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范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范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论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论文
摘要:基于产业研究和产业空间发展策略,确定北辰区“一心三片、组团发展、西连东进、生态环绕”的空间发展战略。
前言
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的变化,用地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空间的重组又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载体。鉴于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之间的这种双向因果关系以及产业发展具有可以把握的一般规律性,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产业研究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方法,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发城市规划师们在工作中注意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对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推动我国战略规划研究的理论体系和编制的方法体系的不断成熟。
1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起源
战略规划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60年代以来各种战略规划被广泛采用。例如英国的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ning)、新加坡的概念规划(Concept Planning)和美国的综合规划(Comprehensive
Planning)等等。
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在国内的兴起,缘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发展计划与城市空间规划之间的剥离。编制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城市,上版总体规划基本上都是九十年代初开始修订的,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缺乏与整体空间结构的协调,难以落实,
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不能有效的落实和体现在空间上,未能有效规范空间布局。随着区域经济、都市圈以及各大城市群的迅速崛起,使得各大区域性中心城市重新审视自身在区域中的空间作用,即如何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更大程度上发挥其在区域内的核心作用,促进自身与整个大区域的空间协调发展,进而带动全区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规划层次,即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2战略规划的特点与研究方法概述
战略规划不同于以往的规划类型和规划实践,它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研究借鉴国外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成果,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方法、程序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为总体规划提供前期研究基础和原则性指导。具有目标导向性、问题导向性、对象综合性等特征,强调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超前性。
战略规划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不应该限制在固定的规划范式内,而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相关技术方法的融合,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目前国内实践来看,运用比较多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区域分析法、问题导引法、目标论证法、多方案必选法、目标—途径分析法、结构研究方法、问题存真法、目标去伪法、战略环境评价法等等。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仍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在吸取和借鉴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战略规划编制方法会逐步多样化,具有真正意义的战略规划方法体系正在走向成熟。
3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
3.1研究框架
3.2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产业的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源泉,另一方面,城市是其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载体。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之间始终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的变化,用地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空间的重组又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载体。产业发展和城市空间演化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决定了实践城市规划应将产业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3.3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城市经济理论研究表明,产业发展是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动力的推动和吸引:即农业的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崛起。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这三种力量依次处于主导地位。基于产业研究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出发点是产业发展具有区域性、渐进性和阶段性的一般发展规律可以借鉴。
3.3.1区域分工协作理论—产业发展的区域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际产业分工日益细化,地区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更大区域范围内的产业分工与经济协作。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城市产业的发展,确定城市“主导产业”是经济发
展的核心问题。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和亚当?斯密的“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城市和地区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在区域内结成稠密的网络组织,共同面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和危机,而这些专业化的产业集聚体内部的生产率不断提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从而呈现很强的区域竞争力。
从区域角度分析城市目前发展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确定城市在区域中的职能地位、扮演角色和城市产业定位和发展策略,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3.3.2发展阶段理论—产业发展的阶段性
钱纳里的标准结构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Hollis B. Chenery)通过研究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标准结构”理论,即根据国内人均生产总值水平,将经济发展分为6个时期3个阶段(表1)。
西蒙?库兹涅茨的统计分析模型。美国的G.N.P.之父,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其代表作《现代经济增长》中研究论述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生产效率等的变化。总结了现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条件、内容、趋势和规律(表2)。
3.3.3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发展的渐进性
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现状决定了城市和工业发展阶段,同时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是决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向和趋势的关键。
配第—克拉克定理以三次产业分类为基本框架,总结了产业变动
的基本规律。配第—克拉克研究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也将从第一次产业逐渐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该定理不仅可以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验证,而且还可以从同一时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得到类似的验证。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也是反映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的的定理。
“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应该如何调整”是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产业结构同经济发展是相互对应且不断变化的,科学进步和技术更新推动产业发展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推进,产业结构的横向联系也逐渐由简单转向复杂,这两方面的双向影响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发展向合理化方向推进。
3.4产业结构发展与城市空间演化的关系
综合上述经济产业发展理论,纵观国内外城市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城市空间形态。也可以说,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空间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