部作品作为代表保存,那部作品就是前奏曲作品28。

”可以说,前奏曲集是肖邦最有音乐质量、最有独创性、思想感情最为成熟的伟大作品之一,不论从音乐写作角度看,还是从钢琴演奏技术角度说,都足以概括和代表肖邦钢琴音乐的全貌。

其中第四首e小调前奏曲是笔者最为喜爱的一首。

因为曾经演奏过,所以比较熟悉,正是因为熟悉的缘故,也就更加容易聆听出其中的意韵、感受到它的真谛。

e小调前奏曲虽只作为前奏曲集Op.28这个大集体中的一个小成员,但其独立的音乐形象的展现不受影响;篇幅的短小和形式的简单,丝毫也不会削弱它内容的丰富和意境的深刻,这也正是肖邦所有前奏曲的特点。

作品分析一、作品简介肖邦的前奏曲集Op.28是由24首独立的小品组成的一部套曲性作品。

肖邦从1836年开始部分《前奏曲》的创作, 到1839年完成整部作品并修改、出版。

e小调前奏曲在肖邦前奏曲集Op.28中的第四首,安东·鲁宾斯坦认为《e 小调前奏曲》是音乐艺术中最富有悲剧性的作品之一。

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肖邦在这首前奏曲中找到了非常简洁与朴素的形式。

节拍选用了2/2拍,速度为稍慢的广板,听起来像是一首忧伤的小夜曲。

1849年10月30日在巴黎马格达林教堂为肖邦举行葬礼时,法国作曲家路易·列费布尔·维里用管风琴演奏了此曲,音乐使人们泣不成声,音乐评论家卡拉索夫说:“这是一颗真正的宝石,它使肖邦成为钢琴诗人的名字永垂不朽。

”二、和声分析(一)整体概况e小调前奏曲是一个方整性带两小节扩充的四乐句的乐段。

曲式结构上很简单,和声才是这首曲子魅力的源泉。

织体是单调的、不慌不忙的(sempre molto tenuto)、均匀的伴奏和弦,造成了凄凉的背景。

和声的变化是以个别声部的半音下行来完成的,这种和弦背景更增加了乐曲阴暗的色调。

肖邦生平介绍

肖邦生平介绍

伟大的音乐家——肖邦伟大的音乐家——肖邦弗雷得里克·肖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 波兰才子]一、又一个神童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挂着雪白薄沙窗帘的窗户,宽大的窗台上,倒挂金钟和天竺葵生气勃勃地开着花。

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

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

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

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常用来敲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

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华沙。

2015年第17届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要求及考试曲目

2015年第17届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要求及考试曲目

2015年第17届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要求及考试曲目肖邦国际钢琴比赛(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是世界著名钢琴比赛之一,从1927年开始每五年举办一次。

它由波兰钢琴家Jerzy Zurawlew教授创办,在著名音乐家肖邦的故乡波兰首都华沙的华沙爱乐厅举行。

比赛得到波兰政府的资助,为每届大赛提供五百万兹罗提(约100万美元)的补助金。

比赛每届颁发六项大奖及特别奖,赛项的特色是,评判会根据参赛者的实际表现来评定奖项。

若他们认为某一奖项无人有足够资格获奖,便会从缺,而不会有递补者。

玛麦哲道特别奖:第一名:5000元,第二名2500元,第三名1250元2015年10月2日-23日,波兰华沙报名截止日期:2014年11月20日该比赛为国际音乐比赛联合会成员。

五年一届。

著名钢琴家李云迪曾在此比赛中斩获第一名。

主办方:波兰肖邦协会年龄要求:1985年-1999年之间出生初赛时间和地点:2015年4月13日-24日,波兰华沙在组委会规定的世界十个顶级大赛中曾获得过二等奖以上的选手可以免初赛。

(具体适用的比赛名称请电话咨询************)报名材料1. 填写完整的报名表2. 个人简历3. 护照或身份证复印件4. 三张近照,其中至少一张为肖像照(纸质+电子版)5. 音乐学历证书复印件,或音乐教育相关证明复印件6. 两封老师或音乐家的推荐信7. 比赛曲目单8. 以往的荣誉证书、艺术活动证书复印件9. 预选DVD,从身体右侧录制,全身入镜,手部动作清晰,镜头固定,每首曲目的演奏不得编辑剪接10.报名费100欧元缴费回执单· 原则上将选出160人进入于2015年4月13日-24日在华沙举行的初赛。

请尽早报名。

曲目要求预选DVD (按照复赛第一轮曲目要求录制)初赛,全部为肖邦的曲目1. 下列练习曲选一首:A小调 Op.10 No.2, 升G小调Op.25 No.6, A小调Op.25 No.112. 两首练习曲,从下面a、b 两组曲目中各选一首a) C大调Op.10 No.1, 升C小调Op.10 No.4, 降G大调Op.10 No.5, F大调Op.10 No.8, C小调Op.10 No.12b) C大调Op.10 No.7, 降A大调Op.10 No.10, 降E大调Op.10 No.11, A小调Op.25 No.4, E小调Op.25 No.5, B小调Op.25 No.103. 下列曲目选一首B大调夜曲Op.9 No.3, 升C小调夜曲Op.27 No.1, 降D大调夜曲Op.27 No.2, G大调夜曲Op.37 No.2C小调夜曲Op.48 No.1, 升F小调夜曲Op.48 NO.2, 降E大调夜曲Op.55 No.2, B大调夜曲Op.62 No.1E大调夜曲Op.62 No.2, E大调练习曲Op.10 No.3, 降E小调练习曲Op.10 No.6, 升C小调练习曲Op.25 No.74. 下列曲目选一首:G小调叙事曲Op.23, F大调叙事曲Op.38, 降A大调叙事曲Op.47, F小调叙事曲Op.52, 升F大调船歌Op.60F小调幻想曲Op.49, B小调谐谑曲Op.20, 降B小调谐谑曲Op.31, 升C小调谐谑曲Op.39, E大调谐谑曲Op.545. 下列编号的玛祖卡选一首:17, 24, 30, 33, 41, 50, 56, 59· 本轮曲目演奏顺序可自行决定,除了规定的练习曲外(第二组练习曲必须按先a后b的顺序演奏)。

弗雷德里克·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弗雷德里克·肖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对钢琴情有独钟,用情之深远胜于音乐史上任何作曲家,甚至深到不愿为其他乐器(包括管弦乐团)作曲的地步。

肖邦竭力为钢琴独奏曲的技巧和形式开辟新天地,但在写作钢琴以外的音乐时,他依然遵循传统形式。

他在创作这两首钢琴协奏曲时,就是遵循传统,参照胡梅尔(Johann Nepomuk Hummel)的协奏曲为圭臬(当时他还未接触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

肖邦写下两首钢琴协奏曲之后,便离开波兰,踏上了漫游欧洲的旅程,获得当时音乐界泰山北斗的地位。

他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波兰,这对波兰来说是一大损失,但对巴黎而言却是一大收获。

肖邦在他人生的最后二十年里,虽然感情生活波谰不断,而且有病在身,却为钢琴创作出许多不朽名曲,无论是作品的诗意,还是对钢琴表现能力的敏锐探索,在音乐史上都无与伦比。

《f小调钢琴协奏曲,Op.21》写作时较早,但因出版时间较晚,所以编号为第二号。

此曲证明了肖邦音乐寄托之所在:以抒情的稍缓板为中心,所有重要的音乐内容都由钢琴娓娓道来,而首尾乐章也提供钢琴一连串机会,进一步深入诠释管弦乐团表达的许多乐念。

即使第一乐章开头的管弦乐齐奏潜藏着一种阴沉的情绪,钢琴部分却有着狂想式的璀璨风格,避免深陷在悲郁的情调里,反而能使听众振奋起来。

稍缓板乐章带有升华的、近似逃避主义的、梦幻般的感觉。

一开始有如夜曲,戏剧性的中段突然迸发出强大的热情,而后又悠然隐退,最后以如梦似幻般的手法收尾。

肖邦曾私下透露,这首乐曲事实上是源自一段美丽恋情的回忆,女主角是他音乐学院女同学葛莱寇丝卡(Konstancja Gladkowska),她在当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年轻女歌唱家。

终乐章是充满活力的回旋曲(Kujawiak,钢琴不断地以八分音符三连音的流畅乐段主导管弦乐的进行)。

此曲1830年3月17日在华沙国家歌剧院首演,而肖邦本人于1832年的春天在巴黎普雷耶厅(Salle pleyel)首度登台时,也是演奏这部作品。

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

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

浪漫主义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视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

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他们的情感世界,来自对大自然的微妙观感、触情生情,来自诗歌、戏剧、绘画等姊妹艺术的启迪,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文学引发的幻想、想象。

于是,标题音乐盛行起来。

他们也应用古典传统的形式或曲体名称,但往往以全新的、自由的方式处理。

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

例如“性格小品”就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种随兴之所至,表现某种情趣、心境、感触的小曲。

当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不等于完全不注意形式。

他们抒发的情感也不都局限于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

优秀的浪漫主义音乐,都有与他们的音乐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形式。

而他们的音乐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具有广泛社会性、普遍性的道德伦理的意义。

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专门以演奏为职业的钢琴家。

在这以前,作曲家与演奏家是合而为一的。

就是说,钢琴曲大都是由写作乐曲的作曲家自己演奏。

职业钢琴家的出现,意味着作曲与演奏的分工。

分工的结果,是演奏技巧的空前提高。

那种令人耳晕目眩的超级技巧,是音乐会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适应这种需要,这时期出现许多含有高超演奏技巧的钢琴曲,与此同时,大量目的只是为练习技术的钢琴练习曲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

那位“折磨”了几代钢琴家的贝多芬的学生、李斯特的老师,车尔尼(1791—1858)的没完没了的练习曲,就写于这时期。

除他外,克列门蒂(1752—1857、克拉玛(1771—1858)、莫什科夫斯基(1854—1925)等人,也都写下了有价值的技术练习曲。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浪漫乐派,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十九世纪的音乐鬼才法国的贝多芬代表作:《幻想交响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

管弦乐:《罗马狂欢节序曲》、《李尔王序曲》、《海盗序曲》。

歌剧:《本维努托·切里尼》、《阿尔瑟斯特》、《特洛伊人》。

2.序曲集(包括《罗马狂欢节》、《李尔王》、《海盗》等)。

门德尔松作品列表

门德尔松作品列表

Mendelssohn(一) 乐队作品:1、交响曲18首(1)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曲:C小调第一交响曲(初称C小调第十三交响曲),Op.11,完成于1824年;降B大调第二(颂赞歌)交响曲(亦为交响康塔塔),Op.52,完成于1840年;A小调第三(苏格兰)交响曲,Op.56,完成于1842年;A大调第四(意大利)交响曲,Op.90,完成于1833年;D小调第五(宗教改革)交响曲,Op.107,完成于1830年。

(2)弦乐队演奏的交响曲(早期的作品,写于1821-1823年,无作品编号):C大调第一交响曲,3个乐章;D大调第二交响曲,3个乐章;E小调第三交响曲,3个乐章;C小调第四交响曲,3个乐章;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3个乐章;降E大调第六交响曲,3个乐章D小调第七交响曲,4个乐章;D大调第八交响曲,4个乐章;C大调第九交响曲,4个乐章;B小调第十交响曲,1个乐章;F大调第十一交响曲,5个乐章;G小调第十二交响曲,3个乐章;C小调第十三(交响乐章)交响曲,1个乐章(该曲与C小调第一交响曲(Op.11)非同一交响曲)2、序曲5首:《仲夏夜之梦》,E大调,Op.21(1826);《赫布里底群岛》,B小调,Op.26(1830-1832,又名《芬格尔山洞》);《平静的大海和幸福的航行》,D大调,Op.27(1828);《美丽的梅露西娜》,F大调,Op.32(1833);《吕伊?布拉斯》,C小调,Op.95(1839);3、钢琴协奏曲6首:A小调钢琴协奏曲(一架钢琴与弦乐队,无作品编号),完成于1822年;E大调钢琴协奏曲(两架钢琴与管弦乐队,无作品编号),完成于1823年;降A大调钢琴协奏曲(两架钢琴与管弦乐队,无作品编号),完成于1824年;以下为一架钢琴与管弦乐队的协奏曲: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5,完成于1832年;D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0,完成于1837年;E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无作品编号,写于1842至1844年;注:E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二乐章(分别为E小调、A小调)的管弦乐谱由门德尔松本人完成,第三乐章(E大调)未完成,仅有钢琴谱草稿,由意大利钢琴家普罗希达(Roberto Prosseda)于2006年补写完成,并于2007年进行全球首演。

浅析《e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浅析《e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98音乐鉴赏浅析《e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摘要】费力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1809-1847)德国人,伟大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e小调协奏曲》是他的典型代表作。

这首作品历时六年完成于1844年,这是其最成熟的器乐作品之一,作品优美华丽温婉抒情,充分展示了小提琴优美的音色、高超的技艺,本文将从门德尔松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对此作品的第一乐章进行研究和分析,来分析《e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相关知识和音乐构成。

【关键词】第一乐章;浪漫主义乐派;典型代表【作者简介】班蕾(1992.01~),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

一、门德尔松的生平介绍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代表。

1809年2月3日出生在汉堡一个富有的家庭,4岁时接受了启蒙音乐教育,后师从著名音乐家莱尔特,9岁即公开演奏钢琴,10岁开始创造,15岁亲自指挥自己的第一交响曲演出。

1820年指挥巴赫《马泰受难曲》的演出,由此成为音乐界的权威人士。

1843年创立莱比锡音乐学院,他一生富足安定,1847年11月11日与世长辞。

门德尔松的作品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世人所喜爱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是他17岁时所写的杰作。

他曾写出了《苏格兰》、《意大利》交响曲及《苏格兰山洞》序曲。

世界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的《e小调协奏曲》是小提琴的经典之作,他还独创了“无言歌”这一音乐小品体裁,并留下了八册四十八首“无言歌”这一心灵的独白。

门德尔松的音乐有着人格美自然美和情感美和谐的统一,他对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是德国浪漫乐派中最出众的代表之一。

他的音乐恬美、优雅,富有歌唱性,充满了丰富的幻想与抒情的诗意。

二、《e小调协奏曲》的创作背景《e小调协奏曲》的问世要追溯到小提琴家David和门德尔松的之间的友谊,1838年,门德尔松就产生了创作《e小调协奏曲》的想法,1844年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终于问世了,这部作品耗时六年,不仅是门德尔松所有作品中的杰出作品之一,同样还是德国浪漫主义乐派中小提琴协奏曲的经典代表。

门德尔松e小调 第二乐章小提琴谱

门德尔松e小调 第二乐章小提琴谱

门德尔松 e 小调,又名为《小夜曲》,“e”小调是门德尔松创作的第四部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小提琴曲包含四个乐章,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音乐情感丰富,是小提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其中第二乐章尤为优美动人,是小提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1. 乐章名称《小夜曲》是第二乐章的别名,表达了这个乐章的柔美和温暖。

2. 曲调特点这个乐章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充满感情的表达而著称。

开头一段温柔而深情的小提琴独奏,仿佛夜幕中的轻柔风声,带有些许忧伤和柔情。

随后小提琴与乐队的交响旋律相互呼应,情感在乐曲中徐徐升华,达到高潮。

3. 小提琴谱- 小提琴谱分为独奏谱和乐队谱。

独奏谱注重小提琴手指的技巧和表现,需要小提琴手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音乐表达能力,准确地演绎出曲子中的每一个音符和音乐情感。

而乐队谱则是与小提琴独奏部分相辅相成,需要与小提琴独奏部分和谐统一,保持和声的完美。

4. 表演技巧在演奏这个乐章时,演奏者需要注重对音乐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在旋律上,演奏者需要注重细腻的音色变化和情感的渲染,高潮部分需要有爆发力和激情。

在技术上,演奏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能够应对复杂的音阶和琶音等细节。

5. 乐曲意境这个乐章表达了夜晚的宁静和温暖,带有些许忧伤和柔情,并且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能够完美地展现出这种感情,使听众在聆听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仿佛置身于一个唯美的夜晚之中。

6. 曲子结构这个乐章通常由独奏部分、乐队部分和高潮部分构成,整体上呈现出一种A-B-A的结构。

独奏部分注重小提琴的表现技巧和情感表达,乐队部分则需要与独奏部分和谐统一,营造出一种美妙的音乐氛围。

随着乐章的逐渐推进,音乐情感被逐渐升华,达到高潮时,情感和音乐都呈现出极致的美感。

在演奏这个乐章时,演奏者需要对曲子的整体结构有清晰的把握,对曲子的情感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

通过对乐章音乐特点和表现技巧的分析,演奏者可以更好地演绎这个乐章,使听众得以真正领略到这首经典小提琴曲所蕴含的情感和美感。

083肖邦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11no1世界钢琴经典名曲100首

083肖邦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11no1世界钢琴经典名曲100首

083  肖邦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Op11 No1  世界钢琴经典名曲100 首肖邦 e 小调第 1 钢琴协奏曲,OP.11 ,作于1830 年,由1830 年10 月10 日首演。

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 E 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

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

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

”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 Kalkbrenner ,1788-1849 )。

曲式分析乐曲共3 个乐章:1. 庄严的快板,E 小调。

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 E 大调奏出。

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

发展部为C 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

再现部调子改为G 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2. 浪漫曲,甚缓板,E 大调,有夜曲风格。

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

其后半段以B 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 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

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 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

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3. 回旋曲,甚快板,E 大调。

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经典版本1830 年9 月22 日,年仅20 岁的肖邦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信给他的好友沃伊采霍夫斯基,告诉他,自己的《e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已经完成。

心中也透出了激动中的惴惴不安:“而我却感到自己象个生手,……就象我对键盘还一无所知那样。

E小调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科玛洛夫斯文章

E小调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科玛洛夫斯文章

E小调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是俄国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科玛洛夫斯(Kamalovs)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他对这首乐曲有过深入的探究和研究,写了一篇关于这首乐曲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科玛洛夫斯讨论了这首乐曲的各个方面,从乐曲的基本结构到音乐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他强调了乐曲中旋律的美妙和激情的表现,以及其音乐形式的完美和华丽。

此外,他还探讨了柴可夫斯基在作曲时所运用的技巧,包括和声、节奏、变调等方面的运用。

在文章的结尾,科玛洛夫斯总结道,这首乐曲既具有柴可夫斯基的独特风格,又充满了激情和深情,展现出了人类情感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这首乐曲不仅是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最佳途径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