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
6
5
(二)中古声母 有36个,即“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
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是宋朝人在唐末 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
(三)中古声调 有4个,即“平、上、去、入”。“四声”为
南北朝人发现。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声调主要发生了以下三
个变化:1、平分阴阳;2、入派三声;3、浊上 变去。
(2)古无舌上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 等字母在上古应同舌头音“端、透、定”分别同音, 上古不存在“知、彻、澄”这一组字母。
4
三、中古音
(一)中古韵母
按《广韵》的记载,中古韵母分为206韵。 《广韵》,是北宋陈彭年等人编修的《大宋重修广 韵》的简称,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 最重要的一部韵书。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根据 “同用”的原则,一些邻近的韵可以合起来用。 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 《广韵》的206韵合并为107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 著《平水新刊韵略》,将《广韵》的206韵合并为106韵。 后人就把这106韵称为“平水韵”。
管韵头。 2、上古韵部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1)系联韵语;(2)声符归类;(3)纵横比对。 3、上古韵部的情况 清初顾炎武最早归纳韵部,分为10部。今天通行的
是王力先生归纳的30部。 4、叶音说:六朝以后,人们为了说明古诗押韵,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这就是“叶音说”。 “叶音说”的错误在于不了解汉语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古代汉语语音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
1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上古音(先秦两汉): 以《诗经》音为代表。
(二)中古音(三国到唐宋): 以《切韵》音系为代表(北宋《广 韵》)。

《广韵》音系

《广韵》音系

第三讲中古音系授课要点:①韵书的起源②《广韵》的由来及体例③《广韵》语音系统一、韵书的起源和发展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指以《切韵》《广韵》为代表的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㈠韵书:韵书:韵书是按照韵编排的词典。

形书:《说文》《字林》《玉篇》义书:《尔雅》韵书:《切韵》《广韵》㈡韵书起源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⑵原因韵书出现的条件:第一,具备将音节分析为声、韵、调三个部分。

第二,具有科学实用的注音方法。

汉末,孙炎《尔雅音义》第三,具有社会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第一,中国和尚受到梵文字启发,懂得了将汉语音节切分为声韵两部分。

梵文:体文――辅音摩多――元音第二,沈约《四声谱》发现了平、上、去、入四声。

第三,诗歌发展,需要韵书。

魏晋时期汉语诗歌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对格律进行规范时期,象沈约永明体提出的“四声八病例”说,对诗歌的押韵和平仄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用韵书的方式对诗歌的用韵用字进行规范,提出一个大家可以遵循的标准。

⑶《广韵》以前的韵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韵书产生并蜂出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韵书。

三国魏:李登《声类》――第一部晋代:吕静《韵集》――第二部南北朝:阳休之《韵略》、夏侯咏《韵略》、沈约《四声谱》沈约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贡献很大,首先发现了汉语具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特点。

二、《广韵》的由来及体例㈠《切韵》与《广韵》的成书过程:①隋代开皇年间,陆法言编写《切韵》,存在最早的韵书。

②唐孙缅修补增订《切韵》,篹《唐韵》。

③北宋陈彭年编修《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这是我国现在的最早的完整的韵书。

㈡《广韵》的性质《广韵》虽编于宋代,只是对《切韵》加以充实扩充(“广韵”就是扩充《切韵》之意)。

因此,《广韵》虽然编修于北宋,但它反映的仍然是《切韵》时代即隋代的语音系统,并不是北宋时期的语音系统。

因此,《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即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正因为如此,加之《切韵》一书已经佚失,后人实际上是利用《广韵》去研究《切韵》音系的,如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切韵考》就是利用《广韵》研究《切韵》的,书名叫《切韵考》,实际上是《广韵考》。

《汉语史》习题与答案

《汉语史》习题与答案

《汉语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汉语史:汉语史是对汉语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的历史变化。

2. 上古汉语:上古汉语是指从先秦到汉代这一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3. 中古汉语:中古汉语是指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这一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上古汉语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变化。

4. 近代汉语:近代汉语是指从元代到清代这一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变化,逐渐接近现代汉语。

5. 方言:方言是汉语在不同地域和社会群体中形成的变体,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特征。

二、填空题1. 汉语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______、词汇史、语法史和文字史等方面。

答案:语音史2. 上古汉语的代表文献有《诗经》、《尚书》、《周易》等,其中《诗经》的语言被称为______。

答案:雅言3. 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______音系。

答案:中古音4. 近代汉语的词汇发展中,外来词大量涌入,如“沙发”、“巧克力”等,这是由于______的影响。

答案: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5. 汉语方言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等七大方言区,其中______方言区使用人数最多。

答案:北方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时期不属于汉语史的研究范围?A. 先秦B. 秦汉C. 魏晋南北朝D. 近现代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古汉语的特点?A. 语音上有四声的分化B. 词汇上出现了大量的佛教词语C. 语法上出现了双音节化的趋势D. 文字上开始使用楷书答案:D3. 下列哪个方言区的语音特点与其他六个方言区明显不同?A. 北方方言B. 吴方言C. 客家方言D. 粤方言答案:D4. 下列哪个词语属于近代汉语中的新词?A. 马车B. 飞机C. 龙D. 蛇答案:B5. 下列哪种语言现象反映了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A. 北京话中的儿化音B. 广东话中的六声调C. 湖南话中的入声消失D. 四川话中的轻声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方面属于汉语史的研究内容?A. 语音史B. 词汇史C. 语法史D. 文字史E. 修辞史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因素影响了汉语史的发展?A. 社会变迁B. 文化交流C. 政治变革D. 经济发展E. 地理环境答案:ABCDE3. 下列哪些词语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变化?A. 新词B. 外来词C. 古语词D. 方言词E. 行业术语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方言区属于汉语方言的七个大区?A. 北方方言B. 吴方言C. 粤方言D. 英语方言E. 法语方言答案:ABC5. 下列哪些现象反映了汉语语法的历时变化?A. 动词后缀的变化B. 句法结构的简化C. 量词的出现和变化D. 语气词的增加和变化E. 词序的变化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汉语史只研究古代汉语,不涉及现代汉语。

中古汉语声母韵母.ppt

中古汉语声母韵母.ppt

•模姥暮 •齐荠霁 •祭 •泰 •佳蟹卦
• 皆骇怪 •夬 • 灰贿队 • 咍海代 •废 • 真轸震质 • 谆准稕术
•臻 节 •文吻问物 •欣隐焮迄 •元阮愿月 •魂混慁没 •痕很恨
• 寒旱翰曷 • 桓缓换末 • 删潸谏黠 • 山产裥鎋 • 先铣霰屑
•仙獮線薛 •萧篠啸 •宵小笑 •肴巧效 •豪皓号
• 歌哿个 • 戈果过 • 麻马祃 • 阳养漾药 • 唐荡宕铎 • 庚梗映陌
•耕耿诤麦 •清静劲昔 •青迥径锡 •蒸拯证职 •登等嶝德
• 尤有宥 • 侯厚候 • 幽黝幼 • 侵寝沁缉 • 覃感勘合 • 谈敢阚盍
•盐琰艳叶 •添忝悿(木旁)帖 •严俨酽业 •咸豏陷洽 •衔槛鑑狎 •凡范梵乏
前启后的作用,就象《说文解字》在汉字研究史
上所起的作用那样重要。
• 2.《广韵》的编写体例:
(1)《广韵》正文共收26194字,分属于 206韵。此206韵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置于五 卷之中。其中平声57韵,置于第一、二卷; 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分别置于第 三、四、五卷。平声韵独居两卷完全是由 于所属字多的缘故,并无其他用意。
• 3.《广韵》的声母
• 根据前人的研究,《广韵》所 含的声母只有三十六个,此外李荣 先生在他的《切韵音系》中又考出 一个“俟”母,又称作“禅二” , 现在已得到学术界不少人的承认。 如果加上俟母,《广母》的声母就 是37个。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又次清又次浊
• 唇音 重唇音 帮p 滂p’并b 明m
(2)每卷之中所列各韵用一个代表字作 为名称, 叫做“韵目”。韵的排列顺序用 序数加上韵目表示,如一东、二冬、三钟等。
• (3)一韵之韵”, 小韵也称作 “纽”,小韵所含各字均属同音字。 小韵与小韵之间用“○”相隔。

五绝诗的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的对照

五绝诗的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的对照

五绝诗的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的对照上古音是指上古汉语时期(从西周初年到汉末)的汉语语音。

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

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

中古汉语语音可以分前后两期。

南北朝的汉语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汉语是中古后期。

中古汉语的代表性音系是《切韵》音系。

近古音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近代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音系。

上古音时期:先秦至魏晋(约公元前10~公元 5世纪);中古音时期:南北朝至唐宋(5~13世纪);近古音时期:元代和明代(13~17世纪)。

《诗经》所代表的上古声母有30个左右。

同韵部的字只是韵腹和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因此每个韵部实际不只包含一个韵母。

根据韵尾的不同可以把上古韵部分为阴、阳、入3大类。

《切韵》所代表的的中古音有36字母,中古音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4类。

《中原音韵》所代表的近古音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近古音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类。

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演变

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演变

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演变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形成是语音演变的结果。

这个过程包括上古、中古、近代、现代。

对汉语声母系统演变过程进行梳理,理清其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及其规律,对声母系统的细化和个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声母系统上古中古近代现代音韵学把一个字的字音分成三部分:声母、韵母、声调。

如“声(shēng)”,“sh”是声母,“eng”是韵母,“-”是声调。

声母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自上古到现代,它不断发展,形成今天所用的普通话声母系统。

(一)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上古声母系统的研究主要根据谐声偏旁。

王力说过,凡同声符者必同声类,但不一定同属一个声母,例如“广”,黄声,“广”属见母,而“黄”属匣母。

[1](P65)此外,异文、读若、现代方言及古代外语借词等都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材料。

学者们对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进行了归类。

但由于所依原则不同,归纳的类别和数量也不同,这里我们采用向熹的归类方法:唇音帮[p] 滂[ph] 並[b] 明[m]舌头音端[t] 透[th] 定[d] 余[dj] 泥[n] 来[l]舌面音章[?] 昌[?h] 船[?] 书[? ] 禅[?] 日[?]齿音精[ts] 清[tsh] 从[dz] 心[s] 邪[z]牙音见[k] 溪[kh] 群[g] 疑[?]喉音晓[x] 匣[?] 影[?](二)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中古声母系统的研究依据《广韵》等韵书的反切,及前代反切材料和日韩越等外语的借词。

其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广韵》声母系统—唐末守温三十字母—宋人三十六字母。

《广韵》声母共35个:唇音帮[p]滂[ph]並[b]明[m]舌音端[t]透[th]定[d]泥[n]来[l] 知[?]徹[?h]澄[?]齿音精[ts]清[tsh]从[dz]心[s]邪[z]庄[?]初[?h]崇[?]生[?]章[?]昌[?h]船[?]书[?]禅[?] 日[n?]牙音见[k]溪[kh]群[g] 疑[?]喉音影[?]余[j] 晓[x] 匣[?]守温和尚创制的三十字母:唇音不芳並明舌音端透定泥知徹澄日牙音见溪群来疑齿音精清从审穿禅照喉音心邪晓匣喻影守温三十字母有一定进步,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他把心母和邪母归入喉音,显然缺乏一定根据。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

第一讲:一、《汉语史稿》的背景和地位:《汉语史稿》是王力先生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汉语史”课程的讲义,《汉语史稿》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发展的第一部专著。

(50年代)二、汉语史与汉语学史的区别:1.汉语史是汉语客观的发展历史,而汉语学史为汉语研究的历史。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王力先生有《汉语史稿》著作的同时,又有《中国语言学史》的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2.类似关系的学科:语言史与语言学史、语法史与语法学史、词汇史与词汇学史。

3.“学史”与“史”研究的对象不同,相互促进,不能相互代替。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一、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客观发展的现象及内部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客观现象和规律。

斯大林说:“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研究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

”二、语言的发展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1)语言内部要素的发展不平衡性:1.词汇。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变化最快)2.语音。

3.语法。

(最稳定)2)语言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1.现代方言与汉语史的关系。

现代方言是汉语史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反映的是汉语史不同阶段的语言特征。

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2.普通话与汉语史的关系。

以北京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词汇基础、以现代白话文典范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是汉语史发展的结果和一个阶段。

第二节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重点)简答+填空一、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研究的三个阶段及主要内容:1)第一阶段:从汉初(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是语义研究阶段。

1.小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称呼。

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目的是为“读经”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是为经学服务的,是经学的附庸,所以习惯上称为“小学”。

现代语言学研究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为经学而研究语言文字。

2.语文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另一个称呼。

古代汉语的声母

古代汉语的声母

第三节古代汉语的声母在我国传统音韵学中,声母又称作“声”、“纽”或“声纽”等,如“双声”、“古音十九纽”中的“声”“纽”都表示声母的意思。

古代汉语共同语的声母系统比现代普通话的要复杂些,声母数量要多一些。

比如古代的三十六字母就大致反映了中古后期汉语共同语的声母状况,这说明汉民族共同语的声母系统从古到今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

一、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要了解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首先要了解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在音韵学上,通常将隋唐宋时期的汉语语音称作中古音。

中古音又可以分为中古前期和中古后期。

前期以《切韵》音系(也就是《广韵》音系)为代表,后期以三十六字母为代表。

三十六字母在前面已作了详细的介绍,下面主要介绍代表中古前期语音系统的《广韵》的声母系统。

《广韵》一书中并没有类似三十六字母那样现成的、一目了然的声母系统。

前代学者是通过对《广韵》反切上字进行系联、分析、归纳而得出其声母系统的,因为《广韵》一个音节祗用一个反切,将全书的反切上字进行归纳分类就可以得到它的声母系统。

研究《广韵》声母系统的学者们由于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不同,因而他们的结论也不一样。

最早对《广韵》声母系统进行系联分析的清代学者陈澧归纳为四十类,近代学者黄侃、钱玄同分为四十一类,高本汉、白涤州分为四十七类,曾运干、陆志伟、周祖谟分为五十一类,方孝岳分为五十九类。

反切上字的分类在音韵学上称作声类。

声类并不等于声母,反切上字的选用受反切下字“等”的影响,不同的反切下字要求不同的反切上字和它相拼,以便反切上下字拼起来和谐。

这就导致反切上字产生了随反切下字分类的趋势。

通常是一、二、四等为一类,三等为一类,如见母反切上字分为“古”“居”两类,前者祗出现于一、二、四等,后者祗出现于三等。

考虑到这个问题,声母比反切上字分出来的类要少得多。

如见母的反切上字分为两类,声母却祗有一个。

王力认为《广韵》有三十五个声母,详见下表:《[FS:PAGE]广韵》三十五声母与三十六字母相比,有以下几点变化:一、《广韵》唇音祗有重唇音,没有轻唇音,三十六字母已经有了轻唇音“非”“敷“奉”“微”;二、《广韵》“庄”“初”“崇”“生”和“章”“昌”“船”“书”“禅”九个声母在三十六字母合并为正齿音“照”“穿”“船”“审”“禅”;三、《广韵》“匣”母“于”类字在三十六字母中与“喻”母合并;四、《广韵》没有“娘”母,三十六字母有“娘”母。

汉语史纲要第2版PPT第一编 第一章 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汉语史纲要第2版PPT第一编 第一章 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母)芜 (微母)
(一)唇音
部分中古晓母字不与牙喉音字谐声,而与明、微母字谐声,这部分晓母字上古是清鼻 音声母(昏母)。
谐声的证据:
• 每 (明母)—— 悔诲晦 (晓母) • 靡 (明母)—— 麾 (晓母) • 微 (微母)—— 徽 (晓母) • 墨 (明母)—— 黑 (晓母) • 瞢 (明母)—— 薨 (晓母) • 勿 (微母)—— 忽曶笏 (晓母) • 亡 (微母)—— 肓 (晓母)
农, 泥母)
(二)舌音
2、舌尖鼻音和清鼻音
声训的证据: • 《释名》:“入,纳也。”(入,日母;纳,泥母) “男,任也。” (男,泥母;任
,日母) 《释名》:“尔,昵也。”(尔,日母;昵,娘母)
(二)舌音
2、舌尖鼻音和清鼻音 部分中古透、彻、书母字和泥、娘、日母字谐声,这部分字上古是清鼻音声母(妥母)。
谐声的证据:
• 體 (透母)—— 豊禮 (来母) • 獭 (透母)—— 赖癞 (来母) • 虿 (彻母)—— 厉 (来母) • 宠 (彻母)—— 龙 (来母) • 郴 (彻母)—— 林淋霖 (来母) • 瘳 (彻母)—— 翏寥戮 (来母) • 离魑螭 (彻母)—— 離醨缡 (来母)
(二)舌音
3、舌尖边音和清边音 部分中古透、 彻母字跟来母字谐声,这部分字上古是清边音声母(体母)。
,澄母) “冬,终也。”(冬,端母;终,章母) “肘,注也。” (肘,知母;注, 章母) “胗,展也。” (胗,章母;展,知母)
(二)舌音
2、舌尖鼻音和清鼻音
谐声的证据
• 曩 (泥母)—— 孃釀 (娘母)—— 穰讓 (日母) • 念 (泥母)—— 稔 (日母) • 溺 (泥母)—— 弱 (日母) • 诺 (泥母)—— 若 (日母) • 女 (娘母)—— 汝 (日母)

汉语语音史3中古声母系统

汉语语音史3中古声母系统

一二四等字(何桓黄下学还昔贤型)
匣[ɣ]
匣[ɣ]
三等字(于王云曰为有雨位员) 喻[j]
以[j]
三等字(以移与余由演用勇羊)
于母(喻三)从匣母中分化出来的条件是三等字。
第三讲
中古声母系统
一、《广韵》三十五声母
《广韵》时代还没有声母的概念,只要声母 相同都可以用来作反切上字。因此《广韵》 中共有452个反切上字。 陈澧最后系联出40个声类,但他在分析中条 例贯彻得不很彻底,系联不够严密。以后的 学者进行过多次系联修正,严格按照陈氏之 例,可得到反切上字51类。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轻唇音》:
《诗》‚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檀弓》引《诗》作 ‚扶服‛,《家语》引作‚扶伏‛;又‚诞实匍匐‛, 《释文》‚本又作‘扶服’‛;《左传》昭十二年‚奉 壶饮冰以蒲伏焉‛,《释文》‚本又作‘匍匐’,‘蒲 ’本亦作‘扶’‛;昭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释 文》‚本 或作‘匍匐’‛;《史记〃苏秦传》‚嫂委蛇 蒲服‛、《范雎传》‚膝行蒲服‛、《淮阴侯传》‚俯 出裤下蒲伏‛、《汉书〃霍光传》‚中孺扶服叩头‛, 皆‚匍匐‛之异文也。
《广韵》中喉音次浊音反切上字分为“于”和“以” 两类,不能系联起来。 a.于王雨为羽云永有雲筠韦荣洧 b.以羊余餘与弋夷予翼营移悦
这两类也是对立的。 于,羽俱切vs逾,羊朱切 羽,王矩切vs庾,以主切 芋,王遇切vs裕,羊戍切
“于”类出现在三等韵位置, 因此称“喻三”。“以”类 出现在四等韵位置,因此称 “喻四”,但实际上也与三 等韵相拼,与“于”母形成 对立,在此也是“假四等”。
韻目 屋三 支開 脂開 魚 質開 仙合 陽開 寢 例字 珿,初六切 差,楚宜切 師,疏夷切 菹,側魚切 (齒出),仕叱切 恮,莊緣切 霜,色莊切 ������ ,士㾕切 聲類 a a a a a a a a 例字 俶,昌六切 眵,叱支切 尸,式脂切 諸,章魚切 實,神質切 專,職緣切 商,書羊切 葚,食荏切 聲類 b b b b b b b b

汉语语音史的

汉语语音史的

汉语语音史的
发展
汉语语音史的发展一般被分为五个时期:
1、夏商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77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汉语语音系统形成的开始。

在这一时期,汉语语音系统已经形成了四种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以及低音(阴去)和高音(阳去)之间的对立。

2、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在这一时期,汉语语音系统出现了大量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声调的变化,由原来的四声变为六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入声,去入声和仄声,使得汉语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3、汉代(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这一时期,汉语语音系统发生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声调方面。

中古汉语的声调系统已经发展成十三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入声,去入声,仄声,上仄声,去仄声,入仄声,上入仄声,去入仄声,上去声和上去入声。

4、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在这一时期,汉语语音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声调方面。

宋代的汉语声调系统已经发展成十五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入声,去入声,仄声,上仄声,去仄声,入
仄声,上入仄声,去入仄声,上去声,上去入声,仄韵母和上仄韵母。

5、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在这一时期,汉语语音系统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声调的变化,由原来的十五声发展成今天的四声。

此外,还出现了许多音变现象,如后元音的变化、辅音的变化、韵母的简化等。

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综述

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综述

这方面研究的是清代学者陈澧 。《广韵》的
声母系统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9
( 1 )唇音中只有重唇音而没有轻唇音,这 与上古汉语的唇音只有一类是一致的。 ( 2 )“三十六字母”中的正齿音“照穿床
审”应当按照二等和三等的不同,分为两类:
“庄 [ʧ] 、初 [ʧ‘] 、崇 [ʤ] 、生 [ʃ]”和“章
[ʨ] 、昌 [ʨ‘] 、船 [ʥ] 、书 [ɕ] 、禅 [ʑ]”。
4
守温三十字母
南梁汉比丘守温述:
唇音
舌音 牙音 齿音 喉音
不芳并明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见〔君〕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5
三十六字母-1
发音方法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特 征
不送气不带音 送气不带 带音的塞 带音的鼻
发音部位
不送气不带音 送气不带 带音的塞 带音的鼻
发音部位
今名 旧名
舌根音 牙
(零声母)
的塞音、擦音 音的塞音 和塞擦音 和塞擦音
音、擦音 音、边音
和塞擦音 和半元音



影 晓




舌根音 喉
舌面中音
(半元音)
喻 半舌音 半齿音 来 日
7
舌尖中音 舌面前音
8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三十六字母”不是通过某部韵书的反切上 字归纳研究出来的,而通过对《广韵》中的反 切上字的系联,并参考其它的材料,则可以归 纳出《切韵》一书中的声母系统来。最早进行
二是这一时期的韵图之类等韵学著作;三是当时文 Nhomakorabea的用韵情况。

汉语语音史2切韵音系

汉语语音史2切韵音系

关于《切韵》分韵,历来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 1. 分韵过细,其中有些韵部是陆法言等人主 观强生分别的。
2. 并非故意繁密,而是符合当时实际语音情 况的。 3. 兼有古音和方音的成分。
在此基础上,对于《切韵》音系,主要有两派 看法: 1. 代表的是综合音系,即是古今南北语音的综合 体系。
2. 代表的是单一音系,即是一时一地的语音。至 于是何地,又有吴音、长安音、洛阳音三种观 点。
练习:东韵系联
2.分析条例:“反切上字同类者,反切下字必不同
类。” 例如:瞢,莫中切。蒙,莫红切。
同用“莫”作反切上字,因此反切下字“中”和 “红”的韵必定有差别。 又如:公,古红切。弓,居戎切。 通过声母系联可知“古、居”声母属于同类,则 “红、戎”韵必定不同。
3.补充条例:“切语下字既系联为一类矣,然亦 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下字两两互用 故也。” 朱,章俱切。俱,举朱切。 无,武夫切。夫,甫无切。
3.补充条例:“切语上字既系联为同类矣,然有 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上字两两互用故 也。”反切上字两两互用时,就无法跟同类联系 起来。 例如:多,得何切。得,多则切。 都,当孤切。当,都郞切。 利用“一字异读”来解决:“今考《广韵》一字 两音者,互注切语,其同一音之两切语,上二字 声必同类。” 平声下收:冻,德红切,又都贡切。 去声下收:冻,多贡切。
2.分析条例:“其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 不同类。”
《广韵》中每一组同音字注一个反切,不同反 切表示的读音必不相同,因此两个反切如果下 字同类(韵相同),那么上字一定不同(声母 不同)。 例如:彤,徒冬切。冬,都宗切。 “彤、冬、宗”韵相同,则反切上字“徒、都” 一定不同类,因此“彤、冬”声母也一定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名
的塞音、擦音 音的塞音 音、擦音 音、边音
和塞擦音 和塞擦音 和塞擦音 和半元音
旧名 双唇音 唇 重唇
唇齿音 音 轻唇 舌尖中音 舌 舌头 舌面前音 音 舌上 舌尖前音 齿 齿头





端 知 精 心 照 审

透 彻 清 穿

定 澄 从 邪 床 禅

泥 娘
舌面前音 音 正齿
6
三十六字母-2
发音方法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特 征
中古汉语的 语音系统
讲授内容

概述 中古的声母系统 中古的韵母系统 中古的声调系统 思考与练习
2
一、概述
中古汉语是指从公元4 世纪到公元12世
纪左右,即六朝、唐、宋时期的汉语,其
语音系统以隋代陆法言撰写的《切韵》音
系为代表。
可以利用的材料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
对以《切韵》为代表的今音韵书进行研究;
谐现象,请谈谈你的根据。
21 返回
再 见
22
二是这一时期的韵图之类等韵学著作;三
是当时文人的用韵情况。
3 返回
二、中古的声母系统
(一)三十六字母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可以以郑樵《通志• 艺文略》和王应麟《玉海》中的“三十六字母” 作为代表。所谓“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古 代没有音标,故用汉字来表示。“字母”最早 创于唐代沙门守温,只有30个,宋人有所增加, 为36个,即:
4
守温三十字母
南梁汉比丘守温述:
唇音
舌音 牙音 齿音 喉音
不芳并明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见〔君〕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5
三十六字母-1
发音方法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特 征
不送气不带音 送气不带 带音的塞 带音的鼻
发音部位
这方面研究的是清代学者陈澧 。《广韵》的
声母系统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9
( 1 )唇音中只有重唇音而没有轻唇音,这 与上古汉语的唇音只有一类是一致的。 ( 2 )“三十六字母”中的正齿音“照穿床
审”应当按照二等和三等的不同,分为两类:
“庄 [ʧ] 、初 [ʧ‘] 、崇 [ʤ] 、生 [ʃ]”和“章
[ʨ] 、昌 [ʨ‘] 、船 [ʥ] 、书 [ɕ] 、禅 [ʑ]”。
象的描述,但也很难准确理解。例如唐代的释 处忠《元和韵谱》说:“平声哀而安,上声厉 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明代释真 空《玉钥匙歌诀》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 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 收藏。”
20 返回
思考与练习
• 1.试述三十六字母与《广韵》声母系
统的异同。
• 2.《广韵》有没有[u]介音的介音和
不送气不带音 送气不带 带音的塞 带音的鼻
发音部位
今名 旧名
舌根音 牙
(零声母)
的塞音、擦音 音的塞音 和塞擦音 和塞擦音
音、擦音 音、边音
和塞擦音 和半元音



影 晓




舌根音 喉
舌面中音
(半元音)
喻 半舌音 半齿音 来 日
7
舌尖中音 舌面前音
8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三十六字母”不是通过某部韵书的反切上 字归纳研究出来的,而通过对《广韵》中的反 切上字的系联,并参考其它的材料,则可以归 纳出《切韵》一书中的声母系统来。最早进行
这也显得比“三十六字母”系统更为古老。
(3)喻母应当按照三等和四等分为“云
[ɣj]”、“以[j]”两类。
10 返回
三、中古的韵母系统
《广韵》有206部,这是按照 平上去入四声来安排的。其中平 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
入声34韵。
11
12
13
14
15
16
17
“平水韵”106韵韵目
18 返回
四、中古的声调系统
中古时期的汉语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 去声、入声。平、上、去三声的声调,应该是 音高的不同,其音质是一样的;而入声则不仅 在音高上有区别,在音质上也不相同,它们的
韵尾都是塞音(即收-p,-t,-k的音),因此
与平、上、去三声的韵母并不一样。
19
中古四声的调值,古人虽然有一些比较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