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09年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第十一章
第⼗⼀章 特殊⼈际关系交往技法 ⼀、名词解释 1、代际关系:是指⼀定社会中的⼀定年龄层的⼀代⼈同其他年龄的⼀代⼈之间的关系。
即共存于⼀定社会中相邻⼏代⼈的关系。
2、代沟:是指不同代⼈之间在⼈⽣观、价值观、兴趣、爱好、⾏为取向等⽅⾯产⽣的差异。
3、竞争:是指社会交往中为了⾃⼰的利益⽽和他⼈争胜的⼀种⾏为。
4、涉外:是指⼀个国家的个⼈或群体与其他国家的个⼈或群体的交往关系,即涉及外事交往关系。
⼆、选择题 1、特殊⼈际关系技法的研究对象:异性关系、代际关系、竞争关系、涉外关系。
2、建⽴和谐的代际关系不仅是⽂明社会进步的象征,⽽且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计。
三、问答题 1、异性交往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异性交往应坦然⼤⽅ (2)异性交往要保持⼀定的距离 (3)在公共场合的异性交往切忌过于随便:A.着装不可随便B.⾔谈举⽌不可随便C.在娱乐场所不可随便D.谈⼼不可随便E.增强防范意识 (4)与异性上司交往的技法:⼥下属与男上司的交往技法A.勤奋学习,不断提⾼素质,努⼒做好本职⼯作B.⾃尊⾃重C.警惕诱惑,注意⾃我保护 D.尊重和关⼼上司,注意⽅式⽅法 (5)与异性上司交往的技法:男下属与⼥上司的交往技法A.尊重⼥上司B.消除偏见C.戒骄戒躁D.维护⼥上司的尊严 2、60年代出⽣⼈的特点? (1)有理想、爱祖国,愿为振兴中华⼲⼀番事业 (2)渴望⼈才,有强烈的求知欲 (3)关⼼国家⼤事,渴望改⾰,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4)有强烈的⾃主意识,不迷信、不盲从,敢于发表意见 (5)渴望政治开明、社会民主,憎恨腐败,敢于抨击社会⼀切不正之风 3、调适代际关系的技法? (1)⽼青相依,和睦共处 A、坚持⽼青相依、密切合作、和睦相处的和、基本原则 B、尊⽼爱幼上两代⼈和睦相处的关键 C、求同存异是两代⼈和睦相处的前提 (2)搞好家庭养⽼,建⽴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 A、让⽼年⼈的基本⽣活得到保证 B、加强对⽼年⼈的精神慰藉 C、照顾⽼年⼈的⽣活习惯和特殊要求 D、关⼼和⽀持⽼年⼈的各种未了⼼愿的实现 E、防⽌厌⽼宠幼,保持代际平衡 F、树⽴⽼当⾃强的⽼年观,增强⾃我养⽼能⼒ 4、怎样搞好养⽼的代际关系? (1)让⽼年⼈的基本⽣活得到保证(2)加强对⽼年⼈的精神慰藉 (3)照顾⽼年⼈的⽣活习惯和特殊要求(4)关⼼和⽀持⽼年⼈的各种未了⼼愿的实现 (5)防⽌厌⽼宠幼,保持代际平衡(6)树⽴⽼当⾃强的⽼年观,增强⾃我养⽼能⼒ 5、竞争的含义、特征与合作关系? 竞争:是指社会交往中为了⾃⼰的利益⽽和他⼈争胜的⼀种⾏为。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第九章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第九章第九章完善主体、影响客体的技法一、名词解释1、自我介绍:是指在没有中介人,无需中介人或者虽有中介人参与但仍有必要加以补充的情况下,自己向交际对方就自身情况所做的简单说明。
2、报复水平:是指个人对自身成就目标的预期水平。
3、制怒:就是克制怒气,是指避免或者消除自我在人际交往中上火发脾气的现象。
4、驱惧:就是驱除或克服自我在人际交往时的心理恐惧。
5、说服:是指人们用以引起他人态度转变的手段。
二、选择题1、处理人际关系的技法是在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指导下,具体运用的技术、技巧和方法。
2、处理人际关系的技法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保证作用;对于人际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具有关键作用;对于人际关系的优化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
3、透明窗格,也叫开放区域或公开自我;不透明窗格,也叫茫然区域或茫然的自我;隐蔽的窗格,也叫隐蔽的区域或隐蔽的自我;未知的窗格,也叫未知区域或未知自我。
三、问答题1、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1)利用自我认识A.自我的观察B.自我的思想C.自我的感受D.自我的意图E.自我的行动(2)利用自我比较A.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过去相比B.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未来相比(3)利用社会比较A.根据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B.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比较来认识自己2、怎样正确对待自己?(1)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2)实事求是地否定自己(3)尽量避免自我挫伤3、自我介绍要注意什么?(1)争取主动(2)克服羞怯(3)保持镇定(4)注意简繁(5)把握分寸 4、适度自我暴露的技法?(1)控制最夹量(2)把握深浅度(3)注意暴露的性质(4)掌握暴露的时机(5)认清暴露的对象(6)以事实为主5、得体的自我防卫技法?(1)以合理化解(2)以补偿消除(3)以升华转移(4)针峰相对(5)委婉曲折(6)诙谐幽默6、驱惧技法?(1)追溯根源,对症下药(2)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3)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4)扩大知识面,激发兴奋点(5)分析客观情况(6)积极参与7、制怒技法?(1)善于忍耐(2)平等待人(3)转移怒气(4)建立固定的条件反射8、自我形象优化涉及到哪些方面?(1)优化生理自我形象(2)优化心理自我形象(3)优化外在自我形象(4)优化文化自我形象9、洞察他人心理的途径?(1)要明了心理状况的制约因素(2)注意人的心理种类(3)通过学习,掌握洞察他人心理的途径或方法10、说服他人的技法?(1)选择最佳的说服地点(2)抓住说服的最佳时机(3)把握对象特点(4)善于运用事实(5)运用“苏格拉底技法”(6)避免直接冲突,善于心理换位11、运用苏格拉底技法应注意什么?(1)从对方的需求出发,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2)提出大家公认的、能够取得对方认同的常识性问题(3)选择恰当的问句和语气,诱导对方承认你的立场12、批评他人的技法?(1)避免消极或破坏性批评(2)批评之前做好准备(3)选择批评的方式(4)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5)谨慎使用公开式批评(6)以赞扬和鼓励辅助批评13、拒绝他人的技法?(1)首先肯定对方的要求,然后拒绝(2)让对方确认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3)诚恳陈述难处,争取理解和体谅(4)采取缓兵之计,不必一口回绝(5)采取“回避”方法(6)明确果断地表示拒绝(7)表示拒绝的语言应当委婉(8)不要轻易承诺14、求助他人的技法?(1)让对方知道你乐于回报(2)让对方知道你乐于助人(3)了解对方的个性特点(4)明确取得帮助的可能性(5)求助语言应诚恳礼貌(6)求助的要求要明确。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比行为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个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的关联性和必然性规律。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同时,也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摄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
3、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1)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2)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3)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4)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5)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4、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1)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人际关系作为角色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和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关系一样,必然受生产关系的制约,还要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应该把人际关系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
同时,也应看到,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现象。
(2)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
当然,社会关系同人际关系是两个级别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论概括力。
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方面。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是一回事。
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它一方面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有法律的关系、道德的关系等等。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一、名词解释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0910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治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P1312.网际关系:是以网络和数字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一机一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
P133、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
P684、消费关系:是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
P1305、夫妻关系:是指男女两性依照法律规定结合为夫妻,建立家庭的关系。
P1396、代际关系:是指上下辈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泛指青年人与老年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P1407、地缘关系:是依据人们的出生地或共同生活居住地域而结成的关系。
P1418、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它是由人们关于自己本质的一切信念和态度构成的,包括人们关于自己力量强弱的设想、成长的可能性,以及关于自己行为和体验的习惯方式的明确措施等。
P1709、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P24210、自我挫伤:是指由个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所造成的对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损害。
P25411、自我介绍:是指在没有中介人、无需中介人或者虽有中介人参与但仍有必要加以补充的情况下,自己向交际对方就自身情况所做的简单说明。
P25512、自我修养:指一个人按照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学习、磨砺、陶治性情、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P24713、交际礼仪修养: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通过对交际礼仪规范的学习、训练,达到一定的交往礼仪要求和水平。
P24814、人际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或者说是在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P23715、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终极版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终极版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课程代码03291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一、名词解释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人际关系复习资料
⼈际关系复习资料⼈际关系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际关系:⼈际关系是指⼈与⼈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理关系。
第⼀,作为个体的⼈,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进⾏物质或精神的交往;第⼆,⼈与⼈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第三,⼈与⼈之间在交往中总是维系着某种⼼理联系。
2、⼈际关系学:⼈际关系学研究的主要是⼈与⼈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际关系发展变化的趋势(⼆)⼈际关系的效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所进⾏的⼀切活动,⽆不受其⼼理的、社会的制约。
社会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是⼈与⼈之间的社会关系,⽽⼈际关系是研究⼈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理活动规律。
⼈际关系学还要研究⾏为科学。
⾏为科学是研究⼈和⼈的⾏为的系统科学。
在特定的环境中,⾏为科学对⼈的⾏为特征和规律,⾏为发⽣的原因、影响和效率的种种社会⼼理因素,⼈的积极性调动,⼈际交往的调节等,都应当予以研究、分析和说明。
因此,⼈际关系学也应当从⾏为科学中汲取营养,以充实和完备⾃⼰的学科体系。
(⼆)⼈际关系的效能要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际关系,就必须加⼤发挥⼈际关系的⼒度。
1.树⽴群体⼈际关系形象2.确⽴内部良好⼈际关系3.建⽴群体良好⼈际关系3、⾎缘关系:⾎缘关系⼀般指以⾎缘为纽带⽽结成的关系。
我们这⾥所⽤的⾎缘关系⼀词,涵义要⼴泛⼀些,是⾎缘加姻缘关系。
(⼀)⼈际⾸要关系(⼆)⾎缘关系特点(三)夫妻关系(四)代际关系4、地缘关系:地缘关系是以共同的居住地域为基础的⼈际关系,也就是就是以地缘为纽带⽽结成的⼈与⼈之间的关系。
(⼀)邻⾥关系邻⾥关系是⼀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乡关系从地缘⼈脉来看,因居住地域形成的⼈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两眼泪汪汪”的⽼乡关系。
⽼乡关系因所处地域的⼤⼩⽽不同,出了乡同乡的是⽼乡,出了县同县的是⽼乡,出了省同省的是⽼乡,出了国全中国的⼈都是⽼乡。
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思想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人的思想对其一切行动都具有指导作用,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无疑也会受到思想意识的指导。人们的思想意识,特别是社会意识,交往意识直接影响或制约着人际关系。1,相同的思想观念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纽带;2,思想意识是否正确,决定着人际交往是否恰当;3,思想认识的深浅程度,影响结交人际关系的速度。
如何理解人际交换理论:交换理论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换规律,为人们了解人际交往、人际吸引的机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从本质方面考查,人际交换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如只是抓住了市场交换形式的双方相互作用的一些方面,便概括出人际交往的原则,这具有片面性。
伯恩内认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三种不同的心态:1、每个人身上都好像保留着儿童时代的特征,即三岁时的自己。2、每个人身上又都好像存在着自己父母的特征,即大脑皮层对于耳闻目睹父母亲行为及外部刺激的真实记录。3、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具有的客观、冷静理智的心态。前两者分别称为“儿童”和“父母”,后者称为“成人”,这三者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又称为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论。
人际交往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教授。他认为,交换不仅有物质财富的交换,而且还有精神财富、心理财富的交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受经济原则支配的一种社会交换过程。
**人际交际理论的基本原则:1、成功原则。在一个人所采取的所有行为中,如果某一个行为经常获得奖励,则该行为越可能重复出现。2、刺激原则。如果在以往的交往经验中,某一刺激的出现常伴随着对某人某行为的奖赏。那么,现在出现的刺激状况如果与过去相类似,则此人越有可能采取某行为或某行为相类似的行为。3、价值原则。某种行为的结果越有价值,则越有可能采取该行为。4、剥夺—满足原则。如果某人经常获得某种特定的酬赏,那么随着时间的推延,这种酬赏对该人的价值就会降低。5、攻击—赞同原则。①如果某人的行为未得到预期的酬赏或受到了惩罚,便会感到委屈、受挫愤怒,并导致攻击性行为。②如果某人的行为获得了预期的甚至超过预期的报酬,或者未受到预料中的惩罚,那么就会感到这种行为的结果很有价值,并产生喜悦,导致让对方更加赞同的行为。6、理性原则。人们总会选择那种可能带来价值较高结果以及较能获得该结果的行为。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九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九第九章人际影响1、遵从行为的分类:(1)群体中个人行为的分类(遵从、非遵从①反模仿即反遵从②非模仿即独立)(2)群体中遵从行为的分类(简单的服从、内心接受、认同)2、遵从的理论:个性理论、群体理论3、影响遵从的因素:个体的特点、群体的特点、任务的特点4、偏离和独立的理论:(1)对抗理论(如果个体完成这些行为的自由受到威胁或被减弱了的话,他就会体验到要重新获得这种自由的一种动机上的“激起”,这种动机上的激起称为“对抗”)(2)去个性化(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
)(3)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5、发生感染的四个条件:(1)不雅察者受到激励,想要以必然的方式行动;(2)不雅察者知道如何完成这种行为,但是没有完成它;(3)不雅察者看到了一个榜样完成了这种行为;(4)不雅察了榜样之后,不雅察者完成这种行为。
6、班杜拉认为模仿有三种功能:(1)使原有的行为得以巩固或改变;(2)学到新的、本来不会的行为动作;(3)使本来暗藏存在的而未表示的行为得到表示。
7、时尚的特点:在于它的时间性强,在于它的变化的标的目的,在于新、奇、特。
8、时尚现象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分为阵热、流行和时狂。
9、研究时尚具有现实意义:(1)时尚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说,乃是群体新思想、新价值不雅和新行为方式的形成过程。
因此,它是我们了解、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一面窗子。
(2)研究时尚现象,对于弄清时尚的概念、特点、时尚文化的机制和规律,丰富人际关系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时尚现象特点和规律的掌握,对发展商品生产、调节市场需求有必然参考价值。
10、时尚现象的表示形式:(1)文化态度(外语热、经商热等)(2)装饰(长发热、古玩热等)(3)风度礼仪(握手拥抱、Bye-Bye等)(4)生活行为方面11、时尚现象的特点:(1)包含的内容很广。
人际关系学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科目:人际关系学1.1.人际关系1.2.人际关系学1.3.系统性原则1.4.文献法1.5.观察法1.6.实验法1.7.社会调查法1.8.社会测量法1.9.统计法1.10.第一手文献1.11.第二手文献2.1.人际交往2.2.人群关系理论2.3.安全的需要2.4.尊重的需要2.5.角色扮演2.6.角色期望2.7.角色实现2.8.戏剧交往理论2.9.剧班2.10.人际交换理论3.1.宗法关系3.2.先决条件3.3.具体条件3.4.悦纳3.5.时间条件3.6.冷淡3.7.网际关系4.1.人际关系的结构4.2.交往主体4.3.交往对象4.4.交往手段4.5.语言手段4.6.交往情境4.7.单线式交往4.8.多线式交往4.9.人际关系的功能4.10.社会化4.11.自我意识4.12.整体效应4.13.互补5.1.经济关系5.2.生产关系5.3.交换关系5.4.消费关系5.5.政治关系5.6.道德关系5.7.社会公德5.8.职业道德5.9.法律关系5.10.宗教关系5.11.血缘关系5.12.夫妻关系5.13.代际关系5.14.地缘关系5.15.业缘关系5.16.趣缘关系5.17.非对抗关系5.18.平等型关系5.19.对立型关系5.20.主从型关系5.21.合作型关系5.22.竞争型关系5.23.主从一竞争型5.24.亲密型关系5.25.冲突型关系6.1.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6.2.生理需要6.3.健康6.4.需要6.5.动机6.6.兴趣6.7.理想6.8.信念6.9.价值观6.10.能力6.11.性格6.12.自我概念6.13.社会地位6.14.职业类别6.15.知识层次6.16.交往的频率6.17.道德6.18.法律6.19.社会制度6.20.群体6.21.群体规范6.22.群体压力7.1.原则7.2.平等原则7.3.诚信原则7.4.礼貌原则7.5.互利原则7.6.人道原则7.7.择善原则7.8.适度原则7.9.态度适度7.10.表情适度7.11.相容原则7.12.积极原则7.13.理解原则7.14.换位思考7.15.自律原则8.1.羞怯心理8.2.自卑心理8.3.嫉妒心理8.4.自私心理8.5.猜疑心理8.6.孤僻心理8.7.报复心理8.8.辅助语言符号系统8.9.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8.10.人际认知8.11.首因效应8.12.近因效应8.13.晕轮效应8.14.刻板印象8.15.归因8.16.交往互动8.17.自我意识8.18.人格8.19.自我修养9.1.自我挫伤9.2.抱负水平9.3.自我介绍9.4.驱惧9.5.制怒9.6.体态语9.7.说服10.1.同学关系10.2.班集体10.3.亲属10.4.朋友11.1.代际关系11.2.代沟11.3.竞争11.4.涉外名词解释题答案1.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自考《人际关系学》必考考点汇总
自考《人际关系学》必考考点汇总自考《人际关系学》必考考点汇总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实质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定义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这条定义强调了两点:第一,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第二,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第三,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二、人际关系的实质人际关系(除与生俱来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外)是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际交往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是人的本性的要求。
而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物质关系、精神关系同属于利益关系。
因此,我们认为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一)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利益绝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而是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个方面。
人们相互交往,建立某种人际关系都是为了满足各自不同的、一定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
(二)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除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外,人际关系,其建立的基础是利益。
1.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人类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2.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法律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
4.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道德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
即便是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也脱离不了利益关系。
(三)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人际关系从其性质来看,大体可分为非对抗性的、积极友好的交往关系和消极对抗性的人际关系。
三、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维度是分类的有组织的层次结构,或称为级别。
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尊卑与亲疏的表现非常明显。
尊卑有序,在中国农村,更是人际交往的突出特点。
四、人际关系的特点(一)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
《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基本概述※1、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网际关系:是以网络和数字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
※3、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4、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等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基本知识1、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也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包括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
2、人际关系从其性质来看,大体可分为非对抗性的、积极友好的交往关系和消极对抗的人际关系。
4、人际关系的特点主要有:(1)社会性,(2)历史性,(3)客观性,(4)情感性,(5)复杂性,(6)变动性等。
6、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实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来决定的。
※7、人际关系的确立必须实具备三个条件:1、人际关系的主体,2、人际需要,3、人际接触或主动。
8、人际交往的内容包括:人际沟通、人际相互作用、人际知觉。
9、在人际交往中,人的情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1)结合性情感(具有积极性);(2)分离性情感(具有消极性)10、网际关系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
11、人际关系学实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社会科学(三大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12、美国心理学家梅奥拿学友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于1933年在《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一书中首次。
14、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
15、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具体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统计法等。
16、社会调查法的具体调查方法有:普通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课程代码03291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经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经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经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经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她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
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
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
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
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
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
明显、更强化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
行为模式。
2、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她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
4、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
5、角色外沟通:特指私下交往和表演
三、简答题
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个
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
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人际交往与生产力——马克思不但强调社
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
交往的发展趋势——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
论把人际交往看成社会系统的要素,并把它放在人类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察,从而展示了人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2、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1933年梅奥出版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
罗特利斯的专著和与人合著的《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气》
对人际关系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为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人际关系理论的四个领域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蒺激励的问题
(2)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问题
(4)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
评述:人群关系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人际关系的积极性
人群关系理论也存在片面性:
(1)其创始人往往不恰当地夸大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和作用
(2)将人群关系理论同其它管理科学对立的倾向
(3)将人际关系状况看成是实现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等
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
2、先决条件:是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
3、时间关系:是指对于发展人际关系来说需要经历的过程
4、网际关系:是指以电脑联网和数字符号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猿猴社会的某些特征与人类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1)亲缘与朋友关系
(2)斗争和等级关系
(3)猿猴群体的交际工具
2、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
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具有同步性。
在从猿到人的极其漫长的历史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达到作用。
劳动使猿类祖先发生了三个主要体系的变化:
(1)机体的进化和器官的完善
(2)心理的发展和意识的形成
(3)关系的人化和人类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