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的一个学习架构-黄春兴
第二十二章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二章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奥地利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主要支流,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创始人及继承人都是奥地利人而得名。
又因为他们都注重心理分析,所以又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门格尔是其创始人,其主要代表作是1871年发表的《国民经济学原理》;维塞尔和庞巴维克也是其主要代表。
庞巴维克的主要代表作是《资本与利息》。
一、边际革命的含义和起因1.含义: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奥地利和瑞士几乎同时出现了彼此独立的系统阐述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著作,为其后不久崛起的边际效用学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开辟了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新时期。
有人称其为“边际革命”。
2.起因:(有五种,见教材P325)(1)认为它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而产生的。
(2)认为它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是把李嘉图地租论暗含的边际分析扩大到了价值论和分配论等方面。
(3)认为它是对古典经济学片面强调供给和成本的一种修正,由强调供给转为强调需求。
(4)认为它是经济学家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经济学专业化或数学化的结果。
(5)认为边际革命的发生是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说,其中第一种原因是出于误解,第二种原因则流于形式上的认识,第三种原因也仅仅是部分认识,第四种原因同样只反映了部分事实,只有最后一种原因比较符合历史实际。
“边际革命”的发生,既与反对古典派价值理论的思潮有关,也与造成古典学派衰落、社会主义学说和历史学派等各种“异端”兴起的社会斗争、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条件有关。
二、奥地利学派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论奥地利学派又叫维也纳学派,该派是19世纪20世纪初盛行的边际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派。
其创始是卡尔·门格尔。
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奠定了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
后来,弗里德里希·维塞尔和欧根·庞巴维克发展了门格尔的学说。
这三人一起成为奥地利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学思想史》PPT课件
(9)假定理性 (10)主张较少
的经济行为。
的政府介入。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边际学派的一般概况
三、基本立场
边际主义者通过推进对于市场体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和促进经济自由的理 解,来寻求增进所有人的利益。
这种理论,通过反对工会和通过对人为高工资与向下不灵活的工资会造成失 业作出说明,而有利于剥削者(即使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真正理解剥削)。 边际主义也捍卫地主的利益而反对那些以李嘉图地租理论为基础的对地主的 攻击。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的经济思想
三、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的主观效用价值 维塞尔以x、y、z代表三种生产要素。如果: x+y=100 2x+3y=260 4y+5z=590 则:x=40, y=60, z=70 这就是“归算”价值和分配份额的办法。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是错误的,还在于其这一理论基础的依据也是错 误的。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的经济思想
六、庞巴维克与维塞尔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攻击
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在宣传自己的主观价值论和分配论的同时,分别直接攻击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尤其是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门格尔不仅一般阐述“抽象演绎法”,而且将其具体化。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门格尔的经济思想
二、门格尔的主观抽象演绎法 奥地利学派的抽象演绎法的特点表现为:
奥地利学派把对孤立的个人的 研究作为抽象演绎法的立足点。
奥地利学派是把对个人心理的 分析作为经济研究起点的。
奥地利学派强调个人消费,将 其与生产割裂开。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提要本文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并从该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此次经济危机的成因,同时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经济危机;经济周期中图分类号:F037.1文献标识码:A一、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七十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其创始人为门格尔,继承者为庞巴卫克。
21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一些奥地利经济学家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理论并做了一些补充。
他们反对计划经济思想,反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作用。
通常称之为新奥地利学派,又称维也纳学派。
该学派的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
近20年来,这一流派在西方学术界、政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许多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规都是依据新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制定的。
新奥地利学派继承了旧奥地利学派的传统,致力于经济行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
其主要理论包括:(一)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是奥地利学派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主义后期的高涨阶段是利率过低引起暂时性资源错置而造成的。
在货币经济中,由于银行系统可以自行创造出流通手段,从而可能引起货币的紧缩和膨胀。
另外,在生产部门,资本化的生产方法是普遍的形式,即大部分原始的生产资料(劳动和土地)不是用来直接生产消费品,而是用来生产未来消费品。
采用这种生产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用同量的原始生产资料获得更多的消费品。
如果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需求总量相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总量增加时,就会发生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向资本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方法的过渡;如果前者相对于后者减少,就会发生向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的过渡。
由于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而时常变动,这样就会导致经济体系的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
奥地利经济学的方法论
奥地利经济学的方法论2007-01-11 10:04:31Yurii 译原文 The Methodology of the Austrian School EconomistsI. Introduction直到最近,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关注者都仅限于对十九世纪晚期边际效用理论的发展感兴趣的经济思想史学家。
但是,这一学派的生命并不限于那几十年的时间,而边际效用理论也从未成为其关注的焦点。
今天,奥地利经济学的传统不但没有没落,反而正在复兴之中。
奥地利经济学家们致力于理论的研究,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广阔的领域。
使该学派自成一体的思想--也可以称作其主题思想--就是其成员的方法论观点:主观主义。
应用到经济现象中的主观主义方法认为,经济分析的基础是对人们的选择和有目的之行为的洞悉,比如,根据他们对实现自己目标的各种选择的感知,追逐自己的目标。
自从1870年代诞生以来,这种方法论一直是奥地利学派的特征,尽管不同的成员为其辩护的方式不同。
就像一位当代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所言,"奥地利学派在观念史上的意义也许在于,它充分肯定了作为行动者的人在经济活动的中心位置。
"对主观主义观点及其含义的一贯关注,正是早期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和杰文斯学派(Jevonian)以及瓦尔拉斯学派(Walrasian)的区别所在,尽管后两派同样坚持边际主义的价值理论。
埃里克·斯瑞茨勒(Erich Streissle)评价说"我认为,奥地利经济学家经常正确地强调,他们是独特的坚持主观价值的学派"。
但是,对于奥地利经济学家,尤其是近代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来说,主观主义并不仅仅意味着主观价值理论。
无论研究什么经济问题,主观主义的方法都是他们的显著特征。
简而言之,主观主义已经成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独特方法。
如果奥地利经济学家仍然不能被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接受,原因就是他们有着独特的方法论,以及这种方法论对他们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1. 引言1.1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的奥地利帝国。
当时,奥地利帝国内部出现了一股新兴的经济思潮,这股思潮通过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主要的特点包括对市场机制的强调、对自由经济的支持以及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批评。
这一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卡尔·门格尔和弗里德里希·冯·维塔斯等人的作品。
他们在19世纪末的经济学领域中崭露头角,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理论观点,对当时的主流经济学派进行了挑战。
奥地利经济学派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主张政府应该放手让市场自由运作,避免过度干预和管制。
这些理论观点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并逐渐影响了整个欧洲的经济学界。
【字数200】1.2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卢德维希·冯·米塞斯、海因里希·冯·罗斯哈巴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这三位经济学家被认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卢德维希·冯·米塞斯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人类行为的意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学》对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的理论有着重要贡献。
米塞斯主张市场经济中的个人行为是理性和目的性的,他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海因里希·冯·罗斯哈巴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资本和利息》和《货币的世界》对货币理论和资本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斯哈巴认为货币的产生是由市场需要而来,资本的形成也取决于市场经济的需求。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对知识经济学和自由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哈耶克主张市场经济中信息的分散性和价格体系的作用,他认为自由市场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并促进经济增长。
这三位代表人物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贡献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六章 交换及交换中的中介价值
(二)列维 斯特劳斯和结构主义
• 列维 斯特劳斯在其经典著作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犜犺犲犈犾犲犿犲狀狋犪狉 狔 犛狋狉狌犮狋狌狉犲狊狅犳犓犻狀狊犺犻狆)中提出了自己的交换论观点。列维 斯特劳斯认为,人类 的行为在本质上不同于动物,尤其在社会交换中,动物在何时、 何地、如何进行 交换是不受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支配的,而人类则在任何交换情景中 都遵循一定的 观念和规则。
第一节 不同学科视野下的交换行为
• 交换行为是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无论经济学家、人类学家,还 是社会 学家,都十分关注人类生活中的交换行为。 • 本节在介绍经济学视野下的交 换时,将首先回顾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有关交换价值和 使用价值的论述,然后对 奥地利学派的交换动机与交换类型加以分析;人类学家对 交换行为的研究也将进 入我们的视野;社会学家的交换理论将是对交换行为研究的 拓展。
三、社会学视野下的交换
• 社会学视野下的交换是本部分的落脚点,它具有更为宽泛的研究主题:从社 会结构 的视角,探索社会生活中各种交换行为的内在机理、发生过程及不同情境 中影响交 换行为的各种重要因素,无论经济的还是文化的,又或者制度的,甚而 心理的。基 于此,社会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类型化的交换原则和理论模式。
(四)埃默森:交换网络理论
• 20世纪60年代,埃默森 (RichardEmerson)追随齐美尔的理论 传统,寻求 关于基本交换过程的形式社会学。埃默森要考察的问题是,个人与集体 行动者之 间的各种交换能否以同样的原则来理解。通过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社会网 络分析 的综合研究,埃默森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创造性的答案。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他 提供 了交换背后的驱动力,而网络社会学使他以相同的术语对个人与集体行动者之 间 的关系进行概念化。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二十二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奥地利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主要支流,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创始人及继承人都是奥地利人而得名。
又因为他们都注重心理分析,所以又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门格尔是其创始人,其主要代表作是1871年发表的《国民经济学原理》;维塞尔和庞巴维克也是其主要代表。
庞巴维克的主要代表作是《资本与利息》。
一、边际革命的含义和起因1.含义: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奥地利和瑞士几乎同时出现了彼此独立的系统阐述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著作,为其后不久崛起的边际效用学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开辟了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新时期。
有人称其为“边际革命”。
2.起因:(有五种,见教材P325)(1) 认为它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而产生的。
(2)认为它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是把李嘉图地租论暗含的边际分析扩大到了价值论和分配论等方面。
(3)认为它是对古典经济学片面强调供给和成本的一种修正,由强调供给转为强调需求。
(4)认为它是经济学家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经济学专业化或数学化的结果。
(5)认为边际革命的发生是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说,其中第一种原因是出于误解,第二种原因则流于形式上的认识,第三种原因也仅仅是部分认识,第四种原因同样只反映了部分事实,只有最后一种原因比较符合历史实际。
“边际革命”的发生,既与反对古典派价值理论的思潮有关,也与造成古典学派衰落、社会主义学说和历史学派等各种“异端”兴起的社会斗争、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条件有关。
二、奥地利学派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论奥地利学派又叫维也纳学派,该派是19世纪20世纪初盛行的边际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派。
其创始是卡尔·门格尔。
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奠定了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
后来,弗里德里希·维塞尔和欧根·庞巴维克发展了门格尔的学说。
奥地利经济学派_一个文献综述_黄雄
作者简介:黄雄(1979-),男,湖北麻城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专业方向:制度经济学。
① 关于边际革命更详细的讨论见理查德・豪伊(R ichards Howey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晏智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② 庞巴威克为1891年《美国政治及社会科学学会年刊》第1卷撰写的关于奥地利经济学派思想的介绍。
奥地利经济学派:一个文献综述黄 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普通读者对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了解基本限于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与边际革命有关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对于这一学派思想的研究也深受极左意识形态的干扰。
文章提供了一个梗概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对奥地利经济学派思想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奥地利经济学派;方法论;市场过程;商业周期中图分类号:F09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04-0055-09一般认为,奥地利经济学派形成于1871年门格尔(Carl Menger,1840~1921)《国民经济学原理》(后文简称《原理》)的发表,事实上,“奥地利学派”这一冠名发生在此书发表后的十多年。
门格尔的两位追随者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大肆宣扬他的经济理论,特别是由于门格尔本人发表了一本有关方法论的著作《经济学方法论探究》(1883),他们的观点开始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
此书的出版,导致他们与德国历史学派之间激烈的方法论之争,“奥地利学派”正是论战敌手给予门格尔及其追随者的不怀好意的指称。
一、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 在经济思想史上,门格尔1871年的著作与英国的杰文斯(Jevons )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瑞士的瓦尔拉斯(W alras )1874年发表的《纯政治经济学要义》,被认为是“边际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
①但新近的研究表明,代表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所开创的研究方法和学术取向与另外两者有很大不同。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究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演变,各种经济学派别也在学术领域中崭露头角。
其中,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当今经济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详细探讨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也称为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分支之一。
该学派强调主观主义、自由意志和企业家精神,认为市场是动态的、演进的,而经济体系是由一个个个别行动的主体组成的。
目前,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追随者,其研究范围涵盖了贸易理论、货币理论、资本理论等多个领域。
然而,不同学者对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仍存在一定分歧,比如在市场过程的界定、知识的作用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等方面。
贸易理论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认为,贸易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于专业化生产的认知差异。
由于个体或企业之间存在知识、技能和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各自在某些领域具有相对优势。
通过贸易,这些个体或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货币理论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对货币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货币政策的批判。
该学派认为,货币政策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因为中央银行无法准确控制货币供应量。
因此,货币政策应当由市场决定,通过物价变动来调节货币供应。
资本理论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强调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认为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资本理论在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阐述了资本的实质、功能以及如何在动态演化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案例研究和数学建模等。
其中,实证分析主要用于检验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现实情况;案例研究则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解释经济现象的成因和规律;数学建模则为经济预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理论创新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现有理论体系,并尝试提出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的新理论。
台湾清华大学经济学系黄春兴教授来我院讲学侧记 - 个
台湾清华大学经济学系黄春兴教授来我院讲学内容综述应用经济学系2008-12-30应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之邀,台湾清华大学经济学系黄春兴教授于12月24日至25日在我院为广大师生讲授"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
此次来访,黄教授主要讲授了奥国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市场过程与经济计算、生产结构与景气循环、以及知识经济学与政治经济转型等内容,并与我院师生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此次授课获得了圆满成功。
12月24日上午的授课主要讲述奥地利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黄教授指出,主流经济学发展到今天,还是遭遇到了方法论层面的困境。
当前主流经济学在萨缪尔森、希克斯等开创的"价值范式"和以科斯、诺斯、布坎南等开创的"交换范式"之间,迷失了方向。
奥地利学派无疑包含了最丰富的方法论反思,有可能为未来经济学方法论的创新提供思想资源。
总体来看,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是由米塞斯的人类行动理论奠定,由柯兹纳的市场过程理论扩展而成,而哈耶克对价格、知识和市场过程的理解,也在整个奥地利学派的框架中起到重要作用。
按照柯茨纳和马克卢普的总结和归纳,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观点和经济主张大致有以下8点:(1)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主张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应该回溯到对个人的行为中去解释;(2) 认识上的主观主义,承认只有通过有关个人的知识、信息、感觉和期望,才能理解和解释人们的行为;(3) 经济分析中的边际主义,强调决策者所面临的数量预期变化的重要性;(4) 在市场运行上,坚持认为效用尤其是边际效用递减对需求和进而对市场价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5) 机会成本理论,承认影响决策的成本是指为某一目的而使用生产要素所放弃的最为重要的选择机会,而不是指已被放弃去选择其他目的的机会;(6) 强调消费和生产的时间结构,坚持认为人们有时间偏好,并注意生产的"迂回性";(7) 相信市场和竞争是一个学习和发现过程;(8) 坚持认为个人决策是在不确定环境中的一种选择行为,并认定有关选择的机会也是决策的一部分。
奥地利学派发展历程对我国经济学派形成的启示
一
、
一
足为 出发点 ,从心理和行为寻求 经济规律 ;第二 ,分析 注重个人 、行 为 和心理等微观 因素 ; 第 三 ,价值 主张为 自由主义 ,反对计 划干预 ;第 四,方法论上主张边际分析 ,认为效用尤 其是边 际效用 递减对需求 和进 而对市场价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第五 ,强调 市场、行 为的过程性 和不 确定性 ,而个人 的决策是正是在这种不确定环境中的一种选择行 为 ,选 择 的机会也是决策的一部分 。 l 6 这些特色 既是这个 学派 的优 点 ,但在 某 些方面也成 了他们 自缚手脚的不便之处。
经济学说史第二十四章新奥地利学派.ppt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四章 新奥地利学派
二、教学重点
哈耶克的消费者主权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哈 耶克的平等观及理想社会;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四章 新奥地利学派
三、教学难点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江
本章主要内容安排:
22.1 新奥地利学派概述 22.2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 22.3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四章 新奥地利学派 22.1 新奥地利学派概述
一、新奥地利学派概述 二、哈耶克的生平与著作 三、熊彼特的生平与著作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四章 新奥地利学派
第二十四章 新奥地利学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新奥地利学派是以米塞斯和哈耶克等为代表的一些 奥地利经济学家,在继承了奥地利学派传统理论的基础 上,致力于经济行为理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及 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而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通过 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及熊彼特 的创新理论。
一、新奥地利学派概述
新奥地利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 这个学派的活动中心最初是在维也纳大学,故又称 为维也纳学派。 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熊彼特、 哈伯勒等人。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四章 新奥地利学派
二、哈耶克的生平与著作
弗里德里希.A.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899-1992),英籍奥地利 经济学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曾经当过兵,退役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 习,师从维塞尔和米塞斯,先后获得法学和经 济学博士学位。1927年任奥地利经济周期研究 所所长,两年后担任维也纳大学讲师。1931年 应来昂内尔.罗宾斯之邀到伦敦经济学院讲学, 讲学内容以《价格与生产》(1931年)的书名 出版,该书的问世,产生了很强烈的反响,并 使他成为伦敦经济学院教授。1943年他当选为 英国学术院院士。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东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高级经济实务(工商管理)》考试试卷(3265)
东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高级经济实务(工商管理)》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项选择题(14分,每题1分)1. 熊彼特认为创新的目的是()。
A.开辟新的市场B.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C.获得新的生产方法D.开发新的资源答案:B解析: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就是把管理体制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运行机制之中,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
2. 下列各项不属于主导设计具有的特征的是()。
A.综合性B.先进性C.主导性D.领先性答案:B解析:主导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①领先性。
领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领先,更确切地说是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是根本的开创性创新;②主导性。
主导性是主导设计最核心的特征。
主导性特征主要是主导设计对市场的支配力量或对市场控制的内在基因;③综合性。
综合性是主导支配设计的成形特征。
支配主导设计是特定时期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结果,除了技术因素外,还包括一系列非技术因素。
3. 企业内部各类、各级职位之间的薪酬标准要适当拉开距离,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这体现了薪酬制度设计的()。
A.激励原则B.公平原则C.量力而行原则D.合法原则答案:A解析:企业市场导向在采取薪酬制度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公平原则,是指企业贡献员工提供的薪酬应该与员工对企业的向保持平衡;②竞争原则,是指企业向在某些任一重要职位上工作的员工提供的薪酬应高于同一地区某一或同一行业其他企业同种职位的高管薪酬,以使自己的企业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③激励原则,是指企业系统内各类、各级职位之间的薪酬标准要适当拉开距离,避免平均化,利用薪酬不断提高的激励功能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④量力而行原则,是指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必须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避免薪酬过高或薪酬过低的情况出现,以避免使企业成本过高或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⑤合法原则,是指企业进行薪酬制度设计时,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做到已登记合理付酬。
对奥地利学派的工商业循环理论研讨
对奥地利学派的工商业循环理论研讨摘要:今天在经济学中谈论奥地利工商业循环理论已经十分常见了。
这是对我们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极大恭维而且我们对此荣誉深感荣耀。
然而与所有其它科学贡献一样经济危机的现代理论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贡献。
与当前经济学知识的其它部分一样这个分支也是全世界经济学家的合作的结果。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工商业;循环理论 Abstract: In economics, Austria to talk about business cycle theory has been a very mon. This is our school of Austrian economists great pliment, and we honor this great honor. However, with all other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the modern theory of economic crisis is not a country. At present, and other parts of the knowledge of economics, this is also a branch of the economists in the world of co-operation. Key words: Austrian School; trade and industry; cycle theory 前言对贸易循环的货币说明不是全新的。
英国“货币学派”曾经试图把工商业的景气解释为由发行无金属准备的纸币造成的信用扩张引起的。
然而该学派没有认识到可以随时用支票提取的银行户头——也就是说现金帐户——在信用扩张中的作用与纸币完全一样。
因此信用的扩张不仅可能出于过度发行纸币还可能出于开立过多现金帐户。
正是由于误解了这一真实的原理货币学派相信为了防止经济危机的反复只要立法限制无金属准备的纸币就行了而不必管制由现金帐户造成的信用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的一个学习架构黄春兴(台湾清华大学经济学系,台湾Email: cs1101@.tw)2005年08月15日由于缺欠好的教科书,奥地利学派自1970年代复苏之后的成长相当有限。
本文提出一个该学派经济理论之学习架构,从基本核心概念到研究议题,让初学者利用网络上相关网站提供的资源自行建立一套完备的学习教材。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向往奥地利学派 (Austrian School,以下简称“奥派”) 经济理论的初学者都遭遇一项难题,就是缺欠好的学习教材。
该学派的知名学者大都钻研理论数十年,也遍读经典,但他们在体会学派理论的庞博精湛之后,往往就失去为初学者编写学习教材的兴致。
于是,后进学者只能从一般性的经济思想史教材去窥视内容。
这些教材偏重于不同学说的介绍与比较,很容易误导初学者以为是在百货公司挑选商品,专挑包装美丽外观诱人的商品,诸如提倡社会正义、福利国家、永续发展等字眼的学说,并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字眼下失去判断力和批判精神。
不满意这类介绍性教材的初学者便只有自行摸索,或从百科全书的条目去架构大纲,或从大师的巨著去理解理论的精随。
这样的摸索工作必须持续数年,初学者才可能对奥派理论获得较正确和全盘的认识。
这种情况对于奥派的发展是相当的不利。
自1970年代的复苏算起,奥派30年来的发展相当地缓慢,远远落后于同时期兴起的公共选择学派,也不及稍晚兴起的新制度学派。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欠好的学习教材。
好的学习教材在机能上不仅便利初学者迅速掌握该学派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架构,也能快速引导他们寻找议题进行研究。
一个学派必须保有源源不绝的新血和持续更新的理论,才可能在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奥派之所以未出现好的学习教材,除了上述提到的“理论庞博精湛”外,我认为还有两个时代性原因。
首先,在奥派复苏前长达25年的低潮期,由于当时经济学界未能理解该学派在“社会主义之计算辩论” (Calculation Debate) 的论点,导致他们失去在当时理论上的主导地位,也让随后兴起的凯因斯理论、福利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派先后占据大学讲堂。
失望之余,米塞斯 (Ludwig von Mises) 和哈耶克 (Friedrich A. Hayek) 一方面转而向广大的社会科学学界说明社会主义带来的危险,一方面集中心力于学派理念的奠基工作。
也因此,他们并未像 John S. Mill 或 Alfred Marshall一样去撰写好的学习教材。
其次,奥派复苏时巧逢社会主义的全盛期,也就忙批判计划经济和平反先师们在大辩论中被误解之理论和历史地位。
更遗憾地,分别师承米塞斯和哈耶克的新生代学者在这过程中出现裂痕,彼此的严厉批评让该学派再度失去编写一套好的学习教科书的机会。
自东欧国家脱离社会主义和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计划经济普遍失去信心,转而期待五十年前即预言社会主义不可行的奥派经济理论。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不仅要经济上的改革开放,也要政治组织与法律制度上的变革。
在这个渴望全面重建的时代,奥派经济理论能提供的不仅是自由经济运作过程的理论,而是一套包括价值论、交易论、货币论、成长论、政府论及社会演进论的完整体系。
相对于上段两个时期,当前对奥派教科书的需求是更为迫切。
编写一本教科书需要丰富与札实的知识,更需长期的时间。
但因需求的迫切,本文拟提出一个可以帮助初学者自行学习的架构。
我希望这个架构能具有前面提到的两项基本要求,让初学者能迅速掌握核心概念和快速寻找研究议题。
有了本文提供的学习架构,初学者可以从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网站提供的Austrian Student Guide或其它奥派学者所建立的网站找到相关的文章,给这架构铺上枝叶。
当然,彼此之间可能架构出略有差异的学习教材,无妨,这是学派内部常有的变异性。
在上述目的下,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除本节的前言外,第二节将先简述奥派经济理论宽广的研究范围,然后在第三节陈述三个核心概念:企业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主观主义 (subjectivism)、市场过程 (market process)。
接着,第四节将为初学者提出一套学习架构,涵盖奥派广泛的研究范围。
第五节和第六节则提供初学者在入门之后的专业议题,前者讨论景气波动、社会计算、知识经济学等狭义的经济理论,后者讨论政府理论和文明理论等广义经济理论。
对于奥派当前发展中的理论和值得发展的理论,也将在第七节中讨论。
第八节是本文结论。
由于奥派独具体系上的完整性,作为核心基础之经济理论在广度上也就超越一般学派。
文章之初,我们先讨论这个广阔的研究领域。
在生活上面临的问题可概括为四,如图一所标示的神灵世界、内心世界、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
奥派经济理论主要的探讨领域在人类社会,但也讨论到另三个范畴中与个人行动有关的问题。
对于人类社会,奥派经济理论关心的是个人如何利用资源和知识去实现他的生活理想,以及如何形成新的制度和组织去便利个人理想的实现。
为了教学上的方便,当前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被拆解成“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台译个体经济学) 和“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台译总体经济学) 两部分。
奥派经济理论也可以类似地分成两部份的教学教材:第一部分可称为“个人行动” (humanact),探讨包括选择在内的个人行动及其效果;第二部分可称为“文化演进”(cultural evolution),探讨包括经济成长与宪政发展在内的文明演进过程。
和新古典学派一样,奥派经济理论也接受经济人公设 (homoeconomicus) 和方法论个人主义(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前者主张从经济理性的假设去分析个人的普遍性行为,而后者主张从个人的选择与行动去理解社会的形成与文明的发展。
整个地说,个人的选择范围受到外在环境与制度的限制,但个人不是只做被动式的选择,也包括改变外在环境与制度的行动。
在改变过程中,他若能吸引大众的参与和模仿,就可能成功地改变外在环境与制度,从而改变个人原来的选择范围。
个人行动部分的内容可分成三个分析层次。
第一分析层次为生产效率 (productive efficiency),分析个人在已知的自然法则下如何善加利用已拥有的资源。
在这层次,我们假设个人只是一位被要求去生产既定目标的工程师。
他需要的生产因素和生产技术都已经取得,其任务只在降低生产成本。
这里的生产成本是指生产费用,因为所有的生产因素和生产技术的使用价格都标列清楚。
当然,这层次也包括多种商品的生产。
只要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已知,生产效率就等同于利润极大化。
只要生产技术能够公式化,这层次的问题便可以利用数学规划或作业研究来解决。
如图二所示,这层次探讨的问题是:如何从给定的U点去寻找适当的技术以达成生产预定目标的E点。
第二分析层次为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探讨个人在他的偏好下如何选择生产目标及生产方式。
这层次是新古典经济理论教科书最普遍的经济分析,如图二,通常就是以一组无异曲线来代表个人的偏好,然后再从生产可能范围中挑出“最适”的E点。
在这里,我们假设第一层次的问题已经解决,也就是个人有能力在生产效率方面实现他的最适选择点。
然而,即使在新古典学派的教科书中,我们也看到如图二中经过E点的虚线预算线,那表示:当另一个贸易对手国出现而愿意以虚线的交易条件和我国进行交易时,我国的消费选择点就可以经由贸易而由E点提升到更高效用的T点。
“对外贸易”是一项新的经济制度,它扩大了个人的选择范围。
再进一步言,不论是E点或T点都不是令人满意的点,因为个人还期待更高效用的H点。
新古典经济理论虽然强调个人在预算限制下的选择,仍不忘记他也可以利用对外贸易的新制度去扩大选择范围。
既然知道H点的存在,个人就会设法去实现,就像利用对外贸易制度去实现T点。
奥派经济理论认为经济人不只做选择,也会寻找尚未知道的制度与知识,不断地将限制线往右上方推上去,直到他期待中最美好的生活点能够实现。
这第三分析层次为制度演进(institution evolution),是奥派经济理论在广度上超越新古典学派之处。
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世界、神灵世界和内心世界并不是经济理论的专业领域。
譬如自然世界里的结构和法则是自然科学家与生物科学家的专属研究领域;然而,个人在面对自然世界时,也会关心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来实现他的生活理想。
在面对神灵世界时,个人除了想知道“生命来自何方?”、“死后将归返何处?”、“现世福祉和未来命运是否操控在神灵和其法则之下?”外,他更希望有能力去影响神灵或其法则的运作,去改变他的现世福祉和未来命运或保证死后能前往美好的极乐世界。
在科学和宗教的演进过程中,每一次的创新都是出于个人对现有环境和制度的不满,也是出于个人追求更有生活的结果。
和前述两范畴较不同的是内心世界,它包括个人对生命价值及生活意义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知识分工上也不属于经济理论。
内心世界的研究成果提供个人许多不同的价值评估标准,让个人在进入市场之前选择其一。
但当个人进入市场而必需参与其中的竞争时,其行为是否依旧会遵循原先选定的标准?譬如在一个强调禁欲的社会,过低的物质需求会限制市场规模的成长和生产的专业化,造就一个能实现禁欲的贫穷是社会;但禁欲行为的形成未必来自内心世界的选择,也可能是来自于外在的强制力,其影响甚至远大于个人的选择。
再者,新古典教科书中对于厂商行为的利润极大化假设,是否可能在宗教的劝戒下放弃?譬如传统教科书假设追逐利润极大化是厂商的行为假设,但我们也知道社会上另有一股声音要求厂商负有社会责任。
肩负社会责任必将增加厂商的营运成本,这不利于他们在市场竞争。
于是,不追逐利润的厂商将因失去利润和持续性的投资能力而连续亏损,最后不得不退出市场。
所以,从奥派理论言,追逐利润极大化并不是厂商的行为选择,而是市场竞争下所呈现的行为规则。
在陈述研究领域之后,本节接着说明奥派的核心概念。
每个学派都有共同的核心概念,虽然他们对核心的解释也存在变异性。
奥派的三个核心概念可简单地称为企业家精神、主观主义、市场过程。
(1) 企业家精神和新古典经济理论同样是接受经济人公设:“个人的选择行为符合经济理性”,也就是满足一般所称的完整性和递移性。
不过,奥派的经济人公设还多出了两特征:1. 当个人不满足预算限制下的选择行为时,他会采取改变预算限制的行动;2. 当个人不满意行动的结果时,他会调整下一次的行动。
可以这样说:奥派的经济人公设中含有行动自发力,不断让自己拥有的预算线接近图二的H点,而不是自满于所谓的“最适点”E点。
这种让个人不断去移动预算限制的行动自发力就是“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