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3世说新语选
世说新语33篇

世说新语33篇《世说新语》是一部汉语文学经典著作,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编写的,共包含33篇,记录了东晋至南朝宋时期的历史人物、典故和谚语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料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世说新语》的33篇。
1. 重名(褚先生令重名)这篇主要讲述的是晋代褚允谟在担任兰陵令时,命令收集百家姓并让当地百姓改名,以避免重名混淆。
褚允谟将姓名改为隶属于对应生肖的名字,这种改名法被称为“令重名法”。
2. 共产(谢康乐二事共产)这篇讲述的是谢安和康乐两人因为奔丧相遇,谈话中发现彼此都对一些事情有兴趣,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同学习和研究。
他们的友谊被称为“共产”。
3. 御寇(滕王阁序)这篇是《滕王阁序》的原文,叙述了晋代丞相王羲之在御寇时前往滕王阁写下的一篇文章,赞美了诗人与往事的相遇与交融的美妙。
4. 简帛(樊夫人字子华)讲述的是樊夫人以其博览群书而受到重视,并且她的文章富有文学风格,甚至在当时都被认为是一种“简帛”风格,即简洁而生动。
5. 省事(孔子避地金滑故乡人送)这篇讲述的是孔子流亡时前往金滑,金滑人为了避免孔子费事,将来往路上一切有可能会让孔子费事的东西全部清除干净,以表达对孔子的尊敬之情。
6. 十七(韩昭侯问陈轸十七事)这篇讲述的是韩昭侯与陈轸的对话,其中包括了陈轸经历的七年流亡、十年收集苏张文章的经历,十七件事情涉及到了诗、书、礼、乐等多个领域,也反映了当时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7. 轩冕(琅琊王诏冠冕注)这篇讲述的是琅琊王在袭位时,尚书郎裴楷草拟的冠冕诏文,声称要承担天下重任,让人感受到了隆重的气氛。
8. 逸民(芝崔馆启)这篇讲述了逸民的故事,逸民是指隐居山林、不受世俗束缚的人,他们在文化传统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9. 京华(刘琨楼题)这篇讲述的是刘琨在建筑楼阁时所赞美的景色,文中对京华地方的美景以及瑶华宫楼的精致细腻刻画得非常生动。
10. 坚贞(陆云南逢嘉)这篇讲述的是陆云因王允妻子的死而自杀殉节的故事,表现了忠贞不渝的品质。
精选世说新语(上卷原文+注解+翻译)

世说新语第1章德行第一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③,至,便问徐孺子④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⑤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⑥。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⑦,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周子居⑧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⑨,则鄙吝之心⑩已复生矣!”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
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人,官至太傅。
②登车揽辔(pèi):表示初到职任。
③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太守:郡长官。
④徐孺子:徐稚,字孺子,终身隐居不仕。
⑤主簿:中央机构或地方官府属官,掌管文书簿籍。
⑥府君:对太守的尊称。
廨(xiè):官署。
⑦武王:指周武王姬发。
式:通“轼”,车厢前部扶手的横木。
商容:商代贤人,因直谏被纣王废黜。
⑧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汝南安城(今河南省汝南东南)人。
⑨时月:指一段时间。
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汝南慎阳(今河南省正阳)人,与周子居同举孝廉,以学、行著称。
⑩鄙吝之心:鄙俗贪婪的情怀。
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人。
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
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人,官至太尉掾。
“车不”二句:指车子不停下,这里形容下车的时间极短。
鸾,通“銮”,车铃,装在轭首或车辕头的横木上,铃内有弹丸,车行则摇动作响。
轭,架在拉车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弥曰:连日。
信宿:留宿两夜。
陂:池塘。
【译文】陈蕃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模范,行为举止是世人的典范,他自从做官后,便有革新政治的志愿。
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便打听徐稚的住所,想要先去访问他。
主簿告诉他说:“大家都希望您先到官署。
”陈蕃说:“周武王获得天下后,连垫席都还没坐暖,就赶快去商容居住过的里巷致敬。
我以尊敬贤人为先,有什么不可以呢?”周子居常说:“我一段时间不看到黄叔度,鄙陋贪吝的念头就又滋长起来了!”郭林宗来到汝南,访问袁奉高,车轮的辙印还没有消失,就又离去了。
世说新语(上卷 原文+注解+翻译)

世说新语第1章德行第一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③,至,便问徐孺子④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⑤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⑥。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⑦,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周子居⑧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⑨,则鄙吝之心⑩已复生矣!”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
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人,官至太傅。
②登车揽辔(pèi):表示初到职任。
③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太守:郡长官。
④徐孺子:徐稚,字孺子,终身隐居不仕。
⑤主簿:中央机构或地方官府属官,掌管文书簿籍。
⑥府君:对太守的尊称。
廨(xiè):官署。
⑦武王:指周武王姬发。
式:通“轼”,车厢前部扶手的横木。
商容:商代贤人,因直谏被纣王废黜。
⑧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汝南安城(今河南省汝南东南)人。
⑨时月:指一段时间。
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汝南慎阳(今河南省正阳)人,与周子居同举孝廉,以学、行著称。
⑩鄙吝之心:鄙俗贪婪的情怀。
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人。
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
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人,官至太尉掾。
“车不”二句:指车子不停下,这里形容下车的时间极短。
鸾,通“銮”,车铃,装在轭首或车辕头的横木上,铃内有弹丸,车行则摇动作响。
轭,架在拉车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弥曰:连日。
信宿:留宿两夜。
陂:池塘。
【译文】陈蕃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模范,行为举止是世人的典范,他自从做官后,便有革新政治的志愿。
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便打听徐稚的住所,想要先去访问他。
主簿告诉他说:“大家都希望您先到官署。
”陈蕃说:“周武王获得天下后,连垫席都还没坐暖,就赶快去商容居住过的里巷致敬。
我以尊敬贤人为先,有什么不可以呢?”周子居常说:“我一段时间不看到黄叔度,鄙陋贪吝的念头就又滋长起来了!”郭林宗来到汝南,访问袁奉高,车轮的辙印还没有消失,就又离去了。
世说新语原文附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附翻译导语:《世说新语》,中国古代志人小说集,题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实际是他组织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南朝梁刘孝标为其作注。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世说新语原文附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陈仲弓为太丘长①,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
事觉,收②之,令吏杀焉③。
主簿④请付狱,考⑤众奸⑥,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
考求众奸,岂复过此?”【注释】①长:县的行政长官。
大县为令,小县为长。
陈寔是太丘县长。
②收:拘捕。
③焉:代词,此处指代诈称母病的小吏。
④主簿:官名。
⑤考:查究,拷问,审察。
⑥众奸:指诸多犯法的事。
【译文】陈寔任太丘县县长,当时有个小官吏诈称母亲有病请假,事情被发觉,陈寔就逮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他。
主簿请求交给狱吏查究他的其他犯罪事实,陈寔说:“欺骗君主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
查究其他罪状,难道还能超过这件吗!”2.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①杀财主②者,捕之。
未至发所③,道闻民有在草④不起子⑤者,回车往治之。
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⑥。
”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注释】①劫贼:强盗。
②财主:财货的主人,不是现代所说的有钱人家。
③发所:出事地点。
④在草:产妇分娩,也就是生孩子。
草,产蓐。
晋时分娩多用草垫着。
⑤不起子:生了孩子不养育,指溺杀婴儿。
⑥按讨:审察办理。
⑦“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句:属于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在草不起子者民”;另外,“到”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在半道上”。
⑧骨肉相残:此处指父母溺杀婴儿事。
⑨“盗杀”句:意指母子相残,违逆天理人伦,要先处理,而杀人只是违反常理。
【译文】陈仲弓任太丘县县长时,有强盗劫财害命,主管官吏捕获了强盗。
陈仲弓前去处理,还没到出事地点,在半道上听说有家生下孩子不肯养育的老百姓,就掉转车头前去处理这件事。
主簿说:“强盗杀人的事大,应该先查办。
”陈寔说:“强盗杀物主,怎么比得上骨肉相残这件事重大呢?”3.陈元方①年十一时,候袁公②。
《世说新语》选篇

《世说新语》课外古文选篇1、《泰山桂树》客有问陈季方:“足下①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②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④,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⑤之时,桂树焉⑥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
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②荷:担负,承受。
③阿:山脚。
④沾:浸润。
⑤斯:这⑥焉:怎么【翻译】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好的声名?”季方说:“我对于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启示】用泰山之高、深渊之深来衬托陈太丘的学问之高和懂得道理之多。
启示: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2、《割席分坐》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翻译】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启示】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
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有机会成才。
3、《王祥事后母》王祥事①后母朱夫人甚谨。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②好,母恒③使守之。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④之。
值⑤祥私起,空斫得被。
既还,知母憾⑥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世说新语名篇十篇

世说新语名篇十篇《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年间,是当时的临川王刘义庆。
《世说新语》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近三百年间,上流社会王公名士的嘉言懿行、奇闻轶事,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传世名著,许多大师级的人物都对这本书推崇备至。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称《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冯友兰先生也把《世说新语》当作“中国人的风流宝鉴”,而大翻译家傅雷先生对此书更是爱不释手,他在写给傅聪的信里说:“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世说新语》大可一读。
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做枕中秘宝。
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世说新语》不仅富有文学、史学及哲学的价值,而且记载了许多特立独行的人物和精彩纷呈的故事,读之如行山路,移步换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今日知行君选录了《世说新语》“雅量篇”中的十个小故事,与大家一起品读古人的宽宏气度。
所谓“雅量”指的是宽宏的气量,“雅量”篇所记载的就是名士们的雅量故事。
故事一原文夏侯惇试倚柱写书时,大雨滂沱,霹雳震断倚柱。
他的衣服很焦虑,神色不变,书也不变。
周围的客人,都住不下了。
译文夏侯玄曾经靠在一根柱子上写信,当时正下着大雨,一个闪电突然劈到柱子上,夏侯玄的衣服都被烧焦了,但他神色不变.继续倚着柱子写信,一旁的宾客和随从,全都吓得站不稳脚,跌倒在地。
解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我们常常以此来形容一个人处变不惊、沉稳冷静的样子,但如夏侯玄一般,衣服被闪电劈焦了还镇定自若的人,确属罕见。
在突发状况面前未仓皇失措,不失为一种气量宽宏的表现,算得上是一种雅量。
故事二原文王戎在等他,南郡太守刘钊在桶里放了五头布。
容虽不接受,却厚报其书。
译文当王戎还是个侍者的时候,南郡知府刘钊送给他十尺长的文具(一种上好的昂贵的布料)。
尽管王戎没有接受,但还是给他写了一封真诚的感谢信。
解读拒绝对方不见得就要让两人的关系剑拔弩张,你完全能够以一个宽厚包容的姿态对别人说“不”,这就是交往的艺术。
《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上)

《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上)《世说新语》德行第一陈蕃尊重贤才【原文】陈仲举[1]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2],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3]太守,至,便问徐孺子[4]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5]。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6],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1]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
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
[2]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3]豫章:郡名,在今江西南昌。
[4]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5]廨(xiè):官署,衙门。
[6]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立志刷新国家政治。
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尊敬贤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评析】周武王"式商容之闾"的典故出自《古文尚书·武城篇》。
周武王秉承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陈蕃则以武王为榜样,他也是怀着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志向去做官,因为他知道贤人是群众的民意代表,访贤举能,才能显出一个领导者的亲民态度。
而且作为人民的父母官,需要人民的爱戴与拥护以及贤达人士的辅佐,于是陈蕃在刚刚赴任还没有进入府署前,就想先向隐居的徐稚表示慰问,也向别人明示自己尊重贤才的心意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豁达、伟岸的胸襟。
再往后,陈蕃对徐稚也一直彬彬有礼,并仿效周武王为徐稚设置了一个坐榻,等徐稚走后就把坐榻给挂起来。
周乘仰慕黄宪【原文】周子居[1]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2],则鄙吝[3]之心已复生矣。
世说新语全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全文及译文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意?”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 403— 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王子猷在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善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生动传神。
《刘伶病酒》一文,通过两个片段来表现人物性格。
第一段中描写刘伶贪杯嗜酒的醉态,展现了他那颓丧萎靡的精神状态;第二段描写刘伶因失恋而忧愁憔悴的样子,展现了他饱受相思之苦、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
醉态与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揭示了刘伶内心的极度矛盾,使刘伶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除了这些描绘醉态的佳句外,还有如下佳句:钟会数目王敦,会曰:“中圣人不死。
”既见王,与语,大悦,因问王曰:“何如时?”答曰:“甚得时。
”因论现在天下大乱,帝王虽有兵权,而无社稷,譬如灵龟无肛门,食量悬殊。
王子猷将去,宣语令更驾,便回,闻:“已更。
”犹乘流风也。
【译文】王子猷曾暂时借住在别人家里,就叫人家把庭院里的竹子种上。
有人问他:“您只在这里住一晚,什么意思呢?”王子猷吟啸了一会,说:“怎么能够一天没有这些君子呢?”【鉴赏】《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我国魏晋时期较有影响的一部著作。
它主要记述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它像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也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清淡玄远”的文学风尚。
《世说新语》文学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文学原文及译文文学作者:刘义庆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
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
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
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
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
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
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
听君向言,多与吾同。
今当尽以所注与君。
”遂为服氏注。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
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
既知不能踰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
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
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
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
见王注精奇,迺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
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
裴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
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
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是一本古代中国的文学名著,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言行和事迹,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之一。
其中的30则名篇是这本书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其原文及翻译:1.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解析:人可以计划和谋划未来的事情,但最终能否成功,却需要看天意是否配合。
2.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不喜欢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也就不要去做那些会让别人不舒服的事情。
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析:做为有志于大事的人,必须要始终保持激励自己的精神,任何事情都需要不断努力,而且目标是远大的。
4.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解析:只有有才有德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敬服和欣赏。
5.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解析:通过学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可以知道别人的困难。
6. “志当存高远。
”解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事物,要有远大的志向。
7. “不以结交广人,亦已足矣。
”解析:不一定要认识很多人,有几个足以信任和交往的人就已经足够了。
8.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解析:不经历一些困难和考验,就无法了解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一些事情。
9. “日以继夜,斗其不息。
”解析: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10.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析:面临死亡的时刻,人和动物都会有表达内心的欲望,表达方式却大不相同。
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知道做事的方法不如爱好这个事情,爱好这个事情不如乐于这个事情。
12.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解析:只有真正去做了才能够更深刻的了解一件事情的内涵。
1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乐。
”解析:知足常乐,不贪不妄,不仅避免麻烦,还能享受到人生的幸福与长乐。
14. “握发动,不觉其机。
”解析:做事不能冲动,动则坚决,静则谨慎。
《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三

《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三《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崇礼第二十二元帝朝会引王导【原文】元帝[1]正会。
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2]。
中宗[3]引之弥苦。
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4]同辉。
臣下何以瞻仰!"晋元帝【注释】[1]元帝:即司马睿。
[2]固辞:执意推辞。
[3]中宗:晋元帝司马睿的庙号。
[4]太阳与万物:喻指君主与臣民。
【译文】晋元帝在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拉着丞相王导登上御座和自己坐在一起,王导坚决推辞,元帝更加恳切地拉着他。
王导说:"如果太阳和万物一起发光,臣下又怎么瞻仰太阳呢!"【评析】晋元帝司马睿能登上皇位,王导是最大的功臣,所以司马睿肯定是拿王导当大恩人了,于是在朝会的时候,硬邀他同坐御座,但是王导也把握得很有分寸,用赞扬的话婉言拒绝了司马睿的邀请,严格遵守君臣之间的规矩和礼仪。
袁宏参军释疑惑【原文】桓宣武[1]尝请参佐入宿,袁宏、伏滔[2]相次而至,莅名[3],府中复有袁参军,彦伯疑焉,令传教更质[4]。
传教曰:"参军是袁、伏之袁,复何所疑?"【注释】[1]桓宣武:即桓温。
[2]袁宏:字彦伯。
伏滔:字玄度。
袁、伏二人都是桓温手下的参军,当时并称为"袁伏"。
[3]莅(lì)名:通名;通报来人的姓名。
[4]传教:传达教令的属吏。
质:查问。
【译文】桓温曾经请他的属官入府值宿,袁宏和伏滔接连来到。
签到值宿时,因府中还有个袁参军,袁宏怀疑名单上的袁参军是不是自己,便叫传令官再查问一下。
传令官说:"参军就是袁、伏的袁,还怀疑什么!"【评析】袁宏只是当了个小小的参军,并没有想到会得到桓温这样的礼遇,因为桓温一向都是个高高在上的人,袁宏不敢相信桓温邀请的就是自己,小吏的回答才让他确定了。
其实袁宏文笔典雅,才思敏捷,早就深受桓温器重了。
髯参军,短主簿【原文】王珣、郗超[1]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2]。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1、【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管中窥豹】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释义】指片面看问题。
有时也指从微小的方面推知全篇。
与“见微知著”近似。
3、【肃然起敬】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
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释义】肃然,恭敬的样子。
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4、【华亭鹤唳】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
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释义】表现思念、怀旧之意。
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5、【身无长物】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6、【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释义】道路旁的苦的李子。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7、【人琴俱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释义】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8、【难兄难弟】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
今多反用,难字念去声,讥讽两人同样坏。
也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又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9、【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通用21篇)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通用21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说新语文言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篇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俄而雪骤不久,雪下得紧了公欣然曰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兄子胡儿曰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兄女曰: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公大笑乐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即公大兄无奕女(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中不至过了中午朋友没有到太丘舍去陈太丘不再等候友人离开了去后乃至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元方时年七岁陈元方那年七岁门外戏在家门外嬉戏客问元方客人问他尊君在不你的父亲在吗答曰:陈元方回答说待君久不至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去已经离开了友人便怒曰客人便发怒说道非人哉不是人啊!与人期行和人家相约同行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元方曰陈元方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不至中午了您却没有到则是无信就是没有信用对子骂父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无礼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惭客人很惭愧下车引之下了车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解释】相委:丢下别人。
委:丢下,舍弃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乃至:(友人)才到元方:陈纪,字元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
(这里表示友好)顾:回头看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篇2原文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
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
《世说新语》全文(政事、言语)

《世说新语》全文(政事、言语)政事第三1、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
事觉,收之,令吏杀焉。
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醉莫大。
考求众奸,岂复过此?”2、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
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
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
”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3、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4、贺太傅作吴郡,初不出门,吴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
”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不可啼,杀吴儿。
”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
陆抗时为江陵都督,故下请孙皓,然后得释。
5、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
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言咏。
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鞦,王济剔嬲不得休。
”或云潘尼作之。
6、贾充初定律令,与羊祜共咨太傅郑冲,冲曰:“皋陶严明之旨,非仆暗懦所探。
”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
”冲乃粗下意。
7、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
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
亮亦寻为贿败。
8、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
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
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9、王安期为东海郡。
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
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
池鱼复何足惜!”10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
”王曰:“鞭挞甯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归家。
11、成帝在石头,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钟雅、右侍卫将军刘超。
《世说新语选》参考数据

高中语文《世说新语选》参考数据目录壹、作者参考数据一、宋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一 宗室二、南史 卷十三 列传第三 刘义庆 三、旧唐书 卷二九 音乐志二四、说蕃篇 萧绎五、刘义庆议避雠 姜南一、《世说新语》集评 二、《世说新语》相关成语名言辑要参、相关文章参考数据一、世说新语<言语>选二、世说新语<雅量>选 三、世说新语<捷悟>选四、世说新语<任诞>选五、刘义庆名句辑要六、世说新语序 王世懋三、宋书不载世说张习孔刘义庆高中语文《世说新语选》参考数据壹、作者参考数据一、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十一宗室刘义庆回首頁道规无子,以长沙景王第二子义庆为嗣。
初,太祖少为道规所养,高祖命绍焉,咸以礼无二继,太祖还本,而定义庆为后。
义庆为荆州,庙主当随往江陵,太祖诏曰:“褒崇道勋,经国之盛典;尊亲追远,因心之所隆。
故侍中、大司马临川烈武王,体道钦明,至德渊邈,睿哲自天,孝友光备。
爰始协规,则翼赞景业;陵威致讨,则克剪枭鲸。
逮妖逆交侵,方难孔棘,势逾累棋,人无固志。
王神谟独运,灵武宏发,辑宁内外,诛覆群凶,固已化被江汉,勋高微管,远猷侔于二南,英雄迈于两献者矣。
朕幼蒙殊爱,德荫特隆,丰恩慈训,义深情戚,永惟仁范,感慕缠怀。
今当拥移寝祏,初祀西夏,思崇嘉礼,式备徽章,庶以昭宣风度,允副幽显。
其追崇丞相,加殊礼,鸾辂九旒,黄屋左纛,给节钺、前后部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侍中如故。
”及长沙太妃檀氏、临川太妃曹氏后薨,祭皆给鸾辂九旒,黄屋左纛,辒辌车,挽歌一部,前后部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
义庆幼为高祖所知,常曰:“此吾家丰城也。
”年十三,袭封南郡公。
除给事,不拜。
义熙十二年,从伐长安,还拜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未之任,徙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复督淮北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并如故。
永初元年,袭封临川王。
征为侍中。
元嘉元年,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常侍并如故。
时有民黄初妻赵杀子妇,遇赦应徙送避孙仇。
专题03《世说新语》(中考真题精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中考真题专练

专题03 《世说新语》(中考真题精练)【2020·黔西南州卷】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世说新语》)(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
廨:官署。
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见._____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③登车揽辔._____④吾之礼贤.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答案】1.①同“现”,表现②正确方法(规律)③嚼子和缰绳④贤士2.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甲文为千里马抒发委屈和不平,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详细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
见:同“现”,表现;②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道:正确方法(规律);③句意为: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辔:嚼子和缰绳;④句意为: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
贤:贤士。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第十三课《世说新语》选

只闻人从长安来
元帝异之。
• 异:惊异、惊讶
• 翻译: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很惊讶
小结:
• 为何明帝认为太阳比较远?
• 明帝第一次的回答是比较客观的,表现出 一个孩童的睿智。
• 此外,这也蕴含了他的洞察力。他看到父 亲的忧虑,安慰父亲说“长安的状况还不 算太坏”,说明长安是可以收复的
明日,集群臣宴会,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 数岁:几岁
• 翻译: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 帝膝上
思考:
• 作者描写明帝“坐元帝膝上”,这有什么 作用呢? • 说明明帝深受元帝疼爱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
• 洛下:洛阳
• 翻译: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 况
潸(shān)然流涕。
• 潸然:流泪的样子
思考:
• 后人常用“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来比喻 什么呢? • 比喻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都不能实 现。
荀陆妙语
• 《荀陆妙语》选自《排调》
• 排调,即戏谑(xuè)、调笑的意思,表现 一个人的机智幽默。
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
• 翻译:荀鸣鹤、陆士龙两人互不相识,
俱会张茂先坐。
• 俱:一起 • 会:会面 • 翻译:一起在张茂先的家会面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 舍:舍弃 • 携人:所带的人,这里指搭船的人 • 翻译:后来贼追上来了,王朗想要舍弃哪 个搭船的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 本:本来 • 疑:迟疑,犹豫不决 • 翻译:华歆说:“本来我之所以犹豫不决, 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 纳:接纳、接受 • 自托:请求 • 宁:难道
• 翻译:既然已经答应他的请求,难道可以 因为紧急状况而丢下他吗?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德行第一一陈仲举礼贤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
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
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
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
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
闾:里巷的门。
「译文」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二鄙吝复生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
已复:竟然。
「译文」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三汪汪如万顷之陂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
人问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注释」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
《世说新语》全文(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

《世说新语》全文(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假谲第二十七1、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
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
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
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2、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3、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
”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
”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
此人至死不知也。
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
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
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5、袁绍年少时,曾遣人以剑掷魏武,少下,不着。
魏武揆之,其后来必高。
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
6、王大将军既为逆,顿军姑孰。
晋明帝以英武之才,犹相猜惮,乃着戎服,骑巴賨马,赍一金马鞭,阴察军形势。
未至十余里,有一客姥居店卖食,帝过愒之,谓姥曰:“王敦举兵图逆,猜害忠良,朝廷骇惧,社稷是忧。
故劬劳晨夕,用相觇察。
恐行迹危露,或致狼狈。
追迫之日,姥其匿之。
”便与客姥马鞭而去,行敦营匝而出。
军士觉,曰:“此非常人也!”敦卧心动,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命骑追之。
已觉多许里,追士因问向姥:“不见一黄须人骑马度此邪?”姥曰:“去已久矣,不可复及。
”于是骑人息意而反。
7、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值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于时称其有智。
8、陶公自上流来,赴苏峻之难,令诛庾公。
谓必戮庾,可以谢峻。
庾欲奔窜,则不可;欲会,恐见执,进退无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寫作背景、劉義慶與《世說新語》(一)劉義慶掌故(二)世說新語一一中國三部說話寶典(【左傳】、【戰國策】、【世說新語】)之一第三課世說新語選(一) 詠絮之才(二) 雪夜訪戴 (三) 絕妙好辭劉義慶三、國學常識(一)魏晉南北朝的【筆記】小說一一【志人】小說、【志怪】小說(二)中國古典小說流變簡介(三)「一會兒」相似詞四、課文深究五、難句精解1.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仿偟,詠左思招隱詩—寫王子猷醒來,品酒賞雪,吟詠招隱詩,一連串悠閒雅緻的行為,觸發訪高人雅士戴安道的動機六、形音義比較七、字形辨析(相同偏旁)八、修辭舉隅一一「析字」中的「離合」九、成語集錦十、延伸學習(一)招隱詩左思第一首:寫尋訪隱士以及對隱居生活的羨慕。
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
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雪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亦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猴糧,幽蘭閒(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語譯:持杖入山尋訪隱士,荒蕪的路途似乎從古到今橫塞著。
山巖上只有洞穴沒有房屋建築,山丘中卻有人在彈琴。
朝北的山脊覆蓋著白雪,山南的樹林已有紅花閃耀。
泉水在美玉般的山石間激盪,小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浮沉。
不一定要有絲竹之類的管弦樂器,山水間自有清美的樂音。
何必要自己放聲歌唱,風吹過灌木叢自有聲聲悲吟。
秋菊可以兼作食糧,採來幽蘭佩在衣襟。
在世途間猶豫徘徊,只會心力疲乏,還不如拋棄冠簪歸隱山林。
第二首:寫自己隱居的情形,表示人生貴在適志。
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
峭蒨青蔥間,竹柏得其真。
弱葉棲霜雪,飛榮流餘津。
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
結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
相與觀所尚,逍遙撰〔丁口八,通「選」〕良辰。
語譯:我開始營建東山隱居的屋舍,樹木的果實落在地上,長成了一叢叢的小灌木。
屋前有一口寒冽的水井,暫且可以使心神瑩潔爽快。
滿山鮮明青翠的林木中間,只有竹林和柏樹能夠保持自己的本性。
細弱的樹葉棲留在霜雪中,飛花漂流在斷斷續續的泉水上。
爵位和佩帶之物雖然榮耀,但不能愛好成癖;時運有好有壞,但要根據具體情況或進或退。
繫上印綬做官就會被世事纏繞牽掛,彈彈官冠也能除去塵埃汙垢。
柳下惠和少連的屈己受祿不是我所說的屈志辱身,伯夷、叔齊隱居於首陽山也不是我所說的仁。
彼此欣賞各自崇尚的志願,我選擇優遊自在的美好時光。
(二)坦腹東床世說新語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
丞相語〔口、,告訴〕郗信〔使者〕:「君往東廂,任意選之。
」門生歸,白〔報告〕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食,如不聞。
」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語譯:郗太傅在京口時,派門生送給王導一封信,要在王家子姪中挑選一名女婿。
王導對使者說:「您到東廂房去,任意挑選。
」門生回來,稟告郗太傅說:「王家諸位公子都值得讚美,聽說來選女婿,個個都謹慎言行,拘謹而不自然,只有一位公子,在東床上裸露肚子吃東西,好像沒聽到這件事似的。
」郗太傅說:「就是這個人好!」派人詢問,原來是逸少(王羲之),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他了。
(三)管寧割席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厂汉丫、〕歆〔丁丨弓〕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晝出看。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語譯:管寧和華歆在菜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寧揮動鋤頭把金子看得跟瓦片石塊沒什麼兩樣,華歆捉起金子看了看才把它扔走。
又一次,兩個人一同坐在席子上讀書,有一高大的車輛經過他們的房門,管寧依舊讀書,華歆放下書本出去觀看。
管寧割開席子跟華歆—開坐,同時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四)庾公有的盧世說新語德行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口、,告訴〕令賣去。
庾公云:「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
寧〔豈〕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語譯:庾亮的乘馬中有一匹的盧,有人要他把的盧賣去(相傳的盧的主人多半橫死)。
庾公說:「我賣了的盧,一定又會有買主。
怎麼可以把對自己不好的東西移給其他人呢?從前孫叔敖為了後人著想,殺了雙頭蛇,自古成為佳談,我學習他,這態度豈不通達!」(五)吉人之辭寡世說新語品藻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丨、,拜訪〕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
既出, 坐客問謝公:「向〔先前〕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
」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推此知之。
」語譯:王徽之兄弟三人,連袂拜訪謝安。
王徽之、王操之多談俗事,王獻之則只寒暄一下而已。
三人離去後,坐客便問謝安:「剛才三兄弟哪個最佳?」謝安答說:「小的最好。
」客人再問: 「何以見得?」謝安笑說:「易經繫辭上說:『賢良的人很少說話,浮躁的人話多。
』推此可知。
」(六)今之視古,猶後之視今世說新語規箴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
」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以……為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
」語譯:京房與漢元帝一同談論國事,順勢問元帝說:「周幽王、周厲王這些國君為什麼滅亡?他們任用的臣子有哪些?」元帝回答:「他們任用的人不夠忠誠。
」京房又說:「明知他們不忠還重用,又是什麼原因呢?丨元帝說:「亡國的國君,各自以為自己的重臣賢德,哪有知道不忠還重用他們呢?」京房深深一稽首說:「我想未來的人看現在,就像現在我們在回顧往昔一樣吧!」(七)長安何如日遠世說新語夙慧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
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
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
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元帝異之。
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語譯:晉明帝才幾歲的時候,坐在晉元帝的膝上。
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陽的消息, (聽到百姓的苦狀)忍不住流下眼淚。
明帝問他為什麼哭泣,元帝詳細地說出當初渡江東來的苦心。
元 _ 帝順勢問明帝:「你認為長安和太陽哪個遠?」明帝說:「太陽遠!從來沒聽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由此可知。
丨元帝覺得很奇特。
第二天,聚集群臣宴會,告訴他們這件事,又再問一次。
明帝居然回答:「太陽近!」晉元帝臉色改變,問說:「為什麼你說的跟昨天說的不一樣?」明帝回答說:「抬頭可以看到太陽,卻看不到長安啊!」(八)嬌女無奈嫁王郎世說新語賢媛王凝之謝夫人既往王氐,大薄〔非常輕視〕凝之。
既還謝家,意大不說。
太傅慰釋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語譯: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乃是謝安姪女,嫁到王家後,很看不起自己的丈夫。
回娘家作客時, 便露出一副不悅的神情。
謝安便勸解道:「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兒子,頗有才華,妳有什麼不滿意嗎?」謝道韞回答說:「我們家一門,叔父當中,有阿大(謝尚)、中郎(謝奕),群從兄弟當中,則有圭寸(謝韶)、胡(謝朗)、遏(謝玄)、末(謝淵),哪一個不是一等一的好男子。
沒想到天地之間,竟有王郎這種人物!」(九)小時了了世說新語言語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
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雋材清稱〔才華岀眾的人〕,及中表〔堂兄弟、表兄弟,此指近親〕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
」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自稱的謙詞〕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老子李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累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陳韙〔汉入v〕後至,人以其語語之。
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空、I,,侷促不安的樣子〕。
語譯:孔融(字文舉)十歲時,隨父到京城洛陽。
當時李元禮(李膺)在京城名聲很大,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都是才華出衆、有名望或李家的近親,才給通報。
孔融來到李家門口,對守門的小吏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
」經通報後,孑L融走到前廳坐下。
李元禮問:「你與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即老子)為師, 這樣看來,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過友好往來的。
」李元禮和其他賓客聽了沒有一個不感到驚奇。
太中大夫陳韙過一會兒來了,別人把孔融剛才的話告訴他。
陳韙說:「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後未必就有什麼成就。
」孑L融對答說:「想必您小時候一定是聰明伶俐。
」陳韙聽了,感到非常侷促不安。
(十)支公好鶴世說新語言語支公〔即支遁,字道林,晉代名僧〕好鶴,住剡東|山,有人遺〔八、,贈送〕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剪除〕其翮〔《才/,羽毛〕。
鶴軒翥〔張翅欲飛。
翥,虫汉、〕不能復起,乃舒翼反頭視之,如有懊喪意。
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
語譯:支遁愛鶴,當他住在剡縣東邊的「山時,有人送兩隻小鶴給他:過了不久,鶴的翅膀長成想要鼓翅飛去,支遁由於捨不得,便剪除了鶴翅膀上的硬羽。
鶴張開雙翅卻不能飛,於是回過頭來看著自己的翅膀,看起來好像有懊惱沮喪的意思。
支遁見了,感嘆說:「鶴既然具有一飛沖天的資質,又怎肯讓人拿來作為耳目玩賞的對象呢?」於是調養雙鶴,使牠們的翅膀再長成後,支遁便放開牠們,任其飛去。
(十一)吳牛喘月世說新語言語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風,實密似疏,奮有難色。
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語譯:滿奮怕風吹,在晉武帝身旁陪侍時,北邊的窗戶用琉璃屏風遮擋,屏風緊密無縫,可是看起來卻是疏落的,滿奮的臉上有為難的樣子。
晉武帝對他的窘熊感到好笑,滿奮回答說:「我猶如吳牛,見到月亮便喘。
」(十二)楊脩知曹操心意世說新語捷悟魏武征袁本初,治裝,餘有數十斛竹片,咸長數寸,眾並謂不堪用,正令燒除。
太祖 _____ 甚惜,思所以用之,謂可為竹椑楯,而未顯其言。
馳使問主簿楊德祖^應聲答之,與帝正同。
眾伏其辯悟。
語譯:曹操出征袁紹(字本初),整治軍事裝備後,還剩有數十斛竹片,全都是數寸長的小竹片,大夥認為是無用的廢物,想乾脆放把火燒了。
曹操心覺可惜,想了一下這些東西可能的用處,認為可用來做成橢圓形竹盾,但只將這想法暗藏心中,並未對外明說。
於是派人去問楊脩作何用。
沒想到楊脩立刻就回答,而所答正與曹操所想無異。
大家都因此甚為欽服楊脩辯悟的速捷。
(十三)不可無竹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
或問: 「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語譯:王子猷有一次暫住人家空宅,一到來就叫人種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