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规划

合集下载

区域能源规划案例(一)

区域能源规划案例(一)

区域能源规划案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如何科学规划区域能源的发展,合理分配资源,保障能源的供应,成为了各地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也推出了许多成功的能源规划案例。

本文就其中的一个区域能源规划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

案例背景该案例是针对某市区的能源问题进行的规划,该市区是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能源需求量大,但其所在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差,能源来源单一,依赖进口。

因此,如何建立可持续、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当前该市区所面临的挑战。

规划目标针对该市区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问题,该能源规划的主要目标为:建立清洁、安全、高效、有序的能源体系,提高绿色能源比例,降低碳排放量,保障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规划方案为达成上述目标,该规划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措施和能源管理针对该市区能源使用率低和浪费现象严重的问题,规划团队提出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和能源管理措施。

首先建立能效标准,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利用先进的照明技术等,推行节能改造。

其次,对城市交通进行优化,推行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等,减少车辆排放。

最后,加强能源管理,采取定期巡检、数据监控等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新能源的利用针对该市区能源来源单一的问题,规划团队提出了多元化的新能源利用方案。

首先,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力、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建立相应的能源生产制度;其次,在城市热力系统建设上,采用先进的供热技术,将清洁能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建立清洁产业链。

3.能源安全保障为避免能源短缺和供应中断对城市经济的不利影响,规划团队提出了多项能源安全保障措施。

首先,合理规划能源储备,建立一定的备用能源供应机制;其次,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及时解决意外能源事故,保障能源的安全供应。

规划效果经过多次实验和推广,该能源规划方案在该市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专题3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专题3

横向上,与低碳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相契合。
4
2
• 能源系统优化
配置优化:区域能源系统的方案优化具体又可以分为系统结构的优化 选择和设备的具体选型,即容量的确定。如何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选 择最佳的原动机和结构形式便是方案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确定了 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设备的选型,主要指原动机合理容量的 确定;包括原动机的数量、单机容量,以及蓄能装置的容量、配套的 制冷机及辅助设备的容量等。 运行优化: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外部负荷条件下,调整各设备的运行参 数以实现经济运行,此即系统的运行优化。区域建筑能源系统的运行 优化主要包括燃机的运行优化和蓄能装置的优化。
碳基金
推 动
发达国 家政府 和公司
碳交易
发展中 国家政 府和公 司
目 的
应对气 候变化
等量碳信用排放指标 碳市场
等量碳信用排放指标
31
国际碳市场运行模式
碳市场结构
京都市场 主要是项目市场 欧 盟 排 放 贸 易 计 划 其 他 计 划 或 交 易 项目市场 非京士温室气体计划 英国排放贸易计划 美国加洲碳温室气体交易计划
47
3、区域可利用能源资源
• 可利用能源分析
• • • • 量的平衡:是否按真实需求决定供应规模。 质的平衡:“能”尽其用,按能级对口利用能源,实现梯级应用。 能量“存”与“取”的平衡:特别是以土壤或地下水作为蓄热载体时。 价值的平衡:投资回报和PCDM(规划方案下的清洁发展机制)的利用。
48
24
3、区域可利用能源资源
注:部分摘录
20
10
碳排放目标设定-测算指标
• 碳排放总量 • 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 • 人均碳排放量 • 碳减排效率

园区能源规划实施方案

园区能源规划实施方案

园区能源规划实施方案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园区能源规划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园区能源规划是指根据园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能源利用和发展规划,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园区能源现状分析、能源规划目标、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园区能源规划实施方案。

一、园区能源现状分析。

园区能源现状分析是园区能源规划的基础,只有全面了解园区的能源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方案。

园区的主要能源消耗包括电力、燃气、热力等,其中电力消耗占比较大。

同时,园区能源利用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需要通过规划来加以解决。

二、能源规划目标。

园区能源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实现园区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等。

通过实施规划,使园区能源消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能源管理。

建立园区能源管理中心,制定能源管理制度,实行能源消耗监测和统计分析,推动能源消耗信息公开。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加强能源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园区能源利用效率。

3. 发展清洁能源。

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园区的应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优化能源结构。

调整园区能源结构,促进清洁能源比重的提高,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

5. 加强能源节约意识。

开展能源节约宣传教育,提高园区居民和企业的能源节约意识,推动全社会参与能源节约行动。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能源政策法规,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引导园区各方积极参与能源规划实施。

2. 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园区能源规划实施的资金投入,支持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和能源技术改造等,保障规划实施的顺利进行。

区域性能源规划及校园实例应用探究

区域性能源规划及校园实例应用探究

区域性能源规划及校园实例应用探究摘要:分析在单位区域内,以校园区域为模板,结合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大等特点对能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综合的、集成的应用,从可再生能源方式发电、智能模块节电、水能循环利用、热能智能利用四个方面实现集成、增效、开源、降耗的目的。

关键词:区域能源规划;降耗,智能节电;可再生发电中图分类号:tk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62-0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各项现代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

我国当前面临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

国家出台政策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抓紧制订出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加强资源调查评价。

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期间目标,要求达到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而针对“十一五”及“十二五”的后续政策,国家对于能源行业的重视逐渐凸显。

提出了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制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指导意见》,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一、校园系统特色和智能能源规划意义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至于校区的新建或扩建,这种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不断增长。

1.校园系统的特色(1)师生人数众多,人口密度大。

(2)舒适度需求增长,单位能耗增加。

(3)建筑体量巨大,运营成本高昂。

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

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

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1、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传统能源消耗过大、环境压力加剧等问题亟待解决。

3、因此,积极开展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实现能源供给的高效、清洁、安全、可持续是当前城市能源建设的重要任务。

4、在推动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分调研城市的能源状况,了解各类能源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以及潜在的能源供应风险。

5、基于对能源现状的深入分析,城市能源管理部门可以确定能源规划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明确城市的用能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能源需求量。

6、同时,科学制定城市的能源结构调整方案,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推动城市能源由高耗能、高排放向低耗能、低排放转变。

7、另外,要推动能源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能源生产、转输、储存和消费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供能成本。

8、在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中,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是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9、因此,城市能源管理部门应大力支持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扩大新能源的装机规模,促进新能源发电和利用的多样化。

10、此外,城市还应积极推动能源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将能源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结合,实现城市能源系统与城市交通、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的有机衔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11、在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中,相关部门在引导和推动的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城市能源建设。

12、通过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激励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到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中来,形成相关部门和市场、企业和社会共同推动区域能源建设的良好局面。

13、总的来看,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有利于城市能源安全保障,有助于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的生活品质。

园区综合能源规划要领

园区综合能源规划要领

综合能源系统可按其供能范围分为区域级、园区级、建筑级系统。

其中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互联网与智慧城市在地理和功能上的重要载体,当前综合能源系统的相关研究与工程示范也大多围绕着园区级系统展开。

具体来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一般以供能网络为骨架,以能源站为枢纽,在园区内实现源、网、荷、储互动,电、气、冷、热各类异质能源互补。

近十年来,大量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证明,系统规划方案极大程度地影响未来系统运行性能。

而系统规划需考虑园区功能、能源政策、能源价格、负荷水平、资源禀赋等一系列影响因素,是一项宏观统筹与微观优化相结合的复杂综合性工作。

通过数学计算与经验决策相结合实现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是目前一种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一方面通过数学方式刻画园区能源系统的基本特征,并采用优化算法确定系统供能技术路线与设备容量的理论最优值;另一方面通过能源政策、园区特征等宏观标准来判断数学规划方案的适用性,通过反馈完善,导出符合实际园区发展需求的最佳规划方案。

而基于数学优化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多能协同规划辅助决策方法,便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

其应用需突破如下几点关键子技术:多能负荷预测与资源禀赋评估技术是“输入保障”。

多能负荷预测与资源禀赋评估技术实质上是利用数学方法来描述系统规划的外部环境,负荷与资源预测的精准与否将直接影响最终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综合能源系统负荷预测的难点在于系统涉及电、气、冷、热等多种能源形式,一方面各类能源的物理特性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不同能源负荷之间会相互影响。

传统单一能源系统采用的负荷预测方法往往难以直接套用在综合能源系统上。

而资源禀赋评估技术则更加依赖历史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从而找到风能、辐照强度、地热等本地资源的规律。

分布式能源设备建模技术是“数学基础”。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可看作不同能源设备的有机结合。

而系统规划辅助决策技术本质上是利用数学建模,将实际物理系统转化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分析计算找到物理系统特征的过程。

区域能源规划应围绕节能目标来制定——瑷玛斯总经理 赵建成

区域能源规划应围绕节能目标来制定——瑷玛斯总经理  赵建成

在基本摸清 资源 和负荷之后 , 首先 要 研究需求侧的资源能够满足多少需求 。根 据 区域特点 , 要考虑资源 的综合利用 和协 同利用 , 以最大 限度利用需求侧 资源。综
合 利 用 的基 本 方 式 如 能 源 梯 级 利 用 、 布 分
沿技术 。 一种耦合方式是以各种生物质燃
料 、 圾 及 污 水 处 理 沼 气 及 T业 废 气 等直 垃
距 离传输损 失 , 在更大范 围以能源联 供替
代 分 供 方 式 , 节 能 减 排 最有 效 的途 径 。 是 冷 、 、 三 联 供 是 分 布 式 能 源 系统 热 电 的核 心 技 术 , 联 供 与 可 再 生 能 源不 同方 三 式 的 结 合 已 成 为 世 界 能 源 技 术 发 展 的前
和环境影响。
区 域 开 发 中应 当 通 过 全 程 管 理 实 现 节 能 目标 。 区域 规 划 之 初 , 应 有 规 划 、 在 就
建筑 、 源 、 能 环境 、 态等 各专 业 人 员参 生
与 , 自从 不 同专 业 角 度 对 规 划 方 案 进 行 各
根据典 型的气候 条件 、建筑物 使用 时间 表、 内部负荷强度确定 区域 的典 型负荷曲 线 。有了负荷分布 , 才能合理分配负荷 , 掌 握 系统 的冗余率 和不 保证率 , 与能源系 并
建筑 节能措施 而减少 的能耗 ; 采用 区域供
热供 冷 系统 时 , 于 负 荷 错 峰 和 考 虑 负 荷 由
参 差 率 而 减 少 的能 耗 。
负荷预测是 区域能源规划的基础 。 应
风能 、 生物质能 、 水能 、 T业余压余热利用
利 的 阔径 用 广途 。 固
小 规 模 ( 千 瓦 至 数 万 千 瓦 ) 散 的 方 式 几 分 配 置 在 用 户 端 附 近 ,可 独 立 满 足 用 户 的

区域能源规划要点

区域能源规划要点

2 区域能源规划
2.1什么是区域能源规划
❖ 人类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出于各种目的将地球划分为各种各样的区 域,为着这些区域的发展和建设编织着各方面的规划,绘制着各种各 样的蓝图。对这些区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能源的需求是首当其冲 的。人类的现代文明没有能源保障是不可能的。因此无论是什么功能 的区域,能源的需求和供应是首先要考虑的。
关键问题:提高能效、减少排放(节能减排)
22
1 区域能源
1.3区域能源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1.3.3品位对应
能源是分品位的,不论是一次能源,还是二次能源(经一次能源 转换产生的;电、蒸汽、热水,冷水等等)。能源依据他在自然界里 的存量,它所产生能量的多少,它所产生能量的级别(温度),它所 能转换成其它能源形式的多少,他能被梯级利用得次数多少,它对自 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利用它所需成本等等。来分为高低品位的。例 如:天然气比煤炭的品要高;因为天然气的利用成本较低,可梯级利 用次数多,产生的污染少等等。再如:电能比50℃热水品位要高;因 为电能可转成许多其它形式的能源:光能、化学能、机械能、热能等 等;而50℃热水只能用来采暖空调或做生活热水。
中国能源环境形势:能耗高、环境压力大 世界能源平均利用效率:50.32%,我国36.81%; 世界平均每百万美元GDP耗能:2.49吨油当量,我国7.18吨油量;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承诺: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
45%,其中节能提高能效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
Register for the Event
3 主导机构因素
3.1 国际能源形势、页岩气、IDEA年会
1 区域能源
1.2国际上对区域能源的认识

高效能源利用的城市规划方案

高效能源利用的城市规划方案

高效能源利用的城市规划方案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高效能源利用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高效能源利用的城市规划方案,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建立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是指利用自然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高城市可持续性的设施。

在城市规划中,建立绿色基础设施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例如,通过建设湿地公园、绿色屋顶和城市农场等,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进而减少城市能源消耗。

二、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在自然界中不断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在城市规划中,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通过在城市中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和风力发电站,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能源消耗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通过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此外,还可以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进一步减少交通能源消耗。

四、推广节能建筑节能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以最小化能源消耗为目标的建筑物。

在城市规划中,推广节能建筑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例如,通过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太阳能热水器和LED照明等,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

五、建立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能源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的系统。

在城市规划中,建立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通过安装智能电表和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能源的使用情况,优化能源的分配和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区域能源规划与政策

区域能源规划与政策

能源供需分析与预测
节能减排与能源效率提升
1.分析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2.探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的途径。 3.评估节能减排政策对能源供需平衡的贡献。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
1.分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和潜力。 2.探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能源供需平衡的影响。 3.提出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1.发展智能电网,提高电力供应稳定性。2.加强清洁能源发电设施的建设,降低碳排放。3.提高电 力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油气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油气管道的建设和维护,保障能源安全供应。2.发展油 气储存设施,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推广油气管道的数字化管 理,提高运营效率。
▪ 能源政策目标与战略
1.确定能源政策的核心目标,如安全、经济、环境等。 2.制定长期和短期战略,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3.建立政策实施机制,包括监管、市场手段等。
▪ 能源供应与安全
1.多元化能源供应,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 2.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加强能源储备。 3.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能源供应安全。
▪ 区域能源合作与交流
1.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 和管理经验,提高区域能源规划的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2.国内合作: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能源的协同发展。 3.培训与宣传:加强培训与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区域能源规 划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支持环境。
清洁能源发展与推广
▪ 清洁能源投资与融资
1.清洁能源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投资与融资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保障 。 2.各国都在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同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清洁能源领域。 3.未来清洁能源投资与融资将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收益最大化。

区域能源规划

区域能源规划

能源系统规划研究报告: 规划研究技术路线确定 近中远期用能负荷预测 各类资源利用条件评估 能源系统分区范围划分 分区市政能源系统方案 能源系统控制指标确定 规划要点及建议
能源系统概念性规划图件: 管理分区规划图件
能源系统规划原理图
能源系统管理分区图
能源系统概念规划图
管理分区图则
规划特点
2012年10月
以郑州雁鸣湖能源规划项目为案例介绍我们的
低碳规划特点
上位规划的深层解读…… 项目整体的概念策划……
规划方法的技术创新…… 规划内容的深度扩展…… 规划成果的规范表达…… 后期业务的需求引导……
相关规划资料的深层解读——体现综合实力的工作
相关规划资料深层解读的核心: 各方主体的思路分析 规划指标的核准和深化 各项规划的整合和转化
规划方法的技术创新——体现规划先进性的工作
市政级资源量核算方法
核心算法的创新:
建筑冷热负荷计算方法
能源系统管理分区规划方法
规划思路的创新:
常规能源需求动态规划方法
市政级资源量核算方法
建筑冷热负荷计算方法
能源系统管理分区划分方法
常规能源需求动态规划方法
几个简单的数据 几条简单的曲线
规划内容的深度扩展——体现规划操作性的工作
在我国现阶段新区整体开发过程中,开发商为加快开发进度和有利于控制 指标调整,土地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常常同步进行,导致部分修建性规划内容 前置、部分工程项目提前建设。
这一现实情况对规划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规划和规划方案设计的融合,为 此我们理解的低碳规划深度应该是融合控制性规划、部分修建性规划和方案设 计深度的规划。
技术方案规划图件
控制指标规划图件
能源系统技术方案规划图 常规能源控制指标图

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

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

区域能源规划与建设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而能源的供给和利用方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科学合理的能源规划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能源规划的重要性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能源规划是指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以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规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能源供应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通过能源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国内外资源,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1.2 促进经济发展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规划可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1.3 保护环境能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能源规划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能源规划的内容和方法能源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价、能源需求的预测分析、能源供应的规划设计和能源利用的优化配置。

能源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模型模拟、多目标优化等。

2.1 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价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价是能源规划的基础,通过对能源资源的地质勘探和评价,可以确定资源的储量和分布,为能源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2 能源需求的预测分析能源需求的预测分析是能源规划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能源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为能源供应提供依据。

2.3 能源供应的规划设计能源供应的规划设计是能源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确定能源供应的方式和规模,可以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4 能源利用的优化配置能源利用的优化配置是能源规划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配置能源资源和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区域能源规划

区域能源规划
植物生长
自然过程向大气排放CO2
吸收
CO2
双向循环系统 植物腐烂
释放
CO2
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CO2
化石燃料 的燃烧等
单项开放系统
产生
CO2
要控制大气中CO2浓度,首要的是弄清大气CO2的产生机制。 德国不来梅大学环境物理研究所Michael Buchwitz研究发 现:大气和地球表面的天然CO2通量一般要大于人为排放 量引起的CO2通量。然而,这并不意味人为来源的通量不 重要。事实恰恰相反,人为排放量引起的CO2通量只会朝 一个方向进行,而天然CO2通量会在两个方向都发生。
日本提出建设低碳社会
•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 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开展潮汐 能、水能、地热能等研究。
• 日本推出了“先进光伏发电计划”,提出到 2030年,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20倍。
• 日本注重产业结构调整。 • 日本制定了节能计划,对节能指标做出具体规 定。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2.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以相对较低的碳 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着力 点在于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 •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 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 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他们测量 的CO2排放量的空间分布与人 口密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 员会(IPCC,2007)报告说: 当前气候变暖的原因90%以上 的可能性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叶笃正,2009)。
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

趋势:区域能源规划该怎么走?

趋势:区域能源规划该怎么走?
格 须 由 政 府 部 门 监 管 , 要 时举 行 公 众 听 必 证 会 , 衡 各 方 利 益 。防 止 能 源 服 务 企 业 平
楼层利用来解决供冷和供热的 问题 , 同时 集成利用一些其他的可再生能源 。 最后 是实现能源系统的平衡与优化 ,
I l J 要考虑未来气候 因素 ,
华贲 :
健 全城市 能源供 应 系统建 设机制
术和设备 , 组成一个怎样的系统?
4 节 能 减 排 效 益 分 析 : 区 域 能 源 系 . 对 统 的 能 源 消耗 总 量 ,排 放 总 量 分 析计 算 ;
相结合 , 基础设施 功能最 大化 ; 能源 梯级 利用 , 品质对 口, 节能效 益最 大化 ; 能源 系统 规划 和建筑 用能 系 统 的匹配 优 化 ,
利用转换的选择 ,转换输 配系统 的确定 , 梯级利用怎样实现?多种能源如何综合利
用 ?不 同 品位 能 源 如何 集 成 ?所 选用 的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龙 惟定 :
区域 能源 规划要 因地制 宜
区域能源 规划可 以借助 一些技 术手
段, 比如 说 利 用 G ¥系 统 进 行 分 析 , 用 I 利 能 源 分析 的理 论 , 我 们 可 利 用 的资 源 作 对
子 的建筑节能标准 , 建设 拘建 筑 ,要在 基础上 根 睦一些 模 型参 数 ,找 出
司时 制 定 园 区 的 强 制 性 示准 ,以 及 节 能设 备 的
算能耗 , 以及废 弃物所造成的一些碳排放
物 的负 荷 。
从地方政府 手 中获取 区域 排他性 燃气特
许 经 营 权 以 获 得 能 源 供 应 的 垄 断 经 营 权

能源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能源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能源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一、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规划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能源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二、能源规划的定义和意义能源规划是指制定和实施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过程,旨在保障能源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能源规划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规划能够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能源规划可以引导能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从而降低能源成本,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此外,能源规划还可以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能源规划对区域经济的影响1. 促进经济增长能源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要素,能源规划能够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为工业生产提供保障,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能源规划还可以引导能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 优化能源结构能源规划可以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而清洁能源则具有环保、可再生的特点。

通过制定合理的能源规划,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提升能源技术水平能源规划可以促进能源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升能源技术水平。

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能源规划对环境的影响1. 减少环境污染能源规划可以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清洁能源具有低碳、无污染的特点,利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区域能源规划方案

区域能源规划方案
▪ 智能电网建设
1.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 3.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提高电力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
能源供应策略与资源配置。
能源储存与利用
1.加强能源储存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能源的储存能力和利用 效率。 2.建立完善的能源储存体系,实现多元化储存和高效利用。 3.加强能源储存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安全和稳定运行。
区域能源规划方案
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
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
清洁能源种类及资源评估
1.介绍清洁能源的种类,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 2.对区域内的清洁能源资源进行评估,包括资源分布、可利用 量等。 3.比较不同清洁能源的优缺点,为后续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 。
清洁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
1.介绍当前清洁能源技术的最新发展,如太阳能电池板效率提 升、风能发电技术改进等。 2.探讨清洁能源在本区域的应用前景,包括可行性分析、技术 难题及解决方案等。 3.分析清洁能源技术对区域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区域能源规划方案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区域能源现状分析。 2. 能源需求预测与增长趋势。 3. 能源供应策略与资源配置。 4. 能源效率提升与节能措施。 5. 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 6. 能源储运与基础设施建设。 7. 能源安全与风险控制。 8. 实施计划与投资效益分析。
区域能源规划方案
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
▪ 清洁能源管理与运营
1.介绍清洁能源管理和运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分析清洁能源项目运营的风险和挑战,提出应对措施。 3.探讨如何提高清洁能源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 清洁能源的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能源规划与区域能源布局

能源规划与区域能源布局

能源规划与区域能源布局能源规划与区域能源布局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能源规划,布局区域能源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能源规划是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能源供求状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制定合理的能源供应结构和布局方案。

能源规划需要考虑到整体的能源需求情况,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各种能源形式的利用情况。

在能源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能源价格、技术发展、环境限制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才能够为区域能源布局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次,区域能源布局是指按照能源规划的要求,将各种能源资源合理地配置在不同地区,以满足当地的能源需求。

在区域能源布局中,需要考虑到资源分布、环境承载能力、能源输送成本等因素。

例如,煤炭等传统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而经济发达地区则主要依靠进口能源,因此需要通过输电、输气等方式进行能源调剂。

此外,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例如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需要建设输电线路将这些能源输送到东部地区。

在能源规划与区域能源布局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多能源供应。

现代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需要通过多能源供应来保障能源安全。

传统能源如煤炭和石油仍然是主要能源,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各种新能源形式如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通过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可以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

二是供需匹配。

能源规划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情况来进行调整,确保能源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在能源供需匹配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采取差别化的供应方式。

同时,需要考虑到能源生产的季节性和波动性,通过制定合理的存储和调峰机制来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三是环境保护。

第4章 区域能源规划与区域能源系统

第4章 区域能源规划与区域能源系统

第四章 区域能源规划与区域能源系统第一节 区域能源规划原理一、综合能源规划(IRP )原理图4-1 综合资源规划方法示意图图4-2 虚拟电厂示意图二、区域能源负荷预测图4-3 全年负荷分布曲线三、区域资源可利用量分析四、区域能源系统的选择目前常用的区域能源系统有以下几类:●集中供电,全分散供冷供热;●区域供热(DH),分散空调(按房间);●区域供热(DH),集中空调(按建筑);●区域供冷供热(DHC);●区域供冷,集中供热(热源来自市政热网);●区域供冷供热供电(DCHP);●半分散区域供冷供热(集中供应热源和热汇水,分散使用水源热泵),又称“能源总线(energy bus)”方式;图4-4 能源总线●分布式能源、楼宇热电冷联供,通过“微网(Microgrid)”技术实现区域互联,又称“能源互联网”方式。

图4-5 微网技术第二节区域供热供冷系统一、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的概念图4-6 DHC的组成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的分类三、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的优缺点四、区域供热供冷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五、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的优化第三节区域热电冷联供系统一、热电冷联供的几种方式1.背压式热电(冷)联产系统2.抽凝式热电(冷)联产系统3.凝汽式热电(冷)联产系统4.汽轮机发电和离心式制冷机的热电(冷)联产系统5.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系统二、发电的几种方式1.微型燃气轮机(Micro Turbine)2.内燃机(Gas Engine 或Diesel Engine)3.外燃机4.燃料电池(Fuel Cell)三、热电冷联供供电方案选择1.独立回路方式2.单母线主回路方式3.带母线联络断路器的单母线方式4.双母线方式四、热电冷联供供热(冷)方案选择1.蒸汽系统2.热水系统3.蒸气+热水系统4.排气系统5.联合循环系统五、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能效。

协调区域能源消费结构规划

协调区域能源消费结构规划

协调区域能源消费结构规划协调区能源消费结构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规划,旨在优化能源资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费结构规划涉及能源的生产、转化、利用和消费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的供应和需求情况,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费和措施,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

一、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协调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而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相对较低。

在能源消费方面,工业和交通是主要的能源消费领域,而生活和服务业的能源消费比例相对较低。

此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存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消费浪费严重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能源消费结构规划的重要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消费结构规划可以引导能源消费向清洁、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能源消费结构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制定能源消费结构规划的目标是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能源消费结构规划时,需要遵循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综合协调、创新发展等原则,充分考虑能源资源的供需平衡、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和措施。

四、能源消费结构规划的主要内容能源消费结构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能源消费现状分析、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目标、能源消费结构规划方案、能源消费和措施等。

在能源消费现状分析中,需要全面了解协调区的能源消费情况,包括能源资源供需情况、能源消费结构特点、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目标中,需要明确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方向和目标,提出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商业、居住混合建筑热泵型空调机房设计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时间:2019 年9 月23 日至2019 年10 月13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商业、居住混合建筑,建筑面积18万㎡,其中10万㎡商业用途,主楼高100m,设计能源站满足冬夏制热、供冷需求。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一、主要参数建筑冷负荷为100W/㎡,热负荷为90W/㎡,则该办公楼建筑总负荷为:冷负荷18MW,热负荷16.2MW,拟采用R22制冷系统,空调系统采用地下水式水源热泵。

循环水系统:夏季进、出水温度为25℃/18℃;冬季进、出水温度8/16℃。

冷冻水系统:夏季进、出水温度为12/7℃;冬季进、出水温度40/45℃。

冻水压头为100m。

二、设计内容、要求设计一能源站。

具体分成一下方面:(1)能源站系统方案论证;(2)冷热源方案的选择;(3)热泵机组的选型;(4)输送设备的选型;(5)系统方案设计;(6)热力及水力计算(7)系统运行控制策略。

(8)绘制能源站施工图(9)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前言 (4)1.1水源热泵的发展趋势 (4)1.2水源热泵的特点 (4)第二章.项目概述 (6)2.1建筑概况 (6)2.2设计依据 (6)2.3郑州市设计计算参数 (6)2.3.1 室外气象参数 (6)2.3.2 室内设计参数 (7)第三章.负荷计算 (7)3.1 建筑冷热负荷计算 (7)第四章.热泵机组选型 (8)4.1 热泵机组的选择 (8)第五章.水力计算 (9)5.1 水源侧水系统确定 (9)5.2 水源侧水系统水力计算 (9)5.3水源侧循环水泵的确定 (10)5.4空调侧冷冻水泵的确定 (10)第六章.分水器与集水器的选择 (11)6.1分水器和集水器的用途 (11)6.2分水器的选型计算 (11)6.3集水器的选型计算 (13)6.4空调侧分集水器的选型 (13)第七章.水系统补水设备 (14)7.1空调侧补水 (14)7.2补水泵的选型计算 (14)7.3软化水箱(补水箱)选型计算 (15)7.4软化器的选择 (15)第八章.空调系统的减震与消声 (16)8.1 空调系统的减震 (16)8.2 空调系统的消声 (16)第九章.全程综合水处理器的选择 (17)第十章.水系统阀门的安装 (17)总结与体会 (18)参考文献 (19)第一章.前言1.1水源热泵的发展趋势水源热泵机组工作原理就是在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水源中;在冬季,则从相对恒定温度的水源中提取能量,利用热泵原理通过空气或水作为载冷剂提升温度后送到建筑物中。

通常水源热泵消耗1kW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者冷量。

水源热泵克服了空气源热泵冬季室外换热器结霜的不足,而且运行可靠性和制热效率又高,近年来国内应用广泛。

与锅炉和空气源热泵的供热系统相比,水源热泵具有明显的优势。

水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2/3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1/2以上的能量;由于水源热泵的热交换温度全年较为稳定,一般为10~25℃,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4.4。

与空气源热泵相比,高40%左右,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60%。

因此,近些年来,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国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中国的水源热泵市场也日趋活跃,该项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效的供热和供冷空调技术。

1.2水源热泵的特点(1)水源热泵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水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其中可以利用的水体,包括地下水或河流、地表的部分的河流和湖泊以及海洋。

所以说,水源热泵利用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

(2)水源热泵运行效率高、费用低、节能。

水源热泵机组可利用的水体温度冬季为12~22℃,比冬季室外空气温度高,所以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提高,能效比也提高。

设计良好的水源热泵机组与电采暖相比,可减少70%以上的电耗。

(3)水源热泵运行稳定可靠。

水体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特别是地下水,其波动的范围远远小于空气的变动,是很好的热泵的冷热源。

因此,使得热泵机组运行可靠、稳定,也不存在空气源热泵的冬季除霜等难点问题。

(4)水源热泵环境效益显著。

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没有任何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内,没有燃烧,没有排烟,也没有废弃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废物的场地,且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

(5)一机多用,应用范围广。

水源热泵系统可供暖、供冷,还可供生活热水,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代锅炉和空调两套装置。

特别是对于同时有供暖和供冷要求的建筑物,水源热泵有明显的优点。

不仅节省了大量能源,而且减少了设备的初投资。

(6)可利用的水源问题。

水源热泵理论上可以利用一切的水资源,其实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的水资源利用的成本差异相当大的。

所以在不同地区是否有合适的水源成为水源热泵应用的一个关键。

能否找到合适的水源就成为使用水源热泵的限制条件,且水源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温度、水量和清洁度。

(7)水层的地理结构问题。

对于从地下取水回灌的使用,必须考虑到所用的地质结构,确保可以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打井找到合适的水源,同时还应保持用水回灌得以实现。

(8)水源热泵投资的经济性。

水源热泵的运行效率较高、费用较低,但与传统的供热供冷方式相比,在不同的需求的条件下,其投资经济性会有所不同。

据有关资料介绍通过对水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空气源热泵、溴化锂直燃机、水冷冷水机组加燃油锅炉四种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水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初投资最小。

第二章.项目概述2.1建筑概况本建筑为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东区某办公写字楼,属于商业、居住混合建筑,建筑面积18 万㎡,其中 10 万㎡商业用途,主楼高 100m,设计一个能源站满足冬夏制热、供冷需求。

2.2设计依据1.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BJ41/T057-201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41/T057-201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暖通空调》陆亚俊马最良等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课程设计任务书3.图纸2.3郑州市设计计算参数2.3.1 室外气象参数郑州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

随着四季更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的基本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4.4°C,7月最热,平均27°C;1月最冷,平均0.1°C;年平均降雨量632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适宜的温度条件,充足的光照和农作物生长季节较为丰沛的雨量,构成了良好的农业气象条件。

郑州室外气象参数:表格1气象参数2.3.2 室内设计参数郑州某商业居住混合建筑五层室内设计参数:表格 2设计参数第三章.负荷计算3.1 建筑冷热负荷计算建筑物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对于民用建筑,包括两项: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和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建筑冷负荷为100W/㎡,热负荷为90W/㎡,则该商业居住混合建筑总负荷为,冷负荷18MW,热负荷16.2MW,空调系统采用地下水式水源热泵。

循环水系统:夏季进/出水温度29℃/18℃,冬季进/出水温度为7℃/15℃。

冷冻水系统:夏季进、出水温度为12/7℃;冬季进、出水温度40/45℃。

冻水压头为100m。

第四章.热泵机组选型4.1 热泵机组的选择初选机型。

根据制冷负荷Q=18MW,结合建筑物的构造和用途进行综合考虑富裕度10%,采用R22水冷热泵机组工程制冷量为18000×1.1=19800KW 根据下表螺杆式热泵机组,选用螺杆式热泵机组SL3170型,共7台。

表格3设计参数第五章.水力计算5.1 水源侧水系统确定异程式的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每一环路的管路长不相等,这种系统是管路简单、不需设回程管,节省管材。

但由于各并联环路的管路总长度不等。

各环路间存在阻力不平衡现象。

因此,为了是整个管段不平衡率保证不超过15%,故选择同程式。

5.2 水源侧水系统水力计算考虑经济和流速两个因素,在满足输送设计流量的前提下,尽量使阻力损失和水流噪声小,以获得经济合理的效果。

水力计算方法见附表,采用鸿业水力计算器,通过控制管内的流速和比摩阻来确定管径,最不利环路的比摩阻不宜选的过大,一般在100-300Pa/m的范围。

若管道的比摩阻偏大,则将管径取大降低比摩阻;若管道比摩阻偏小,则将管径调小增大比摩阻。

表格4 空调水水力计算表o=163kpa,机组压降为57kpa,考工程已知空调冷冻水管网系统总阻力为17m H2虑空调末端及末端各类阀组的压力损130kpa所以冷冻水系统总阻力为167+57+16.5+130=370kpa=37.72m HO。

25.3水源侧循环水泵的确定夏季水源侧总流量G s(m3/h),可按下式计算:(06R155.P6)G s=0.86(Q L+ N L)/∆t s式中G s————夏季水源侧需水量,m³/hQ L————水源侧热泵机组总制冷量,kW;N L————水源侧热泵机组总耗电功率,kW;0.86———单位换算系数∆t s———夏季水源侧水进出热泵机组温差,℃。

冬季水源侧的需水量的确定G w=0.86(Q r−N r)/∆t s式中G w---冬季水源侧需水量,m³/h;Q r---系统最大需热量,kW;N r---热泵机组侧制热工况电功率;0.86---单位换算系数;∆t s---水源侧水进出热泵机组的温差,℃;计算过程取:Q L= Q r =25MWN L=Q L/EER=0.19 Q LN r=Q r/COP=0.23 Q r计算结果:G s=2200m³/hG w=2015 m³/h水源侧循环水泵选型结果:5.4空调侧冷冻水泵的确定水泵的扬程计算闭式系统的水泵扬程为H p=K(ℎf+ℎd+ℎm)其中:K-安全系数,取1.2ℎf、ℎd-水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kpa);h m-设备的阻力损失根据单个水泵流量500m³/h扬程130m,选择7台水泵。

冷冻水泵选型结果:第六章.分水器与集水器的选择6.1分水器和集水器的用途它们都是一段水平安装的大管径钢管。

各台冷水机组(或热水器)生产的冷(热)水先都送入分水器,再经与分水器相连的各子系统或分区的供水干管向各子系统或各区供水;各子系统或各区的空调回水,由与集水器相连的各回水干管先回流至集水器,然后再送入各冷水机组(或热水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