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名称:《现代控制理论基础》题目:状态空间模型分析院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 ___学号: __学生姓名: 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成绩:日期: 2017年 4月 15日线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l.加强对现代控制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2.掌握用 matlab 进行系统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能控能观性分析;二、实验内容1第一题:已知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S23S2求解下列问题:(1)用 matlab 表示系统传递函数num=[1];den=[1 3 2];sys=tf(num,den);sys1=zpk([],[-1 -2],1);结果:sys =1-------------s^2 + 3 s + 2sys1 =1-----------(s+1) (s+2)(2)求该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A1,B1,C1,D1]=tf2ss(num,den);A =-3-210B =1C =0 1第二题:已知某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321A,B,C 01:10求解下列问题:(1)求该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2)该系统的能观性和能空性:(3)求该系统的对角标准型:(4)求该系统能控标准型:(5)求该系统能观标准型:(6)求该系统的单位阶跃状态响应以及零输入响应:解题过程:程序: A=[-3 -2;1 0];B=[1 0]';C=[0 1];D=0;[num,den]=ss2tf(A,B,C,D); co=ctrb(A,B);t1=rank(co);ob=obsv(A,C);t2=rank(ob);[At,Bt,Ct,Dt,T]=canon(A,B,C,D, 'modal' );[Ac,Bc,Cc,Dc,Tc]=canon(A,B,C,D, 'companion' );Ao=Ac';Bo=Cc';Co=Bc';结果:(1) num =0 01den =1 32(2)能控判别矩阵为:co =1-30 1能控判别矩阵的秩为:t1 =2故系统能控。

南昌大学现代控制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现代控制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实验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学生姓名:熊林林学号:6100312235专业班级:自动化121班学生姓名: 熊林林 学 号: 6100312235 专业班级: 自动化121 班 实验类型:■ 验证 □ 综合 □ 设计 □ 创新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实验一 典型非线性环节一.实验要求1. 了解和掌握典型非线性环节的原理。

2. 用相平面法观察和分析典型非线性环节的输出特性。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实验以运算放大器为基本元件,在输入端和反馈网络中设置相应元件(稳压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组成各种典型非线性的模拟电路,模拟电路见图3-4-5 ~ 图3-4-8所示。

1.继电特性理想继电特性的特点是:当输入信号大于0时,输出U 0=+M ,输入信号小于0,输出U 0=-M 。

理想继电特性如图3-4-1所示,模拟电路见图3-4-5,图3-4-1中M 值等于双向稳压管的稳压值。

图3-4-1 理想继电特性 图3-4-2 理想饱和特性注:由于流过双向稳压管的电流太小(4mA ),因此实际M 值只有3.7V 。

2.饱和特性饱和特性的特点是:当输入信号较小时,即小于|a|时,电路将工作于线性区,其输出U 0=KU i ,如输入信号超过|a|时,电路将工作于饱和区,即非线性区,U 0=M 。

理想饱和特性见图3-4-2所示,模拟电路见图3-4-6,图3-4-2中M 值等于双向稳压管的稳压值,斜率K 等于前一级反馈电阻值与输入电阻值之比,即: K=R f /Ro 。

a 为线性宽度。

3.死区特性死区特性特点是:在死区内虽有输入信号,但其输出U 0=0,当输入信号大于或小于|△|时,则电路工作于线性区,其输出U 0=KU i 。

死区特性如图3-4-3所示,模拟电路见图3-4-7,图3-4-3中斜率K 为: 0R R K f =死区)(4.0)(123022V R V R =⨯=∆ 式中R 2的单位K Ω,且R 2=R 1。

现代控制理论实训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特征。

为了更好地掌握现代控制理论,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现代控制理论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时变、非线性一类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现代控制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

二、实训目的1. 巩固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对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调试能力。

2. 熟悉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状态空间法的基本概念:状态空间法是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建立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2. 状态空间法的基本方法:包括状态空间方程的建立、状态转移矩阵的求解、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分析、状态反馈和观测器设计等。

3. 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现:利用MATLAB等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其性能。

4. 实际控制系统的分析:分析实际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对象、控制器和被控量,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我对现代控制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复习,包括状态空间法、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等。

2. 实验准备:根据实训要求,我选择了合适的实验设备和软件,包括MATLAB、控制系统实验箱等。

3.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根据实验要求,建立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

(2)求解状态转移矩阵,并进行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分析。

(3)设计状态反馈和观测器,优化控制系统性能。

(4)利用MATLAB进行仿真,观察控制系统动态特性。

(5)根据仿真结果,调整控制器参数,提高控制系统性能。

4. 结果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我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评估,并总结经验教训。

五、实训成果1. 掌握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提高了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

现代理论控制实验2

现代理论控制实验2
2s+6 2 s+1
与(1)中一致,这是因为线性变换并不改变系统的特征值 由 step(g3) hold on step(g2) hold on step(g1)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单位阶跃输出相应得到的曲线如图所示
可见得到的曲线完全覆盖了(1)和(2)中得到的曲线, 说明得到的曲线与(1)和(2) 中相同,因为系统的传递函数并没有发生变化
和记录这些曲线。 当输入改变时, 每个状态变量曲线是否随着改变?能否根据这 些曲线判断系统以及各状态变量的能控性?不能控和能控状态变量的响应曲线 有何不同? (5)根据(2)和(4)所得曲线能否判断系统状态以及各状态变量的能观测性? 2. 已知系统
0 0 1 0 2 0 3 0 1 0 x x u 0 0 0 2 0 0 0 4 0 0
由 a=[-3 -4;-1 0];c=[-1 -1];vo=obsv(a,c);rank(vo)得 ans=1 所以系统是状态不能观的 由 a=[-3 -4;-1 0];b=[4;1];c=[-1 -1];d=0;uc=ctrb(a,b);uy=[c*uc
d];rank(uy)得 ans=1 所以系统是输出不能控的 状态能控性和输出能控性之间并没有联系 (2) 由 step(gtf) hold on impulse(gtf)可得系统的输入分别为单位阶跃函数和单
y 1 0 1 0x
(1)将给定的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传递函数模型。令初始状态为零,用 MATLAB 计算系统的单位阶跃输出响应,绘制和记录相应的曲线。 (2)按能控性分解给定的状态空间模型并记录所得的结果,然后再将其转换为 传递函数模型。它与(1)中所得的传递函数模型是否一致?为何?令初始状态 为零,用 MATLAB 计算系统的单位阶跃输出响应,并绘制和记录相应曲线。这一 曲线与(1)中的输出曲线是否一致?为何? (3)按能观测性分解给定的状态空间模型并记录分解所得的结果,然后再将其 转换为传递函数模型。它与(1)中的传递函数模型是否一致?为何?令初始状 态为零,用 MATLAB 计算系统的单位阶跃输出响应,并绘制和记录相应曲线。这 一曲线与(1)中的输出曲线是否一致? (4)按能控性能观测性分解给定的状态空间模型并记录分解所得的结果,然后 再将其转换为传递函数模型。它与(1)中的传递函数模型是否一致?为何?令 初始状态为零,用 MATLAB 计算系统的单位阶跃输出响应,并绘制和记录相应的 曲线。这一曲线与(1)中的输出曲线是否一致?为何? 三、实验结果 1(1) 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判断结果如下 由 a=[-3 -4;-1 0];b=[4;1];uc=ctrb(a,b);rank(uc)得 ans =1 所以系统是状态不能控的

现代控制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状态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2 •研究不同配置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1 •计算机2. MATLAB 软件三、实验原理一个受控系统只要其状态是完全能控的,则闭环系统的极点可以任意配置。

极点配置有两种方法:①采用变换矩阵T,将状态方程转换成可控标准型,然后将期相等,从而决定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②基于Carlay-Hamilton理论,它指出矩阵㈡满足自身的特征方程,改变矩阵特征多项式:的值,可以推出增益矩阵K。

这种方法推出增益矩阵K的方程式叫Ackermann公式。

四、实验内容1 •试判别下列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1) A=[1,2,3;1,4,6;2,1,7]B=[1,9;0,0;2,0];C=[1,0,0;2,1,0]实验程序:a=[1,2,3;1,4,6;2,1,7]b=[1,9;0,0;2,0]c=[1,0,0;2,1,0]n=size(a)uc=ctrb(a,b)uo=obsv(a,c)if ran k(uc)==ndisp('系统可控')elsedisp('系统不可控')end if ran k(uo )==ndisp('系统可观')elsedisp('系统不可观')End实验结果:a =1 2 31 4 62 1 7b =1 90 02 02 1 0n =3uc =1 9 7 9 81 810 0 13 9 155 1532 0 16 18 139 153 uo =1 0 02 1 01 2 39 13 3635 50 141系统可控系统可观(2) A=[-2,2,-1;0,-2,0;1,-4,0]B=[[0;0;1]C=[1,-1,1]程序:A=[-2,2,-1;0,-2,0;1,-4,0];B=[0;0;1];C=[1,-1,1];Qc=ctrb(A,B);n=ran k(Qc);if(n==3),disp('系统可控'); else,disp('系统不可控');end系统不可控Qo=obsv(A,C);m=ra nk(Qo);if(m==3),disp('系统可观');else,disp('系统不可观');end系统不可观2.全状态反馈极点配置设计:设系统的状态方程为:x=Ax+Bu其中,A=[0,1,0;0,0,1;-1,-5,-6]B=[0;0;1]p1=-2+j4、要求:利用状态反馈控制u=-Kx,将此系统的闭环极点配置成p2=-2-j4、p3=-10。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线性系统状态空间分析1、模型转换图1、模型转换示意图及所用命令传递函数一般形式:)()(11101110n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G n n n n m m m m ≤++++++++=----MATLAB 表示为:G=tf(num,den),其中num,den 分别是上式中分子,分母系数矩阵。

零极点形式:∏∏==--=n i j mi i ps z s K s G 11)()()( MATLAB 表示为:G=zpk(Z,P,K),其中 Z ,P ,K 分别表示上式中的零点矩阵,极点矩阵和增益。

传递函数向状态空间转换:[A,B,C,D] = TF2SS(NUM,DEN);状态空间转换向传递函数:[NUM,DEN] = SS2TF(A,B,C,D,iu)---iu 表示对系统的第iu 个输入量求传递函数;对单输入iu 为1;验证教材P438页的例9-6。

求P512的9-6题的状态空间描述。

>> A=[0 1;0 -2];>> B=[1 0;0 1];>> C=[1 0;0 1];>> D=[0 0;0 0];>> [NUM,DEN] = ss2tf(A,B,C,D,1)NUM =0 1 20 0 0DEN =1 2 0>> [NUM,DEN] = ss2tf(A,B,C,D,2)NUM =0 0 10 1 0DEN =1 2 0给出的结果是正确的,是没有约分过的形式P512 9-6>> [A,B,C,D]=tf2ss([1 6 8],[1 4 3])A =-4 -31 0B =1C =2 5D =12、状态方程求解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状态响应:G=ss(A,B,C,D);[y,t,x]=step(G);plot(t,x). 零输入响应[y,t,x]=initial(G,x0)其中,x0为状态初值。

南昌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姓名:学号:专业班级:2016年6月目录实验一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 (1)实验二典型非线性环节 (3)实验三二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 (10)实验四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 (20)实验五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 (24)实验六具有内部模型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31)实验七状态观测器的设计及应用 (35)实验一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一、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

二、实验目的①学习系统状态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定义及判别方法;②通过用MATLAB编程、上机调试,掌握系统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判别方法,掌握将一般形式的状态空间描述变换成能控标准形、能观标准形。

三、实验原理说明参考教材利用MATLAB判定系统能控性,利用MATLAB判定系统能观测性。

四、实验步骤①根据系统的系数阵A和输入阵B,依据能控性判别式,对所给系统采用MATLAB编程;在MATLAB界面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②根据系统的系数阵A和输出阵C,依据能观性判别式,对所给系统采用MATLAB编程;在MATLAB界面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③构造变换阵,将一般形式的状态空间描述变换成能控标准形、能观标准形。

五.实验例题验证1、已知系数阵A和输入阵B分别如下,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与能观性,,2. 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如下(1)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2)判断系统的状态能观测性;(3)构造变换阵,将其变换成能控标准形;(4)构造变换阵,将其变换成能观测标准形;六、实验心得本实验运用MATLAB进行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很直观的看到了结果,加深了自己对能控能观的理解,实验过程很顺利,第一个实验还是比较简单的。

实验二 典型非线性环节一.实验要求1. 了解和掌握典型非线性环节的原理。

2. 用相平面法观察和分析典型非线性环节的输出特性。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实验以运算放大器为基本元件,在输入端和反馈网络中设置相应元件(稳压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组成各种典型非线性的模拟电路,模拟电路见图3-4-5 ~ 图3-4-8所示。

南昌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实验

南昌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实验

南昌⼤学现代控制理论实验NANCHANG UNIVERSITY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程学院系⾃动化专业班级:⾃动化103 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武和雷⽇期: 2013-06-14----------南昌⼤学信息⼯程学院---------时间: 2013年 06⽉14号南昌⼤学实验报告学⽣姓名:张政学号: 6100310197 专业班级:⾃动化103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期:实验成绩:实验1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实验⽬的1 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法、了解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法;2 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法。

⼆、实验内容1 设系统的模型如式(1.1)⽰。

{x Ax Buy Cx D =+=+ ,,n m p x R u R y R ∈∈∈(1.1)其中A 为n ×n 维系数矩阵、B 为n ×m 维输⼊矩阵 C 为p ×n 维输出矩阵,D 为传递阵,⼀般情况下为0,只有n 和m 维数相同时,D=1。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2)⽰。

()()()()1num s G s C SI A B D den s -==-+ (1.2) 式(1.2)中,()num s 表⽰传递函数阵的分⼦阵,其维数是p ×m ;()den s 表⽰传递函数阵的按s 降幂排列的分母。

三、实验步骤①根据所给系统的传递函数或(A 、B 、C 阵),依据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2),采⽤MATLA 的file.m 编程。

注意:ss2tf 和tf2ss 是互为逆转换的指令;②在MATLAB 界⾯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正确。

③ [例1.1] 已知SISO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1.3),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112233010100134326x x x x u x x =+----???????? []123100x y x x ????=??????(1.3)四、实验结果程序:%⾸先给A 、B 、C 阵赋值;A=[0 1 0;0 0 1;-4 -3 -2];B=[1;3;-6];C=[1 0 0];D=0;%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成传递函数阵的格式为[num,den]=ss2tf(a,b,c,d,u)[num,den]=ss2tf(A,B,C,D,1)程序运⾏结果:num =0 1.0000 5.0000 3.0000den =1.00002.00003.00004.0000从程序运⾏结果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3253234s s G s s s s ++=+++ ........................ .. (1.4)④ [例1.2] 从系统的传递函数(1.4)式求状态空间表达式。

南昌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学生姓名:周栋学号:5902110054专业班级:热能101班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装置和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电路模拟和软件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设计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完成各种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3.在上位机界面上,填入各个环节的实际(非理想)传递函数参数,完成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软件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研究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箱,利用实验箱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设计并连接各种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以及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注意实验接线前必须先将实验箱上电,以对运放仔细调零。

然后断电,再接线。

接线时要注意不同环节、不同测试信号对运放锁零的要求。

在输入阶跃信号时,除比例环节运放可不锁零(G可接-15V)也可锁零外,其余环节都需要考虑运放锁零。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必须在熟悉上位机界面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上位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

以比例环节为例,此时将Ui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O1(D/A 通道的输出端),将Uo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I1(A/D通道的输入端),将运放的锁零G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G1(与O1同步),并连好U3单元至上位机的并口通信线。

接线完成,经检查无误,再给实验箱上电后,启动上位机程序,进入主界面。

界面上的操作步骤如下:①按通道接线情况完成“通道设置”:在界面左下方“通道设置”框内,“信号发生通道”选择“通道O1#”,“采样通道X”选择“通道I1#”,“采样通道Y”选择“不采集”。

②进行“系统连接”(见界面左下角),如连接正常即可按动态状态框内的提示(在界面正下方)“进入实验模式”;如连接失败,检查并口连线和实验箱电源后再连接,如再失败则请求指导教师帮助。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提交日期:实验一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1、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系统状态的能控性和能观性的理解;2. 验证实验结果所得系统能控能观的条件与由它们的判据求得的结果完全一致。

2、实验内容:1•线性系统能控性实验 2.线性系统能观性实验。

3、实验原理:系统的能控性是指输入信号u 对各状态变量x 的控制能力。

如果对于系统任意的初始状态,可以找到一个容许的输入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系统所有的状态变量转移到状态空间的坐标原 点。

则称系统是能控的。

系统的能观性是指由系统的输出量确定系统所有初始状态的能力。

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 系统的输出能唯一地确定系统的初始状态,则称系统能观。

(10-1)i Ly=U c =[01]U c由上式可简写为x Ax bU y cxR 3对于图10-1所示的电路系统,设i L 和u c 分别为系统的两个状态变量,如果电桥中旦R 2 &则输入电压U 能控制i L 和U c 状态变量的变化,此时,状态是能控的;状态变量i L 与U c 有耦合关系, 输出U c 中含有i L 的信息,因此对U c 的检测能确定i L 。

即系统能观的。

R 1 R 3反之,当」时, R 2 R 4变i L 的大小,故系统不能控; 即系统不能观。

Ri R 31.1当13时R 2 R 4电桥中的由于输出R 31( R 1R 2 L (R , R 2R 3 R 4R3R4R 2c 点和d 点的电位始终相等,U c 不受输入U 的控制,u 只能改U c 和状态变量i L 没有耦合关系,故 U c 的检测不能确定i L ,丄(亠亠)C R R 2R 3 R 41 ( R 1R2 L (R R 2R 3 R 4R3R4I L U C(10-2)I LR 2R 1 R 2 i L式中X U C1 (L R 1 R 21 R2 ( —— C R 1 R 2 R3 R 4)R3 R 4R 3 R 4R 1 R 2 1 (L R 1 R 21 1 -( CR 1R 2R3 R 4) R 4 1 )R 3 R 4[0 1]由系统能控能观性判据得 ran k[b Ab] =2c rank cA 故系统既能控又能观。

现代理论控制实验3

现代理论控制实验3
由Uc=ctrb(a,b);rank(Uc)得
ans =3,所以系统是能控的
由Vo=obsv(a,c);rank(Vo)得
ans =3,所以系统是能观的
(2)
a.
选取K=[0 3 0] 为状态反馈矩阵,解得闭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统的零点、极点和传递函数如下
由a=[-3 0 0;0 2 0;0 0 -1];b=[1 1 1]';k=[0 3 0];a1=a+b*k得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1. 已知系统
(1)求解系统的零点、极点和传递函数,并判断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2)分别选取K=[0 3 0],K=[1 3 2],K=[0 16 /3–1/3]为状态反馈矩阵,求解闭环系统的零点、极点和传递函数,判断闭环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它们是否发生改变?为什么?
(3)任选三个输出反馈矩阵,求解闭环系统的零点、极点和传递函数,并判断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它们是否发生改变? 为什么?
[xo,x,t]=simobsv(g1,l);plot(t,x,'-k',t,xo,':r')
观测器观测到的状态如下
其中l=
(4)
三、实验结果
1(1)
系统的零点、极点和传递函数如下
由a=[-3 0 0;0 2 0;0 0 -1];b=[1 1 1]';c=[0.4 0.2667 0.3333];g1=ss(a,b,c,0);g1=tf(g1)得
g1=
由g1=zpk(g1)得
系统的零点为1,-2;系统的极点为-3,-1,2
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判断如下
ans =3,所以系统是能控的
由Vo=obsv(a,c);rank(Vo)得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系别机电⼯程系专业⾃动化⼀、题⽬:⼆、技术指标:三、设计内容第1章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建⽴1-1由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建⽴系统的状态结构图。

1-2由状态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

第2章理论分析计算系统的性能2-1稳定性分析⽅法与结论。

2-2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法与结论。

第3章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3-1极点配置与动态质量指标关系。

3-2极点配置的结果(闭环特征多项式)。

第4章由状态反馈实现极点配置4-1通过状态反馈可任意配置极点的条件。

4-2状态反馈增益阵的计算。

第5章⽤MATLAB编程研究状态空间表达式描述的线性系统5-1由传递函数结构图建⽴状态空间表达式。

5-2由状态空间表达式分析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测性。

5-3根据极点配置要求,确定反馈增益阵。

5-4求闭环系统阶跃响应特性,并检验质量指标。

第6章⽤模拟电路实现三阶线性系统6-1系统模拟电路图。

6-2各运算放⼤电路的电阻、电容值的确定。

6-3模拟实验结果及参数的修改。

课程设计⼩结1、收获。

2、经验教训与建议。

⼀、⽬的要求⽬的:1、通过课程设计,加深理解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些基本概念;2、掌握⽤状态⽅程描述的线性系统的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性的分析计算⽅法;3、掌握对线性系统能进⾏任意极点配置来表达动态质量要求的条件,并运⽤状态反馈设计⽅法来计算反馈增益矩阵和⽤模拟电路来实现。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动⼿能⼒。

要求:1、在思想上重视课程设计,集中精⼒,全⾝⼼投⼊,按时完成个阶段设计任务。

2、重视理论计算和MATLAB 编程计算,提⾼计算机编程计算能⼒。

3、认真写课程设计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设计题⽬及技术指标题⽬:⽤现代控制理论中状态反馈设计三阶线性控制系统技术指标:1、已知线性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0G 012K (s)=s(Ts+1)(T s+1),其中T1= 0.1 秒,T2=1.0秒,K 0=1结构图如图所⽰:2、质量指标要求:% =4.32% ,p t =1秒,ss e =0 ,ssv e = 0.1三、设计报告正⽂第1章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建⽴1-1由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建⽴系统的状态结构图由系统结构图可得变换后的系统结构图如下:1-2由状态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线性系统状态空间分析1、模型转换图1、模型转换示意图及所用命令传递函数一般形式:)()(1111110nmasasasabsbsbsbsGnnnnmmmm≤++++++++=----MATLAB表示为:G=tf(num,den),其中num,den分别是上式中分子,分母系数矩阵。

零极点形式:∏∏==--=nijmiipszsKsG11)()()(MATLAB表示为:G=zpk(Z,P,K),其中Z,P,K分别表示上式中的零点矩阵,极点矩阵和增益。

传递函数向状态空间转换:[A,B,C,D] = TF2SS(NUM,DEN);状态空间转换向传递函数:[NUM,DEN] = SS2TF(A,B,C,D,iu)---iu表示对系统的第iu个输入量求传递函数;对单输入iu为1;验证教材P438页的例9-6。

求P512的9-6题的状态空间描述。

>> A=[0 1;0 -2];>> B=[1 0;0 1];>> C=[1 0;0 1];>> D=[0 0;0 0];>> [NUM,DEN] = ss2tf(A,B,C,D,1)NUM =0 1 20 0 0DEN =1 2 0>> [NUM,DEN] = ss2tf(A,B,C,D,2)NUM =0 0 10 1 0DEN =1 2 0给出的结果是正确的,是没有约分过的形式P512 9-6>> [A,B,C,D]=tf2ss([1 6 8],[1 4 3])A =-4 -31 0B =1C =2 5D =12、状态方程求解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状态响应:G=ss(A,B,C,D);[y,t,x]=step(G);plot(t,x).零输入响应[y,t,x]=initial(G,x0)其中,x0为状态初值。

验证P435的例9-4,P437的例9-5。

9-4A=[0 1;-2 -3];B=[0;0];C=[0 0];D=[0];G=ss(A,B,C,D);[y,t,x]=initial(G,[1;2]);plot(t,x)(设初始状态为[1 ;2])零输入响应00.20.40.60.81 1.2 1.4 1.6 1.82-1-0.50.511.529-5零输入响应A=[0 1;-2 -3];B=[0;1];C=[0 0];D=[0];G=ss(A,B,C,D);[y,t,x]=initial(G,[1;2]);plot(t,x)00.20.40.60.81 1.2 1.4 1.6 1.82-1-0.50.511.52零状态响应,阶跃信号激励下>> A=[0 1;-2 -3];B=[0;1];C=[0 0];D=[0];>> G=ss(A,B,C,D);[y,t,x]=step(G);plot(t,x)00.20.40.60.81 1.2 1.4 1.6 1.8200.050.10.150.20.250.30.350.4总响应>> A=[0 1;-2 -3];B=[0;1];C=[0 0];D=[0];G=ss(A,B,C,D);[y1,t1,x1]=step(G);[y2,t2,x2]=initial(G,[1;2]);>> x=x1+x2;>> plot(t1,x)00.20.40.60.81 1.2 1.4 1.6 1.82-0.500.511.523、系统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可控性判断:首先求可控性矩阵:co=ctrb(A ,B)。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目录第1章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建立1.1由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建立系统的状态结构图1.2由状态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第2章理论分析计算系统的性能2.1稳定性分析方法与结论2.2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方法与结论第3章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3.1极点配置与动态质量指标关系3.2极点配置的结果(闭环特征多项式)第4章由状态反馈实现极点配置4.1通过状态反馈可任意配置极点的条件4.2状态反馈增益阵的计算第5章用MATLAB编程研究状态空间表达式描述的线性系统5.1由传递函数结构图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5.2由状态空间表达式分析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测性5.3根据极点配置要求,确定反馈增益阵5.4求闭环系统阶跃响应特性,并检验质量指标课程设计小结第1章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建立1.1由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建立系统的状态结构图由已知条件得线性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结构图如图所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结构框图图1-1已知线性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 012K (s)=s(T s+1)(T s+1),根据系统对具体参数的要求(见表1-1),可得系统参数如下:K0=1,T1=0.4S,T2=3.3S ,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为:1G (s)=s(0.4s+1)(3.3s+1)320.758G 2.7560.758s s ++(s)=系统参数要求 表1-1由系统的结构框图1-1经过变换得到系统的结构图如下1-2:系统结构图图1-21.2由状态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根据系统的状态结构图得:()()⎪⎪⎪⎪⎩⎪⎪⎪⎪⎨⎧==-=-=-=-==3303232232121121.300.31 2.52.51x x k y x x x x T x x x x x T x u x 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和输出方程如下:⎩⎨⎧+=+=D Cx y B Ax x 其中A,B,C,D 矩阵分别为:⎥⎥⎥⎦⎤⎢⎢⎢⎣⎡=0.3-.30002.5-2.5000A ⎥⎥⎥⎦⎤⎢⎢⎢⎣⎡=001B []100=C0=D第2章 理论分析计算系统的性能2.1稳定性分析方法与结论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界初始条件无关,与外界扰动大小无关;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界初始条件有关,与外界扰动大小有关。

最新南昌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最新南昌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姓名:学号:专业班级:2016年6月实验一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一、实验设备PC计算机,MATLAB软件。

二、实验目的①学习系统状态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定义及判别方法;②通过用MATLAB编程、上机调试,掌握系统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判别方法,掌握将一般形式的状态空间描述变换成能控标准形、能观标准形。

三、实验原理说明参考教材利用MATLAB判定系统能控性”利用MATLAB判定系统能观测性”四、实验步骤①根据系统的系数阵A和输入阵B,依据能控性判别式,对所给系统采用MATLA B编程;在MATLA B界面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②根据系统的系数阵A和输出阵C,依据能观性判别式,对所给系统采用MATLA B编程;在MATLA B界面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③构造变换阵,将一般形式的状态空间描述变换成能控标准形、能观标准形。

五.实验例题验证1、已知系数阵A和输入阵B分别如下,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与能观性,,2. 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如下(1)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2)判断系统的状态能观测性;(3)构造变换阵,将其变换成能控标准形;(4)构造变换阵,将其变换成能观测标准形;六、实验心得本实验运用MATLAB进行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很直观的看到了结果,加深了自己对能控能观的理解,实验过程很顺利,第一个实验还是比较简单的。

实验二 典型非线性环节一.实验要求1. 了解和掌握典型非线性环节的原理。

2. 用相平面法观察和分析典型非线性环节的输出特性。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实验以运算放大器为基本元件,在输入端和反馈网络中设置相应元件(稳压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组成各种典型非线性的模拟电路,模拟电路见图3-4-5 ~ 图3-4-8所示。

1.继电特性理想继电特性的特点是:当输入信号大于0时,输出U 0=+M ,输入信号小于0,输出U 0=-M 。

理想继电特性如图3-4-1所示,模拟电路见图3-4-5,图3-4-1中M 值等于双向稳压管的稳压值。

现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名称:电机调速控制系统实验班级:09自动化(兴)学号:姓名:2011年12月8日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题目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如下图虚线框部分所示,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K ,使得系统跟踪单位阶跃指令时无静态误差,超调量s t s 1%,5%<≤σ。

要求写出详细的设计步骤,给出仿真设计系统原理框图,给出仿真的输出波形图和误差波形图。

此次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要求独立完成设计,发现完全照抄的实验报告,将同时记0分。

实验报告给出电子版一份发到QQ 邮箱,同时提交一份纸质签名报告。

图一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仿真实验系统图二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仿真实验系统(简化)>> A??? Undefined function or variable 'A'. >> A=[-20 0 0;-2 -2 -1;0 0.1 0]A =-20.0000 0 0-2.0000 -2.0000 -1.00000 0.1000 0 >> B=[6;0.8;0]B =6.00000.8000>> K1=[2557.5 633.7 51.5]K1 =1.0e+003 *2.5575 0.6337 0.0515>> Q1=[B A*B A*A*B]Q1 =1.0e+003 *0.0060 -0.1200 2.40000.0008 -0.0136 0.26710 0.0001 -0.0014 >> Q2=[1 0 0;22 1 0;40.1 22 1]Q2 =1.0000 0 022.0000 1.0000 040.1000 22.0000 1.0000 >> P=[Q1*Q2]P =1.0e+004 *9.3606 5.2680 0.24001.0413 0.5863 0.0267-0.0053 -0.0030 -0.0001 >> P987=inv(P)P987 =1.0e+004 *-0.0000 0.0005 0.01010.0011 -0.0111 -0.2167-0.0224 0.2236 4.3630>> K0=[K*P987]??? Undefined function or variable 'K'. >> K0=[K1*P987]K0 =1.0e+006 *-0.0058 0.0577 1.1319u x x ⎥⎥⎥⎦⎤⎢⎢⎢⎣⎡+⎥⎥⎥⎦⎤⎢⎢⎢⎣⎡----=08.0601.001220020.⎥⎥⎥⎦⎤⎢⎡---=01.0120020A ⎥⎥⎥⎦⎤⎢⎢⎢⎣⎡=08.06B[]x y 100=[]100=C(2)求解期望极点 题目要求 t<1s %5%=σ由公式)02.0(4%100)1/(exp %2=∆≈⨯--=ns t ξωξπξσ可得 35.6707.0==n ωξ主导期望极点1s 、2s j 49.449.4±-=(5)实验总结及心得基于两个学期自控控制的学习,理论知识基本掌握,而经过这次试验,更进一步的对课本知识有了了解,能够会用matlab 的一些功能,感到了matlab 功能的强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姓名:学号:专业班级:2016年6月实验一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一、实验设备PC计算机,MATLAB软件。

二、实验目的①学习系统状态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定义及判别方法;②通过用MATLAB编程、上机调试,掌握系统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判别方法,掌握将一般形式的状态空间描述变换成能控标准形、能观标准形。

三、实验原理说明参考教材利用MATLAB判定系统能控性”利用MATLAB判定系统能观测性”四、实验步骤①根据系统的系数阵A和输入阵B,依据能控性判别式,对所给系统采用MATLAB编程;在MATLAB界面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②根据系统的系数阵A和输出阵C,依据能观性判别式,对所给系统采用MATLAB编程;在MATLAB界面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③构造变换阵,将一般形式的状态空间描述变换成能控标准形、能观标准形。

五.实验例题验证1、已知系数阵A和输入阵B分别如下,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与能观性,,2. 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如下(1)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2)判断系统的状态能观测性;(3)构造变换阵,将其变换成能控标准形;(4)构造变换阵,将其变换成能观测标准形;六、实验心得本实验运用MATLAB进行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很直观的看到了结果,加深了自己对能控能观的理解,实验过程很顺利,第一个实验还是比较简单的。

实验二典型非线性环节一.实验要求1.了解和掌握典型非线性环节的原理。

2.用相平面法观察和分析典型非线性环节的输出特性。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实验以运算放大器为基本元件,在输入端和反馈网络中设置相应元件(稳压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组成各种典型非线性的模拟电路,模拟电路见图3-4-5 ~ 图3-4-8所示。

1.继电特性理想继电特性的特点是:当输入信号大于0时,输出U0=+M,输入信号小于0,输出U0=-M。

理想继电特性如图3-4-1所示,模拟电路见图3-4-5,图3-4-1中M值等于双向稳压管的稳压值。

图3-4-1 理想继电特性图3-4-2 理想饱和特性注:由于流过双向稳压管的电流太小(4mA),因此实际M值只有3.7V。

2.饱和特性饱和特性的特点是:当输入信号较小时,即小于|a|时,电路将工作于线性区,其输出U0=KU i,如输入信号超过|a|时,电路将工作于饱和区,即非线性区,U0=M。

理想饱和特性见图3-4-2所示,模拟电路见图3-4-6,图3-4-2中M值等于双向稳压管的稳压值,斜率K等于前一级反馈电阻值与输入电阻值之比,即:K=R f/Ro。

a 为线性宽度。

3.死区特性死区特性特点是:在死区内虽有输入信号,但其输出U0=0,当输入信号大于或小于|△|时,则电路工作于线性区,其输出U 0=KU i 。

死区特性如图3-4-3所示,模拟电路见图3-4-7,图3-4-3中斜率K 为: 0R R K f =死区)(4.0)(123022V R V R =⨯=∆ 式中R 2的单位K Ω,且R 2=R 1。

(实际△还应考虑二极管的压降值)图3-4-3 死区特性 图3-4-4 间隙特性4.间隙特性间隙特性的特点是:输入信号从-U i 变化到+U i ,与从+U i 变化到-U i 时,输出的变化轨迹是不重叠的,其表现在X 轴上是△,△即为间隙。

当输入信号│U i │≤间隙△时,输出为零。

当输入信号│U i │>△,输出随输入按特性斜率线性变化;当输入反向时,其输出则保持在方向发生变化时的输出值上,直到输入反向变化2△,输出才按特性斜率线性变化。

间隙特性如图3-4-4所示,模拟电路见图3-4-8,图3-4-4图中空回的宽度△(OA )为:式中R 2的单位为K Ω,(R 2=R 1)。

)V (R 42.0)V (1205R 22=⨯=∆ 特性斜率tg α为:0R R C C tg f f i ⋅=α 改变R 2和R 1可改变空回特性的宽度;改变R R i或)(f i C C 值可调节特性斜率(tg α)。

三.实验步骤及内容在实验中欲观测实验结果时,可用普通示波器,也可选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

如果选用虚拟示波器,只要运行LABACT 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下的典型非线性环节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的CH1、CH2测量波形。

1).测量继电特性实验步骤:CH1、CH2选‘X1’档!(1)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系统的-5V~+5V输入信号(Ui):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上(-5V),右边K4开关也拨上(+5V)。

(2)模拟电路产生的继电特性:继电特性模拟电路见图3-4-5。

图3-4-5 继电特性模拟电路①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4-5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安置短路套(b)测孔联线②观察模拟电路产生的继电特性: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X-Y选项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

(3)函数发生器产生的继电特性①函数发生器的波形选择为‘继电’,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数码管右显示继电限幅值为3.7V。

②测孔联线:③观察函数发生器产生的继电特性: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X-Y选项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

2).测量饱和特性实验步骤:CH1、CH2选‘X1’档!(1)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系统的-5V~+5V输入信号(Ui):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上(-5V),右边K4开关也拨上(+5V)。

(2)模拟电路产生的饱和特性:饱和特性模拟电路见图3-4-6。

图3-4-6 饱和特性模拟电路①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4-6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安置短路套(b)测孔联线②观察模拟电路产生的饱和特性: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X-Y选项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

①函数发生器的波形选择为‘饱和’特性;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数码管左显示斜率为2;调节“设定电位器2”,使数码管右显示限幅值为3.7V。

②测孔联线:③观察函数发生器产生的饱和特性: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X-Y选项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

3).测量死区特性实验步骤:CH1、CH2选‘X1’档!(1)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系统的-5V~+5V输入信号(Ui):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上(-5V),右边K4开关也拨上(+5V)。

(2)模拟电路产生的死区特性死区特性模拟电路见图3-4-7。

图3-4-7 死区特性模拟电路① 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4-7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 )安置短路套 (b )测孔联线② 观察模拟电路产生的死区特性: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X-Y 选项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 ),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 0~U i 图形。

(3)函数发生器产生的死区特性① 函数发生器的波形选择为‘死区’特性;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数码管左显示斜率为1;调节“设定电位器2”,使数码管右显示死区寬度值为2.4V 。

② 测孔联线:③观察函数发生器产生的死区特性: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X-Y选项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

4).测量间隙特性实验步骤:CH1、CH2选‘X1’档!(1)用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和‘非线性输出’构造输入信号(Ui):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上(-5V),右边K4开关也拨上(+5V)。

(2)模拟电路产生的间隙特性间隙特性的模拟电路见图3-4-8。

图3-4-8 间隙特性的模拟电路① 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4-8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 )安置短路套 (b )测孔联线② 观察模拟电路产生的间隙特性: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X-Y 选项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 ),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 0~U i 图形。

★注意:在做间隙特性实验时应将Ci和Cf分别放电,即用按住锁零按钮3秒,否则将会导致波形的中心位置不在原点。

(3)函数发生器产生的间隙特性①函数发生器的波形选择为‘间隙’特性;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数码管左显示斜率为1;调节“设定电位器2”,使数码管显示间隙寬度幅值为2.4V。

②测孔联线:③观察函数发生器产生的间隙特性: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X-Y选项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

四.实验小结总体来说实验图像与理论相符,只是继电器特性的图像与理论有差距,通过图像更加直观的看到了非线性的特点,加深了印象。

实验三二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实验要求1.了解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相平面图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

3.观察和分析三种二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图。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1.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在实际控制系统中,几乎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某种程度的非线性,在系统中只要有一个非线性环节(详见第3.4.1节〈典型非线性环节〉),就称为非线性控制系统。

在实际控制系统中,除了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非线性因素外,有时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或简化系统的结构,还要人为的在系统中插入非线性部件,构成非线性系统。

例如采用继电器控制执行电机,使电机始终工作于最大电压下,充分发挥其调节能力,可以获得时间最优控制系统;利用‘变增益’控制器,可以大大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

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而与外作用和初始条件无关;反之,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输入的初始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非线性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是很困难的,并且多数非线性微分方程无法直接求得解析解,因此通常都用相平面法或函数描述法进行分析。

2. 用相平面图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相平面法也是一种时域分析法,它能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荡,也能给出系统的运动轨迹。

它是求解一、二阶常微分方程的一种几何表示法。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系统的运动过程形象的转化为相平面上的一个点的移动,通过研究这个点的移动的轨迹,就能获得系统运动规律的全部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