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进行审计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及监督对策

近年来,财政审计监督的职能弱化,甚至流于形式。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开展工作多,总结归纳少;因循守旧多,开拓创新少;微观资料多,宏观资料少;埋头苦干多,宣传探索少;工作铺面大,执法力度小等。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但严重影响制约着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动摇了审计机关在宏观决策和维护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影响了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一、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一)对财政审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一是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思想重视不够,缺乏遇难而上、勇于开拓的精神;组织领导不够得力,使财政审计图有虚名,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是对进行财政审计监督思想上有顾虑,认为从计划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本来就收入少、负担重、历史遗留问题多,再进行审计监督,会进一步束缚各级领导的手脚,削弱政府的管理职能,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审计人员认为财政审计监督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要求较高、任务较重,费力不讨好,顾虑重重。
(二)财政审计监督的有关法规制度不健全。
有些法规制度尚未建立健全,有些法规制度不够规范、具体、严谨,有些则已陈旧过时,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有些法规制度政出多门,条块脱节,区域间差别大,执行中打架,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左右为难。
(三)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明显落后。
一是审计监督观念陈旧。
由于个别领导重收入轻支出,重堵截轻防范,重治标轻治本的观念较强,错误地认为财政要保,工资要发,利润要增,审计要让,监督要弱,导致财政审计流于形式,监督力度不够。
二是审计监督方法滞后。
财政审计监督大多沿用计划经济年代常用的一套老办法,事后查处多,事前控制少;手工操作查账方法运用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质性审查少,致使审计监督质量不高,收效甚微。
(四)财政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有些审计人员对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关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等理解的不透,不能履行职责,严格监督。
财政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财政评审是政府管理财政支出和收入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有效监督和控制财政资金的使用,确保政府财务管理的合法合规性、透明度和高效性。
在实践中,财政评审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评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可能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我们有必要对财政评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评审主体不独立:有些财政评审机构缺乏独立性,可能受到行政干预或政治干涉,影响评审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评审标准不清晰:在一些评审过程中,评审标准和方法不够明确和规范,导致评审结果的不公正和不准确。
3.评审人员素质不高:一些评审机构缺乏专业、高素质的评审人员,导致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高。
4.评审程序繁琐复杂:一些评审程序繁琐复杂,审批流程冗长,导致评审效率低下,影响财政支出和收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5.信息不对称:在一些评审过程中,政府和评审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评审结果的可信度和公正性受到影响。
二、建议:1.加强评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建立独立的财政评审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确保评审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政府和评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保障评审过程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4.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对评审机构和评审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评审工作的公正和有效。
5.提高评审效率和质量:简化评审程序和流程,提高评审效率和质量,确保评审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财政评审在促进政府财务管理的合法合规性和高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评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规范评审标准和流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提高评审效率和质量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财政评审工作的水平和效果,推动政府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审计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审计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审计评价是对审计对象所进⾏的综合性鉴定,从⽽判断其是⾮好坏及其预后措施等⼀系列活动。
那么你知道在审计评价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由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审计机关和审计⼈员在进⾏审计评价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审计评价应当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与被审计的领导⼲部不相关的⾏为和事项不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其⾃⾝的特殊性和内容的特定性,要求其紧紧围绕与被审计领导⼲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其审计内容和审计评价内容应当与财政财务收⽀审计等有所区别,与被审计的领导⼲部不相关的⾏为和事项不评价,不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
(2)审计评价应当在审计事项范围内进⾏,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为和事项不评价。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为和事项很多,审计机关不必将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审计结果都纳⼊审计评价的范围,⽽只需要在已确定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的范围内进⾏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宜过宽,更不能超出审计的职权范围作出审计评价。
(3)审计评价要依据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进⾏,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
⾸先,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依据经审计查证的客观事实作出;其次,审计查证的事实必须⾜以证明所作出的审计评价;再次,作为审计评价依据的审计证据必须有效,即证据本⾝必须符合法定或规定的要求,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
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否则将构成审计风险。
(4)审计评价要依据重要性原则进⾏,对⼀般性的问题可以不做评价。
由于被审计的领导⼲部所负经济责任的复杂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相当繁杂,将经济责任审计的所有内容都加以评价并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会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过于繁复⽽影响其效⽤。
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依据重要性原则进⾏审计评价,着重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对⼀般性问题可以不做评价。
(5)审计评价既要反映被审计的领导⼲部的问题,⼜要反映其相关业绩,审计评价要避免相互⽭盾。
财务财政审计工作的不足与完善建议

财务财政审计工作的不足与完善建议标题一:财务报表编制不规范财务报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状况的重要工具。
然而,现实中许多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存在一些问题,如记账不规范、数据不准确等,导致财务报表不真实、不准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作为毕业导师,我认为应该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工作进行审计。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核对企业的财务账目,对账目进行核实、调整;二是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务报表情况,发现及时纠正问题;三是利用合理的财务软件,辅助编制财务报表。
总之,完善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标题二:财务管理流程不完善财务管理流程是企业日常财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然而,在许多企业中,财务管理流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流程不规范、审批流程混乱等,导致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作为毕业导师,我认为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的审计。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规范,建立规范的流程管理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规范财务流程,增加企业的内部控制;三是引入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财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题三:财务会计制度缺陷财务会计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它反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程度。
然而,在一些企业中,财务会计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如制度不完善、运行不规范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财务风险。
作为毕业导师,我认为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审计。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规范,确保财务会计规范运行;二是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审核,发现和纠正制度中的漏洞和缺陷;三是督促企业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财政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财政评审是指对一个单位或组织的财务状况、财政收支情况和资产负债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估的过程。
财政评审是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合法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的财政评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一、问题:1. 财政评审尚未形成标准化流程。
目前,各地区各单位在进行财政评审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导致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2. 财政评审人员素质不高。
有些地区和单位的财政评审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足。
3. 财政评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些地方政府对财政评审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监管不到位,容易出现评审结果失真或者被篡改的情况。
4. 财政评审过程中存在腐败问题。
由于一些财政评审人员和被审单位之间存在利益关系,有可能出现受贿行为,导致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遭到破坏。
5. 财政评审的透明度不够。
有些财政评审工作的程序和结果未能及时向公众披露,导致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了解程度不够。
二、建议:1. 建立统一的财政评审标准和流程。
相关部门应制定统一的财政评审标准和流程,明确评审的程序、内容和要求,确保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 提高财政评审人员的素质。
加强财政评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对财政评审人员和被审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在实践中,财政评审是一个十分复杂和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监督体系,真正做到客观、公正、透明,确保财政资金的合法、准确、规范使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2000字】第二篇示例:财政评审是国家管理和监督财政资源使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评估政府财政支出的合理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确保公共财政资金的正确使用。
乡镇政府财政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

乡镇政府财政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按照财政审计的要求,结合实际,我局每年安排十个左右的乡镇,进行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即“上审下”)。
根据近两年我局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的情况,笔者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归集并思考建议如下:一、审计发现的问题1.培植财源乏力,财源建设相对滞后。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但乡镇财政仍不尽如意。
由于乡镇财政处于先天弱势状态,财源总量有限、比较单一、稳定性又差,而且缺乏乡镇财源建设政策的支持体系,培植财源乏力,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财源建设相对滞后。
就我县来说,较长时间以来,乡镇财源主要以农业为主,没有较大的工业骨干税源。
取消农业税以后,一些乡镇陷入了“分税制”以来的财政困境,有的乡镇短时期内收入脱档,甚至出现空白。
2.基层任务繁重,经济压力依然较大。
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虽然教师及乡镇行政人员的工资由县财政统发,但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社会稳定、农业开发、招商引资以及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繁杂,依然带来较重的经济压力。
由于乡镇财政预算收入与其税源相差较大,乡镇完成的地方财政收入与其担负管理基层的任务所需的经费有较大的差距,形成乡镇日益增长的支出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一些乡镇为维持运转,靠举债度日,甚至出现以乡镇干部个人名义去银行贷款给乡镇使用的情况。
3.财政收支虚假,可用财力存在水份。
由于乡镇财源不足,而县级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又逐年增加,有的乡镇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来完成任务。
一是列收列支。
通过虚列预算收入、空转调入资金、现金缴库等各种形式垫缴预算内收入,造成财政收入不真实、可用财力减少。
二是虚列财政支出。
通过虚挂农业综合开发、各项事业费、其它支出等科目虚列一般预算支出,转入暂存款或作调入资金,实际并未拨付资金。
三是部分预算外收入不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未严格收支两条线。
这些均给乡镇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4.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及审计对策

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及审计对策审计观察**********VE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及审计对策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杜小艳湖北十堰市会计管理局黄朝生财务报告舞弊是指公司或企业,不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歪曲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财务报告舞弊一般分为两类:(1)人为编造财务报告数据。
人为编造的财务报告,往往是根据所报送对象的要求,人为编造有利于企业本身的财务数据形成报告。
这种形式手段较为低级,或虚减、虚增资产,或虚减、虚增费用,或虚减、虚增利润等,但往往报告不平衡、账表不相符、报告与报告之间勾稽关系不符、前后期报告数据不衔接等。
(2)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调整财务报告的有关数据。
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告,手段较为隐蔽,技术更为高级,往往做到了报告平衡及账表、账账、账证等相符。
一、审计中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方法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或趋势进率(如存货周转率、行分析,重点对一些变动异常的指标进行相关信息差异分析。
常用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和趋势分析等,通过分的方法有简易比较、析性复核,可以发现财务报告中异常的波动、进而识别财务报告的粉饰问题。
(二)关联交易剔除法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值。
其分析要点有: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财务报告粉饰,是否以公允价值进行交换。
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合理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分析关联方交易未结算金额分别占关联方交易总额和未结算总金额的比例是否正常。
(三)异常利润剔除法将来源不稳定、不可能经常发生的非经常损益从企业利益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异常利润是否对(一)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方法是对企业重要的财务比关系管理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给事务所关系管理带来的正效应或负效应。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应注意的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能,如何在新形势下履行好审计职责,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我们认为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六个问题:一是搞好审前调查,并与内控制度测评相结合。
审前调查,是审计质量控制第一关,通过审前调查,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如经济性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范围、内部控制和会计政策的执行情况等,再通过内控制度测评掌握其在财务管理上的失控点。
比如:是否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财产物资管理是否有章可循等关键环节内控制度及其执行,合理确定重要性和评估审计风险,以便确定审计实施方案的范围、重点内容、审计方法和实施步骤,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严把收费审计关,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审计时要关注以下环节:一是审查收费项目审批权限是否合法,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收取已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问题。
二是审查收费入库管理及缴库级次是否正确。
三是审查收费和基金是否及时足额缴库,有无隐瞒、截留、转移和坐收坐支预算资金等问题。
四是检查其票据领用及缴销和库存情况,对于自制和购买的收费票据应采取详查法,进行延伸审计。
三是注重审查支出的合法性、效益性。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国家对人员、房屋、车辆等编制及各项支出标准均有明确规定。
审计时应注重审查其预算批复及预算执行情况,首先检查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和开支标准,有无挤占挪用、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挥霍浪费等问题。
其次要审查经费开支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支出,将资金转移下属单位进行支出的问题。
最后还要审查其经费的使用效益情况,具体包括:经费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即单位是否履行其法定职责,向社会提供了有效服务;经费使用是否节约合理,有无明显不当和损失浪费情况;检查开展业务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四是审查资产的完整性。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其他应收款等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数据真实性数据真实性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础。
在审计评价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关乎到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来源可靠性:审计评价所使用的数据应来自可靠的来源,如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合同协议等。
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才能避免因数据错误而导致的审计评价失真。
2. 数据完整性:在审计评价中,需要保证所使用的数据完整。
因为只有数据完整,才能全面评估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3. 数据准确性:审计评价中所使用的数据应准确无误。
这需要审计人员在获取数据时,进行适当的核对和验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二、审计标准1. 标准适用性:在制定审计标准时,需要考虑相应的经济责任类型和行业特点,确保标准的适用性。
只有审计标准符合实际情况,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标准执行性:审计标准的执行性是评价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标准的具体执行需要考虑评价的复杂性和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审计资源,确保整个评价过程的有效进行。
3. 标准统一性:在不同的审计评价项目中,需要统一审计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这需要审计人员对各项标准进行全面理解和正确应用。
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在实际工作中,评价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风险和隐患,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充分评估和防范风险,就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特征:需要全面了解被评价责任的组成要素和特点,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只有充分了解风险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防范。
2. 风险评估:在了解风险特征的基础上,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等。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更好地确定评价的重点和方向。
3. 防范措施: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评价过程中的风险。
运用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进行审计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进行审计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在审计评价以及审计成果评估中,仅用审计调整金额表示审计事项失真程度或者反映审计成果,不足以说明问题严重程度或者审计成果大小。
对于1000万元业务资金流量的单位和一个业务资金流量在1亿元的单位来说,同一性质的100万元审计调整金额,前者比后者的财政或财务收支失真程度严重的多。
在预算执行情况、经济责任、企业、建设投资等各类审计评价中,运用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定量进行审计评价,可为衡量被审计对象财政或财务管理总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的管理意见建议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其操作步骤及应当注意事项如下:一、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操作可分为五个步骤其一,根据审计报告需要,因事制宜确定计算评价对象。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项目可以资产及支出、负债及收入、结余等为计算评价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程度的对象;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可以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及结余为对象;企业和金融机构审计项目一般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为对象计算评价单项失真。
其二,根据审计调整的结果,按照一定的公式分别计算单项失真率。
基本公式是用审计调整金额除以审计前财政财务数据得出各单项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百分比。
其三,加权(或者简单)加总计算财政财务数据综合失真率;其四,按设定的审计评价标准,结合定性分析,对被审计单位单项及综合财政财务数据做出评价。
一般将失真程度分为若干等级。
本文假设,差错率在0鈥?SPANlang=EN-US>5%(含5%)区间的,评价为真实;差错率在5-10%(含10%)区间的,评价为基本真实;差错率在10-15%(含15%)区间的,评价为比较(或者不够)真实;差错率15%以上的,评价为不真实。
最后,全面客观的审计评价应在量化分析基础上,结合定性分析。
根据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对某个单项失真率并不高,但由于属于严重舞弊或者违法行为造成的,应当定性为财政财务数据失真。
二、关注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计算公式相关数据的对称性主要指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计算公式的分子与分母应当同时、同类、同口径。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难点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财经纵横265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难点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崔 炜 魏 磊 陈 飞 刘冠华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对于财政方面的支出和管理越来越严格,并且时刻都遵循着“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
由于各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我国的地方政府针对性的提出和制定了不同的管理方法,但是每一种管理办法一般都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
对于会计师来说。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不同于其他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因为他需要更高的职业水平和素质能力。
文章结合了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问题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265-01所谓财政专项资金,就是指为实现有关部门事业发展目标或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经过政府财政部门安排设立的具有专业用途的资金。
对于会计师来说,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很大区别,同时,也会遇到更多的难点问题。
因此,它对会计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一、关于审计内容的范围控制和解决办法注册会计师在对一个项目进行审计时,往往会遇到大量的关于审计范围的难点。
如财政专项资金所涉及的项目其资金来源不仅仅是财政拨款,可能还有项目自筹资金等其他来源的资金。
因此,会计师在对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时,会常常陷入这样一种困惑:在审计时,是仅仅只审计财政专项资金所涉及的收入及支出,还是对所有资金,即自筹资金等其他来源的资金进行一起审计,把对该项目的所有资金都将其进行审计工作?当一个项目在成立之前,如果已经存在了一部分资金是“已完成投资”,这一部分的资金是否也应该要纳入审计范围?此外,由审计范围扩大而导致的审计风险增加也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值得注意的问题。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财政资金专项审计业务后,与委托人签订的业务约定书中,首先应就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达成一致,并明确书写于业务约定书中。
试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试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播过程中发生错误或被意识扭曲,导致最终呈现的会计信息不真实或不准确。
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对外披露的透明度。
以下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种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会计人员的失误或不诚实行为1.1.会计人员的失误:由于疏忽、粗心或缺乏相关知识、经验等原因,会计人员可能在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记录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防范措施: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会计人员的不诚实行为:一些会计人员可能出于个人利益或者被他人的激励所驱使,通过伪造凭证、虚增或虚减账目等手段进行会计信息的篡改,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对关键岗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双重核对;实施审计的随机抽查制度,增加审计的难度;建立举报制度,鼓励员工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2.1.内部控制有缺陷:企业可能没有建立或者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过程中出现失误或漏洞,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内部审计,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的漏洞;引入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
2.2.内外部利益冲突:企业内部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如管理层与股东、业绩考核和激励制度与真实财务情况等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防范措施: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减少激励制度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建立反腐败和内部控制监控机制,防范内外部利益冲突。
三、外部环境的影响3.1.政策法规的变动:政策法规的不断变动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应对政策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
防范措施:建立灵活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及时按照政策变化对会计信息进行调整;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学习和解读,提高对政策变化的敏感度。
浅谈财务信息失真及对策

浅谈财务信息失真及对策财务信息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反映了企业在经济运营中积累的资金流动和利益变化等情况。
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财务信息的失真率最低。
因此,本文将就浅谈财务信息失真及对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财务信息失真的原因1.不正当的利益关联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往往和企业的财务状况息息相关。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2.管理不严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的管理不严,没有严格执行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标准。
虽然普遍存在的审计制度能够监督企业财务状况,但是如果管理人员对这些信息的管理不严,财务失真仍然可能会发生。
3.会计操作不正当如会计员为了个人利益,在会计操作中进行的虚构或隐瞒信息的行为,都会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4.金融诈骗虚伪的财务信息是金融诈骗的一种方式。
企业摆脱谴责时会利用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欺骗外界,从而骗取钱财或其他利益。
以上几个方面都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如果企业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处理手头的问题,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二、财务信息失真的危害1.影响企业形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形象的重要部分。
发生财务信息失真会影响企业形象,让别人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
因此要特别重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2.影响融资渠道企业财务信息失真,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渠道。
银行或金融机构在确定放款额度时会参考企业的财务信息,如信息失真,会让银行对企业的信任降低,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渠道。
3.增加企业成本财务信息失真也会让企业花费更大的成本来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例如企业需要雇佣律师和会计师来替企业洗刷财务遗留问题,这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三、财务信息失真的对策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能够监督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事务,包括清晰的规章制度,严格监管关键岗位人员的表现,以及审计操作等。
企业财务审计中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企业财务审计中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企业财务审计是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审核、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审计效果和结果。
本文将分析企业财务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企业财务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1. 资料不完整或不准确: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料可能不完整或不准确,包括遗漏了部分交易记录、计算错误、假账或虚假凭证等。
这可能会导致审计师无法正确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应对策略:审计师可以通过与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和财务部门沟通,要求提供完整和准确的资料。
审计师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随机抽取数据进行验证和核对,来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2. 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健全是导致财务数据失真和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可能存在虚报、漏报、忽略重大风险和问题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应对策略:审计师可以通过评估和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财务数据篡改和操纵:企业可能存在财务数据的篡改和操纵行为,以美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这可能包括虚增收入、减少费用、隐瞒债务和损失等。
应对策略:审计师可以通过比对财务数据和与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访谈来确认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审计师可以采用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来识别可能存在的财务数据篡改和操纵行为。
4. 缺乏企业治理:企业缺乏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导致对财务管理和报告的监督不力。
这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
企业财务审计中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完善财务资料、加强内部控制、识别财务数据篡改和操纵行为以及加强企业治理。
只有通过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保证财务审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企业的发展和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财务报表数据失真的检测方法与风险分析

财务报表数据失真的检测方法与风险分析近年来,财务报表数据的失真问题越来越引起公众和监管机构的关注。
财务报表数据失真指的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或无意地对财务数据进行篡改,使其不完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这种行为不仅会误导投资者、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还可能对企业自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害。
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报表数据失真风险,成为企业监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问题。
一、财务报表数据失真的检测方法1. 数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检测财务报表数据失真的方法。
它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发现数据异常和突出问题。
数据分析法可以从不同维度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如时间序列、行业平均水平、常规标准指标等。
同时,还可以借助数据挖掘、模型诊断等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更准确地发现异常数据。
2. 外部比较法外部比较法是通过与其他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寻找自身财务数据是否出现异常。
这种比较可以从同一行业、同一规模、同一地域等多个角度出发,以寻找特定的财务数据异常。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外部比较法受到行业差异、规模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 财务数据审核法财务数据审核法是一种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财务数据进行检测的方法。
内部审核主要是由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财务人员等进行财务数据的审核和检查。
而外部审核则是由专业的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的财务数据审核。
这种方法能够发现更多数据问题,但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财务报表数据失真的风险分析财务报表数据失真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风险财务报表数据失真可能使股东、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误判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而影响其经济利益。
失真的财务数据往往掩盖了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情况,可能导致股价、债券价格等市场价格波动,给利益相关者带来经济损失。
2. 法律风险财务报表数据失真可能导致企业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
当前财政审计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财政审计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提出,财政审计要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
随着该目标的确立,近几年,我国财政审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健全财经法规、规范财政管理、促进增收节支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经济卫士”作用。
但是,目前财政审计仍存在力度不够、审计资源分散、审计层次不高等“瓶颈”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五年规划目标的实现。
笔者认为,当前应及时总结和梳理财政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深入分析其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构建。
一、当前财政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审计的范围内容未呈现全覆盖。
1.财政审计的横向范围不够宽,部分财政资金处于审计“盲点”。
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的整体性要求财政审计把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等所有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审计视野。
但目前的财政审计仍较多地偏重于预算执行审计,即只涵盖了一般预算、部分政府基金预算等,对于转移支付审计和地方财政收支审计的重视还不够,审计的力度、深度也不大,特别是对于政府性非税收入(如土地出让金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地方政府债务等预算外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活动,目前财政审计就更少会予以关注,从而使这些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财政资金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
2.审计的纵向链条不够长,存在“重中间”、“轻两端”的问题。
从财政资金管理的纵向链条看,财政资金的流程包括筹集、分配、拨付、管理、使用以及绩效评价等各个纵向环节。
但目前,受审计资源和观念手段的制约,我国各级财政审计的链条均较短,难以完全深入到财政资金运行的每一环节。
如,特派办的财政审计仅关注了财政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环节,只能借助上下联动审计机制下的审计署及其派出局审计,来了解财政部等中央部门对财政资金的分配这一关键环节。
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审计对策

区域治理经济瞭望与纵览一、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表现很多企业在开展财务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财务信息失真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收款项的周期比较长,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在财务报表中经常会出现大额的款项,这些款项可能是多年之前的交易,所以在进行财务信息统计的过程中,这类款项可能会被错误地评估和记录;第二,相关设备的处理,在很多企业中需要相关的设备开展生产工作。
这些设备经过长期使用之后会产生折旧,而折旧程度需要企业来进行评估,如果没有对设备进行正确的评估,可能会产生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第三,投资资产的核算,在企业进行财务信息的核算过程中,企业中存在的投资现象较难估计:如果企业投资其他小型企业,那么小型企业的盈利等较难估计;同时,如果企业投资货币等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收益是浮动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信息核算。
二、现代财务信息失真的应对措施2.1增强企业管理者对社会的责任感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现代企业,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而且也间接影响着企业每一位员工、各大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肩负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责任[2]。
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增强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用积极、负责的态度来维护企业员工、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利益,并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奋斗、拼搏。
在这一过程中,就严格要求现代企业一定要保证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确保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贯彻与落实,以身作则,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2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全面发挥监督职能为了进一步解决与防范现代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确保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就一定要设置专门的审计监督部门,加大对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并努力整顿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管理内容,端正财务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
其次,现代企业的审计监督部门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财务信息专项检查工作,加大对资金的流动监管,全面了解与掌握财务信息工作的方法和内容,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
县财政局财务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县财政局财务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摘要】县财政局财务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数据记录不准确、资产管理混乱、财务审计过程中存在漏洞以及审计报告未及时整改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财务数据记录流程,加强资产管理监管,完善财务审计程序,及时整改审计报告中的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县财政局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财务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为县级财政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关键词:县财政局、财务审计、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数据记录、资产管理、审计报告、整改、规范、监管、程序、建设、漏洞、流程、及时、问题。
1. 引言1.1 县财政局财务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在县财政局财务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数据记录不准确、资产管理混乱、财务审计过程中存在漏洞以及审计报告未及时整改。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监督管理效果,也增加了财政风险和不确定性。
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是县财政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缺乏完善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导致各类财务活动难以规范、监督和管理,容易出现财务风险和腐败问题。
财务数据记录不准确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财政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给决策者带来了误导和隐患。
2. 正文2.1 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是县财政局财务审计中发现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和失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明确的规范和制度,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在实际操作中,财务人员缺乏明确的制度要求,容易产生主观随意的操作,导致财务数据的不准确性和不真实性。
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存在漏洞和不到位的情况。
在审计中发现,部分财务制度并没有严格执行,导致财务数据的记录和报告存在失实和错误的情况。
相关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监督。
财务管理制度的更新和完善不及时,缺乏跟上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步伐。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存在问题与优化路径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存在问题与优化路径一、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存在问题1.审计制度不健全2.审计机构人员缺乏专业能力和规范意识3.报告编制不规范,数据披露不全面客观4.审计发现问题后处理不及时和缺乏规范性5.审计结果缺乏实质性的监管作用6.审计资源浪费7.对审计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缺乏建设与完善二、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存在问题与优化路径分析1.审计制度不健全当前审计机构重视审计业务手续性,忽视审计结果意义,需建立财政民主监督体系。
完善审计制度,建立属地财政监管机制,提高审计业务人员职业道德。
2.审计机构人员缺乏专业能力和规范意识加强对审计机构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初级、中级和高级审计人才,加强业务规范性,在制度下流程规范的情况下方能更好评估管理风险。
3.报告编制不规范,数据披露不全面客观深入探究披露信息的质量,优化数据披露规程和标准,明确披露时间和频次,增加披露内容的信息,提高披露信息的总体质量,白银市已经专门制定了城市规划,还在推进全市人口普查工作的进程当中,如果能充分阐明数据对发展目标的影响,这样会更加精准。
4.审计发现问题后处理不及时和缺乏规范性报告的审查程序应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表进行,严格控制审核对象,避免延误处理时间;加强审计者自身监督,建立各级审计监督体系,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5.审计结果缺乏实质性的监管作用政府应切实引导和督促被审计单位认真履行职责,使审计工作真正见效,完善审计监管体系,建设中央财政独立审计机构,结合中央实施财政的审计制度,加强对地方财政审计工作的监督。
6.审计资源浪费提高效能,降低审计成本,实现审计机构的一体化管理,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制定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
7.对审计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缺乏建设与完善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宣传与推广,明确审计工作优化后的社会效益,完善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制度和规制,推动审计与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共同进步。
三、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存在问题与优化路径的毕业总结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也是财政管理和决策制定的重要基础。
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通过理清财政、财政审计概念,分析目前财政审计中存在的审计目标定位不高、内容有所缺失、财政审计的组织方式未形成一体化等问题,提出了从转变审计目标、统筹安排审计项目、扩展财政审计内容和建立财政审计一体化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的对策建议。
财政财政审计财政审计作为我国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部门每年的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要搞清什么是财政审计,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财政。
一、财政审计的概念及内容(一)什么是财政?财政部官网将财政定义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是国家政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身份参与社会分配,并将收入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本质。
财政其实就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所进行的收支活动。
财政的公共性由“公共产品”理论决定,本质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就是公共财政,财政活动是聚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
(二)什么是财政审计?审计署官网将财政收支审计定义为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
审计法所称的财政收支,是指依照《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下列财政资金中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收入;应当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
(三)财政审计审什么?从审计法实施条例对于财政收支审计的定义来看,财政审计包含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收入、应当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以及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进行审计评价时应
注意的问题
在审计评价以及审计成果评估中,仅用审计调整金额表示审计事项失真程度或者反映审计成果,不足以说明问题严重程度或者审计成果大小。
对于1000万元业务资金流量的单位和一个业务资金流量在1亿元的单位来说,同一性质的100万元审计调整金额,前者比后者的财政或财务收支失真程度严重的多。
在预算执行情况、经济责任、企业、建设投资等各类审计评价中,运用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定量进行审计评价,可为衡量被审计对象财政或财务管理总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的管理意见建议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其操作步骤及应当注意事项如下:
一、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操作可分为五个步骤
其一,根据审计报告需要,因事制宜确定计算评价对象。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项目可以资产及支出、负债及收入、结余等为计算评价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程度的对象;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可以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及结余为对象;企业和金融机构审计项目一般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为对象计算评价单项失真。
其二,根据审计调整的结果,按照一定的公式分别计算单项失真率。
基本公式是用审计调整金额除以审计前财政财务数据得出各单项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百分比。
其三,加权(或者简单)加总计算财政财务数据综合失真率;其四,按设定的审计评价标准,结合定性分析,对被审计单位单项及综合财政财务数据做出评价。
一般将失真程度分为若干等级。
本文假设,差
错率在0鈥?SPANlang=EN-US>5%(含5%)区间的,评价为真实;差错率在5-10%(含10%)区间的,评价为基本真实;差错率在10-15%(含15%)区间的,评价为比较(或者不够)真实;差错率15%以上的,评价为不真实。
最后,全面客观的审计评价应在量化分析基础上,结合定性分析。
根据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对某个单项失真率并不高,但由于属于严重舞弊或者违法行为造成的,应当定性为财政财务数据失真。
二、关注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计算公式相关数据的对称性
主要指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计算公式的分子与分母应当同时、同类、同口径。
单项失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分子数据口径不同分为两种:第一种,以本期审计调整净值为分子计算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
分子为某类审计调增金额与同类目审计调减金额之差,是将审计调整归结于某个时点。
分母应是属于与分子同期同类目的审前财政财务数据期末余额,分子与分母相除得到单项失真率。
第二种,以本期审计调整绝对值累加为分子计算的失真率。
分子为某类目审计调整借贷两方金额的绝对值之和,是针对财政财务数据发生过程的审计调整。
分母则应为与分子同期同类目审前账面借贷两方发生额绝对值之和。
分子分母之商为单项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
运用这种计算公式,需要具备审前会计帐簿等过程记录数据。
计算失真率时,分子与分母如果不对称,分子用累加金额,而分母采用期末余额,等同于用财政财务业务一个时点数据与反映一个时期的数据比较。
由于分子分母不对称导致失真率放大,不仅误导审计评价,还会导致审计信息的失真。
例如:
k集团公司200x年度财务报表反映全年的管理费用为1955万元,经审计管理费用为2141万元。
其中审计调增243万元,调减48万元。
由于作为分母的管理费用报表数是同期支出性质发生额抵减可能发生的收入性质发生额的结果,对应的分子应该为审计调增额与调减额抵减后净值322-48=274万元。
管理费用失真率为302/1955×100%=14.02%,对照标准,得出的是损益比较真实的评价;如果用审计调增额与调减额绝对值做分子322+48=370万元,失真率则变为18.93%,得出的是不真实的结论。
三、关注审计调整对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的影响
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计算公式的分子由审计调整金额决定。
失真率受到审计调整内容性质和金额大小的制约。
在分母金额一定的情况下,分子大,则失真率值大,反之亦然。
审计调整以审计调整表为载体,审计调整表建立在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基础之上,以实现审计目的,适应审计报告要求,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需求为宗旨。
不能仅局限于示范调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及时、充分、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方面的情况。
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被审计单位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纳入审计调整范围。
审计调整表应当根据体现审计成果的需要设置审计调整表。
例如:(一)审计调整表纵行标题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等类别名称为主,与审计评价以及审计成果评估作用不大的的财务报表项目可以省略。
对与满足效益审计等业务需要以及适应被审计的行业、企业财务管理特点的内容,应适当增添有关纵行标题。
例如电力、电信等考核费用回收率考核指
标为用户欠费回收率、资金上缴及时率,在应收帐款下增设用户欠费帐户的内容;烟草行业在损益表增设专营利润核算上缴的内容;对开采并销售国产原油的石油企业需要增设应缴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内容。
为反映不良资产状况的需要,审计调整表可增设资产减值准备内容。
(二)根据审计目的,相应增加审计调整表横行标题栏次。
例如,经济责任审计调整表横行标题可以按照任期年度相应增加栏次,适应评价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总体绩效,以及各年度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之需要。
(三)把握审计调整区别与一般会计核算的特点。
审计调整区别与一般会计核算的特点:一是两者计算原则不同。
会计核算中的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进行界定,着眼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审计的净利润的界定则注重行为与责任统一原则,侧重于相关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待处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潜亏、潜盈事项应根据发生时间相应调整利润和净资产,所有者增资、接受无偿捐赠等非经营增加的资产应予以剔除,不能作为经营者的业绩反映。
二是两者计算程序不同。
会计核算的结论讲究遵照历史,过去的纪录只能在发现误差的当期通过调整来更正;审计则根据审计目的需要,按行为的发生时间将会计内容调整。
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例,为了正确评价被审计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经营业绩,与此相关的一切财政财务数据都要根据事项发生的时间调整被审计者的利润(或者结余)和资产。
四、合理确定财政财务数据综合失真率计算的权数
财政财务数据综合失真率由各个单项失真率与相应权数之乘积累加取得,公式为:综合失真率=∑(单项失真率×对应的权数)。
其中,
各项权数之和等于1或者100%。
由此可见,财政财务数据综合失真率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各单项失真率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各单项值在综合计算中所占权重比例。
应当根据财务报表结构,合理确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或者收入、支出、结余等的单项失真率在综合失真率的权重比例。
以企业为例,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存在一定的钩稽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负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负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收入-成本-费用。
利润表的净利润期末累计数等于同期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期末累计数减除年初未分配利润数,当期净利润在资产负债和损益表中均占有份额。
因此综合失真率计算时,应按照考虑上述因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利润的权数依次为4:2:2:2较为适宜。
就审计定性评价而言,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与差错率有内在联系。
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计算亦可称为差错率,或者将一定限度范围内的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程度称作财政财务数据差错率,超过限度的称为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