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初中数学命题方法
初中数学:5.3.2 命题、定理、证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3平行线的性质5.3.2命题、定理、证明1.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2.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性,并会对命题举反例.(难点)一、情境导入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要读懂这段报道,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命题的定义与结构【类型一】命题的判断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对顶角相等C.不是对顶角不相等D.过直线AB外一点P作直线AB的垂线解析:根据命题的定义,看其中哪些选项是判断句,其中只有D选项不是判断句.故选D.方法总结: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必须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疑问句、感叹句、作图过程的叙述都不是命题;②命题常见的关键词有“是”“不是”“相等”“不相等”“如果……那么……”.【类型二】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等角的余角相等.解:(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个角是相等的角,那么它们的余角相等.方法总结: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应添加适当的词语,使语句通顺.【类型三】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写出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结论.解析:先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确定条件和结论.解: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所以命题的条件是“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结论是“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方法总结:每一个命题都一定能用“如果……那么……”的形式来叙述.在“如果”后面的部分是“条件”,在“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探究点二:真命题与假命题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若a·b>0,则a>0,b>0B.若a·b<0,则a<0,b<0C.若a·b=0,则a=0且b=0D.若a·b=0,则a=0或b=0解析:选项A中,a·b>0可得a、b同号,可能同为正,也可能同为负,是假命题;选项B中,a·b<0可得a、b异号,所以错误,是假命题;选项C中,a·b=0可得a、b 中必有一个字母的值为0,但不一定同时为零,是假命题;选项D中,若a·b=0,则a=0或b=0或二者同时为0,是真命题.故选D.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就是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即由条件能否得出结论.如果命题正确,就是真命题;如果命题不正确,就是假命题.探究点三:证明与举反例 【类型一】 命题的证明求证:两条直线平行,一组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解析:按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的一般步骤进行.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来证明.解:如图,已知AB ∥CD ,直线AB ,CD 被直线MN 所截,交点分别为P ,Q ,PG 平分∠BPQ ,QH 平分∠CQP ,求证:PG ∥HQ .证明:∵AB ∥CD (已知),∴∠BPQ =∠CQP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PG 平分∠BPQ ,QH 平分∠CQP (已知),∴∠GPQ =12∠BPQ ,∠HQP =12∠CQP (角平分线的定义), ∴∠GPQ =∠HQP (等量代换),∴PG ∥HQ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时,正确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证明的关键.应先结合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图形写出已知与求证,然后进行证明.【类型二】 举反例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1)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2)若ab =0,则a +b =0.解析:分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所举的例子满足条件但不满足结论即可.解:(1)两条直线平行形成的内错角,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但是它们相等;(2)当a =5,b =0时,ab =0,但a +b ≠0.方法总结:举反例时,所举的例子应当满足题目的条件,但不满足题目的结论.举反例时常见的几种错误:①所举例子满足题目的条件,也满足题目的结论;②所举例子不满足题目的条件,但满足题目的结论;③所举例子不满足题目的条件,也不满足题目的结论.三、板书设计命题⎩⎪⎨⎪⎧概念结构真、假命题证明与举反例本节课通过命题及其证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要说明一个定理成立,应当证明;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可以举反例.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初步养成学生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习惯,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定义与命题》教案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定义与命题》教案答题技巧6.2.2 定义与命题(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命题的组成:条件和结论.2.命题的真假 .3.了解数学史.(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断命题的真假.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3.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体.2.通过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教学难点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境,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命题,那么什么叫命题呢?下面大家来想一想: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学生分组讨论.①这五个命题都是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叙述的.②每个命题都是由已知得到结论.③这五个命题的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Ⅱ.讲授新课1 、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2、举例说明命题如何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①明显的。
②不明显的。
做一做1.下列各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2)如果ac,那么a=c;(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上述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不正确的?3、真命题和假命题我们把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tru e statement),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false statement).思考: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4、我们这套教材有如下命题作为公理: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Ⅲ.课堂练习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命题的组成及真假.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在辨别真假命题时.注意: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而真命题除公理和性质外,必须通过推理得证.Ⅴ.课后作业2.预习提纲(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证明(2)如何进行推理。
初中数学易考知识点数学证明与推理方法
初中数学易考知识点数学证明与推理方法数学作为一门科学,除了掌握基本的运算和计算技巧外,还需要学会运用证明和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中有一些易考的知识点,往往需要我们掌握数学证明和推理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证明和推理方法。
一、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常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该方法分为三个步骤:基础情况、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基础情况:首先证明当自然数为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归纳假设:假设命题对自然数n成立,即假设命题成立时,对于自然数n+1也成立。
归纳步骤:根据归纳假设,证明当n成立时,n+1也成立。
例如,证明所有自然数之和公式的正确性,可以运用数学归纳法。
先证明n=1时成立,即1=1。
然后假设n=k时成立,即1+2+3+...+k=k(k+1)/2。
接着证明n=k+1时也成立,即1+2+3+...+k+(k+1)=(k+1)(k+2)/2。
由此可见,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和推理方法。
二、等式与恒等式的证明在数学中,等式和恒等式的证明也是常见的操作。
在证明等式时,我们通常要通过运用定义或已知条件,从一侧变形到另一侧。
在证明恒等式时,需要根据定义、性质或运算规则等进行推导。
例如,证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判别式D=b^2-4ac与其根的关系。
首先,根据求根公式可知,方程的根为x=(-b±√D)/(2a)。
然后,将根代入判别式中,得到D=b^2-4ac,与题目中给出的判别式相等,因此判别式与根存在关系。
三、数学定理的证明数学定理是数学科学的基础,它们是通过严密的证明过程得出的。
证明数学定理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反证法等。
直接证明法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它通过逐步推导,将命题的真实性证明出来。
例如,证明“所有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上的正弦值之和等于1”。
可以通过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和三角恒等式来推导出结论,从而成功证明该命题。
间接证明法是通过假设反命题的真实性,然后推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的真实性。
初中数学命题技巧之“改编”
初中数学命题技巧之“改编”命题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无论是挑选试题还是新编试题,都凝结了他人或自己的创造性劳动。
作为一种命题模式,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灵活性。
因此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上。
而试题的新颖性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颖性、创设情景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知识、能力所占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
严格来讲,从大型考试的命题情况来看,在一份试卷中,至少应有20-30%的试题是新命题,才算较好地体现了创新性原则。
那么怎样体现创新性原则?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原有试题进行改编。
改编试题是对原有试题进行改造,使之从形式上、考查功能上发生改变而成为新题,具体做法如下:1.转换题型:把问答题改为选择题,很多问答题的命题材料是很好的,从考查内容和考查功能上来看往往是很经典题型,出现较早,各种资料上都有,显得陈旧而往往被忽视。
如将其压缩、升华或从其他角度设问,辅以选择项的巧妙设计,就可以成为一道新颖的选择题。
其难度可升可降,因材而异。
相反也可把经典的选择题用于简答题的设问之中。
2.重组整合:形式多样,结构复杂。
既可实现同一题型间的重组,也可实现不同题型的重新组合。
通常是根据考查目标、考查内容确定命题材料的重组,然后设问。
3.改变考查目标:如把对某一概念的考查侧重于文字表达那能力的考查改为图形转换能力的考查或计算能力的考查、实验能力的考查等。
上述方法也是大家普遍采用的编试题方法。
其实除了这些做法外,还有几种做法也是大家值得借鉴的。
﹙一﹚改换:改换图形,改换数式,结构不变。
【例1】原题:如图1,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中的三角形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改编思路1:沿用正方形网格,变长度为角度。
新题1:如图2,在正方形网格中,∠AOB的正切值是。
说明:也可编成选择题。
改编思路2:沿用正方形网格,通过涂画与变换设置问题。
新题2:观察下图3所示的图形变化规律,画出第五个图形。
初中数学 命题
这里的CD,CE 称为辅助线,辅 助线通常画成
虚线.
又∵∠1+∠2+∠3=180° (平角的定义),
∴ ∠A+∠B+∠ACB=180° (等量代换).
想一想
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小明的想法是把三个角
“凑”到A处,他过点A作直线PQ∥BC(如图),他的想
法可以吗?
P
AQ
证明:过点A作PQ∥BC,则
132
∠1=∠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C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所作的辅助
又∵∠1+∠2+∠3=180° (平角的定义),
线是证明的 一个重要组
∴ ∠B+∠C+∠BAC=180° (等量代换).
成部分,要在 证明时首先
小明的想法已经变为现实,由此你
叙述出来.
受到什么启发?你有新的证法吗?
以CA为一边在三角形外部作∠1=∠A, B 再作BC的延长线,得到∠BCD,可证明 ∠ECD=∠B,由此说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1
32
C
D
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在△ABC的外 部,以CA为一边,作∠ACE=∠A,于是 CE∥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证法3:如图所示,在BC边上任取一点D,过D点
作DE∥AB交AC于点E,作DF∥AC交AB于点F A ∵DE∥AB
∴∠1=∠B,∠2=∠4(平行线的性质)
F
E
2
∵DF∥AC
4
B3
1
∴∠3=∠C,∠A=∠4(平行线的性质),
DC
∠2=∠A(等量代换)
几种实例探究初中数学证明题解题思路方法
几种实例探究证明题解题思路方法几种实例探究证明题解题思路方法习题思路分析三种方法:习题思路分析三种方法:逆向分析法、正向推导法和综逆向分析法、正向推导法和综合 法 1、等量代换转化规则。
、等量代换转化规则。
2、只具部分全等条件需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规则;、只具部分全等条件需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规则;3、取近求远规则;、取近求远规则;4、截长法和补短法;、截长法和补短法;5、只具部分全等条件需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规则;、只具部分全等条件需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规则;6、取近求远规则;、取近求远规则;7、截长法和补短法;、截长法和补短法; 1、逆向分析法:从命题的结论出发,找出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如果所找到的条件不是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再把所找到的条件作为结论,再找新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这样继续下去,一直推到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为止.逆向分析法就是从求证推到已知的逻辑思维方法.证(解)题时的顺序与逆向分析的推理顺序相反。
解)题时的顺序与逆向分析的推理顺序相反。
2.正向推导法:从命题的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等进行逻辑推理与判断得出新结论,如果新结论不是题中要证的结论,再用已知条件与新结论进行逻辑推理与判断,再得新结论,这样继续下去,一直到得出的新结论就是所要证的结论为止。
正向推导法就是从已知条件推到求证的逻辑思维方法。
证(解)题的顺序与正向推导的推理顺序相同的.3.综合法:就是逆向分析与正向推导同时并用的思维方法,也可以说是“两头凑”的思维方法.说明:在使用逆向分析法图解时要加“?”,因为结论的成立尚需证明,因此它的成立还是个问号.当最后推到已知条件或公理,定理等时,因为它是成立的,所以“?”才可以终止.而使用正向推导法图解时,就不加“?”了,因为它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出的结论都是成立的.典例剖析典例剖析例1:如图,P 为△ ABC 内任一点,求证:PA+PB+PC>1:PA+PB+PC>1/2(AB+BC+AC)./2(AB+BC+AC).思路探索:在证明线段和(或差)的不等式时,总是把各有关线段“等代转化”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然后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来解决.现将用逆向分析一正向推导法结合的综合法探索证题思路的过程用图解表示如下:等量代换转化规则等量代换转化规则在探索证(解)题途径的过程中,当停滞不前时,一旦能找到等量可代,总是使审题发生转折性的变化,而大大前进一步,称为“等量代换转化”,简称“等代转化”“等代规则”是具有普遍性的规则,它是探索较复杂命题的证(解)题途径的一个非赏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和手段希望同学们要特别注意掌握和自觉应用。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试题的命题学习心得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试题的命题学习心得课改过程中如何出好初中数学试题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攀登数学研究的高峰,才能提高初中生的研究能力.我们在数学命题中一定要注意素质和应试相结合,不能一味地追求试题的难度而不考虑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要在追求应试教育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从而改变现在过度的追求应试教育.随着课改标准的不断翻新,教材的不断变动,我们一定要紧扣课改标准来进行命题.要做到课改标准与数学试题与时具进,不断发展.伴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进展,全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冲撞着多少年来的传统评价观,新的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体制的确立是新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最复杂、最深刻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研究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今天,怎样的考试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怎样的考试有利于学生研究兴趣的提高,怎样的考试才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是每一位教研人员和教师的职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对试卷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使试卷无论在功能和价值上,还是在内容、呈现方式上,都体现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改革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在此展示出来,以求共勉共鉴.一、试卷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众所周知,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各个层次的人才,考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评价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这两个根本目的本应不相悖,相辅相成的.但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核心的应试教育,会把测试、考试引向歧途,这种情况也会从考试的命题上反映出来.如难度过大,脱离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追求哗众取宠、不实用的技巧,故意把考试的重心移向较偏的知识点,等等.这样虽然会把"差距"拉开,但是并不一定能发挥选拔功能.另一方面以这种考试命题导向的结果,必然是难度层层加码,偏、难、怪题泛滥,学生课业负担再度加重,因此,考试的命题必须注意发挥正确的指导思想,以利于后继教学.出题时应注意它的难度和考查重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意突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突出数学的基本能力(三大能力和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这样的导向,有利于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师生的过重负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命题人员在命题时必须具有这样明确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试卷的质量.二、把握好试卷内容的正确导向功能1、试卷的常识点漫衍要合理为此、要编写各项重点教学目标与明细规格表(或称双向细目表).有了这张表,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就比较合理,保证一定的复盖率,正确地突出重点,也容易满足预定设计参数,如代数、几何的内容比例,各单元的比例,基础题与提高题的比例等等.2、试卷的总体难度要确定得当从理论上来说,难度为0.5是最理想的,但这样的难度使一半左右的学生考试不及格(甚至更多一些),这显然与义务教育的普及有矛盾.例如中考、毕业考多年来及格率都在95%以上.因此像试卷的总体难度一般都控制在0.8以上.从题型来看,一般先安排难度小的客观性题型,后安排难度稍大到大的非客观性题型.3、试卷的效度要尽可能地高一套题不可能把所学的所有知识技巧和能力逐题考到,这就要求试卷中的每一道题尽可能的提高其效度,包括内容效度和准则效度.1)内容效度.是概念的整个内容.实际上,任何一个试题都总是有关讲授工程中全部题目中的一个样本,这个试题的代表性的程度,就是这一试题对有关讲授工程(连同目标)的内容效度.用解方程来"代表"了解方程的常识、技能的"全体",因为这个方程分别通过整式化、有理化后变为一元二次方程后再求解,还需验根,显然比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测试"解方程"的常识技能有代表性.2)准则效度.准则效度是测试的分数与有关的等级、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准则效度又可分为一致性效度与预测效度.例如每个学生数学的分数与在校平时数学总的得分之间的相关程度就是一致性效度.好的试卷往往一致性效度高.同时好的试卷预测效度也高,即数学分数高的学生进入下阶段研究数学能力强,考分也高,两者的相关程度高.还有其他的效度,但主要就是这两种效度,这两种效度互相是有联系的,内容效应直接影响准则效度.编制试卷不仅要有科学的组卷过程,而且要讲究试题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不仅表现在试题的安排布局上,而且更表现在试题本身的科学性上.试题不犯科学性错误是命题人员必须铭记在心的.三、改革试卷的形式,体现人文关怀新课程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理念,提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关注人的感受,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我们常见的数学试卷缺少人文性,谈不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科特点,我们在数学试题的表述及试卷的编制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试题表述多用鼓励性语言.。
初中数学 教案:5.3.2 命题、定理、证明
命题、定理(1)教学目标: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重点难点:命题及组成是重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难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们平常说的话细究起来是有区别的,例如,“你吃饭了吗?”与“今天天气不好”就有区别,前一句表示疑问,没有作出判断,后一句作出了判断.数学中象这类对某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还很多,值得我们研究.二、命题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1)对顶角相等.(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4)a、b两条直线平行吗?(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6)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这些语句都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了“是”或“不是”的判断,象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三、命题的构成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面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例如,上面命题(5)中,“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是已知事项,是题设,“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是结论.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怎样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呢?我们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如,上面命题(1)可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请你把上面的命题(3)、(6)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它的题设和结论.四、命题的真假上面的命题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如果是假命题,题设成立,不一定能保证结论成立.要确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必须通过推理证实,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通过证明是真的命题叫做定理,定理是推理的依据;要确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例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对顶角相等.小结: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可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例2、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AB⊥CD,垂足为O,那么∠AOC=90°;(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邻补角互补.解题反思:(1)区分不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时,就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包括“如果”和“那么”这些字眼.四、课堂练习练习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2)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4)等角的补角相等.练习2: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说明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1)如果AC=BC,那么C是线段AB的中点;(2)如果∠1= ∠2,∠2= ∠3,那么∠1= ∠3;(3)若xy=0,则x=0;(4)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五、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2.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3.本节课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六、作业: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2)邻补角是互补的角;(3)同旁内角互补.(2)教学目标: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重点难点:命题及组成是重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难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同学们举出我们学过的一些真命题的例子.二、定理的概念一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问题:你能再举出一些基本事实或定理的例子吗?三、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举出反例.四、例题例1.如图1,已知直线b∥c,a⊥b.求证a⊥c.证明:∵a⊥b(已知),∴∠1=90º(垂直定义).又b∥c(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1=90º(等量代换).∴a⊥c(垂直的定义).注: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四、课堂练习练习1:1.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如图3,∠A+∠B=180º,求证∠C+∠D=180º.证明:∵∠A+∠B=180º(已知),∴AD∥BC().∴∠C+∠D=180º().练习2:2.命题“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说出理由;如果不是,请举出反例.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推理的根据.(1)如图5,AB和CD相交于点O,∠A=∠B.求证:∠C=∠D.证明:∵∠A=∠B(已知),∴AC∥BD().∴∠C=∠D().在下面括号内,填上推理的根据.(2)已知:如图6,AB⊥BC,BC⊥CD,且∠1=∠2.求证:BE∥CF.证明:∵AB⊥BC,BC⊥CD(已知),∴ = =90°().∵∠1=∠2(已知),∴ = (等式性质).∴BE∥CF(). D CBA六、作业:教材习题综合运用第13题.。
中考数学学科命题说明_0
---------------------------------------------------------------最新资料推荐------------------------------------------------------中考数学学科命题说明中考数学学科命题说明我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数学学科考试,在考前复习时,以本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及要求为依据.一、命题指导思想 1.数学学业考试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有利于高中学段学校综合、有效的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2.数学学业考试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还应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3.数学学业考试命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的数学认知特点、不同的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二、命题原则 1.考查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 2.试题素材、求解方式等体现公平性. 3.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 4.试卷应具备科学性、有效性.三、考试内容及范围(一)考试范围命题将依据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九年级(共六册)教材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领域的内容,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1 / 2态度等.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考查:掌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与代数的问题,能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化过程,能收集与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主要考查: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情感与态度主要考查: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认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其中,考试要求的知识技能目标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具体涵义如下:了解(认识):能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
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复习建议和答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复习建议和答题技巧中考数学的命题规律1.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考查。
2.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3.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中考数学的复习建议1.注重课本知识,查漏补缺。
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第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我们已经结束了,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反思和总结上一轮复习中的遗漏和缺憾,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时还没有思路,因此要做到边复习边将知识进一步归类,加深记忆;还要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和外延,牢固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进一步加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要查找一些类似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要及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补缺补漏,直到自己真正理解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这个阶段尤其要以课本为主进行复习,因为课本的例题和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
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数学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审视这些例题习题,从中进一步清晰地掌握基础知识,重温思维过程,巩固各类解法,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复习形式是多样的,尤其要提高复习效率。
另外,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了的题,有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课本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题不仅要理解,而且一定还要会做。
同时,对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课题研究》《做一做》《想一想》等内容,我们也一定要引起重视。
2.注重课堂学习,提高效率。
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解题方法的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至少应达到使自己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时学习中的模糊概念搞清楚,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的目的,要达到使自己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的目的。
四种命题的形式概念
四种命题的形式•概念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通常用陈述句表示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在数学中,常见的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命题的证明:1、要确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满足命题条件,而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这在数学中称为举反例2、确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必须做出证明,证明若满足命题条件就一定能推出命题的结论一般来说,如果命题α成立可以推出命题β也成立,那么久说由α可以推出β,并用记号“α=>β”表示,读作“α推出β”,换言之,α=>β表示以α为条件,β为结论的命题是真命题;同理,α≠>β表示以α为条件,β为结论的命题是一个假命题等价命题:如果A 、B 是两个命题,A=>B ,B=>A ,那么A 、B 叫做等价命题,记作A<=>B 。
称A 与B 等价四种命题:(参见下图)若把一个已知命题定义为原命题(由条件和结论组成)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交换,所得到的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换成它们的否定形式,所得到的命题是原命题的否命题 (且α的否命题记为 )把原命题的结论的否定作条件,把条件的否定作结论,所得到的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否命题和逆命题也互为逆否命题)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参见上图)一般来说,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是同真或同假的,即,原命题与逆否问题是等价命题 (当我们证明某个命题有困难时,就可尝试用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来代替证明原命题) Eg.结合初中证明:已知BD 、CE 分别是△ABC 的∠B 、∠C 的角平分线,BD ≠CE 。
求证:AB ≠AC四种命题的真假常用结论: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例如: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例如:原命题为真:否命题为假: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有关命题的证明及应用
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一.命题的证明及应用在中考常有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有关的题目,若平时不注意总结是很难一下子解决的.下面来一起学习一下.命题1 如图1,点D是△ABC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则∠D=90°+∠A.证明:如图1:∵∠1=∠,∠2=∠,∴2∠1+2∠2+∠A=180°①∠1+∠2+∠D=180°②①-②得:∠1+∠2+∠A=∠D③由②得:∠1+∠2=180°-∠D④把③代入④得:∴180°-∠D+∠A=∠D∠D=90°+∠A.点评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不难证明.命题2 如图2,点D是△ABC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则∠D=90°-∠A.证明:如图2:∵DB和DC是△ABC的两条外角平分线,∴∠D=180°-∠1-∠2=180°-(∠DBE+∠DCF)=180°-(∠A+∠4+∠A+∠3)=180°-(∠A+180°)=180°-∠A-90°=90°-∠A;点评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外角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以证明.命题3 如图3,点E是△ABC一个内角平分线与一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则∠E=∠A.证明:如图3:∵∠1=∠2,∠3=∠4,∠A+2∠1=2∠4①∠1+∠E=∠4②①×代入②得:∠E=∠A.点评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外角的和,很容易证明.命题4 如图4,点E是△ABC一个内角平分线BE与一个外角平分线CE的交点,证明:AE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证明:如图3:∵BE是∠ABC的平分线,可得:EH=EFCE是∠ACD的平分线, 可得:EG=EF∴过点E分别向AB、AC、BC所在的直线引垂线,所得的垂线段相等.即EF=EG=EH∵EG=EH∴AE是△ABC的外角平分线.点评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够证明.应用上面的结论能轻松地解答一些相关的比较复杂的问题,下面来一起看.例1如图5,PB和PC是△ABC的两条外角平分线.①已知∠A=60°,请直接写出∠P的度数.②三角形的三条外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形成的三角形按角分类属于什么三角形解析:①由命题2的结论直接得:∠P=90°-∠A=90°-×60°=60°②根据命题2的结论∠P=90°-∠A,知三角形的三条外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则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点评此题直接运用命题2的结论很简单.同时要知道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例2如图6,在△ABC中,延长BC到D,∠ABC与∠ACD的角平分线相较于点,∠BC与∠CD的平分线交与点,以此类推,…,若∠A=96°,则∠= 度.解析:由命题③的结论不难发现规律∠∠A.可以直接得:∠=×96°=3°.点评此题是要找出规律的但对要有命题③的结论作为基础知识.例3(203陕西第一大题填空题第八小题,此题3分)如图7,△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的内角∠ABC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直接运用命题4的结论可以知道AP是△ABC的一个外角平分线,结合命题3的结论知道∠BAC=2∠BPC, CAP=(180°-∠BAC )= (180°-2∠BPC )=50°.点评对命题3、4研究过的读者此题不难,否则将是一道在考试的时候花时间也不一定做的出来的题目.例4(2003年山东省)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ACB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与E点,连接AE,则∠AEB= 度.解析:有题目和命题4的结论可以知道AE是△ABC的一个外角平分线, 结合命题2的结论知道∠AEB=∠ACB-∠ACB=90°-×90°=45°点评从上面的做题过程来看题目中给出的“∠A=30°”这个条件是可以不用的.二.角平分线定理使用中的几种辅助线作法一、已知角平分线,构造三角形例题、如图所示,在△ABC中,∠ABC=3∠C,AD是∠BAC的平分线,BE⊥AD于F。
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分析
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分析反证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证明方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也被广泛应用。
它是一种通过假设引出矛盾来证明某个命题的方法,通常用于证明一些不能直接得到结论的命题。
一、基本思想反证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要证明一个命题P成立,可以假设它不成立,然后推出一个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
这样的证明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直接证明带来的困难,使证明过程更为简单。
二、实例分析1. 证明“根号3是无理数”假设根号3是有理数,则可以写成根号3=a/b(a、b互质),其中a、b都是整数。
平方两边得3=a^2/b^2,从而得到a^2=3b^2。
这说明a的平方是3的倍数,因此a也是3的倍数,即a=3c(c∈Z)。
将其代入a^2=3b^2中得到9c^2=3b^2,即3c^2=b^2,由此可知b 也是3的倍数。
但是a、b是互质的,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根号3是无理数。
2. 证明“在一个无限的等差数列中,任意两个正整数的差都不能是1”假设该等差数列中存在正整数a、b,使得a-b=1。
令等差数列的第一项为c,公差为d,则有a=c+kd,b=c+(k-1)d,其中k是正整数。
带入a-b=1得到d=1,因此等差数列的公差为1。
若d=1,则对于任意正整数,其后面必然至少有一个正整数与之差为1,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证明了该命题。
三、注意事项反证法虽然在初中数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1. 假设的前提需要清晰明确。
在运用反证法时,我们需要明确假设的前提是什么,以免出现“抓住了一根草而错过了一个森林”的情况。
2. 矛盾的产生必须严密。
在假设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推理或运算,得到一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才能证明该命题。
3. 反证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问题。
有些问题需要直接证明,反证法并不一定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
4. 其他证明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在做题时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证明方法,如归纳法、直接证明等。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试题命制策略与实例
五.考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
三、能够拓展教师的知识面
要想命制出高质量的试题,老师不仅要熟练驾驭教材,还要 有一定的理论修养,熟知常用的基本观点、原理,并能熟练 地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历史现象。此外,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 中、阅读书报中、与别人交流中、筛选试题中积累一定的素 材。老师只有占有较多的材料,编制试题时才有可能从中取 舍,才能信手拈来、思如泉涌,才有可能设计出情景比较新 颖、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的试题。仅仅靠一套教材和教参 是命制不出高水平试题的。
四、能够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命制试题,要遵循试题命制的一般原则: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考查,要有较 大有覆盖面;知识与能力并重;注意知识的分布、难度比例、题型搭配; 试题之间彼此独立,不能相互牵连,题与题之间要防止互相提示答案;科 学合理;文字规范通顺,表述准确严密;标点符号无误,图表规范标准。 此外,还要考虑主客观题的比例、难易题的比例、能力层次结构、试题长 度与考试时间、试题分数与分值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等。在分析课标能 力要求和教材内容、研究学情、组织材料、设计试题、雕琢语言的过程中, 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得到锻炼、逐步有所提升。
(7)多题重组
(8)推广与特殊
(9)综合改编
1.1 陈题改编——改数据、改问法
1.2 陈题改编——改图形
如 图 , OA 和 OB 是 ⊙ O 的 半 径 , 并 且
B
母
OA⊥OB,P是OA上任一点,BP的延长线交 ⊙O于Q,过Q的⊙O的切线交OA的延长线
题
于R.求证:RP=RQ.
P O
AR
——人教版实验教材《几何》
考试命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从考试对象的实际状况出发,遵循 课程标准但不面面俱到、人为追求 “知识技能”考点的覆盖面,注意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方面的教育目 标达标测评,有所体现对过程性目 标(经历、体验、探索)的测评。 要为教与学的方式的改进服务,通 过考试命制将数学能力技能化的过 分训练,使探索性与接受性学习并 行,为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 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活跃的生存空 间。
逆否命题典型例子
逆否命题典型例子逆否命题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逻辑命题,也是学习命题逻辑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逆否命题是指将原命题的主语与谓语都取反,得到的新命题。
在命题逻辑中,逆否命题和原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
本文将通过一些典型例子来详细介绍逆否命题的概念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逆否命题的定义:将原命题的主语和谓语均取反,新得到的命题就是逆否命题。
例如,原命题为“如果A成立,那么B也成立”,那么逆否命题就是“如果B不成立,那么A也不成立”。
接下来,我们通过示例来具体说明逆否命题的应用。
1、原命题:“如果下雨了,那么地面会湿。
” 逆否命题:“如果地面没有湿,那么就没有下雨。
”2、原命题:“如果你学习努力,就会取得好成绩。
” 逆否命题:“如果你没有取得好成绩,那么就是没有学习努力。
”3、原命题:“如果你不吃早餐,就会感到饥饿。
” 逆否命题:“如果你不感到饥饿,那么你也吃了早餐。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逆否命题中前面的命题与原命题的主语和谓语均取反,后面的命题则与原命题的谓语和主语也都取反。
逆否命题与原命题的真值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当原命题为真时,逆否命题也为真,反之亦然。
下面,我们再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深入探讨逆否命题的应用。
原命题:“如果你好好学习,就会考取好成绩。
” 逆否命题:“如果你没有考取好成绩,那么就是没有好好学习。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好好学习。
这是因为原命题中所说的前提条件和结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好好学习是考取好成绩的前提条件。
而逆否命题则说明了如果我们没有考取好成绩,那么就说明我们没有好好学习。
这就是逆否命题的作用:通过将原命题中的前提条件和结论取反,找出原命题中存在的因果关系。
总结一下,逆否命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概念,它有助于我们分析和理解命题逻辑中的各种关系。
通过逆否命题,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原命题中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而推导出新的相关命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应用逆否命题的思想,加深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说初中数学命题方法引言初中数学新课改已经开展十多年,新课改的成果很多,成效显著。
但我们看到现阶段考试文化的传统很深厚,升学考试压力很大,短期内这种状况不会改变。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改革跨入到一个新阶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考试是素质评价最实在,最公平的一种方法,所以要研究考试的方向,怎样考,如何命题?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评价离不开测试.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从单一的“考试”转向多元,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差异,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潜能的提高.数学离不开解题,教学过程的开展和评价与数学问题有机相连.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解题和命题能力.大家都知道,很多第一线的专家最开始的几篇论文大都是谈解题的心得及由此变式开展命题研究.所以,对数学教师来说,研究解题方法、命题方法是课改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改进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一、命题原则命题包括三个方面:选编题、改编题、创编题.命题既有单个的试题,也有整体的试卷.(一)科学性试题:表述准确,取材恰当,用词规范妥当,无知识性、科学性错误.试卷:无差错和似是而非的问题,没有歧义.(二)基础性《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关注学生发展,恰当考查学生的“四基”.在新课程教学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四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其它基础的载体,扎实的“四基”是提高数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命制题目要把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初中学段的四块内容,命题要全面涉及,难度适宜,着眼于基本要求,考查全体学生的基础,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杜绝人为编造的,繁难的计算题和证明题,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喜欢数学,体现数学科的育人价值(信心,素养). 案例:在□ABCD 中,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连接AF 、CE .(1)求证:△BEC ≌△DFA ;(2)连接AC ,当CA =CB 时,判断四边形AECF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评析:此题简洁、明快、美观,难易适中,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对图形的观察与直观把握能力、对特殊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的理解及基本的推理证明能力.这种基础性的几何题,体现了《课标》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基本要求,难度系数0.75.(三)发展性数学命题应突出体现它的发展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命题时要充分考虑的因素案例:(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 ,求k 的值.评析:此题考查学生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知识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难度系数0.46.(四)应用性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又应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能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并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周围的问题,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加强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时要从生活实际中挖掘用初中数学知识能解决的生活生产问题。
如个人所得税问题,节水节电问题,低碳生活,优化问题等富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挑战性,时代气息与教育价值较强的内容,这种做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他们从实际问题中形成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在升学考试中,与生活生产相联系的题目在6~8题为好.案例:X 市与W 市之间的城际铁路正在紧张有序地建设中.在建成通车前,进行了社会需求调查,得到一列火车一天往返次数m 与该列车每次拖挂车厢节数n 的部分数据如下:A EBC F D.,0)1(22122x x k x k x x 有两个实数根的方程已知关于=+--12121-=+x x x x(1)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在三个函数模型:① 为常数, ; ② (k 为常数, k ≠o );③ 为常数,a ≠o )中,选取一个合适的函数模型,求出m 关于n 的函数关系式是m = ☆ (不写n 的范围);(2)结合你求出的函数,探究一列火车每次挂多少节车厢,一天往返多少次时,一天的设计运营人数Q 最多(每节车厢载客量设定为常数p ).评析: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应用问题;②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表示生活中的最大效益.难度0.39.(五)人文性数学命题要有亲和力,要体现“依标(标准)用本”,试题尽量源于课本,有利于使学生摆脱题海,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试卷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精神,从而使全体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也使试卷能更好了解、鉴别考生的不同能力.如个别题目加注提示语,关键字眼加注着重号,以减少考生出现非知识性的错误.命制的试题要有梯度,使更多的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合格的水平,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试题内容要健康积极,有数学味,有探究意义,有激励作用.案例:如图,AB 是⊙的直径,AM ,BN 分别切⊙O 于点A,B ,CD 交AM,BN 于点D ,C ,DO 平分∠ADC .(1)求证:CD (2)若AD=4,BC =9, (,y kx b k b =+0)k ≠k y x =2(,,y ax bx c a b c =++求⊙O的半径.评析:此题直接取材于课本的习题,解法多,变式多,学生容易解答.难度系数0.55.命题过程中的其它注意事项:1 .试题不超标,要围绕“四基”进行命题;2 .试题要尽可能用合适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3 .提问的方式,设置的任务情境新颖,形式多样化,既有重点,又注意知识的覆盖面;4 .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要匹配,不能违背数学概念和原理;5 .应有多种解法,提倡通性通法;6 .题干表述要清楚,简单扼要,图形规范,含义明确,用词准确;7 .难易适当,要有良好的区分度;8 .评分标准公平、合理.(六) 命题过程中的其它注意事项:特别是大型的升学考试,命题时要注意充分体现:1、指导性原则导向作用,改进,转变,减负增效,促进2、适标性原则立足教材,学生实际,关注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3、开放性原则:结论,解法和途径4、公平性原则5、有效性原则二、命题时常用的技术指标▪一般,初中阶段测试包含三大类,水平测试(也叫过程性评价),选拔性考试(即中、高考等)和能力测试.▪选拔性考试的实质是“选拔”,是“区分”;而过程性评价的关键在于“诊断”,重在发现,促进.▪水平测试主要是指:阶段性(或单元或周或课堂)测试,以及学期(或学年)测试.能力测试指数学素养测试,重在分析,推断,交流.下面介绍有关命题中常用的几个技术指标:▪ 1 .效度▪ 效度是指试卷对于一定的考试目的来说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测量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也就是命题与教学目的和内容相适应,所得分数应能真实地反映被试者水平.效度高的试卷不仅测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数量,而且测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思路和方法.试卷的效度要落实在命题上,命题时必须重点关注命题整体难度、命题范围的广度和学生解题的速度等. ▪ 案例:『问题情境』▪ 勾股定理是一条古老的数学定理,它有很多种证明方法,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根据弦图,利用面积法进行了证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提出把“数形关系”(勾股定理)带到其他星球,作为地球人与其他星球“人”进行第一次“谈话”的语言.▪ 『定理表述』▪ 请你根据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叙述勾股定理(用文字及符号语言叙述);▪ 图1 图2▪ 『尝试证明』▪ 以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为基础,可以构造出以a 、b 为底,以 a+b 为高的直角梯形(如图2).请你利用图2,验证勾股定理;▪ 『知识拓展』▪ 利用图2中的直角梯形,我们可以证明 . 。
其证明步骤如下:▪ ∵ BC =a+b , AD= ☆ .▪ 又∵ 在直角梯形ABCD 中有 BC ☆ AD (填大小关系),即 ☆ . ▪ ∴ .2. 信度▪ 信度是指试卷可靠性程度,是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考试应力求反映出考生的稳定水平,即优者获高分,劣者得低分,尽量减少随机影响.为提高信度,首先应做到命题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在作答要求,答案位置,作答时限上明确无误;其次,教师对被测试的全体学生的总体水平,应预2<+c b a 2<+c b a作较准确的估计,力求命题内容适应学生的总体水平.▪案例: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一个大正方形,中间空出的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这样就组成了一个1,大正方形面积为 25,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那么.▪评析:①本题背景取材源于经典图形,考查综合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勾股定理的知识解直角三角形,具有较好的信度.②这个问题有多种解法和变式. 难度系数0.42.信度的把握可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更趋客观、准确,也使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认识更为符合实际情况,这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信度是实测值与真值相差的程度.信度的计算有一些具体办法,这里不做介绍.▲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信度低,效度可能低;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3、“一分两率”▪“一分两率”指的是: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测试,“一分两率”的要求是不同的,首先“一分两率”的制定要有科学性,其次一旦制定好了这个标准,命题的编制就要使得测试成绩指标在这个范围内浮动,使学生既能考出真实水平,又能有很好的区分度.4.难度难度是指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可用比值系数P 表示:客观题 R 表示答对试题的考生人数,N 表示考生总人数▪ 主观题 , 表示所有考生在这题上的平均分,K 表示这道题的满分 ▪ 试题的难度是和科学性同样重要的指标,难度不达到设计要求,相当于试题不符合学生实际.▪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题为容易题,难度在 0.4 ~0.7之间的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4以下的题为难题,容易题、中档题、较难题的比例为5∶3∶2.一般的,初中升学考试数学试卷的难度系数为0.60左右,校内期中期末考试0.75左右,单元考试0.8左右,随堂考试0.85左右比较合适.5、区分度▪ 测试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通俗的讲,高水平得高分,低水平得低分的情况,它是评价试题试卷质量的依据,难度在0.5~0.55时区分度达最大值.三、试题类型及基本的命题方法▪ 一般老师更多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过程性评价),所以我们主要针对水平测试,来研究命题的编制,以及在命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水平测试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教学诊断提供依据,以导向、激励为发展性功能,即使学生找到自身不足,给学生一份自信(发现不足,考出自信);又使教师掌握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及时矫正.“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试题类型:▪ 试题一般分为三大类: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解答题一般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作图题等.▪ 现在中考新题型中,还有探究题、动点问题、动手操作题、阅读理解题等等,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二)命题时的操作方法▪ 1. 研究、学习课标、教材和学生;▪ 2. 编写命题的计划:①各种题型的数量及分数的分配;②内容的题量及分数分配;③能力考察的重点及各能力层次的分配;④整体难度及各类试题难度的比例.▪ 3. 确定单个试题,汇总为整套试卷;N R P =Kx P =x▪ 4. 编制命题的同时,写出命题的答案;▪ 5. 对编出的试题要认真审核和修改.▪ 案例:近几年X 市加大中职教育投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某校随机调查了九年级名学生的升学意向,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 (2)扇形统计图中“职高”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__________;▪ (3)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4)若该校九年级有学生900人,估计该校共有多少名毕业生的升学意向是职高?(二)命题时的操作方法▪ 5. 制定出评分标准;▪ 6. 备选试题 等.(三)三种命题类型分析▪ (Ⅰ)选择题▪ ■选择题的构成及适用范围:▪ 1. 选择题的构成:▪ 选择题由题干和多个(备用)选择项组成,一般备有 4 个选项,这些信息或多或少具有“提示”与“干扰”的双重作用.2. 选择题的优缺点:▪ 选择题有两个较为突出的优点:一是题目小,题型灵活,解法巧,速度快;二是评分简单,客观准确,节省评分时间,方便计算机进行阅卷. ▪ 但是它也有缺点:一是命题较为复杂,有较高的命题技巧和较长的命题时间;二是难以考查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更难以考查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学生还有可能靠猜题得分. 其它α职高普高60%10%选项普高职高其它KxP3. 选择题型的适用范围:▪适合考查概念的理解、性质的运用、公式的变形、数值的计算、思维的切换等,一般采用单选择题.▪案例:▪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1 B.a > 1 C.a≤-1 D. a < -14.选择题的方式①辨析②最优③图表④阅读⑤归类⑥承接⑦排序⑧填空等命制选择题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 题干中,要用精练、明确的语言把题设(已知条件)和问题陈述清楚;▪ 2. 选择项的表述必须明确清楚,它与题干连接在一起,读起来应当顺畅,并且应当成为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者是一个完整的命题.▪案例:班主任王老师将6份奖品分别放在6个完全相同的不透明礼盒中,准备将它们奖给小英等6位获“爱集体标兵”称号的同学.这些奖品中3份是学习文具,2份是科普读物,1份是科技馆通票.小英同学从中随机取一份奖品,恰好取到科普读物的概率是▪ A. B. C. D.以上都不对▪评析:选项“D.以上都不对”,明显的与题干连接在一起时,读起来不顺畅,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命题.命制选择题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3. 几个选择项之间,通常应当具有同类性(即类型相同)、相近性(即形式相近)和匀称性(即容量彼此相称).正确的选择项多一点隐蔽的色彩,而错误的选择项尽量多一些迷惑的因素,要针对学生的弱点和可能失误的情形设置起干扰作用的选择项;▪案例:均匀地向如图所示的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能大致反映水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 4. 题设与结论之间的关联词、提问的指导语,既要合乎逻辑,又要无歧义,而且一般情况下应放在题干中.▪ 案例: 观察下列几何体,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的是( )▪ 案例:如图,在菱形ABCD 中, ,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DE ,BF 相交于点G ,连接BD ,CG .有下列结论:① ;② ;③△BDF ≌ △CGB ;④ .▪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评析:此题属于多结论选择题,题干中四个结论的判断结果是相互独立的, 因此学生选择的结果会出现多种情况,如果是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测试,可能会影响该题的考查效度.因为这道题很容易出现答案正确而过程错误的现象,但是在期中、期末考试,或是升学考试中,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角度看,是一道很好的选择题.难度系数0.67.( Ⅱ )填空题▪ 填空题的形式及适用范围:▪ 1. 填空题的一般形式是给出若干个条件,要求推断出一个结论,或者计算出一个结果.也有的是给一个命题要求补充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正确的、完整的命题.填空题的特点是只考查结果而不考查获得结果的过程.▪ 填空题型的适用范围:较简单的推理运算问题;容易由概念、性质或图形▪ 做出判断而严格地演绎出结果却是很难或冗繁的问题;貌似计算,实则运用概念或 性质容易揭示出其中某些数量关系的问题.▪ 案例: 如图,△ ABC 中, AD ⊥ BC , CE ⊥ AB ,垂足分别为 D 、 E , AD 、 CE 交于点 H ,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__, 使△ AEH ≌ △ CEB . ︒=∠120BGD CG DG BG =+243AB S ABD =∆︒=∠60A▪ 评析:这是一个条件开放试题,也是一道很好地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的情况.在△ AEH 和△ CEB 中,由已知条件可以推出:∠ CEB =∠ AEH = 90 °,经简单的推导可得:∠ B =∠ AHE . 难度系数0.65. ▪ 案例:二次函数是常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其图象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对于下列说法: ▪ ① ; ▪ ② ;▪ ③ ; ▪ ④当 时, . ▪ 其中正确的是 ☆ (把正确说法的序号都填上).( Ⅱ )填空题▪ 填空题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填写答案不唯一,或更具开放性的填空题.这类问题具有较好的辨析性、探索性或开放性,以及创新意义,是对传统填空题的继承和发展. ▪ 考试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试方式;二是考试试题内容.考试方式的改革已有很多做法,如,将长周期作业、研究性学习课题纳入到考试范畴和记分,这些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命制填空题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填空题命题的关键是材料的取舍和空位的设置,以及陈述方式的处理. ▪ 1. 取材科学合理; ▪ 2. 中心突出、鲜明;▪ 3. 设问明确,指导语贴切,不会产生歧义,不会引发误解; ▪ 4. 表述简洁、精炼,规范. ( Ⅲ )解答题▪ 解答题的特点及形式:▪ 1. 解答题的特点:▪ 解答题是要求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的题目.它的特点是容量较大,能直接考查多个知识点,以及综合考查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 2. 解答题的形式及编制方法:▪ 在一个大前提(已知条件)下,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这是数0<abc 0<+-c b a 03<+c a 31<<-x 0>y学解答题的常见呈现方式.从一个基本数学事实出发,研究其变形、深入、拓展延伸,形成一系列的题组,从中选取合适的题目,是编制解答题的主要方法.对于作为学业考题的解答题,一般应该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伸缩性.2. 解答题的形式及编制方法:▪ 在一个大前提(已知条件)下,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这是数学解答题的常见呈现方式.从一个基本数学事实出发,研究其变形、深入、拓展延伸,形成一系列的题组,从中选取合适的题目,是编制解答题的主要方法.对于作为学业考题的解答题,一般应该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伸缩性.▪ 从表现形式来看,解答题大体可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所提的若干问是并列的,彼此独立,互不关联;案例: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F 过点O ,与AD 交于点E ,与BC 交于点F ,▪ (1)求证:OE=OF▪ (2)用尺规过C ,D ,O 三点作圆(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 第二类:所提的若干问是递进的,彼此间存在层次上的联系,后一问的解答,依赖于前一问的结果. ▪ 案例: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6,点E 在边CD 上,且CD =3DE .将△ADE 沿AE 翻折至△AFE ,延长EF 交边BC 于点G ,连结AG 、CF .ABCDEFG ▪ (1)求证:△ABG ≌△AFG ; ▪ (2)求证:BG =GC ; ▪ (3)求△CFG 的面积.ABCDEFG解答题编制的注意事项:1.角度、跨度、广度和难度;2.答案不一定唯一,但问题设置准确;3.知识结构;4.设置问题情景;5.表述规范,严谨,简洁影响解答题难度的基本因素(一)提问方式:提问方式直接影响着命题的难易.例如,把证明题改为探索题一般能提高难度;增加题目中间设问,把单问变成分步设问一般能降低难度;同时提问方式要形式多样、新颖.(一)提问方式:案例:如图,等边△ABC内接于⊙O,P是弧AB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A、B重合),连AP、BP,过点C 作CM∥BP交PA的延长线于点M.(1)填空: ∠APC =______度∠BPC =______度;(2)求证: △ACM ≌△BCP;(3)若PA =1,PB =2,求梯形PBCM 的面积.评析:此题综合考察了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圆周角的性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等等.难度系数0.52.(二)题设条件例如,适当增减条件,变“隐”条件为“显”条件,改间接条件为直接条件,强化,弱化结论,解法指向等等,均可以使题目的难度发生变化;(三)综合程度题目涉及的具体知识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多少也影响题目的难度.案例: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边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PD并将线段PD绕点P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线段PE,PE交边BC于点F,连接BE,DF.(1)求证:∠ADP =∠EPB ;(2)求∠CBE 的度数;(3)当的值等于多少时,△PFD ∽△BFP ?并说明理由.赏析:此题是教材习题的变式,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四.日常教学中选题的四个层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的做法是在日常教学中选题分层来进行.第一层:从教材上选择适量的基础题和少量的中档题,面向全体. 注意速度,规范和一题多解.第二层:选择易错的题,强化核心知识点和主要方法. 侧重概念,原理,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层:选择有关联的题组使学生能感悟其中的解题规律和基本方法.增加学生基本的活动经验. 案例:第四层:通过对教材上习题,传统题目进行变式.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中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案例: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EBACD P F(1)用签字笔画AD ∥BC (D 为格点),连接CD(2)线段CD 的长为_________; (3)请你在△ACD 的三个内角中 任选一个锐角,若你所选的 锐角是_______,则它所对 应的正弦函数值是_______;(4)若E 为BC 中点,则tan ∠CAE 的值是_________; (5)在图中找出所有格点P ,使△ACP 为等腰△.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正方形网格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网格.五、试题改编(一)常用方法 1、基础知识改换情景案例1.如图,在△ABC 中,AB =AC , ,BD 平分 交AC 于点D ,若AC =2,则AD 的长是A .B . C. D .案例2.由静变动如图1,矩形MNPQ 中,点E ,F ,G ,H 分别在NP ,PQ ,QM ,MN 上,若 , 则称四边形EFGH 为矩形MNPQ 的反射四边形.图2,图3,图4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AB =4,BC =8.︒=∠36A ABC ∠215-215+15-15+4321∠=∠=∠=∠图2[理解与作图]:(1)在图2,图3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边上,试利用正方形网格在图上作出矩形ABCD 的反射四边形EFGH .计算与猜想:(2)求图2,图3中求反射四边形EFGH 的周长,并猜想矩形ABCD 的反射四边形的周长是否为定值?[启发与证明]:图4(3)如图4,为了证明上述猜想,小华同学尝试延长GF 交BC 的延长线于M ,试利用小华同学给我们的启发证明(2)中的猜想. 赏析: 常见的动态问题 ①点动,线动,图形动; ②方法迁移,类比(多题一法); ③条件增减,结论加强;M N PQ GH EF1 23 4图1A BEDA BCD GHEF12 3 4 M④数与代数中的变化规律等等. 2、将三种题型改换形式案例1:已知正方形ABCD ,以CD 为边作等边△CDE ,则∠AED 的度数是 .案例 2:由封闭改为开放,探究(1)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 中,△AEF 的顶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高AG 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求的度数.(2)如图②,在Rt △ABD 中,∠BAD 直角,AB=AD ,点M ,N 是BD 边上的任意两点,且∠MAN =45,将△ABM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至△ADH 位置,连接,试判断MN ,ND ,H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图①中,连接BD 分别交AE ,AF 于点M ,N ,若EG =4,GF =6,BM =3√2,求AG ,MN 的长.3、组合串联案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 的图象的交点为. ADBMNH(图②)AB CFDE G(图①)AB CFDE G(图①))0(4>=x xy k kx y -=)2,(m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